第四章初一数学一对一教案图形的初步认识2(重要)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利用直观教具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
-通过具体例题和练习,加强学生对角度换算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几何图形的性质,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平面图形知识,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并能够解释计算过程和结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及其性质:这是本章的基础知识,理解这些概念是掌握几何图形的前提。例如,线段的两个端点、射线的起点和延伸方向、直线的无限延伸性质等。
-角的分类及度量:角的分类(周角、平角、直角等)和度量(度、分、秒)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图形的角度关系至关重要。
-基本图形的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是后续几何学习的基石,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对边平行性质等。
-平面图形的识别与面积计算:学会识别常见的平面图形,并能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是本章的实践应用重点。
2.教学难点
-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分:学生容易混淆这三种线的概念,特别是在射线和直线的无限延伸特性上。
-设计不同类型的面积计算题目,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计算方法,并及时纠正错误。
-创设情境,如制作几何模型、绘制图形等,增强学生的空间感知和想象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几何图形初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线段、角和各种平面图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几何图形的奥秘。
华东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能认识常见的图形,并能对常见的图形进行分类、分辨;2、能够对实际中的物体进行抽象化为图形;3、能了解多面体中的欧拉公式。
重点:基本图形的认识与分辨;难点:欧拉公式的应用与认识。
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本节从学生的生活周围入手,通过观察认识到生活以生活的周围存在着规则的和不规则的物体,规则物体是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对于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概念,如圆柱、棱柱等,都不是定义,仅是描述性的说法。
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严格的概念,只要求能通过具体图形进行识别或判断。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概念的抽象和形成的过程。
二、新课拆析:1、知识基础: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生活空间是一个三维的世界,我们生活中的生活中的物体都是立体的物体,而这些物体中有一部分是较有规则的。
2、知识形成:图1 图2 图3图5在上面的图形中:(1) 图1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柱体(圆柱体);(2) 图2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柱体(棱柱体);(3) 图3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锥体(圆锥体);(4) 图4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球体;(5) 图5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锥体(棱锥体);三、巩固训练:P126 exc1、2、3四、知识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实际物体与图形间的关系,知道了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的分类及分辨。
五、作业:P127 exc1、2、3第二课时由立体图形到视图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知道物体是有多个方面,从不同方面来观察物体是不一样的;2、能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重点:如何确定物体的三视图;难点:转化思想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视图法是画立体图形的一种方法,在生产实际中经常用到,因为学生的空间思维还处于形成阶段,所以对本部分的要求不能过高,仅要求学生认识到视图法是一种在生产实际中常用的方法,能描述简单立体图形的视图,如球、圆柱、圆锥、棱柱、棱锥及立方体的简单组合等,棱柱仅限于直棱柱,棱锥限于正棱锥,能画出草图,仅要求学生能识别所见到的视图形状与类别。
七年级数学上册_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4.1.1 几何图形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1)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1)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2.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是难点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几何体模型,墨水瓶包装盒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同学们所观看的电视片中,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二、新授1.学生在回顾刚才所看的电视片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意见,积累小组活动经验.2.指定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3.立体图形的概念.(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2)学生活动:看课本图4-2后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的形象?(棱柱和棱锥)(3)用幻灯机放映课本4-3的幻灯片(或用教学挂图).(4)提出问题:在这个幻灯片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5)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①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通过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②学生回答:包含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圆、正方形、多边形和三角形等.4.平面图形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平面图形.5.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化.(1)从不同方向看:出示课本图4-4中所示工件模型,•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你们会得出什么样的平面图形?能把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来吗?(3)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①学生活动: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工件模型,独立画出得到的各种平面图形.②进行小组交流,评价各自获得的结论,得出正确结论.6.操作试验.(1)学生活动: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墨水瓶包装盒裁剪并展开,•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得出一个长方体它的平面展开图具有的一个特征:许多立体图形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2)学生活动:观察展开图,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为包装,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三、课堂小结1.本节课认识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2.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可以是一个平面图形;•可以把立体图形进行适当的裁剪,把它展开成平面图形,或者把一个平面图形复原成立体图形,即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可以互相转换.四、作业布置1.课本第115页习题4.1第1~3题.4.2 线段、直线、射线(1)第2课时教学目标(1)能在现实情境中,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理解并掌握直线的性质,•能用几何语言描述直线性质.(2)会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线段,会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3)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体验通过实验获得数学猜想,得到直线性质的过程.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理解并掌握直线性质,•会用字母表示图形和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2.难点: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3.关键:理解画图语言,建立图形与语言之间的联系.教具准备一把直尺、木工墨盒.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出示墨盒,请一个同学演示使用墨盒弹出一条直线的过程.2.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样拉出线是直的?其关键是什么?二、新授学生活动:学生经过小组交流后,总结出结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其关键在于先固定墨盒中墨线上两个点.教师活动:参与学生活动,并请学生思考:这个现象符合数学上的什么原理?1.探究直线性质.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按要求画图,•并进行小组交流,总结出课题结论.教师活动:巡视小组活动情况,并给出课题:板书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2.寻找生活中直线性质应用的例子.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应用的直线的性质?学生回答(只要答案合理,教师都给以肯定的评价).3.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17页有关内容.教师活动:讲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三、巩固练习1.提出问题:下图中,有几条直线?几条射线?几条线段?•说出它们的名称.DC BA注:此题在学生完成后,教师再行讲评,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作出适当、肯定的评价. 2.根据语句画出图形.例:读下列语句,并按照语句画出图形:(1)直线L经过A、B两点,点B在点A的左边.(2)直线AB、CD都经过点O,点E不在直线AB上,但在直线CD上.注:此例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中交流和自我评价,然后教师进行讲评.3.完成课本第119页练习.注:此练习请四个同学进行板书,教师巡视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予评价,•并请学生作出自我评价.四、课堂小结1.提问:直线的性质是什么?如何表示直线、射线、线段?2.本节课还学习了根据语句画图,•知道了每一个语句都对应着一个几何图形.五、作业布置1.课本第122页习题4.2第1、2、3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4.2 线段、射线、直线(2)第3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2)理解线段等分点的意义,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借助现实的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线段性质.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学会数学的建模方法.3.积极参与实验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懂得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重、难点1.重点: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是一个重点,•在现实情境中,了解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另一个重点.2.难点: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尺规作图方法,•正确比较两条线段长短是难点.教具准备直尺、圆规、刻度尺、三根木棒(两根等长)、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提出问题:有一根长木棒,如何从它上面截下一段,•使截下的木棒等于另一根木棒的长?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探索方法,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方法.2.提出数学问题:上面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如下一个数学问题:已知线段a,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二、新授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动手画图,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活动:参与学生小组讨论,指导学生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1.用刻度尺量出已知线段长,•在画出的射线(或直线)上量出相同长度的一条线段.2.用尺规截取.(按课本第119页所讲方法)板书: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3.探索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总结出比较方法.教师活动:评价学生总结出的比较方法,并用教具请一个学生进行演示,板书:比较线段的长短.(1)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它们的长度进行比较.(2)用把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端点对齐的方法进行比较.4.线段长短的比较结果.学生活动:通过上面的讨论,总结出线段比较结果.教师活动:用教具(三根木棒)演示线段比较方法,评价学生得出的比较结果,再用多媒体演示两条线段的比较方法和比较结果. 板书:(1)AB<CD (2)AB>CD (3)AB=CD (D)(C)B A B A (C)A5.线段的等分点.(1)线段的中点: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演示,取线段AB 上一点M ,移动线段AM 到线段MB 上,当AM•与MB 完全重合时,线段AM=MB ,此时点M 就叫做线段AB 的中点.板书: AM=MB=12AB (2)线段的等分点:通过类比线段的中点,可得出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板书:AM=MN=NB=13AB AM=MN=NP=PB=14AB7.探索线段的性质.(1)提出问题:由这个思考题,你能得出线段的性质?学生活动:联想以前所学知识及生活常识,经过小组讨论,得出直线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教师活动:板书:线段的性质,并用几何语言完整归纳出线段性质.(2)举例说明线段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3)在直线L上顺次取三点A、B、C,使得AB=4cm,BC=3cm,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OB的长度.注:这两个问题先请学生在小组中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教师再作评价.8.两点的距离.教师活动:讲解两点的距离定义.三、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会了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学会了比较线段的长短.2.本节课学习了线段的性质和两点间距离的定义.3.懂得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道理.四、作业布置1.课本第122页习题4.2第4、5、6、7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4.3.2 角的度量与计算(1)第5课时教学目标1.(1)理解角的概念,•学会角的表示方法.(2)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角度计算.2. 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3. 经历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的数学活动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增强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一个角,会进行角度的换算是重点.2.难点:角的表示、角度的换算是难点.教具准备量角器、时钟、四棱锥.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观察时钟2.提出问题:时钟的时针与分针,给我们什么样的平面图形的形象?请把它画出来.教师活动:演示角的形成过程:一条射线OA绕端点O旋转到OB的位置,得到的平面图形──角.板书:角.二、新授1.角的概念.(1)提出问题:从上面活动过程中,你能知道角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吗?学生回答:两条射线.(2)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下图)2.角的表示.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有关内容,了解角的表示方法.教师活动:讲解角的不同表示方法,着重讲解一个顶点有多个角的表示方法.请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图中的每个角.学生活动:请一个学生板书练习,其余学生独立练习.3.角的度量.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26页内容,讲解角的度量方法及度、分、秒的换算.板书:1周角=_____°,1平角=_____°,1°=____′,1′=____″.学生活动:思考并完成上面的填空.例: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127页练习.2.计算:(1)48°39′+67°41′;(2)90°-78°19′40″;(3)22°30′×8;(4)176°52′÷3.此:此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过程中充分地进行小组交流以解决练习过程中的疑难,教师巡视过程中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以答疑解惑,并请学生板书后再讲评. 3.想一想:时钟在5点15分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多少度?师生互动:观察时钟在5点15分时,时针与分针所处位置,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先从时针在分针转动到15分时,分针转过的角度与时针转过的角度的关系,并请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得出答案..四、课堂小结师生互动,完成本节课的小结:1.什么是角?组成角的图形是什么?如何表示一个角? 2.本节课还复习了平面、周角?怎样得到这两种角? 3.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换算的?五、作业布置1.课本习题4.3第4、5题.4.3.2 角的度量与计算(2)第6课时教学目标1.能借助三角板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及用量角器画出一个给定度数的角,会用尺规作图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熟悉并理解画法语言.2. 经历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测量角的大小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不同方法间的差异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会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2.难点: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具准备一副三角板、量角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投影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请学生观察图形.(如右图)2.提出问题:你知道五角星的五个角是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知道的?二、新授学生活动:在小组中交流测量角的大小方法教师活动:请学生说明不同方法得出的结论有何不同,对学生的活动给予积极评价.结论:每个角均为36°.1.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1)提出问题:你能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等于36°吗?能画一个角等于108°吗?学生活动:两个学生板书演示画图过程,其余同学独立完成.教师活动:巡视并指导学生画图.(2)提出问题:你能用三角板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吗?学生活动:动手画图.教师活动:指导个别学生画图,评价学生的画图结果.2.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探究:已知∠AOB,画一个角等于这个角.学生活动:先进行独立思考,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画图,并巡视指导学生画图,然后板书演示画图过程(画图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画法)师生互动:教师在黑板上画钝角∠AOB,•请一个学生板书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其余学生画图.请同学们用三角板画出(1)15°;(2)75°;(3)105°;(4)120°;(5)135°角.教师活动: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如15°看成45•°~30°,用两块三角板画出15°的角.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测量角的度数,复习了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了用不同的工具画角.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测量角的大小的仪器.(同学互相补充)教师活动:打开多媒体播放有关用仪器测量角的活动片子,让学生认识测量角的仪器.五、作业布置1.基础训练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C BA 4.3.1 角与角的大小比较第4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会分析图中角的和差关系.学会借助三角板拼出不同度数的角,•认识角的平分线及角的等分线,会画角的平分线.(2)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认识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3)能在动手操作画图、拼图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重、难点1.重点:比较角的大小,认识角的大小关系,分析角的和差关系,•认识角平分线及画角平分线是本节课的重点.2.难点:认识复杂图形中角的和差关系,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是难点. 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圆规、剪刀、透明纸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如右图所示)1.提出问题:比较图中线段AB 、BC 、CD 的长短.学生活动:回顾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小组交流,得出适当的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教师活动:归纳学生的讨论结果,并演示用圆规比较AB 、BC 、CD 三条线段长短的过程,并写出结论:AB>AC>BC .2.提出问题:怎样比较图中∠A 、∠B 、∠C 的大小?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比较方法,得出结论:可用量角器先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教师活动:(1)肯定评价学生提出的方法,并动手测量度数,•比较它们的大小,板书结论:∠C>∠B>∠A.(2)启发引导学生,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也可以把它们叠合在一起比较大小.二、新授1.提出问题:如何用叠合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学生活动: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动手操作:每个学生都在透明纸上画一个角,然后剪下这个角,并与小组中其它同学所画的角进行比较后归纳出比较方法和比较结果注:讲解过程应强调操作过程,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的操作过程.2.认识角的和差.教师活动:讲解观察中的问题,给出图中各角之间的和差关系.(如下图)∠AOC=∠AOB+∠BOC,∠AOB=∠AOC-∠BOC.提出问题:∠AOC-∠AOB=________.3.动手操作:用三角板拼出特殊角学生活动:每个学生都用三角板进行尝试拼出15°、75°的角,并讲出其中的理由.提出问题:利用一副三角板还能拼出多少度的角?4.认识角的平分线.教师活动:在透明纸上画一个角,沿着顶点对折,使角的两边重合.学生活动:观察老师演示过程,并思考下面问题.(如下图)提出问题:∠AOC被折痕OB分成的两个角有什么关系?在图中,射线OB把∠AOC分成相等的两个角,即∠AOB=∠BOC,∠AOC与∠AOC•和∠BOC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怎样用式子来表示?射线OB叫做什么?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回答上面问题.教师活动:讲解角平分线定义,板书:角的平分线.在纸上画一个角,设法画出这个角的平分线.学生活动:思考并进行小组交流,总结出角平分线的画法并画图.教师活动:对学生总结出的画法进行评价,并演示画图过程.(1)借助量角器画图:以已知角顶点为顶点,已知角的一边为边,在已知线的内部画一个度数等于已知角度数一半的角,则这个角的另一边就是已知角的平分线.(2)用折叠方法:把角沿顶点对折,使角的两边重合,沿折痕在角的内部画一条射线即为已知角的平分线.三、课堂小结师生互动,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和角的大小关系有哪些?认识了角的哪些运算.2.本节课学习了用三角板拼出哪些角?3.角平分线的定义是什么?四、作业布置1.课本第130页习题4.31、2、34.3.2 余角和补角第7课时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认识一个角的余角与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3.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重、难点1.重点: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及其性质,确定方位是本节课的重点.2.难点: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规范的语言描述性质是难点.教具准备三角板、量角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提出问题:(1)在一副三角板中,每块都有一个角是90°,那么其余两个角的和是多少?(2)已知∠1=36°,∠2=54°,那么∠1+∠2=?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得出结论:都是90°.二、新授1.余角与补角.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28页有关内容,并讲解余角与补角的定义.注:讲解余角和补角时,必须向学生说明互余、互补是指两个角的数量关系,即∠1+∠2=90°或∠1+∠2=180°,同时强调∠1是∠2的余角(或补角),那么∠2也是∠1的余角(或补角).2.巩固反思.(1)填空:①47°18′的余角是______,补角是_______.②∠α(0°<∠α<90°)的余角是______,∠β(0°<β<180°)的补角是_______.(2)已知一个角是它补角的3倍,求这个角.注:这两个例题讲解时,应通过师生互动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学生思考后再讲解.(3)课本第129页练习.3.余角与补角的性质.(1)提出问题:观察方格图,下图中∠1与∠3有什么关系?∠1与∠2,∠3与∠4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观察图形,小组交流观察:∠1=∠3,∠1+∠2=180°,∠3+•∠4=180°.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后得出∠2=∠4.(2)说明理由:注:教学中,向学生说明,以上从观察图形得出的结论,还应从理论上说明其理由如上图,∠1与∠2互补,∠3与∠4互补,如果∠1=∠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分析题意,并写出说理过程,归纳性质.板书: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三、巩固练习1.如右图,∠EDC=∠CDF=90°,∠1=∠2.(1)图中哪些角互为余角?哪些角互为补角?(2)∠ADC与∠BDC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ADF与∠BDE有什么关系?为什么?2.认识方位角.如下图,货轮O在航行过程中,发现灯塔A在它南偏东60°的方向上,同时,•在它北偏东40°,南偏西10°,西北(即北偏西45°)方向上分别发现了客轮B、货轮C和海岛D.仿照表示灯塔方位的方法,画出客轮B、货轮C和海岛D方向的射线.教师活动:(1),讲解方位角和表示方位的射线,•在学生完成题中的问题后操作多媒体演示画图过程.注:讲解时应讲清楚方位角是以正北或正南方向的射线为一个角的始边,而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的射线是角的另一边.学生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画出问题中的每一条射线.3.知识拓展提出问题:小宁从A地向东北方向走62米到B地,再从B地向西走56米到C地,这时她离A•地多少米?在A地的北偏西多少度?画出图形(用1cm表示10m),然后用刻度尺和量角器进行测量.(精确到1m、1°)学生活动: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交流和评价.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画图和测量,并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余角和补角,并通过简单的推理,得出余角和补角的性质.2.了解方位角,学会确定物体运动的方向五、作业布置1.基础训练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第8课时教学任务分析教学流程安排教学过程设计一、提出问题,指明活动的主要内容活动名称: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纸盒.方法:观察、讨论、动手制作.材料:厚(硬)纸板、直尺、裁纸刀、剪刀、胶水、彩笔等.准备:收集一些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如墨水瓶盒、粉笔盒、饼干盒、牛奶包装盒、牙膏盒等.二、提出活动步骤、分组活动活动步骤:1.观察、讨论以5~6人为一组,各组确定所要设计制作的包装盒的类别,明确分工.(1)观察作为参考物的包装盒,分析其各面、各棱的大小与位置关系.(2)拆开盒子,把它铺平,得到表面展开图;观察它的形状,找出对应长方体各面的相应部分;度量各部分的尺寸,找出其中的相等关系.(3)把表面展开图复原为包装盒,观察它是如何折叠并粘到一起的.(4)多拆、装几个包装盒,注意它们的共同特征.(5)经过讨论,确定本组的设计方案.2.设计制作(1)先在一张软纸上画出包装盒表面展开图的草图,简单设计一下,裁纸、折叠,观察效果.如果发生问题,调整原来的设计,知道达到满意的初步设计.(2)在硬纸板上,按照初步设计,画好包装盒的表面展开图,注意要预留出粘合处,并要减去适当的棱角.在表面展开图上进行图案与文字的美术设计.(3)裁下表面展开图、折叠并粘好粘合处,得到长方体包装盒3.交流、比较各组展示本组的作品,并介绍设计思想和制作过程.讨论本组的作品,重点探究以下问题:(1)制成的包装盒是否是长方体?若不是,是哪个地方出项了问题?如何改正?(2)从使用性上看,包装盒形状、尺寸是否合理?用料是否节省?是否需要改进?(3)包装盒的外观设计是否美观?(4)对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有哪些新认识?4.评价、小结评价各组的活动情况,小结活动的主要收获.三、小结与作业小结:制作立体图形――先转化为平面图形(平面展开图),再转化为立体图形作业:(1)自己设计制作一个正六棱柱形状的包装盒;(2)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圆柱形的包装纸盒.。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图形初步认识》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图形初步认识活动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并通过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全部知识; 2.对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相关内容的归纳、总结,巩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了解图形的分割和组合,探索学习空间与图形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应用的过程中,体验推理的意义,获取学习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的全部定理和公理; 难点是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具准备量角器、时钟、四棱锥等,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课件。
一、引导学生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框图二、具体知识点梳理 (一)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1、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主(正)视图---------从正面看2、几何体的三视图 侧(左、右)视图-----从左(右)边看 俯视图---------------从上面看(1)会判断简单物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2)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3、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1)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现图形不一样的.(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4、点、线、面、体(1)度量法(2)叠合法6、角的和、差、倍、分及其近似值7、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1)借助三角尺能画出15°的倍数的角,在0~180°之间共能画出11个角.(2)借助量角器能画出给定度数的角.(3)用尺规作图法.8、角的平线线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图形:符号:9、互余、互补(1)若∠1+∠2=90°,则∠1与∠2互为余角.其中∠1是∠2的余角,∠2是∠1的余角.(2)若∠1+∠2=180°,则∠1与∠2互为补角.其中∠1是∠2的补角,∠2是∠1的补角.(3)余(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余)角相等.10、方向角(1)正方向(2)北(南)偏东(西)方向(3)东(西)北(南)方向四、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延长射线OPB、延长直线CDC、延长线段CDD、反向延长直线CD2、下面是我们制作的正方体的展开图,每个平面内都标注了字母,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和A面所对的会是哪一面?(2)和B面所对的会是哪一面?(3)面E会和哪些面相交?3、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有几个交点?四条直线两两相交有几个交点?思考:n条直线两两相交有几个交点?4、已知平面内有四个点A、B、C、D,过其中任意两点画直线,最少可画多少条直线,最多可画多少条直线?画出图来.5、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CD=2.5厘米,请你求出线段AB、AC、AD、BD的长各为多少?6、已知线段AB=4厘米,延长AB到C,使B C=2AB,取AC的中点P,求PB的长.五、作业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几何图形初步》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的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几何图形的对称性、中心对称性和旋转对称性。
本章是学生初步接触几何图形的开始,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几何图形的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几何图形,对于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可能感到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逐步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同时,七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还在形成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了解几何图形的对称性、中心对称性和旋转对称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几何图形的对称性、中心对称性和旋转对称性。
2.难点:几何图形的判定方法,对称性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几何图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2.教学素材:几何图形的相关图片、实例等。
3.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包括导入、呈现、操练、巩固、拓展、小结等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上册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全章教案
课题:4.1.1几何图形(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能辨认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2.知道立体图形的某些面是平面图形,会在立体图形中指出平面图形,培养空间观念.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辨认常见的立体图形.2.难点:辨认棱柱、棱锥.三、教学过程(教学说明:本节课用到的教具较多,课前需要作认真的准备)(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板书: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本节课我们首先学习什么是图形.(板书:图形)(二)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什么是图形?在小学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接触过很多图形.师:(出示正方体模型)这是什么图形?生:正方体.(没有学生知道,教师直接告诉)师:(将画有正方体的纸贴到黑板上)这张纸上画的是什么图形?生:正方体.(师板书:正方体)(以下师依次出示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的模型,教学过程同上)师:(出示三棱柱模型)这是什么图形?生:……(学生很可能回答不出)师:这个图形叫棱柱.师:(将画有三棱柱的纸贴到黑板上)这张纸上画的是什么图形?生:棱柱.(师板书:棱柱)师:(出示六棱柱模型)这又是什么图形?生:……(学生很可能回答不出)师:这个图形也是棱柱.师:(将画有六棱柱的纸贴到黑板上)这张纸上画的是什么图形?生:棱柱.(师板书:棱柱)师:(三棱柱、六棱柱的棱垂直桌面放置)这两个图形都是棱柱,但它们的形状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生:……(多让几位同学说)师:(演示三棱柱)这个棱柱相对的这两个面都是三角形,(演示六棱柱)这个棱柱相对的这两个面都是六边形,所以我们把这个棱柱叫做三棱柱,(板书:三)把这个棱柱叫做六棱柱.(板书:六)师:(三棱柱的棱平行桌面放置)三棱柱像我们生活中见过的什么东西?生:……(多让几位同学说)师:三棱柱挺像是一个帐篷.师:(六棱柱的棱垂直桌面放置)六棱柱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东西?生:……(多让几位同学说)师:六棱柱挺像是一个茶叶盒.(也可说其它东西)(以下师依次出示四棱锥、五棱锥,教学过程与棱柱教学基本相同)师:(指模型)刚才我们看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稍停)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师:(指板书)这些立体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都是常见的,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18页,(稍停)上面一排印了一些实物,这些实物是什么东西?生:地球仪、魔方、现代汉语词典、沙堆、铅笔、建筑物.师:这些实物是什么立体图形呢?请大家把实物与下面一排的图形用线连起来.(生连线,师巡视)师:说说你是怎么连线的?生:……师:这位同学连得对不对?(有不对的,其他同学纠正)(三)试探练习,回授调节1.师出示一些大图片,让学生找立体图形.(四)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指板书)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都是立体图形,除了这些立体图形,还有其它的立体图形吗?生:……(多让几位同学发表看法)师:(出示两个模型的组合图形,譬如将正方体与圆锥组合在一起)这个图形是立体图形吗?师:(出示三个模型的组合图形)这个图形是立体图形吗?师:(出示四个模型的组合图形)这个图形是立体图形吗?师:这些图形都是立体图形,将一些立体图形组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师:实际上,只要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个平面内,也就是说图形不是平平的,这样的图形都是立体图形.一棵树可以看成是一个立体图形,一朵花可以看成是一个立体图形,一只藏羚羊可以看成是一个立体图形,雄伟的布达拉宫可以看成是一个立体图形,甚至整座城市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立体图形.师:与立体图形相对的是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平面图形是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图形,也就是说是平平的那种图形.(师在黑板上贴出画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圆、扇形的纸)师:这些图形是常见的平面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生:……(生说师板书)师:除了这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平面图形还有很多,实际上只要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五星红旗图案是平面图形,剪纸图案是平面图形,奥运五环是平面图形.师: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对“图形”作一个总结了,谁能说说对图形的认识?生:……师:(指准板书)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板书:)常见的立体图形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立体图形还有很多很多,无穷无尽,(板书:……)只要各部分不都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图形都是立体图形.常见的平面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圆、扇形等,平面图形还有很多很多,也是无穷无尽,(板书:……)只要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图形都是平面图形.师:(指板书)我们知道,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是两种不相同的图形,但这两种图形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有什么联系呢?生:……(多让几位同学说,要积极肯定学生回答中的合理部分)师: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是,立体图形的某些面是平面图形.(画,并板书:立体图形的某些面)师:(演示长方体模型)这个长方体的这一面是什么图形?生:……(多演示长方体的几个面)师:(演示圆锥模型)这个圆锥的底面是什么图形?生:圆.师:(演示棱柱模型)这个棱柱的这一面是什么图形?生:……(多演示棱柱的几个面)师:(演示棱锥模型)这个棱锥的这一面是什么图形?生:……(多演示棱锥的几个面)(五)试探练习,回授调节2.课本P练习.119(只要求学生回答:各立体图形的表面中包含哪些平面图形?如第一个立体图形的表面中有2个圆,又如第三个立体图形的表面中有2个五边形、5个长方形.如果学生对第五个立体图形的感知有困难,师可以告诉这个立体图形的构成,即上面是一个棱锥,下面是一个长方体.答题用口答形式)(六)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图形,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虽然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是两种不同的图形,但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什么联系呢?生:立体图形的某些面是平面图形.习题1.2.3.做在课本上)(作业:P123课题:4.1.2点、线、面、体(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体、面、线、点的概念,从静态角度认识体、面、线、点之间的关系,即“体由面围成,面面相交成线,线线相交成点”.2.从动态角度认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即“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3.通过观察图形,了解图形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点、线、面、体的概念及其关系.2.难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图形,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边讲边出示模型)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都是立体图形,而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梯形、五边形、六边形、圆、扇形都是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立体图形的某些面是平面图形.无论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都是图形,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所看到的无处不是图形,我们生活在图形的世界里!小到一粒沙子是图形,大到整座城市也是图形.大家可以欣赏欣赏课本115页上的那个图形,(稍等)这个图形画的是什么?生: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师:你能把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吗?生: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中心是可容纳8万人的国家体育场,周围分布着田径、体操、游泳等14个场馆,整个公园占地121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师:这么大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图形,这个图形真是够大的.大家仔细看看这个图形,里面到底有一些什么东西?生:……(学生列举出来的可能是实物,如建筑物、树等等,要多让几位同学说)师:在这个图形中同学们找出了不少东西,但恐怕还没有找全.老师不用看图形,就敢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这个图形中只有四样东西.这么大的图形中怎么只有四样东西?是的,只有四样东西.这就神了,这四样东西是什么东西呢?这四样东西就是点、线、面、体.(板书课题:4.1.2点、线、面、体)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点、线、面、体.(二)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任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板书:图形由点、线、面、体组成)师:什么是体?(板书:体)有体积的东西都是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都是体.师:你能举出生活中是体的东西?生:……(多让几位同学说)师:生活中的体有很多很多,一个土豆是体,一头牛是体,一个人的身体是体,一幢房子也是体.一样东西只要有体积,不管是什么形状,都是体.师:什么是面?(板书:面,并演示长方体模型)包围着体的是面.这个长方体共有几个面?生:6个.师:(演示长方体模型)这6个面都是平平的.师:(出示圆柱模型)包围着圆柱的是面,这个圆柱有几个面?生:……师:(演示圆柱模型)这个圆柱有3个面,这个面和这个面是平平的,这个面是弯曲的.师:(出示圆锥模型)包围着圆锥的也是面,这个圆锥有2个面,哪一个是平平的?哪一个是弯曲的?(生上台指出来)师: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知道,面有两种,一种是平面,一种是曲面.(板书:(平面、曲面))在生活中,我们也能找到平面和曲面的例子,譬如,平静的水面给我们留下平面的印象,而有浪的水面给我们留下曲面的印象.师:什么是线?(板书:线)这就是线.(边讲边画一条直线、一条曲线)线也有两种,笔直的是直线,弯曲的是曲线.(板书:(直线、曲线))师:(指模型)你能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找出直线和曲线吗?(多让一些学生找)师:在生活中,我们同样能找到很多线的例子,譬如,课桌的边沿、织卡垫的线、寺庙壁画优美的线条、夜晚流星划过天空时的那一道光线,这些都给我们留下线的印象.师:什么是点?(板书:点)这就是点.(边讲边画点)师:知道了点、线、面、体是什么,就不难想像,任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这个图形当然也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三)试探练习,回授调节练习1.1.课本P122(四)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知道了什么是点、线、面、体,下面我们讨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师:(出示长方体模型)体与面有什么关系呢?生:……(多让学生发表看法,要肯定学生回答中的合理部分)师:(演示长方体模型)体是由面围成的.(连线并板书:体由面围成)师:面与线有什么关系呢?(连线)师:(演示长方体模型)请大家注意观察,这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是什么?生:线.师:(演示长方体模型)这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是什么?生:线.(再演示其它模型,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看清楚线面关系)师:哪位同学来概括面与线的关系?生:……师:面与面相交的地方是线,简单地说就是,面面相交成线.(板书:面面相交成线)师:线与点又有什么关系呢?(连线)师:(演示长方体模型)请大家注意观察,这两条线相交的地方是什么?生:点.师:(画相交线)这两条线相交的地方是什么?生:点.师:可见,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简单地说就是,线线相交成点.(板书:线线相交成点)师:哪位同学把点、线、面、体的关系完整地说一遍?生:体由面围成,面面相交成线,线线相交成点.师:这位同学所说的只是点、线、面、体的一种关系,点、线、面、体还有另一种关系,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种关系?师:请大家拿起笔,笔尖可以看作是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生:形成了线.师:从画线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中,你看出了点与线之间有什么关系?生:……(多让几位同学说)师:点动成线.(板书:点动成线)师:画线是点动成线的例子,老师还可以举一个点动成线的例子.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一个孤独的旅行者留下的一排长长的足迹.在这个例子,点是什么?线是什么?线是怎么形成的?生:……师:点动成线,那么线动成什么?(用一根细棒比划线动)师:把你的观点在小组里交流,为了让其他同学听明白你的意思,最好把你的观点用实物演示出来.(生小组交流,师巡视倾听)师:线动成什么?生:线动成面.(师板书:线动成面)师:(出示湿布条)这是布条,这根布条可以看作是一条线,这条线在黑板上运动时,就形成了面.(边讲边演示)这就是线动成面的意思.师:谁能举出生活中线动成面的例子.生:……(如汽车雨刷在挡风玻璃上运动、用扫帚扫地、用刷子刷油等)师: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那么面动成什么呢?(边讲边演示长方形硬纸板绕它一边旋转)生:……(多让几位同学说)师:长方形绕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了圆柱.师:(边讲边演示)直角三角形绕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了什么图形?生:圆锥.师:通过这两个实际演示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出,面动成什么?生:面动成体.(师板书:面动成体)(五)试探练习,回授调节2.课本P122练习2.(六)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点、线、面、体.图形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线、面、体之间有两种联系,第一种关系是什么?生:……师:第二种关系是什么?生:……(作业:阅读4.1多姿多彩的图形P116-P123)课题: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直线的两个基本特征,会用两种方法表示一条直线.2.知道点和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会按照语句画出点和直线位置关系的图形.3.知道两条直线相交及交点的意义,会按照语句画出直线相交的图形.4.经历画图过程得出: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按照语句画出图形.2.难点:几何语言.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前面我们看了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这些图形都有些什么性质?这是数学要研究的.怎么来研究呢?聪明的做法是,先研究简单图形,再研究复杂图形.那我们应该从什么样的简单图形开始研究?请看黑板.(二)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在黑板上画一条水平直线)这是一个什么图形?生:直线.师:(在黑板上画一条斜向直线)这是一个什么图形?生:直线.师:你是怎么知道它们都是直线?生:它们都是笔直的.师:从样子上看,直线都是笔直的,这是直线的第一个特点.(板书:直线特点:笔直的)直线还有第二个特点,直线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分别指第一条直线和第二条直线,说明直线向两方无限延伸,然后板书:向两方无限延伸的)师:知道了直线的特点,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直线的表示.(板书:直线的表示)有些同学可能有疑问,直线的表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学习直线的表示?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换一个问题来考虑.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你说说人为什么要有自己的名字?生:……师:人都有自己的名字,这样可以把不同的人区别开来.直线也是一样,每条直线也都需要有自己的名字,这样可以把直线与直线区别开来.给直线取名字就是直线的表示.师:怎么给直线取名字?或者说,怎么表示直线呢?师:(指水平直线)我们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两点来表示这条直线.譬如,(边讲边画)直线上一点是点A,(边讲边画)直线上另一点是点B,这条直线可以记作直线AB.(板书:直线AB)需要强调的是,点必须用大写字母表示,所以这里的A、B都是大写字母.师:表示直线还有第二种方法.(指斜直线)在这条直线的旁边写上小写字母l(边讲边写),这条直线可以记作直线l.(板书:直线l)(三)试探练习,回授调节1.判断下面表示直线的方法是否正确,如果错误,指出错在哪里:记作直线P.P(6)(5)A记作直线A ;记作直线AB ;BA记作直线m ;m (4)(3)(2)a b记作直线ab ;记作直线EF ;F E (1)2.读下列语句,并按照这些语句画出图形: (1)画直线CD ; (2)画直线a.(四)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出示右图) 师:(指图)在这个图形中,直线l 与点O 有什么关系? 生:……(多让几位同学说)师:准确地说,应该这样说:点O 在直线上(板书:点O 在直线上).也可以说,直线经过点O (板书:(直线经过点O )).(指准图)点O 在直线上,与直线经过点O 是一个意思.师:同桌之间把这两句话说一说.(同桌互相说) (师出示右图) 师:(指图)在这个图形中,直线l 与点P 有什么关系? 生:……(多让几位同学说)师:准确地说,应该这么说:点P 在直线l 外(板书:点P 在直线l 外).“点P 在直线l 外”,还有另一种说法,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直线l 不经过点P (师板书:(直线l 不经过点P )). (师出示右图)OllbaO师:(指图)在这个图形中,直线a和直线b有什么关系呢?生:……(多让几位同学说)师:(指准图)直线a和直线b相交,详细一点说可以这样说,直线a和直线b相交于点O.(板书:直线a和直线b相交于点O).点O就叫做它们的交点.交点O有什么特点?师:(指准图)交点O 既在直线a 上,又在直线b 上,交点O 是直线a 和直线b 的公共点. (五)试探练习,回授调节3.辨析题:扎西认为点A 在直线l 上,卓玛认为点B 在直线l 上,你认为谁的看法正确?BAll4.按照图形填空:(1)点A 在直线m ,也可以说,直线m 点A(2)点B 在直线m , 也可以说,直线m 点5.读下列语句,并按照这些语句画出图形: (1)点P 在直线l 上; (2)直线l 不经过点O ; (3)点O 在直线AB 上;(4)直线AB 和直线CD 相交于点P. (六)尝试指导,讲授新课6.探究题:(1)画出经过点A 的直线,你认为经过一点A 可以画几条直线?(2)画出经过点A 、点B 的直线,你认为经过两点A 、B 可以画几条直线?(3)从上面画图,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做探究题,师巡视引导)师:你认为经过一点A 可以画几条直线? 生:无数条.(师画若干条经过A 的直线) 师:你认为经过两点A 、B 可以画几条直线? 生:一条.(师画经过A 、B 的直线) 师:从画图,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多让几位同学说) 师:从画图,我们可以得出,(指准图)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板书: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请大家把这个结论读一遍.(生读)师:这个结论可以简单地说成: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板书:(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什么意思?生: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一个有用的结论.譬如,如果你想把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你需要钉几个钉子?mA师:为什么2个够了?生: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师:又譬如,我们为什么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两点来表示这条直线?这也是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七)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直线,谁来把直线的知识归纳一下?生:……(师给以补充)(作业:P练习(1)(2))129课题:4.2直线、射线、线段(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射线、线段的意义,会表示射线和线段,会按语句画出射线和线段.2.知道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射线、线段的意义和表示.2.难点:按语句画图形.三、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1.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1)点B在直线EF上;(2)直线CD不经过点A;(3)经过点O的三条直线a、b、c;(4)直线AB、CD相交于点B.(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l(师出示右图)师:(指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直线,(板书:4.2直线)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射线和线段.(板书:射线、线段)(三)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什么样的图形是射线呢?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是哪一部分呢?(指图)请看这个图,这是一条直线,我们把点A左边部分擦掉(边说边擦),剩下的部分就是一条射线.也就是说,(指准图)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点A 这一点叫做这条射线的端点.(板书:端点)端点就是最边边上的点.师:(指图)从射线的样子看,射线很像手电筒照射出去的光线,射线又像枪射出的子弹的线路,“射线”这个名称也正是因为它的样子而得到的.师:射线的表示与直线的表示基本上是一样的.(指图)这条射线怎么表示? 生:射线AB.(师板书:射线AB )师:这条射线还有另外一种表示,怎么表示? 生:射线l.(板书:或射线l )师:不知道同学们听出来了没有,刚才老师说,射线的表示与直线基本上是一样的,这说明射线的表示与直线的表示还是有点不一样.什么地方有点不一样呢?在表示射线时,(指准图)表示端点的字母A 必须写在前面,所以这条射线表示成射线AB ,不可以表示成射线BA.而对直线来说,用直线AB 表示,用直线BA 表示都是一样的.(师出示右图)师:学习了射线我们再来看线段.什么样的图形是线段呢?线段也是直线的一部分.是哪一部分呢?(指刚出示的直线)请看这个图,这是一条直线,我们把点A 左边部分擦掉(边说边擦),再把点B 右边部分擦掉(边说边擦),剩下的部分就是一条线段.也就是说,(指准图)直线上两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指准图)线段最边边上的两点A 、B 叫做这条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端点) 师:这条线段怎么表示? 生:线段AB.(板书:线段AB )师:在这条线段的上面写上小写字母a (边讲边写a ),这条线段还可以表示为线段a.(板书:或线段a ) (四)试探练习,回授调节2.指出下列各图是直线、射线还是线段,并按要求填空:Q 是 ,记作 ,端点是 .是 ,记作 ,端点是 ; 是 ,记作 ,端点是 ; P QP 是 ,记作 ;(4)(3)(2)(1)3.口答:射线有几个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直线有没有端点?4.按照下列语句画图形:CDD C C D 画线段CD : 画射线DC : 画射线CD : 画直线CD : D C (1)(2)(3)(4)5.填空:图中以O 为端点的射线是 .O 图中以O 为端点的射线是 ;OP(1)(2)6.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1)经过点O 的三条线段a 、b 、c ; (2)线段AB 、CD 相交于点O ; (3)线段AB 、CD 相交于点B ;(4)P 是直线a 外一点,过点P 有一条直线b 与直线a 相交于点Q. (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师: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种基本图形,这三种基本图形是哪三种? 生:直线、射线、线段.师:我们一起来回顾有关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作业:P 132习题2.3.4.)课题:4.2直线、射线、线段(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会用尺子测量和圆规截取两种方法,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2.会用尺子或圆规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2.难点:用圆规.三、教学过程(一)尝试指导,讲授新课a(师出示右图)师:(指图)这是线段a,现在要你画一条线段AB,要求线段AB与线段a一样长,(板书:画一条线段AB,使AB=a)怎么画呢?请大家独立完成下面的探究题.1.探究题:(1)画一条与线段a一样长的线段AB;a(2)你还能用其它方法画吗?(生画图,师巡视)师:你是怎么画的?把你画图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生小组交流,师巡视倾听)师:(指图)画与线段a一样长的线段,你是怎么画的?生:……(多让几位同学说,让学生中不同的画法都说出来,肯定正确的画法,指出错误画法错误的地方)师:画与线段a一样长的线段AB,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用尺子量(板书:用尺子量),先用尺子量出线段a的长度(边说边量),线段a的长度是30厘米,然后画出30厘米长的线段AB(边说边画).线段AB就是我们要画的与线段a一。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初步认识的教案
新世纪教育网 精品资料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4.1 多姿多彩的图形4.1.1 几何图形(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
3、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
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探索1】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终生难忘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出示章前图)你能从中找到一些熟悉的图形吗?你能再举出一些常见的图形吗?学生从周围的事物(如建筑物、地板、围墙、公园等)找到一些美丽图形的图片或实物,互相交流.在这些图片或实物中有我们熟悉的图形吗?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中关注的是它们的形状(如方的、圆的等)、大小(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和位置(如相交、垂直、平行等),而它们的颜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他学科所关注的。
长方体、圆柱、球、长(正)方体、圆、线段、点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
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探索2】思考:看118页课本上面的图形,并出示实物(如茶叶盒、地球仪、字典及魔方等)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帐篷、金字塔等),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出示棱柱、圆柱、棱锥、圆锥模型)看一看再动手摸一摸,说说它们的异同。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练习】P123习题4.1第1,2题【小结】1、了解什么是几何图形: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单元要点分析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有多姿多彩的图形,直线、射线、线段,角的度量,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与平面图形入手,通过实例,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使学生经历对几何体的研究的数学活动过程,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特征和性质;通过裁剪、展开、制作及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几何体与平面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实例,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使学生经历对简单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与角的研究的数学活动过程,通过动手画图、线段的大小比较及角的度量、比较与运算等活动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些图形的一些简单性质,感受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知识奠定基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究物体的形状与几何体的关系过程,•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立体图形.(2)经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换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的技能.(3)经历对点、线、面、体关系的研究的数学活动过程,•建立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4)经历画图等数学活动过程,掌握直线和角的一些简单性质;掌握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表示方法;掌握角的度量方法.(5)在现实情境中,探索两条线段、两个角的比较方法及比较的结果,•探索线段与线段之间、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6)认识线段的等分点,角的平分线、角角和补角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会用掌握的几何体知识描述现实物体的形状,•在探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中,发展空间观念.(2)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会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数学原理.(3)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4)能在现实物体中,发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5)能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6)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验验证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独立地或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运用数学知识克服困难,解决问题.(2)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培养和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体验数学活动中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1)掌握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学会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初步建立空间观念.(2)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会用符号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会比较线段的大小,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了解两点距离的定义.(3)会用符号表示一个角,学会度量一个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理解角的平分线的定义,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确定几个角的运算关系.2.难点:(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2)从现实情境中,抽象概括出图形的性质,•用数学语言对这些性质进行描述.3.关键:(1)从实际出发,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图形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结合具体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时划分4.1 多姿多彩的图形 2课时4.2 直线、射线、线段 2课时4.3 角 4课时数学活动 1课时回顾与思考 2课时4.1.1 几何图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2)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2)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2)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2.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是难点.3.关键: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结合小组交流学习是关键.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几何体模型,墨水瓶包装盒(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课本图4.1-5的教学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打开多媒体,播放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建筑,学生认真观看.2.提出问题:在同学们所观看的电视片中,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二、新授1.学生在回顾刚才所看的电视片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意见,积累小组活动经验.2.指定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学生回答: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等.教师活动:纠正学生所说几何图形名称中的错误,并出示相应的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3.立体图形的概念.(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2)学生活动:看课本图4.1-3后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的形象?(棱柱和棱锥)(3)用幻灯机放映课本4.1-4的幻灯片(或用教学挂图).(4)提出问题:在这个幻灯片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5)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①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通过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②学生回答:包含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圆、正方形、多边形和三角形等.4.平面图形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平面图形.注: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不要求给出完整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5.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化.(1)从不同方向看:出示课本图4.1-7(1)中所示工件模型,•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2)提出问题.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你们会得出什么样的平面图形?能把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来吗?(3)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①学生活动: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工件模型,独立画出得到的各种平面图形.②进行小组交流,评价各自获得的结论,得出正确结论.③指定三名学生,板书画出的图形.6.思考并动手操作.(1)学生活动:在小组中独立完成课本第119页的探究课题,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评价.(2)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完成的探究课题给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并对学生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7.操作试验.(1)学生活动: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墨水瓶包装盒裁剪并展开,•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得出一个长方体它的平面展开图具有的一个特征:多样性.许多立体图形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2)学生活动:观察展开图,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为包装,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三、课堂小结1.本节课认识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2.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可以是一个平面图形;•可以把立体图形进行适当的裁剪,把它展开成平面图形,或者把一个平面图形复原成立体图形,即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可以互相转换.注:小结可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由学生归纳,教师进行评价、补充.四、作业布置1.课本第123页至第124页习题4.1第1~6题.五、板书设计:4.1.1 几何图形一、问题导入二、例题三、课堂练习六、课后反思:4.1.2 点、线、面、体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几何体、平面和曲面的意义,•能正确判定围成几何体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2)了解几何图形构成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体及其关系,•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点、线、面、体的关系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空间想像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运动变化的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本节课的数学活动过程,养成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正确判定围成立体图形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重点.2.难点:探索点、线、面、体运动变化后形成的图形是难点.3.关键: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探究学习是本节课的关键.教具准备长方体、圆柱体模型,投影机和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2.提出问题: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面和面相交成了几条线?•线和线相交成几个点?二、新授1.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在小组讨论中,•评价并修正自己的结论. 2.各小组学生公布自己小组讨论后的结论.教师活动:在探索问题解决方法和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指导,教师对学生分布的答案作鼓励性评价.3.几何体的概念.(1)长方体是一个几何体,我们学过的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2)提出问题:观察长方体和圆柱体,说出围成这两个几何体的面有哪些?•这些面有什么区别?4.给出面的分类.通过对上面问题的解决,给出面的分类:平面和曲面.教师活动:板书:平面和曲面.提出问题:(1)用幻灯机放映图片,让学生观察.(2)提出问题:通过观察,你得出什么结论?(3)进行小组讨论中,综合小组中每个同学意见,得出观察图片发现的结论.(4)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第121~122页内容,•得出观察图片能发现的结论.师生互动:请学生给出观察结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正面评价,并把学生观察结论板书.注:在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思考课后思考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给以必要的指导,然后得出合理的解释.5.点、线、面、体与几何图形关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22页内容,总结出点、线、面、体与几何图形的关系.三、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几何体的形成:由平面和曲成围成一个几何体.2.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3.体验了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四、作业布置1.课本第125~126页习题4.1第7~12、13、14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五、板书设计:4.2 直线、射线、线段(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在现实情境中,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理解并掌握直线的性质,•能用几何语言描述直线性质.(2)会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线段,会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2.过程与方法(1)能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抽象的数学思考,提高抽象概括能力.(2)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通过实验获得数学猜想,得到直线性质的过程.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理解并掌握直线性质,•会用字母表示图形和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2.难点: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3.关键:理解画图语言,建立图形与语言之间的联系.教具准备一把直尺、木工墨盒.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出示墨盒,请一个同学演示使用墨盒弹出一条直线的过程.2.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样拉出线是直的?其关键是什么?二、新授学生活动:学生经过小组交流后,总结出结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其关键在于先固定墨盒中墨线上两个点.教师活动:参与学生活动,并请学生思考:这个现象符合数学上的什么原理?1.探究直线性质.学生活动:完成课本第128页探究课题,学生动手按要求画图,•并进行小组交流,总结出课题结论.教师活动:巡视小组活动情况,并给出课题:板书直线、射线、线段,直线的性质.2.寻找生活中直线性质应用的例子.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应用的直线的性质?学生回答(只要答案合理,教师都给以肯定的评价).3.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29页有关内容.教师活动:讲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三、巩固练习1.提出问题:下图中,有几条直线?几条射线?几条线段?•说出它们的名称.DAC B注:此题在学生完成后,教师再行讲评,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作出适当、肯定的评价.2.根据语句画出图形.例:读下列语句,并按照语句画出图形:(1)直线L经过A、B两点,点B在点A的左边.(2)直线AB、CD都经过点O,点E不在直线AB上,但在直线CD上.注:此例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中交流和自我评价,然后教师进行讲评.3.完成课本第129页练习.注:此练习请四个同学进行板书,教师巡视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予评价,•并请学生作出自我评价.四、课堂小结1.提问:直线的性质是什么?如何表示直线、射线、线段?2.本节课还学习了根据语句画图,•知道了每一个语句都对应着一个几何图形.五、作业布置1.课本第132页至第134页习题3.2第1、2、3、4、10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六、板书设计:4.2 直线、射线、线段(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2)理解线段等分点的意义,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借助现实的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线段性质.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学会数学的建模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实验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懂得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是一个重点,•在现实情境中,了解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另一个重点.2.难点: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尺规作图方法,•正确比较两条线段长短是难点. 3.关键:学生积极参与画图等动手操作的数学活动中,通过小组交流,•获取数学信息是学好本节课知识的关键.教具准备直尺、圆规、刻度尺、三根木棒(两根等长)、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提出问题:有一根长木棒,如何从它上面截下一段,•使截下的木棒等于另一根木棒的长?教师活动:出示长短不同的两根木棒.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探索方法,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注:教师对学生给出的解决方法,应进行可操作性评价,对好的方法给予鼓励和肯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提出数学问题:上面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如下一个数学问题:已知线段a,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二、新授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动手画图,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活动:参与学生小组讨论,指导学生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1.用刻度尺量出已知线段长,•在画出的射线(或直线)上量出相同长度的一条线段.2.用尺规截取.(按课本第130页所讲方法) 教师活动:打开电脑,演示尺规作图过程. 板书: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3.思考课本第130页的问题,从中得出数学问题: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4.探索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总结出比较方法.教师活动:评价学生总结出的比较方法,并用教具请一个学生进行演示,板书:比较线段的长短.(1)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它们的长度进行比较.(2)用把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端点对齐的方法进行比较. 5.线段长短的比较结果.学生活动:通过上面的讨论,总结出线段比较结果.教师活动:用教具(三根木棒)演示线段比较方法,评价学生得出的比较结果,再用多媒体演示两条线段的比较方法和比较结果.板书:(1)AB<CD (2)AB>CD (3)AB=CD(D)(C)BA(D)(C)BA(D)(C)BA6.线段的等分点. (1)线段的中点: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演示,取线段AB 上一点M ,移动线段AM 到线段MB 上,当AM•与MB 完全重合时,线段AM=MB ,此时点M 就叫做线段AB 的中点. 板书: AM=MB=12AB (2)线段的等分点:通过类比线段的中点,可得出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板书:NMB AN MPB AAM=MN=NB=13AB AM=MN=NP=PB=14AB 7.探索线段的性质.(1)完成课本第132页思考题. (2)提出问题:由这个思考题,你能得出线段的性质?学生活动:联想以前所学知识及生活常识,经过小组讨论,得出直线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教师活动:板书:线段的性质,并用几何语言完整归纳出线段性质. (3)举例说明线段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4)在直线L上顺次取三点A、B、C,使得AB=4cm,BC=3cm,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OB的长度.注:这两个问题先请学生在小组中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教师再作评价.8.两点的距离.教师活动:讲解两点的距离定义.三、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会了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学会了比较线段的长短.2.本节课学习了线段的性质和两点间距离的定义.3.懂得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道理.四、作业布置1.课本第133页至第114页习题4.2第5、6、7、8、9、11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五、板书设计:4.3.1 角的度量(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理解角的概念,•学会角的表示方法.(2)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角度计算.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的数学活动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增强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一个角,会进行角度的换算是重点.2.难点:角的表示、角度的换算是难点.3.关键:学会观察图形是正确表示一个角的关键.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量角器、时钟、四棱锥.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观察时钟、四棱锥.2.提出问题: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棱锥相交的两条棱,都给我们什么样的平面图形的形象?请把它画出来.学生活动:进行独立思考、画图,然后观看教师的演示过程.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演示角的形成过程:一条射线OA绕端点O旋转到OB的位置,得到的平面图形──角.板书:角.二、新授1.角的概念.(1)提出问题:从上面活动过程中,你能知道角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吗?学生回答:两条射线.(2)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下图)2.角的表示.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37页有关内容,了解角的表示方法.教师活动:讲解角的不同表示方法,着重讲解一个顶点有多个角的表示方法.请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图中的每个角.学生活动:请一个学生板书练习,其余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活动:巡视学生练习情况,给予评价,对多数同学作出肯定评价.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38页思考题,进行小组交流,获得问题结论.教师活动:参与学生交流,并用多媒体演示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启发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并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评价.答案:分别形成平角、周角.3.角的度量.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8页内容,讲解角的度量方法及度、分、秒的换算.板书:1周角=_____°,1平角=_____°,1°=____′,1′=____″.学生活动:思考并完成上面的填空.例: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139页练习.2.计算:(1)48°39′+67°41′;(2)90°-78°19′40″;(3)22°30′×8;(4)176°52′÷3.此:此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过程中充分地进行小组交流以解决练习过程中的疑难,教师巡视过程中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以答疑解惑,并请学生板书后再讲评.3.想一想:时钟在5点15分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多少度?师生互动:观察时钟在5点15分时,时针与分针所处位置,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先从时针在分针转动到15分时,分针转过的角度与时针转过的角度的关系,并请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得出答案..四、课堂小结师生互动,完成本节课的小结:1.什么是角?组成角的图形是什么?如何表示一个角?2.本节课还复习了平面、周角?怎样得到这两种角?3.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换算的?五、作业布置1.课本第144页习题4.3第1、2、3、4题.六、板书设计:4.3.1 角的度量(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用量角器测一个角的大小,能借助三角板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及用量角器画出一个给定度数的角,会用尺规作图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熟悉并理解画法语言.2.过程与方法经历本节课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测量角的大小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本节课的数学活动过程,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不同方法间的差异,能够在测量画图等操作活动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会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2.难点: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关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才能熟练掌握画图步骤.教具准备一副三角板、量角器、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投影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请学生观察图形.(如右图)2.提出问题:你知道五角星的五个角是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知道的?二、新授学生活动:在小组中交流测量角的大小方法,可借助三角板估计角的度数,或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教师活动:巡视收集学生测量的方法,并请学生说明不同方法得出的结论有何不同,对学生的活动过程给予积极评价.结论:每个角均为36°.1.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1)提出问题:你能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等于36°吗?能画一个角等于108°吗?学生活动:两个学生板书演示画图过程,其余同学独立完成.教师活动:巡视并指导学生画图.(2)提出问题:你能用三角板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吗?学生活动:动手画图.教师活动:指导个别学生画图,评价学生的画图结果.2.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探究:已知∠AOB,画一个角等于这个角.学生活动:先进行独立思考,阅读课本第139页探究内容,动手画图,•小组交流解决疑难,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画图,并巡视指导学生画图,然后板书演示画图过程(画图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画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用量角器量∠A′O′B′与∠AOB,看一看度数是否相等.三、巩固练习任意画一个钝角∠AOB,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AOB.师生互动:教师在黑板上画钝角∠AOB,•请一个学生板书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其余学生画图.请同学们用三角板画出(1)15°;(2)75°;(3)105°;(4)120°;(5)135°的角.教师活动: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如15°看成45•°~30°,用两块三角板画出15°的角.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测量角的度数,复习了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了用不同的工具画角.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测量角的大小的仪器.(同学互相补充)教师活动:打开多媒体播放有关用仪器测量角的活动片子,让学生认识测量角的仪器.五、作业布置1.课本第145页至第146页习题4.3第6、11、14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复习 教学设计
课题: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复习教案(人教版数学七年级第四章)二、基础知识回顾(夯实根基,打好基础)1、几何图形包括图形和图形。
图中的一些物体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把相应的物体和图形连接起来2、如图,这是一幅电热水壶的正面看的图,则从上面看的图是()(第3题图) A. B. C. D.3、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将它折成正方体后“建”字对面是()A.和B.谐C.微D.山4、直线、射线、线段的比较名称直线射线线段图形表示方法延伸性端点个数作图叙述5、经过两点有条直线,并且只有。
在墙上钉一根木条需_______个钉子,其根据是________.6、线段上的一点把线段分成的线段,这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7、两点的所有连线中,最短,即为,最短。
如右图,把河道由弯曲改直,根据__________说明1、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并在学生回答完之后,总结一下常见的柱体和椎体2、3、提醒学生三视图的看法,让学生自主完成4、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回答后,注意对学生的辅导。
1、学生连线2、学生思考并根据从不同的方向看,可以很容易地完成选择3、学生观察,判断,并回答自己的答案。
4、学生可以讨论完成5、6、7、8、9、 10、学生自主完成二、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2、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体和形的关系,图形是从物体中抽象出来的。
3、复习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形式4、复习“三线”,正确认识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主要是复习直建设和谐微山第3题图这六个展开图的特点是这三个展开图的特点是这两个展开图的特点是2、如图、线段AB=28cm,C是AB上一点,且AC=18cm,O是AB的中点,求线段OC的长度。
3、如图,已知∠AOB=90°,∠AOC是60°,OD平分∠BOC,OE平分∠AOC。
求∠DOE。
师与学生共同探讨。
规律为:141型231型阶梯型教师让学生先自主思考,可以到学生中知道完成。
数学: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复习课(1)知识技能目标1.直观认识立体图形,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知识;2.会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及平面展开图,能根据三视图画出一些简单的实物图;3.能进行线段的简单计算,正确区分线段、射线、直线.过程性目标1.经历相关内容的归纳、总结,使学生巩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了解图形的分割和组合,探索学习空间与图形的方法;2.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动手能力.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工具,自己设计,制作一个正方体形状的包装盒.做完以后请学生根据这一情境,编一个跟这一章内容有关的数学问题.二.实验总结由学生自己总结:其中主要是以下几个类型的题目.1.已知一个正方体纸盒,请同学画出它的三视图.2.已知一个正方体的三视图,请同学设想一下,我们制作的正方体纸盒是怎么样的?3.几个同学制作的相同的正方体叠放在一起请学生画出它的三视图.4.已知一个正方体纸盒,请学生画出它的展开图.(正方体的展开图是多种形状的,我们可以让学生去剪开正方体纸盒,然后把不同形状的展开图拿出来进行对比).5.下面是我们制作的正方体的展开图,每个平面内都标注了字母,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和面A所对的会是哪一面?(2)和B面所对的会是哪一面?(3)面E会和哪些面相交?三.拓展提高例我们将多边形中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连线称为对角线.请同学数一数图中共有几条对角线.生:由图可知.四边形有2条对角线.生:由图可知.五边形有5条对角线.师:请同学们画出一个六边形,并画出所有的对角线,数一数总共有多少条,你能根据图形找出其中的规律吗?生:六边形共有9条对角线.n边形对角线条数共n(n-3)条的一半.四.归纳探究师:先请同学画出下列相应的图形,并回答问题.a) 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b) 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有几个交点?c) 四条直线两两相交有几个交点?生: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有一个或三个交点,四条直线相交有一个交点、四个交点、六个交点.课后思考:n条直线两两相交有几个交点?五.反馈练习1.已知平面内有四个点A 、B 、C 、D ,过其中任意两点画直线,最少可画多少条直线,最多可画多少条直线?画出图来并说明理由.2.已知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CD =2.5厘米,请你求出线段AB 、AC 、AD 、BD 的长各为多少?3.已知线段AB =4厘米,延长AB 到C ,使BC =2AB ,取AC 的中点P ,求PB 的长.“图形的初步认识复习(1)”过关练习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射线AB 和射线BA 是同一条 (B)若点P 到点A 、B 的距离相等,则P 是AB 的中点(C)直线有两个端点(D)线段有两个端点2.平面上的四条直线相交可以有( )个交点.(A)1 (B)2 (C)4 (D)1或43.球体的三视图是( )(A)三个圆 (B)三个圆且中间一个圆包括圆心(C)两个圆和一个半圆4.已知点 C 、D 、E 为线段AB 上的点,且AC =CD =DE =EB ,图中有( )个点是线段的中点.(A)2 (B)3 (C)4 (D)55.下列是正方体展开图的是( )(A) (B)(C) (D)。
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2)
4.2立体图形的视图【名师说课】课程标准分析让学生掌握由立体图形画出该物体的三视图,反过来,给出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说出该立体图形的名称,画出该立体图形;能够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由三视图描绘物体的形状,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视图法是画立体图形的一种方法,在生产实际中经常用到;它的主要作用是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充满丰富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探索过程.由立体图形能够画出它的三视图,由视图也能够回到立体图形中.本节课采用了比较、猜测、综合、归纳、模拟与位置有关的推理,有条理的具体操作等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2.重点与难点:本节的重点是会描述球、圆柱、圆锥、棱柱、棱锥及立方体的简单组合的视图.难点是由视图描述简单的实际图形.教法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初中生思维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主要采用议论引导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教具、多媒体等辅助教学,通过演示、操作、观察、讨论等师生的共同活动,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并在探索中锻炼思维.学法分析画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要注意:①物体摆放位置不同,三视图也不同;②要以平行视线观察;③要准备实物,如圆柱、球、正方体、圆锥等,进行仔细观察,得出它们的三视图是什么形状,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怎样,与同伴多交流.由视图到立体图形,要注意培养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要善于总结:如①:正视图是长方形的有哪些?(长方体、圆柱、三棱柱等)②正视图和左视图都是长方形的立体图形有哪些?(长方体、圆柱、三棱柱等)③正视图和左视图都是长方形且俯视图是长方形、圆或三角形的立体图形有哪些?用几个大小一样的小立方体随意摆成几种组合体,充分观察、动手、与同伴合作交流.。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图形认识》教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图形认识》教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图形认识》教案4.1 多姿多彩的图形4.1.1 几何图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2)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2、过程与方法(1)过程: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2)方法: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3、情感、态度、价值观(1).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常见几何体的识别教学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几何图形.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不知你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我们生活的周围,如果你认真观察的话,你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里.引导学生观察08年奥运村模型图,你能从中找到一些你熟悉的图形吗?(2)用幻灯片展示一些实物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从城市宏伟的建筑到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从高科技产品到日常小玩意,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现代的雕塑,从自然界形态各异的动物到北京的申奥标志……图形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2直观感知,识别图形(1)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中关注是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2)展示一个长方体教具,让学生分别从整体和局部抽象出几何图形.观察长方体教具的外形,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看不同的侧面,得到的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得到的是线段、点.。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1.通过观察,使学生对身边的立体图形有初步的感受;2.提高空间想象力,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几何的热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 同学们, 不知你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我们生活的周围,如果你认真观察的话,你会发现我们周围的物体的形状是千姿百态的.其实这些美好的事物,跟我们的数学有很大的联系,因为它包含着许多图形的知识.我们生活在三维的世界中,随时随地看到的和接触到的物体都是立体的.有些物体,像石头、植物等呈现出极不规则的奇形怪状;同时也有许多物体具有较为规则的形状.师: 请同学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比一比谁想出的图形最多(由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生: 橙子、苹果、西瓜、菠萝等;另外,还有人类创造的:中国传统建筑、钟楼、书、蛋筒冰湛淋等等.二.归纳探究师: 请同学仔细观察上面的图形,想一想,你能发现这些物体与下图中的立体图形的关系吗?请学生回答:比较一下这些图形,看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教师归纳:如图1.图2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我们把它叫做柱体;图3.图5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我们把它叫做锥体, 图4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我们把它叫做球体.图1和图2.图3和图5之间还有一定的差别.图1表示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圆柱.图2表示的图形叫做棱柱,棱柱按棱数分类又可以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等等(如下图).图3所表示的图形叫做圆锥,图5表示的图形叫做棱锥.棱锥按棱数分类又可以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等等(如上图).同学们请思考一下,上图中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请学生自己探讨总结:生:上图中的立体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面都是平的.师:如果一个立体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像这样的立体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多面体.三.实践应用写出下列立体图形的名称.(1)(2)(3)(4) .【答案】(1)四棱柱;(2)圆柱;(3)长方体;(4)圆锥.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直观认识规则的立体图形,正确识别各类立体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学科数学学生姓名年级七任课老师授课时间年12 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图形的初步认识2考点:1、掌握直线和角的一些简单性质;掌握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表示方法。
2、会比较两条线段、两个角的大小;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了解方位角、两点间的距离概念,掌握线段的中点、角的平分线、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能力与方法:1.掌握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从现实情景中抽象概括图形的性质并用语言进行描述;几何语言的熟悉和运用是难点。
课堂教学过程课前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优□良□中□差□建议:作业认真,知识点运用不够熟练。
过程一典型例题:(三)角1、定义1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定义2 角也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
2、角的分类思考:平角是一条直线吗?周角是一条射线吗?为什么?平角不是直线,因为平角是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扫过的区域;同理,周角也不是一条射线。
三、角的度量线段有长短,角有大小,那么怎样度量角的大小呢?我们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记作1º;再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再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1º=60',1′=60";1周角=360º,1平角=180º。
如∠α的度数是48度56分37秒,记作∠α=48056′37"。
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此外,还有弧度制、密度制等。
∠β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范围0<∠β<90°∠β=90°90°<∠β<180°∠β=180°∠β=360°OA顶点边边Bα1注意:角的度、分、秒与时间的时、分、秒一样,都是60进制,计算时,借1当成60,满60进1。
例1 计算:(1)53028′+47035′;解:(1)53028′+47035′=10103′;练习:(2)计算 17027′+3050′17027′+3050′=21017′。
1、角的平线线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
2、互余、互补(1)若∠1+∠2=90°,则∠1与∠2互为余角。
其中∠1是∠2的余角,∠2是∠1的余角。
(2)若∠1+∠2=180°,则∠1与∠2互为补角。
其中∠1是∠2的补角,∠2是∠1的补角。
(3)余(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余)角相等。
四、方位角我们知道,为了确定物体在地图上的位置,我们把地图分为八个方向,如图(1)。
那么,在平面上怎样确定一个物体的具体方向呢?这就要用到方位角。
例如点A 在东偏北230或北偏东670,南偏西320或西偏南580。
A例2 如图(2),货轮O 在航行过程中,发现灯塔A 在它南偏东600的方向上,同时,在它北偏东400、南偏西100、西北方向上又分别发现了客轮B 、货轮C 和海岛D 。
仿照表示灯塔的方法,画出表示客轮B 、货轮C 、和海岛D 方向的射线。
练习1、已知∠α=70039′,求∠α的余角和补角。
2、一个角的补角是它的3倍,这个角是多少度?3、如图,由A 测B ,方向是:A .南偏东32︒B .南偏东58︒C .北偏西32︒D .北偏西58︒四.巩固练习:角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B .角的大小与这个角的两边长短无关C .延长一个角的两边D .角的两边是射线,所以角不可以度量 2.关于平角、周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平角是一条直线B .周角是一条射线东 南西 北 东北 西北 西南 东南 AB 230A320 (1) O 东 南西北 60·(2) A 北偏东400 西北 南偏西100 B C DC .反向延长射线OA ,就成一个平角D .两个锐角的和不一定小于平角 3.40°15′的一半是( ).A .20°B .20°7′C .20°8′D .20°7′30″4.已知三个非零度角的度数之和为180°,则这三个角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大于( ).A .30°B .45°C .60°D .75° 5、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50º,那么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是( )A 、30ºB 、60ºC 、90ºD 、120º6、一个角的补角是它的余角的3倍,则这个角的度数是( )A 、30ºB 、45ºC 、60ºD 、75º 7.一个锐角的补角与这个锐角的余角之间的差是( ).A .45°B .60°C .90°D .无法确定 8.若α∠与β∠互为补角,且βα∠>∠,则β∠的余角是( ).A .α21B .β21 C .)(21βα+ D .)(21βα- 9.如果两个角的和与这两个角的差互补,则这两个角一定是( ).A .必有一个是直角B .都是直角C .一个锐角,一个钝角D .都是钝角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钝角没有余角,但一定有补角B .两个角相等且互补,则它们都是直角C .锐角的补角比该锐角的余角大D .一个锐角的余角一定比这个锐角大 11.若互补的两角有一条公共边,则这两个角的平分线所形成的角为( ).A .一定是直角B .一定是锐角C .一定是钝角D .是直角或者锐角 12.如图,已知4:3:2::=∠∠∠COD BOC AOB ,射线OE 、OF 分别平分AOB ∠和COD ∠,且︒=∠90EOF ,则AOB ∠的度数为( ). A .20° B .30° C .40° D .45°13.如图,已知βα∠=∠∠=∠︒=∠=∠BOC AOD COD AOB ,,90,则βα+等于( ).A .180°B .120°C .90°D .不能确定14.如图,OC 是BOD ∠的平分线,OB 是AOD ∠的平分线,且30=∠COD ,则AOC ∠等于( )A .60°B .80°C .90°D .120°15.如图,α=∠=∠=∠AOC COD AOB ,90,则BOD ∠的度数是( )12题图 13题图14题图A .α+90 B .α290+C .α-180 D .α2180-16.甲看乙的方向是北偏东30°,则乙看甲的方向是( ) A .南偏东60° B .南偏东30° C .南偏西30° D .南偏西60°17.海洋中有一只船,先从A 点出发向西北方向航行2海里到达B 点,再由B 点向正北方向航行3海里到达C 点,再由C 点向东南方向航行2海里到达D 点,这时D 点在A 点的( ) A .正北方向 B .北偏东方向 C .北偏西方向 D .正东方 二、填空题1.6点30分时,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_________度. 2.6点50分钟面上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为________度. 3.时钟的时针从2点半到2点54分共转了 度4.一天24小时,时钟的分针与时针共组成 次平角 ; 次周角。
5.4.7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5°48′36″=_____________°.7.计算90°-57°34′44″的结果为_______________. 8.在图中,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1 ∠为________;2 ∠为________; 3 ∠为________;4 ∠为________.9.如果1∠与2∠互为余角,并且1∠比2∠小20°,而2∠与3∠互 为补角,则____3____,2____,1=∠=∠=∠.10.已知α∠与β∠互补,若α∠与β∠的比是2:3,则________,=∠=∠βα. 11、若小李看小张是北偏东60°,那么小张看点小李是___________12.如图,AOB ∠是直角,2:1:,38=∠∠︒=∠COB COD AOC ,则____=∠DOB 度.13.如图,从一点O 出发引射线OA 、OB 、OC 、OD 、OE ,请你数一数图中有 个角.14.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的方式折叠,BC 、BD 为折痕,则∠CBD 的度数是15.若α=25°12′,β=25.12°,γ=25.2°,试比较γβα,,的大小. 16.用剪刀沿直线剪掉长方形的一个角,数一数,还剩 个角。
17.已知︒=∠︒=∠30,45BOC AOB ,则∠AOC 的度数是18.在AOB ∠内部过顶点O 引3条射线,则共有___________个角,如果引出99条射线,则共有_____________个角. 19.计算:15题图(1)77°52′+32°43′-21°17′; (4)23°45′+24°16′ (2)37°15′×3;(3)175°52′÷3. (5)53°25′28″×5 (6)118°12′-37°37′×220.如图,已知OE 是AOC ∠的角平分线,OD 是BOC ∠的平分线.(1)若︒=∠︒=∠20,110BOC AOC ,求DOE ∠的度数; (2)若︒=∠90AOB ,求DOE ∠的度数.21.如图,指出OA 表示什么方向的一条射线?并画出表示下列方向的射线:(1)南偏东60° (2)北偏西40° (2)南北方向22.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31还少20°,求这个角的度数.23.如果两个角的余角的度数之比为3:2,这两个角的补角的度数之比为9:8,求这两两个角的度数.24.1,221∠∠=∠的余角的3倍等于2∠的余角,求2,1∠∠的度数25.一个角的补角与20°角的和的一半等于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求这个角.26.如图,︒=∠=∠90BOD AOC ,且︒=∠40BOC ,求AOD ∠的 度.27.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1,54,∠︒=∠AOC O 与2∠小于10°,求21∠∠、的度数.28.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O ,OA 平分︒=∠∠50,BOD EOC ,求EOD ∠的度数.29.如图,将三角板ABC 绕直角顶点B 旋转,使C 与C ′重合,A 与A ′重合,试判断C AB BC A '∠+'∠的大小.30.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 沿BD 折叠,使C 点落到E 处,BE 与AD 相交于点O ,试写出两组相等的线段,两组相等的角.31.如图,OD 、OE 分别是AOC ∠和BOC ∠的平分线,︒=∠︒=∠25,40BOE AOD ,求AOB ∠的度数.32.如图,O 是直线AB 上一点,OC 是任一条射线,OD 、OE 分别是∠AOC 和∠BOC 的平分线.(1)请你找出图中∠AOD 的补角,∠BOE 的补角;(2) ∠BOC =50°,试求∠COD 和∠EOC 的度数分别是多少?并观察它们的关系; (3)当∠AOB 不是平角时,如图所示,OD ,OE 依然是∠AOC和∠BOC 的平分线,试探究∠DOE 与∠AOB 的关系.33.如图,OM∠AOB的平分线,射线OC在∠BOM内部,ON 是∠BOC的平分线,已知∠AOC=80°,求∠MON的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