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汽车空气动力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主目录
气动阻力由五部分组成:
1. 2. 3. 4. 形状阻力,占总阻力58%; 诱导阻力,占总阻力7%; 摩擦阻力,占总阻力9%; 干扰阻力,占总阻力14%; 这几部分阻力的大致比例 如图3-2所示。
图3-2
5. 内循环阻力,占总阻力12%。
回主目录
3.2.1
形状阻力
当汽车行使时,气流流经汽车表面过程中,在 汽车表面局部气流速度急剧变化部位会产生涡流, 如图3-3中在车身后部有明显的涡流区,在涡流区产 生负压,而汽车正面是正压,所以涡流引起的阻力 是压差阻力,又因为这都和车身形状有关,也称为 形状阻力,它占整个阻力的58 0 。
2 C xi C y
C xi Fxi
1 Vr2 A 2
(3-1)
b2 A
式中,b为汽车宽度,m ;
为空气密度,kg
m3 m2 。 A为汽车正投影面积,
诱导阻力占总空气阻力的 7 0 0 。
回主目录
3.2.3
摩擦阻力
汽车空气阻力中的摩擦阻力是由于空气 的粘性在车身表面上产生的切向力造成的。 空气与其它流体一样都具有粘性,当气流流 过平板时,由于粘性作用,空气微团与平板 表面之间发生摩擦,这种摩擦阻碍了气体的 流动,形成一种阻力称为摩擦阻力,约占总 空气阻力的 9 0 0。
回主目录
第六节
侧风作用下的气动阻力系数
在侧风作用下直线行驶的汽车受到由行驶速度产 生的行驶风 (负号表示与行驶速度方向相反)和侧 风 r 的影响,气流流入合成速度 w 就是两者的矢量 和: w
其合成速度 与汽车轴线成 角 ( 图3-6 )。
r
r w 2w cos 式中 ' ——风与汽车轴线夹角。
2 2
r
流入角,单位为
r
。
的大小可用下式求出:
' 12
回主目录
图3-6
回主目录
流入角可用下式求出:
所以:
在逆风时:
2 arccos w 2
cos w
2 r 2 r 2 r 2 r
' 0 r w
回主目录
3.2.4
干扰阻力
它是车身外面的凸起物如后视镜、流水槽、导流 板、挡泥板、天线、门把手、底盘下面凸出零部件所 造成的阻力,占总阻力的14%。
3.2.5
内循环阻力
它是指为了发动机冷却和乘坐舱内换气而引起空 气气流通过车身的内部构造所产生的阻力,它占总阻 力12%。
回主目录
3.2.5
小结
减少气动阻力系数 CD C x 在车身造型设计中主要 采取下列措施 : 1、 光顺车身表面的曲线形状,消除或延迟空气附面 层剥离和涡流的产生; 2、 调整迎面和背面的倾斜角度,使车头、前窗、后 窗等造型的倾斜角度有效地减少阻力的产生; 3、 减少凸起物,形成平滑表面; 4、 设计空气动力附件,整理和引导气流流向。
附面层厚度 8.5 0 0 汽车模型离地间隙
回主目录
为了尽可能真实地复现汽车车身底部的速度分布, 要求地板的边界层尽可能薄,常用以下三种方法 ( 见图3-10):
1) 把模型支在距风洞底部一定高度的地板上; 2) 把模型支在传动带上; 3) 在风洞地板上设孔以吸除(或吹除)附面层.
图3-10
地面效应模拟方法
第三章
3.1
汽车空气动力学
概述
3.2
3.3
气动阻力
升力和俯仰力矩
3.4
3.5
侧向力和横摆力矩
侧倾力矩
3.6
3.7
侧风作用下的气动阻力系数
汽车空气动力学试验
第一节
概述
定义:汽车在路面上行驶,除受到路面作用力外,还
受到周围气流对它作用的各种力和力矩。研究这些 力的特性及其对汽车性能所产生的影响的学科称为 汽车空气动力学。 汽车行驶中受到的气动力有迎面阻力、升力、 侧向力及这些力形成的俯仰力矩、侧倾力矩和横摆 力矩,他们的大小,大致都与空气对汽车的相对速 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日益提 高,其作用对汽车性能的影响也会愈来愈显著。
不但几何尺寸相似,而且雷诺数也相似 。
4、要有侧六分力的天平仪
图3-11为意大利平宁法里那设计的机械式六分 力天平仪,能同时测出所需六分力和三个力矩。
回主目录
图3-11
机械式六分力天平
回主目录
3.7.2
1.
空气动力学的室外试验
一般试验项目有:
测定气动阻力系数 C x C D ; 气动阻力系数是通过滑行法来测定。在平坦 路面上,把汽车加速到一定值( 60~100km/h ),然 后挂空档,任其滑行,记录速度下降和时间的关系, 并由此求得各速度间的平均减速度,由此可计算出 对应的总阻力,它包括轮胎滚动阻力、传动系阻力 和空气阻力。从总阻力中间去轮胎滚动阻力和传动 系阻力,即得空气阻力,进而求出空气气动阻力系 数 C x C D 。
0
回主目录
图3-3
汽车表面气流图
回主目录
3.2.2 诱导阻力
诱导阻力是由于气流经
车身上下部时,由于空气质
点流经上下表面的路程不同, 流速不同从而产生压差,即 升力,升力在水平方向上的 分力称为诱导阻力,如图3-4 所示。
图3-4 汽车的诱导阻力
回主目录
诱导阻力系数 C xi 升力系数 C y 间有如下近似关系:
回主目录
3.7.1
风洞试验设施和技术
汽车风洞由大功率电动机带动鼓风机和按一定要 求设计的管道构成,可分为直流式和回流式两种:
1、直流式风洞又称为埃菲尔式风洞,其结构是鼓 风机在试验阶段下游靠吸入空气形成气流。图3-9a即 是英国 MIRA 研究中心的一个直流式风洞,试验段长 3.8m,截面2.12 m 2 , 高1m ,最高风速为160km/h ,风 扇功率为37.3kW,由于截面小,只作模型试验,试 验段一般为长方形截面,其长度应为1.5-2倍当量截 面直径。
回主目录
2、模拟边界条件
汽车在路上行驶,四周气流均匀,风洞中除地板 上有附面层外,管径如太小,其附面层也影响气流 特性,为此设计的风洞试验段截面积与模型的正面 投影面积之比有一定要求: 模型的正面投影面积要小于 5 0 的试验段面积, 0 地板以上面积,模型高度要小于试验段高度 30 0 0。
3、必须符合相似原则
回主目录
风洞的技术要求:
1、模拟地面效应
汽车在真实路面上行驶时,受到与行驶速度相同 的风的作用,与此同时,路面以相同速度向后方移 动,而在风洞中,汽车或汽车模型不动,风以与汽 车行驶速度相同的风速作用于汽车上,但在地板上 形成边界层,这种边界层是由于流体粘性造成的, 使测量阻力减少,升力值增大。因此规定:
Fx C x
F C
y y
DC
D
DC
D
r2 A 2
FX
S Cs
DC y
Cy Cz C
Mx
r2 A 2
FY
F C
z
x
z
LCL M C
R RM
LC
L
r2 A 2
FZ
M C
M C
y
Mx
RC
R
r2 AL 2
MX
My
M C
减少侧向力的影响有以下措施:
( 1 ) 尽量使风压中心位于重心之后;
( 2 ) 尽量压低车身高度,处理好横截面的流线形性, 增加车宽。
回主目录
第五节
侧倾力矩
侧倾力矩直接影响到汽车的侧倾角,并影响左 右车轮负荷重新分配。
侧倾力矩主要由车身侧面形状决定,减少侧倾力 矩的措施主要是: ( 1 ) 尽量降低车身,增大车宽; ( 2 ) 使风压中心在高度上接近侧倾轴线;
回主目录
图3-9
两个典型的汽车风洞
回主目录
2、 回流式风洞又称哥根廷式风洞,通过试验段的气 流经过循环系统再返回流动形成回流,故此得名, 其优点是可节省驱动功率,图3-9a示出德国奔驰公司 的回流式风洞,其试验段截面达32.6 m 2 ,长10m,最 高风速达270km/h,风扇功率高达4000kW。 世界上的风洞按其试验段面积和最高风速可分 为大中小三类:
回主目录
第三节
升力和俯仰力矩
升力是由于汽车行驶中车身上部和车身底部空气 流速不等形成压力差而造成的。升力不通过重心时 对汽车产生俯仰力矩。 升力使车轮有抬升的趋势,减少驱动轮上的附 着力,对转向车轮的影响是升力使侧向最大附着力 和侧偏刚度降低,而使转向性能变坏。
现代高速汽车特别是赛车在设计上都力图减少 升力。
(2 )采用类似楔型造型。尽量压低车身前端,使尾 部肥厚向上翘以产生负迎角;
回主目录
( 3 ) 车身前部设阻风板后面设扰流板使后面翘起,如
图3-5示;
图 3-5 2、驱动形式
一般前置前驱汽车其风压中心与车身中心接近, 后置发动机汽车的重心往往偏后,因而风压中心可 能在重心前,俯仰力矩大些。
回主目录
顺风时:
' 180 r w
90
r w arctg w
2
2 12
图3-7表示有侧风时行驶速度、风速与合成速度 及迎角之间的关系。在有侧风时,气动阻力系数成 为 CT ,它要比无风时的气动阻力系数 C D 大, 图3-8 是在风洞中测出三种车型的 CD、CT 和迎角 的关系, 前 0 时, CT C D 随着 的增大 , CT 一般要增大。
小型风洞 A 1.5 ~ 6m 2 max 20 ~ 44 m s 功率 50 ~ 560kW 中型风洞 A 10 ~ 22m 2 max 33 ~ 57 m s 功率 600 ~ 2000kW 大型风洞 A 30 ~ 38m 2 max 63 ~ 75 m s 功率 1800 ~ 12700kW
P
PM
M C
M
CMy CMz
r2 AL 2
MY
M z CMz M y C yM
N C N
r2 AL 2
MZ
回主目录
第二节
气动阻力
空气作用于车身的向后的纵向分力称为气动 阻力,这种阻力与车速平方成正比。为了克服气 动阻力所消耗的功率和燃料是随车速的三次方急 剧增加的,当车速超过 100km/h 时,发动机功率 有80%用来克服气动阻力,要消耗很多燃料。在 高速行驶时,如能减少10%的气动阻力,就可使 燃料经济性提高百分之几十。当前汽车设计师十 分重视降低气动阻力系数Cx,因为它对汽车动力 性、经济性和轻量化有很多好处。
回主目录
所有的空气力向上述坐标原点化简,产生三个分力和三个绕 坐标轴的力矩。各种气动力的数值都与动压力和迎风的汽车 正投影面积成正比,其比例系数称为气动力系数。 表3-1列出了国内外对六分力名称和系数公式的对照表
回主目录
表3-1
名
称
代
号 美、日规定
德国规定
系数公式
Cx
气动阻力 Drag
侧向力 Side force 升力 Lift 侧倾力矩 Rolling moment 俯仰力矩 Pitching moment 横摆力矩 Yawing moment
回主目录
气动六分力与坐标系:
汽车在行使时,受到气流的气动力作用,该作 用力在汽车上的作用点,我们通常称为风压中心,记 作C.P,由于汽车外型的对称性,风压中心在汽车的 对称平面内,但它不一定与重心(CG)重合。 为了研究方便,建立一套坐标系,通常把汽车空 气动力坐标系原点设在车辆纵向对称面与地面的交线 上,前后轴中点处。规定各轴的正值方向如图3-1示:
回主目录
影响因素:
1、车身形状 把车身前后端形心用直线连接,称此直线为中 线,此中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迎角。 中线前高后低,迎角为正,反之为负。正迎角 越大升力越大。 如果汽车风压中心处于中心之前,则升力对中 心造成俯仰力矩,使前轮更加有离地趋势,所以最 新设计的车身形状采取以下措施:
(1 ) 尽量做到风压中心与重心重合;
回主目录
图3-7 自然侧风风速不同时,合成风速 res 和 迎角 与行驶速度之间的关系 ( 直线行驶时,自然风 垂直于汽车纵轴线 )
回主目录
图3-8 三种典型车身的切向力系数与迎角的关系
回主目录
第七节
汽车空气动力学试验
汽车的空气动力学试验分室内和室外两种:
室内实验一般是把汽车或汽车模型置于能模拟汽 车行驶中流场的管状试验场中,用巨型风扇造成所 需的汽车气流的相对速度,测定各种气动力和气动 力矩的一种试验装置,这种装置称为风洞( Wind Tunnel )。 室外实验是把实车在室外试验场上进行空气阻力 系数的测定和研究横风对汽车的作用。
第四节
侧向力和横摆力矩
汽车受侧风时,如风力与中轴成 角,则在 y 方 向产生分力 Fy ,此分力随 角的增加而直线上升,如 侧风作用的风压中心(C.P)在重心之前,则汽车将顺风 偏转,结果使 增大。侧向力和横摆力矩增大,导致 稳定性变坏,如侧向力的风压中心位于中心之后,则 汽车逆风偏转,使侧向力和横摆力矩减少利于行驶稳 定性;如风压中心与重心重合,则汽车在侧向力作用 下侧移,但能保持行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