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高等教育的目的和目标
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高等教育是为了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人才,因此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设定的期望学生达到并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而学习目标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首先,教学目标应该围绕专业知识展开。
高等教育是为了培养专业人才,因此教学目标应当以掌握专业知识为核心。
例如,在经济学专业中,教学目标可以是学生理解和熟悉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在医学专业中,教学目标可以是学生熟练掌握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等相关知识,具备基本的临床技能。
其次,教学目标还应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等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例如,在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中,教学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思维、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在工程技术专业中,教学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学习目标也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追求的目标和要求。
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学习目标,明确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
学生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应综合考虑课程要求、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等因素。
例如,对于一门英语课程,学习目标可以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达到能够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阅读英文文献的水平。
总之,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是相辅相成的。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定的期望,而学习目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自己设定的目标。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来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
而学生则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努力实现对教学目标的需求和要求。
只有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相互契合,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真正价值和目标。
高等教育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1.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的意义:(1)有助于高校教师系统了解高等教育(2)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3)有助于高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4)有助于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1)高等教育是分专业和分层次的高级教育活动(2)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3)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展。
3.高等教育的定义: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4.高等教育的特殊性: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具有特殊性,高等学校的教师行为与活动具有特殊性,学生具有特殊性,..职能具有特殊性。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的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什么?“十六大”中的教育方针是怎样规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教育方根的表述是怎样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目的?我国高等教育目的: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加班人。
全面理解我国的高等教育目的需注意:(1)注重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注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1.导向作用。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的素质的提高,因而具有导向作用。
2.调控作用。
具有宏观和微观的调控。
3.激励作用。
高等教育的目的反映的是需要和动机,能激励人们为实现这个没目标而努力。
高等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高等教育学概论知识点导语:高等教育是许多人追求知识和实现个人发展的关键阶段。
高等教育学概论是一门涵盖广泛、内容丰富的学科,它研究高等教育的原理、政策和实践。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学概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高等教育的定义和特点高等教育是指在普通中等教育结束后,适龄人口进入的教育阶段。
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独立思考能力。
高等教育有一些重要特点:包括专业性、开放性和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等等。
高等教育的目标和职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以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
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外,高等教育还承担延伸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职能。
这些职能旨在推动学术研究和社会进步。
高等教育的演变是与社会和经济变革相互关联的。
从古代的师徒制到现代大学的建立,高等教育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近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变革包括普及教育、民主化和国际化等。
高等教育的国际比较高等教育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制度和特点各有不同。
例如,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以大学为主,注重学术自由和学生个人发展。
相比之下,德国高等教育系统以教授为中心,注重实践和职业技能培养。
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是确保教育机构和课程的符合标准的重要环节。
质量保障体系包括认证、评估和评价等模块,以确保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质量保障体系还有助于提高教育机构和教师的专业水平。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需求的转变,高等教育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
这些改革包括提高教育体制的效率、拓宽学科设置、改革教师培养以及发展在线教育等。
创新成果可以推动高等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
高等教育的挑战和机遇尽管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社会需求和经济变化的不匹配,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和专业适应性不足。
另外,学费上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也需要解决。
然而,高等教育也有机遇,如技术进步、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等。
结语:高等教育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研究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
《高等教育学》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学》教学大纲(2009年7月28日)说明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意义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高等教育处于教育系统的最高层次,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
国家的振兴靠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
离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高等教育的目的将无法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将无法保障,“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也将无法落实。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而高校教师队伍存在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人员不稳定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
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现象、揭示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重要科学,是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
学习和掌握高等教育学理论、自觉地运用高等教育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科研等工作,既是社会对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又是高校新教师尽快熟悉和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途径,同时还是高校教师提高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水平的不竭动力。
为此,我们把《高等教育学》这门课程作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是为了促进高校新教师能够尽快熟悉和适应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强高校教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最终确保高校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和高校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
二、本大纲编写的指导思想及原则大纲的编写指导思想:统一思想、统一内容、统一要求、高效求实,保证高等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质量。
本大纲的编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求实创新。
三、讲课内容和时数讲课内容共10章,总学时40学时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2 学时)第二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4学时)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理论(4 学时)第四章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和管理体制(4学时)第五章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6学时)第六章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和课程( 6学时)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学(一)(4学时)第八章高等学校的教学(二)(4学时)第九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 4学时)第十章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2学时)本文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教学重点:高等教育的概念、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和基本方法教学难点: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教学时数 2 学时教学要点一、高等教育的概念二、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三、高等教育学及其学科性质四、高等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第二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教学重点:高等教育的结构的内涵与外延、高等学校的职能定位教学难点:高等教育的功能教学时数 4 学时教学要点一、高等教育的结构1、高等教育结构的内涵与外延2、高等教育的结构的制约因素3、高等教育的结构存在的问题4、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的趋势二、高等教育的功能1、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2、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三、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1、高等学校职能的演变2、高等学校的职能定位3、高等教育功能与高等学校职能的关系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理论教学重点:高等教育目标体系、实现高等教育目的途径教学难点:高等教育目的基本理论教学时数 4 学时教学要点一、高等教育方针与高等教育目的1、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方针2、教育目的和高等教育目的3、高等教育目的的性质与作用二、高等教育目标体系三、高等教育目的基本理论1、高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2、关于高等教育目的的几个理论问题四、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途径1、实现高等教育目的途径的含义2、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第四章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和管理体制教学重点: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高等学校的学制、学位制度教学难点: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教学时数 4 学时教学要点一、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1、高等学校的学制2、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和就业制度3、高等学校的学位制度二、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1、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2、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第五章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教学重点:高等学校教师的地位和作用、高等学校教师的任务和素质要求教学难点: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教学时数 6 学时教学要点一、高等学校的教师1、高等学校教师的地位和作用2、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特点3、高等学校教师的任务和素质要求4、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二、高等学校的学生1、大学生的基本特征2、大学生的社会地位三、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1、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2、高校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3、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第六章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和课程教学重点:学科设置及其影响因素、专业构成和专业特色教学难点: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教学时数 6 学时教学要点一、高等学校的学科1、学科的概念2、学科设置及其影响因素二、高等学校的专业1、专业和专业教育2、专业构成和专业特色3、专业划分、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4、专业调整和专业建设三、高等学校的课程1、高等学校的课程概述2、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3、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学(一)教学重点:高等学校教学的过程、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及其体系教学难点: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要点一、高等学校的教学概述1、高等学校教学及其构成要素2、高等学校教学的意义3、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二、高等学校教学原则1、高等学校教学原则及其制定的依据2、高等学校教学原则体系三、高等学校教学的过程与环节1、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概念2、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3、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环节四、高等学校教学的组织与方法1、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2、高等学校教学的方法五、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1、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及其意义2、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内容第八章高等学校的教学(二)教学重点:质量工程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教学难点: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价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要点一、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价1、高等学校教学评价及类型2、几种有代表性的教学评价理论3、教育教学评价的走势4、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5、高等学校学生学习状况评价6、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二、高等学校教学改革1、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模式2、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3、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策略三、高等学校质量工程概述1、“质量工程”出台的背景2、实施“质量工程”的意义3、“质量工程”的建设目标4、“质量工程”的实施步骤5、“质量工程”的建设内容6、“质量工程”体现的思想第九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教学重点:高校科研的意义、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高校科研的原则教学时数 4 学时教学要点一、高等学校科研的意义与任务1、高校科研的内涵2、高校科研的意义3、高校科研的任务4、高校科研中的不良倾向及其对策二、高等学校科研的特点与原则1、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2、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三、高等学校教育科学研究1、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2、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3、对大学生的科研指导4、新时期高校科研工作的落实第十章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教学重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涵、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教学难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教学时数 2 学时教学要点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涵和动因1、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涵2、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因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1、高等教育规模改革与发展的现状2、高等教育投资改革与发展的现状3、高等教育类型改革与发展的现状4、高等教育专业结构改革与发展的现状三、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1、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2、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
第六章 教育目的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
四、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所谓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 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人们对教育活动的价值选择,历来有不同的见解和主张。就个 人的发展来说,有的人强调知识的积累,有的人强调智能的培养, 有的人强调知识的完善,有的人强调美感的陶冶、有的强调智、德、 体和谐发展;就社会需要来说,有的人注意政治效益,有人注意经 济效益,有人注意文化效益,有的从长计议,有的急功近利;就个 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关系来说,有的人认为教育目的应从促进个性 发展出发,有的认为应从满足社会需要为出发点,等等。在教育目 的价值取向上,争论最多影响最大的也最带根本性的问题,是教育 活动究竟是注重于个人个性的发展还是注重于社会需要。
第六章 教育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 2.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政治经济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理论基础是马无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培养劳动者、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 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5.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教育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 术教育等部分组成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几个易混淆的概念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是有区别与联系的。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总 的教育方向。教育方针 的结构应当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教育性质和教育方向;教育目的;实现 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根本原则。概括地说,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都是 由国家规定的,都是对教育的基本要求,都是全国必须统一执行的。但 教育方针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它包括对教育性质和方向、教育目 的和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等总的要求:教育目的仅是对人才的质量标 准和培养规格的专门规定。因此,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 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虽然在学术上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有严 格的区别,但在实际中两者经常通用。
第六章 教育目的
• 白云片片魂悠悠,黄花遍野使人愁。义军已覆化碧土,留 得精神载史书。黄花岗上土一抔,埋没荒烟蔓草间。起 事何知一死难,的卢青骢劳鞍鞯。青天白日满地红,镶开 碑上覆墓间。行人往往悲旧事,含愤长忆孙逸仙。无量 头颅无量血,可怜换得假共和。皇冠已覆君前落,不见人 间少帝制。百越之人总不忘,秋风秋雨湿黄花。愁看长 江东逝去,却有青史映君前。莫悲往事愤钩沉,但看祖国 焕新颜。沧桑浮沉忆浮生,吾辈发奋应向前。岁月如潮 歌似梦,百年弹指一挥间。红尘梦里忆壮举,烈士陵前有 愧颜。吾侪不曾历战火,无复见此漫硝烟。和平岁月忆 往事,史海沧茫不亲见。今春南岭雪满天,雪映梅花忠魂 骨。碧血横飞四塞惊,草木含情风云悲。只因烈士血如 海,才使日月换新天。英雄何只黄花岗,无数忠魂红旗间。 百兆国子怀先辈,万里江山动后人。召公甘为社稷死,感 君总能多奉献。至今天下传英名,不使君没蔓草间。今 之河山多锦绣,不复沉沦如从前。
•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把满足人的需要和社 会需要结合起来,把重视人的价值和重视社会价值结合 起来。 • 对人与社会的关系应给于动态的、发展性的把握。不应 僵化地以个人或社会的价值作为基点,而是把人与社会 发展的互依性、互动性、互利性作为教育目的的根本价 值取向和基点。 • 从实践层面看,教育目的最终要落在人的发展上。人的 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人的价值 实现的着眼点。
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
2.调控功能
• 首先,它以确定价值取向的方式对教育活动进行调控。 • 其次,它以衡量教育活动的标准形式进行调控。 • 再次,通过目标的方式进行调控。
3.评价功能
• 第一,它是对教育价值观变异情况评价的依据。 • 第二,它是评判和衡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选择合适 与否和教育结果的依据。
高等教育的目的和使命
高等教育的目的和使命
一、概述 二、高等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 三、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四、雅斯贝尔斯的高等教育目的
一、概述 (一)概念界定 (二)高等教育目的的性质 (三)高等教育目标体系
(一)概念界定
1、教育使命和教育目的 曾任美国澳斯汀学院校长的约翰·莫斯利认为: “使命就是机构(学校)的目的。”大学使命 是人们对大学这一特殊组织必须承担的社会责 任的一种确定,是人们对大学应有价值的判断、 追求和选择,具体体现为大学组织的宗旨、理 想、目的和责任。(眭依凡,2011)
无论何时,高等教育必须担负传承文化,培育高级专门人才 的使命,这明高等教育在本质上属于文化,高等教育的一切 功能都是通过传承文化和培育人才而实现的。(王洪才, 2014)
结论:
就一般性而言,当代高等教育 在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现实 选择上,必须走两者相结合的 道路。这两个方面的统一就是 博雅和专深的结合。
(一)高等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基本观点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是一致的。 (2)旧式分工和私有制造成人的片面发展。 (3)大工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4)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 思想内涵 (1)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2)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的全面发展。 (3)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多维的,而且是充分的、自由 的、和谐的。
2、高等教育目的受到社会发展制约,具有客观性
高等教育反映的是一种教育理想,具有主观性, 但这并不是说它是主观臆断、随心所欲的产物,实质 上它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由于主观性和客观性是俱在的,都对教育目的产 生影响,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目的都是当 时高校主体根据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 等的情况制定理想性的目标追求。
第六章 高等学校教学
第六章高等教育教学一、名词解释课程:培养人的教育方案,它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以及课程教学时数、课程教学先后顺序(或课程教学进度安排)等要素构成。
学科: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
学科是专业的基础。
学科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志。
专业: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教学计划:是课程体系结构的方案,是国家为保证培养人才的规格而制定的关于学习的科目和范围的文件。
教学大纲:是一门课程的纲要结构,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时间安排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要求等。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能、形成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
教学评价:在广泛收集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实现对教学活动的控制,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过程。
学导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研讨式教学法:为实现一事实上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形成一种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寻找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深—1、高等学校的学科特征:(1)层次性:高等学校学科的层次性是指学科可按研究范围的大小和抽象程度的高低而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2)教学科研一体化:高等学校的学科发展是与教学科研密切联系的,是学校三大职能实现的平台,呈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3)特定的研究对象、语言系统和研究范围。
二、简答题1、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1、相应学科对专业设置的影响。
一般来说,学科的数量多,专业并不一定与之对应;1、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专业设置的影响。
教育目的和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培养人的特殊要求 对所培养人的素质的具体描述 因专业领域不同而多样性 受教育者 针对特定对象的较为具体、明确
实践意义
对高等教育目的的执行应建立在有抽象 到具体、有长远到近期、有整体到局部 的不同层次的转化体系,遵循由高等教 育目的 到高校培养目标再到专业目标、 课程目标直至单元作业目标的路径,从 而使高等教育目的一步步转为具体的可 操作的目标,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目的。
高等院校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根据高等教育目的 制定的,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 高等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基本素质在层 次、类型、规格上的不同规定。
高等教育目的与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 关系 联系 区别
联系
高校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区别
高等教育目的
教育活动遵循的总方向 哲学性陈述,大致规定 相对统一性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抽象概括,理想
高等教育目的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教育活动遵循的总方向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培养人的特殊要求哲学性陈述大致规定对所培养人的素质的具体描述相对统一性因专业领域不同而多样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抽象概括理想针对特定对象的较为具体明确区别实践意义对高等教育目的的执行应建立在有抽象到具体有长远到近期有整体到局部的不同层次的转化体系遵循由高等教育目的到高校培养目标再到专业目标课程目标直至单元作业目标的路径从而使高等教育目的一步步转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目的
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现实及趋势
高等教育目的内涵
宏观:对整个高等教育活动所要达成的结果
或追求的根本规定
微观:对所培养人的质的规定 总之,高等教育目的就是指把接受过完 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何种高级专门人 才的素质、规格和质量要求的预期规定。
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知识点
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知识点在当代社会中,高等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高等教育的学科,涉及到众多的知识点。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知识点,从高等教育的起源、发展、特点,到高等教育的目标与使命,再到高等教育的管理与评价,全面而系统地介绍高等教育学的核心内容。
高等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是高等教育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高等教育起源于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最早的希腊文化到中国的古代学府,高等教育在不同的地域、文化条件下逐渐形成了多样的模式和体制。
在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至全球范围,各国根据自身国情、发展需求,构建了不同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制度。
了解高等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对于理解高等教育的本质和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高等教育的特点是高等教育学领域的另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相较于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具有更高的智力要求、更广泛的知识面和更深入的专业学习。
高等教育的特点体现在开放性、多样性和研究性上。
高等教育开放性强,具有自主学习和自主选择的特点;高等教育的多样性表现为不同学科、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形式的存在;高等教育的研究性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了解高等教育的特点,对于从教育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入探讨高等教育的有效性和改革方向有着重要启示。
高等教育的目标与使命是高等教育学中的另一个核心内容。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备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高等教育的使命是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繁荣。
了解高等教育的目标与使命,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有效发展和探索高等教育的改革路径。
高等教育的管理与评价是高等教育学中的重要议题。
高等教育涉及到众多的管理主体和参与者,包括政府、教育机构、学生和社会各界。
高等教育的管理要求明确的管理体制和规范的管理程序。
高等教育的评价则是对高等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客观评价和监测。
高等教育目的
高等教育的目的
• 高等教育的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 定社会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 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 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 教育法》第五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 门人才。
• 另一方面还要认识到高等教育目的绝不仅仅如此,如美国 加州大学伯克利大学前任校长田长霖教授在谈到高等教育 的重要性说。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不仅是专门培养人才, 实在还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他说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应从两 方面来理解,第一方面是高等教育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第二是,许多人还没有完全认识到的,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还在于,建立高教、科研、产业部门的综合体,高教是主 导。在国外,对高等教育形成这样一个新认识,也是经过 了很多的时间。高等教育跟科研、跟工农业整个经济联合 体系,高教是主导,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没有 一个成功的高教系统,就谈不上科研、工农业产业部门的 结合,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就受极大的影响。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 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 牛津大学:培养的人才“要有很高的技术,非常宽的知识 基础,有很强的个人责任感、革新能力和灵活性。个人能 够不断地获取新的技术以适应其需要。” • 普林斯顿大学:“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在每一个毕业 生中坚持灌输作为优秀公民和英明领导所必需的精神品质 和人格特征。它们包括广泛而富有智慧的好奇心。 • 杜克大学 :“通过选择有着出色能力、视野和个性的人担 任教师,仔细地挑选学生,从事有助于发展社会、增民知 识,造福于人类的教学与科研,来提供最好的教育。”
专业培养目标
• 培养方向 • 使用规格 • 规范与要求
高等教育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高等教育是指一种继续教育形式,给予学生深入学习和专业化培训的机会。
它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广阔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终身学习者,他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职场需求。
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深入扎实的学科知识。
通过掌握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学习领域的实际应用。
学科知识的掌握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除了学科知识,高等教育还瞄准了学生的全人发展。
通过提供广泛的学科选择和多样的课外活动,高等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也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学生通过参与研究项目、实习和实践经验,能够将学术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并提出新的理念和解决方案。
高等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生应该能够独立思考,评估和解释信息的可靠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种思维能力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核心,通过讨论、辩论和研究等活动来培养。
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对学生在学术领域中的成功至关重要,也对他们在职业生涯中的决策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除了以上目标,高等教育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自己的社会角色,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通过提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和社区参与项目等机会,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和全球挑战。
同时,高等教育还强调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建立在对学生个体需求的关注之上。
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目标和优势是成功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
高等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支持,帮助他们在学业和个人发展上取得最大的成就。
总之,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科知识,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就业还是为了学习?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就业还是为了学习?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中等教育后,通过进入大学、学院、研究所等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学习和研究的阶段。
这个阶段可视为人们成年后对知识和技能的深化、专业化的学习过程。
然而,对于高等教育的目的,社会上一直存在着争议。
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就业机会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将对这两种观点进行探讨,并得出结论。
一、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就业支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社会上对于高等学历的需求越来越高,高等教育应该适应社会就业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他们认为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与社会所需职业相对应的专门人才。
他们认为高等教育应该强调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以便顺利就业。
然而,这种以就业为目的的观点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首先,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不仅仅是为了就业。
教育的本质是传授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其次,过于强调就业可能导致学生追求热门专业,而忽视对其他领域的兴趣和发展。
这样做不利于社会的均衡发展和人才的多样性。
因此,高等教育的目的不应仅仅局限于就业,还应包括学习及个人成长的综合目标。
二、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和个人成长另一种观点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高等教育应该以知识的传授和学术研究为主要任务,形成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种观点认为,高等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变革和自我提升。
这种以学习和个人成长为目的的观点也有其合理性。
首先,高等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宽阔的知识视野和深入的学术探索,使他们全面认识世界和人类的历史文化。
其次,高等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的能力。
最后,高等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发展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高等教育学填选判资料
高等教育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高等教育学及其特殊性1.我国现代的高等教育一般追溯到1898年(清光绪24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
2.现在常说的高等教育主要意指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经过九个世纪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高等教育体系。
3.高等教育学作为研究高等教育现象的一门学科,具有自身的特殊规定性。
高等教育现象相对于一般教育现象而言,具有特殊性、专业性。
4.高等教育一般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三种类型。
对高等教育的特点可用“高”与“专”两个字来概括。
相对于中等教育而言,它在层次上高,在性质上属于专业教育。
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相比较,具有其特殊性。
5.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术性、专业性的特点。
6.大学教师的教学过程还具有创新性的特点。
第二节高等教育学的历史及学科性质7.1978年5月,我国的第一个专门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这标志着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从而开始了高等教育研究由非制度化想制度化的转变。
1983年,高等教育学正式作为教育学科的二级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入学科专业目录。
8.1984年,潘懋元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确立。
第三节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9.从事高等教育研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确定研究问题一般要坚持一下三个原则:(一)价值性原则(可以创造价值)、(二)创新性原则、(三)可行性原则。
10.按观察方式的结构化程度可以将课堂观察分为结构观察、准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三大类。
11.实验研究,按实验目的可以分为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推广性实验;按实验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定量研究实验和定性研究实验12.四环节模式即“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循环阶段。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上)第一节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1.按照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校庆日为标准时间计算,它成立于1088年,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大学。
高等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点
高等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点高等教育是指在中等教育阶段之后,由高等学校或其他专门教育机构进行的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高等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点。
1. 教育目标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意味着高等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并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2. 课程设置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是根据教育目标和社会需求来制定的。
课程设置应该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专业课程则深入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 教学方法在高等教育中,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为中心的,以讲授和传授知识为主。
然而,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现代高等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因此,采用一些互动、实践和讨论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4. 教学评估高等教育中的教学评估是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
教学评估可以通过考试、作业、报告和实践项目等方式进行。
评估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够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反馈。
5. 学生发展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高等教育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品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学生发展包括学术发展、职业发展、个人发展和社交发展等多个方面。
6. 国际化教育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也在逐渐国际化。
国际化教育是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等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学习外语和接触不同文化,以提高学生的全球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7. 教育改革高等教育领域也需要不断进行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包括教育体制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评估方法改革等。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促进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性质):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的任务在于应用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教育科学中的技术理论以及相应的方法和技术来认识和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种问题。
高等教育(目的):以科学有效的途径改变教育主体(主要是受教育者)的身心。
多学科研究法:是采用多种方法和从多学科角度去探讨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综合研究方法。
中世纪大学: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
它是在仿照行会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种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育机构,并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活动体系。
其组织形式、管理制度、教学方式等都为近现代高等教育活动所直接继承下来。
柏林大学(洪堡时期):1810年柏林大学首先提出“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科研统一”和“独立与自由统一”的新教育原则,发展了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
“威斯康星思想”明确提出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
在教育实践上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他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态度要端正;师生关系应是教学相长。
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启发和教育的重要意义。
教育过程实质上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
社会流动是指一个人从一种社会地位或阶级向另一种地位或阶级的运动,包括上向、下向和水平运动。
人的发展指身体结构和机能中任何连续不断的、非病理的变化过程。
培养目标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质量标准。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高等教育学考试概念题
高等教育学考试概念题1.高等教育: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高等教育本质:最一般、最普遍、最基本的属性是:具有教育一般的本质属性:培养完成完全中等教育后的人,使他们成为具有高深知识的专门化人才的社会活动。
它的本质是由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构成的。
这种特殊矛盾是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与完成全中等教育的人的实际状况之间的矛盾。
3.高等教育民主化:教育上的民主化进程势必会进一步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平等在现代化国家的政治中已被赋予特别重要的政治意义,它本身就包括了社会政治民主的成分。
4.人力资本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人力资本理论学派为典型代表,许多学者就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大量的研究,虽然所关注的相关因素和所利用的计算模型有所初入,结果不尽相同,但是结论却基本一致,如:斯特鲁米林的研究,舒尔茨的研究,丹尼森的研究。
5.中世纪大学:人才培养职能肇始于古代,发展和完善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与近代大学有密切的“血缘”关系。
6.柏林大学:科学研究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10年柏林大学的创办,这种做法被德国其他的大学所效仿,由此德国大学突破了传统大学模式,科学研究逐步成为大学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7.《莫里尔法案》:社会服务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引发美国赠地学院运动,以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为代表的部分赠地学院开创了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
8.威斯康星思想:明确的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第一,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第二,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
第三,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
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包括:第一,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
第二,专家服务。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1.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高等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点
高等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点高等教育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高等教育领域存在着许多理论和概念,这些理论和概念反映了教育发展的不同思路和路径。
本文将综合介绍一些高等教育的重要理论和概念,以便读者全面了解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谈谈高等教育的目标。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这一目标表明高等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学术成就,也要注重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多维度的,包括了知识传授、创新能力培养、社会意识培养等方面。
其次,我们来谈谈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
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学习理论和人才培养理论。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学习理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
人才培养理论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高等教育中的管理理论也是非常重要的。
管理理论包括了行政管理理论和领导理论。
行政管理理论强调高等教育机构的规范和效率,以确保教育资源的最佳利用。
领导理论则关注学校领导者的能力和行为,以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也是一个重要议题。
质量保障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了评估理论和认证理论。
评估理论旨在评估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质量,以提供改进措施和参考指标。
认证理论则关注高等教育机构的合法性和质量认可,以确保教育的可信度和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还涉及到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问题。
课程设计理论包括了课程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组织。
教学方法理论则关注学生主体性和互动性的培养,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此外,高等教育还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如教师培训、学生招生和学费等问题。
教师培训理论研究如何培养优秀的教师,并提高其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
学生招生理论则关注如何选拔适合的学生,并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对政治的影响方面
1高等教育政治社会化 2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3高等教育促进政治改革发展
4民族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5 强调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6高等教育培养政治人才方面
第二节高等教育方针与高等教育目的
一、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 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立 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 奋斗目标;它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一 切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指针;其内容包 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 目的的基本途径。
第六章 高等教育目的及目标
术与道 “目的较概括和抽象,是一种某种行为活动的普遍 性的、终极性的追求。目标较具体,是某种行为活动的特殊 性的、个别化的、阶段性的追求。目标是要达到效果的量化 指标”,目的与目标有共同的结果,但是目标更侧重于可量 化,在一定时间达到结果就是目标。目的是没有任何时限的。 回答培养什么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第一节 高等教育与政治
“政教分离说”
土耳其信仰伊斯兰教, 但主张政教分离。
1、教育独立于政党之外。 2、目的而言,教育和政治活动都在于影响人。 3、背景:教育行政系统方面,18世纪末的产业
革命后,公共教育迅速发展,国家参与教育活动 和对教育的组织管理日益完善起来。
政教分离,是现代政治学的一项原则,源于欧洲摆脱宗教控制的文艺复兴、宗 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并成为欧美政治学说主流观点。欧洲社会的趋势是向世俗 主义方向发展,从而渐渐远离基督教教育中的宗教礼仪和信念。
校际差异 地域差异
高校的空间布局、 入学机会
政治对高等教育影响方面
1
2 3 4 5
高等教育政策 高等教育制度 对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研究 高等教育立法 政府对高等教育投资的分析
第一节 高等教育与政治
6 高校各种权力的研究对高等教育改革发 6
展的政治学分析
四 政治对高等教育控制手段方面
第一节 高等教育与政治
第二节高等教育方针与高等教育目的
当前我国的教育方针
1990年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
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 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 。 2002年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 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结: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总结了几十年教育实践中的历史经验教训而提出 的,其核心内容就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一节 高等教育与政治
政治对高等教育影响方面
二、政治制度对高等
教育的影响
国家政 治体制决 定高等教 育的政府 管理模式
国家的政 治价值观规 定高等教育 的基本理念
第一节 高等教育与政治
政治对高等教育影响方面
家庭社会阶层
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 机会、过程、结果
基础设施、师资队伍 仪器设备、教育教学
三 高等教育 公平问题
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社会人和自然人
第二节高等教育方针与高等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沿革
蔡元培 :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
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不可偏废的方针。 1912年民国政府: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 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 1927年国民政府 :中华民国教育根据三民主义, 以充实人们生活,扶植社会生活,发展国民生计, 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 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 1934年中央苏区 :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教育广 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 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 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1950年教育部 :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 。
政教合一制度在中世纪时期拜占庭帝国、沙俄、阿拉伯帝国、 印度、意大利等国家或地区实行过。当时封建统治阶级为了 维护和加强自己的政治统治,需要利用宗教;而宗教首领为 了扩大影响、争夺势力,也需要与封建统治者的联合。国家 元首和宗教领袖同为一人,政权和教权由一人执掌;国家法 律以宗教教义为依据,宗教教义是处理一切民间事务的准则。
(四)高等教育目的历史沿革
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
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它描绘出理智的疆域,在那里对任何一切既不 侵犯也不屈服。 约翰· 纽曼,19世纪中叶任爱尔兰都柏林新天主教大学校长,1873年出版《大 学的理念》成为西方教育学最为经典的文献。‘大学是探索普遍学问的场 所’”。在他看来,这个表述意味着,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从世界各地聚集到同一 个地点,探索普遍的学问。如果人员不是来自世界各地,就不会有探索各种知识 的教师和学生;如果不是聚集在同一个地点,就根本不会有任何学校。因此,从 最简单和最原始的形式看,大学是由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师和学生组成,探索各种 知识的场所。按照纽曼的观点,我们可以知道大学是教育场所而不仅仅是教 学场所。 洪堡,德国现代大学之父,1809年受命改革普鲁士的教育体制。 大学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它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 化新知识,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 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范· 海斯,1904-1918年任威斯康辛大学校长,曾提出了对世界高校发展颇具影 响的“威斯康辛思想”。
第一节 高等教育与政治
第二节 高等教育方针与高等教育目的 第三节 高等教育目标体系 第四节 高等教育目的基本理论 第五节 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途径
何为政治 政治成为了城邦公民参与的统治和管理活动。 政治是各种集团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也 是各种集团或个人为了各自的利益所结成的特 定关系。
二、教育目的和高等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逻辑概念: 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或者说
是对所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的设想。 高等教育目的的逻辑概念:高等学校中对所培养人才的 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的设想。
巴黎大学的前身 是索邦神学院, 1261年正式使用 “巴黎大学”一 词。
第一节 高等教育与政治
政治对高 等教育影响 方面
高等教育对 政治影响方 面
第一节 高等教育与政治
政治对高等教育影响方面
欧美 认识论传统
我国
政治论哲学主导
一 对高等教育政治论哲学的探讨
约翰· S·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
布鲁贝克分析了使高等教育合法存在的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一种是把以“闲逸的好奇”精神追求知识作为目 的的“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另一种“政治论”的高等教育哲学则认为,人们探索深奥的知识不仅出于闲逸的好 奇,而且还因为它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人类社会进入到现代社会直至“知识经济”大行其道时候,似乎越来 越多的学者倾向与后一种高等教育哲学。
决定着谁受教育的权利 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第一节 高等教育与政治
(二)教育对政治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3、创新政治理论
第一节 高等教育与政治
1 道德伦理:政治源于道德规范
2 宗教神学:源于超自然的力量
3 法学:用立法和执法最终实现统治的过程 4 权力:争夺和运用权力的过程
二、教育目的和高等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教育结果的观念存在,是教育
活动所希望获得的教育结果,主要反映教 育所培养的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 等教育目的作了如下规定:“高等教育必 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 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秦朝焚书坑儒
科举制度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 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 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战时党政教合一
第一节 高等教育与政治
总结
政治选择决定 政府行为,政府 行为影响高等教 育结果
中国政府和大学的关系呈 现出高度的控制性特征
政府政策决定高 等教育的兴衰
二、教育目的和高等教育目的
(二)高等教育目的的性质
教育目的的本质是一种教育理想,具有期待性。作为理
想教育目的,是价值判断与选择的结果,因而内含观念 价值与期望值。教育目的是主客观的统一。 教育目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上海美国教会办的圣约翰大学
二、教育目的和高等教育目的
(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 2、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 1955年5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合发表了著名的《迈瑙宣言》中指出: “在相信科学是通向人类幸福之路的同时,也强高要看到科学在向人 类提供自杀的手段。” – 哈佛大学1978年《公共基础课方案》规定,全体学生都要学习文学、 艺术、历史、社会哲学分析、外语、数学、自然科学等五个领域的基 础理论和知识。 3、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 – 在知识和能力两方面中各执一方,前者代表是斯宾塞,后者是洛克。 – 形式教育主张课程设置应该偏重于古代语言、数学、逻辑,忽视一般 学科,尤其轻视自然科学。带有很强的新人文主义色彩,目标是以培 养包含古代历史研究和美育的更丰富的人性。 – 实质教育课程设置重视自然科学,现代语言,轻视古代历史和古代语 言,非常重视适应大机器生产的需要,强调社会经验方面的因素,培 养目标是实用人才,技术人才。
5 公共管理:国家政权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6 马克思: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属性
第一节 高等教育与政治
中国高等教育有很深的政治化基因
培养目 标
回顾历史
造就统治人才——学而优则仕 儒家经典 官吏和地主的子弟 官学由朝廷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