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中国文化-第五讲
「周易篇」03-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周易篇」03-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叫做:国学易经,「易经」和「国学」经常都会同框出现。
易经我们就不解释了,国学乃一国之学,是能担得起国之重器之学问,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中国传统文化。
那么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它们到底有什么关系?何谓传统文化什么是易经,在前面的章节已有做介绍,这里来看看什么是「传统文化」,它有一个比较官方的解释: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简单理解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决定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三观。
它是我们的祖先,探索人与人相处,人与自然相处,这一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这些都镌刻在我们的文化基因中,我们的基因来自父辈,父辈的基因承自祖辈,祖辈的基因源于三皇五帝。
“文化”这个概念,在中国典籍中,第一次是在《易经》中提到的,“贲卦”彖辞中是这样说的:「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字面意思就是:日月交替,天行不息,这是天文;常变常新,日久成俗,这是人文。
观天象,而知道四时变化,观人事,而可以教化群生。
这就是“文化”,将天地之道,人事之道,总结下来,传于后世,教化世人。
而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建立在有起源,有发展,有沉淀,有岁月风霜的基础上,大浪淘沙后留下的精华。
它与时俱进,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给每个历史阶段的人们,都能提供养分。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我们文化长河中的主角《易经》。
文化长河中的主角按神化传说,我们人都女娲造的,正经讲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
我们的文化是从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是那里传下来的,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被称为华夏大地,中国的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地处中原,所以我们又叫中华儿女,华夏子孙。
要去寻找我们文化的根源,那么就要弄明白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主画了这张关系图,来帮大家梳理一下,从盘古开天辟地,到诸子百家争鸣的文化传承过程:红色部分为权力传递方向,虚线省略中间亲缘人物盘古时代「盘古」:盘古,是中国神话中的创世之神,开天辟地,化生万物。
(完整)《易经》原文及解释
(完整)《易经》原文及解释第一讲乾卦乾卦象征天,天的四种本质特征是:元、亨、利、贞。
1、天之阳气是始生万物的本原,称为"元"。
2、天能使万物流布成形,无不亨通,为"亨"。
3、天能使万物和谐,各得其利,称为"利"4、天能使万物,正固持久地存在,称为"贞"。
总之,天之阳气是万物资生之本,又制约,主宰着整个世界。
天有开创万物并使之亨通,正固的"功德",元、亨、利、贞被称为乾之"四德"。
《彖》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译:天的运行刚劲强健,君子因此不停息地发愤图强。
乾卦六爻的爻辞初九,潜龙勿用。
意译:龙潜在水中,暂时不能发挥作用。
《彖》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意译:初期阶段,应暂行潜藏。
乾卦的卦辞以天为象征,六爻的爻辞以龙为象征。
龙是善变之物,能够潜水,行地,飞天,海陆空三栖,取龙为象,可以达到假象喻意,以明变化的目的。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意译:龙出现在田间,有利于大德大才之人出现。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乾乾:健行不息。
若:语助词。
厉:危险。
意译:君子整天勤奋不息,甚至夜间时时警惕,虽然面临危险也无祸害。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意译:相机而动,跃起上进,无咎害。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意译:飞龙上天,有利大德大才之人出现。
九五在所有卦里都是最吉之爻,此爻为"君位"。
皇帝通称"九五之尊",就是这么来的。
乾卦九五,刚健中正,纯粹而精,最为可贵。
上九,亢龙有悔。
意译:龙高飞到了极点,必有过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意译:出现一群龙,都不以首领自居,吉祥。
常用占断用语1、亨:通达,顺利。
2、利:有利,适宜。
3、吝:遗憾,麻烦,艰难。
4、厉:危险。
5、悔:忧虑,困厄。
6、咎:过错。
第二讲坤卦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得以延承的灵魂,是国人乃至世人思想的基因。
从他产生的那天起,就在不知不觉简,影响了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做事准则,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他就像一个风向标,已经像血液一样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所在。
易经之所以能位于五经之首,就在于他的博大精深。
关于易经的由来,经历了上古伏羲氏、中古神农氏、下古轩辕黄帝三代,总结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形成了太阳月亮,山水,男根女阴相对的万物空间。
到了夏商周时代,经周文王姬昌不断总结演变,形成了六十四卦,就是周易。
至此,易经世历三古,人更三圣,才有了从迷信到理性,从巫术到哲学的重大飞越,逐渐成为中国哲学的理论根基。
易经的思想讲究阴阳相济,刚柔有应,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以阴阳两爻为基本符号,以及由八卦中任意两卦交相叠合而成的六十四卦为基本图形,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并通过占筮来启示天道,人道,地道的变化规律。
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间一切事物的变化无不因时因地或成阳刚,或成为阴柔,而这一阳刚阴柔的变化法则,正是宇宙的法则,人生的法则,也就是天理和人道。
易经天地人三才,天道地道人道的变化法则,正是宇宙应遵循阳刚阴柔无穷变化的法则,变易而不易,复杂而简易,在变化中生成发展,在反复中保持和谐统一。
这一刚健中正,无穷无尽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正是宇宙精神的所在,也是人生立身处世的原则。
人若能以宇宙的自然法则来确立自己的行为规范,就会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而知变,应变,适便,自强不息,给人类社会带来发展。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易经更是现实人生的指南,趋吉避凶的宝典。
但是现代社会易经并不为更多的人所熟悉,里面有很多原因,但归结起来有两点:一是因为易经有一套逻辑符号,术语卦名,如阴阳,九六互变,乘承比应错综复杂等,大多人们不了解所表达的是什么含意。
二是因为一些江湖术士的故弄玄虚,将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翻来倒去,顺推逆数,歪曲了易经本意。
杨振宁经典演讲:《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心是哲学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书法;' 我之所以完全同意他这句话,就是因 为书法把《易经》的精神具体化了,现 实化了。(本文原载《自然》杂志2005 年第1期。
Chinese national Expo 41
19世纪开始翻译元素名字的时 候也只用一个字,氧、硫、镭,这些在 英文里面都是复音的,在中国翻译都 变成-个单音的词。为什么这样吝啬 呢?我认为在中华文化形成时代.在 汉语形成时代,受了《易经》的卦名 的影响,发展出来了 “精简为美,浓 缩为美”的深层观念。此审美观影响 了词的形成。
世界所有的语言都冇共同的深 层文法,然后在此深层文法之上,不 同的语系各自发展.这是Chomsky 的一个大发现。比较不同的语言就会 发现每一种语言都有名词、动词、形 容词、介词等等。汉语亦然。可是汉 语的一大特点就是极少用助词。例如 不说“我的父亲”而说“我父亲”;不 说“慢慢地跑”而说“慢慢跑”,把助 词省略掉了。所以西方人说中文是电 报式的文字.尤其是古文。好的古文 确实是极美的文学。美的原因之一就 是古文不遵循通常文法的发展方式, 而力求用最少的词表达出最多的意 思这种审美观念应是易经的浓缩 化精简化的延伸匚
乾、坤……都是单音的:是统治者用的,
图2
是神秘的.有重大影响的,念起来冇分
量的。久之就形成了一个重视单音符
徐光启在翻译了以后,了解到推 对于中国的传统哲学攻击得太厉害了 号的价值观,而影响后来整个汉语的
演法一个特点就是“欲前后更置之不 我完全没有攻击的意思。“天人合一”
发展。在座有语言学的专家.我这个讲
可得。”就是一条一条推论不能次序 的内涵绝不止内外一理,还有更重要的 法是很大胆的,希望不被语言学家批
颠倒。这跟中国传统不一样。中国传 “天人和谐”。天人和谐对于中国的传 评得体无完肤。我们看元、亨、利、贞、
《易经》与中国文化.doc
《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和中国文化友好提醒请不要占用上课时间:请将手机换成振动的,避免在课堂上用手机交谈;其他事项不得随意进出教室;请勿在室内吸烟;欢迎来到上课时间:提问并积极回答问题;《易经》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意义《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建筑等)。
)从《易经》看,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即最正确的、最系统的、荀而值得黄州人自诩(金:《四种学问》,第14页,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一直被视为中国文化史上群经之源的第一大道。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孔子说:我和孔子可以学《易》,学了几年,五十年,没有什么大错误。
《史记·仲孔子世家》云:孔子喜欢《易》序,而《禹》序则喜欢《易》、序则喜欢《说卦》序,读《易》、三绝说:“假吾数年,若在《易》中,则吾必温柔。
”。
马王堆汉书《易传·中道·尧》说:我现在渴望学习,但只是为了从我的岁月中受益?主人又老又好。
“一”在桌子上,“一”在桌子上。
子干说:孔子又教了这个弟子一天,说:美德是诸神之死,知识是远方之求,占卜是乘法。
这是应该的。
为什么老师又老又好?孔子说:老子的“易”在我之后,祝他好运。
我也看他的道德和正义。
你赞美了许多人,也传到了那些善良仁慈的人的耳朵里。
赞美不等于它的巫师人数,但不等于德国是它的历史。
吴石的家乡占卜不好,但不好。
后人怀疑是高处还是“易”?我只要求美德,我就是那个和巫师一起画画然后回来的人。
参见廖明春的《马王堆帛书易经》,《易经释义》,《四库全书续编》,《易经》第一页,《廖明春的《易传帛书初步研究》第一页。
可见孔子晚年对《周易》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
从那以后,学习易成了他生活中的一种自觉的自然行为。
周易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周易》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其他经典无法企及的。
孔子作为一个到了晚年的伟大思想家,自然经常从易学中汲取营养。
南方人对《论语》有章可言,而汉帛书《易传》就证明了这一点。
00周易与中国文化课件
其中《经》包括六十四卦及其卦辞和爻辞,《易传》也就是人 们所说的“十翼”。其实《易传》只有七部分,即《系辞》、 《彖辞》、《象》、《文言》、《说卦》、《序卦》和《杂 卦》,因为《系辞》、《彖辞》和《象》分别为上下两篇,所 以加在一起就是十篇。
《易传》是最早研究《周易》的专著,由于在易学史上它第一 次把《周易》哲理化,所以其地位相当的重要,以至于后来它 也成为《周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 >﹑<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 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 彬矣。”
四、《周易》的构成 ★
《周易》由《经》与《传》两部分构成,即《易经》和《易 传》。狭义上所说的《易经》是指不包括《易传》在内的六十 四卦卦爻辞,而广义的《易经》则等同于《周易》。
三、《周易》的成书和编撰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易类<序>: „宓羲氏作八卦;周文王重易六爻、作 上下篇;‟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 言、序卦之属十篇。故曰:易道深矣,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序》: 伏羲制卦,文王系辞,孔子作十 翼。……卦辞文王,爻辞周公 ……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按照传统的说法,《周易》成书的过程是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三古”:上占、中古、近古 “三圣”:伏羲、周文王、孔子
羑里城的周文王像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 周文王演易台
孔子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按照传统的说法, 《易传》是他晚年所作。下古时代, 孔子喜“易”,感叹礼崩乐坏,故撰 写《易传》十篇,称“十翼”。
从下述文献可见孔子与《易》 学之一般:
相关文献
《论语.述而》: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或作:「亦」‟可 以无大过矣。 《史记· 孔子世家》:
《易经》与中国传统艺术
例如:殷墟早期的龙虎尊,殷文丁时代的司母戊方鼎都是 阳刚之美的代表。 春秋晚期的莲鹤方壶,战国中期的错金银龙凤方案是阴柔 之美的代表。
殷墟早期的龙虎尊——阳刚之美
• 龙虎尊在造型创意上解读: 圆形大口表示上天,肩部神 龙游荡于空中;尊腹表示大 地,有神虎张牙舞爪,以其 不容侵犯的雄伟姿态保护着 纹身的淮河氏族。
•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 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古代汉族人民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 “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 家的必修之术。 •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否极泰来,厚德载物,阴阳之道等都来源于 《易经》 • 《易经》不仅是中国文化的源流,也是整个东方文化的根基。 《易经》 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 术、军事和武术。
太极阴阳鱼正好演绎出中国画的原理和核心。“黑 鱼”即“太阴”表述在绘画中就是“密不透风”的大密, “黑鱼”的眼睛即“少阳”表述在绘画里就是“疏可走 马”的真疏。
下图为范增《三人行》
清华美院2014研究生毕业设计展
• 雕塑系,油画系作品参观
谢谢!
之尊的称号。
黄鹤楼
• 开四面,每个角都有三个檐,寓意为三生万物。易经云:一生 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就是太极,太极分出阴阳为二,阴 阳的结合变化出后代为三,整个生命的延续就形成了,因此称
之为三生万物。看看挂钟的阶梯,也是分三级而上。
• 楼的外面用每根大小一致 的木柱支撑,从四个方向 观察,每面都是6根柱子, 而实际上总共有20根柱子, 平均每个方向有5根柱子, 以合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五行中土之数也。楼里主 梁4根,合外围之柱共24 根柱子,以应24节气
• 乾坤一元、阴阳相倚,天地 人三才合一(纳天地人于一 卦六爻的符号体系内) • 《周易》中参赞天地的思想 在工艺制作中的具体表达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
历代正统的学者,用许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意。
相反的,认为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近于巫祝的诬词,卑不足道。
只是经过孔子的传述《周易》以后,又加上历代许多学者穿凿附会,才有了后世的盲从和崇敬。
甚之,近代以来,还有许多类似轻薄的讥讽。
《易经》的形成过程经历的几千年,从伏羲始作八卦,以后经过炎帝、黄帝、又经夏、商,不断地演进,再到周文王重新演绎,整理卦辞、爻辞,还有孔子作《十翼》…几千年来凝结了多少人共同的心血!这里有一个共同的东西,我们不能忽视,这就是《易经》产生于人类活动,源于人类活动,是人类自身为求生存而产生,并且是不断发展的。
它具有某种功利性,这种功利性可以是一个大层面的功利-为大众的利益,也可以是为一已之私利。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
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年。
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
文化源于对历史的认同感。
文化凝聚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生活方式、信仰习俗等。
一个民族的价值观、风俗习惯都通过文化传达出来。
文化是历史的载体,认同历史就要认同文化,认同传统。
“传统文化”一词由于其范围太广而无所不包,于是生衍出“国学”一词。
近百年来,西方文化东渐,产生了西方文化和中国本土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
“国学”就是为了有别于西洋学术而逐渐在文人圈、学术界叫开的。
最早称为“中学”的,如洋务派张之洞,即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此后,随着变法维新的推进,有人便将西洋学术称为“新学”,而将中国传统学术称为“旧学”。
其中,更有一些学者出于保持中国文化命脉的考虑,而将其称为“国粹”或“国故”,如2O世纪初一些研治经史的学者编印《国粹学报),章太炎著《国故论衡》等皆是。
[医学]第五讲 《周易》的总体介绍及易医相通
二 《周易》的组成结构及基本内容
1《周易》的组成结构 《周易》由《易经》及《易传》组成。 (1)《易经》由卦、卦辞及爻辞组成。 易经(旧称繇)今称筮辞,由六十四卦组成,每卦六爻,共 三百八十六爻。 其中,乾坤两卦各有七爻。 每卦各列:卦形、卦名、卦辞。 每爻各列:爻题、爻辞。 爻题皆由两字组成:一个表示爻的次序,另一个代表爻的 性质,爻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第一爻用“初”字,第二爻用 “二”字,第三爻用“三”字,第四爻用“四”字,第五爻用 “五”字,第六爻用“上”字, 爻的性质由“九”(阳爻)和“六”(阴爻)组成。 卦辞和爻辞共四百五十条,凡四千九百多个字。成书于西 周初至晚周。非出自一人之手。
归藏易:为黄帝(尧舜氏)之易,以坤卦为首卦,
为殷朝政纲所宗,已佚。
4
3 最早的记载
周易最早的卦符皆刻之于龟板、鼎器、 兽骨、蚌壳之上,难已保存,故已几乎佚尽。 江苏省海安县青墩遗址出土的骨角木皿 上尚有部分保留。 一九七三年湖南省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 出土的帛书,虽然卦序与现存的不一,但却 是《周易》六十四卦的又一记载。
15
《易经》的卜筮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其卜筮词是当 时社会实践、生产实践和对自然现象观察的积累。因 此,透过卜筮的外衣,内里闪烁着的光彩隐隐可见, 这正是《易经》的价值。 《易经》虽披着卜筮的外衣,其筮辞却有反鬼神的 内容,可见《易经》决不是一部单一占筮书。 《易经》的性质应这样看待: 形式上是一部占筮书,内容却为殷周社会生产、 科研的纪实,蕴育着中国早期文化胚芽; 它是中国最早的科学思维、哲理、文化的鼻祖。
3
2 上古三易
周易:为伏羲之易,即《易经》,六十四卦,
以乾卦为首卦,虽无文字,实为无字之有字。 --------文王演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周公作爻 辞,孔子作易传之说。 是我国文化之祖,为诸家所 宗,乃中国文化之瑰宝。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概述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它记录了关于自然、人类、社会等方面的智慧和思考,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深入探讨易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重要性。
1. 易经的起源和发展1.1 起源与作者•易经最早出现在距今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被认为是由伏羲、女娲等神话人物所创作。
•孔子及其学生们进行了整理和注解,使易经变得更加系统完整。
1.2 易经的基本内涵•易经包含了六十四卦和64条卦辞,通过这些符号和词语来描述宇宙万物、人类行为以及社会现象。
•其核心理念包括阴阳观念、五行思想、变化原理等。
1.3 易经的流派和研究•随着时间推移,出现了不同的易学流派,如阳遁学派、阴遁学派等。
•中华文明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易经研究者,比如巫咸、郑玄等。
2. 易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2.1 道德与伦理观念•易经强调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己内心的和谐与平衡。
•它对于道德、伦理观念如仁义礼智等方面的塑造具有深远影响。
2.2 祭祀和宗教仪式•易经被广泛用于古代中国的祭祀仪式中,作为预测吉凶祥瑞的工具。
•它也是灵性寻求和沟通天地神明的方法之一。
2.3 治国理政•易经提供了一种治国理政模式,即“君子均大同,臣民皆获益”。
•它认为国家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和伦理道义来实现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公正治理。
2.4 文化符号与艺术创作•易经的卦象被广泛应用于字画、布局设计以及其他艺术形式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独特而深远的符号。
3. 易经的现代意义3.1 人性追求与修身养性•易经的思想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强调个体在变化中寻求自我完善和与他人社会和谐相处。
3.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易经中的阴阳观念和五行思想对于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力。
•它鼓励人们根据自然规律行事,提倡合理利用资源、平衡发展。
3.3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承•易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放下,便是担当
• 有人问慧海禅师:什麽是修行:禅师说:“饥 餐困眠。”学人不理解,说:我也是困了就 睡,饿了就吃,为什麽就不是修性?禅师告诉 他:“通常世人在吃饭的时候,不肯吃饭,总 是想这想那,千般计较;在睡觉的时候不肯睡 觉,总是梦这梦那,万种思量。所以他们吃饭 的时候是在分别计较,睡觉的时候是在颠倒梦 想。” • 禅宗常说:“舍得舍得,能舍才能得。放下妄 想,得到的是智慧。”
无极 → 太极 → 两仪 → 四象 → 八卦
“无为而治”
• • • •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 “为无为,事无事。”“以无事取天下”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治大国若烹小鲜”
三、禅宗与心态管理
禅宗经典:《般若波罗密多心 经》、《金刚经》、《六祖坛经》
•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2005年11月16日在中国外 交学院的演讲)
谢谢各位领导同志!
E-mail:matao60811@
道家经典:三玄
《易经》、《道德经》、《南华真经》。 “道统有无” “有无相生。”“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 无,欲以观其妙。” •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墉以 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 之以为用。” 。 • • • •
宇宙万物生发链条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复旦大学教授 博导 马涛
温总理9月23日联大发言
• “我们将继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国家发展、 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 强大的文化力量。五千年中华文明所凝结的道 德和智慧,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 “我们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加强不同文明 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构建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 中化民族不仅能够创造经济奇迹,也一定能够 创造新的文化辉煌。”
《易经》与中国文化-绪论.doc
《易经》与中国文化-绪论从《易经》看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及未来走向友情提示上课时间请勿:请将您手机改为震动避免在课室里使用手机交谈其他事宜随意进出教室请勿在室内吸烟上课时间欢迎:提问题和积极回答问题随时指出授课内容的不当之处第一讲绪论《易经》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意义《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建筑等)从《易经》看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及未来走向命运问题及趋吉应变措施一、《易经》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影响《易经》这部最正确、最有体系、洵(xuacuten实在)吾炎黄胄裔所堪自诩之宝典(金景芳:《学易四种》第页吉林文史出版社年)在中国文化史上长期被崇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论语middot述而》云:子曰:lsquo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rsquo《史记middot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lsquo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rsquo马王堆汉帛书《易传middot要》曰:lsquo吾好学而才闻要安得益吾年乎?rsquo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橐(tuoacute口袋)。
子赣(即子贡)曰:lsquo夫子它日教此弟子曰:德行亡(wuacute古同无)者神灵之趋知(智)谋远者卜筮之繁。
赐以此为然矣。
夫子何以老而好之乎?rsquo子曰:lsquo《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
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又仁〔守〕者而义行之耳。
赞而不达于数则其为之巫数而不达于德则其为之史。
史巫之筮乡(向趋向接近)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
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涂(途)而殊归者也。
rsquo(见廖名春《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一第页廖名春《帛书〈易传〉初探》第页。
)可见孔子晚年对《易经》的认识曾有一次质的飞跃。
此后学《易》成为他生活中自觉自愿的自然行为《易经》成为他生命中无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易经》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其他经典难以企及的。
《易经》教化与中国人品格之养成
《易经》教化与中国人品格之养成1. 引言1.1 《易经》教化与中国人品格之养成《易经》作为中国传统经典之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品格养成具有深远的影响。
自古以来,《易经》被视为中国文化的典范,被广泛应用于道德修养、价值观念传承、思维方式塑造和行为准则规范等方面。
在中国古代,人们通过学习《易经》来修身养性、培养道德情操,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行和精神世界的人。
《易经》所传承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在《易经》中,提倡“知止而后有定”,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倡导顺应自然、谦逊谨慎的态度。
这些思想教导着人们以礼仪之道修身养性,注重品德修养和道德规范,成为中国人品格塑造的重要参考和指导。
因此,可以说,《易经》教化与中国人品格之养成是息息相关的。
《易经》不仅是中国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传承与弘扬,是中国人精神世界和品行塑造的重要指导。
通过对《易经》的学习和理解,中国人能够提升修身养性的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塑造高尚的品格和行为准则。
《易经》为中国人品格的养成提供了重要的哲学指导和思想支持,对培养中国人的道德情操和修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正文2.1 《易经》对中国人的品格养成的影响《易经》作为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品格养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强调了人们应该恪守道义,尊重传统,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价值观念。
在《易经》的教导下,中国人培养了一种谦和、礼貌、勤奋、诚实的品格,这种品格不仅体现在个人生活中,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风气和道德风尚。
《易经》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应该顺应天道,遵循自然规律,不逆天而行。
这种观念促使中国人养成了顺天应人、顺势而为的品格,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沉着冷静,不慌不乱,不轻易放弃,勇往直前。
《易经》还注重培养人们的修身养性,强调内在修养和外在品德的和谐发展。
通过修身养性,中国人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保持心灵的平静与清明,不轻易被外界诱惑和干扰所动摇,保持良好的品行和道德修养。
易经与文化课件
就是经的哲学;经文作于殷周之际,作者可能是文王、周公,
传是孔子作的,《周易》的哲学就是孔子哲学;《周易》哲
学的中心在人生论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直接渊源在《周易》;《周易》与《老子》是两
个不同的思想体系,不应混淆;《周易》是一部有历史学价
值的书;汉人象数派《易》学把《易》的研究引上歧路,应
整体又是三分。简称“二分三辅”。
易与哲学
▪ 易之人生观:可分为百姓、君子、圣人三个层次
▪
作为平民百姓,可对大易“日用而不知”,只须“安土
敦乎仁”,即能“利用安身” 。
▪
作为君子,自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己之
厚德去“振民育德”、“容民畜众”。
▪
作为圣人,首先当有“忧患”意识,“崇德而广业”,
《易经》系一人所作、作成后原封未动保存至今,
从而推断说上经是周克殷历史、下经是作者南宫括
自传。
易与科学
▪
科学易是西方科学输入以后、在象数易基础上发展出的
易学新分支,尽管褒贬不一,特色却不容否认。张岱年先生
在为徐道一《周易科学观》作序中比较象数、义理、史事、
科学各派进即认为“以现代科学观念与《周易》相参照是最
谢谢 !
能作成物。……咸卦在于两性感通,泰卦在于两性
交通。……只要了解此四卦,至少也是‘思过半
矣’”。
文史易代表(3)
▪
黎子耀的主要易著是《周易秘史》和《周易导
读》,其核心观点是认为《周易》是一部奴婢起义
史,恐为误“导”。香港谢宝笙也著有《易经之谜
打开了》、《易经之谜是如何打开的》,凭“悔亡”
等断语的统计分布和意义起伏加上先入为主地预设
▪
易经与中国文化第五讲
方东美:要将整个宇宙的创造力量集中在自己
的创造力量中。
方东美(1899—1977),原名珣,字东美,安徽桐城人。现代 新儒家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曾任学生自治会会 长、金大学报《金陵光》总编辑,在此期间加入少年中国学会, 任《少年世界》、《少年中国》编辑。1921年赴美留学,获哲 学硕士学位,并通过博士考试。1924年回国,次年任东南大学 哲学系教授,前后凡20年,曾任系主任、文科研究所哲学部主任。 他通研中、西、印诸家典籍。早年讲学重点、兴趣在西洋哲学与 比较哲学,1961年后回归中国哲学。他强调《周易》的“生生 之德“,就是要国人振作精神,惊醒忧患意识,激发生命潜力。 1948年去台湾大学任哲学系教授,计25年。退休后又应辅仁大 学之请,担任讲座。主要著作有《生命情调与情感》、《中国人 生哲学精义》、《哲学三慧》、《生生之德》、《中国哲学之精 神及其发展》等。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清明在躬,气志 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 云……」 (《礼记·孔子闲居》。郑玄注:“清明在躬,气志如神”,
谓圣人也。“耆欲将至”,谓其王天下之期将至也,神有以开之,必先为 之生贤知之辅佐,若天将降时雨,山川为之先出云矣。)
《文言》曰:亢之为言也,知进 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 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 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 圣人乎!
《尚书·汤诰》:天道福善祸淫(邪恶)。 《尚书·蔡仲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尚书·太甲中》:天作孽,犹可违(逃避,避免);自
作孽,不可逭(huàn,逃避)。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老子》:天道无亲,恒与(助)善人。
《文言》曰:直,其正也;方,其 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 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周易基础入门手册学习易经中的阴阳学说与五行理论
周易基础入门手册学习易经中的阴阳学说与五行理论一、引言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手册旨在介绍易经的基础知识,特别关注其中的阴阳学说和五行理论。
二、易经的概述易经,又称《周易》,是一部谈论自然和人类生活法则的文献。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被视为一种卜筮工具,后来逐渐演变为哲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易经主要由六十四卦和六十四卦辞构成,每个卦由爻组成,爻则由阴阳线构成。
三、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易经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宇宙万物的变化和平衡。
阴阳代表了相互依存、互相转化和互补的两个对立面。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的平衡和变化是宇宙秩序的基础。
阴阳的思想贯穿于易经的各个方面,包括卦象和卦辞的解读。
四、五行理论五行理论是易经中另一个重要的思想体系,它描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
五行指的是水、火、木、金、土这五个基本元素,它们相互作用和制约,形成了复杂的事物变化。
五行理论应用广泛,包括中医学、风水学和人类行为等领域。
五、阴阳学说和五行理论的关系阴阳学说和五行理论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易经的核心思想。
阴阳代表了事物的两个方面,而五行则是事物的本质。
阴阳和五行的相互关系决定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在实践中,人们通过研究阴阳学说和五行理论,运用易经的智慧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决策。
六、易经的应用易经不仅仅是一种哲学和文化的探讨,也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易经的原理,运用其中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和指导自己的生活。
比如,在人际关系中,了解阴阳学说可以帮助人们平衡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与他人的相处;在商业决策中,运用五行理论可以帮助企业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七、结语易经的阴阳学说和五行理论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深受世界各地的人们所关注和研究。
通过学习易经,我们可以了解宇宙和人类的运行规律,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希望本手册能够为初学者提供一个简明易懂的入门指南,激发更多人对易经的兴趣和研究。
山东大学周易课课件第五讲和第六讲:纳甲筮法
❖ 甲乙日 ❖ 上爻 玄武 ❖ 五爻 白虎 ❖ 四爻 螣蛇 ❖ 三爻 勾陈 ❖ 二爻 朱雀 ❖ 初爻 青龙
说明
丙丁日 上爻 青龙 五爻 玄武 四爻 白虎 三爻 螣蛇 二爻 勾陈 初爻 朱雀
❖ 以前人的筮书看,大旨以青龙为吉,白虎为 凶。占疾病,则螣蛇主病一时难好,白虎主 凶。另外玄武主盗贼,朱雀主是非口舌。但 前人筮书多重六亲,对六神不太看重。
❖ 我们只是先介绍“纳甲”筮法的一般运算方式及 部分卦例,探索“纳甲”筮法及其在漫漫历史中形 成的这套干支纳入卦体的八卦运算系统。这种力图 再现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生存场面的干支卦体符号 系统,所以能长期存在并代代相传,其价值和生命 力在于:它并不是凝固的、固态的符号公式,而是 一种能积极表现人类活动能力的动态形式。它以 “变动不居”的爻位及卦变,充分表达着事物的可 变性与人的能动性、社会性及创造性。在“纳甲” 的卦爻符号中,人不只是对其施加影响的主体,是 这些卦体的摹写者,更是演卦过程中的创造性本源。
❖ 依卦中干支排出六亲后,筮者便有了推断所 占问事情吉凶的依据。故《增删卜易》曰: “占防忧虑患者,若子孙持世无忧,官鬼持 世忧疑难解;……占功名者,若得官鬼持世, 即许成名,子孙持世,且宜待时;占求财, 妻财持世者必得,兄弟持世者难求。”
断卦的原理
❖ 若演成一卦,需先纳入干支,然后排出六亲、 六神,标出世爻与应爻。找出卦中“用神”、 “元神”、“忌神”、“仇神”与所占年月 日及卦中动爻的“生”、“合”、“刑”、 “冲”、“克”等关系。
纳甲筮法“爻彖以情言”
❖ 一卦演成之后,我们先将干、支纳入卦中, 然后依据卦中地支所属五行,再与本宫卦所 属五行的生克而定“六亲”。所谓“六亲”, 即父母、兄弟、妻财、子孙、官鬼。
❖ 凡卦中之爻所值地支五行生本宫所属五行者, 为父母;与本宫所属五行同性者,为兄弟; 克本宫所属五行者,为官鬼;本宫所属五行 生卦中之爻所值地支五行者,为子孙;而受 本宫克者为妻财。以大有卦为例。
《易经》散讲系列之五
《易经》散讲系列之五(2)、《易经》与上古天文学。
诸位,全世界天文历法最发达的民族、国家就是我们华夏民族、中国,中国的农历也叫夏历,是夏朝大禹时代就定下来的,至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历法研究的是太阳系地球、月亮、太阳三者的运动关系,阳历是西洋历法,以太阳的运动为中心,阴历是中国的历法,以月亮的运动为中心。
古代历法研究银河系的其他天体对地球的影响,比如北斗七星对地球的影响,北斗七星,中国人的星图中画成斗勺装,这也是形象思维,是《易经》的象思维,“斗柄指东,天下皆春”。
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方,春天就到了,斗柄就是“象”,七星就是“数”,天文历法离不开象数,过去历法也叫“历象”,这个象就指天象。
这都是科学。
中国历法都是根据《易经》的自然天道而来的,“仰则观象于天”,就是对天象的观察,《易传》云:“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人类在地球上看到的最光明的天体就是日月。
《易经》的“易”字,就是“日月”两字,“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就是对地球法则的观察,这样,日、地、月都有了。
古代的历书都有阴阳推算的方法,只是我们现代人不知道而已。
我研究古代文献发现,至少在东汉时期,古人就知道月亮不发光,是在反射太阳光,这是近四百年前伽利略时代的科学成就,对于现代人是常识,对古人这绝对是伟大的发现,这一发现就写在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里,“天地媾其精,日月相掸持。
雄阳播玄施,雌阴化黄包。
”雄阳是太阳,雌阴是月亮、太阴,玄施,太阳光照射月亮,黄包,月亮发出的淡黄的光。
注意,魏伯阳的学问是继承了古代的学问。
内丹家在修炼中表达火候时就用月相图,以月亮的盈亏变化来说明人体气脉的变化,古人所谓“神仙不作《参同契》,火候功夫哪得知。
”即便女人的月经也以“月”字定位,也与天体的运行有关,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学问。
《周易参同契》的修炼程序全和《易》理阴阳、月相节令、卦象变化联系在一起,不懂古代历法和《易经》,就读不懂《周易参同契.》,比如这一段:“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干体就,盛满甲东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 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王国维(1877-1927),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 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中国近现代学 术巨擘,一代国学宗师,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 古文字、考古学等各领域都成就卓著。
乾:元亨,利贞。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
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 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 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 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 故曰:“乾:元,亨,利,贞。”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
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 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 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 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 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 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 故曰:“乾:元,亨,利,贞。”
《子夏易传》曰:“元,始也。亨,通也。利, 和也。贞,正也。” 唐· 孔颖达《周易正义》引此曰:“言此卦之德 有纯阳之性,自然能以阳气始生万物而得元始亨 通,能使物性和谐,各有其利,又能使物坚固贞 正得终。” 宋· 程颐《周易程氏传》曰:“元者万物之始, 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 朱熹《周易本义》曰:“元,大也。亨,通也。 利,宜也。贞,正而固也。” 清· 朱骏声《六十四卦经解》曰:“始万物为元, 遂万物为亨,益万物为利,不私万物为贞。”
11泰:小往大来,吉,亨。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 邑告命,贞吝。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
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 亡得,尚于中行。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 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 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 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 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后:君。 财:借为裁,裁度。 相:助。 左右:1、支配,统治; 2、佐佑,辅佐佑助。
12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 于苞桑。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六三:包羞。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 盖言谨也。
《坤》卦由六个阴爻构成,为纯阴
至顺、极尽宽柔之象。在自然中为 无所不载之大地,一望无垠之原野, 为柔顺处静之象;在人事中则为宽 厚忍让之气度,柔顺无为之风姿, 虚怀若谷之雅量。
《易传· 象》曰: 乾·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
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 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 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 人乎?况于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
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 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乾》卦由六个阳爻构成,为纯
阳至健、大吉亨通之象。在自然 中为上升中天之日,翱翔云霄之 龙,为阳刚健动之象;在人事中 则为万物顺遂、平步青云之祥, 自强不息、奋发图强之象。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
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 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 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 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 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zāng)凶。
师: 贞丈人吉,无咎。 《彖》曰:师,众也;贞, 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 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以此毒( 读为督,治也,治 理,统治 )天下,而民从 之,吉又何咎矣! 《象》曰:地中有水,师; 君子以容民畜众。
《师》卦由坎下坤上两个 经卦构成,坎为水,坤为 地,地下有水,且只有九 二爻为阳爻,其余皆为阴 爻,阳为君,阴为民,九 二又居下卦之中位,是阳 爻居阴位(阴位即偶数爻 位),象征君王蓄养、统 领大众,有兴师动众之象, 故名为“师”。 六十四别卦
其间,岂不幸乎! (《通雅》卷首之一《音义
杂论》)
明· 洪应明《菜根谭》:仁人心地宽
舒,便福厚而庆长,事事成个宽舒 气象;鄙夫念头迫促,便禄薄而泽 短,事事成个迫促规模。 念头宽厚的,如春风煦育,万物遭 之而生;念头忌尅的,如朔雪阴凝, 万物遭之而死。
方东美:要将整个宇宙的创造力量集中在自己 的创造力量中。
《易传· 象》曰: 坤·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屯(zhūn):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
利建侯。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 不如舍,往吝。 六二:屯如邅(zhān)如,乘马班如,匪寇, 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比》卦由坤下坎上两 个经卦构成,水在地上 流,水地相互贴近,且 只有九五爻为阳爻,其 余皆为阴爻,九五爻又 居上卦之中位,是阳爻 居阳位(阳位即奇数爻 位),为一卦至尊之位, 象征君王统治得法,君 民各得其所,相亲相辅, 君可高枕无忧,民可安 居乐业。
9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 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 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
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六五:黄裳,元吉。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
成有终。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初六:履霜,坚冰至。 用六:利永贞。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 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8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上六,比之无首,凶。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 禽,邑人不诫,吉。
六四,外比之,贞吉。 六三,比之匪人。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 盈缶,终来有它,吉。
《彖》曰:比,吉也; 比,辅也,下顺从也。 原筮,元永贞,无咎, 以刚中也。不宁方来, 上下应也。后夫凶, 其道穷也。 《象》曰:地上有水, 比;先王以建万国, 亲诸侯。
摩诃伽(迦)叶前白佛言:“从今以后,我
等当于一切众生生世尊想……或于众生生轻 慢心,则为自伤。”佛言:“……若妄称量 于他众生,则为自伤。”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卷
下,《大正藏》第15册,第639页 )
李白:揽彼造化力,持为我神通。 (《李白全集》卷九《赠僧崖公》,《全唐 诗》卷169) 方以智: 我得以 坐集千古之智 ,折中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
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 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 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 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 矣。」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 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 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 则各从其类也。」
《彖》曰:“否之匪人, 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 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 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 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 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 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 以禄。
7师: 贞丈人吉,无咎。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 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六四,师左次,无咎。 六三,师或舆尸,凶。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
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 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 而时行。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
有余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 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辩: 假为辨,觉察,分辨)之不早辩也。《易》 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尚书· 汤诰》:天道福善祸淫(邪恶)。 《尚书· 蔡仲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尚书· 太甲中》:天作孽,犹可违(逃避,避免);自 作孽,不可逭(huàn,逃避)。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老子》:天道无亲,恒与(助)善人。
从《周易· 乾》看中华人文精神
尚中(中庸) 和为贵(会通、同化) 好谦尚隐(忍让、韬光养晦) 自强不息(生生之谓易) 与时偕行 忧患意识(小心谨慎、临深履薄) 崇德(《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叔孙豹云:“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