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发扬古雅古朴——记沈资源和他的漆画艺术
自然遗产概论论文——泥金彩漆
非物质文化遗产——泥金彩漆摘要:大自然和人类在古老的地球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后人在瞻仰那些辉煌硕果时,不禁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先人的聪明才智而叹服。
今天,那些自然和文化遗产依然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芒,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享有的财富。
本文主要从泥金彩漆的特征、制作、历史发展、流传原因、器物作用及遗产保护等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泥金彩漆进行阐述。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泥金彩漆历史发展流传原因遗产保护前言:我的家乡——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地处浙东沿海,经济发达,人民的生活殷实富裕。
古时的乡里人家往往储备有大量的木头,准备在嫁女或娶媳妇时,派上用场。
男方家父母在娶媳妇前要做一张大木眠床给儿子;女方家则要置办红妆家具。
两家做的都是竹木器活,完工之后,就要进行外表装饰。
为使器具外表绚丽多彩,往往会选择工艺方式——泥金彩漆,即在木胎漆胚上堆塑、沥粉、泥金彩绘。
在2010年,宁海县申报的“宁海泥金彩漆”,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美术项目类别,序号13。
泥金彩漆(称为宁波特艺漆器)是我国一种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品种,它的历史可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河母渡文化;它也是宁波传统工艺“三金”之一,是一种泥金工艺和彩漆工艺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漆器工艺。
明清之际达到鼎盛,考证《浙江通志》里有记载,有文字记载已有550年历史。
现在宁波范围内仅在宁海有几位民间艺人还保留此项传统手工艺。
一、主要特征泥金彩漆是一种泥金工艺和彩漆工艺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漆器工艺。
泥金彩漆主要是在木制还件上,将打成薄片的金银箔碾成粉状,调入漆料后或涂或描或填,并采用蚌壳片、镜片、砂会、沥粉等工艺技法精心装饰;也有以竹片;竹编为胎的。
泥金彩漆在明清时遗留下来的描金漆器,仍金光灿灿,可见泥金质量之好。
宁波生产的一批“鼓凳”、“红楼十二金钗”等仿古工艺品,制作精巧,人物造型逼夏,烁烁闪光,又富有立体感,很受外商欢迎。
大美漆画从历史中走来
大美漆画从历史中走来作者:来源:《科学之友》2019年第04期我囯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是大漆髹饰技艺的发祥地,《韩非子·十过篇》即有“虞舜做食器,流漆墨其上。
禹做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的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漆器由于光亮洁净,具有轻便、隔热、耐腐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替代了青铜器。
汉的夹纻,唐的堆漆、金银平脱,宋的素髹与雕漆,清的脱胎,悠悠八千载,大漆艺术穿越历史而来,为中国人的生活增添了千文万华的精彩。
漆画是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的绘画。
作为中国大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漆画具有绘画和工艺双重属性,它既是艺术品,又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装饰品,成为壁饰、屏风和壁画等的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漆画所依附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有在各种器型上作装饰的,也有在屏风上作寓意故事主题绘画的,更有在建筑家具上描绘的,木制、皮胎、竹胎等日常用具多用漆髹彩绘。
漆画既有装饰性、抽象化的动植物纹样,也有写实性的情景绘画,其内容多与器物造型紧密配合。
漆画所需材料除漆之外,还有金、银、铅、锡以及蛋壳、贝壳、石片、木片等。
入漆颜料除银朱之外,还有石黄、钛白、钛青蓝、钛青绿等。
此外,漆画技法繁多,依据其技法不同,又可分为变涂、堆塑、磨绘、刻填、镶嵌、描绘、罩染、髹凃等八种。
中国漆画的历史可以从出土文物中窥见一斑。
浙江余姚河姆渡发掘的朱漆碗已有7 000年的历史,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漆瑟有2 000余年的历史。
著名的还有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漆棺、山西大同出土的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等。
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木板漆画中国漆艺的历史是从7 000年以前河姆渡文化时期开始的,1977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第三文化层中发现了一件朱色木胎漆碗,这是世界上至今发现的最早的漆器。
中国古代漆艺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迎来第一个高峰期。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漆工发明了生漆和桐油(古称“油漆”)混用的技术,漆艺用色逐渐丰富起来,不再唯红黑二色。
漆艺的继承和发展研究论文
漆艺的继承和发展研究论文内容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漆艺在设计思想、材料工艺等方面都正面临着蜕变和再生的考验。
文章通过对传统漆艺与现代漆艺的研究和分析,更深入地把握漆艺之文化精髓,并结合对日本、韩国的漆艺发展现状的分析和借鉴,从各个层面提出中国现代漆艺发展的策略,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漆艺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漆艺传统现代装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和使用漆的国家,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
从新石器时代发展至战国和汉代,漆器工艺发展较快,应用范围也变得十分广泛。
秦汉是漆艺发展的鼎盛时期。
在魏晋南北朝,漆器因受到绘画的影响,打破了平涂的风格,出现了晕色技法。
唐代发展了金银平脱漆器和雕漆漆器。
宋元两代,戗金、雕漆等技艺进一步发展,漆器更加繁荣。
明代和清代,中国漆器发展直至全盛时期。
中国的漆艺不但形成了自己艺术史上最为灿烂辉煌的乐章,而且影响了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的漆艺发展,并逐渐流传到欧洲乃至全世界。
然而,现代中国漆艺已明显落后于日本和韩国。
2007年3月28日的《光明日报》刊登了《七千年漆艺能否熠熠生辉?》一文,指出了目前我国漆器行业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不断萎缩的状况。
如此现状,为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传统漆艺1.传统漆艺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传统漆艺属于工艺美术,从《考工记》《髹饰录》等文人笔记史料和代代相传的工匠秘诀,成为我们了解把握传统漆艺设计思想和原则的窗口。
传统漆艺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顺应自然、崇尚自然的设计思想。
从《考工记》的“材美工巧”到《髹饰录》的“巧法造化”都是主张因材施艺,合于自然、顺于自然,以返璞归真、自然天成作为造物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是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设计原则。
《髹饰录》第二章“楷法”中的“二戒”,即戒“淫巧荡心”和“行滥夺目”,就是要避免过分偏重装饰而失去造物的实用价值;保证产品的质量,不要让粗劣的“行货”在市场泛滥。
2.传统漆艺的表现语言传统漆艺的表现语言包括装饰技法、色彩语言和装饰纹样设计及造型设计这几个方面。
沈福文漆画中的中国元素
22
美术时空
ART EDUCATION RESEARCH
福文之所以用红色与黑色作为晨曦盘的颜色,是因为火红代表 国美术前途贺也。”此外,还有一些文化艺术界人士发表了对沈
沈福文漆画中的中国元素
□李婉莹
摘 要:沈福文出生在漆艺之乡福建省诏安县的一个漆艺之家,自幼开始系统地学习中国画。他受到叔叔的影响开始接触传统 漆艺,并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沈福文处在中国新旧文化碰撞交替、西学东渐的时代,他一直致力于中国漆画的发展,带着一腔振兴 中国漆画的艺术热情东渡日本学习漆艺。在日本学成归来后,他对漆艺的理解日渐加深,并为中国漆艺的发展开辟出了新的道路。 在他的漆画作品中,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理念,即把中国元素融入漆画,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漆画艺术。
部有微曲之势,周身装饰富丽,头戴宝冠,肩饰巾带,天衣随身, 逐,在历经人生浮沉后依旧忠于本心的沈福文,是少有的具有
长裙曳地,右手持白色宝瓶,左手轻拿一枝杨柳,双足呈八字形, “匠气”的大家。他在自己的漆画中完美结合中国元素,成为中
踩在莲花之上。观音的慈悲和普度众生的仁爱情怀渗透其中, 国漆画史上的经典案例。
1947 年,“沈福文教授敦煌图案漆艺全国大展”展出了许多 变涂,根据设计意图确定装饰表现的技法,往往也会产生与设计
沈福文由敦煌采集的图案所创作的漆画。沈福文曾赴敦煌采 草图中不同的、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漆画的制作变成了创作的
风,凭借自己扎实的绘画功底,临摹并提取敦煌壁画的精髓,将 继续。沈福文将自己积累的人生经验和对自然的热爱都投入了
沈福文中国传统题材的漆画作品也十分多见。首先,以金 鱼为主题的《堆漆金鱼》(图 1),以大漆的黑为底色,未画水,却营 造出一种空幽的水中之景。沈福文笔下灵动而欢快畅游着的鱼 儿,展现出的不仅仅是他的人生境界,还有他对于虚实结合的理 解。当深厚的虚实结合功底与自己的人生体悟相结合,就呈现 出“不用画水也能感受到那种鱼儿在水中的自然、自在之感”。 摇曳的水草好像顾盼生姿的美人,红与绿这种中国传统颜色搭 配,却营造出不同的意境。金鱼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代表着“金 玉”,小巧玲珑,翩翩多姿,体态稳重,在水中锦鳞闪烁,沉浮自 如。这种鱼演绎着动静之间美的传奇,也是沈福文将中国元素 融入漆画的直接表现。沈福文将新堆漆法与研磨彩绘法相结
漆艺名词解释
漆艺名词解释漆艺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古代工艺美术家——姜千里明代漆艺家。
又名江千里,字秋水。
浙江嘉兴人。
擅长镶嵌螺钿工艺。
所嵌锦文精细无比。
代表作有云龙海水纹螺钿加金银片长方黑漆盒,现藏故宫博物院,锡胎嵌螺钿多宝黑漆描金执壶,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制作的食器,极为昂贵,有“杯盘处处江秋水”之称。
[名词解释]古代工艺美术家——沈绍安清代漆艺家。
乾隆时人。
福建福州人。
脱胎之术久已失传,沈绍安恢复了这一工艺。
做法先塑土为器,以绸或夏布和漆,层层敷之,待干后去土,漆器胎薄且轻,质坚固,加工精细,光彩照人。
制作的脱胎漆器,轻巧美观,真金碾泥为色,经久不变,一直作为皇家贡品。
[名词解释]古代工艺美术家——卢葵生(1779—1850)清代漆器工艺家。
字葵生。
江苏扬州人。
祖父是髹漆名家。
擅长漆砚,多宝嵌、雕漆、浅刻、八宝砂漆多种工艺。
所制百宝嵌梅花纹琵琶,高97厘米,最宽25.5厘米,嵌梅花一本,老干疏花。
花朵用螺钿琢成,花萼用剔红,梅干用椰子壳,利用壳面的天然节眼表现树木的鲮皴,用绿色染牙嵌成苔点。
右上侧五言诗绝句:“朗月侵怀抱,梅花寄皆音。
”下署“自在主人识”款。
另有梅花纹锡胎壶、仿紫砂漆茶壶等代表作传世。
[名词解释]古代工艺美术家——朱启钤(1872—1964)工艺美术理论家。
贵州开州(今贵州开阳)人。
早年从政,1930年,曾创办中国营造学社,从事建筑艺术研究,并对古代丝绣、漆器工艺等的历史造诣很深,曾编著出版有《丝绣笔记》、《存素堂丝绣录》、《女红传征略》、《漆书》、《哲匠录》等。
古代丝绣工艺收藏亦丰,后集印成《纂组英华》一书,为巨型精装图册,实物多为辽宁博物馆收藏。
此外。
还将我国久已失传、流落在日本的明代著名漆器专著黄大成撰《髹饰录》钞本在我国印行,对我国工艺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名词解释]古代工艺美术家——李芝卿(1894—1976)漆器工艺家。
福建福州人。
从事漆器七十多年。
早年曾赴日本学习漆艺;回国后,将传统漆艺和现代技艺相结合,使漆艺得到发展。
传承光大海派漆艺的博大精深——上海市级非遗项目“漆器制作技艺
传承人风采 Inheritors’Profile传承光大海派漆艺的博大精深——上海市级非遗项目“漆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师军访谈采访人:陈思旻受访人:王师军欣闻上海漆艺博物馆馆长王师军在2019年5月28日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漆艺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漆艺委员会主任,我感到非常高兴。
2013年,上海“漆器制作技艺”列入上海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项目。
上海漆器凭借独特的漆器雕刻技艺在众多地方性漆器髹饰技艺中亦占得一席之地。
王师军如何从一个漆器收藏爱好者转变到海派漆器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从上海海派漆器艺术馆建馆人到构建海派漆艺产业化平台的追梦人,从单纯守护漆器到重塑漆艺辉煌,进而担任漆艺委员会主任,这些引发了我们的好奇和深思。
一、从爱好者到传承人漆器技艺传承至今,有近8000年的历史。
经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已开始制作和使用漆器,如今漆器已成为珍贵的工艺品,但漆器制作技艺如同许多传统技艺一样面临着失传。
您是如何与漆艺结缘,从一个漆器收藏爱好者转变为一名海派漆器制作技艺的传承人的?说起我与漆器的结缘,如果真要追溯,可能要从我的幼年讲起。
我从小便是听着外公如何经营纱厂、外婆如何开办喷漆厂、太外婆的染坊如何手工染色这些故事长大的。
我对工艺美术的喜爱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我也未曾预料到我与工艺美术会结下如此深厚的缘分。
35岁的时候,在随闵行私营企业协会赴云南大理参加闵私希望小学落成暨开学典礼活动时,我偶然遇到了一件非常精美的竹胎漆盒老物件,这是我收藏的第一件漆器,也是我收藏生涯的正式开始。
从这件漆器的一勾一回里,我仿佛就能感受到匠人师傅一琢一磨间的修行。
望着这件漆盒,我心中一下子便十分熨帖,安静得好像只能听见匠师一寸寸雕漆的声音,听见我自己的声音。
它一下就点亮了我心中埋藏多年的对于工艺美术的喜爱,也照亮了我接下去的人生道路。
这之后,我便陆续结束了手上所有的经营活动,以文化人的视角与理念走进了收藏领域。
漆器髹饰技艺:当漆艺遇上国画
漆器髹饰技艺:当漆艺遇上国画作者:曾金来源:《城市地理》2014年第03期在渝州路一个破败的厂房里,住着一批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的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他们固守着漆艺大师沈福文传下来的技术,在一间间只有3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用生漆研磨着漆盘、漆缸、漆瓶、漆盒……这就是漆器髹饰技艺的现状。
漆艺的辉煌旧梦在渝州宾馆对面的一条支路口,记者找到了重庆明珠漆器制品有限公司的大门,走进去却发现是一个小仓库。
顺着小仓库旁边的一扇小门来到楼上的工作室——一间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仅30平方米的普通民房。
工作室里面陈设简单,除了工作用的木桌和材料,满眼都是漆器和漆画。
驻足在漆盘面前时,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胡香维无限感伤地说:“不景气了。
”她感叹着漆器一去不复返的黄金日子,仿佛时光也一溜烟似的,随着她的沉思穿越到了过去。
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已懂得将漆树的汁液涂在木器和陶器的表面使它们美观耐用。
重庆作为四大漆都之一,商周时就有了漆器,到如今已绵延了千年时间。
到了近现代,重庆漆艺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四川美术学院第四任院长、中国近现代漆器艺术发展的奠基人沈福文,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人物。
1937年,沈福文把我国明代早已失传的髹漆工艺专著《髹饰录》手抄本从日本带回国,按照其中记载的工艺程序反复实验,逐渐发掘出几十种已经失传的古代漆艺技法。
回国后他和敦煌艺术研究家常书鸿结伴到敦煌考察写生,把敦煌藻井、壁画图案融入漆艺创作中,开创了平面漆绘这个新画种。
1953年,沈福文从教的“西南人民美术高等专科学校”被一分为二:“四川美术学院”和“四川音乐学院”分别成立。
沈福文倾其心力,全力创建了现代中国高校中第一个“漆器美术设计专业”,将漆艺带入了中国高等教育中,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漆艺教学中培养了一大批现代漆艺的后继者。
三年后,在沈福文的努力下,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内部成立了西南漆器试验工厂(后改名为重庆美术漆器厂),成为川美学生实习、创作的重要基地。
辽宁沈阳省博物馆作文
辽宁沈阳省博物馆作文示例范文第一篇:《辽宁沈阳省博物馆,一场穿越时空的邂逅》“哎呀,咱周末去辽宁沈阳省博物馆呗,听说可有意思啦!”我一脸兴奋地对小伙伴们说道。
周末,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我和小伙伴们怀着满心的期待来到了辽宁沈阳省博物馆。
刚一踏入大门,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便扑面而来,仿佛在告诉我们,这里蕴藏着无尽的历史宝藏。
走进一个个展厅,就好像走进了时光的隧道。
那些古老的文物静静地躺在展柜里,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看着眼前精美的瓷器,不禁感叹道:“哇,这些瓷器也太漂亮了吧,真不敢想象古人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小伙伴也在一旁附和着:“就是呀,这工艺简直绝了!”我们一边走一边看,每一件文物都让我们驻足许久。
在一个展柜前,我看到了一幅古老的画卷。
画卷上的人物栩栩如生,仿佛要从画中走出来一般。
我凑近仔细地看着,嘴里喃喃自语:“这画得也太好了吧,感觉这些人都是活的呢。
”旁边的小伙伴笑着说:“哈哈,你别太入迷啦,小心掉进去哦!”我们的笑声在展厅里回荡着。
走着走着,我们遇到了一位正在给小朋友讲解的志愿者阿姨。
她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着各种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阿姨说:“这些文物可都是我们国家的宝贝呀,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发展。
”我不禁在心里暗暗想:是啊,这些文物是多么珍贵,它们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逛了许久,我们有些累了,便在休息区坐了下来。
小伙伴说:“今天这一趟可真是没白来呀,长了好多见识呢!”我点点头说:“没错,辽宁沈阳省博物馆就像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一边休息一边交流着自己的感受,仿佛还沉浸在那历史的海洋中。
辽宁沈阳省博物馆,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在这里,我们可以与古人对话,可以触摸历史的脉搏,可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我想说,辽宁沈阳省博物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细细品味,去探寻那无尽的奥秘。
沈锦丽:“漆”彩人生
故事之一是传说鸦片战争后 . 一个英国商人携带一只高1 米 的脱胎大花瓶乘船 回国 .不后, 年 此人不 惜重金委托 打捞公 婿
年的沉船 中寻回这只大花瓶 .却见她依然鲜艳夺 目. 光彩精
、
溢彩 的漆艺作品 里徜徉了四天的 沈锦丽 .心头豁
然开朗.她知道 他一直在苦苦寻 觅的梦想就是漆
这一次 . 沈 看着 赣梭母 在丽臼中 节奏的 舂打 有 反复 漆线-. 沈锦 线雕 . I 对于 丽 - 锦丽 没有犹 豫 . 祖母 熟 口 述一 在讲 段古老的 传说。 个强烈 中动 祖 母髓 我去 帮他干 活. 糖或 个小吃” 一块 者一
着 我无 论如何 都秭 上漫 旅途” 长的 。
个诗人曾经这样表达她 自己心灵的呼唤 . 而对于沈锦丽来 说 心灵的鼓声来 自哪里7冥冥 中 她感觉到 自己的即将要面临
一
的一个相遇 .一次心 灵的碰撞。 9 2年的一天 . 沈锦丽来到北京 . 在故宫 . 她发现故 宫里到处 都是漆艺、漆线雕的作品.在这个世界上藏漆器最 多最丰富的博 圣 福州脱胎漆器的美名传遍英伦 .誉满全欧洲。 故事之二是抗战前 .在美国芝加哥曾举办过一次万国博览 福州的脱胎漆器与日本的漆器同列一个展厅 。中日两国的漆 看 上去都是质量上乘 .难分伯仲.评委无法评判。后来有人提 睁 两国的漆器一同放八锅中.蒸煮 3 小时.结果 日本的漆器化 尼浆.而福州的脱胎漆器却完好无损 .理所当然地获得金奖。
一
手绣 花绷 . 一手绣花针 伴随着绣花针穿过篷布时的 “ 彭,彭” “ 以 所 我对针线有着天然的好感. “沈锦丽把这种对于针线
声 .她的身影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绣女图。
的感情成为针线情缘。
企业文化及品名文化
企业文化位置:漆宝斋大厅北京市漆宝斋文化艺术是我国目前系统较完善的以漆艺为主,集研发,设计、制作、培训、营销、拍卖、展示、交流,八大功能为一体的民族工艺美术企业。
“漆宝斋”矢志秉承中国漆艺七千年之精髓,弘扬近代漆艺大师沈绍安〔1767-1835〕之风范。
经由沈氏宗亲沈锦丽及其恩师承继,历经多年磨砺,推陈出新,形成独具风格的系列漆艺种类。
“优必德漆线雕”系闽南传统工艺之瑰宝,饮誉近三百年历史。
优必德·漆线雕博彩众长,奇迹般荟萃了中国三大传统工艺品的特色,具有景德镇陶瓷之古雅,福州脱胎漆器之神韵,北京景泰蓝之华彩,还吸取了闽南民间艺人雕琢绣饰的传统技法,将中国民俗艺术、宗教艺术、宫廷艺术中的礼器、祭器、贡品兼收并蓄,馏金饰银,富丽堂皇,极具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堪称中国传统文化与新兴艺术之结晶。
同时还有漆画、脱胎漆器、漆线画、金漆画等。
其系列作品多次荣获国内外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被国家领导人选为“国宾礼品”,成为世界大型会展赛事的奖品纪念品、成为全球诸多总统元首的宫廷藏品。
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全国妇联、外交部、文化部、体育总局、轻工总会为此多次推介“漆宝斋”精品,并嘉勉漆艺传人沈锦丽女士。
为“漆宝斋”企业创立于京城奠定了雄厚根基。
其家居装饰系列漆艺作品,在现代建筑楼、堂、倌、所中组成一道空前壮观的漆艺风景线,更被誉为“中国艺宝”,并成为“礼仪之邦”之形象大使。
漆宝斋标志的含义漆宝斋标志以圆形太极为基本设计理念。
圆,是宇宙的意思,太极乃华夏文化之根柱,包含了太阳、月亮,太极阴阳互补的运行规则,阐释漆艺七千年前世和七千年来世的和谐发展规则,同时蕴含了漆宝斋荟萃国际国内珍宝于一堂的多元化经营理念。
以“七”字变形结合祥云,组成一只昂首展翅的白鹭。
白鹭是厦门的市鸟,我们来自厦门,寓意白鹭展翅高飞,喜迎八方来客。
标志以红、黑两色为基本色,“红”是中国色,“黑”是天然大漆的本色,“七”字同时蕴含中国有七千年的漆文化。
沈氏漆艺的春天
来韵 席
在胡香维的引领下, 记者穿过几 条僻静 得知这一情况, 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多次 的小巷, 上楼来到 问上世纪8 年代修建的 打电话绐她, 0 希望她能将这一 传统技艺传承下
去, 并
E匪盈■
有人说,情绪是可毗感染的. 不错, 在记者多天里的采访过程中, 有些感受淋 漓尽致, 那就是采访对象发自内心的高兴
普通民房。 这是一间三十多平方米的工作室。 里面的陈设简单 , 但整洁、规范。 眼的漆 满
重庆沙坪坝区文广新局率先伸出援助之
些
画、 漆器, 画面栩栩如生, 呼之欲出,“ 中国漆 手 . 帮助她 做 了宣 传手 册 , 同时 又 购买 了 器历史悠久, 是我们的文化瑰宝。 漆器光泽不 会议 礼 品
幢楼都是做工艺美术的, 府统 政 调 整 年 又第 二 次 申请 了执 照 , 将 自己 的工 作 室 并
改成了 “ 沈氏漆艺工作室” 。
在
满, 而是内心有一种美好的期待, 一种实现
百姓福 祉 愿景 的动力 .
( 陈艺 军 )
举步维艰注销执照
坚守了一 年后, 胡香维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她是四川美术学院第
任院长、 中国近 手上的活比丈夫好, 在外人看来, 他们家的技 金, 不仅解决7 L I +1人的生计问题, 还有几 名在这里打工的大学生电获得了报酬“ 。 如果说前几年的坚守是为了一 份责任的
共 富”
代漆器艺术的奠基人沈福文教授的后人, 她 法兴 许是 “ 不传 女 ” 传媳 的规 矩 。 曾下岗, 巨大的身份落差并没有泯灭她的理 想, 她带领几个兄弟姐妹千起了经营漆器的 个体工商户。 她几经睦折, 硬是凭着政府的扶持和
股子的坚韧, 在带动共同富裕的同时. 也唤醒 个月时间. 我徘徊、 困惑, 心情很郁闷. 不知 个体 , 税收 都 全 免 , 年 下来 几 千元 , 是 一 不 着人{ 对漆器艺术的温暖记忆 她的名字 道做什么为好。“ n 恰在这时, 有关部门来给他 笔小数目, 我可以把这些钱用于工人的工资 叫胡香维, 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 一位外表 们反映洗 有人在外 柔弱但 手巧的普通中年妇女。
历经岁月沉淀不褪色的大漆之美
历经岁月沉淀不褪色的大漆之美作者:付权李春晖来源:《美食》2018年第07期漆器,通常指用漆涂在各种器物表面而制成的日常器具、工艺品、美术品等。
它可以抛光到与瓷器媲美。
漆层在潮湿条件下干燥,固化后非常坚硬,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漆器的历史非常悠久,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漆碗到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漆绘陶片,就已看出当时的人们知道用生漆来保护和装饰器物了。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漆器工艺不断进步,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漆器逐渐从实用器上升为观赏性极强的艺术品,并且具有了很高的经济价值。
在汉代,漆器作为日用器具,日渐普遍。
唐代的漆器实物制作也有明显的发展。
宋、元、明朝之后,漆器的制作工艺有10多种。
我国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相传最早的漆器是用漆写的竹书,据《禹贡》记载,舜的时候用漆制作食器,禹的时候用漆器作为祭奠的用具。
到了东周列国时,我国漆器的使用就更加广泛了。
据传春秋时代的庄子就是当时管理漆树园的官吏。
《韩非子·十过》篇述虞舜做食器“流漆墨其上。
禹做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
”后汉奇才何平叔在他的《景福殿赋》中就已有“列髹彤之绣桶,垂琬赕之文铛”,“皓皓吁吁,丹彩煌煌”的记载。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他的《素屏谣》中也记有“缀珠陷钿贴云母,五金七宝镶玲珑。
”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绚丽多姿的漆器工艺和我国其他文化艺术一样源远流长。
早期漆器一般在简单木、竹胎上髹涂,既可防腐,也可用于装饰。
随着漆工艺的发展,逐步在各种器物上进行彩绘、描金、戗金、填漆等装饰手法,或在器胎上髹漆至一定厚度,再在上面雕刻图案,还有在漆器上镶嵌金、银、铜、螺钿、玉及宝石,组成华丽的花纹,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
唐代的金银平脱、宋代的一色漆器、元代的雕漆、明代的百宝嵌、清代的脱胎漆器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名品。
目前,漆器生产遍布我国各地,比较著名的有北京漆器、福建漆器、扬州漆器、山西漆器等,各地方的漆器与当地文化结合,各具特色、竞放异彩。
沈锦丽:“漆”宇不凡的非遗传承人
108ECONOMY传承国粹-大师列传沈锦丽:漆宇不凡的非遗传承人文/本刊记者 李雪娇初见沈锦丽,一袭古典长裙,眉眼带笑,丝毫看不出女强人的意味。
与她握手时,《经济》记者才感受到手艺人独有的沧桑厚重,这双手似乎诉说着非遗传承过程的艰辛与波折。
转行跨界的家族传承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遗址,就有漆器的踪影。
最初的漆用于器物,有防腐防虫、延长寿命之效。
它有着“一漆入土,千年不腐”的美誉。
传承漆艺的近千年,漆艺被赋予了更多形式,福建闽南地区的漆线雕就是其中一个分支。
沈氏家族在厦门市当地一直从事着工艺美术的祖传技术,尤其以漆艺著称。
最初沈锦丽凭借精湛的刺绣手艺,小有名气,她还拥有自己的刺绣研究所。
“1992年初到北京,看到故宫宏伟的漆木结构建筑,让我赞叹不已。
有人说,故宫是世界上最大、最壮观、最伟大的漆艺作品,从漆木结构的建筑到富丽堂皇的装饰,故宫的众多馆藏作品,都与漆息息相关。
中国有百工之说,而漆艺为百工之母。
虽然首次来到故宫,但冥冥中与漆艺的内心距离拉近。
我在感叹之余,想到几近失传的家族漆线雕手艺,便多了一份责任与担当。
”沈锦丽向《经济》记者讲述。
与大多数非遗传承人不同的是,沈锦丽算是“半路出家”,将传承渐微的漆线雕重新拾起,难度可想而知。
沈锦丽一边回忆儿时曾祖母传授的手艺,一边系统地学习了家族和族亲的漆艺体系,还拜访了闽南地区的知名大师,走访了众多漆艺工厂。
“通过逐步了解漆艺7000多年历史,我为之着迷,这传承创新的过程就是一段精彩的发展史。
”沈锦丽研发红旗L5国宾车内饰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109ECONOMY 天然的植物漆,配以闽南特有的红砖瓦粉,反复锤打成柔软的泥状,然后用手搓成如发丝般的漆线,在漆胎、瓷胎、木胎等坯体上,用漆线盘、结、绕、堆、雕、镂和贴金等十几种技法。
一个看似简单的漆碗,要历经20多道工艺,全程纯手工制作,赋予作品精致的艺术美感。
漆艺人生灼灼其华
首开川美漆艺专业踩着炎夏的尾巴,我们去拜访静居山中的程天德。
这位重庆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是中国现代漆画艺术开拓者和漆艺宗师——已故沈福文大师的弟子。
斯人虽已逝,但一代漆艺宗师的风骨依然可寻。
1906年,沈福文出生于“书画艺术之乡”——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科下村。
因为隔房叔公是远近闻名的漆器匠人,沈福文常到其漆器作坊瞧瞧转转。
上世纪三十年代,沈福文赴日本留学,深攻西画。
谁知日本继承并变革中国传统漆艺后形成的作品,令他大为震撼。
受此影响,沈福文决定放弃绘画,转而研究漆器工艺。
几经周折,他终于在日本找到了我国失传已久的《髹饰录》手抄本。
程天德说:“这本书被誉为古代漆器髹饰工艺经典著作,沈老如获至宝。
”沈福文按照书中记载的工艺程序反复实验,逐渐掌握了几十种在国内已经失传的古代漆艺技法,并初步摸索出一套漆器制作新工艺。
回国后,他赴敦煌采风,凭借自己扎实的绘画功底,临摹并提取敦煌壁画漆艺人生灼灼其华■记者宋婷婷经磨砺独创神秘绚烂的幻彩漆画……在这一方五彩缤纷的漆世界里,漆艺传承者们坚守初心、尽展才华,让这门古老的技艺开出了年轻的花朵。
任何事物都有产生、成长、延续的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在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中。
世界因多元的文化而精彩,重庆的乡土也因延续上千年的故事、风俗、技艺,而饱含着难以言传的意义、情感,蕴藏着传统文化最深的根源。
让我们唤醒那些深嵌在非遗里的文化基因,听它们讲一讲重庆的根、重庆的魂。
漆器髹饰技艺之1988年,沈福文(左)在北京漆艺展上。
陈思碧在漆艺创作中的精髓,将灵感制作成漆画、漆盘等艺术品。
这种对艺术的创新与升华,将敦煌壁画图案以别样的形式带到世人眼前,令人惊艳称奇。
对此,国画大师徐悲鸿专门撰文盛赞:“此乃旷古所无之盛举……此不独为沈君庆,尤当为中国美术前途贺也。
”并用一句“为工艺美术事业的五百年来第一人”为其注脚。
更让人称道的是,1940年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现四川美术学院)建校之始,沈福文便破天荒地开办漆器艺术专业,将这门古老的传统技艺正式带入中国高等教育中。
中国漆艺的历史
中国漆艺的历史中国漆艺的历史是从7000年以前河姆渡文化时期开始的。
7000年以前,还是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呈现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征,覆盖着茂密的森林,其中就不乏成片的漆树。
我们的祖先用石刀或石斧砍伐树木时,邂逅了漆树,源源流出的神秘汁液就难免粘付在石刀、石斧上,也可能偶然流滴于陶器之上,干燥成膜后,既坚牢又美观。
于是,祖先们最早认识了漆,也最早使用了漆,从而揭开了漆艺的历史。
1977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第三文化层中,发现了一件木胎漆碗,而且是朱色的,这是世界上迄今出土最早的漆器。
由此可以推断,在出现朱漆器之前一定先有黑漆器。
漆的天然本色虽为红棕色,但厚涂即呈黑色。
从利用漆的本色到调和朱色颜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其间所经历的岁月可想而知是相当漫长的。
原始社会漆器的另一重要发现,是1987年在浙江余杭安溪乡瑶山九号墓出土的嵌玉高柄朱漆杯,红漆与白玉交相辉映,也是镶嵌技法的最早证明。
1957~1960年,江苏吴江出土的漆绘黑陶杯河漆绘黑陶罐,为太湖地区良渚氏族遗物,属良渚黑陶文化,距今也有四五千年,证明了我国最早将漆应用于陶器。
表现青铜文化鼎盛时期的商代漆器最高水平的,是发掘河北藁城台西村遗址出土的4件漆器,均为朱漆地黑漆花,有的花纹上嵌有磨制成圆形、方形、三角形的嫩绿色松石,还有的贴着金箔。
这是最早镶嵌绿松石的证明。
1981~1983年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园墓地的发掘,让我们见识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西周漆器:出现了运用蚌片、蚌泡的镶嵌工艺。
其中有彩绘兽面凤鸟纹嵌螺钿漆罍,其镶嵌蚌片的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是迄今为止所见时代最早的螺钿漆器之一。
可以说,西周时期开创了螺钿镶嵌之先河。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日渐衰微之时,漆器异军突起,走向空前的繁荣。
其中尤以战国时期的楚国最为发达。
楚国的中心位于长江汉水流域,有着肥沃的土地和温润的气候,生长着大片漆树、油桐和其它树木,为漆器的发展创造了先天的条件。
让漆器回归生活
让漆器回归生活曾经在福州人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大漆,如今已经不为年轻一代人所熟悉。
大漆其实是一种来自漆树树皮底下的粘性乳液,经过加工成为了我们熟知的大漆涂料。
关于大漆的使用,可以追溯至公元前,然而关于福建本土久负盛名的脱胎漆器,却要从沈绍安说起。
沈绍安(1767~1835年)是侯官县(今福州市及闽侯一带)人,年轻时候本是杨桥路双抛桥附近开漆器店从事油漆加工,后来受到汉唐时“夹纻胎”的漆艺手法的启发,开始生产后来被命名“脱胎漆器”的大漆物件。
在解放后,沈绍安后人所延续下来的脱胎漆器厂、公司成为福州第一、二脱胎漆器厂的前身。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手艺没落之前,脱胎漆器厂活跃着一拨手艺纯熟的漆艺手艺人。
而今漆艺虽已没落,但执着于这项慢而费工的手艺的后继人,却仍存在,漆艺家陈杰便是其一。
陈杰算是福州最早一批有自己工作室的艺术家,早在80年代他就已经在一个小小的杂物间里没日没夜地作画,后来买下位于福州郊区的一座别墅,又在这里作画好几年。
如今又因为做起了漆艺工作室,别墅工作室成了会客室与作品展示的地方。
陈杰所在的工作室,正是曾经在繁盛时期因漆器作坊、工厂极多而被当地人称为“漆村”的古山洲附近。
第一次拜访陈杰的工作室,坐在他收拾的一尘不染的会客室与他闲聊,周围摆放着他近年来制作的漆器,大到柜子,小至碗碟,都擦拭得一尘不染,透着一股古典而时尚的美感。
原木大桌上置放一色彩并不张扬却又饱满绚丽的漆制茶盘,陈杰时不时斟茶、点烟,娓娓道来自己几年来的创作与生活。
从上世纪80年代为了艺术脱离体制铁饭碗,到后来打破传统漆画的局限开始进行现代探索,陈杰走了不少曲折的路,如今他则开始漆器制作,试图让大漆回归到生活。
在他看来,漆器是最能够承载“慢生活”面貌的物件。
脱胎漆器何处来福州脱胎漆器的妙处,便是在于“脱胎”二字。
史料记录,沈绍安是看见城楼匾额剥落露出的麻布纤维,从而得到启发。
用麻布裱糊木质材料,对器物进行所谓的“封骨”,可以防止木材受潮变形,这是中国木漆工艺的传统,早年三坊七巷的老宅经过时光侵蚀之后露出的裱糊迹象,同样是“夹纻”手法。
孜孜不倦育桃李--漆器藝術家沈福文敎授
孜孜不倦育桃李--漆器藝術家沈福文敎授
楊富明
【期刊名称】《当代美术家》
【年(卷),期】1984()1
【摘要】熟悉沈老的人,都知道他不僅是一位工藝美術敎育家,而且還是一位理論聯繫實際的漆器藝術的實踐家。
早在三十年代,他處在一個貧窮落後的舊中國,眼看到工業衰敗,社會動盪不安,在這個時候沈老立下了“振興中華”的意願。
他在北平大學藝術學院油畫系畢業後,1933年在北平私立藝專任敎,1935年東渡日本,進入東京松田漆藝研究所,研究漆藝技術,1937年畢業回國,任湖南源陵國立藝專敎授。
【总页数】1页(P43-43)
【作者】楊富明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漆藝大師沈福文
2.沈福文漆器作品
3.法國的工藝美術敎育--巴黎散記
4.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敎授從事藝術活動六十年
5.凉山彝族漆器藝術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