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高校教师,您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应包括哪些?现实状况如何?

总所周知,教育史一项噢诶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那么高等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呢?这里便遇到了高等教育的目的问题。在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我国的教育的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我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便是培养德、智、体、美,还有劳的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或劳动者。

高等教育的目的就其所培养的人来看就是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偶一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而所谓的高级专门人才也就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实现了人们预先在心理、技能和人格特征等各个方面所设想的达到较高水平的心理预期的人。那么怎么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我们便需要从以下几点来实现,这也是我们的目的所在,既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一、德育型人才;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从而把社会道德规范和要求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等方面,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党和国家所持的立场态度,使他们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思想教育是对学生所进行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以奠定其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道德教育最集中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法制教育包括法律和纪律教育,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教育。其中,道德是基础,政治史灵魂,思想是行为的指导,法制史约束行为的外部强制力量。死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整体。二、智育型人才;智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事件能力的教育。它侧重于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三、体育型人才;体育是授予学生体育卫生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增强体质,发展机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的教育。四、美育型人才;美育是通过显示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来打动学生的感情,使他们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或者感化,从而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级审美教育,简称审美。具体包括艺术美的教育、自然美的教育和社会生活美的教育。五、劳育型人才;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现代生产劳动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

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生产技术教育两方面,而这之间的有机联系是:劳动教育中应重视生产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生产技术教育中应重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出具有以上五个方面品质的全面型人才。而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发展的形势也是一片大好。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一、数量在增长;数量的增长,可以理解为扩招。我国大学生的数量从上个世纪末的600万人次已经增长到了现在的3000万人次,增长了5倍左右。我国的毛入学率也达到了25%,我们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二、办学形势多样;大众化的前提必然是多样化,多样化才能大众化。我国高校的办学形势有大学、学院、高职高专等,世界上其他国家有的我们基本上都有了,它们没有的我们也有,比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三、教育质量在某些方面有所提高;现在大学生在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上是显著提高的,还有人文素质的提高。四、高等教育经费快速增加;举个例子,2000年我国高等教育经费为913亿,在2003年时为1754亿,4年就增长了92%。五、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形成了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的格局。

随着办学虽说目前的形势一片大好,但在这种情况下,却也出现了很多有待解决、研讨的问题。我主要总结出以下几点。一、教育经费问题。高等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一直是困扰着我们的问题。财政性投入占GDP的4%的目标始终没有达到,近年来一直在3%左右徘徊。比如,2004年国家财政教育经费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为1009.8亿元,占整个财政性教育经费的22.6%,占当年GDP的0.63%,总额虽然比1998年的383.8亿元增加了2.63倍,但是财政规模的张张速度,平均经费大幅度下降。二、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的师资数量逐年有所增加,1998年全国高等学校的专人教师是40万多,2005年达到96万。尽管如此,还是赶不上学生的增长数。1998年的生师比是17.14:1,。这是统计数字上的比较,世纪上许多高等学校大体上一个教室教20多个学生。问题还不仅如此,许多大学教师还承担成人高等教育和许多非学历教育工作,实际负担更重。近几年来,每年差不多有将近10万的新教师进入大学,大约站到高等教师的36%。新教师的学历多为博士硕士,但缺乏培养人的理念和教学经验。同时,每年平均要有6%的老师教退休。三年内老教师要减少18%,近11万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队伍的质量就下降了。三、高

等教育质量问题;从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高等学校和社会关注的重点是教育质量问题。但由于扩招过快,教育资源的增量远低于学生数量的增长,生均教育资源占有率下降,尤其是教育数量不足,稻花教师负担过重,加上管理力量分散,因此,这些学校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育教学质量肯定有所下降。四、高等教育机会公平问题;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入学机会,使得高等教育惠及普通人群,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从这个角度而言,大众化对高等教育公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大众化对高等教育公平的促进作用仅仅反映在总体层面,事实上,在短期内大众化并没有环节不同区域和社会阶层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及其质量上的差异。五、高等教育结构问题;这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不同学科之间的地位关系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现有学科结构基本上是对精英教育阶段科类结构的复制,级学科数量越大其学科门类在校生数占全国在校生总数的比例越高,增量也越大,该学科在扩招过程中的增幅也越大,反之亦然。二是不同地区的高等学校之间学科结构存在严重的趋同性。高等教育大众化绝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数量变化的问题,二是某种意义上的质变。主要特点就是高等教育层次和类型的多变化。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起来,现在将近占了高等教育一半。但我国目前还没有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成熟经验,相关的师资队伍也没有建立好,相关的教材也不配套,相关的实习实训基地没有建起来,存在着许多问题。五、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已直接影响到了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影响到了家庭与社会的稳定。据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的调查表明,2005年6月下旬,当年毕业生已经签约的是33.7%,以确定单位并准备签约的13.5%,准备自主创业的3.6%,报送研究生的4.8%,考取研究生的12%。准备出国的2.3%,申请不就业的4.8%。进一步分析还可发现,不用学历之间差异显著,专科和高职为59.1%,本科77.6%,硕士84.1%,博士79.3%。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常见的问题。

总而言之,我国高等教育在曲折中不断发展,虽然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作出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不容忽视的。只要培养出全面的人才,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将势必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