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缺失与提升

合集下载

我国高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我国高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我国高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一、引言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最近几年中,全国各大高校新生人数持续上涨。

大学人口基数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贫困学生进入其中。

作为高校学生中较为特殊的群体,贫困大学生约占总人数的20%。

而随着贫困大学生群体的慢慢扩大,贫困生自身的一些问题逐渐表露出来,比如由于心理上的不平衡或者长期压抑等引起的高校校园凶杀案。

种种迹象表明,以心理问题为代表的大学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高校教育质量、教育环境的重大问题,与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主观幸福感问题的研究急需深化。

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人群也比较单一,研究内容也主要是探讨人口统计学变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直到世纪之交高校扩招引发了高校贫困生问题时,学者才开始关注高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郑雪改编了《主观幸福感量表》,与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1]共同构成了国内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测量工具的主体框架。

华东师范大学邢占军对于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国内有较高的参考作用,并且通过研究编制了《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2]。

到本世纪初期国内掀起了研究主观幸福感的热潮。

代表性研究诸如严标宾、郑雪和邱林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3]、邢占军《主观幸福感研究:对幸福的实证探索》[4]等,推动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对象向更多的群体发展。

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国内对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还比较少,且停留在现象探索阶段,缺少对主观幸福感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希望通过对影响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的详细分析,并结合问卷调查及随机选取的个案访谈与讨论,为提升我国高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进而促进高校校园环境稳定、健康发展。

二、高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调查――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1.调查过程。

(1)问卷调查。

按照《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文件精神,从全校1853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随机选取了115人,主要运用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系段建华[5]于1996年对美国国立统计中心制定的《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修订后的《总体幸福感量表》(中国版)进行调查。

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初探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然而在西部边疆地区的高校里,仍然有不少贫困大学生面临生活和学业上的困难。

这些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受到了关注,因为他们的幸福感不仅反映了国家政策的落实效果,也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对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

边疆地区的高校贫困大学生在家庭经济条件、学业压力和生活环境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因此他们的主观幸福感相对较低。

一方面,他们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与其他同学拥有同样的生活条件和学习资源,这会给他们带来自卑和不安全感,影响到他们的幸福感。

他们在学业上也承受着极大的压力,需要兼顾学业和生活,缺乏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导致他们感到焦虑和挫败,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幸福感。

虽然面临诸多困难,许多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依然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这反映了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依然存在。

他们在个人成长、人际交往和价值认同等方面也能够找到一些满足感和幸福感,这表明即使在困境中,他们仍能够从生活中获得一定的幸福感。

1. 家庭支持与关怀家庭支持与关怀对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在家庭得到支持和关怀的学生往往更能够积极应对困难,并在学业和生活中找到一些满足感和幸福感,而缺乏家庭支持的学生则更容易感到孤立和挫败,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幸福感。

2. 社会支持网络在边疆地区,一些社会力量和公益组织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和帮助,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和心理辅导等。

这些社会支持力量为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帮助他们缓解了经济压力和心理困扰,从而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

3. 个人心理素质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还与个人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

一些学生由于拥有乐观、坚韧的性格,能够更加积极地应对困难,从而保持一定的幸福感,而一些学生则由于性格内向、消极,往往更难保持幸福感。

4. 学业和生活满足感尽管面临困境,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中依然能够找到一些满足感,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浅谈提升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途径

浅谈提升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途径

浅谈提升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途径主观幸福感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他由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感三个不同维度组成,是衡量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各种因素以及贫困大学生的典型特点,旨在探讨提升这一大学生群体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有效途径,这对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与影响因素1.1家庭经济关于家庭经济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不同的研究结果。

更多的研究者倾向于认为家庭经济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非常显著,即低收人家庭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明显低于普通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明显低于非贫困大学生,。

而有研究表明:经济状况仅在贫穷时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当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时,影响就会减小很多。

1.2人格因素人格是主观幸福感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

其中,人格内外倾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即外向性人格与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

唐洁、盂宪璋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研究指出,外向学生与内向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有显著性差异,外倾性与主观幸福感有较高相关;郑雪、王玲等研究表明,外向性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感和正性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

1.3自尊水平自尊是个体赞赏、重视、喜欢自己的程度,是个体对自己的价值、长处、重要性总体的情感上的评价是自我意识系统的核心成分之一。

高自尊和高水平主观幸福感之间有紧密联系。

高自尊往往使人们更积极地看待自己,即使失败也更为自信,导致较高的主观幸福感。

孔德生等关于贫困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发现,由于自尊反映了个体自我接纳和自我满意的程度,所以他对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都有显著影响。

1.4应对方式应对方式是指人们在面临挫折和压力时通常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减轻个体的应激反应,消极的应对方式会加重挫折对身心的不良影响。

研究表明,大学生积极的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消极的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

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初探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贫困地区逐渐减少,然而在一些边疆地区,仍有很多大学生因家庭经济条件困难而面临着生活、学业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该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解决该问题提供参考和思路。

一、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贫困大学生是指在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前提下,仍在高等院校接受教育的学生群体。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需要面对日常生活、学业上的各种困难,比如说食宿问题、课业负担、交际难度、心理压力等,这些都可能对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

据调查,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一般较低。

一方面,他们可能感到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奢侈品,无法轻易享受高端的服务和商品;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足够的物质条件,他们需要面对贫穷带来的生活压力和心理煎熬,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下,会导致情绪不稳定,心理压力持续加剧,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生活质量。

二、影响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1. 家庭经济条件:贫困大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影响他们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些贫困大学生来自相对贫困的家庭,受家庭经济状况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等会遭到很多影响,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心态和主观幸福感。

2. 学业压力: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学习是他们改变家庭和自己命运的重要途径。

但是如果学习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心理压力很大,从而降低主观幸福感。

3. 社会支持:贫困大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环境中,可能会遭到一些不平等的对待和困扰,而社会支持是帮助他们克服不平等和众多种种困难的关键因素之一。

缺乏社会支持将极大削弱贫困大学生的自信和合格感,从而诱导他们脆弱的心理状态并降低自我幸福感。

4. 其他个人因素:贫困大学生的性别、年龄、自我价值等也会对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例如,在社会和家庭角色和自我价值认同的影响下,男性和女性的主观幸福感表达均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化差异,年龄也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缓解贫困大学生的困难1.政府提供经济援助:政府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了各种形式的经济援助,如助学金、贷款、减免学费、生活津贴等。

浅析高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及提升策略

浅析高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及提升策略

3 缺失 的 自我 价 值 感 。 自我 价 值 能 够 预 测 主 观 幸 福 感 , . 自我 价 值 感 不 同 的 贫 困大 学 生 对 生 活 的态 度 自然 不 同 , 中 自我 其
价 值 感 高 的 可 以 调 节 自己 的情 绪 , 制 自己 的 行 为 , 望 幸 福 的 生 活 。相 反 , 中 自我 价 值 感 低 的 同 学 一 旦 生 活 中 遇 到 打 击 控 渴 其 和 困难 , 会 白怨 自艾 , 视 自我 , 至 对 生 活 产 生厌 恶 , 福 感 水 平 降 低 。 就 轻 甚 幸 4 较弱 的人 际交 往 能 力 。 由于 贫 困生 自身 生 活 条 件 的 影 响 , 常 他 们 害 怕 与 人 交 际 , 们 害 怕 面 对 质 疑 , . 通 他 害怕 被 人 嘲 笑 ,

】 6 3

冷 漠 、 利 和 虚 伪 , 们 能 从 同 学 、 友 那 获 得 的真 诚 的 支 持 也 不 多 。虽 说 有 社 会 、 校 的 资 助 , 是 这 种 资 助 仅 仅 解 决 了 他 势 他 室 学 但
们 部 分 的经 济 需 要 , 本 无 法 满 足 他 们 更 高 的精 神 需 要 。这 一 切 也 严 重 地 影 响 了他 们 的 幸 福 体 验 。 根
负 性 情 感 上 贫 困生 远 远 高 于 非 贫 困生 , 其 是 特 困生 的 表 现 非 常 大 。 助 外 部 环 境 中资 助 体 系 可 以 改 善 贫 困 生 的 生 活 水 尤 [借 2 平 , 是 这 不 能 消 除 贫 困 生 内 心 的恐 惧 和压 力 , 能 帮 助 贫 困 生 改 善 心 理 健 康 状 况 , 明 显 的 表 现 就 是 贫 困 生 们 的 主 观 幸 福 但 不 最

新时代提升民办高校贫困生幸福感研究

新时代提升民办高校贫困生幸福感研究

新时代提升民办高校贫困生幸福感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但与此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中,其中民办高校的地位日益重要。

民办高校中依然存在着一些贫困生,他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与其他学生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民办高校如何提升贫困生的幸福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如何提升贫困生在新时代民办高校的幸福感进行一些探讨。

一、问题的存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越来越多的贫困生进入了民办高校,但是面对着较高的学费和一些其他生活困难,他们常常感到自己的幸福感较低。

这种幸福感的低下将不利于他们的学业和人生发展,也不符合社会公平的价值观。

提升这部分学生的幸福感成为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提升幸福感的途径1. 提供经济援助对于贫困生而言,经济援助是最直接的方式。

对于一些家庭经济状况困难的学生,民办高校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项目,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经济援助,帮助他们缓解经济困难。

学校还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比如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设立专项基金,资助贫困生的学业。

除了经济援助,贫困生还需要得到心理上的援助。

因为他们通常面临着诸多不公平的现实压力,心理上常常处于焦虑、自卑等状态。

民办高校可以设立心理辅导中心,为这些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些心理疏导活动,通过观影、讲座、互助小组等方式,让贫困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

3. 提供就业帮扶贫困生通常在学业完成后会面临着就业问题。

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也是提升他们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建立校企合作,推动校园招聘会等方式,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些职业培训课程,帮助这些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4. 提供学习支持学习支持也是提升贫困生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导师制度,为每个贫困生提供一名专门的导师,给予他们学业上的指导和支持。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免费补习课、参加各种学术竞赛、提供兼职助教机会等方式,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支持和发展机会。

新形势下高职贫困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新形势下高职贫困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新形势下高职贫困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教育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校园里面临着更多的生活压力和困难。

他们的家庭可能无法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经济支持,这就使得他们在学业和生活中感到更加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这部分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一、高职贫困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1. 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高职贫困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经济困难可能导致学生在校园内缺乏物质上的满足,无法获得良好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保障,这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家庭经济困难也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更多的压力和困扰,这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幸福感。

2.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影响高职贫困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面临困难和压力的时候,学生能够得到来自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他们能够得到老师、同学和社会的理解和帮助,那么他们会感到更加幸福和满足。

3. 学习环境和条件学习环境和条件也是影响高职贫困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之一。

如果学生在学校里面临着更多的学习困难和压力,那么他们就会感到更加不快乐和不满足。

学校需要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幸福感。

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改善贫困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

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勤工助学等方式来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生活保障。

学校还可以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家庭经济条件,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生活水平,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学校和社会也需要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支持和帮助。

可以通过设立心理咨询机构,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困难和压力。

学校还可以通过设立社团组织、开展关爱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度和认同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新形势下高职贫困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新形势下高职贫困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新形势下高职贫困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高职教育的普及,中国高职贫困学生群体逐渐增多。

这一群体在追求物质需求的也面临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

研究高职贫困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心理帮助和支持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而在新形势下,高职贫困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受到了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群体在物质层面上面临更大的困难,例如生活质量低下,衣食无忧等。

这些困难直接影响了他们情感幸福感的体验,对其造成了负面影响。

社会比较心理对高职贫困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有一定的影响,他们容易对比自己和他人的生活状况,产生较大的不满和不安。

研究发现高职贫困学生在某些方面也表现出较高的主观幸福感。

一方面,他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和乐观情绪,这种积极心态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情感幸福感。

高职贫困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上也能够有所成就,并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许,这些积极的认知体验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认知幸福感。

在提升高职贫困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干预措施非常重要。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关注,提供更多的经济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解决物质困难和心理压力。

教育部门也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环境。

家庭和社会也应该给予高职贫困学生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减少对他们的歧视和压力,营造一个更加积极和包容的环境。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大学生群体日益扩大,其中贫困大学生也逐渐显现出一系列心理问题。

在面临生活压力、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的情况下,贫困大学生更容易产生焦虑、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

有必要对贫困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是焦虑。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贫困大学生常常面临生活费用不足、家庭经济拮据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在心理上加重他们的焦虑感。

长期的经济压力和无法获得及时支持的感觉会使他们感到无助和不安,进而引发焦虑情绪。

除了经济上的焦虑,还有学业上的压力也是造成贫困大学生焦虑的原因之一。

他们可能会由于家庭条件限制而无法获得学习资源,或者由于家庭经济拮据而不得不兼职工作,导致学业压力增加,从而加重了他们的焦虑情绪。

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二是自卑。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贫困大学生可能会感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受到质疑,产生自卑感。

在大学中,他们可能会因为缺乏物质条件而无法融入到富裕同学的圈子中,或者由于家庭条件的不利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导致他们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从而产生自卑情绪。

长期的自卑情绪会影响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就业。

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三是孤独感。

在大学中,贫困大学生可能会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或者社交活动当中,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孤立。

在面对学业压力和生活压力时,缺乏可以倾诉和交流的朋友和同学会加重他们的孤独感,甚至引发抑郁情绪。

面对这些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对策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心理健康。

应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援助。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援助力度,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压力,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从而减少焦虑和自卑情绪的产生。

也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形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和社会活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帮助。

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对策浅析

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对策浅析

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对策浅析摘要: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贫困大学生的教育与引导,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反映了其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主要受人格、自尊、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完善多元资助体系、注重社会支持力量、加强幸福观教育、提升幸福力等几个方面进行提升。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对策1引言近十年来,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提高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困大学生的人数和比例也迅速增长,成为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成长成才受到政府、社会、高校的日益关注。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指出要“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健全学生资助制度”。

同时,贫困大学生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凸显,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贫困大学生的教育与引导,不仅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目前国家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不断完善,高校也通过多种方式减轻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建立起了多元化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基本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原因失学”,但自卑、抑郁、焦虑等成为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影响着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SWB)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方面(Diener,1994)。

主观幸福感具有主观性、整体性和相对稳定性三个基本特点。

主观幸福感水平可以反映其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是衡量其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综合性标志[1]。

恩格斯曾说过,“追求幸福”是一种“无须加以论证的”,是“颠扑不破的原则”[2]372-373。

著名教育实践活动家马卡连柯曾言,教育目的并不是仅仅在于培养能够最有效地来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还要把所教育的人变成幸福的人。

延边大学贫困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现状

延边大学贫困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现状
实践意义
通过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学校、社会和个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贫困大学 生的心理幸福感,促进其健康成长。
03
文献综述
贫困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研究现状
1 2 3
贫困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普遍较低
多项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普遍较 低,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困境。
影响因素多样化
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
政府和社会应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减轻贫困大学生的经 济压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学业和个人发展。
鼓励参与社团活动
学校应鼓励贫困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团活动,扩大社交 圈子,增强归属感和自信心,从而提升其心理幸福感。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影响因素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 因素,如家庭背景、个人经历、社会支持等,以便制 定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VS
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延边大学贫困大学生心理 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同时检验积 极心理干预对于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幸福 感的有效性。
04
研究方法
被试选取与调查方法
被试选取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延边大学贫困大学生 中抽取500名被试进行调查研究。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由专业心理测量师进行面 对面调查,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社交障碍
社交焦虑
由于自卑感和心理压力的影响,贫困 大学生在社交场合中容易产生焦虑情 绪,害怕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社交回避
为了避免在社交场合中暴露自己的经 济困难和自卑感,贫困大学生往往会 选择回避社交活动,导致社交圈子狭 窄。
02
引言
研究背景
社会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大学生数量增加,贫困大学生群体逐渐庞大。他们面临着 经济、学业、就业等多重压力,心理幸福感受到影响。

新时代提升民办高校贫困生幸福感研究

新时代提升民办高校贫困生幸福感研究

新时代提升民办高校贫困生幸福感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贫困生有机会进入高等教育,他们在民办高校的幸福感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为了进一步提升民办高校贫困生的幸福感,本文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幸福感。

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主观感受和评价,它包括对生活满意度、快乐感和满足感等方面的评价。

对于贫困生来说,他们面临着经济困难、学习压力和社会不公等问题,因此他们的幸福感相对较低。

研究表明,提升贫困生的幸福感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民办高校需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贫困生通常来自经济困难的家庭,他们可能面临着条件差、设施不足等问题。

民办高校应该积极改善学习环境和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确保贫困生能够享受到与其他同学一样的学习条件。

民办高校应该加强对贫困生的关怀和帮助。

贫困生在学业、生活和就业等方面可能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民办高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帮扶机制,为贫困生提供学习指导、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等服务。

要加强对贫困生的情感关怀和照顾,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爱心。

民办高校还应该提升贫困生的自我认同和自信心。

贫困生由于经济困难和社会歧视等原因,往往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到怀疑和不足。

民办高校应该通过培训、社团活动和志愿服务等途径,帮助贫困生树立自信心,提升自我价值感,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民办高校还应加强对贫困生的教育扶贫政策的研究和制定。

贫困生的幸福感提升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民办高校应积极参与教育扶贫工作,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合作,共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教育扶贫政策,为贫困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提升民办高校贫困生的幸福感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才能让贫困生真正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的发展目标。

新时代提升民办高校贫困生幸福感研究

新时代提升民办高校贫困生幸福感研究

新时代提升民办高校贫困生幸福感研究随着中国教育体制不断完善和开放政策的推进,民办高校在我国教育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于各种原因,民办高校中的贫困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困难,他们的幸福感较低,对于如何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已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对新时代民办高校贫困生幸福感进行研究,探讨提升他们的幸福感的策略和途径。

一、民办高校贫困生的幸福感现状民办高校贫困生的幸福感问题并不容忽视。

在中国,贫困生主要来自农村地区和留守儿童家庭,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面临诸多问题,例如学习环境和资源的不足、面临学费困难、缺乏自信心等。

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幸福感。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民办高校贫困生的幸福感普遍较低。

他们在学习上的压力很大,因为他们需要面对更大的经济压力和更多的社会歧视,这使得他们很难融入校园生活,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幸福感。

贫困生的自我认知和心理素质相对薄弱,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这也间接影响到他们的幸福感。

1. 营造平等的学习环境为了提升贫困生的幸福感,民办高校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建立奖助学金制度,提供更多的资助和补助,减轻贫困生的经济负担;成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改善学习环境,提升贫困生的学习动力和幸福感。

2. 加强心理辅导和培训民办高校可以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和培训,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心态。

心理辅导可以帮助贫困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3. 加强社会支持和关爱社会应该加大对民办高校贫困生的关注和支持,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社会应该加强对贫困生的关爱和呵护,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增强他们的幸福感。

三、结语提升民办高校贫困生的幸福感不仅是对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要求,更是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关注和关爱民办高校贫困生,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平等和公正的学习环境,创造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让每一个贫困生都能够享受到教育的机会和幸福感。

新时代提升民办高校贫困生幸福感研究

新时代提升民办高校贫困生幸福感研究

新时代提升民办高校贫困生幸福感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民办高校逐渐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中仍然存在着一部分贫困生群体。

为了提升这一群体的幸福感,需要开展相关的研究。

民办高校贫困生的幸福感是指在物质、精神和社会关系等多方面的满意程度。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贫困生往往面临着诸如学费支付、生活费用、就业压力等问题。

提升贫困生的幸福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提供经济支持是提升贫困生幸福感的基础。

民办高校可以设立专项奖学金,或者与社会力量合作,提供经济援助,帮助贫困生解决学费问题。

可以为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以减轻生活费用负担。

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升幸福感的关键。

贫困生面临的压力和困难是其他学生无法理解和体会的,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帮助贫困生缓解压力,增强心理韧性。

建立相互帮助的交流平台,让贫困生有机会相互倾诉和分享经验,增强对未来的信心。

提升贫困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技能也是提高幸福感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教育培训项目,帮助贫困生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就业竞争力。

可以与企业合作,组织实习或就业见习,提供实际工作经验,为贫困生的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提升贫困生的社会参与度是实现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民办高校可以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志愿者服务、社会调研等。

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贫困生的社交能力和组织能力,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提升民办高校贫困生的幸福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提供经济支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习能力和职业技能、以及增强社会参与度。

只有通过综合的努力,才能够让贫困生在民办高校中获得更高的幸福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团体活动视野下高职院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策略

团体活动视野下高职院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策略

团体活动视野下高职院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策略【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团体活动对高职院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提升策略。

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接着分析了团体活动对贫困生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团体活动的种类和特点。

然后探讨了团体活动视野下的提升策略,提出了高职院校贫困生参与团体活动的障碍和提高贫困生参与团体活动的有效途径。

最后给出了团体活动视野下高职院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这些分析和讨论,可以为提高贫困生的幸福感和促进其全面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团体活动、高职院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策略、参与障碍、有效途径、建议、未来研究。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研究中发现,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并不积极参与团体活动,其主观幸福感提升的空间有限。

有必要对团体活动视野下高职院校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提升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旨在为提升高职院校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促进其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意义通过开展团体活动,贫困生可以与同学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和互助关系,从中获得归属感和自信心,促进其积极向上的心态。

参与团体活动还可以拓宽贫困生的社交圈子,培养其沟通合作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深入研究团体活动在高职院校贫困生幸福感提升中的作用和影响,探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对于帮助贫困生克服困境、提升主观幸福感,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2. 正文2.1 团体活动对贫困生幸福感的影响团体活动对贫困生的幸福感有着积极的影响。

团体活动能够为贫困生提供一个融入社会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支持。

在团体活动中,贫困生可以结识新的朋友,建立起互助和支持的关系,从而减轻他们在学校中的孤独感和心理压力。

团体活动还能够培养贫困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提升他们对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新时代提升民办高校贫困生幸福感研究

新时代提升民办高校贫困生幸福感研究

新时代提升民办高校贫困生幸福感研究在新时代下,我国民办高校贫困生的幸福感提升已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由于各种原因,贫困生的幸福感往往较低,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针对性地解决。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升民办高校贫困生的幸福感。

优化贫困生的经济条件是提升其幸福感的基础。

贫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差,对其学业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学校应积极争取各类教育资助资金,为贫困生提供经济援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

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手段。

贫困生不仅面临经济上的困难,还可能存在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体系,为贫困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压力管理培训,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心态,增强心理韧性,提高他们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是提升贫困生幸福感的关键。

学校应注重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为贫困生提供良好的宿舍和饮食条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专心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术研究中。

学校还应加强师生关系建设,提高师生间的互信和沟通,为贫困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引导贫困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也是提升幸福感的一种策略。

学校可以鼓励贫困生参与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等,通过实践和社交交往,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幸福感。

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激励贫困生的教育成就和个人发展。

学校可以制定特殊评价标准,关注贫困生的学业进步,提供奖学金和荣誉称号等激励机制,鼓励贫困生积极向上,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发展。

提升民办高校贫困生的幸福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除了改善经济条件和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外,还需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和个人发展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让贫困生真正感受到教育的公平和幸福,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专科院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缺失及相关分析

专科院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缺失及相关分析

专科院彳父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缺失及相关分析摘要: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

早在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就己明确指出有“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木文简要分析专科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缺失及其原因。

关键词:高职高专贫困生幸福感缺失原因高职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缺失原因的探究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认知评价改善不良的情感体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构建贫困生精神扶助体系,提高贫困生精神生活质量。

一、社会现实压力和不良的社会文化因素第一,来自弱势群体身份的压力。

贫困生来自贫困家庭,其作为社会上所定义的弱势群体的身份会直接给贫困生带来诸多压力,社会部分人群对贫困家庭的偏见或者同情都会给贫困生带来压力。

第二,社会评价标准的变化和社会亚文化的冲击。

大学中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使贫困大学生失去成绩优势,又因为家庭教育资源的匮乏,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文化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也演化成一种以金钱为惟一目标的亚文化,贫困大学生由于寒酸常常倍受歧视,导致“主观幸福感”缺失。

第三,来自择业就业的压力。

当今社会就业竞争越来越大,大学生为了保证高质量就业,在大学期间通过各种途径如考证培训考研等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而这些均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

贫困大学生没有金钱作为后盾,因而而临的就业压力更大,影响到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第四,公开资助方式的压力。

当今社会越来越关注贫困生的问题, 这本身是件好事,由于我国的慈善事业尚不发达,机制尚不健全,再加上贫困学生的心理不够成熟,导致一些学生虽然经济上得到了救助,自尊心却受到严重伤害,影响了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二、家庭经济拮据因素第一,贫困大学生的父母大多教育程度不高,由于家庭经济拮据, 生活上的不尽人意,他们常常吵架或打骂子女;容易使他们产生消极情感。

第二,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农村和城市下岗职工家庭,学费往往是靠亲友筹措社会资助助学贷款等途径来维系的。

因此他们长期处于有形的巨大经济压力中,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造成心理脆弱敏感焦虑等消极情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n g a s w e l l a s i t s c a u s e s , t h i s p a p e r f u r t h e r d i s c u s s e s wa y s a n d
c o u nt e r me a s u r e s t o i mp r o v e po v e r t y -s t r i ck e n u ni v e r s i t y s t ud e n t s 。
Ha n
Ab s t r a c t S t a r t i n g f r o m a n i n q u i  ̄i n t o t h e d e i f c i e n c y o f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p o v e r t y - s t r i c k e n u n i v e r s i t y s t u d e n t s ’ s u b j e c t i v e w e l l - b e —
( 湖 南工业 大 学 湖 南 ・ 株洲
文献标识码 : A
摘 要 本文从 当今 高校贫 困生主观幸福感缺 失现状及 原 因的探究入手 ,进 一步从理论 与实践 两个 角度深入 思考 高 校 贫 困生主观幸福感提 升的路径 与对 策,提 出高校贫 困生 主观 幸福感 的提升不仅仅 需要家庭 、 学校 、 社会 的关 爱与支 持, 更需要 贫 困生树 立正确 的人生观 、 幸 福观 , 不 断提高 自 身 素质 。 关键词 高校贫 困生 主观幸福感 缺 失与提 升
a s we l l a s i mpr o v e me n t o f t h e i r o wn q ua l i t i e s .
要探讨 主观幸福 感的 内在 机制 , 如人格 特质 、 智力 水平 、 认 知模式等 。_ l _ 高校贫 困生幸福感缺失 的原 因与这两个取 向密 不可分 ,它是贫 困生在 长期生活和社会 实践 中逐步形成和 发展 的, 它既受社会 因素 的影 响 , 也受家庭 因素和个人人格 因素的影响 , 是 自身条件和外界因素相互 作用 的产物 。 2 . 1高校贫 困生主观幸福感缺失的 内在 机制 当今整个社会处 于转型期 ,面对纷繁复 杂的物质世界 的冲击 , 多元文化意识的洗礼 , 每个人都会根 据 自身生活体 验, 对周围世界进行观察与分析 , 给 自己和他 人在社会结构 中定位 。自我定位可 以反映 了人们的 自我悦纳程度 。 高校贫 困生 由于家庭经济 和成 长经历 的原 因 ,现实 自我与理想 自 我 的差距较大 ,这容 易导致在社会结构 和社 会秩序的理解 和评价 中出现偏差 , 出现 自我概念模糊 , 无法 进行 正确 的 自 身定位 。自我概念的混乱是 幸福感 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格是个 体固定 的行 为模式及 日常生活 中待 人处事 的 习惯方式 , 是全 部心理特征的综合 。心理学 家 E D . D i e n e r 认 为人格是 影响和 预测主观 幸福感最 稳定 和最有效 的 因素 。 人格影响处事态度 , 增加经历某种情境 的能性 , 不同情境 又导致主观幸福感 的增加或减少 。[ 2 1 高校贫困生心理状况长 期处 于复杂状态 , 贫困、 疾病、 人际关 系差都会 引起情 绪不
s u b j e c t i v e w e l l - b e i n g f r o m b o t h 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d p r a c t i c a l p e r —
s p e c t i v e s , p r o p o s e s ha t t he t i mp r o v e me n t o f p o v e t r y — s t i r c k e n U —
总第 3 0 4期 2 0 1 5 年2 月( 上)
To t a 1 . 30 4
F e b r u a r y 2 0 1 5 ( A)
高校贫 困生主观幸福感的缺失与提升

中图分类号 : G 4 4 4



4 1 2 0 0 0 )
文章编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5) 0 4 — 0 1 6 9 — 0 2
On t h e De ic f i e n c y a n d I mp r o v e me n t o f Un i v e r s i t y Po v e r -
t y - s t r i c k e n S t u d e n t s ’ S u b j e c t i v e We l l - b e i n g/ / Z h o u S h i , X i e
n i v e r s i t y s t u d e n t s ’ s u b j e c t i v e w e l l - b e i n g n e e d s n o t o n l y c a r e a n d
s u p p o t r f r o m f a mi l i e s ,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a n d he t s o c i e t y , b u t a l s o t h e s t u d e n t s ’ e s t a b l i s h me n t o f c o r r e c t o u l t o o k s o n l i f e a n d w e l l - b e i n 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