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语文课改人教版新课标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人教版新课标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只有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才会主动去探索、去研究、去学习。

比如在教《采莲》时,首先老师可以在上课前对教室做一番布置: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小船和一个采莲的小姑娘,在墙壁上挂上一些荷花、莲蓬等,给学生制造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

在上课的时候,将《采莲》(江南的名曲)放给学生们听。

在这种有画、有图片、有歌的情境中进行教学,能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吗?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我们在此基础上,再问:“同学们,你们有看过荷花吗?你们有在小河中划过小船采摘荷莲吗?我想,那样的感觉一定很好吧。

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采莲》这首诗歌,一起去感受采莲的快乐。

”然后,让学生先感受诗歌的配乐朗读,再放手让学生自行朗读。

二、做好课前的预习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预习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能进步[2]。

”预习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

比如在学习《晏子使楚》,该文章作为一篇历史故事,讲述了晏子出使楚国的经历,根据这点,让同学们回家后查阅相关的资料书籍,了解该故事的背景、内容,充分的了解晏子在出使楚国的时候,面对楚王再三的侮辱,晏子是如何表现出聪明才智,如何将楚王置于尴尬的情景,如何维护齐国的尊严等;然后再将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待上课的时候进行讨论。

学生在这样的自学预习中,通过自学不仅能搜集很多的课外知识,而且还能提前明白新课中的知识,并提出较多的新颖的问题。

课堂中,老师就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突破口,同学生一起学习、归纳、感悟。

课前的预习不仅能更好的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从小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现在,电脑多媒体等已经成语文教学方式的一种。

除了传统的说、听、教等教学方式能提高质量,多媒体网络也能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人教版新课标一、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一)建立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一群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环境更是具有一定的诱惑力和推进作用的。

所以,要想提高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质量就要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氛围就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必要条件。

在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不会注意到课堂氛围的重要性,关注不到课堂教学是需要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这就导致以往的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天性,设计一些课堂活动,比如朗诵比赛、词语接龙游戏等。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这些小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更有助于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有助于今后学习和生活的团结。

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把以往沉闷无趣的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活跃、轻松愉快,能够做到集学和乐于一体。

这样,学生就会变得爱学习,主动去学习,从而提高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主动性。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有效工具。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学生的教学活动,比如,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制作课件。

这是因为多媒体是集信息量大,画面感强烈,音乐效果明显等特点于一身的,能够满足学生的一切需要。

教师对课本中的教材进行课件制作,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和掌握到课本中的知识内容。

相对于以往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更能够增强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

这样想要提高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质量就会变得更加容易了。

二、改变教学观念,落实新课程改革方案作为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面对新时期的课程改革,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落实新课程标准,遵循新课改的原则和观念,即要以学生为根本,使每一个学生共同发展;坚持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重视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人教版新课标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019年课标颁布以来,教师的定位更加准确,师生关系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为合作者、探究者。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改过去课堂的沉闷、死板,变得充满活力。

而静下心来品味,一些问题暴露无遗,如:课堂成了好学生的舞台,差等生依然停步不前,忽略了学生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朗读指导不到位……以上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学三维目标,关注学生成长,成了我们小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组建高效的合作学习小组高效课堂合作学习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学习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6~8名学生组成,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习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进行分组,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班内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选择培养小组长,一名好的小组长能够对合作小组成员在课内进行调控,在课外精心管理。

再有小组成员合理分工,达到人人参与、共同完成任务的目的。

各小组分别制定了组名、口号、组训、组规等。

二、建立科学评价机制课堂评价采取小组捆绑式评价方式。

小组捆绑式评价能调动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

班内设立积分表,组内有记分员,分别给每个小组成员编号(成绩越好号越小),每位学生的编号不是固定的,根据表现、成绩进行调整,进步学生能得到及时肯定,形成积极向上的组内竞争风气。

小组成员得分与各自的编号对应,目的是鼓励大号同学多发言,得分都加在小组名下。

小组共同探究成果展示交流加小组集体分。

各小组得分每周一汇总,作为小组评价的依据,选出周冠军组,不单独对个人进行评价,增强团队意识。

资料入档,下周数据清零,重新开始,这样各小组都看到了夺冠的希望,组间竞争风气形成。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理念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理念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理念人教版新课标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

随着课改工作的不断推动,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的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可是由于部分老师在认识上的局限,课改工作的推动也有很大的阻力,尤其是在农村学校这种现象极其明显。

许多老师都在思考语文课堂教学究竟怎样才能彻底转变?为此,我就自己近10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生动导入,提高学习兴趣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将导入的环节设计新颖,那么这节课基本上已经成功了三分之一。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总是精心设计导语提高学生的兴趣,必须在导语环节使学生耳目一新。

这样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二、情境创设,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必须在一个新的机制下进行。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要靠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拓展自我,挖掘自己的潜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因此,课堂上老师必须努力大胆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散步》这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如果爸爸、妈妈、奶奶和‘我’去登山,遇到风景秀丽但路又很崎岖时,你们该怎么办?是选择大路还是选择小路呢?毕竟前人有云:无限风光在险峰。

而且作为孩子你会怎样选择?你的父母又会怎样选择?意见发生冲突时该怎么办?”这一情境的创设可以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地位马上会凸显出来。

新课程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会真正的实现。

三、赏识激励中的师生互动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对学生的认识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去考虑,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经常进行激励,不放过每一次表扬激励他们的机会。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语文备课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语文备课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语文备课人教版新课标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语文教研员孔老师在作《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报告时,指出教师欠缺认真研读课标的意识。

他举出了具体实例:第四学段关于“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误区其一在于任何版本的教材不能将3500个常用汉字囊括,河大版课文后的“写一写用一用”部分汉字超出范围;其二在于教师将生字词传授给学生,减去了学生独立查字典、词典的环节。

当然无视课标的教学案例还有很多,如忽视第三学段(5~6年级)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的有效训练,忽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这一习惯的培养,忽视扩展阅读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的有序安排与有效督查等等。

因此,备课时,教师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将《课标》中的精神和要求揣摩到位,并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实现《课标》与教材的有效对接,与课堂的有效对接。

二、反复独立研读教材教材是教师施教的材料,是落实课程标准的载体。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课标要求对教材内容作加工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手段规划教学活动。

备教材就需要教师培养独立研究文本的意识和能力,理清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及教材编写的意图。

一位教师在教授五年级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时,是这样安排的:由学生讲述对西藏的了解引入课题;接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其中一组员朗读,其他组员找出易写错、读错或不明其意的字词;然后大家讨论,明确修路中遇到的困难和建设者克服困难的办法,其中穿插教师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点拨。

一堂课到此结束了,让人深感教得不深、讲得不透。

当然不能说此堂课没有一点效果,但教师在备课时,是否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在研究教材时,是否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和灵魂,是否对通过此篇文章教学要着力提高学生哪些能力了然于心。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实践_人教版新课标-word文档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实践_人教版新课标-word文档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实践_人教版新课标-word文档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实践人教版新课标一、对新课标理念的认识(一)教师观与学生观的重新认识(1)教师与学生都是平等交流的主体。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成功的喜悦,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这意味着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师扮演的是主持人、演员、裁判员、教练员的角色。

(2)学生是主动发展中的人。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发展中的人是幼稚的,容易犯错的,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接纳、宽容;发展中的人,蕴含着巨大的潜能。

促其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中的人,需要教师格外的关注,应当允许其差异发展,让其张扬个性,展示生机。

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学应分外珍视他们对材料的多元反应,分外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师不再是以现成的答案框定学生思路,不再是以现成的教案圈定预设的线路,而是以学定教,合作探究;面对发展中的人,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要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和智慧的启迪;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看着是一个可以无限开发和整合的资源库。

(3)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构建。

新课程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全身心地真情投入,需要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方面共同努力。

教师与学生不单是学习的伙伴,还是主动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学习的组织者。

(二)对课程评价的全面认识当前,由于考试制度尚未得到根本性改革,基于考试的“指挥棒”作用,我们总在想,课改与考试制度是否矛盾,考试制度始终会是课改的绊脚石。

通过深入领会课标的新精神,才认识到考试只是评价的形式之一,考试并不等于评价。

小学语文论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一、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缺陷(一)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通过笔者近几年来的教学观察,发现小学语文课堂低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教学内容的选择仅仅局限于课本。

教学眼光比较狭窄,规划教学重点时也只是从课本出发,强调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字词的积累。

此种生硬的教学理念落实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死板的教学模式。

通常表现在,在课程初始时,老师将生字、生词进行板书,带领学生一遍一遍地朗读、记忆,旨在希望通过反复地诵读、积累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强化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其实不然,往往对于小学生而言,反复记忆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在其没有对该字词产生自我的理解之前,即使当时学生能够记住字词,也并不能够学会其具体运用的方法,不明确其应用的具体语境,老师相当于做了无用功。

一般而言,完成对字词的教授后,老师便会开始对文章的讲解,通常采用的是从头到尾的“垄断”解析的方式,将课程朗读完后,引导学生自我朗读,然后概括文章的内容,将其中重点的字词另外组合讲解,之后,讲解课后的思考题。

基本上一堂语文课便顺利得到完结。

但很多老师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文章的创作来源于实践,因此语文教学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明确语文知识应用的具体语境,拓展学生的理解外延。

(二)教学方式单一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转型,同样在教育领域也丰富了教学的手段。

但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开展,许多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还依然秉承着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老师依旧作为教学的主体,掌握着课堂的主导方向,学生一直作为学习的被动方,被动接受着老师所灌输的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同时削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作为新时代课堂主体的学生不能完全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致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三)课堂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作为课程的主讲者,讲述过程一直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比较少,从而营造了相对严肃的课堂氛围,在这种学习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如果对课程心存疑虑也并不敢向老师提出质疑,经常处于比较迷茫、懵懂的学习状态,不能做到彻底解除心中的困惑,把握好课程学习的内容。

精选小学语文新课改论文(共5篇)【教学论文】

精选小学语文新课改论文(共5篇)【教学论文】

第1篇:关于小学语文新课改的思考实施小学语文新课改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目标,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提高,应当抓住语文课程的特点,启发学生积极学习和自主学习,实现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是,一些教师在实施新课改的时候,常常存在一些困惑。

下面,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师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实施新课改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教师体现自身的教学主导性以及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以及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语文这门学科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性,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借助自身的语文实践。

并且,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个性化,不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取代学生的学习实践。

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具备充足的看书、写字、交流、思考的空间与时间,以及注重班级所有学生的参与性。

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具备条件,这就需要教师体现自身的创造性和积极主动性,充当引导者、组织者。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热爱;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

在学生具备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学习方法后,可以有效地贯彻实施自主学习。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体现自身的主导性,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和沟通交流;指导小组合作学习以及组织全班沟通,在自读自悟的前提下得以发展和提升,进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最根本的是在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放弃教师的引导。

这是因为教师的引导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引导,一方面要应当具备清楚的和真正能够实施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处理好教学目标与学生自主学习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针对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较为重要的知识,教师需要加以引导。

二、在灵活应用教材文本的同时适当地引用其他教学资源在之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视教材为经典,仅仅是照本宣科,不能调整教材内容和增删教材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语文_人教版新课标-word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语文_人教版新课标-word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语文是人教版新课标一、语文是什么这里所谈及的“语文是什么”,不是要给语文下个定义,而是将语文作为“母语”来审视,是从现实中语文的广阔外延与丰富内涵对语文进行一个平民化的理性思考。

作为工作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我所理解的语文,它不是王国维、吕叔湘、叶圣陶等定义的语文,那是国学大师深邃的语文;不是鲁迅、徐志摩、丁玲等笔下的语文,那是作家文艺化的语文;不是于漪、李吉林、魏书生等演绎的语文,那是教育专家的语文;不是薛法根、孙双金、王崧舟、窦桂梅等课堂上的语文,那是难以企及的语文……于我而言,语文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时时放出耀眼的光芒;语文是一片温润的碧玉,让人一触便爱不释手;语文是星空中的银河,从古到今,在人类的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流淌;语文是伴我降临人世,陪我成长和随我离开世间的忠实伴娘;语文,是流淌在笔端的爱恨情仇……任何一个生命呱呱坠地时,回荡在其耳畔的是亲朋好友的呼唤;一个生命辞别人世时,萦绕在其耳畔的也是亲朋好友的呼唤,只不过前者是对新生命的欢迎,后者是对逝去生命的挽留。

而就在这生死的呼唤过程中,生命个体一直在语文的感染、熏陶和教育中成长,且这个过程就是语文在生命体上烙印的过程。

在生命的这一呼一唤中,是语文,让我们感受到了“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空灵与惬意;是语文,让我们了解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怜惜与豪情;是语文,让我们知道了“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自强不息与爱国情怀;是语文,让我们体会到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思念;是语文,让我们认识了“山穷水尽已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大自然……在语文的世界里,我们知道了屈原的忧伤,杜甫的忧国,岳飞的忠诚,谭嗣同的热血……在成长的岁月里,是语文带我们进入了奇妙的世界!所以,于我而言,语文是娘胎里母亲的甜蜜话语,是坠地时亲人的呼唤,是犯错时父亲的责骂,是进步时老师的褒奖,是工作时领导同事的帮助,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文字,是书籍里的故事、传说和神秘,是病榻上的喃喃絮语,是喜怒哀乐流经心头的感受,是风花雪月带来的悲欢离合,是离开人世时亲人的哭泣,是一切与生命相连的话语和文字……二、语文教育的“唤醒”什么是语文教育?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毋庸赘言。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新课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新课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新课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人教版新课标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各有千秋,有不同的类型。

教学形式有关于拼音、汉字的教学;关于阅读理解的教学;关于写作的教学。

关于拼音、汉字的教学有集中识字、分散识字等,关于阅读理解的教学有情感阅读、思维阅读、管理阅读等。

关于写作的教学:引导学生的读写结合或者快速写作。

无论是那种教学的形式,都要按照新课程的教学指示和要求来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保证新时期下的学生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观因素教师在把握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控制的力度不够好。

小学语文是一个开发智力进行思维和促进交流的工具,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合理地控制教学的力度,比如,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讲课的知识晦涩难懂,给学生的理解造成混乱。

教师的反思工作做得不够好,不能及时在教学工作完成后,及时总结反思自己的不足。

比如,教师教学完成后,反思工作拖到最后一起总结,很难发现当时存在的教学问题。

另外,教师的道德素质也有待提高,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应当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客观因素语文教学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家长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

教学资源分配的不均匀,给孩子的发展造成影响。

对教师的培训流于形式,没达到实质性的要求。

此外,教师的评价机制也存在漏洞。

二、制定科学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针对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采用一些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

主要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首先,制定知识和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新课改的形式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语文的学习,使学生获得语言的交流和理解的能力,掌握记忆思维能力,获得学习语言的经验和方法。

其次,方法和过程的目标,在教学的方法和过程上设立目标,鼓励学生积极的学习语文,锻炼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新的课程标准带来教育理念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新的课程标准带来教育理念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新的课程标准带来教育理念人教版新课标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明年全国将有超过30%的地区开始试行新教材。

这次课程改革,不仅引起教育界而且引起了全社会的密切关注。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但要使教育改革取得成功,最关键的还是教师。

吴正宪老师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以一个专家型教师的风采展示在我们面前,我从吴正宪老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体会到了新的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给我们带来了教育理念的革命。

一、教材功能从知识传递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传统的教材功能观认为,教材凝聚了人类文明和人类知识的精华,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和知识性的特征,教学就是把这些文明和知识的精华教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这些知识的获取和积累的过程,这种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

教学以教材为本,教师要吃透教材,教好教材,学生要学好教材,掌握教材中的知识。

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教材功能观受到了挑战。

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其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与熏陶。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整个课堂教学无不体现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了孩子明天的生存与发展出发来组织课堂教学,整堂课学生都沉浸的学会学习,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求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取了如何学习的方法与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是显性的,直接体现在教材之中;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则是隐性的,是活的教学内容,吴老师在教学中精心地发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学生深切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生不愿意下课,不愿意离开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就是明证。

这样,教与学的活动由单向传输变成了双向互动,整堂课充满发展充满活力。

二、教学模式由封闭走向开放既然不再过分强调教材的精华性、权威性和学术性,而强调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起到的是一种媒介的作用,那么教师就不必把教材看成是神圣的、不能质疑的,必须不折不扣地照此执教。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点滴体会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点滴体会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点滴体会人教版新课标要适应新课程体系教学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但是,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首要的是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树立良好的改革意识,更新观念,取长避短,我们基础教育的弱点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差。

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但以“填鸭”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以“听讲――记忆――练习――知识再现”为主的教学方式是造成以上结果的主要原因。

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课堂完成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成为我们在课改中的研究重点。

一、扭转教学观念、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服务的,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1.充分利用视觉作用,让孩子去画、去看、去描儿童记忆材料是以视觉加工为主,但孩子更喜欢生动直观、色彩缤纷的图画、图片。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深刻地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用图来增加情趣,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画资料,将看图和学习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运用色彩,为教学服务,鼓励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色彩,想象、描绘自己心目中的世界。

神秘的星空,太阳初升的草原、山村、森林、大海等,在孩子的笔下,变得多姿多彩,充满生机。

2.充分利用学生语言积累,让孩子去说、去读、去讲大家知道,拼音教学是枯燥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从学生熟悉的语言环境中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识,再通过学生的口头语言,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例如,我在教学ai这个韵母时,我先请一个孩子上讲台和我一块比高矮,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用一、两句话说出来。

有个孩子说:“吴老师比xx高,xx比吴老师矮;还有一个孩子说得更精彩:“老师是a我是i,老师爱我,我爱老师。

”在学生兴奋的气氛中,完成了ai这韵母的教学。

小学语文论文-浅议语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doc

小学语文论文-浅议语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doc

小学语文论文-浅议语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一、巧组板块板块设计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而又彼此之间有密切联系的几部分,即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呈板块状并列又一步一步逐层深入。

使得学生学习学而有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父亲与鸟》这篇课文通篇是“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

对于这样的文章,老师常常感觉,处理起来,非常棘手,棘手在到底怎么划分,组建成几个板块,便于学习?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巧妙组建,形成三个清晰板块。

第一板块,抓“望了又望”、“闻了又闻”这两个词语,找找划划相关句子:“望到的”用直线,“闻到的” 用浪线标出。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在朗读中,了解父亲看到树叶在动,闻到鸟味, 就知道有鸟。

从中悟到父亲知鸟懂鸟。

第二个板块:抓一个词语“快活”,两个句子“这是树林和鸟儿最快活的时刻。

”“这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看图说话, 感受鸟儿的快活,运用口语交际的形式,让学生真正理解“这是树林和鸟儿最快活的时刻” 0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到:当小鸟快乐时,父亲就喜悦。

当小鸟危险时,父亲就担心。

从而进一步悟到父亲知鸟、爱鸟。

第三个板块,抓一个问题: “你们说这样的父亲会成为猎人吗?”让学生明白: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父亲是鸟儿的朋友,一位爱鸟、知鸟、护鸟的人。

父亲经常来到树林,和这些可爱的小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听懂了鸟语,理解了小鸟的喜怒哀乐,他就是鸟儿的知心朋友。

而后适时地拓展到课外,我不是仅仅高兴父亲一个人不是猎人吗, 而是希望我身边所有的生灵都不要受到伤害,我们的自然和人类能友好相处。

和谐相处。

三个板块的巧妙组建,使得整堂课的教学简约而不简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认识循序渐进,学生学而有序,学得轻松,学得有效。

二、丰富形式,整合无痕“做审美之师,常怀童真之心,做学生的呵护者。

”“教不能代替学,必须促进学生的学。

”教师不能把自己解读到的、感悟到的硬塞给学生。

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丰富的语言实践形式,自己去理解,去感悟,去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人教版新课标一、语文教育的现状(一)观念保守,对新课程标准认识不够我国推行了多年的素质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其可操作性不强、目标无法量化、不够直观,所以没能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

这就造成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仍然过分依赖教材、重视分数。

表面看来,大多数学校对小学语文新课标新教材的学习、研究很重视,但对于贯彻、落实并不热心,甚至担心新课程改革会影响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因此,实际教学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读写能力普遍不高,语文水平提升较慢。

这主要是于教师未能对现代教育形成共识,弄清语文教育的真正的目的,对现代教育认识不够。

(二)学习方式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过去我们只强调学生的学习结果,重视成绩,学生的学习只是一个被动的反应、一个单向灌输的过程,学习效果较差,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非常薄弱,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更无从谈起,语文教学成了一个简单分析文章结构、归纳中心思想的过程,学生从来感觉不到语文的魅力。

正是这种机械、重复、无意义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语文迅速失去兴趣,口头表达拙劣、糟糕,写文章言之无物。

(三)硬件有待提高,语文教育投入不足首先,大多数地方的财政收入困难,在教学上的投入不高。

有限的资金除了用于教师工资发放外,没有更多的财力去添置教学设施,所以很多学校缺乏多媒体设备。

其次,普遍认为语文不需要多少教学教具,只需死记硬背就行,这使得语文教学相关设备尤为缺乏,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再次,学生对语文缺乏重视,在语文课的学习上花费的时间、精力,同其它课相比,严重不成比例。

二、原因(一)教学按部就班,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过慢新课程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心中有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对学生的研究透彻,由单向的知识传递向双向互动转变。

而目前部分语文教师缺少正规培训,教学能力亟待提升,其教学信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仍有很大改进空间,他们离新课程、新教材提出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人教版新课标一、展开想象,引入意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各种形式的想象训练。

通过丰富的想象,使学生体验到想象带来的美的意境,让他们置身于美好的境界之中。

我们从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的过程中,体会到加强想象训练的重要。

教师引导学生在保持课文原文思想的前提下,把原文中某些精炼的文字或具体的内容,通过想象与联想,拓展其内容,以丰富课文的故事情节和细节,从而使之更充实具体、生动形象。

如《草原》一课相见的场面是这样写的:“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蒙古族牧民与作者一行人到底说了些什么,怎么说呢?这就为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这个问题进行想象训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自主研究,发展智能新课标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教师要变革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研究,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

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其中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指导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首先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其次,教师要做到“四要”,一要引导学生自学,启发创新;二要让学生掌握规律,主动地学习,迁移创新;三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大胆创新;四要强化对比,掌握知识,学会创新。

从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来看,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做学习的小主人。

这样,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教学民主,促进创新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坚持“教师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学生是教师主导下的主体”的教学原则,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则放。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教学浅议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教学浅议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教学浅议人教版新课标(一)净化智能——追求教学设计的干净文章是案头精致的“山水”,教师要沉下心来,俯下身去,努力走进文本,把握文本品质,由“没意思”读出“有意思”来,追求教学设计的干净,努力做到“一尘不染”。

1.浸泡:悉心研读文本。

每一篇优秀文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浸泡”是一种通俗的说法,指教师拿到教材能放声读,沉浸其中,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解读文本,读出味道来,用智慧的双眼去寻觅文本的核心价值。

首先,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使文本的解读走向厚重。

大凡名家名篇,都有一定的写作背景。

了解写作背景,把握好作者在文章中透露出来的心境和态度,使文本的解读走向厚重。

其次,整体把握教材,使文本的解读走向全面。

研读文本应防止“结论先行”,就此设计教案,浅尝辄止,是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的。

每篇课文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讲,研读一篇新课文,要从三个方面思考: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抓住这三个问题,使文本的解读走向全面。

再次,聚焦关键词句,使文本的解读走向深刻。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我们对一个词、一句话、一个细节描写、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轻易放过,要细细体会它们的作用。

2.漂洗:精心筛选资源。

小学语文这门学科应该用他人成熟的、典范的言语成品去指导学生的言语实践,引导他们的言语从不规范走向规范,从幼稚走向成熟。

教师悉心研读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把自己的阅读所得全部作为教学的内容,要“漂洗”,做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保留其洁净之美、简约之品质。

一要精选需要积累的词句。

大量的实例证明,流利地使用语言的能力来自储存在人脑记忆中以往体验过的大量语言范例。

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二要精选需要品味的语言。

语言文字的品味是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

而学生只有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到语言的魅力所在,从而在以后的阅读、写作中更加关注语言。

为了培养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阅读教学不能一味抓情节,应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富有生命力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式。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浅析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浅析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浅析人教版新课标一、设置创造性的环境教学本身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表面看来是一项很严肃、捆得紧、缺乏滋味的机械性活动,而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给它换味———在总体原则的控制下进行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创设好学习环境,营造好求知的氛围,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圆满完成创新人才培养的首要环节。

首先,教学中要建立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

这是教学过程中最起码、最主要的关系,是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相亲、相爱”,“共生活、同甘苦”的主张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建立好这种关系,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才成为可能。

其次,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就是说教师要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学生回答问题就是答错了,差之千里。

教师要学会运用幽默的语言来激发他,不能因学生回答不准确而快刀斩乱麻,与正确答案不符而否定,甚至发牢骚、嘲讽。

这种教学,学生时时刻刻处在一种担心、恐惧、紧张之中,时间一长消极心理油然而生,甚至自寨自弃。

使他们的思维变得迟缓,机械照抄,背老师给定的答案。

从此,他们的个性也就不再有张扬的可能。

一堂成功的课,我们都有体会,无不是在老师、学生的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和学的。

从而在这种欢乐之景中养成了他们积极思维、大胆提问、大胆探求的好品质。

二、采用创新教学方法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

它的前提是教师的教育理念的更新。

教师必须本身树立一种创新意识。

才能培养好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犹如航标灯,起着一个定向的作用,要让学生学有所知,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刨,就得充分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让两者都闪出智慧的灵光。

要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要变“课堂为学堂”教材为学材”说师为导师”。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处理好创新也才真正领会到了其中的真正的含义。

小学语文论文-走进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走进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走进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人教版新课标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犹如三月的春风,为教育教学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语文课堂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出现了许多令人欣喜的新气象。

一、语文课堂——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更多的是学生听教师说教,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自己多年的调子教着时时变化的学生,这样的课堂以知识为本,只见知识,不见人,与新课程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背道而驰的,这样的课堂更是缺乏生命的精彩。

生命的精彩在于创新获得的超越,在于思考获得的智慧。

今天的课堂再也不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而激发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由此享受生命的乐趣,体验成长的快乐。

今天的课堂,教师也不再做一个知识的“传声筒”,而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自身也要获得发展,创造出闪光的生命历程。

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鲜活生命的人,他们的第一要义是生气、生机。

因此没有理由让他们被那些毫无生机的知识束缚,教师和学生都不能成为知识的奴隶,而应成为知识的主宰。

每一堂课都是师生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有理由让每一堂课都精彩,成为生命历程中美好的回忆。

学生和教师都要在课堂中成长、进步,在每一堂课中实现生命的价值,作为教师更应带领好学生走好这生命中的每一步。

课堂中的自主思考、质疑问难、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都成了生命中跳动的音符。

新课程引起了我们对课堂生命的深入思考,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把自己生命的一段与几十名学生纯真的童年紧紧联系在一起,交融成一体,共同度过,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学生的生命因教师的生命而丰满,教师的生命因学生的生命而年轻,这又是一件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情啊!语文课更是焕发着浓郁的生命气息,在语文课中,我们喜怒哀乐、忧苦伤愁……这些都成了生命跃动的足迹,也就在这些足迹中,创造了生命的精彩。

二、语文课堂——思维碰撞、灵性流动的场所语文学科是充满灵性、充满智慧的。

语文是人类心灵的产物,透着人类的情思。

最新小学语文论文浅议小学语文课堂_人教版新课标-word文档

最新小学语文论文浅议小学语文课堂_人教版新课标-word文档

小学语文论文-浅议小学语文课堂人教版新课标给学生美美的言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抓识字,服务言语。

如:编儿歌识字、猜字谜识字、搞游戏识字、设情景识字、讲故事识字、读口诀识字、抓规律识字、展形象识字、搞竞赛识字等等。

字义是识字的中心环节,字义教学应该注重“字不离词”的原则结合词汇进行教学;同时注重复习巩固,减少遗忘,抓好书写,力求美观。

只有抓好识字教学,学生掌握言语才有一定的基础。

2.抓听说,促进言语。

为了促进听说能力的发展,可将听说训练与思维的速度,与记忆、理解、联想等能力结合起来。

可采用读后回答、听词联想、仿句说话、对白续说、观察描述、听话辨析、选择作答、听文概括等方法。

在听说中要注意学生言语素质的提高,个性言语的体现,并从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品质。

3.抓想像,还原言语。

叶圣陶先生在《文字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说,鉴赏文字作品“必须驱遣我们的想像,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从文字领会作者所描绘的意境,“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否则“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

这样的训练多了,学生自能形成敏锐地从文字符号中感知形象的能力,并通过言语形式加以表现。

特别是在文章的“空白”处、言语的概述处、言语的形象处和教学的结课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透过感受结合文字进行大胆的想像,并用个性的言语外化出来。

4.抓多读,丰富言语。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读的训练,要注意每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领会,切不可粗心。

如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

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

明日又去一重,观得一重。

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论为学》),最终使学生的言语得到丰富,言语能力得到发展。

5.抓品味,感悟言语。

品味语言,不是分析语言的表面特征,如什么词性,什么句式,什么修辞手法,什么表达方法等等一些静态的、解肢式的烦琐的分析,而是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指出文章用语行文的精妙,在特定的语境中,着重体会文本语言的分寸感、和谐性、情味感、独特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语文课改人教版新课标
课程改革给了教师们一个审视自己教学行为的平台,大家积极学习课改精神,纷纷使用自己学到的先进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老师们在教学中的“不当”教学行为反而使语文教学走上了另一个极端,使个别教师产生“还不如不进行课改”的感慨。

我校坚持走课程改革之路,对教师的成长进行了全程跟踪,对他们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总结,得出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点,简单总结如下:
一、莫忘记让学生用手去感受生活
1、培养“能说会道”的辩论家时,莫忘记让学生会写。

新课改后的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学生津津有味的讲解,滔滔不绝的议论,口若悬河的演说。

看着孩子们在自由、平等的对话氛围中畅所欲言,我们不禁为课改所收获的果实欣慰。

但是,语文老师们都发现,孩子们会说了,不会写了。

有一次,我引导学生学习《石灰吟》一诗,大家用精彩的语言阐述了自己对这首古诗内容、意境的理解。

当我让学生抄写古诗时,却发现正确率极低。

且不说字体的端正与否,一首只有28个字的古诗里,学生竟抄写错了四、五个字!这样的错误是令人吃惊的。

学生学会了语言,却抛弃了文字;开动了脑筋,却忘记了用心;长时间地口头承诺,忘记了把理想付诸行动。

因此,在课改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常常反问自己:我的学生写字是否正确?是否工整?是否端正?是否抛弃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文字?
2、朗读教学的同时,莫忘记让学生用手架起沟通文本的桥梁。

曾在一次公开课上听一位教师讲《厄运中的海伦》,教师的引导非常精彩,学生读得也深得其中味。

但学生毕竟是耳聪目明的健康人,他们再有感情的朗读也体会不出既聋又盲的海伦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如果让我来讲授这节课,我会引导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活动:模拟海伦的生活现状:两名同学合作,一个人模仿海伦,闭上眼睛,用手指摸着同伴的嘴;另一个人则慢慢地“说”出自己所要表达的词句(当然是只张嘴不发声),“海伦”由触摸感觉同伴在“说”什么。

结果,词语大家还能感觉对两三个,试验到短句子时已经难住许多同学了,更别说长句子了。

至此,学生已经感受到海伦学习的艰辛,更对她掌握了五国语言、出书立传的事迹非常敬佩。

“百闻不如一见”,我想加上一句:百看不如一
做。

“动手”,架起一座通向文本内涵的桥梁。

二、莫忘记关注全体学生
现代企业管理中有一种很重要的理念——木桶原理,即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这个木桶的容积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集体的成功往往取决于集体中的弱势人物。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更要关注到全体学生,珍视每一块“木板”的存在与个性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常常让学生配合表演课本剧。

有位教师在教学《穷人》时,设计了由一名女同学扮演桑娜,表现她收养邻居西蒙的儿子后怕丈夫责怪的忐忑不安的心情。

该女生表演得非常精彩,听课教师很受感染,但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有40名同学的班级中却有近一半学生没有认真观看,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

怎样处理这种矛盾呢?首先,教师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其次,在个别学生表演课本剧时,可以用语言、手势等引导其他同学欣赏,或者让观看表演的学生带着“任务”(如:一个问题)去欣赏;最后,教师还可以将表演课本剧的“队伍”尽量扩大,比如两三名学生在台上表演,其他同学则可以作“配音师”、“配乐师”,尽可能实现全班学生的互动。

于永正老师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中安排学生表演课本剧时,便将学生分为“演员”和“导演”两部分,“演员”演,“导演”负责审察。

在另一个课堂里,老师正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爬山虎的脚》。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将喜欢爬山虎叶子的同学分为“叶组”,将喜欢爬山虎脚的同学分为“脚组”,各自展开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相信大多数语文教师都使用过。

如果这种学习方式没有在学生已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使用时是很容易出现“偏科”情况的,特别是在小组汇报时,各组学生只顾介绍自己的发现,而忘了倾听外组的发言。

此时,教师可以在提醒没有汇报任务的小组:“找找他们发言中的错误。

”“看看自己有没有新发现?”“听了他们的发言,你还有什么问题?”语文教学要从整体出发,经系统学习后,再回到整体。

而不能过于顺从学生的主观意愿,而将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

三、莫忘记谈感受时立足于一定基础
谈感受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发展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且让我们走进这个语文课堂,教师正在引导学习《鹿和狼的故事》,指名同学朗读
本课后,教师即发问:“同学们,听了这鹿和狼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有几名同学发言,但尽数“雷同”,而且都是由“要保护森林,保护动物,保护生态平衡”几个词语组成的。

这种情况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深入到文本中去,教师就“急于求成”了。

这时的感受是肤浅的。

由此可见,感受应当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反复阅读和深刻领会上。

除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外,教师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背景资料或有文章主题有关的信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倾听别人的意见之后再谈谈感受,使自己的见解更独到、更精辟、更有价值。

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深入理解的学习基础使学生说出了以下话语:“童话给人们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使人们对狼产生了偏见。

”“人类像蝗虫一样改变着自己喜欢的环境,使凯巴伯森林像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一样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四、莫忘记教师的示范、主导作用
课改提倡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处于主导地位。

在一些课堂上,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冷落了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似乎只要教师“一讲”,就立刻回到了应试教育上。

语文课堂上,教师正指导学生朗读《鸟的天堂》中的一句话:“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得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可惜的是,学生怎么也读不出那个“味儿”来,教师就不厌其烦地提示:“哪个词应该重读?”“能不能把大榕树读得更有生命力一些。

”效果不尽如人意。

其实,在反复引导的几分钟里,老师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告诉学习大榕树的生命力有多么旺盛。

五、莫忘记发自内心的真诚表扬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想用这句话来形容教师对学生真诚的赞扬。

曾听人说过一个几近笑话的事情,一位语文教师在公开课课堂上为激励学生踊跃回答问题,便“号召”大家边鼓掌边对回答问题的学生喊:“嗨、嗨、嗨,你真棒!”短短的一堂课“喊口号”竟达二十多次。

也就是说,平均2分钟就“集体称赞”一次。

听课教师厌烦,学生也感受不到被赞美的喜悦。

教师对学生的赞扬应自心底发生,不一定要假惺惺的夸些无所谓的话语:“你真棒!”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温暖的微笑,都会把饱含爱的赞美传递给学生。

一切如春风化雨,尽在不知不觉中传送……
课改不是作秀场,不是表演台,而是教师与学生与文本与生活的真情沟通。

语文教师只要时时以学生为主,事事从为了学生的成长出发,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