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专业化管理讲义的思考

合集下载

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与探索

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与探索

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与探索第一篇: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与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和探索税源是税收的源泉,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和核心,是反映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内容。

本文根据经济结构、税源结构的变化,结合宁夏税源管理的实践,探索研究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全面提高税源管理能力的路径,以期实现税源管理新跨越,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促进纳税人遵从度的提高。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收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内涵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收专业管理人员的专业分工与纳税人的专业分类相统一的一种税源管理模式,它是按照信息管税的思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对税源实施科学分类,精细管理,合理调整征管机构职责,整合优化各部门管理资源,建立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内外协作、综合管理的专业化机制的立体化税源管理体系,在统一协调、分类管理、整体协作、监督制约的原则下,形成税源管理合力,以实现提高税源管理质量和促进纳税遵从的目标。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经济结构、税源结构变化的新模式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大背景下,宁夏的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有了显著变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第一、二、三产业税收比重由2005年的0.4:75.7:23.9调整到2010年的0.1:69.5:30.4,第一产业税收比重下降,税收收入减少,第二产业税收收入稳中有降,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增长明显;第二、三产业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呈多样化发展,跨地区、跨行业的总分机构、母子公司、关联公司等企业集团大量涌现。

例如神华宁煤集团由最初在一个省内跨3个县市下属3个分支机构开展经营活动,发展为目前跨5个省20多个县市拥有47个子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由最初的只从事煤炭开采单一产业,形成了以煤炭采掘业为主,煤化工、电力、冶金、房地产、服务业等多种行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企业核算体制也由当初的两级核算调整为五级核算,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组织结构变化复杂,财务核算呈现多层次,成立了财务、律师、税务智囊团队来加强企业管理,应对外部监管。

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实思考和探索(共5篇)

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实思考和探索(共5篇)

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实思考和探索(共5篇)第一篇: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实思考和探索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实思考和探索税收管理员制度自2003年推行以来,对实现“管户与管事、管理与服务、属地管理与分类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在具体实践中,暴露出管理员管户的被动性、盲从性和无序性,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尤为突出。

对此,尝试取消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推行专业化分工管理成为各级税务机关的重要课题和实践任务。

税源专业化管理不仅符合了当前税源管理基本要求,能够不断提高管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对管理员过于集中的权力得到有效分解,从一定意义上降低税收执法风险,为干部公正执法、安全执法创造良好环境。

市场经济是讲求成本和效率的经济,而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是通过合理分工和资源的优化配臵来实现的。

具体到税收征管,就是要在合理分工的前提下,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

所谓税源专业化管理,就是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的不同特点,通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税收管理专业人才队伍,优化人力资源配臵,探索实施以分行业管理和分规模管理为重点的分类管理,达到加大管理力度和拓展管理深度的目的。

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积极推进税源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符合现代税收管理发展趋势,是新形势下创新税收管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方式优缺点分析(一)分行业专业化管理。

在一定范围内打破地区界限,按照行业系统和隶属关系,设立专业管理岗位(有条件可以做机构的调整探索),明确税收管理员及职责定位,进行税收征管的一种管理形式。

这种管理形式尤其优点:便于税收管理员了解同行业内各纳税人的经营管理和纳税情况,可以对同类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问题。

但也有不足,毕竟所管户分散,容易出现漏征漏管。

因此,分行业管理形式一般适用于市区税源管理单位,因为市区工商业户比较集中,行业分工比较清晰。

(二)分规模专业化管理。

就是要在一定范围内打破地区界限,按纳税人的经营规模,设立税源专业管理岗位,明确税收管理员,进行税收征管的一种管理形式。

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第一篇: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应对新的经济税源态势、提高征管质效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

近年来,临沂市国税局按照省局有关部署,以搭建专业化的征管框架为依托,着眼本地税源结构和征管现状,以“完善税收岗责体系,优化征管资源配置,构建专业管理团队”为重点,积极探索和推进具有本地特色的税源专业化管理。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主要做法(一)建立税源分级管理机制。

在税源基础事务属地管理的前提下,探索明确层级管理定位,强化专业团队评估,取得一定成效。

1、确立分级监控对象。

将全市税源划分为“市局、区县局、基层分局”三级税源监控对象。

市局层面成立预警评估工作办公室,对全市纳税评估工作统筹管理,具体负责预警评估工作的专项考核和复审复核,全市行业税源、重点税源管理情况的集中分析。

其他业务科室立足自身职能,开展征管数据分析,确定疑点企业清单,经评估办统筹后下发。

区县局层面由税源管理二科统筹承接上级局下发的各类纳税评估任务,对下部署分配任务并负责指导和管理,同时直接实施对重点税源企业和高风险纳税人的评估。

基层分局层面具体承担上级发布疑点企业的评估,并根据自身需要开展日常评估工作。

2、组建专业评估团队。

成立市、县两级税源监控评估团队,推动市、县两级税源管理职能实体化。

制订完善税源监控管理的相关制度办法,明确税源评估监控横向联动制度、工作例会制度、信息发布制度、风险应对反馈制度。

市级机关负责全市税源监控、税收分析、遵从风险管理,市局整合各业务部门相关预警指标,完善税源监控指标体系,开发税源监控平台,由税源评估监控团队在充分采集数据的基础上,定期开展税源评估监控,对异常情况统一下达税源风险应对任务,监督考核任务完成情况。

3、健全完善岗责体系。

一是优化税源管理岗位设置,重新设立企业基础管理岗、个体基础管理岗、调查核实岗、评估管理岗和评估实施岗。

其中,企业(个体)基础管理岗为基础性工作岗位,调查核实岗、评估实施岗为专业工作岗位,评估管理岗为管理性岗位,同时规定企业(个体)基础管理岗与调查核实岗不得兼岗,评估管理岗与评估实施岗不得兼岗。

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与探索

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与探索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和探索税源是税收的源泉,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和核心,是反映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容。

本文根据经济结构、税源结构的变化,结合税源管理的实践,探索研究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全面提高税源管理能力的路径,以期实现税源管理新跨越,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促进纳税人遵从度的提高。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收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涵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收专业管理人员的专业分工与纳税人的专业分类相统一的一种税源管理模式,它是按照信息管税的思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对税源实施科学分类,精细管理,合理调整征管机构职责,整合优化各部门管理资源,建立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外协作、综合管理的专业化机制的立体化税源管理体系,在统一协调、分类管理、整体协作、监督制约的原则下,形成税源管理合力,以实现提高税源管理质量和促进纳税遵从的目标。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经济结构、税源结构变化的新模式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大背景下,的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有了显著变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第一、二、三产业税收比重由2005年的0.4:75.7:23.9调整到2010年的0.1:69.5:30.4,第一产业税收比重下降,税收收入减少,第二产业税收收入稳中有降,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增长明显;第二、三产业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呈多样化发展,跨地区、跨行业的总分机构、母子公司、关联公司等企业集团大量涌现。

例如宁煤集团由最初在一个省跨3个县市下属3个分支机构开展经营活动,发展为目前跨5个省20多个县市拥有47个子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由最初的只从事煤炭开采单一产业,形成了以煤炭采掘业为主,煤化工、电力、冶金、房地产、服务业等多种行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企业核算体制也由当初的两级核算调整为五级核算,企业规模的迅速扩,组织结构变化复杂,财务核算呈现多层次,成立了财务、律师、税务智囊团队来加强企业管理,应对外部监管。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对于保障国家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税收征收过程中的税源管理和提高税收征收效率成为税收管理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为此,税源专业化管理应运而生,成为当今税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核心内容1. 税源确定:税源是指法律规定的应纳税收入、应纳税负、纳税申报义务,应纳税收入的实际发生额以及税务机关根据法定职权确定的其他应纳税收入。

税源确定是税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只有合理、科学地确定税源,才能确保税收的准确征收。

税源确定需要依据税收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为依据,认真核实并确保纳税人的申报税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并通过税务机关的审查来确认税源的核定额。

2. 税源分析:税源分析是对税源的基础和核心部分进行分析,包括纳税人的财务会计状况、经济运行情况、税收风险评估、税收优惠政策等综合分析。

在税源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制定出合理、科学、有效的税源管理策略和措施,从而提高税源管理的效率和准确度。

3. 税源监控:税源监控是税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税源管理成果进行跟踪评估和监控,以确保税收的有效征收。

具体包括:及时获取税收信息,对税源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和税收调整。

同时,加强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的沟通,积极回应纳税人的意见和建议,增加纳税人对税收征管的信任度,推进税务管理的便捷化和智能化。

4. 税源治理:税源管理需要依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税收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化和规范化治理,确保税收和社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税源治理包括依法规范纳税人行为、建立健全税收监察体系、完善税收管理制度等方面内容。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施要点1.建立完善的税源管理制度。

税源管理制度应当根据税收管理领域的新发展动态,不断更新与完善,确保稳步推行税源管理的全过程。

2.增强税务人员的税源管理能力。

关于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首先,税收专业化管理应注重人才培养。

税收管理是一项高度专业化
的工作,需要具备扎实的税收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和熟悉税收征管业务的能力。

为了实现税收专业化管理的目标,国家应加大对税收人才培养的投入,通过设立税收相关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专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税收管理
人才。

此外,税务部门应不断开展培训活动,提升现有税收人才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适应税收管理的变化和发展。

其次,税收专业化管理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
速发展,税务管理的工作方式也在发生变革。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实
现税务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提高办税效率和质量。

例如,可以开发智
能化税收管理系统,实现税收数据的实时采集和监控,减少人为错误,还
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提高税收风险预警能力,加强对高风险纳税人的监管。

再次,税收专业化管理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同合作。

税收管理需要
与其他相关部门紧密合作,形成联防联控的合力。

比如,可以与商务部门
合作,加强对跨境电商等新型经济业态的税收监管;与金融监管部门合作,加强对涉税金融业务的监管;与公安、海关等执法部门合作,加强对偷税
漏税等违法行为的打击。

通过加强协同合作,可以整合各方资源,提高税
收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总之,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需要借助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技术
手段,注重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协同合作和风险评估与治理。

只有不
断创新和完善税收管理方式,才能提高税收征管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性,实现税收管理的现代化和专业化。

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讨

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讨

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讨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讨从税收征管的角度看,所谓专业化管理,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准确把握管理规律,科学划分管理对象,积极实施专业方法,优化配置管理资源,努力实现执法规范、征收率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的目标。

税收专业化管理符合现代税收管理发展趋势,是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迫切要求。

一是提高对税收专业化管理的认识。

专业化管理的出发点是科学化,落脚点是精细化。

离开科学化搞专业化,就会丧失根基,偏离正确的方向;忽略精细化搞专业化,就会劳而无功,不能取得管理实效。

税收专业化管理不仅包括对纳税人的管理,也包括对税务机关、对税务干部的管理,根据管理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

在专业化管理推进中,通过风险防范控制机制的建立,达到降低纳税遵从风险和税收执法风险、减少税收流失的目标。

二是健全税收专业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建立部门联动机制,落实和完善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良性互动机制。

完善绩效考评机制,改进现行的征管质量效率考核评价办法,逐步淡化综合类指标,不断细化分行业、分规模的专业化指标,逐步建立与专业化管理相适应的征管质量效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对不同管理类型纳税人,实施不同重点、不同方式、不同频度的管理,如对重点管理类纳税人,侧重于税源分析监控和优化服务;对一般管理类纳税人,重点放在对申报和发票管理的评估控管;对巡查巡征类纳税人,突出户籍管理和定额核定;对日常检查类纳税人,主要是加强日常检查,对发现的税收违法问题实施较为严厉的处罚措施。

三是发挥信息化对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支撑作用。

信息化是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基本支撑,是确保税源管理专业化发挥效能的关键要素。

不断提高现有软件系统的应用水平。

加大软件系统操作应用培训力度,以尽快适应软件系统的配套调整,熟练掌握新上线软件系统的应用,保证正常有效运行。

调整软件系统的职能、岗责、权限及流程,将全部业务事项统一到任务管理平台上,实现工作的自动推送、网上流转和流水作业,提高工作质量和运转速效,降低工作成本,支撑专业化管理的运行。

关于专业化管理税源团队管税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专业化管理税源团队管税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专业化管理税源团队管税的认识与思考关于团队管税的认识与思考一、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企业集团大量增加,经济主体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渗透,企业核算的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不断加大,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等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由税收管理员属地管户、粗放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更新理念,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为此,总局以国税发[2010]101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决定,在上海、江苏、安徽、河南、广东、青岛国税局和广东、山东地税局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

文件对试点工作实施的要求:(一)转变理念,统一认识各试点单位要深刻理解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切实转变管理理念,克服畏难情绪,在系统上下形成共识,增强试点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

(二)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各试点单位要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征管科技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明确分工,通力协作;要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

(三)精心组织,务求实效各试点单位要按照本指导意见,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试点方案,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在试点工作过程中,注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务求取得实效。

各试点单位要在2011年1月底前,将试点情况上报税务总局;遇有重大问题,应及时报告。

非税务总局指定试点单位可根据本指导意见自行试点。

转变思想,澄清认识,在江陵国税推行团队管税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势在必行,既有全国开展试点的大环境大气候,又有自身迫切需要的现实。

自2001年实施集约化管理,推行集中征收模式以来,地方经济迅猛发展,国税收入连年增长,尤其是县、乡(镇)工业园区的规模性企业集聚发展,渐显壮大,企业核算的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不断加大,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等矛盾日益突出,原有的税源管理形式日趋落后,迫切需要推行团队分工协作、实施专业化管理的税源管理新模式。

重点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的思考

重点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的思考

重点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的思考摘要: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活动的基础性工作,重点税源管理更是夯实税收基础工作的关键,借鉴经济学上的专业化分工理论,通过分析国外国家一些先进管理重点税源的经验,提出了设立专门的重点税源管理制度。

我们应适应新形势,构建符合新税制要求的重点税源管理模式。

关键词: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新古典经济学一、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的理论分析〔一〕新经济增长理论概述亚当·斯密首先确立了分工在经济学中的首要地位,在其所着的《国富论》第一篇中他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出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因此,在亚当·斯密看来,导致经济增长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和不断演进。

他还就以做扣针为例详细阐述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进国民财富的巨大作用。

①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兴古典经济学家阿林·杨格、杨小凯、贝克尔和墨菲为代表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家强调分工和专业化的重要性,抛弃规模经济而改用专业化经济的概念[1]。

阿林·杨格的主要思想后被称为“杨格定理”〔Young Theorem〕,他认为,分工和专业化是效益递增实现的机制,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一直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全过程。

杨小凯是新兴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并发展了亚当·斯密和杨格的分工思想,提出了关于劳动分工水平的提高产生经济增长的思想。

杨小凯认为分工是一种制度性与经济组织结构性安排,牵涉到个人与个人、组织与组织关系与协调。

个人最重要的生产决策就是选择个人的专业化水平,一定程度的分工,将会产生技术进步、生产率提高。

贝克尔和墨菲把从分工加深引致的协调成本与知识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增长问题,在他们看来,分工能够获得专业化经济效果,那些从事专门化生产的工人,可以生产出比非专门化工人更多的产品。

〔二〕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的分析按照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不难发现税务部门同样存在着专业化分工的问题,存在着组织结构的选择以及组织效率最大化的问题。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3篇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3篇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3篇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第1篇一、县的税源管理特点和难点(一)税源集中,管户分散。

地处咽喉两岸,境内地形起伏,层峦叠峰,属于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县。

总面积2427平方公里,12个乡镇,人口38.5万,全县现有登记注册纳税人5600多户,乡镇以农业(烟叶、茶叶、柑橘)和采掘业(煤铁矿)为主,纳税人占60%,税源仅占10%,以起征点以下和免税户为主,税源小,管户多而分散,县城以工业和商贸服务业为主,纳税人占40%,税源占90%,税源较大,管户少而集中。

乡镇分局纳税服务工作量大于税收征管,而县城分局则是税收征管工作量大于纳税服务。

(二)信息多元,应用不够。

税源信息存在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方面,采集的渠道应该是多元的,但县的国税部门在信息获取上,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信息采集主要来自于申报环节纳税人提供的税收申报数据及相关财务报表信息,管理环节的发票使用及日常管理信息,稽查环节的案件查处信息等,同时,辅之以少量的外部信息采集数据,数据信息的获取渠道比较狭窄,获取的数量十分有限;而在数据信息的分析应用上,则主要是以手工案头分析、经验推断为主的"点对点"式的采集应用方式,缺乏对采集信息的深度加工处理,往往是"采而不用"或者"用而无果",从而造成信息数据的应用程度很低,综合利用效益不高。

(三)征管成本高,效率低。

与经济发达地方相比,县的征管难度相对而言要大很多。

我县在册登记的5600多户纳税人中,有3300余户纳税人位于非县城的其他乡镇,这其中又有2900余户为个体工商户,纳税人分布于11个乡镇的各个村落,管理的范围很广、区域很大,但实际从事一线征管工作的人员却不足20人,使得人均管户数量多,管理区域大,一名税收管理员一般要管理方圆几十公里的区域,由于战线很长、交通不便,往往花在路上的时间远远长于实际工作的时间,使工作效率难以得到提高,税源管理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同时,虽然我县纳税人户数很多,但真正缴纳税款的户数只有900余户,其中的2/3又集中在县城,这使我县大量的征管资源运用到了非缴税纳税人身上以及非重点税源地区的税收征管上,使税收征管成本长期居高不下,但税收征管质效却很低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