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明清的制度建设与社会变动(共22张PPT)
历史①必修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PPT课件
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 夕为我国明清时期,共跨历史470多年,这是我国 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统治时期,也是我国封建制 度由盛转衰的一个历史时期。那我国封建制度由盛 转衰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 宰相制度的废除
1.宰相制度妨碍皇权集中(背景)
B.是最高的行政机构
C.行使立法和司法大权
D. 是皇权专制的产物
明朝建立初期,社会矛盾复杂,动荡不安。面 对严峻形势,明太祖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巩固பைடு நூலகம்建 统治的办法。明太祖认为,元灭亡的原因之一是 “人君不能躬览庶政”,君主不够专制,导致“主 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 至天下大乱”。为此,明太祖对国家机构进行了改 革,加强君主专制。
丞相的设立起源于何时?有何职权?
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部权尽归内阁”
票
参与
拟
侍
机密
权
从 顾
事务 决策
问
O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X(时期)
明 成 祖 朱 棣
文渊阁:位于故宫文华殿北面,明成祖朱棣 正式在此设立内阁,使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 大事的商讨。清朝乾隆以后,文渊阁成为皇家重 要藏书地。
张居正(公元 1525-1582 ) , 字 叔 大 , 号太岳,明江陵人;明 穆宗时入内阁,神宗时 为内阁首辅。神宗的老 师。在任期间,厉行改 革,是著名的政治家。
问,“传旨当笔”,充当秘书。明成祖以后,职权越来
越大,不但“参与机务”,而且成为国家中枢机构,形
成内阁制度。 这两首诗分别说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明了什么问题?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朱见元尚璋嫌迟。皇君帝主政专务制负强担化沉给重官;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员带来巨大政治压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760人教PPT课件
二、明君主专制加强措施
(一)地方: 废行省,三司分权
(二)中央:
◎废除宰相制度 ◎创立内阁
(一)地方: 废行省,三司分权
中央
布政司 按察司 都指挥司
(行政) (监察) (军政)
三司
地方权力集 中到中央
(二)中央:
◎废除宰相制度
1、原因:(1)根本: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2)直接: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
昔秦皇去封建、异三公……朝廷设上、次二相,总理百僚 ……之后,臣张君之威福,乱自秦起,宰相权重,指鹿为 马。自秦以下……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继命之,往往病 及国君……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 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 得以专权自恣。……
胡惟庸,早年随朱元璋起兵,颇受宠信,受太祖宠信,居相 位多年,结党营私,陷害异己,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奏 章于己有碍则藏匿不呈。十三年,以“谋逆”罪被杀。其 后太祖大兴胡党之狱,罗织罪名,连坐族诛者达三万余人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 同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权力 来源
宰相制 度赋予
地位 法 定 不 同 职 权 参与决策
对皇权 制约皇权
作用
皇帝信任
内侍 侍从顾问,无决策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012江苏单科)明成祖时,“特简(选拔) 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 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 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 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 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礼部
• xx
(二)中央: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件(43张)
【解析】 君主近臣的外朝化和边缘化,指皇帝把自己身边的侍 从等近官不断地外派来加强对国家和社会的控制,而又担心外派的近 官失去控制,故不断地派出新的近官取代他们,使之不断偏离了国家 的政治中心,从而加强皇权专制,故D正确。这一过程同时也表明 A、B、C均错误。 【答案】 D
2.(2016· 长春模拟)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 “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 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 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 明内阁的设立 ( ) 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解析】 由材料中 “ 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 官”,可以看出内阁是介于皇帝与其他官员之间的,内阁成员没有宰 相的权力和地位但要承担宰相的罪责,这就不利于部门间的协调。 【答案】 A
微考点二 史料品读
皇权发展到顶峰——军机处的设立
史料二
军机处的运作流程
试一试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两则史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问 题。 (2)根据史料二军机处的运作流程图,概括军机处的基本职能。
提示:地位和职能:清代军机大臣无决策权,秉承皇帝旨意办 事,传达皇帝的政令。实质: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观点术语· 填一填 ①在古代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削弱相权主要有两种方式:一 是分割相权,使之相互牵制;二是转移相权至其他机构,权力转移的 总趋势是由外朝或外廷的大臣向内朝或宫内的侍臣转移,即由远及 近;同时,行使相权的机构总是不断地由内朝向外朝转移,即由内向 外。 ②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新 变化,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的趋势;君主专制制度 的加强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共33张PPT
先进的工业文明冲击时,显然是不堪一击的。”材料说明
明清君主专制强化 ①导致了政治腐败 济发展 ②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④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 ( ③促进了经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主干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解析
“废除宰相”体现了“君主专制强化”。“监阁之争以及
宦官专权”对应①,“搜刮社会”对应②,“遭遇西方”“不堪
A.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固 B.封建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的基础
(
)
C.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
D.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 解析 根据“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可知材料主 旨在于凸显君主专制,故D项最符合材料要求,A、B、 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 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
展和提高。
(2)消极影响:①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 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它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 顶峰,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主干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要点一 君主专制的强化——废宰相,设内阁
[史料研读]
主题 废宰相,设内阁
史料一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 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①彼此颉颃,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史料二 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②只备论思顾问 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 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明神宗实录》
全国版2018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件新人教版
『方法突破』 近年高考出现了大量历史情境式命题。 解答此类试题时,先理清历史情景的基本要素,如时 间、人物、地点、事件等,再链接课本知识分析、理 解。即在情境中思考答题,在答题中感悟历史。如本 题的关键要素“阁权虽重,……官阶还是低”。
『史论链接』 明朝内阁制度的鲜明特点
(1)体系完整,模式固定,但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 行政机构。 (2)内阁与皇权矛盾重重,始终屈服在皇权的重压下。 (3)内阁受制于司礼监。 (4)内阁与六部经常互争雄长,矛盾重重。
(2)史料二中孟德斯鸠认为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充满凶暴、 恐怖。结合明清史实说明史料二中“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 反”?对此你如何评价? 提示 明朝废除丞相,设置内阁,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 清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明清之际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 巩固,稳定社会,提高决策效率;但皇权的极度膨胀,又 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最终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
『方法突破』 历史评价的多层面、多角度已经成为近年 高考的重要趋向。因史料缺乏、政治需求、立场限制、时 代局限等因素的影响,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也会 出现不同。因此我们在评价历史事件时一定要全面、客观。 如认识伏尔泰对中国古代行政机制大加赞赏的原因需结 合 17~18 世纪欧洲历史发展的特殊背景。
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方法突破』 解答历史事件变化或发展趋势的关 键在于紧抓材料信息的关键词,如本题中从“君主 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 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即是本题的核心 所在,即皇权专制下臣权的兴起。
『史论链接』 清朝军机处的特点
(1)组织形式特殊,皇帝直接挑选亲信任军机大臣,人 数无定制。 (2)地位显要,本身无独立性,完全听命于皇帝,跪受 笔录。 (3)机构精干,人员干练,办公于内廷,近于皇帝,办 事效率高。 (4)保密性强,便于集权,办理政务迅速、机密,君主 旨意畅通无阻,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2018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甲午战争后的中国
【考点探究】
一、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以及多种史观的评价
1.作用 (1)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 一些民主的权利和自由。
(2)经济上: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颁布了有利于民族 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思想上:辛亥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 心。 (4)社会生活: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 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 ②革命成果被废除:袁世凯及其以后的北洋军阀拒绝执 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徒有虚名。
• 【拓展延伸】 多视角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目的: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窃取,为防止袁世凯专
制独裁(直接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 目的)而颁布。 • (2)内容:国家主权的归属及人民拥有的自由权利和义 务,确立起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保证民主共和制度。 • (3)评价: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 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 丰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 (4)思想:《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思想的主张:如三 权分立,权力制衡(孟德斯鸠);人民主权(卢梭);天赋 人权(伏尔泰)等。 • 【解读】 《临时约法》是孙中山在充分考察西方民 主政治的基础上颁布的,其中三权分立制参照了美国, 责任内阁制效仿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规定,有利于 从法律上限制即将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 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4)文明史观: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 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 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民主共和的观念深 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 果;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物质文明也取得重大成果。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二 第6讲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1840-1912年) 课件(102张)
随着西方列强以商品输出为主要形式的经济侵略的加剧,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 经 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变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济 洋务运动中创办大量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
迈进,在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下,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3.(2016·高考全国卷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 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 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军备优势!凭借什么? (2)时空观念、洋务运动。 解析:西方人士所讲的“军备优势”是指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军事, 从欧洲购置了大量当时先进的军事装备,并建立了一支较为强大的北洋舰队。因 此,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得到普遍认同,被视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重要尝试。西 方人士的认识正是他们基于对中国近代化努力成果的认识。 答案:C
2.(2018·高考全国卷Ⅰ)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 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 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点睛:(1)日本利用外交规则争取国际舆论支持,清政府的反映说明了什么? (2)历史解释。
►[辨] 民族工业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国人创办的使用机器生产的工业。 洋务运动创办的军用、民用企业都应属于民族工业。在中学历史教材中,民族工业 特指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498人教PPT课件
中
郡县制度
央
权
力
加
汉初郡国并行 强
元代行省制度
, 地
方
权
力
废行省设三司 缩
小
中央与地方
一、怎样强化? 二、产生了什么影响?
一、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
㈠明朝君主专制发展到新高度 1、废除宰相制度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变革
秦-- 创立 汉-- 中外朝 唐-- 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 宋— 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元-- 中书省 明-- 明太祖废宰相
问题:阅读教材(P16)回答,朱元璋
消极作用:
极大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中国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史
皇
皇帝制度
权 不
三公制度
断
加
强 ,
汉代“中朝”形 成
相 唐代三省六部制
权 元代设置中书省 不
断 削 废丞相设内阁
弱 军机处的设立
皇权与相权
秦朝
(形成)
从汉到元
(发展)
明清
(顶峰)
两对基本矛盾
军机大臣不是宰相。军机处职责为“跪受 笔录,遵旨承办”,完全听命于皇帝,没 有决策权。
一、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
㈠明朝君主专制发展到新高度 1、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2、中央:废宰相,设内阁
㈡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清初中枢机构 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 2、军机处设置——专制顶峰(雍正)
有票拟权,内阁首辅 权压群臣
张 居
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六部几乎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正
明中期以来,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 它是否危及到皇权?为什么?
明清时期的制度变迁与社会变革
明清时期的制度变迁与社会变革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两个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之一。
这个时期的制度变迁和社会变革关系密切,相互作用,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制度变迁和社会变革为主线,对明清时期的历史进行分析。
一、明清时期的制度变迁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两个王朝,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变革。
其中最具变革性的是明朝末年的土地制度改革和清朝的八旗制度。
1. 土地制度改革明朝末年,由于战乱、天灾和物价高涨等原因,民不聊生。
为了缓解社会矛盾,明朝开始对土地制度进行改革。
这个改革主要包括取消和降低田租、减轻农民的负担、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等。
这个改革是明朝中后期最具变革性的一个重要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八旗制度清朝建立后,开始实行了八旗制度。
这个制度是清朝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它打破了明朝的衣冠制度,统一了蒙古族、满族、汉族等多个族群。
八旗制度主要由满洲族人组成,他们可以享受到许多特权,如免税、特殊待遇等。
这个制度在清朝的建立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二、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两个王朝,也是中国社会发展最为剧烈的时期之一。
这个时期的社会变革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其中最明显的是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1. 经济变化明清时期,由于经济发展和货币流通的发展,中国社会的贸易和商业领域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银元和铜元等硬货币,取代了以前的钞票、铜钱等,货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金属货币的流通推动了貿易和商业的發展,也加速了社会经济转型。
2. 社会结构变化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也发生了大变化。
传统意义上的士农工商的划分并不适用,江南和北方产生的大批富商,以及从乡村到城市生活的流民和来自世袭地主的新贵族,他们的出现都改变了社会结构。
此外,“白银时代”背景下的物价波动和汉民族对满族的歧视,也导致了社会关系的变动。
第18课+明清时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总复习
二、明清时期的边疆治理及对外交往
1.管理机构。 (1)明代:中央机构除礼部、鸿胪寺外,还有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 才的____提__督__四_夷__馆_____。 (2)清代:设立___理__藩__院_____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2.边疆管理。 (1)明代。 ①北方:修筑长城,沿长城布置一系列军镇,号“___九__边_______”。开放马 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
(2)赋税制度。 ①明朝: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正统年 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明朝后期: ___张__居__正_____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实行___赋__役_______合并、一概折银。 ②清朝: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1711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 “__摊__丁__入__亩____”。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 000年的____人__头__税____被 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小练2] 元明以来边疆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明朝中叶以后,开始逐步改土归 流,清世宗时期继续进行改土归流。明清推行的“改土归流”主要做法是 什么?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提示] 做法:明清时期在边疆地区(西南地区)废除土司制度,选派流官统 治并设置府、州、县等进行治理。影响:加强中央对边疆的管理,有利于 国家统一;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当地百姓的负担;推动了边疆地区的进步和 发展。
(2)中央集权的演化。 ①明初:废行中书省,后向各省派出___巡__抚_______、巡按,逐渐总揽一省 之权。 ②清朝:巡抚成了一省长官。明清时期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 (3)张居正改革。
背景 措施 影响
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____考__核______,裁减开支,清丈 土地,改革税制 国家财政收入增加,__社__会__矛__盾____相对缓和;封建统治危 机得到缓解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751人教PPT课件
课程练习
1.为了加强专制,明太祖在中央采取的最重要的一项措施 是
相 唐代三省六部制
权 不
元代设置中书省
断
削 废丞相设内阁
弱 军机处的设立
皇权与相权
秦朝
(形成)
从汉到元
(发展)
明清
(顶峰)
两对基本矛盾
中
郡县制度
央
权
力
加
汉代郡国并行 强
元代行省制度
, 地
方
权
力
废行省设三司 缩
小
中央与地方
回扣课标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废宰相
君主专制加强
措 施
明成祖设内阁Βιβλιοθήκη 影 响雍正设军机处
——赵翼《檐曝杂记》
2.军机处的性质
军机处……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军机处名不师古,……军国大计,罔不总 览,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 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引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辅助 ——
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3.军机大臣的职能
侍从咨询
决策者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 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窜定, 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 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 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 统帅六部百司;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予以牵制。 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材料二 清入关前,凡军国大政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入关后, 这种传统被继承了下来。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族上层贵族组成, 也称“国议”(或公议),权力很大,“诸王大臣佥议既定,虽至尊 无如之何”。 雍正七年(1729年),为方便及时处理西北地区与准噶尔部 的作战军务,始设军需房,以亲王、大臣充任。雍正八年,设立 军机处。雍正十年三月,颁军机处印信。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 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诸王参预政务的权力。军机处大臣随时由 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即所谓的“无专官 ”。凡被选入军机处的大臣,都是皇帝宠眷的亲信,参与军国大政, 但决定权在皇帝。军机大臣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只供传 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答:由皇帝权力受到限制到皇帝独揽大权,君主专制发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初在政权结构方面发生 展到顶峰; 了哪些变化。
问题探究一
材料一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 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 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 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 史上“荒诞奇迹”。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 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 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万历十五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变化与特点。
明清正处于中国社会转变的前夜,此时的 西方已经完成社会转型,东西方历史开始互动, 从这个命题角度来看,这一历史阶段无疑是全 国新课标卷考查的重中之重,是备考复习中值 得着重关注与拓展的知识区域。 综观以往考题类型,选择、非选择题都有, 每年均有涉及,考点多集中在明朝政治君主专 制的强化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清朝近代社会发 展的迟滞与边疆问题上。高考命题特点决定我 们复习的重心应集中在明清时期的社会特征, 以及运用各种史观对其进行历史分析。
(4)综合所学,如何评价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 ②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民族交流和融合。 2、消极影响: ①政治上,容易出现失误,形成暴政和腐败。 ②经济上,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思想上,文化专制钳制人们的思想,阻碍科技的进步。 ④外交上,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
考查角度 (2014·课标全国Ⅱ,T27)明代内阁制的特点
题型与分值 选择题,4分 非选择题12分 选择题, 4分 选择题,4分 选择题, 4分 选择题,4分 选择题,4分 非选择题12分 非选择题12分
政治 文明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T40)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及作用 (2016全国新课标Ⅱ卷,T27)从宗法角度考查清代对台湾的管理 (2016·课标全国Ⅰ,T27)明代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影响 (2014全国新课标Ⅰ卷,T27)清代对外贸易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由满族贵族把持朝政到满汉大臣共同参政; 由议政王大臣会议专权到军机处集中枢机构职能于一身。
材料三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 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 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卷一七六 (3)材料表现了清代军机处有何特点?结合材料二、三,如何 理解军机处“隐然执政之府”的说法?
答:军机处机构简单,机密性高;由单纯处理军务扩大到总揽政 务。 理解:皇帝通过军机处收回了内阁参于机密的职权,导致“军国 大计,罔不总揽”;“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所以有“ 隐然执政之府”的说法。 但我们也应看到,军机处仅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军 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所以说其“隐然执政 之府”,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 达到顶峰。
一、明清的政治文明
自主思考1: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明清时期采取了 哪些措施?体现了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 趋势:一是皇权不断地加强,相权不断地衰落,直至被废除。 二是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三是文化专制进一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 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 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1368年
明清时期
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 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
1840年
废 除 宰 相
设 内 阁
资本主义萌芽
海禁、闭关锁国
军 机 处 的 设 立
王 阳 明 心 学
李 贽 进 步 思 想
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思想
京剧
考点 范围
经济
文明
(2015·课标全国Ⅱ,T27)明代商品经济发展 (2016·课标全国Ⅲ,T27)明代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 (2016全国新课标Ⅰ卷,T40)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思想 文明
(2014·课标全国Ⅰ,T40)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成果的比较
(2016全国新课标Ⅲ卷T40)从儒家思想角度考查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 非选择题10分
二、明清的经济文明
问题探究一:明清的赋役改革
材料一 万历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将赋役的各种名目加以 简化,合并为一,“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 为佥募,……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 土贡方物,悉并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法。”推行于全国。万历十年,史称“帑藏充盈,国最完富”。 “量地计丁”的办法,成为清朝“摊丁入亩”或“丁随地起” 的源头。国家将赋役对象侧重于田地而疏于丁户,又允许“以 银代役”,给人民离开土地,提供了较为宽松了政治环境。 ——摘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朝张居正推行赋役改革的内容和 影响。
明清(1368~1840年) 制度建设与社会变动
公元前2070年 先秦时期 公元前221年 秦汉时期 220 年 三国两晋南北 朝 589 年 隋唐时期 907 年 宋元时期
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封建社会的统一和初步发展的时期 封建国家分裂,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