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闻结构1
浅谈新闻评论的结构
浅谈新闻评论的结构摘要:结构是新闻评论的基石。
新闻评论的结构不仅是文章版面的整体设计,也是逻辑思维的整体安排。
确定结构的过程就是论证的过程。
结构作为思维表达的外在形式,深刻地反映了思维和理解的方式。
结构不仅仅是思想层面的问题,更是写作技巧和逻辑思维的问题。
本文基于长期的写作实践,从多维度深刻阐述了如何理解和把握新闻评论的结构。
关键词:新闻评论;结构;整体设计新闻评论的结构,即新闻评论中观点和材料的组织。
涉及文章的长度、段落的安排、开头和结尾、文章的过渡、前后呼应等多个方面。
古人做文章讲究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其中“序”就是指谋篇布局。
如同房子的框架设计一样,评论的结构既是对评论谋篇布局的整体设计,也是对评论逻辑思路的总体安排。
在一篇评论文章中,如果说主题(或中心论点)是灵魂、是统帅,材料是血肉,而结构则是骨架。
当有了思想观点和材料之后,如何运用这些材料来达到表现主题的目的,这就是结构的任务了。
清晰而明了的思想,是结构好的先决条件,但是有了好的思想并不等于一定有好的文章结构,结构既是一个思想认识水平问题,也是一个写作技巧问题,更是一个逻辑思维问题。
一、结构是新闻评论的基石一般来说,评论的结构形式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种是标题、开头、结尾、段落、过渡和指称所反映的语言因素,称为表层结构;二是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怎么做所反映出来的逻辑因素,也叫深层结构。
评论主要是一种合理的文体,而结构作为思想表达的外在形式,深刻地反映了思维方式和认识方式。
只有安排好结构,才能严格论证论点。
否则结构松散,层次混乱,影响思想的表达和论点的论证。
俗话说,结构决定功能。
写文章也是如此。
写作之初,写得清楚往往比写得生动更重要;比起评论的内容,评论的结构更重要。
评论的结构设置好了,内容的填写就相对容易了。
有了好的结构,即使内容表达很差,读者也能尽快理解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从这个意义上说,结构是新闻评论的基石。
实践证明,掌握了结构,就能很好地表达内容和深度。
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新闻结构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标题、概述、背景、发展情况和结论。
标题就是本篇新闻的主题,是新闻的缩写,用于诱导读者对新闻内容有所了解。
标题
一般尽量以几个简短的字概括所要说的话,在新闻的选取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
说是新闻的灵魂所在。
概述是新闻的第一段,旨在介绍新闻背景,摘要了新闻主要内容,并引出新闻故事,
使读者对整篇新闻有所了解,同时对于撰稿者来说,也是时间安排本篇新闻的重要参照点,让 recder 能够从一开始就对新闻的重点和方向有所了解。
背景部分,是新闻的细节介绍部分,它充分叙述新闻的细节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叙述
的细节,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到新闻的主要内容,一般也是撰稿者对新闻构思头脑
风暴的部分。
发展情况部分,是描述新闻内容发展到具体情况的部分,充分保持新闻的逻辑性,令
读者能够更加充分的了解到新闻的发展和细节,在撰稿者眼里,提供了最大的构思空间,
让整篇新闻的内容更加充分和具有观赏性。
结论部分,是对新闻主要内容的总结和归纳,也是读者最后能够得出结论的一个重要
依据,一般情况下,结论部分也是新闻最后的结尾,旨在点明新闻的主要思想,使读者能
够做出判断来明确新闻的启示。
解析新闻联播的结构安排 如何构建一个有条理的新闻节目
解析新闻联播的结构安排如何构建一个有条理的新闻节目新闻联播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天晚间播出的重点新闻节目,其结构安排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节目内容的组织和观众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从新闻联播的结构安排入手,探讨如何构建一个有条理的新闻节目。
一、新闻联播的结构安排新闻联播的结构安排一般分为开场、新闻报道、时政报道、重大新闻专题、国际新闻、军事新闻、社会新闻、体育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文化新闻、要闻快讯、天气预报和收官等部分。
这种结构安排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全面、有序地呈现当天的重要新闻内容,给观众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新闻信息。
二、构建一个有条理的新闻节目1. 开场:开场是新闻联播的引子,目的是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
可以选择一个热门或引人关注的新闻话题作为开场,同时可以配以醒目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背景音乐,以提高观众的观看欲望。
2. 新闻报道:这是新闻联播的核心部分,需要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
可以按照重要性、紧迫性、时效性等因素来决定新闻报道的顺序,同时注意做好衔接和过渡,使节目内容更连贯流畅。
3. 时政报道:时政报道是新闻联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政府部门工作报告、重要会议和活动的宣传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要闻等。
时政报道需要结合背景资料和专家评论,以加深观众对时事的理解和认知。
4. 专题报道:重大新闻专题是新闻联播的亮点之一,可以通过深度报道、采访等方式对重大事件进行全面解析和讲述。
专题报道可以分成多个部分,形式多样,如纪实性报道、对话性报道、短片报道等,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给观众。
5. 国际新闻:国际新闻通常包括涉及中国自身利益的国际动态、重大国际事件和重要历史纪念日等。
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可以加入相关专家的评论,以提供更加客观和多元化的视角。
6. 军事、社会、体育、经济、科技、文化新闻:这些板块是新闻联播的常规内容,需要按照重要性和时效性进行排列,以满足观众对多方面新闻信息的需求。
7. 要闻快讯:要闻快讯是新闻联播中的一个短板块,通常用于播放一些短小的、重要的新闻信息,目的是迅速告知观众当天的焦点事件。
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
新闻是传递信息、报道事件或事实的重要媒介,其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
和结尾等几个关键部分。
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协同作用下构成完整的新闻报道。
标题
新闻的标题是引导读者注意的重要突破口。
它应该简明扼要、吸引眼球,在几
个词中概括新闻报道的核心内容,让读者在阅读众多新闻中立即对该篇新闻产生兴趣。
导语
导语是新闻报道的开篇,用以引出主要内容。
它通常包含新闻事件的基本信息、当事人身份等核心要素,引导读者进入新闻主题。
导语要简练明了、引人入胜,引发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
主体
新闻报道的主体是最为详细和丰富的部分,包含事实、证据、背景信息等内容。
主体部分呈现了新闻事件的发展经过、相关细节和各方观点,给读者提供了全面的信息,使其对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
结尾
新闻报道的结尾通常总结了整篇报道的重点,强调事件的意义和影响,或者展
望可能的发展趋势。
结尾部分要简洁明了,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引起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综上所述,新闻的结构是一个有机整体,各部分相互配合、衔接紧密,构成一
篇完整的报道。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置,可以更好地引导读者理解新闻内容,提高新闻的传播效果,为公众提供更全面、客观的信息。
如何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2)拟写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也是新闻内容的精髓所在。好的标题,不 仅能够反映出新闻的内容,还能把其中的神采传达出来。因此, 新闻标题具有简单明了、吸引读者的特点。标题往往不需要时 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事件。
解题指导 1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和事件。 2标题一般为短句,有时为比较对称的两个短句(或对偶句),文 末不用标点。 3标题必须简洁、确切、醒目,即要概括主要内容,又要有很 强的吸引力。
什么人—— 哈尔滨一位老人
干什么事—— 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声讨日军罪行
参考答案: 哈尔滨一位老人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声讨日军罪行。
解题方法:
基本思路:
什么人——干什么事——什么结果;
什么物——有什么特点(怎么样)。
1、找新闻的导语或中心句
2、围绕六要素,组合关键词 3、若是几段,则抓主要内容、抓共同点
【参考答案】 韩国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大学入学
制考试制度,以引导学生更努力地发挥自己的 专长。
课后作业
4、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新闻的主要内容。(字数在15 字之内) 央行的统计数据表明,到2月份我国粮食价格已 连续4个月小幅回升。分析师估计,今年国内主要粮 食的价格水平可能会持续走高。据国内媒体对全国 832个县7万多农户3月初种植意向的调查,今年全国 稻谷、小麦和玉米等作物品种种植面积继续减少, 只有豆类品种种植面积增加,这将对今年的粮价水 平有一定的影响。(《扬子晚报》)
例1、概括下面这段文字所叙述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
个字) 中心句 网友微博上爆料,有人在故宫内的铜缸上画心刻字“秀恩 爱”。9月12日,记者在故宫内印证了网友爆料的内容。刻字处 位置在故宫御花园南门进去,右侧的铜缸上。铜缸右侧的两个 铜环把手之间,刻着一个“爱心桃”,“爱心桃”内上下分别 刻着“张涛”、“刘雅”两个名字。据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介 绍,铜缸是明朝所铸,至少有三百多年历史。而对于类似刻画 事件,故宫每年都会发生。文物所在单位一般都没有行政执法 权,若刻画者当场被抓,故宫将按照程序移送公安机关;若当 场没有抓到,故宫管理方将逐级上报,视情况调取监控,向公 安机关报案。 对象—— 铜缸 事件—— 画心刻字“秀恩爱”。
新闻六要素(1)
新闻六要素简介:新闻的六要素是5个“W ”即Who ,What ,When ,Where ,Why;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而新闻的结构的五部分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两者不能弄混淆了。
1 新闻的六要素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
教材把它们概括为“6W”,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结果。
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些因素。
比如下面这条新闻。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新闻的六要素交代得非常清楚: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今天下午2:02分在白宫东厅正式签署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和导弹条约。
通过对这六要素的把握,我们面对一篇新闻,可以很迅速地把握其主要内容。
这对于每天接触大量信息的现代人,快速筛选有用信息,提高阅读效率,无疑是有帮助的。
2 新闻的不同结构方式(1)时间顺序式结构学生阅读:教材P16中的《刘胡兰慷慨就义》明确:《刘胡兰慷慨就义》一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是一种把六要素顺次串起来的结构方式。
(2)“倒金字塔”结构学生阅读:教材P16中的《鲍威尔宣布辞职》明确:《鲍威尔宣布辞职》一文是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文章一下来就点明了最重要的信息——“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已于12日向布什总统递交了辞呈”,突出了新闻六要素中的“What”这个要素。
3 新闻为什么要“打破顺序”新闻要求简洁、凝练,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充分的信息。
所以不能流水账似地报道所有的新闻要素,而是强调那些“含金量”最大的内容。
由此造成了着名的“倒金字塔式结构”: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介绍,后边的内容按照重要性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
新闻报道的常用结构
新闻报道的常用结构
新闻报道通常遵循以下常用结构:
1. 标题:简洁明了地概括新闻内容的标题。
2. 副标题:补充标题的信息,进一步引导读者对新闻感兴趣。
3. 引言/引用:引用名人、相关方或专家的观点、评论或言论,以增加报道的权威性和吸引力。
4. 正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用简洁直接的语言陈述事件的经过和相关细节,包括谁、什么、何时、何地、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等。
5. 相关背景信息:提供与事件相关的背景信息,如历史背景、统计数据或相关法规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报道的背景和意义。
6. 陈述事实和事件:对事件的影响、关键细节、相关人士的回应和证词进行描述和陈述,以及其他相关的调查、研究结果或新闻报道的数据。
7. 分析和评价:通过专家意见、评价或分析,提供对事件的深入解读、看法和影响的预测。
8. 结论:对事件发展的结果、进一步可能发生的事态或对读者的建议提供总结性陈述。
9. 引用/备注:提供引用来源、相关链接或其他补充信息,以
便读者进一步获取更多信息。
10. 结尾:简单的总结或观察,强调新闻报道的重要性或对读
者提出呼吁。
这些结构可以根据新闻的类型和特点进行调整和灵活运用。
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新闻知识点】1、新闻的结构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组成,后两个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里,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四个部分。
2、新闻的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3、新闻的特征:真实准确、简明扼要、迅速及时。
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4、电头又被称作消息头,它的作用是: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体现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及语言的准确性。
5、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区别: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第一课】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导语是:“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即正文部分第一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即正文部分前两句),从导语中找出两个集中表明消息内容的词语: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找出两个能够反映出我军英勇的词语: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从主体中找出一个最能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锐不可当。
2、“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已”和“大约”能否去掉?不能去掉,“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若去掉,就不能准确表述解放军是否已经渡过长江,渡江人数变成30万整,与实际不符,所以不能去掉。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这里用对比反衬的手法,用国民党的不堪一击,突出反衬出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4、“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经营、溃退”能否换成“构筑、败退”?不能,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的英勇。
校园新闻消息写作技巧 (1)
校园新闻、消息写作技巧一、新闻的有关概念(一)什么是新闻在日常生活中“新闻”一词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广义的,广义的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泛指报纸、广播、电视中常用的各种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调查报告、评论等。
一种是狭义的,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除了评论等少数议论文,绝大多数新闻都是记叙性文体。
这里的定义强调三点:一是在“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二是“新近发生”,这是说新闻不是隔年的老黄历,不是旧闻,强调的是变化中的“新”;三是“报道”,即指新闻反映的是有意义的事实,重要的事实,值得报道的事实,是经过新闻工作者加工裁剪的事实。
(二)新闻的特点概括地说,新闻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真实性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的一项根本原则。
这是由新闻的内涵和特性所决定的。
新闻所表现的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客观存在的事物。
2.新鲜性作为一种信息,新闻是事实的反映,但并非任何事实、任何信息都能成为新闻。
新闻必须是新鲜的所见所闻。
新闻的“新”包含内容的“新”和时间的“新”两方面。
内容的“新”即要有新意;时间的“新”就是要及时。
3.倾向性一切新闻机构都是某一阶级、某一集团的喉舌,都是根据本阶级的利益进行新闻宣传的,这就给新闻带上了无以争辩的政治倾向。
4.选择性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无疑的,但由于新闻同时又有凭借事实传播一定的思想观点和影响舆论的作用,各种政治力量和社会集团往往利用新闻作为宣传手段。
因此,对新闻事实总会有所选择。
我们的新闻报道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围绕国家局的中心工作和指导思想来报道。
(三)新闻的五要素新闻的五要素,即五个“W”。
什么事(What,何事)?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Who,何人)?这个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When,何时)?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Where,何地)?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Why, 何故)?有的还要加上一个H(How,怎么样)?新闻要素=5“W”+1“H”,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
新闻1+1解析
名牌节目赏析——新闻一加一《新闻1+1》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唯一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自从2008年3月24日开播以来,已经播出了140多期节目,每期节目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展开评论分析。
就新闻类节目来说,《新闻1+1》是一种创新,他糅合了新闻和评论两种模式,与时俱进分析事实。
它还打破了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采用“1+1”即一位主持人和一位新闻观察员的双人谈话模式,由白岩松、董倩联袂搭档主持,第一时间跟进评论直播,深入解析新闻幕后错综复杂的背景脉络,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像,更力求以精度、纯度和锐度为新闻导向,呈现给观众最质朴的新闻。
央视新闻频道一档直播的国际新闻评论节目《环球视线》,栏目挑选当天最为重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一个或两个国际新闻事件,进行重点分析、评论,并辅以大量详实资讯和各方观点,揭示事件本质——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有人说两档节目有些雷同,但新闻一加一中与《环球视线》不同的是,节目讨论的话题取材自国内的新闻事件,内容来自于我国大众生活中,意义更大。
其实,《新闻1+1》的节目形式与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颇为类似。
主持人、新闻观察员共同对重大的、热点的时事话题进行探讨,并以直播的形式播出。
“这是央视首个直播新闻评论节目。
”央视新闻频道某负责人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新闻1+1》突破了央视以往新闻节目的模式,尤其涉及突发事件的探讨,直播意味着极大的难度。
”所以在我看来,虽然说央视没有自主创新出一个栏目,但借鉴之后敢于迈出这一步开始做直播新闻评论节目也是一种进步。
“评论是新闻的最高台阶,它起到一种灯塔的导向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电视评论的价值有时会超越新闻报道本身。
”可以说,《新闻1+1》的开播,使中国大陆的电视新闻评论再上一个台阶,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也成为炙手可热的节目样式。
《新闻1+1》的成功可以说是必然的。
首先是它独特的新闻评论特点:时效性强和解析新闻话题视角独特。
新闻结构五部分
新闻结构五部分新闻是传播信息、呈现事件和观点的重要媒体形式。
它通过特定的结构来传达信息,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新闻内容。
一个完整的新闻报道往往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题目、导语、主体、结尾和署名。
这五个部分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共同构成了一篇具有信息性和说服力的新闻报道。
题目题目是一篇新闻报道的开端,是读者第一眼看到的信息。
一个引人注目的题目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新闻内容产生兴趣。
同时,题目应该简洁明了,准确概括新闻要点,让读者在一瞥之下就能了解新闻的主题。
导语导语是新闻报道的第一段,包括了新闻的关键信息,通常包括了“谁”、“什么”、“何时”、“何地”、“为什么”等要素。
导语扮演着引导读者进入新闻报道的角色,让他们迅速了解新闻的背景和重点。
导语应该简明扼要地介绍新闻的重要内容,引导读者进入后续的叙述。
主体主体是新闻报道的核心部分,包括了详细的事件叙述、相关背景信息、专家评论等内容。
主体部分应该按照时间顺序或重要性递进的顺序进行组织,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主体部分的文字要简练、准确,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叙述,让读者能够快速理解新闻内容。
结尾结尾部分是新闻报道的结束,可以对事件进行总结,或者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结尾部分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或者给读者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个好的结尾能够为整篇报道画上完美的句号,让读者对新闻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署名署名是新闻报道的作者信息,通常放在报道的末尾。
署名部分除了标明作者的名字外,有时还会附加作者的职位、单位等信息,以增加报道的可信度。
署名部分也是作者与读者进行沟通的桥梁,读者可以通过此部分了解作者的身份和立场,从而更好地理解报道的内容。
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新闻报道。
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重要性,对于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吸引读者的兴趣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运用这五个部分,我们可以撰写出一篇内容丰富、具有说服力的新闻报道,为读者呈现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新闻稿件结构
新闻稿件结构1.新闻稿是什么结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1、标题:高度概括,抓人眼球2、导语: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3、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的关键所在4、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5、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扩展资料:一般情况可归为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折衷式、平铺直叙式四类写作型式。
倒金字塔式这种写作方式是媒体常用的写作方式。
这种模式将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写在第一段,或是以新闻提要的方式呈现新闻的最前端,有助于受众快速了解新闻重点。
由于该模式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所以成为媒体应用最为普遍的形式。
这种模式写作的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出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
正金字塔式这种写作方式是以时间发生顺序作为行文结构的写作方式,刚好与倒金字塔式相反,依序分别是引言、过程、结果,采渐入高潮的方式,将新闻重点摆在文末,一般多用于特写。
折衷式折衷式又叫新华体,这种写作方式将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两者进行了折衷,新闻中最重要的讯息仍然在导言中呈现,接下来则依照新闻的时间性或逻辑性叙述。
这种模式的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然后,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
新闻1+1评析资料.
1、时效性强 2、解析新闻话题视角独特 3、话题涉及范围广泛 4、主持人风格化
《新闻l+l》所涉及的话题都是新闻发生当天或至少是 短期内的社会热点评论,贴近时政、贴近社会生活。比 如玉树地震发生后。话题当然都与地震有关,《(新闻l+1》 共做了5期地震的节目,每期节目有不同的侧重点,4月 15目的话题是。关注青海玉树地震:高原海拔环境对救 援是种考验”。在其他新闻节目中,我们关注到的都是 救援队伍的无畏救援画面,但是其实救援队伍同样面临 生死考验,《新闻l+l》可以说是独辟蹊径I 4月16日的话 题是“玉树地震救援面临高原反应、语言障碍等困难”, 是对前一天话题的扩展和补充。对于这一时期全国人民 乃至世界人民所关注的青海玉树地震,《新闻l+l》的评 论及时、有力、到位,使灾难报道更加全面。
公共话题
把百姓关注点作为切口,促进决 策科学化 《新闻1+1》通常会对微观事 件进行剥茧抽丝,最终抽象为体制机制 层面的公共议题。《承担与感谢》这期 节目,在探讨百姓怎样去理解和遵守奥 运会期间的临时措施时,白岩松建议政 策制定者能否在一些措施的细节处更以 人为本。
突发事件
注重报道时机,凸显“不一样的解析” 在突发事 件类选题中,《新闻1+1》也开始关注一些敏感的社 会问题,同时采取适当的策略,不抢“第一落点”, 只抢“第二落点”。因为突发事件需要一个调查和处 理的过程,如果一开始就陷入舆论的狂躁中,必然增 加新闻意见的政治风险。只有当事件逐渐平息后,掌 握翔实、准确的材料,对事件有一个全景式把控,才 能做出理性、富有建设性的评论。对突发事件评论另 一种策略就是独到、深入、异质的阐释,在思考维度 上抢占先机。
节目定位
1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 央视首个直播新闻评论节目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新闻结构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新闻结构》一、引言在八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第一课《新闻结构》是我们初次接触新闻类文章的重要一课。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新闻的结构和写作技巧,对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信息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从多个方面来深入探讨这篇文章,向大家介绍新闻的结构和写作技巧,为大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二、新闻结构的解读1. 新闻标题在《新闻结构》这篇文章中,首先引人注目的是新闻标题,标题简洁明了,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内容,起到了引导读者进入文章的作用。
在我们自己动手撰写新闻时,也要注意让标题简明扼要,能够直接吸引读者的眼球。
2. 新闻导语新闻导语是新闻开篇的重要部分,它扼要地介绍了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让读者能够迅速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在这篇文章中,新闻导语也是由大到小、由重要到次要地向读者揭示了事件的重要性,为文章的后续内容作了铺垫。
在写作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要做到简短明了、不失新闻事件的关键信息。
3. 新闻正文新闻正文是新闻报道的重要部分,新闻的重要信息都被体现在这一部分中。
在这篇文章中,利用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四要素,使得整个事件的经过和情节都能够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正文部分语言简练,但不失新闻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对我们的写作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既要确保新闻事件的准确报道,又要注重语言的流畅性和新闻性的表达。
4. 作者署名和来源在新闻的最后面,放上了作者的署名以及新闻的来源。
这是新闻报道的重要一环,署名让读者知道了这篇新闻是谁写的,来源则让读者了解了新闻的信息来源。
这对于增加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可信度有着关键的作用。
三、对新闻结构的个人理解和观点通过学习《新闻结构》,我深刻地了解了一篇新闻报道的结构和写作技巧,也体会到了新闻的魅力和影响力。
在我看来,新闻结构的重点在于清晰、客观、准确地传递事件的信息,以及语言的简练和生动,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事件的主要内容。
电视新闻专题的结构
电视新闻专题的结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电视新闻专题在传播信息、呈现事实、引导舆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具有一定的结构和特点。
本文将围绕电视新闻专题的结构展开论述,希望能为读者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引言部分电视新闻专题的引言部分是整个节目内容的开端,通过新闻主播或主持人的介绍,来引出本次专题的主题内容。
引言部分通常包括对主题的简要概述、背景介绍,引发观众的兴趣,为下文的内容奠定基础。
二、报道部分报道部分是电视新闻专题的重点内容,通过采访、实地拍摄等方式呈现事实,并深入分析议题。
报道部分要力求客观、深入,通过数据、案例等证据支撑,让观众对主题有更深刻的了解。
报道部分通常包括分析问题的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引导观众进行思考。
三、专家访谈部分专家访谈部分是电视新闻专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等人士发表观点,为观众提供更专业的信息。
专家访谈部分的内容通常包括专家对主题问题的阐释、建议,以及他们的看法和态度,为观众解惑,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思考角度。
四、热点讨论部分热点讨论部分是电视新闻专题的延伸和延续,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名人嘉宾、社会大众等参与讨论,进行深入探讨。
热点讨论部分通常包括不同声音的碰撞、不同观点的对抗,增加节目的争议性和趣味性,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五、结语部分结语部分是电视新闻专题的结束和总结部分,通过主持人或相关人员的总结,对主题问题进行简要回顾和概括,引导观众对内容进行思考。
结语部分通常包括对主题的总结、展望未来等内容,为整个节目画上圆满的句号。
以上便是电视新闻专题的主要结构,包括引言部分、报道部分、专家访谈部分、热点讨论部分和结语部分等内容,在每个环节都力求完整、深入,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共鸣。
电视新闻专题的结构不仅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还要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让观众对主题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电视新闻专题的结构有更清晰的认识,为提升新闻质量和观众体验提供一些参考。
新闻阅读答题技巧 (1)
新闻阅读答题技巧新闻的文体特点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1.人物通讯人物通讯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
一是善于通过选择典型材料、组织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风貌、精神境界,透视人物内心世界,并且善于站在时代高度对人物进行观照。
二是写出人物的个性,不与别人笔下形象相似。
人物通讯还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和典型细节等来表现人物。
2.事件通讯事件通讯是详尽、具体而形象地描写新闻事件的通讯。
它具有新闻性、典型性、完整性、形象性等特点。
一般有一个中心事件,其它人物或事件都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展开。
事件通讯以写具有典型意义的正面事件为主,但也有揭露性的事件通讯。
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1.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2.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3.分析新闻思想内容;4.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5.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7.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8.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9.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10.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基本特征:结构特征、语言特征、新闻特点(时效性、真实性、受众性)1把握新闻结构题型:新闻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的作用?新闻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1)标题标题的好处:新闻类文本的标题要求醒目、突出,达到吸引读者的作用,或者能很好地概括文本内容,凸显感情倾向,彰显主题。
回答此类问题可从这两方面考虑。
例:《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这篇题为“一个爱吴××的女生的告白”,来自百度广州某重点小学的贴吧,作者署名为“爱的泪太苦”。
紧随其后的是一条写着“你有病!”的回帖。
──《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节选题目:新闻的标题被喻为新闻的“眼睛”,标题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na won't get any upper hand by getting into a war of words with the Philippines. Nor is it worthwhile mobilizing the Chinese public to protest Manila. But when it comes to exerting economic and other types of "soft" pressure on the Philippines, China can easily use its advantages to strike the Philippines and warn other potential challengers. China has been seeking to present a friendly image to the outside world, including never taking advantage of its own power to exert pressure on others. But today we probably need to restrain idealism about our reputation.
China should let Philippines stew for some time
Editorial outline
Issue: The conflict between China and Philippines The writer’s position: China should continue its cold treatment of the Philippines, and we should give the world time to interpret and understand China. Our position: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maintain our country’s interests and boost friendly relationship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Introduction: ①Who: China and Philippines ②When: Recently ③Where: Manila ④What: China may continue its cold treatment of the Philippines ⑤Why: Philippines has been sending mixed signals to China
China is not a perfect member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nor can it ever be. In order to safeguard national security, we can only use the tools that we have at hand, rather than care about what others say about us. China is neither selfless nor hegemonic in Asia. It wants to boost friendly relationship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it hopes no one in this region will fall into extremism or go on opportunist adventures. Manila has made a strategic mistake by seeking to offset China's advantages as a big power and achieve ultimate victory as a small country. It needs to get back on the normal track, otherwise it has to face long-term stagnation in the Sino-Philippine relationship.
Part 4
We should give the world time to interpret and understand China. But at the same time, we only need to play our due role and deliver true information about ourselves, rather than pretend to do anything. There is no need for China to optimize its reputation. We just want there to be fewer misinterpretations about China. With such an attitude, China may find it easier to act as a great power China may find it easier to act as a great power, and neighboring countries will gradually understand how to deal with China.
Topic sentence: Philippines has been sending mixed signals to China . Closing sentence: Manila has appointed two special envoys to China to ease bilateral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hips.
It's likely that Manila will strengthen its alliance with the US. It certainly can do this if it wants. Such an alliance is self-comforting for Manila, but barely brings any value for the Philippines'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If Manila continues its current mentality, it will become an example for other Asian countries. The Philippines will clearly demonstrate what kind of practical benefits it can acquire through befriending the US and confronting China. It seems that Manila now insists on becoming such an example.
Topic sentence: China should continue its tough approach on Manila so as to deal with its shifting attitudes. Closing sentence: the Philippines' tourism and agricultural industries are already exposed to great pressure due to Manila's tense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Topic sentence: Over recent years, the Philippines has suffered from economic recession. Its economic performance is among the worst in this region. Closing sentence: It needs to get back on the normal track, otherwise it has to face long-term stagnation in the Sino-Philippine relation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