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化的起源授课教案(第一章)

合集下载

第一章、科学技术的起源试讲

第一章、科学技术的起源试讲

第二节、古代科学的萌芽
一、科学知识的起源
二、原始科学和宗教
科学知识的起源
人类最早的知识是生物学知识
力学知识主要从制造石器、木器中积累的 医药学只是来自对疾病的认识 化学知识是从用火开始的 天文和地理方面的知识在原始人的迁徙和夜
间活动中慢慢积累起来
原始科学和宗教
祖先崇拜
信息加工技术的源头:打开了人类思想的大门
1、人类工具的演进
人类肢官的延伸、外化过程和社会肢官的形成过程的
主要线索:
肢官→石器→弓箭→陶器→铜器→铁器→……
300万年 300万年 1万年 8-9千年 6000年 2000年
1、人类工具的演进
人类最初的劳动工具是自己的肢官。
1、人类工具的演进
感官是科学的导 师和鼻祖。 费尔巴哈 人是万物的尺度。
第一章 科学技术的起源
第一节 古代技术的发端 古代技术发端的第一个标志:打磨石器 古代技术发端的第二个标志:人工取火 古代技术发端的第三个标志:创造文字
1、人类工具的演进
材料加工技术的源头:踏上了主体客体化的大道 2、火的发现和使用 能源动力技术的源头:拉开了利用自然力的序幕 3、壁画与文字的出现
3、壁画与文字的出现
壁画是人类思想的形象展现,文字是
人类思想的抽象表示。
3、壁画与文字的出现
壁画是思想的化石,文字是思维的自传。
3、壁画与文字的出现
从壁画到文字的发展,从符号到计算 机语言的发展,是人的脑力的一次又一次
外化、延伸和放大,是人的体外大脑的形
成和发展过程,亦即人的社会大脑的形成
和发展过程。
2、火的发现和利用
火的发现和使用是人类一切能源动力技术的总源头。它 拉开了人类自觉利用自然力的序幕。人类因此踏上了本质上 是无限的能源利用和开发大道。 人类对自然力的开发和利用,其实质是人的体力的延伸 和放大,是人的体外体力的形成发展过程,亦即人的社会体 力的形成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征服自然的范围不断扩大,层次日 益加深,人类关于自然界的知识也随之增加。各门自然学科 也相继孕育和发生。

古代科技文化教案小学

古代科技文化教案小学

古代科技文化教案小学教案标题:探索古代科技文化——小学古代科技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科技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古代科技文化的代表性发明和发现。

3. 培养学生对古代科技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拓展他们的科学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1. 了解古代科技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古代科技文化的代表性发明和发现。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1. 图书馆或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料。

2. PowerPoint或其他展示工具。

3. 实物或图片展示古代科技文化的代表性发明和发现。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古代科技文化的代表性发明和发现,如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希腊的几何学和天文学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发明和发现对古代人的生活和社会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它们在当时被认为是伟大的发明和发现?探索:1.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古代科技文化的代表性发明或发现进行深入研究。

2. 学生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上的资料,收集相关信息,并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中。

3.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所研究的古代科技文化的代表性发明或发现。

他们需要解释其原理、应用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拓展: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其他古代科技文化的代表性发明和发现,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发明和发现与我们现在的科技文化有什么联系和差异?总结:1. 回顾学生所学的古代科技文化的代表性发明和发现,强调它们对古代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对现代科技文化有何启示?评价:1. 设计一个简单的问答或小组讨论活动,检验学生对古代科技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延伸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古代科技文化的代表性发明或发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撰写一篇小研究报告。

2. 组织一次科技文化展览,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邀请其他年级的学生参观。

科技启蒙中班教案

科技启蒙中班教案

科技启蒙中班教案第一课时:认识科技目标:通过引导幼儿了解科技的概念,培养其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步骤:一、引入(5分钟)1. 给幼儿出示一些科技产品的图片,比如手机、电视等,引导他们观察并询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东西吗?是哪种科技呢?”2. 引导幼儿回答,提出科技产品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作用。

二、讲解科技的概念(10分钟)1. 通过幼儿理解的方式解释“科技”,比如说:“科技是指人们通过运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创造的一些工具和产品。

”2. 引导幼儿回顾之前出示的科技产品图片,向他们解释这些产品是由科技发展出来的。

三、科技展示环节(15分钟)1. 为幼儿准备一些科技产品,如简易电路、机器人等,并将它们摆放在展示台上。

2. 引导幼儿观察这些产品,介绍它们的功能和制作原理。

3. 鼓励幼儿提问和探索,了解这些科技产品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四、科技体验游戏(20分钟)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些科技玩具或装置。

2. 引导幼儿围绕着这些玩具或装置展开游戏,例如幼儿一起拆解、组装玩具,或者通过简单的控制装置来完成任务等。

3. 鼓励幼儿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科技产品。

五、总结(5分钟)1. 通过问答的方式复习今天学到的内容,并巩固幼儿对科技概念的理解。

2. 引导幼儿分享对今天活动的感受,询问他们是否对科技有了更多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设计,幼儿对科技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了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参与更多的科技体验活动,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八年级历史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科学技术的辉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 掌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2. 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以实用为主,注重实践,善于创新。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四大发明的起源、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3. 分析:探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实验,体验古代科技的魅力。

第二章:近代科技的崛起【教学目标】1. 了解近代科技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掌握牛顿、爱因斯坦等伟大科学家的主要贡献。

3. 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内容】1. 近代科技的发展历程:从蒸汽机到计算机。

2. 伟大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

3. 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交通、通信、医疗等领域的变革。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出近代科技的崛起。

2. 讲解:介绍近代科技的发展历程,讲解伟大科学家的主要贡献。

3. 分析:探讨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科技的重要性。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小制作,体验科技的魅力。

第三章:思想文化的繁荣【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繁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掌握儒家、道家、佛家等主要学派的思想内涵。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儒家、道家、佛家等。

2. 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老子、庄子、孟子等。

3. 思想文化对后世的影响:文化传承、道德观念、艺术创作等。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背景及其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儒家、道家、佛家等主要学派的思想内涵。

3. 分析:探讨思想文化对后世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

八年级历史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科学技术的兴起1.1 古代科技成就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1.2 近代科技革命掌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如蒸汽机、火车、电灯等。

探讨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科学革命与浪漫主义2.1 科学革命了解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

分析科学革命对人类思想和世界观的影响。

2.2 浪漫主义学习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人物,如雪莱、贝多芬、梵高。

探讨浪漫主义对后世文化和艺术的影响。

第三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3.1 信息技术革命掌握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起源和发展。

分析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工作和交流的影响。

3.2 生物技术与环境科学了解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生物制药等生物技术的重要成果。

探讨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第四章:中国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4.1 科技教育的发展学习中国现代科技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重要科技人才的培养。

分析科技教育对国家科技进步和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

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第五章:全球科技合作与交流5.1 国际科技合作学习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项目和成果,如国际空间站、人类基因组计划。

分析国际科技合作对全球科技进步和发展的意义。

5.2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探讨科技创新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作用和责任。

学习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和实践。

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的挑战与机遇6.1 与大数据掌握的发展历程,了解其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

学习大数据的概念、应用和挑战,探讨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处理和分析。

6.2 科技创新与创业了解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学习创业精神和创业模式。

探讨如何抓住科技创新的机遇,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古代科技文化教案

古代科技文化教案

古代科技文化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古代科技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就。

2. 探索古代科技文化对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就。

2. 古代科技文化对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探索古代科技文化对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相关古代科技文化的书籍、图片、视频等。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古代科技文化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古代科技文化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2. 通过展示一些古代科技成就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古代科技成就进行讨论,包括其发展历程、重要性和影响等。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进行提问和讨论。

三、实践探究(20分钟)1. 设计实验: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古代科技成就,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其原理或效果。

2.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3. 实验讨论: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其与所学古代科技成就的关联,并思考其对现代科技的启示。

四、归纳总结(10分钟)1. 学生回顾所学的古代科技成就和实验结果,总结古代科技文化对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2. 教师进行概念的澄清和补充,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认识。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主查找其他古代科技成就,并进行简要介绍。

2. 学生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互动讨论。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份关于古代科技文化对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的报告。

2.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提出自己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想法和建议。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幼儿园文化课教育:中国古代科技教案

幼儿园文化课教育:中国古代科技教案

幼儿园文化课教育:我国古代科技教案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文化课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传统的文化课教育中,我国古代科技教案备受关注,其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

一、我国古代科技教案的历史渊源1.《幼学琼林》中的科技教案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科技教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幼学琼林》。

这部书是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所编著,收录了大量形式多样的科技教案,内容涉及农业、手工业、工程建筑等多个领域。

这些教案不仅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而且在教育儿童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价值。

2.科技教育在我国古代的重要性在我国古代,科技教育一直被视为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

古人认为,科技知识是立身处世的基本素养,同时也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

许多科技教案都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儿童的实践技能和科学精神。

二、我国古代科技教案的教育意义1.培养实践技能我国古代的科技教案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制作简单的器物或者进行实地观察、实验,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这种教育模式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强化科学精神古代科技教案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儿童的科学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科学规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培养方式有利于儿童形成科学思维方式,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我国古代科技教案在现代教育中的启示1.科技教育与文化传承我国古代的科技教案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不仅代表了古代的科技成就,更体现了古人对科技教育的重视和对下一代的期望。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将科技教案融入到幼儿园的文化课教育中,让幼儿在学习科技的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我国古代科技教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通过科技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观察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这些能力往往更能体现个体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幼儿园文化课教育中推广科技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

科技文化课教案设计

科技文化课教案设计

科技文化课教案设计随着数字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文化课成为一门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学科。

如何设计科技文化课教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科技文化课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科技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思考科技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

因此,在编写教案时,应该注重以下目标的达成:1、让学生了解数字科技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科技术语和概念。

2、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字科技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并了解人类社会在科技革命和科技进步中所面临的挑战。

3、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发掘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神秘面貌。

4、鼓励学生建立科技人文精神,增强科技创新的文化意识和科技伦理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批判精神。

二、教学内容科技文化课应包括基础的数字科技知识,以及对数字科技影响的探讨和展望。

具体可以包括如下内容:1.科技基础知识的学习:数字科技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科学,电子学,通信技术等方面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系统性的学习,掌握基本的科技术语和概念。

2.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科技进步的影响表现在人类经济、文化、科学等多个层面,可以通过从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对科技的影响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技的社会功能。

3.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的影响: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之间有一个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让学生了解和思考科技创新如何与人文精神相互交融,形成科技创新的文化意识和科技伦理素质。

4.其他特定领域:数字科技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比如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可以涵盖多个领域来帮助学生了解数字科技的多样化应用。

三、教学方法1、教学中可以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网上课作等互动形式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通过案例教学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技创新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科技素养。

3、通过阅读经典科技文化著作,使学生理解科技文化的内涵,深化对数字科技的认识,对未来数字时代进行理性思考。

初中历史科技文化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科技文化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科技文化试讲教案学科:历史科技文化年级:初中课题:古代发明与创造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发明与创造的重要性2. 掌握几项古代发明与创造的知识3. 提高学生的历史科技文化认知和分析能力教学重点:1. 介绍几项古代发明与创造2. 分析古代发明与创造的影响与意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发明与创造的意义2.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教学准备:1. 讲稿2. 幻灯片3. 古代发明与创造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引言的方式引入古代发明与创造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人民是如何通过发明与创造改变生活的。

二、呈现(15分钟)1. 通过幻灯片展示几项古代发明与创造,如造纸术、指南针等,介绍其历史背景、制作原料和使用方式。

2. 让学生观看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探讨这些发明与创造对古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三、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古代发明与创造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发明是如何改变人类生存和生活方式的。

2. 鼓励学生围绕发明与创造中的某个具体方面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分析能力。

四、总结(5分钟)老师对课堂讨论进行总结,并强调古代发明与创造在历史科技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古代发明或创造,撰写一篇短文,介绍其历史背景、制作原料和使用方式,并分析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激发,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代发明与创造对社会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历史科技文化认知和分析能力。

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的衔接和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

科技文化的起源

科技文化的起源

第三节 中国原始时代的科技成就
一、原始农牧业 中国原始农业从其产生之始,就是以种植业 为中心的。农具的创造则是原始农业的一个必 备环节。 在中国原始畜牧业的发展中,动物的驯养是 由狩猎发展而来的。我国新石器时代猪是最主要 的家畜。此外,常见的还有牛、马、羊、狗、鸡 等,这五种家畜与猪一起被后世合称为“六畜”。
(二)、近代科技文化
以思想启蒙为宗旨的欧洲文艺 复兴及随之而来的科技革命导致 人类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所以 由此至19世纪末的科技文化称为 近代科技文化。
近代科技文化不仅仅表现在器物层次上的 进步。首先,初步完成了科学和技术的社 会建制化过程。其次,逐渐建立了由逻辑
理性、数学理性和实验理性所构成的科学 理性精神。同时,在科学知识生产中形成
第一章 科技文化的起源
科技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认识 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探讨科技文化 的发展史,有必要首先厘清科技产生的 起源问题。
第一节 原始技术的萌芽
一、石器制造
原始社会最好的技术工具就是石器,石器 是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主要内容。在历史学考 古学上,石器制造的发展分为旧石器时代、 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二)、科技文化的涵义:科技文化是
指人类在科学技术这种认识和改造世界、 并使自身生活方式不断变革的特殊活动所 获得的能力及其产品的总和。
二、科技文化的特点
(一)、系统性 (二)、普适性 (三)、基础性 (四)、创新性
三、科技文化的划分
(一)、古代科技文化(前科技文化) 我们称存在于人类早期文化中并作为科技文 化之前身或来源的其他文化因素的总和为古 代科技文化或前科技文化。
(三)建筑 新石器时代,在仰韶、半坡、河姆渡等考古 发掘中均有居住遗址的发现。北方仰韶文化遗址 多半为半地穴式;西安半坡遗址的建筑是木骨涂 泥结构;在南方气候潮湿低洼地区,大多采用干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古代科技的发展演变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古代科技的发展演变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古代科技的发展演变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每一次成果的取得都为人类带来更多便利和创新。

在探究现代科技之前,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古代科技的发展演变,这样才能更好地认知和赞赏现代科技的伟大。

一、古代科技的起源科技的源起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仍处于采集和狩猎时期,没有固定的居所,也没有什么工具和武器,只能依靠自然界的资源来生存。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开始发现一些神奇的自然力量,比如水和风。

他们开始利用这些力量,发明了水车和风车等工具,以此提高工作效率。

这也可以看作是古代科技的雏形。

二、农耕工具的发展随着人类开始定居,农业的发展成为最重要的生产活动。

人们开始努力地发明和改进农耕工具,以此提高农业生产力。

最早的农耕工具是石制的,比如石镰和石耒等。

随着青铜器和铁器的发展,农耕工具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比如铁犁等。

这些农耕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三、交通工具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

人们开始放弃游牧的生活方式,转而定居在一起。

这样,交通工具就变得尤为重要。

最早的交通工具是人们自己的脚力,但是这种交通工具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人们开始发明和改进交通工具,比如船只、车辆等。

这些交通工具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交通和交流。

四、武器的发明和改进古代时期,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武器的发明和改进也成为古代科技中的一部分。

最早的武器是石制的,比如石斧和石锤等。

随着青铜器和铁器的发明,武器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比如铁剑和铁甲等。

这些武器的出现和改进使得人类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战争,但也带来了不少的破坏和伤害。

五、印刷术的发明印刷术是古代科技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

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文字的传播和发展。

最早的印刷技术是木刻版印刷,但是这种技术非常繁琐,无法满足文字传播的需要。

到了唐代,刻版印刷出现了,使得文字的传播速度大大提高。

【最新】科技第一课教案(优质完整)

【最新】科技第一课教案(优质完整)

【最新】科技第一课教案(优质完整)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科技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掌握科技类别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理解科技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科技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科技的定义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 科技的发展历程,包括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2. 科技类别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工业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科技类别的基本概念。

- 各类科技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3. 科技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性- 科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 科技对个人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的影响。

4. 学生科技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关注。

-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探究型教学法-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科技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激发学生对各类科技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 讨论与案例分析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科技类别的理解和观点。

- 分析案例,深入了解科技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性。

3. 互动体验式教学法-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体验活动,加深对科技的认识。

- 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实际实验,提升学生对科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

-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实际表现。

2. 学生的研究成果- 学生对科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程度。

- 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

3. 教学反馈- 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意见。

- 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教学策略和内容的调整和改进。

五、教学资源1. 课本和教辅材料2. 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设备3. 实验器材和科技体验器材六、教学时间安排该课程建议安排为2至3个学时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类比赛和活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2. 组织科技讲座和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科技的认识和理解。

八、教学反思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以后的教学改进。

初中科技文化教案

初中科技文化教案

初中科技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科技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科技的发展历程2. 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技的发展历程,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科技的发展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科技成果,如手机、电脑等,引起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科技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科技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讲解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改变。

讲解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科技的发展对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举例说明科技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讨论如何培养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4. 实践: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技创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对科技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科技创新实践中的表现,如小制作、小发明等。

3. 学生科技意识: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科技的意识程度,如科技对生活的影响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科技常识》2. 课件:科技发展历程、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科技创新重要性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 实践材料: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创新实践所需材料。

七、教学时间本教学计划共安排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八、教学总结通过本教学计划,让学生了解科技的发展历程,认识到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理解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七年级上册科技教案

七年级上册科技教案

七年级上册科技教案第一课:计算机的起源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起源-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1. 计算机课程介绍2. 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3.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4. 计算机的四个发展阶段教学过程1. 讲解计算机课程的介绍和教学目标2. 带领学生回顾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3. 分析计算机的四个发展阶段,并介绍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发展情况4. 引导学生探讨计算机的应用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2. 配合学生的自主研究,收集学生的问题或疑惑,以便教师及时反馈和改进教学内容第二课:网络基础教学目标- 认识网络及其基本概念- 掌握网络拓扑结构和常见网络设备的使用教学内容1. 认识网络2. 网络拓扑结构3. 常见网络设备教学过程1. 谈论网络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2. 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3. 探索网络拓扑结构,了解其特点和应用4. 讲解常见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的使用方法和作用,以及网络连接的特点教学评价1. 通过操作网络设备,评价学生对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设备的掌握情况2. 通过课堂提问和自我评测,了解学生的研究收获和反馈第三课: Scratch编程入门教学目标- 了解编程的基本概念- 掌握Scratch编程软件的界面和基本命令教学内容1. 编程的基本概念2. 了解Scratch编程软件3. Scratch编程基础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忆以往的编程经历,并讲解编程语言和代码的基本概念2. 在计算机课上安装Scratch编程软件,并向学生介绍其界面和基本命令3. 带领学生完成Scratch的第一个编程项目,如画一个正方形或一个简单的动画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Scratch编程项目,评价学生对Scratch编程入门及其他概念的理解情况2. 结合学生的反馈,评估Scratch编程教学内容,以便提高教学效果第四课:电子邮件的使用教学目标- 认识电子邮件及其特点- 掌握电子邮件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教学内容1. 了解电子邮件2. 电子邮件的基本操作3. 电子邮件的注意事项教学过程1. 讲解电子邮件的基本定义和特点2. 介绍电子邮件的基本操作,如登录、收发邮件、附件添加等3. 告知学生电子邮件不合适的使用方式,如垃圾邮件、诈骗邮件等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电子邮件使用情况,评价学生对电子邮件的认识和操作技能等2. 收集学生的问题和研究反馈,以方便教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第五课:信息安全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信息安全基础知识- 了解网络安全威胁和保护方法教学内容1. 信息安全是什么2. 网络安全威胁3. 信息安全保护方法教学过程1. 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定义和作用2. 探讨网络安全威胁的几种情况,如病毒、黑客攻击、欺诈、盗窃等3. 带领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保护措施,如密码、防火墙、反病毒软件等教学评价1. 通过关于信息安全的小组讨论和自我评测,评价学生对网络安全威胁和保护措施的理解情况等2. 收集学生的问题和学习反馈,以方便教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历史科技文化专题教案

初中历史科技文化专题教案

初中历史科技文化专题教案年级:初中
主题:科技与文化的交融
课时数:3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科技与文化的关系,认识科技对文化的影响;
2. 掌握一些历史时期科技与文化的典型案例;
3. 能够分析科技发展对文化传播与文化变迁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科技与文化的定义及关系;
2. 古代科技创新对文化的影响;
3. 近现代科技发展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理解科技与文化的关系;
2. 掌握科技与文化的典型案例。

教学难点:
1. 分析科技对文化影响的各个方面;
2. 思考科技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学PPT;
2. 教辅材料;
3. 讨论题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科技与文化的定义及关系
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科技与文化的关系;
2. 探究:指导学生了解科技与文化的定义及关系;
3. 思考:讨论科技对文化的影响。

第二课时:古代科技创新与文化
1. 回顾:复习古代科技创新对文化的影响;
2. 分析:讨论古代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播与文化变迁的影响;
3. 总结:总结古代科技对文化的影响。

第三课时:近现代科技发展与文化
1. 探究:分析近现代科技发展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2. 比较:对比古代和近现代科技发展对文化的影响;
3. 总结:总结科技对文化的影响。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科技与文化的交融关系,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初中四年级历史知识教案我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

初中四年级历史知识教案我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

初中四年级历史知识教案我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初中四年级历史知识教案 - 我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导语:本篇教案旨在介绍我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帮助四年级学生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知。

通过课堂教学和互动讨论,学生将了解古代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的杰出贡献。

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与取得的成就。

2. 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古代科技和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科技发展与成就。

2. 文化影响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图片资料。

2. 纸张、彩色笔、发光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科技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

- 激发学生对古代科技的兴趣。

2. 知识点讲解(10分钟)- 通过多媒体资料讲解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

- 强调古代科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

3. 案例分析(15分钟)- 分组讨论学生使用最多的古代科技成果。

- 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4. 团队合作(1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古代科技成果进行深入研究。

- 预留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和准备。

5. 小组展示(15分钟)- 每个小组派出代表介绍所选古代科技成果。

- 其他小组评价和提问。

6. 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科技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第二课:我国古代的文化影响力1. 导入(5分钟)-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古代科技成就。

- 提问学生古代科技对古代文化的影响。

2. 知识点讲解(10分钟)- 通过课件和图片资料讲解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 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

3. 案例分析(15分钟)- 分组讨论学生认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 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4. 团队合作(1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深入研究。

初中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

初中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

初中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科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相辅相成,互为支撑,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和相互间的联系。

一、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科技成果。

早在古代,中国人就掌握了许多技术,如农耕、陶器制作和纺织等。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科技水平逐渐提高,涵盖的领域也变得更加广泛。

1.1 农业科技中国古代一直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因此农业科技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科技中的重要一部分。

中国古代发明了许多农具,如犁、耒、鐮等,提高了农民的生产力。

此外,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发展的一大亮点,诸如修建水渠、水闸等,有效解决了农田的灌溉和排水问题。

1.2 工艺制造中国古代工艺制造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陶器制作方面,中国古代的制陶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制陶工艺独特,美观大方。

此外,丝绸、纸张和印刷术等也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科技成果,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3 数学和天文学中国古代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的成就也引人注目。

中国古代的数学家发明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如十进制计数法和代数。

同时,古代中国还制作了一些精确的天文仪器,并进行了系统的天文观测和记录。

二、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之间的联系科技与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也不例外。

科技的进步不仅能够推动文化的发展,也能够反过来丰富和提升文化内涵。

2.1 科技推动文化发展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为当时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技的进步不仅解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也拓展了人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例如,纸张的发明促进了古代文化的繁荣,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记录和传播知识。

同样,印刷术的发展使得书籍的印制更加容易,大大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传承。

2.2 文化丰富科技内涵中国古代的丰富文化也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灵感和动力。

(八年级历史教案)科技教育与文化教案1

(八年级历史教案)科技教育与文化教案1

科技教育与文化教课设计1八年级历史教课设计建国以来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我国的科学技术获得了累累硕果 :两弹一星、杂交水稻是其代表。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例 ,介绍我国的 863 计划。

以此说明科技是第一世产力 , 世界正经历一场亘古未有的新技术革命。

科技的基础在于教育。

二十世纪 90 年月以来 ,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高等教育获得了亘古未有的巨大发展。

新中国的出生 ,我国的文学艺术步入了新的时代。

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代表了中国兴起的新形象。

第 17 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课程目标 :知道 "两弹一星 "的成功研制、 " 籼型杂交水稻 "的培养推行等标记性成就。

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 :认识建国以来的重要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优异科学家。

经过对建国以来科技快速发展成就的叙述与原由的剖析 ;经过学习几位科学家的突失事迹 ,指引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由 ,以此培养学生综合剖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过大批有关资料的查找和问题设计,创立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经过指引学生阅读理解和剖析邓小平对于科技发展的发言资料 ,培养学生掌握办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经过科技成就的叙述 ,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经过对科学家事迹的介绍,启迪学生学习他们的优异质量,进一步增强建设祖国的信心和信心。

教课过程导入回想旧知 ,创建情境 (四大发明 --近代落伍 --两弹一星 ),提出问题 :建国后 ,我国科技快速发展的原由是什么 ?让学生展现课前采集到的 "建国后我国科技成就 "。

(课前可分组合作研究 ,分小组展现。

展现的方式可多种多样 ,尽量发挥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美感 )由此导入新课正文。

解放早期 ,我国自然科学技术人员仅 40 万人 ,到 80 年月末 ,已打破 1000 万人。

进入 80 年月以来 ,我国的国家级重要科学技术成就每年景百上千 ,仅____年一年 , 就达近 1.5 万项邓稼先 (1924-____年)出生在军阀混战期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科技文化的起源恩格斯曾经指出:人们写科学史时已习惯于把科学看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了.”但是,从传统上看,科学的起源与技术的起源属于两不不同的分支,科学来源于人们从神学解释自然的不满,来源于人们对宗教桎梏的挣脱;而技术则起源于人类的生存需求和自古以来形成的工匠传统。

从历史的角度看,科学技术的产生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科技文化发展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

【科学作为一门系统化的知识与技术成为科学知识的自觉运用,则是l9世纪中后期的事情。

】第一节原始技术的萌芽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远古时期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技术思想,只存在着技术经验。

原始技术首先表现为石器制作技术的不断改进,原始人就在制造石器的过程中,开始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

一、石器的制造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先是使用天然物,然后再逐步进化到制造工具。

而原始社会常用的技术工具就是石器,石器是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代表。

在历史学和考古学上,石器制造的发展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1.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60万年~约1万年前。

以考古实物为据,这个时代又分成早、中、晚三个时期,大体上分别相当于人类体质进化的能人和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阶段。

这一时期的人们主要是制造简单的工具用以打猎和采集。

在20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制造的石器主要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图1.2)等,这些石器可以用来切割、刮削,也可以用来戳刺,挖掘,在这个时候制造的石器可以说还没有固定的用途,专用的特点在这时还不是很明显。

图1.1石器打制‘‘工艺图’,图l·2尖状器2.中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Mesolithic period)是联系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之间的过渡环节。

直到20世纪30年代大量相关文化遗址的发现,这一过渡阶段才获得各国学者的公认。

中石器时代开始出现复合工具,最具代表性的是石斧和弓箭。

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中石器时代人类制造的各种石器工具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专业用途,这些具有专业用途的工具的出现,使人类的手臂延长了很多,而且作用力也加大了,在这时人类的作用能力可以说发挥到了更大的程度。

这无疑是当时的重大的发明。

3.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约2000年。

进入新石器时代,石器制造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人类发明了石器磨制技术。

这个磨制技术的发明,代表人类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磨制石器与打制石器相比,已具备了上下左右部分更加准确合理的形制(外形更加对称美观,这种石器不但形状端正精细,而且较为锋利,这就成了磨制石器),使用用途趋向专一;增强了石器刃部的锋度,减少了使用时的阻力,使工具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1.3磨光石斧图1.4穿孔石器在新石器时代的末期,人们还学会了石器穿孔技术。

穿孔技术的发明是石器制作技术上的又一重要成就穿孔的目的在于制成复合工具,使石制的工具能比较牢固地捆缚在木柄上,便于使用和携带,以提高劳动效率(图1.4)。

新的工艺带来历史学家所谓的“新石器革命”,使石器的种类有了极大的扩展,除石斧、石刀、石矛、石簇等传统工具外,石镰、石铲、石锄、石犁、石臼、石杵等都是这个时代出现的新型工具。

早期遗址中大量出土的农业、手工业和渔猎工具有斧、锛、铲、凿、镞、矛头、磨盘、网坠等,稍后又增加了犁、刀、锄、镰等。

原始人类通过制造工具从事生产劳动,从而获取了大量的物质生活资料。

在制造工具的过程中,既发展了生产技术,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知识,可以说在这时已经孕育了各种科学技术的萌芽。

二、火的使用火的使用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技术革命。

恩格斯说:“尽管蒸汽机在社会领域中实现了巨大的解放性变革……但是,毫无疑问,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①火是人类诞生过程中所征服和利用的第一种自然力。

火,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驱散了虫豸和野兽,也消减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和忧患(图1.5、图l.6)。

猿人对火的态度是通过长时间的观察而转变的,从怕火到设法利用火,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进步,也是猿人走出自然界的重要一步。

火能给人以温暖;火能驱赶野兽给人以光亮;火烧后的食物更加美味……人们渐渐感受到了火的用处,慢慢地试图保护火种。

人类走过了一百多万年利用天然火的漫长路程,直到约三四十万年前的早期智人阶段,才逐渐了解到人工取火的奥秘。

开始时,人们感觉到摩擦能产生热;有时打制石器,石块与石块碰撞时迸发出火花;有时用黄铁矿打击燧石工具也迸发出火花,并能产生出较多的热量而引起燃烧。

例如,尼安德特人采取燧石相互打击而生火的方法,而中国古代则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

这种用燧石或石英石打击黄铁矿产生火的方法,直到今天火地岛的印第安人和格陵兰的爱斯基摩人还在使用。

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使人类对火的控制和使用获得了完全的自由。

这是人类征服和能动地使用火这种自然力的最终标志。

图1.5原始人用火场景复原图(一) 图1.6原始人用火场景复原图(二)火的使用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由于火的使用,人类拥有了利于消化和吸收的熟食,能从食物中摄取丰富的营养,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对大脑及体格发育有很大益处。

2.由于火的使用,人类制造工具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火可以烧裂巨石,为制造石制工具及其他器皿提供了更为合用的石材;火可以帮助人们调整箭杆、手柄及木矛的曲直,经过火烤使木矛的矛锋变得坚硬,从而得到更得心应手的工具。

3.由于火的使用,人类的生活能力、防卫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火能吓退凶猛的野兽和其他各种天敌,有效地保护人类的栖息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火可以作为狩猎的重要武器。

4.由于火的使用,能够给人以光明,增加了人类活动的时间,5.火能给人以温暖,有驱寒保暖的功效,可以帮助人类度过寒冷的季节,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火的使用大大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古代人类在用火的过程中,观察到火能使物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而积累了许多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经验知识。

古代人类进行摩擦取火,实质上是实现机械运动向热运动的转化。

以上这些关于摩擦取火和用火的经验性知识,是自然科学的又一重要萌芽。

三、其他原始技术的发明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把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

蒙昧时代相当于旧石器时代,野蛮时代的前、中期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文明时代则专指有文字以后的历史。

摩尔根把发明弓箭作为人类蒙昧时代后期的标志,而把制陶技术作为进入野蛮时代的主要特征。

制作陶器是进入野蛮时代,即新石器时代的标志。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

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

图1.7弓箭所用的石箭头陶器的发明并不是某个地区或某一个部落古代先民的专利品。

从世界范围看,大约在公元前8000-6000年之问,陶瓷生产技术已经普及开来。

在埃及、印度、中国等地都制造出精良的陶器。

而且,逐渐能通过控制烧造时的氧化还原效果烧出不同色彩的陶器等。

陶器的发明,使人类的饮食卫生有了显著的改善,人们使用陶器盛装食物,减少了食物的污染机会,降低了人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延长了寿命。

人们在长期的采集活动中,还创造出适用于农业耕作的工具。

【公元前4000年后,居住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犁,并用家畜拖犁耕种。

】新石器时代的定居生活促进了建筑技术的进步,有了村落的雏形。

这一时期的遗址一般包括居住地、墓葬区、窖穴、窖址和防御用的堑壕。

随着生产、生活的不断发展,粮食开始有剩余,猎获的动物吃不完,有目的地驯养,因而西方学者多认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是狗。

后来驯化牛、猪、羊、马、驴、鸡等。

动物驯养使人们获得较稳定的肉食、乳类供应,促进了人体的发育和文明的发展。

人类关于自然界最早的知识是经验性的。

人类早期关于自然界知识的积累是一个十分艰难、极其缓慢的过程,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来之不易。

制造石器、火的使用、使用弓箭等带来了原始人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植物种植、家畜驯养、制陶技术、建筑技术、冶金技术等则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息息相关。

从人类的原始进化中可以看到,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与自然密切相关,从制造工具到发现和使用火,从采集和狩猎取得食物到农业、畜牧业的出现,逐渐地积累了对自然的认识,逐渐发明了早期的技术,孕育了科学的萌芽。

第二节科技文化起源的前提著名科学史家丹皮尔认为,对于科学起源问题的研究必须和巫术、占星术和宗教的研究一并进行。

他特别指出:“科学并不是在一片广阔而有益于健康的草原——愚昧的草原——上发芽成长的,而是一片有害的丛林——巫术和迷信的丛林——中发芽成长的,这片丛林一再地对知识的幼苗加以摧残,不让它成长。

”①原始人类的自然观的产生,一方面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中,认识了一些自规律,孕育并萌芽了原始的科技文化;另一方面,原始人在与自然的抗争中,产生了原始思维、原始宗教、神话等。

而作为共同文化或混合文化的这些实践经验和对自然的认识中,包含着科学思想的萌芽或形成的必要条件,因而是科技文化起源的前提。

一、原始思维原始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源头。

是通过和原始人的生存有关的事物和现象的直接接触、直接交往和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处于蒙昧时代的原始人对于某些与原始人联系密切的自然现象的认识还处于想象和猜测中。

刚开始,面对“神秘”的自然界,思维往往处于一种模糊紊乱的状态。

随着对自然界认识的发展,开始产生了希望支配和战胜自然力的愿望,这种愿望在原始思维发展的中期,从带有神秘性的联想、类比等思维方式——原始人类以其丰富的创造性想象为特征的思维方式,逐渐在观念中使原始思维的形象性特征发展到顶峰。

另外,在中石器时代以后的遗址中,常有简单的图形或涂有颜色的砾石。

这是用于绘画已经孕育着文字的萌芽,为文字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法国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L色vvBruhl,1857~1939)在20世纪初发表的著图l.8原始绘画一一野牛作《原始思维》一书中指出:原始思维是一种无秩序的原逻辑思维,其主要特征是“集体表象”。

这种“集体表象”在原始部落里因袭相沿,并在部落里的每个成员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它代表一种文化的认同,起着团结群体和统一集体意识的作用。

而图腾崇拜是原始人在生活实践中以原始思维认识和理解事物的产物,原始人不能把自己同自然界分开来,具有一种拟人化的自然观。

另外,原始人不能把自己同自己的思维区分开来,具有“灵魂不死’’的思维观。

了解原始人的思维特点和思维内容(特别是其中与对自然界的认识相关的特点和内容),对于研究科学思想的起源问题有重要的发生学价值。

二、原始宗教始思维的必然产物,人类的思维认识能力,总是要首先达到能够进行幻想和抽象的水平,有一定的抽象概括的本领,才会产生原始宗教观念和各种原始崇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