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学考试内容 修复的
环境生物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
2)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3)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称之为优先污染物。
4)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就是生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所引起的污染物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过程。
5)生物运转: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6)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是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7)生物积累: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噬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以至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8)生物放大: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及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放大。
9)靶器官: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对各器官并不产生同样的毒作用,而只对部分器官产生直接毒作用,这些器官称为靶器官。
10)生物测试:指系统的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11)毒性:是指有毒物质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的易感部位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
环境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总结(精选5篇)
环境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总结(精选5篇)
第一篇:环境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环境生物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转化方式,影响因素及举例?
答:迁移是位置变换,转化是性质的改变。
迁移方式: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生物迁移的动力:生物的生理代谢。转化方式:物理转化,化学转化,生物转化。生物转化:外源化合物(相Ⅰ,产生活性基
因)→一级代谢物(有害作用)(排出体外)(相Ⅱ)→二级代谢物→排出体外
影响因素:a内部因素 b外部因素
举例:①大气中的碳氧化合物(HC)和氮氧化合物(NOx)等气态污染物(一次污染物)
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O3、PAN及其他类似的氧化性物质(二次污染物)。②水体中的氧化还原类型,氧气充足(湖面),分解产物为H2O、CO2、NO3-、SO2(2-)等;而(水底)缺氧分解为NH3、H2S和CH4,造成水质恶化。
2.污染物的吸收。
结合吸收,消化部分,主要动物的吸收,吸收消化部位,几种方式,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污染物性质,环境条件。
动物吸收方式:①呼吸系统吸收:呼吸道→肺→血液
②消化系统吸收:(影响因素:pH,溶解性消化作用强度)主要部位:胃和小肠
③皮肤吸收:通过角质、皮质、汗腺。影响因素:皮质完整与否,不同部位的皮肤;接触面积、时间、温度;污染物本身理化性质。
3..污染物的转化。相Ⅰ,相Ⅱ反应(举例)
生物转化: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相关酶系统的催化下代谢变化的过程
外源化合物(相Ⅰ,产生活性基因)→一级代谢物(有害作用)(排出体外)
(相Ⅱ)→二级代谢物→排出体外
环境生物学(考试)
一、名词解释:
1.优先污染物P26 :在众多的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称之为优先污染物或称为优先控制污染物。
2.污染物的迁移P28: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3.生物污染P59:生物污染是指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和质量,危害人类健康,这种污染称为生物污染。
4.环境激素P87:环境中存在一些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的环境污染物具有动物和人体激素的活性,这些物质能干扰和破坏野生动物和人体内分泌功能,导致野生动物繁殖障碍,甚至能诱发人类重大疾病。这些物质被称为环境激素,或外源性雌激素,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5.生物迁移P29:污染物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实现的迁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迁移形式。
6.污染物的转化P34: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称为污染物的转化。
7.生物转化P43:生物转化指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8.生物转运P38: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9.生物浓缩P51: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10.生物积累P51: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间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种过程,从周
环境生物学考试重点
绪论
1、什么是环境生物学?
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自由发挥题(理解)P9~12
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环境生物学的研究目的在于为人类维护生态健康,保护和改善环境,为合理利用自然和自然资源提供科学基础,促进环境和生物的相互关系以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生物学的任务:
①阐明环境污染的生物学或生态学效应。
②探索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净化原理,提高生物对污染净化的效率。
③探讨自然保护生物学和恢复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
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内容:①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②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③保护生态学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①野外调查和试验②实验室试验③模拟研究
第一章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
3.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
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4.环境效应——环境污染导致的环境变化
环境生物效应:指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异的结果。
环境化学效应:在多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环境效果。如:酸雨、光化学烟雾等。
环境物理效应:物理作用引起的环境效果。如热污染、噪声污染等。
5.生物转运: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
的总称。
6.生物转运的方式及特点:必考。
7.污染物在体内的的生物转化: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
代谢变化过程。
环境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
环境问题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环境污染,一类是生态破坏。
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1.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效应:主要是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积累的生物学规律以及对生物的影响和危害.这种效应包括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个体水平、种群水平到生态系统等各级生物层次,探索污染效应的机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与生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2.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净化:主要研究生物对环境污染净化与去除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影响因素.通过生物学或生态学的技术与方法进一步强化生物在环境污染净化中的作用,包括具有高效净化能力的生物种类及菌株的筛选以及基因工程菌的构建,降解和去除污染物的机理及其降解动力学反应模型等;生态工程中生物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不同类型物种间相互关系及其对环境污染净化过程的调控作用等。
3.保护生态学:包括自然保护生物学和恢复生态学.自然保护生物学主要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自然保护技术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探索保护、增殖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规律,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自然资源尤其是生物资源能够得到持续利用;恢复生态学主要是研究生态系统的退化机理,物种进入和生长及群落狙击过程的限制因素,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制定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方案,发展受损环境修复的生物学或生态学技术。
环境效应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可分为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物理效应。
环境生物效应:指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异的效果。
污染源: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
第4章-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
1.3.3 生物修复的工作程序
修复效果评价
技术效果评价:
现存浓度-原有浓度 100% 原有浓度 原有浓度-现存浓度 原生污染物去除率= 100% 原有浓度 原有毒性水平-现有毒性水平 污染物毒性增加率= 100% 原有毒性水平 次生污染物增加率=
经济效果评价: 修复的一次性基建投资与服役期的运行成本
组成生物的有机物 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 蛋白质:蛋白质分子由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聚合形成, 包含着上百个乃到上千个氨基酸 肽:一个氨基酸的羟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缩合, 脱去一个水分子,形成肽键,构成二肽 三肽;三个氨基酸脱去两个水分子 多肽:依次类推 催化(生物酶)、激素、运输储藏、免疫、生物膜、 表达遗传信息
1.4.2 生物修复的发展方向
强化和改进传统废物的处理系统,提高对污 染物的降解能力; 加强针对性,不同污染底的封和水体,及有 机污染物 全球性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
1.5 生物与生态系统概述
1.5.1 定义 生物体:可进行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 以及应激性和适应性的事物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 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 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 整体
1.5.2 生物的特征
新陈代谢
生物 环境
物质交换 能量转换
同化: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异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环境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环境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菌落
2、原核微生物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微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A、科
B、属
C、目
D、种
2.各种微生物具有一些共同点,下列选项中描述错误的是()
A.分布广,种类多B.适应强,易变异 C.体积小,表面积小D.生长速,繁殖旺
3.所有微生物的共同特征是()。
A、单细胞
B、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C、个体微小
D、细胞结构简单
4.在分类系统中,细菌和蓝细菌皆属于()。
A、原核生物
B、真核生物
C、多细胞
D、单细胞
5. 微生物从1分子葡萄糖的糖酵解途径获得()ATP分子。
A、2个
B、4个
C、36个
D、38个
6. 下列哪个特征不适合于三羧酸循环()。
A、CO2分子以废物释放
B、有底物磷酸化过程
C、循环过程中形成柠檬酸
D、反应导致葡萄糖合成
7. 微生物代谢中,硝酸盐和硫酸盐可作为电子受体是在()。
A、有氧时
B、无氧时
C、有细胞色素时
D、无ATP时
8. 驱动光合作用反应的能量来自()。
A.氧化还原反应
B.日光
C.ATP分子
D.乙酰CoA分子
9.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是()。
A、紫细菌和绿硫细菌
B、放线菌
C、大肠杆菌
D、芽孢杆菌
10.下列微生物中()能进行产氧的光合作用。
A、放线菌
B、蓝细菌 C 、紫硫细菌D、大肠杆菌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葡萄糖彻底氧化产生38个ATP, ATP的产生大部分来自TCA循环。()
2.EMP途径的最终产物,除了ATP和还原力外,只有2个丙酮酸分子。()
环境生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环境生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环境生物学的定义是什么?
A. 研究生物物种的起源和进化历程
B. 研究生物在环境中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C. 研究生物的生理机制和行为方式
D. 研究生物的遗传变异和适应性演化
答案:B
2. 下面哪个层次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A. 个体
B. 种群
C. 社区
D. 地球
答案:A
3. 生态位描述了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以下哪个陈述是正确的?
A. 不同物种可占据相同的生态位
B. 一个生态位可由多个物种共享
C. 生态位仅仅与食物资源相关
D. 一个生态位仅能支持一个物种
答案:B
4.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推动力,以下哪个陈述是正确的?
A. 自然选择仅仅发生在群体层次
B. 自然选择只考虑个体的生存能力
C. 自然选择只与遗传变异有关
D. 自然选择是环境与遗传的相互作用结果
答案:D
5. 以下哪个生态指标用于描述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
A. 生物量
B. 种群密度
C. 生产力
D. 物种丰富度
答案:D
二、简答题
1. 解释生态系统的概念,并描述其层次结构。
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和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相互关
联的功能单位。生态系统包括了多个层次结构,从个体、种群、生物
群落到生态位、生态区和生物圈等层次。个体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种群是同一物种的个体构成的群体,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物种组成的群体,生态位描述了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生态区是具
有相似生态条件的生态系统的集合,生物圈则是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
的总和。
2. 简要解释生态位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的特定角色和功能。它描述
环境生物学期末复习考试资料1
环境生物学
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
2、污染物在水体中转化的主要途径有氧化还原作用、配合作用、生物降解作用。
3、环境污染物透过生物膜的生物转运过程,主要分为被动转运、特殊转运和胞饮作用三种形
式。
4、大多数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主要通过呼吸系统吸收、消化管吸收、皮肤吸收三条途径。
5、污染物对生物的不利影响最先作用于细胞膜。
6、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导致的生物化学变化包括:防护性反应和非防护性反应。
7、酶抑制作用可分为可逆和不可逆抑制作用两大类。
8、多种化学污染物的联合作用通常分为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和拮抗作用4种
类型。
9、环境效应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可分为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化学效应、环境物理效应
10、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途径包括:自然界释放、人类活动过程中的无意释放和人类活动
过程中故意应用。
11、环境中微生物对金属的转化,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和甲基化作用
12、环境激素主要包括天然激素和合成激素、植物雌激素、和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环境化学
物质等三类。
13、影响生物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受试生物、试验条件和不同的实验室。
14、水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有:水污染的细菌学监测;浮游生物监测法;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监测法和微型生物群路监测法。
15、污染物对群落的影响表现在:污染物可导致群落组成和结构的改变。
16、环境污染的“三致作用”是指环境污染具有使人或哺乳动物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作用。
17、毒性试验常用参数EC50和IC50分别表示能引起50%受试生物的某种效应变化的浓度和
环境生物学(考试)讲课讲稿
环境生物学(考试)
一、名词解释:
1.优先污染物 P26 :在众多的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称之为优先污染物或称为优先控制污染物。
2.污染物的迁移 P28: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3.生物污染 P59:生物污染是指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和质量,危害人类健康,这种污染称为生物污染。
4.环境激素 P87:环境中存在一些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的环境污染物具有动物和人体激素的活性,这些物质能干扰和破坏野生动物和人体内分泌功能,导致野生动物繁殖障碍,甚至能诱发人类重大疾病。这些物质被称为环境激素,或外源性雌激素,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5.生物迁移 P29:污染物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实现的迁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迁移形式。
6.污染物的转化 P34: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称为污染物的转化。
7.生物转化 P43:生物转化指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8.生物转运 P38: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9.生物浓缩 P51: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10.生物积累 P51: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间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环境生物学的试题和答案
环境生物学孔繁翔_课后习题答案及复习重点61-2
不需要购置昂贵的仪器及进行仪器保养和维修;可大面积或长距离内密集布点;缺点:反应不够迅速,无法精确检测某些污染物的含量;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季节和地理环境等;4、好氧生物处理与厌氧生物处理有哪些主要区别;答:1起作用的微生物群种不同2产物不同;5、请叙述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以及所涉及的重要工具;答:基本过程:1.制备目的基因2.选择合适的载体;4
不需要购置昂贵的仪器及进行仪器保养和维修;
可大面积或长距离内密集布点;
缺点:反应不够迅速,无法精确检测某些污染物的含量,精度不高;
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季节和地理环境等;
4、好氧生物处理与厌氧生物处理有哪些主要区别
答:1起作用的微生物群种不同 2产物不同 3反应速度不同好氧分解速度快,厌氧分解转化速度慢,效率低,时间长4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好氧生物处理要求充足供氧,对其它环境条件要求不太严格;厌氧生物处理要求绝对厌氧环境,对其它环境条件如pH值,温度等要求甚严,一般要求有机物浓度>1000mg/l;5受氢体不同;好氧生物以分子态氧为受氢体,厌氧生物以化合态盐、碳、硫、氮为受氢体
5、请叙述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以及所涉及的重要工具酶;
答:基本过程:1.制备目的基因 2.选择合适的载体,将目的基因与载体相连接生成重组DNA分子 3.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
4.对目的基因的筛选和检测
5.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的表达
重要工具酶: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
6、什么是水体自净自净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哪些作用可根据哪些指标判断水体自净程度
《环境生物学》试卷B【考试试卷答案】
《环境生物学》试卷 B
适用专业: 考试日期: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致癌物可以分为 、 、 和 四种类型。
2、毒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包括 、 、 和 四种方式。
3、环境污染物毒作用的分子机理学说包括 、 和 。
4、根据用途及性质环境激素可以分为 、 和 三大类。
5、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方法包括 、 和 。
6、环境风险识别的风险类型,可以分为 、 和 。
7、水体中污染物的自净包括 、 和 三个过程。
8、微生物对烷烃类化合物的降解的方式主要包括 、 和 三种方式。
9、大气植物修复包括: 、 、 和 四种类型。
二、判断题:将判断结果填入其后的()中,以“+”表示正确,“-”表示错误(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凡具有致癌作用的PAH 只具有K 区,而不具有L 区。 ( )
2、用指示生物法进行监测时要选择抗性强的生物。 ( )
3、毒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愈大,毒性愈大。 ( )
4、同系物当碳原子数相同时,直链的毒性比支链大;成环的大于不成环的。 ( )
5、最大无作用剂量是对生物无毒害作用的最大剂量。 ( )
6、生物降解包括植物降解、动物降解和微生物降解。 ( )
7、环境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具有迭加的作用。 ( )
8、重金属汞和镉都具有生物放大作用。 ( )
9、卤代芳烃的转化与降解关键是卤代基的去除。 ( ) 10、经典的生物操纵技术是遵循‘上行效应’。 ( )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三、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生物修复:
2、表观分布容积:
生态学考研方向 修复生态学
生态学考研方向修复生态学
修复生态学是研究如何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学科。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退化。修复生态学的任务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尽可能地恢复和重建这些破坏的生态系统,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修复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如森林、湿地、河流、湖泊、海洋等。每个生态系统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因此修复策略也需要根据不同的生态系统特点来制定。修复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评估、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和方法以及修复效果的监测等。
生态系统评估是修复生态学的第一步,通过对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其破坏程度和失去的生态功能,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评估的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土壤和水质的分析、植被的恢复状况等。评估结果可以帮助修复者了解生态系统的恢复潜力和限制因素,选择合适的修复策略和方法。
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和方法是修复生态学的核心内容。不同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各有特点,常用的修复技术包括植被恢复、土壤修复、水体净化等。植被恢复是修复生态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引入适宜的植物物种,恢复植被的多样性和结构,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土壤修复则是针对土壤的破坏和退化情况,采取一系列
措施来改善土壤质量,使其能够支持生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恢复。水体净化是针对受污染的湖泊、河流和海洋等水域进行的修复工作,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来减少污染物的浓度,恢复水体的水质和生态功能。
环境生物学试题及部分答案
希望认真复习。给得复习题力图达到不为难大家得目得,又要保证一般同学与平时学习态度认真得同学之间拉开距离,否则对后者太不公平了。
1、生物测试标准化就是指为了减少生物测试中造成得误差,避免影响生物
测试结果得诸多因素,保证测试结果得、与 ,而建立
起来得一套标准化测试体系。
2、培养基得配制除了选择原料来源,注意营养物质得浓度比与C/N比,还要
控制 ,进行处理。
3、基因工程技术就是指将重组对象得插入 ,拼接
后转入新得宿主细胞,构建成工程菌,实现遗传物质得重新组合,并使
在工程菌内进行复制与表达。
4、废水生物处理得理论基础就是。
5、环境生物学得研究主要分成得研究与应用与得研
究与应用两大块。前者主要包括污染得研究与 ,后者主要
包括技术、生物技术、技术与技
术。研究得范围不同,应用得技术就不一样。但不管技术体系怎样多种多样,都不
外乎、与
三种。
6、相Ⅰ反应包括、与反应,经过相Ⅰ反应一般能使
污染物分子中非极性基团转变成极性基团,增加亲水性,从而便于派出体外,同
时也改变了污染物分子原有得某些功能基团,或产生新得功能基团使污染物
或。
7、原生动物在集群过程中符合模型,由此可求出集群过程
中得三个功能参数,对照未污染状态下求得得这三个参数,可判断测试水体得污
染状态。
8、生物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酶主要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与。
10、 Ames试验所用得菌株就是得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
株,试验中为提高阳性检出率,添加了哺乳动物得。
11、生态风险评价就是确定环境危害对不利影响得概率
与大小,以及这些风险得过程。
环境生物学-考试重点
环境生物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的一具分支科学。
2)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进展产生别利妨碍的现象。
3)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惊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操纵对象,称之为优先污染物。
4)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算是生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所引起的污染物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过程。
5)生物运转: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汲取、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6)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身边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是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7)生物积存: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经过汲取、吸附、吞噬等各种过程,从身边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以至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别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存。
8)生物放大: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及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放大。
9)靶器官: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对各器官并别产生同样的毒作用,而只对部分器官产生直截了当毒作用,这些器官称为靶器官。
10)生物测试:指系统的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妨碍或危害。
11)毒性:是指有毒物质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的易感部位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
环境生物学大纲.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环境污染物在生物体内从吸收到排泄的整个行 为过程,和环境污染对生物在各级水平上的影响,了解污染物的生物效 应的检测方法。掌握生物净化污染物的基本原理,了解生物净化的基本 方法和常用的工艺。该学科主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 关系及其基本规律,了解和掌握环境生物学的基本识;
源自文库
1.生物多样性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第四章 自然环境的污染 1.大气污染的种类 2.光污染 3.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特点: 4.环境污染类型 5.生物富集 第五章 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 1. 自然和人为影响因素 2.酸雨 3.水域被含有高磷、高氮污染物污染 4.土壤污灌 5.环境激素 第六章 生物监测和生物学评价 1.生物监测 2.生物监测至少应具备两个重要条件 3指示生物 4.指示生物的基本特征 5.指示生物选择方法 6:生物监测 7.PFU法 8.比较常用的大气污染指示植物类型 9.大肠菌群数 10.生物指数 11. 生物监测的优缺点 第七章 有机污水的生物处理 1.有机污水包括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畜禽粪便水等。
1.人类生存的环境因子包括 2.大气圈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4.水循环 5碳素循环的三条途径 第三章 自然生态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1.三个环境的概念,尤其是“环境科学”中的“科学”
一般工具书中定义的“环境”是指人以外的客观事物,将环境作为一种人以外的客观存在来加以定义,如新华字典中定义为:周围的一切事物。
环境科学术语的“环境”的中心事物是“人”,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定义: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生态学中“环境”研究的中心事物是“生物”,则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的生命为主体,是“生物生存的环境”,可定义: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2.“环境”具有相对性,在不同的学科中含义不同,主体的改变往往导致环境概念含义的不同。人类是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在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同时,人类也在不断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故人类和环境密切联系,相互作用。
3.环境问题:主要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其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与环境矛盾激化的产物。其实质是由于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其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导致人与其生存环境的不协调。
重大环境问题
(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覆盖在地球表层,它们能吸收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同时吸收地球发出的长波红外辐射,因而可以像玻璃温室一样使地球保持与积蓄热量,引起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发生所谓的“温室效应”
危害::(1)海平面上升(2)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3)加剧洪涝、干旱等气候灾害(4)影响人类健康
(2)臭氧层的破坏:臭氧层的减少是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尤其是氯原子能催化抽样的分解,因而打破了臭氧的自然平衡。(到达平流层的氯主要是人们排放的氯氟烷烃CFC和含溴卤代烷烃,如应用在冷冻机、电冰箱及高级电子元件做清洁剂的弗利昂,均对臭氧层产生威胁)危害:1)使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加,损坏人的免疫力,使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2)破坏生态系统,植物减产,减少动物寿命,水生系统破坏;(3)引起新的环境问题。
(3)酸雨:酸雨是有于大气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在强光照射下,进行光化学作用,并和水汽结合而形成。主要成分为硫酸和硝酸。这些强酸在雨水中解离,是雨雪的pH下降,一般将小于5.6的雨称为酸雨
危害:酸雨能直接伤害植物,导致农作物明显减产。也能引起土壤性质改变,主要是使土壤酸化,影响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抑制硝化菌、固氮菌等的活动,是有机物的分解、固氮过程减弱,因而土壤肥力降低,生物生产力明显下降。
(4)有毒物质污染:有毒物质是指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毒害作用的物质排放到环境中而引起的危害。
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类:野外调查和试验、实验室试验、模拟研究
4.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要真正实现这种调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掌握自然生态规律,通晓环境变化过程,能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运用规律去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
第一章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1.环境污染分类: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污染物性质——生
物污染、化学污染、物理污染;污染物形态——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污染产生原因——生产污染、生活污染。生产污染又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污染等;污染涉及的范围——全球性污染、区域性污染、局部污染
2.环境效应——环境污染所导致的环境变化
◆环境生物效应:指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异的结果。
◆环境化学效应:在多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环境效果。
如酸雨、光化学烟雾等。
◆环境物理效应:物理作用引起的环境效果。如热污染、噪声污染等。
3.污染源常见的分法,是按人类社会活动功能来分,可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最主要的是工业污染。(通过排放废弃、废水、废渣和废热,污染大气、土壤和水体,还产生噪声、振动、核辐射来危害周围的环境)。
4.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害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称之为优先(控制)污染物。美国是最早开展优先检测的国家(规定129种优先污染物,其中114种是有毒有机污染物。我国规定68种优先控制污染物。)主要针对下列污染物:有毒有机化学污染物、生物难降解性物质、具有生物积累性、三致性的污染物
主要:2.苯系物——笨,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计6个
6.硝基苯类——硝基苯,对硝基甲苯,2,4-二甲苯,三硝基甲苯,2,4-硝基氯苯,计6个
8.多环芳烃类
10.农药—六六六,滴滴涕,敌敌畏,乐果,对硫磷,甲基对硫磷,除草醚,敌百旱,计8个。
14.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砷,铍,镉,铬,汞,镍,铊,铜,铅及其化合物。
5. 环境污染的特点:影响范围大;作用时间长;污染物浓度低、情况复杂;污染容易、治理难
6.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
(1)机械迁移—水的机械迁移作用,气的机械迁移作用,重力的机械迁移作用
(2)物理-化学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的最重要的形式。
如溶解-沉淀作用、络合-螯合作用、吸附-解吸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水解作用
化学分解、光化学分解、生物化学分解
(3)生物迁移如生物通过食物链对重金属的放大积累作用
7. 影响迁移的因素:①内部因素污染物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组成该物质的元素所
具有的组成化合物的能力、形成不同的电价离子能力、水解能力、形成络合物的能力、被胶体吸附的能力。原子的电负性、离子半径、电价、离子电位和化合物的键性、溶解度等都是影响迁移的主要理化参数。②外部因素:酸碱条件,氧化-还原条件,胶体的种类、数量,络合配位体的数量、性质
8.氧垂曲线:在河流收到大量有机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在来到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