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思想荟萃
夸美纽斯教育思想荟萃
夸美纽斯教育思想荟萃一、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夸美纽斯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人为永生做好准备;教育的现实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人。
关于现实的教育目的,他认为,学问、德行与虔信的种子自然存在于我们的身上,这就要求通过教育使人认识和研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德行和信仰,以便享受现世的幸福,并为永生做准备。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的作用主要有:第一,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
教导好青年就是对国家和社会最大的贡献。
第二,夸美纽斯高度评价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每个人只要接受合理的教育,都能够得到发展。
第三,不同等级的人接受教育的目的不同。
第四,教育对宗教有很大的作用。
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学问道德和虔信的种子,从而步入天堂。
二、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原则。
其中心思想是教育应当服从“普遍的秩序”,即客观规律。
主要内容是:教育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的、普遍的“秩序”和规律,要根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年龄特征进行教育。
三、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1.普及教育夸美纽斯从他的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
泛智,即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普及教育的措施:广设泛智学校;用班级授课制;实行学年制;编写统一的泛智教材。
2.统一学制为了使国家便于管理全国的学校,为了使所有的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夸美纽斯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制。
他把人从出生到成年分为四个时期,主张按照这种年龄分期设立相应的学校。
夸美纽斯划分这四种学校的思想与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紧密相连。
在他看来,人的教育活动必须遵循适应自然的原则。
大自然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人的教育也相应分为四段:婴儿期(1~6岁):即学前教育,在家庭中设立母育学校,培养婴儿的外感官,即身体和四肢,相当于大自然的春季。
儿童期(6~12岁):即初等教育,在村落中设立国语学校,培养儿童的内感官、想象力、记忆力,相当于大自然的夏季。
夸美纽斯教育思想荟萃
夸美纽斯教育思想荟萃一、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夸美纽斯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人为永生做好准备;教育的现实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人。
关于现实的教育目的,他认为,学问、德行与虔信的种子自然存在于我们的身上,这就要求通过教育使人认识和研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德行和信仰,以便享受现世的幸福,并为永生做准备。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的作用主要有:第一,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
教导好青年就是对国家和社会最大的贡献。
第二,夸美纽斯高度评价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每个人只要接受合理的教育,都能够得到发展。
第三,不同等级的人接受教育的目的不同。
第四,教育对宗教有很大的作用。
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学问道德和虔信的种子,从而步入天堂。
二、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原则。
其中心思想是教育应当服从“普遍的秩序”,即客观规律。
主要内容是:教育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的、普遍的“秩序”和规律,要根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年龄特征进行教育。
三、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1.普及教育夸美纽斯从他的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
泛智,即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普及教育的措施:广设泛智学校;用班级授课制;实行学年制;编写统一的泛智教材。
2.统一学制为了使国家便于管理全国的学校,为了使所有的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夸美纽斯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制。
他把人从出生到成年分为四个时期,主张按照这种年龄分期设立相应的学校。
夸美纽斯划分这四种学校的思想与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紧密相连。
在他看来,人的教育活动必须遵循适应自然的原则。
大自然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人的教育也相应分为四段:婴儿期(1~6岁):即学前教育,在家庭中设立母育学校,培养婴儿的外感官,即身体和四肢,相当于大自然的春季。
儿童期(6~12岁):即初等教育,在村落中设立国语学校,培养儿童的内感官、想象力、记忆力,相当于大自然的夏季。
唐宋时期的文化盛世与人文荟萃
唐宋时期的文化盛世与人文荟萃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黄金时代,被誉为文化盛世。
在这个时期,文化艺术、科技创新、思想文化蓬勃发展,造就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才和众多的文化经典。
本文将从文化繁荣和人文荟萃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为您揭示唐宋时期的文化辉煌。
一、文化繁荣1. 文学荟萃:唐宋时期涌现了许多文学巨匠,如杜甫、白居易、王维、李白等等。
他们的作品丰富多样,题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命运。
其中,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白的《静夜思》等诗作经久不衰,成为后世文学的经典之作。
2. 绘画艺术:唐宋时期,绘画艺术达到了巅峰。
以五代十国时期的画家顾闳中为代表的“北宗”画派,以及以宋代画家范宽为代表的“南宗”画派,都注重写意和造型塑造,创造了许多精彩绝伦的画作。
他们的笔触纤细、构图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3. 宋词的繁荣:唐宋时期的文化盛世中,宋词的繁荣是不可忽视的。
著名的词人苏轼、辛弃疾、陆游等,以及他们的众多同行,创作了大量描写爱情、自然、社会等主题的优秀词作,将爱情的喜怒哀乐、人生的百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人文荟萃1. 科技创新:唐宋时期的科技创新是文化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时期,发明创造层出不穷。
如唐代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等,以及宋代的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等都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科技的进步不仅促进了社会的繁荣,也为后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2. 社会制度:唐宋时期,社会制度的稳定和政府的管理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统一的货币制度、完善的税收制度,以及健全的农业、手工业等生产方式,使得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到了良好的保障和推动。
3. 教育普及:唐宋时期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当时成立了许多学校,如白鹿洞书院、岳阳楼书院等等,为广泛的社会群体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这不仅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土壤,也使得文化的传播更为广泛。
总结起来,唐宋时期的文化盛世和人文荟萃为中国历史上的灿烂篇章,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后世的文化艺术、科技创新奠定了基础。
放眼古今中外,可谓名人荟萃,大师辈出作文
放眼古今中外,可谓名人荟萃,大师辈出作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名人大师真了不起你知道吗?从古至今,从中国到外国,出现过很多了不起的人物哦!他们有的是伟大的思想家,有的是杰出的科学家,有的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还有的是英勇无畏的战士。
总之,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一大批才能出众、学识渊博的名人大师。
今天,就让我来向你介绍其中的一些代表人物吧!首先说说中国的名人大师。
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孔子、老子这样的伟大思想家。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社会。
老子则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道德经》构建了一整套宇宙人生哲学。
到了明清时期,有了很多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
比如苏东坡就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大师,他的诗词曲赋写得可真好。
还有明代的书画家文征明,他的国画技艺高超,尤其擅长画竹子。
清朝的时候,出现了更多艺术大师,比如乾隆皇帝就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书画家。
谈及科学家,就不得不提李时珍了。
他写下了《本草纲目》这部划时代的药典,对中药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再说到近现代,有任继愈先生发现了人工合成晶体的方法,徐芳芳教授则推动了蛋白质结构生物学的发展。
当然,在外国也涌现出了无数名人大师。
古希腊时期,就有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奠定了整个西方哲学的基础。
后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有了伟大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和列奥纳多·达·芬奇,他们创作了经典的绘画、雕塑杰作。
近代以来,欧洲涌现出很多科学界的重量级人物。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居里夫人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在艺术领域,也出现了许多大师级人物,像是莎士比亚、拉斐尔、贝多芬、梵高等等。
说到战士英雄,就不能不提美国的华盛顿总统了。
他是独立战争时期的主将,今天成了全美国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俄罗斯也有一位著名的军事家——苏沃洛夫,他率领的红军在卫国战争中英勇作战,扭转了局势。
以上只是介绍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名人大师。
近现代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荟萃
近现代外国教育家教育思想荟萃文/俊采星驰汇集整理一、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夸美纽斯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
其父是“捷克兄弟会”16世纪初捷克出现的一种新教派,会员多为下层贫民。
的成员,夸美纽斯的一生也与兄弟会结下了不解之缘。
12岁时,父母双亡,夸美纽斯中断了初等教育,后由兄弟会资助受完了中等和高等教育。
1614年,夸美纽斯担任一所文法学校的教师,开始研究教育问题。
1618年,担任兄弟会牧师兼兄弟会学校校长。
1618~1648年,捷克人民为反抗德意志天主教会的统治进行了长达30年的战争。
捷克战败后,夸美纽斯离开祖国,开始了终生的流亡生涯。
流亡波兰期间,夸美纽斯继续在兄弟会创办的中学里任教,并探讨教育改革问题,他的几部重要教育著作也相继问世,如《语学入门》《大教学论》《母育学校》。
其中的《语学入门》一书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
《大教学论》的中译本曾于193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4年将其列入《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中。
1642年,夸美纽斯来到瑞典,为那里的学校编写教科书。
不久,他又应邀到匈牙利担任学校教育顾问,并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另外几部教育著作,如《论天赋才能的培养》《泛智学校》《创建纪律严明的学校准则》《世界图解》等。
1654年起,夸美纽斯辗转波兰和荷兰,最后移居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直至逝世。
夸美纽斯生活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代,他是这个时代产生出来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一、论教育适应自然夸美纽斯所属的捷克兄弟会十分重视儿童的教育,主张实行普及的初等教育,企图通过教育来杜绝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受此影响,夸美纽斯把教育摆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并且终身致力于教育的改革与推广工作。
他认为,所有的人都可以受教育,都有发展的天赋;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知识、有道德、有信仰的人,为来世作好准备。
由此出发,他批判了当时学校的种种弊端,认为它们是儿童才智的屠宰场,只知道死记硬背,传授的全是一些无用的知识,扼杀了儿童的天性,违背了自然的秩序。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 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 若以为其所定仍与“现代”不谋而定其为无新见,则 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绎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 纬度》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 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
得主导地位的原因
①思想内核: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 ②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入世) ③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地 调整。
《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生一人自
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
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
者,乃孟子之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憾
贞节牌坊——从青春到坟墓的漫长 苦守,一个女人终身幽禁的证明。
1723—1777)
---
其人 酷
谁死 吏
怜于 以
之法 法
?, 杀
戴 震 (
犹人 有, 怜后 之儒
者以
。理
死杀
于人
理。
,
预习检查 下列资料叙述的是哪一位思想家的?
成于康熙二年的《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君主专 制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端,提出“有
1.(37分)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
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身亡。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事非
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
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真人……
儒家和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影响
儒家和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影响道家思想⼀说起道家,⼈们⾃然会把它同道教这个唯⼀在中国⼟⽣⼟长的宗教联系起来,使⼈们想起中国传说中的银须⽩发、仙风道⾻的太上⽼君,想起清代⽂学家蒲松龄笔下那⼿执拂尘、神通⼴⼤的崂⼭道⼠,想起现实中那些为⼈斋醮祭祷、占⼘吉凶、求神治病、炼制仙丹的⽻⾐法师……其实,道家是指先秦诸⼦百家中的⼀个学派,⽽道教则是汉朝末年才兴起的。
道家学派由先秦思想家⽼⼦(姓李名⽿,字伯阳,号⽼聃,约为春秋末期⼈,⽣卒年不详)所开创,并在庄⼦(名周,字⼦休,约公元前369-前286年)那⾥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后来,⼈们把以⽼⼦和庄⼦关于"道"的学说为宗旨的学术派别通称为道家。
秦汉之际有"黄⽼学派",以黄帝和⽼⼦并称来说明道家源于黄帝,但那只是⼀种假托。
就道家思想的奠基来看,道家的开⼭著作只能是《⽼⼦》⼀书,它是我国较早的⼀部思想深刻、独具特⾊的哲学经典著作。
《⽼⼦》⼀书⼤约只有五千字,它围绕"道"和"德"系统地阐述了⽼⼦的思想,后来⼈们也习惯把它叫做《道德经》或《⽼⼦五千⽂》。
因道家崇尚《⽼⼦》⼀书,西汉的司马谈在《论六家之要指》中开始称其为"道德家",《史记·太史公⾃序》和《汉书·艺⽂志》则正式称其为道家,并列为"九流"之⼀。
由于道教思想的内核离不开以⽼⼦和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道家哲学的主要精神贯穿于道教之中;就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道教奉⽼⼦为教祖,尊称⽼⼦为太上⽼君,并将他的《道德经》作为主要经典之⼀。
因此,⼀般也把道教归⼊道家之列。
继⽼⼦之后,有许多学⼈继承和发展了⽼⼦的思想,如杨朱、宋钘、尹⽂、彭蒙、慎到、⽥骈等,他们⼤都游学于战国时期各学派荟萃的学术中⼼---齐国的稷下学宫,⼈们通常称其为"稷下道家"或"黄⽼学派"。
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先秦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这个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样的社会变革中,各诸侯国的阶级关系也不断变化着,不同阶层的人对于社会变革有着自己独到的主张,于是乎,“百家争鸣”应运而生。
“百家”表明当时的思想家层出不穷,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孙膑、吕不韦等等。
他们为后世撒播下智慧的种子,当我们细心梳理博大精深的中国思想文化,能切实的感受到他们的感悟依旧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异彩纷呈、影响颇深。
儒家的仁心—和谐世界,稳定发展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让我们每一个人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
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幼,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
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仁,我认为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于自己长辈的尊重和对于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忠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当然还包括礼、智、勇等等。
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忐忑,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
对于如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
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但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
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免有外物的诱惑,假如只知道贪图一时之快,善良的心就会渐渐丧失,所以要“求其放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
这对于今日的官场和职场就有着颇深的意义,有权人的贪图享乐,占有了社会的大部分财产,但却禁不住外物的诱惑,不能真正的为民服务,想必是这个社会的一大遗憾吧!官官相护,而平民孤掌难鸣。
2010届高考政治思想政治教材精华荟萃
万胜高中2010届高考复习专题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精华荟萃第一部份 知识纲要、商品经济理论 2、市场经济理论★、我国的经济制度★ 、企业★2、产业3、经营者4、劳动者5、社会保障制度★ 、劳动合同制度、国民收入 2、财政★ 3、税收4、银行5、纳税人、公民与投资1、商品服务市场 交换2、世界市场3、我国的对外贸易★ 1、家庭消费 消费 2、消费者合法权益 、物质 2、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切从实际出发 、规律 2、主观能动性 、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 ★★经济常识 经济理论生产活动 分配活动交换与消费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关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 发展观点 全面观点 哲学常识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价值观★ 3、集体主义价值观 4、人生价值★ 5、人生理想、国家性质(国体)★ 2、国家职能★ 3、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4、国家结构形式 5、国家机构设置★ 6、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党的性质、宗旨 2、党的地位及意义 3、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 4、党的建设 、党的指导思想 6、党的基本路线 1、我国民族关系民族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3、我国的民族政策★ 1、宗教状况 宗教2、宗教政策★ 自我总结: 备注: 1、必须记清每一板块知识结构、同时多分析板块间的内在联系。
2、每一主体知识都试图用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去概括,选择重点加以背诵。
认识论 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认识实践 人生价值观经济常识 国家制度 中国共产党★ 民族和宗教国际社会与外交政策我国的外交政策 国际社会第二部份教材主干知识(高考考点知识)经济常识部份板块一经济理论一、商品经济理论(一)商品1、商品的含义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的含义、两者的关系)☆3、商品的价值量(t社、t个、P社、P个、价值问量及关系)★4、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5、价格影响因素☆(二)货币1、货币的本质☆2、货币的职能☆3、货币的符号――纸币①含义②优点③人民币④纸币发行规律和公式☆⑤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三)价值规律1、地位2、基本内容☆3、表现形式4、作用★5、认识和利用二、市场经济理论(一)资源、资源配置(二)市场经济1、市场的含义2、市场经济的含义3、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4、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5、市场经济的地位作用☆(三)国家宏观调控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弱点和缺陷)★2、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3、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4、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基本特征☆3、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本任务、根本目标、生产目的、主要矛盾等★三、我国的经济制度(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经济①地位及表现②内容③实现形式2、非公有制经济①内容②地位意义☆③国家方针政策☆3、所有制结构3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5、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二)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1、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①按劳分配②非按劳分配(个体劳动成果、生产要素、福利性分配)☆2、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3、我国基本分配制度的必然性4、我国的分配原则(效率与公平)★5、分配与生产的关系★板块二生产活动理论(企业和产业)一、企业(一)企业1、企业的含义、作用2、企业的重要形式――股份和有限3、股票:①含义②股东、股息③股票价格★4、股份制的评价(二)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作用、问题及措施(三)企业的经济效益①地位②含义③作用★④方法途径(科技、劳动者、经济增长方式、管理、成本、兼并破产等)★二、经营者1、国企的领导体制厂长负责制、职工代表大会、企业党组织2、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3、企业的信誉和形象★①含义②地位作用③提高方法4、经营者应当开展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三、产业(一)农业1、含义、分类2、地位、作用★3、现状(成就与现实问题)、现实意义☆4、发展道路:政策、科技、投入、产业化、乡镇企业等)★(二)工业1、含义、分类2、地位、作用3、现状(成就与差距)4、发展道路: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和新型工业化道路★(三)第三产业(服务业)1、含义、层次2、地位、作用☆3、现状(成就与差距)4、我国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5、措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4(四)三大产业的关系1、关系是什么2、处理好三大产业关系的重要意义3、正确处理三大产业关系的措施:P114优化产业结构等★四、劳动者1、劳动者的地位2、劳动者的权利(含义、内容、意义)3、劳动者的义务(含义、内容、意义)4、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五、配套制度1、劳动合同制度①含义②内容③原则④意义☆⑤劳动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P1232、社会保障制度★①含义②地位③内容④原则⑤意义⑥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板块三分配活动理论(财政、税收与银行)一、国民收入的分配1、社会总产品/值2、国民收入3、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4、国民收入按用途分类5、增加国民收入的主要途径6、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及处理★二、财政1、财政的含义实质2、财政的实现形式――预算及预算体系3、财政的内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4、财政状况5、财政的作用(资源、经济、教科文卫、人民、国家政权)★6、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或财政收入的制约因素;或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方法)★三、税收1、税收的含义2、税收的基本特征3、违反税法的行为4、我国税收的性质☆5、我国税收的作用(财政收入、经济调节、经济监督)★6、我国的主要税种(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关税)四、纳税人1、含义2、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五、银行1、银行的含义2、银行的分类及职能3、中国人民银行(性质、地位、职能)★4、银行的三大基本业务5、银行的作用(纽带作用、信息决策、监督管理)☆六、公民的投资51、存款储蓄①含义②分类、原则③作用(利国利民)☆2、债券①含义②债券与股票☆③种类3、商业保险①含义②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③分类、作用板块四交换与消费活动理论(家庭消费与对外贸易)一、交换活动(一)商品服务市场1、含义2、分类及特点(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服务市场)3、地位4、市场交易原则(①含义②内容③必要性、重要性④措施)★(二)世界市场1、含义、内容2、新特点3、类型4、外汇与外汇储备★①外汇、外币、本币、汇率②人民币升值与外贸③外汇储备5、不等价交换6、国际经济组织(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三)我国的对外贸易1、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2、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意义★3、对外贸易的含义及类型4、对外贸易的内容(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5、关税(含义、作用)6、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7、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二、消费活动(一)家庭消费1、家庭消费的含义2、家庭消费的分类3、影响家庭消费的主要因素★(二)正确消费观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树立正确消费观的重要性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三)消费者1、消费者的地位2、消费者行使权利的意义3、消费者的权利(安全、知情、自主选择、公平交易、求偿等)4、消费者权利与义务的关系★5、消费者权利的维护①机构组织:立法、行政、司法、社会团体、公众6②途径:协商、调解、申诉、仲裁、诉讼等③经营者切实维护消费者的权利哲学常识部份板块五辩证唯物论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物质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2、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3、物质的含义(二)意识1、意识的含义、本质2、意识的分类3、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②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差别③方法论意义(2)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①含义②反作用原理内容③方法论意义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三)一切从实际出发1、含义2、意义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4、了解国情、立足国情二、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一)规律1、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2、规律的含义和共同特征3、规律的客观性及表现★4、按客观规律办事:①认识和利用规律②按客观规律办事③不能蔑视违背规律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二)主观能动性1、含义及内容2、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意义3、影响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因素★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板块六唯物辩证法一、联系观点★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及方法论意义)3、联系的客观性(①含义②表现③方法论意义)4、因果联系(①含义②辩证关系③方法论意义)5、整体和部份的辩证关系(①含义②辩证关系③方法论意义)二、发展观点★1、运动、变化、静止72、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表现及方法论意义)3、发展的含义(①含义②实质③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和错误标准)☆4、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①发展过程②发展阶段和地位③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5、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6、发展的原因★①含义(内因、外因)②辩证关系原理(根据、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③方法论意义(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④运用: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7、发展的状态★①含义(量变、质变)②辩证关系原理(前提、必然结果)③方法论意义(适度原则、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飞跃、优化结构)8、发展的趋势☆①亲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原因②新事物经历曲折的原因③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矛盾(全面)观点(一)对立统一观点1、矛盾的含义(对立、统一)☆2、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原理及方法论意义★3、矛盾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4、统筹兼顾、科学发展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及表现2、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含义②重要性③怎样坚持(同一切从实际出发))☆4、矛盾普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三、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①含义②辩证关系原理③方法论意义④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2、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①含义②辩证关系原理③方法论意义④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①含义②辩证关系原理③方法论意义板块七认识论一、认识1、认识的分类①现象――感性认识②本质――理性认识2、认识的根本任务: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现象→本质★3、认识根本任务的必要性:①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本质☆②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③理性认识才能更好指导实践☆4、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5、认识根本任务的实现条件★①总: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创造两个条件②感性材料③加工制作6、认识的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87、认识根本任务的实现方法:①分析与综合②合理想象③创造性思维★二、实践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构成和基本特征3、实践的基本形式4、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①生产实践――决定性作用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作用③科学实验――杠杆作用5、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①来源②根本动力③最终目的④检验标准6、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决定②指导7、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也可放在人生价值观里)①人民群众的含义②原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物质、精神、社会变革)③方法论意义:同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坚持群众路线。
北大清华推荐的100本经典书籍,荟萃了历史、人文、经济、心理、商业等领域的精华。
告新思维的⽂章,总标题就是“定位的时代”。
系列⽂章刊载之后,引起全⾏业的轰动,定位成了营销界⼈⼈谈论的热闹话题,经作者之⼿送出的⽂章就达12万份之多,由此开创了营销理论全⾯创新的时代。
20年过去,定位思想已经深⼊⼈⼼,成为营销中必须考虑的要素。
本书适合所有对商业感兴趣的同学阅读。
15、《史记》作者:司马迁“朴素凝炼、简洁利落,⽆枝蔓之疾;浑然天成、滴⽔不漏,增⼀字不容;遣词造句,煞费苦⼼,减⼀字不能”——柳宗元”使百代⽽下,史家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
六经之后,惟有此书”——梁启超“史家之绝唱,⽆韵之《离骚》”——鲁迅⾯对这本记录着中华之根的煌煌巨著,你还等什么?16、《社会契约论》作者:[法]卢梭《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于1762年写成的⼀本书。
《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深刻地影响了逐步废除欧洲君主绝对权⼒的运动,和18世纪末北美殖民地摆脱英帝国统治、建⽴民主制度的⽃争。
美国的《独⽴宣⾔》和法国的《⼈权宣⾔》及两国的宪法均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民主思想。
18、《伦理学》作者:斯宾诺莎《伦理学》⼀书是斯宾诺莎⼀⽣哲学思想的结晶。
该书所阐述的实体、属性和样式的学说,是17世纪西欧先进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发展的总结。
它肯定了唯⼀独⽴存在的⾃然物质实体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整体,坚持了从世界本⾝来说明世界的唯物主义观点。
斯宾诺莎《伦理学》⼀书所阐发的哲学思想在近现代欧洲哲学史上产⽣了多⽅⾯的影响。
⿊格尔就曾经明确地提出,要研究哲学,就必须⾸先作⼀个斯宾诺莎主义者。
马克思在他的哲学著作中,也经常把斯宾诺莎作为近代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杰出代表。
19、《⽬送》作者:龙应台《⽬送》共由七⼗四篇散⽂组成,是为⼀本极具亲情、感⼈⾄深的⽂集。
由⽗亲的逝世、母亲的苍⽼、⼉⼦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共⾏,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写出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集锦荟萃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集锦荟萃1.文化遗产:中国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文化名人的故居、纪念馆等。
例如长城、故宫、天坛等世界文化遗产,京剧、太极拳、中医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习俗,人们通过庆祝这些节日来表达对自然的感恩和对祖先的敬意。
3.书法和绘画:中国书法和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的书法包括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不同的字体风格,而中国的绘画则以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为主要表现形式。
4.传统建筑:中国的传统建筑以古代宫殿、庙宇、园林和民居为代表,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例如北京的故宫、苏州的园林等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作品。
5.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包括八大菜系和四大名菜等。
八大菜系包括川菜、粤菜、湘菜、闽菜、鲁菜、苏菜、浙菜和徽菜,每个菜系都有其独特的烹调方法和口味。
6.礼仪文化:中国有着严谨而独特的礼仪文化。
例如传统婚礼中的礼仪,包括过火门、拜堂、敬茶等环节,展示了对婚姻的重视和对祖先的尊敬。
7.古老的医学:中国的中医药学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完备的医学体系之一、它包括草药疗法、针灸、推拿、气功等多种治疗方法,强调整体观念和平衡治疗。
8.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伦理。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仁爱和孝道,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9.音乐和舞蹈:中国音乐和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中国的古典音乐包括雅乐和宫廷音乐等,而传统舞蹈则有民族舞蹈和宫廷舞蹈等不同的形式。
10.宗教信仰:中国有多种宗教信仰,其中包括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
这些宗教对中国文化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民族传统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多元发展。
唐代诗歌中的儒释道三家思想
唐代诗歌中的儒释道三家思想唐代是中国诗歌荟萃之时,无数诗人才华横溢,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在这些伟大的诗歌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
唐代的儒、释、道三家思想在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篇文章将探讨唐代诗歌中的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
儒家思想在唐代诗歌中的表现儒家思想在唐代诗歌中是十分常见的。
唐代的诗人大多数接受了儒家文化传统,因此诗歌中的儒家思想浸染着整个唐诗时代。
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道德先行”、“仁义礼智信”,此类主题在唐代诗歌中得到了广泛的表现。
首先是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这一思想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与天地万物相一致,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荀子在《正名》中就这样写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但是人却总是无法达到这样的境界,创造出了种种奇异的事物。
在唐代的诗歌中,钟嵘的诗《游春山庄》中“入夏次停杯,野水来无声”这一句就出现了“无声”的表述,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自然的宁静和谐。
在白居易的诗《夜泊牛渚怀古》中,“天地何年俗,乾坤无此时”表达了看到天地之间的巨大变化,认为只有天地与人携手共进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
其次是“道德先行”思想。
儒家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修身齐家,才有资格治国平天下。
唐儒如韩愈和刘禹锡都在诗歌中表现出对道德的强烈关注。
韩愈《师说》:“道不修,无人祀;祭祀不神,故巫祝不得灵。
” 他认为修道德是治理天下的根本。
刘禹锡的《洛阳女儿行》则是表现了一个德高望重的士人的形象,“小小旌旗招,入大雅人堂中”。
最后是“仁义礼智信”思想。
儒家强调人的道德品质,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重要主题。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表现出仁爱和真实的态度;杜牧的《秋夜寄邱员外》则强调坚持正义,反对虚伪。
唐代儒家思想在诗歌中的表现显示了综合化,诗人们强调自然、人文、伦理等方面。
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综合的哲学思想,其中儒家思想是一个长期通行的核心。
释家思想在唐代诗歌中的表现唐代佛教的兴盛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而独特的素材。
第5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
第5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电业中学张永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明确老子、孔子的历史地位,简释其核心思想;归纳概括战国时期各学派的思想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寻找身边事物的对立关系,说明事物间的变化,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百家争鸣”时期,哪家学说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培养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老子辩证法思想的学习,学会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通过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政治、经济方面激烈深刻的变革,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各种思潮、学派,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涌现出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韩非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提出自己的思想。
一、老子老子,春秋时期楚国人,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道家学派创始人。
他的学说被后人整理成《道德经》,又称《老子》。
《道德经》虽然只有四五千字,却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
老子思想的精华是辩证法思想。
老子认为,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还可以互相转化。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乃是老子思想的一种真实体现。
引用成语典故“塞翁失马”,阐释老子思想,帮助学生理解。
二、孔子1.孔子生平孔子(前551——前479年)是宋国贵族的后代,其曾祖父因为在政治斗争中失败,逃到鲁国。
孔子幼年丧父,家境贫寒。
但是鲁国人好礼的习俗很早就影响了他。
15岁时,立下人生志向。
20岁时,做过鲁国的委吏,看管仓库,计算账目;还当过乘田,即管理畜牧的小官。
孔子30岁左右,思想体系初步形成,博学的名声大起来,有人愿意作他的门徒。
从此,他有了自己的第一批弟子。
近现代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总结
近现代外国教育家教育思想荟萃夸美纽斯如语学入门大教学论母育学校;其中的语学入门一书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大教学论的中译本曾于193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4年将其列入外国教育名着丛书之中;一、论教育适应自然一直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自觉性原则四巩固性原则三、论学制和班级授课制四、论教学内容和教科书一论教学内容夸美纽斯的教育和教学思想是与他的“泛智论”密切相关的;夸美纽斯一方面强调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儿童;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知识的实用性;他说:“只有那些易于指明用途的事情才应教给学生;”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117页;凡是无用的东西都应当抛弃;夸美纽斯指出,泛智教育并不是要求人们通晓一切科学和艺术;人生是短暂的,而知识则是无限的;因此,应当学习那些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所帮助的知识,为生活而学习;二论教科书他的名着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的诞生;二、教育上的哥白尼——卢梭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着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一书问世,指出国家起源于契约,社会是由人们通过契约的形式而组成的,卢梭出版了他的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教育思想,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卢梭的教育思想是18世纪法国社会发展的产物;当时的法国封建等级制度森严,教会和贵族统治着整个社会,他从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在抨击封建的、宗教的旧教育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教育理论,自然教育就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论自然教育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教育名着爱弥儿一书中;在这本书中,卢梭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二、论各年龄阶段的教育主要分为实施自然教育,卢梭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过程,将人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并对各个时期的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一婴儿期的教育二2~12岁的教育三12~15岁的教育四15岁至成年期的教育三、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赫尔巴特JohannFriedrichHerbart,1776—1841是德国着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被西方教育史界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一书被视为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着作;赫尔巴特在教育理论上的重大贡献有以下几点;一、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使教育学开始走上科学的道路二、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为近代课程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赫尔巴特根据其“多方面兴趣”的理论,提出了一套广泛而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他认为人具有多方面的兴趣,但多方面兴趣又是一个统一整体第一类兴趣属于认识自然现实的,是知识的兴趣;它包括经验的兴趣、思辨的兴趣和审美的兴趣;第二类兴趣属于认识社会生活的,是同情的兴趣;它包括同情的兴趣、社会的兴趣、宗教的兴趣;与这六种兴趣相适应的学科如下;经验的兴趣这是关于认识事物“是什么”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如物理、化学、地理等;思辨的兴趣这是关于思考事物“为什么”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为数学、逻辑学、文法;审美的兴趣这是对事物美丑善恶进行评价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文学、唱歌、图画;同情的兴趣这是关于人类交际知识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外国语包括古典语和现代语和本国语;社会的兴趣这是关于民族和社会知识的兴趣,是同情兴趣的扩展,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历史、政治、法律;宗教的兴趣这是关于研究人与上帝关系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神学;三、在教学方法上提出“形成阶段”理论,是当时教学方法的重大革新,为近代教学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赫尔巴特认为,课堂教学应该适应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他根据他的心理学理论,细致地研究了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观念的具体过程,提出关于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理论,主张课堂教学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他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明了”;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要把新教材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他所说的“意识中原有的相关观念”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分析;为此,教师应该对学生原有的知识观念进行细致的了解;在提示新教材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叙述法,用精炼、明确而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对教材进行描述和分析;也可以采用直观法,通过实物、图画等对新教材加以介绍;还可以采用谈话法,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第二阶段:“联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把上一阶段所获得的各种观念加以联合,形成概念;这一阶段的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特别是记忆和想像;在教学方法上最好运用无拘无束的谈话,使学生有可能试验他思想中的各种偶然的观念组合,并由此找到哪一种组合是最容易的和最自然的,还可以按照他自己的方法去重新组合他所获得的观念;第三阶段:“系统”;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前一阶段初步联合起来的各种观念进一步与课程的整个内容和目的联合起来,使新旧知识作更大范围的、更深入的联合,对知识进行更高的概括,使之系统化,形成普遍性的概念,从而获得关于结论、规则、定义和规律的知识;这一阶段,学生的想像和思维活动更加活跃,并具有更加严密的逻辑性;必须对学生进行经常的良好的训练,学生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方法,启发学生想像和思考;第四阶段:“方法”;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前几个阶段所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教学方法主要是作业和练习;赫尔巴特认为,通过各种作业和练习,可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把所学到的知识加以重新组合,融会贯通,从而更深入、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并检验其所学知识是否正确;赫尔巴特关于课堂教学的“形式阶段”理论后来被他的学生发展为“五段教学法”;他的学生席勒TurskenZiller,1817—1882把第一阶段“明了”分解为“分析”“综合”两个阶段;席勒的学生莱因WilliemRein,1847—1929又把这五个阶段重新命名为“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使这五个阶段的表达更加清楚,意思更加明确;四、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在历史上首先从理论上明确地把教育与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赫尔巴特认为,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教育与教学应该统一起来;他把传授知识和道德教育看成统一的过程,这是很正确的;赫尔巴特对人类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他的教育思想里保守落后的东西也不少;主要是他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书本的作用,并把他的教学方法绝对化、形式主义化,认为在任何学科、任何教材中都同样适用,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他的教育思想受到越来越多的批判;对他的教育思想批判最激烈的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杜威把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作为“传统教育”的典型代表加以批判,全盘否定,要用他自己的“儿童中心论”和“活动课程论”等取而代之;但“儿童中心论”和“活动课程论”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使学生学不到系统的科学知识;我们应该辩证地、客观地看待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肯定其中正确的东西,批判其中错误的东西,无论是全盘肯定还是全盘否定,都是片面的;四、全面和谐发展理论的提倡者——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苏联社会的要求和自己的实践,提出苏联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是他终生执着追求的目标,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是把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健全的体格和谐结合在一起的新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是把对社会的需求和为社会劳动和谐统一起来的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实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即把教育看作由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美育五部分有机地相互联系并相互渗透的统一的整体;创造性劳动是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理论的核心,它有三个特点;第一,用人的知识和聪明才干去丰富劳动内容,完善劳动过程,使劳动成为一种智力活动;第二,用新技术代替传统的劳动方式,用机械化代替纯体力劳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第三,手脑结合;苏霍姆林斯基常说,孩子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上;这形象地说明了手与脑、劳动与思维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这种劳动教育能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劳动教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劳动才能培养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人民的品德;通过体验劳动的艰辛培养善良的心地;通过劳动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劳动对智育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儿童能在劳动中认识大自然,劳动能训练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由劳动激起的自信、自尊、自豪感,是推动学生学习、开发智力的强大情感动力;劳动教育的美育因素表现在五个方面:1热爱劳动本身就是人的一种美德;2劳动就是创造,创造是美的表现形式;3劳动体现出人们相互关系的美,培植集体中每个人的心灵美;4劳动中优美协调的动作就是美的体现;5劳动产品本身也体现出美;劳动教育在培养完美、健壮的体魄方面所起的作用,有时甚至超过体育运动本身;五、德国教师的教师——第斯多惠一、论教育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人,即发展人的天赋能力;他说:“德国的教育学首先要求人的教育,然后才是公民的和民族成员的教育;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德国公民和职业上的同行,而不是反之;”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着选,第375页;受裴斯泰洛齐的影响,第斯多惠也认为人生来具有各种天赋能力,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展各种能力;第斯多惠的完人教育是遵循三项教育原则进行的;第一,自动性原则;第斯多惠认为,人生来具有各种能力如观察、感觉、思维、语言等;人的天性中潜藏着渴求发展的特性,即自动性,它是个人发展和教育活动的主观条件;但是,自动性没有明确的方向,内容空洞,人可以自动地趋向于善,也可以自动地趋向于恶;教育的目的是使自动性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使人的自动性得到充分体现;真善美的生活便是人发展的客观条件;要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人,必须将自动性和真善美结合起来;第二,自然适应性原则;所谓自然,即指人的天性;适应自然,就是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教学要合乎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他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两个时期中,主动性和感受性是儿童最一般的智力表现形式;14岁以前,儿童的主动性表现为身体上喜欢活动,精神上喜欢自由幻想,因此,要通过体操锻炼儿童的身体,借助故事、童话等发展儿童的想像;儿童的感受性在幼年占优势,以后逐渐转向主动性;幼年儿童的感受性表现为求知欲较强,渴求感性知识,教师应发展儿童的感觉,多让儿童观察事物;14岁以后,儿童过渡到悟性阶段,身心发生了显着变化,产生了理想,记忆、思维、信念、意志等逐渐成熟,教师应以感性知识为基础,发展儿童的悟性;适应自然也包括适应儿童的个性特点,促使其独特地发展;第三,文化适应性原则;要求教育要注意现代社会文化,反映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体现民族文化的特性;第斯多惠指出,对自然和文化的适应必须协调一致,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文化适应性原则应服从自然适应性原则;二者越一致,生活就越美好;二、论教学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还是发展能力,这是当时欧洲教育界争论的一个焦点;有人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即“实质的目的”;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能力,即“形式的目的”;第斯多惠认为这两种见解都有片面性;在他看来,教学应当达到上述两种目的,而这两种目的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发展着自己的能力,而能力的发展又促进着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学中不能将这两者割裂开来;但是,在这两个目的中,形式的目的更为重要,特别是在小学教育阶段,因为小学时期能力的培养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待儿童长大以后,则要增加知识的教学,学生的能力愈成熟,就愈要让他学习困难的教材,在学习教材和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便得到了发展;总之,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任何时候都不能追求单一的目的;关于教学原则,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中作了详细的论述;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坚实性原则;依据上述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选择正确的方法;第斯多惠指出,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考虑到两个因素,即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学科性质;也就是说,教学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科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第斯多惠把教学方法分为两种:学术的方法和基本的方法;学术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一言堂,从最基本的原理开始,循序讲授学科内容;基本的教学方法则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知识,因此,这种方法也称为发展性的教学方法或启发式教学;第斯多惠反对学术式的方法,认为它不符合儿童的天性,教学过程机械呆板,学生的学习缺乏活力,不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在他看来,启发式的教学法才是教师应当选择的唯一正确方法;它使学生在对话式的教学中掌握知识,在发现中培养能力;“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知,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第129页;各级教师都应采用这种方法;三、论教师第斯多惠一生主要从事师范教育工作,长期担任师范学校校长并亲自授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一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中,他对教师的任务、条件等提出了许多要求;关于教师的任务,第斯多惠认为,教师的迫切任务在于通过培养人来促进人类的发展,引导他人走正确的道路,激发人们追求真善美,发展人们的素质和能力;要完成教育人这一神圣使命,教师必须在各方面完善和提高自己;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第斯多惠对教师提出了如下几个要求;1.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2.教师必须精力充沛,意志坚定;3.教师必须使自己的教学引人入胜;4.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第斯多惠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他从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猛烈抨击封建的和宗教的德国教育,力倡全民的国民教育;这一思想反映了19世纪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是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第斯多惠的思想受裴斯泰洛齐影响较深;和裴斯泰洛齐一样,他也认为教育应当遵循自然,发展儿童的天赋能力;但是,第斯多惠更进一步提出了教育要适应文化,把教育与社会联系在一起;他主张教学不仅应当传授知识,而且应当发展能力,并且辩证地论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这种观点是教学目的论上的一大革命;他吸取前人的思想,更创造性地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概念;他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教师培养原则和方法,为德国教师提供了指南;第斯多惠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近代教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六、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代表——赞科夫三、实验教学论体系的原则赞科夫教育实验的指导思想是“教学要在学生的一般发展上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目的是促进学生“理想的一般发展”;所谓一般发展,一方面是对特殊发展即数学、语言、音乐等方面的发展而言,另一方面也有别于智力发展;一般发展包括智力的发展、道德情感的发展、意志的发展、身体的发育等各个方面;学生在一般发展上取得的成绩是自觉而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可靠基础;赞科夫依据维果茨基的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及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提出了用整体性观点安排教学结构、组织教学过程时必须遵循的五条教学论原则;一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二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三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四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五使班上全体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指点江山,激越思想——主题演讲荟萃
基于事项法会计理论建立 的 衍生 工 具 X B RL 报告 可 以让 会
,
计决策者利用信息模型 . 根据事 件 的不 同而 进行决策。 一 一 上 海金 融 学 院 副教授 马 颖 ((XB B L 应用 的新领 域 》(财务版 P7 6 )
[~J
CURRENT & TREND
特别报道
手
匕日
点,Z
Ed l , 激越思想
— — 主题演讲荟萃
在财务报告方面 有一 系 ,
列 的成功现 象 特 别是在 国 际 .
会计准则方面 我们看到世 界 .
各地正 日益趋 同 。 中国 已 经 采 纳 了 大 多数 的国 际 会 计 准则 。 — — c 1MA 全 球 执 行 总裁 查 尔斯 迪 利 《公 司 财务 报 告 全 球 发 展 趋 势》 (财务版 P 7 2 )
球 化 的环 境 中生 存 要 得到长 .
久 持续 稳定 的发展 必 须有
、
、
.
全 统 ”
局
一
各地有效” 的系统
.
的合规管理 模式 。
— — 普华永道 中国主 管合伙 人 林
怡仲 《加 强风 险管理 , 提 升企 业
价值》 ( 财务版 P7 4 )
优秀的 C FO 还 需要有高超
的财技 那就是使股 东 的 回报得 ,
本期未署名图片拍摄者为 :
车周勇 、
魏立 新等
12
在现代 国有企 业 中 总会 .
计 师是企 业 财务会计 的领 军 人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设计和政治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设计和政治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意义的时期,不仅是中国古代时代进入全面分封制度的起点,也是各种政治哲学与思想的荟萃期。
在这个时期里,各种“百家争鸣”的学派蓬勃发展,各国之间的政治竞争、战争和对外关系也日益复杂。
本文将围绕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设计和政治思想,探讨一些历史上有影响的政治事件和思想观点。
一、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政治设计1.1 各国采用的政治制度战国时期,诸侯国采用的制度各异,以郑国、晋国为代表的中原诸侯国,采用了封建形制,以君主为中心,以大夫为骨干的分封制度,主要是以宗族的族长做为国家的领袖,并且是继承制,爵位一般由家族的长子或嫡子继承。
而以秦国、齐国为代表的东方和南方国家,政治体制则更加趋向集权,以君主为最高权力机构,以官吏作为主要的行政和军事管理者,官制完成了由世袭到任用的历史转型。
1.2 各国建立的国际关系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互相结盟、互相侵略、互相攻击,或是用婚姻的方式缔结联盟。
其中比较重要的便是三家分晋和齐楚之间的竞争。
三家分晋是指鲁、齐、宋等三国“分晋”联盟。
齐楚之间则是楚国与齐国及其背后的晋国建立的政治关系。
这些联盟和政治关系形成了一种谋略型的国际关系,让人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派相互竞争,对人性、政治、道德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形成了诸多的政治学说。
2.1 孔子思想孔子思想表达了对个体和社会的价值观的认知。
在他看来,要实现社会的美好,一定要以道德教育为基础,通过学习礼仪、音乐、政治原则等方面的知识,让人们的心灵变得纯洁高尚。
他强调,治理国家要从德治开始,从优秀的个人做起,通过良好的民风、家风达到整个社会的治理。
2.2 墨子思想墨子提出了公平、利益和和平的思想,他反对战争,主张和平,认为世界上万物归一,重视人们的平等,同时注意经济和治国的效益。
墨子有一句名言:“舍我其谁?” 强调必须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来保障整个社会的利益。
人文荟萃解释和意思
人文荟萃解释和意思
哎呀呀,“人文荟萃”这个词可太有意思啦!它就像是一个装满了各
种厉害人物和精彩文化的大宝藏!比如说吧,像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思
想家、文学家、艺术家们,他们齐聚一堂,这就是人文荟萃呀!就好
比一场超级豪华的派对,各界精英都来了,那场面,啧啧,多震撼!
想想看,在一个地方,有能写出让你感动到哭的诗歌的诗人,有能
画出让你惊叹不已的画作的画家,还有能提出深刻到让你脑袋都要炸
了的思想的学者,这不是人文荟萃是什么!这不就是把最璀璨的星星
都聚到了一起嘛!
咱再想想,像那些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那里面充满了
各种各样的人才和文化瑰宝,这就是人文荟萃的典型呀!难道不是吗?
总之呢,人文荟萃就是形容一个地方或者一个时期,人才和文化高
度集中,无比精彩,就像夜空中最耀眼的那片星河!这就是我的理解,咋样,是不是很通俗易懂呀!。
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先秦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这个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样的社会变革中,各诸侯国的阶级关系也不断变化着,不同阶层的人对于社会变革有着自己独到的主张,于是乎,“百家争鸣”应运而生。
“百家”表明当时的思想家层出不穷,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孙膑、吕不韦等等。
他们为后世撒播下智慧的种子,当我们细心梳理博大精深的中国思想文化,能切实的感受到他们的感悟依旧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异彩纷呈、影响颇深。
儒家的仁心—和谐世界,稳定发展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让我们每一个人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
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幼,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
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仁,我认为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于自己长辈的尊重和对于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忠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当然还包括礼、智、勇等等。
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忐忑,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
对于如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
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但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
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免有外物的诱惑,假如只知道贪图一时之快,善良的心就会渐渐丧失,所以要“求其放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
这对于今日的官场和职场就有着颇深的意义,有权人的贪图享乐,占有了社会的大部分财产,但却禁不住外物的诱惑,不能真正的为民服务,想必是这个社会的一大遗憾吧!官官相护,而平民孤掌难鸣。
百家争鸣-完整版课件
3.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1)儒家的“仁政”——契合当今的“以德治国”。
(2)法家的法治思想——契合当今的“依法治国”。
(3)孔子的教育思想——契合当今的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 等。
(4)墨家的“兼爱”“非攻”——契合当今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 反对战争。
1.孔子的思想
材料一 子曰:“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图示法掌握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
主题二 儒、道、法、墨等学派的思想主张及认识 1.儒、道、法、墨等学派的思想主张及评价。
派 代表人物
别
主张
评价
主张“无为而治”, 表现了其
道 老子、 希望社会退回到 没落、消
家 庄子 “小国寡民”的状 极的情绪
态
缓和矛盾,维护奴 孔子 “仁”“克己复礼”
隶主贵族的利益
[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
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和发展。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的贡献
(1)地位:孔子是
学
。
(2)思想:提倡“
(3)教创育始:人首创古代
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
春秋
”和“
”的学说。
之风和提出先进教育思想。
(4)整理文献:《诗》仁《 》《礼》礼《乐》《易》《春秋》。
私人讲学
书
2.孟子思想
(1)继承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出“
”学说。
(2)提出“
”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仁本政思想的基础。
3.荀子思想 君轻民贵
(1)儒学:吸收各家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认为学习的
最高目标是把握“
信维核心价值观
信维核心价值观信维集团(XinweiGroup)是一家领先的国际性集团公司,拥有一系列最先进的技术和大量精湛技术,在世界多个领域有着杰出的表现。
为了指引公司不断发展,信维团队荟萃思想和实践,从中提炼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核心价值观”。
信维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客户满意、精益求精、关注小细节、积极参与、全球化等5大价值方向。
首先,信维始终以客户满意为重中之重,努力不懈地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并能够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灵活定制产品,以达到极致的客户满意度。
其次,信维认为技术和产品是永无止境的,因此坚持持续精益求精,不断探索更先进的技术,开发出更高性能、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要。
第三,信维把行业标准和质量控制作为重中之重,倡导全体员工做到仔细、谨慎,关注小细节,以确保产品质量有保障。
第四,信维鼓励员工勇于创新,积极采取行动,做出最大的贡献,努力为本公司做出有力的贡献。
最后,信维致力于打造一个真正全球化的组织,以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鼓励他们参与公司的管理和生产,实现全球范围的影响与发展。
信维的核心价值观是一套精心设计的哲学思想,以及其对企业文化及经营管理的实践指导。
它是对团队成员共同理念及实践的集聚和凝聚,这一价值观可以帮助信维集团提升效率,进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信维将“以客户为中心、品质至上、积极创新、追求卓越”作为核心价值观,以此为指引,全体员工致力于不断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服务及体验,全力打造全球知名的核心企业。
信维的核心价值观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公司推向更高的成就,成为行业内的领跑者。
全体员工将以信维核心价值观为准则,与全球客户共同开拓新的市场,谱写信维集团未来发展的美好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思想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的思想
一、治国理论:“仁”“仁者,爱人”
(一)家庭关系:孝悌(二)社会关系
1、不同等级的人之间:按照周礼的规定各守其名
2、同一等级:
(1)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上对下:五者:恭(恭敬)、宽(厚)、信(任)、(勤)敏、惠
二、治国方法:“
礼”(一)“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用道德即周礼规定的行为准则去引导人民,用西周的典章制度去规范人民。
(二)重民、惠民
三、世界观:肯定天命和鬼神,但更强调人事。
四、认识论:承认“生知”,强调“学知
五、方法论:中庸(一)把握好介于过与不及之间的界限孔子的中庸思想贯穿了他整个的思想体系
1、政治上:宽猛相济
2、伦理上: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乐而不淫
3、世界观:取天命和人事、信神和不信神的中和
4、认识论:“学知”和“生知”的中和
(二)“和而不同”:和谐而不等同,即尊重别人的见解但保持自己的观点
六、个人修养:君子人
一)要有仁爱之心:“君子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恶”;“己欲立……己所不欲……”
(二)要知耻重义:“行己有耻”;“见义不为,无勇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三)要自重自律:“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四)注重自己的才德,不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可为知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五)注重实际能力,不要夸夸其谈,做表面功夫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巧言令色,鲜矣仁”;“贤贤易色”;“刚、毅、
木、讷,近仁”;“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六)要加强自我修养和道德完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过,则不惮改”;“过而不改,是为过矣”
(七)要积极有为、乐观勤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君子坦荡荡
(八)德智兼备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不以德报怨。
”
(九)执着追求人生意义,抨击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性相近,习相远”
(十)人生要有规划:“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十一)说话要适时:“侍于君子者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
七、交友之道
(一)交友原则:
1、忠诚守信:“吾日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朋友交,要言而有信”
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身躬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3、距离美:“朋友数,斯疏矣”
(二)择友标准: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道家思想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东)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
(一)老子的宇宙观
1、世界的本原:“道”
(1)先天地生,化生天下万物,可以为天地母2)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不可言说、无始无终
2、世界的创造过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道是万物的原质,道化生出阴阳未分的混沌一体;混一剖分为阴阳两半;阴阳化生出阴、阳、和(阴阳结合体);阴、阳、和化生出天下万物。
(2)道是万物的原质,道化生出阴阳未分的混沌气;混气分裂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和化生出第三者(一种调和和谐的状态);第三者化生出千差万别的事务。
3、“周行而不殆”的动力—“反者,道之动”
(1)一切事务都有其对立面2)一切事务和它的对立面或一个事务互相对立的方面是既相对立又相依存的3)一切事务或或一个事务的方面都要向其对立面转化,并被其对立面所否定。
(二)政治思想政治纲领:无为而治
(1)什么叫无为而治
1)对统治者:顺应自然,不强作妄为,不伸展自己的侵占意欲。
2)对个人:含蓄内敛,不显露锋芒,不侍强凌弱,不强悍暴戾。
(2)怎么样无为而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
3、理想社会“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2)影响
小国寡民虽是一种倒退的社会理想,但几千年来,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国民性、和文学等方面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1)政治、经济:中国封建制国家上奉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很少跟外国交往,封闭落后,满足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国民性:中国百姓认为“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心理上容易满足,性格上怕冒险,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
3)文学:小国寡民是中国隐逸文学的蓝本,陶渊明《桃花源记》直接受到了小国寡民和老子哲学的影响,而以桃花源境界入诗的文人更是不计其数
二、庄子的思想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生卒时间不可考。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
(一)庄子的天道观:道是世界的本原
(二)庄子的相对主义:
1、齐万物:客观事务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否认事务内在的质的规定性。
2、齐是非:认为人的认识无法判断是非;人是主观感受也无法判断是非,因而就无所谓是非。
3、齐物我:认为人和客观事务没有差别。
(三)庄子的宿命论:
道作为最高的必然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天:如昼夜更替;二是命,如人的生死,人们只能听天由命
(四)庄子的自由观:
1、“无待”:对身外之物无所期待
2、“无己”:不追求生命的价值,“无我”“丧我”,取消主体意识,从思想上彻底抛弃欲望、情感、是非之念,就可以超越现实的一切矛盾,摆脱一切烦恼痛苦,从而获得精神上的绝对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