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的帮助 。教 师 要教 会小 学 生在 阅读 时读 什 么 、 怎 么读 , 阅读 时要先 略看 再仔 细 看 , 充 分地 理解 文 本的 含义 , 并 且 要温 故 知新 , 能够 把前 后学 习 的知识 融会 贯通起 来 。
另外 , 对 一些 比较 复 杂的 数学 题 , 可 以采 用假 设 法来 解 决 。当已知 条件 和 问题之 间 的联系 不是 很 明显时 , 解 答起 来 就 比较 困难 , 教 师 可 以根据 已 知条 件做 一 些假 设 , 然 后再 引
些 小故 事 , 这 样可 以 吸 引学生 的 注意 力 , 激 发学 生 的学 习
兴趣 ; 可 以让 学 生动 手制 作 一些 数学 模 型 , 培 养学 生 的动 手 能力 ; 可 以启 发学 生 把数 学知 识 应用 于 生活 中 , 培 养学 生 发
现 并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等 。 3 . 营造 和谐 的学 习 气氛
样 互 相探 讨 , 一 方面 可 以增 加数 学知 识 , 一方 面也 可 以锻 炼 学生 的思 维能 力 。 2 . 创设 恰 当的 问题 情境 教 师 在进 行 教学 时 ,要善 于 根据 教材 内容和 学 生的 基
肘, 应转 换思 维 方式 , 想 办 法把 这样 的 问题 转化 为用 已 有的
具体 的数 学 问题 。
那 么 ,如 何 在小 学 数学 教学 中培养 学生 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呢 ?笔者 根据多年 的教 学体 验 , 谈谈 自己在 这方面 的 一些
体会 。
一
通 过此 图 , 能 很 简单 地 弄清 各个 数量 关 系 , 很容 易就 可 激 发学 生主 动解 决 问题 的兴趣 以解 答此题 了。
解 决 问题 的兴 致 ; 可 以在 讲解 数 学知 识 时 , 引 入关 于数 学 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摘要:如果说发现问题是获取新知的突破口,那解决问题的过程则是培养灵活性、独创性的窗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一、设计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学生要解答的问题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直接提供给学生的,一般学生不容易感受到“我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价值或意义?”而且解决这些问题时学生只要对号入座,不费脑力就可以迅速地进行解答,对学生而言很少有疑难,当然也就无所谓探索。
正是由于这些,学生在解题中想起的仅仅是一种表面的知识,而对解题起重要作用的思维方式,数学思想、情感、坚强的意志这些隐性因数不能有效地参与到解题过程之中。
所以,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方法、思想上的全面发展,有较强的问题意识,首先要设计“好”问题。
二、主动探索,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主动大胆地联想、推测、探索,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解决思路,引导学生独立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
对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尝试解题。
(1)从生活经验出发提出猜想,猜想活动本身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而问题情境应该置于学生熟悉的环境中,学生可以从日常生活现象中自然而然地展开思维活动,进而分析、观察,提出自己的见解。
(2)从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提出猜想。
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会运用到一定量的知识经验,离开这些知识基础,解决问题将无从入手。
丰富的知识经验,是学生展开思路的基本条件。
学生面对新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原来的知识库中提取相关的信息予以整理和筛选,经过有条理的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猜想。
学生在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后,尝试解决问题,同化新知。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是一门需要高度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学科。
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培养他们数学素养的重要一环。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呢?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 引导学生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索和推理。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时,可以提问:“怎样才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给予适当的挑战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解决。
通过让学生面对挑战,他们能够积极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注重实践操作1. 实际问题的引入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面积时,可以引入一些关于房子、田地等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
2. 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除了课堂上的教学,老师还应该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可以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测量、估算等操作,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1. 分组合作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合作。
每个小组负责解决一个问题,通过合作讨论,学生们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主动地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鼓励自主学习1. 提供资源和工具给学生提供数学学习的资源和工具,例如教学软件、数学游戏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情境中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中,老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并对学生的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许乾波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许乾波重庆市酉阳县楠木中心小学校许乾波 409813前言:在小学阶段的课程体系中,数学学科是至关重要的,其能够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对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有着较大的效用。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将学科价值全方位的展现出来,教师也应着重的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实现学以致用,为其后续的深入性学习打下基础。
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培养对策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一、巩固基础知识,实现灵活运用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否掌握牢靠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的问题解决、实际应用打下基础,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时,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其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中,真正的实现灵活运用,使其收获更多。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面积”这一知识点时,很多学生都并不知道计算公式的由来;在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到问题解决中,通过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进行裁剪,使其掌握计算公式的由来。
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深化其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为后续的问题解决打下基础。
二、巧妙运用算理,强化解题技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中,也应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引导学生运用好算理,使其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
例如,在讲解“比例”这一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理解好比例的性质及意义,并让其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进行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呢?使其在问题解决中采用合作学习、归纳、总结、探讨等,这对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将有着非常重大的效用。
三、引入信息技术,提高解题能力信息技术具有着较强的直观性,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得力助手。
因此,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时,教师也可以将该技术应用进来,促使有效教学的实现。
例如,在讲解“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一种趣味化的方法,借助多媒体将孙悟空分西瓜的故事展现出来,让学生帮助猪八戒探究,为什么五分之一的西瓜比四分之一的小呢?使其在问题解决中兴趣盎然,促使其的解题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
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5篇
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5篇第一篇: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界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板块,对培养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渗透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高年级的教学应该侧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灵活性,并鼓励学生对不同的策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选出最好的方案。
解决问题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发展,使学生根据掌握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思维训练。
如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应重点加强对数量关系、解题思路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所以我申报了关于“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
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能时刻的关注对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数量关系放在教学的首位。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无论是总体目标还是分段目标,都明确表述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这一目标。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标志。
因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所探讨的重要方面,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处于一种核心地位。
然而教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特点及如何培养他们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不是很清楚。
作为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板块,“解决问题”伴随着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
这对于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的新方法值得每一位数学老师思考。
1、使学生有一定的数学意识,能主动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掌握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地过程和结果,并对自己的解题方案进行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解决问题列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总体目标之一,并且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的教学活动要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寻求自己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一、提供足够的问题解决活动时空。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活动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主动参与、探索、发现,新知识才能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因此,当学生已积极投入问题解决活动中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探索的空间。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张奶奶家有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6米,宽3米。
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需要多少米?”教学时,先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自主去探索。
学生在解第一个问题:“篱笆长多少米?”时,他们会自然地想到,要求篱笆长多少米,实际就是要求这个长方形菜地的周长。
因此,他们会很容易的求出篱笆的长:(6+3)×2=18(米)。
在解第二个问题:“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时,发现学生做出了不同的答案。
这就需要同学们展开讨论,并相互交流。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需引导学生结合画图来解决。
最后,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如果张奶奶家的菜地是长边靠墙,那么篱笆的长就是:(1)6+3+3=12(米)或(2)6+3×2=12(米)或(3)(6+3)×2-6=12(米);(二)如果张奶奶家的菜地是宽边靠墙,那么篱笆的长就是:(1)6+6+3=15(米)或(2)6×2+3=15(米)或(3)(6+3)×2-3=15(米)。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浅谈在小数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内容提要:在教学中,如何实现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本文探讨了从熟悉的情境入手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并尝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帮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任务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着重论述了在具体的实践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去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将“解决问题”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目标。
这里的“解决问题”,是指问题解决者通过重新组织已知的概念、规则,形成新答案的过程。
其实就是创造性地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和应用意识,解决问题既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又是数学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其应用意识。
”并且要“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对于如何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培养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试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把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学生认识问题的起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抽象数学要依赖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形象的事物,即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去理解与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首先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物体上有圆?”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圆桌面是圆的,硬币的面是圆的,车轮是圆的,……。
”而后接着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正方形或是椭圆形的呢?”生答:“如果车轮做成正方形或是椭圆形的,那么滚动起来就不平稳。
”又追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平稳呢?”这一追问令学生难以用学过的知识做出科学、准确的回答,就此引入新课:“今天学习了圆的知识后,同学们就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这样,学生带着寻求实际问题答案的急切心情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 鼓励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和求知欲。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帮助他们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启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教学设计和教材选择,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和发散思维,激发他们寻找不同解决方法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通过逻辑思维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例如,通过拼图、数学游戏等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1. 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在数学教学中,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2. 创设情境让学生解决问题: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其中进行解决问题的活动。
例如,设计一个购物情景,让学生计算物品的价格和找零。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1.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协商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分角色合作:在课堂上,可以指定学生分角色进行合作。
例如,有的学生扮演问题提出者,有的学生扮演解决者,通过不同的角色分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1. 学习者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让学生有自主选择和尝试的机会。
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决过程和方法,找出问题并改进。
2.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讨论和复盘自己的解决方法,评价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并制定改进计划。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才能逐渐形成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学生的思维发展、师生互动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讨论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一、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学生在小学一年级的年龄段主要处于感性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以感知直觉为主。
因此,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安排问题的难度,让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的习惯。
可以通过一些情境训练,引导学生观察、分类、比较、推理等,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数学课上,可以给学生呈现一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提高。
二、重视师生互动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倾听学生的思考和答案,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学生才能培养起自己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能力。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求注意多样化,因为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特点和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1.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愿。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关于购买水果的情境问题,让学生思考选择水果的策略和原则。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和协作解决问题,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促进了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碰撞和启发。
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数学问题,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合作解决,并在最后展示出自己的解决思路。
3. 游戏化教学法:通过游戏化教学,将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转化为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何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如何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它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有一些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比如,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提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数学问题,比如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等,然后引导他们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
三、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思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比如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提出猜想和证明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合理安排数学问题解决的环境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
例如,教室布置应该简洁有序,桌椅摆放合理,工具配备齐全。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互相合作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五、巩固和拓展数学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还需要巩固和拓展他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巩固,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拓展性的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总结起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是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合理安排解决问题的环境,以及巩固和拓展数学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开始接触的科目之一。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重视并帮助孩子提升他们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首先,要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指孩子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让孩子们多进行数学推理和分析,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家长和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多进行数学游戏和数学思维训练,例如解决数学难题、玩数学拼图等。
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其次,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问题解决是数学学习的核心。
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可以通过给他们提供各种数学问题,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和探索解决方法。
家长和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孩子们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尝试解决方案,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要鼓励孩子们多进行数学实践。
数学实践是指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家长和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计算购物时的找零、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重量等。
通过实践,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意义,提高他们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要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培养孩子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需要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孩子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数学时感到愉快和自信。
此外,还可以组织数学活动和竞赛,让孩子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数学才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他们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数学实践和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潜力。
这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让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实现这一目标。
1. 创设实际情境1.1 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将数学问题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关于购物、计算行程时间、分配零花钱等实际情境的问题,鼓励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
1.2 项目式学习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过程中,遇到并解决各种问题。
例如,设计一个“建造学校花园”的项目,学生需要计算花园面积、预算成本、分配任务等。
2. 提升思维能力2.1 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你认为这个问题还有其他解法吗?”或“如果条件改变,结果会怎样?”2.2 多样化的解题策略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增强他们的灵活性。
教师可以展示多种解法,如画图法、列表法、方程法等,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3. 合作学习3.1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分享各自的想法和方法,从而获得不同的思维视角。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提问、讨论和辩论,合作解决问题。
3.2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不同角色的思考方式和责任。
例如,在模拟商店中,一部分学生扮演顾客,一部分扮演店员,练习解决交易中的数学问题。
4. 反思与总结4.1 解决过程记录让学生记录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思路,可以帮助他们总结经验。
教师可以设计解决问题的模板,如“问题描述”、“解决步骤”、“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等,让学生有条理地记录。
4.2 分享与展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和思考过程,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教师应给予积极的反馈,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
5. 提供挑战性任务5.1 分层练习设计难度不同的练习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上接受挑战。
对于优秀学生,可以提供更复杂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潜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审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审题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而审题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有效审题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科学教学引导,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
可以通过实际生活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引导学生有效审题方面,教师应通过一系列方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问题要求。
可以通过提问、解构问题、总结问题要点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审题技巧。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适当的思维导图、图表、表格等工具,辅助学生整理问题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审题。
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方面,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解题的技巧和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图表、表格等知识结构的构建,帮助学生将问题信息整理清晰。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示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到解题的规律和方法。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和问题转化,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还可以进行数学游戏和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竞争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是一门既有逻辑性又有创造性的学科。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培养这些能力。
一、问题发现问题发现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1. 提供多样性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出示一道数学题,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或者推导出一个公式。
2. 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行深入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在解这道题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奇怪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组数据,然后引导他们提出一些关于数据变化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解决问题:1. 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例如分析法、归纳法、逆向思维等。
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借鉴,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提供反馈和指导: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
无论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教师都要鼓励他们思考和尝试,帮助他们找到问题解决的路径。
通过以上的引导,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在数学学科中有用,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结起来,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你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教你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
一、强调基础知识的打牢良好的基础知识对于解决数学问题至关重要。
小学生需要牢固掌握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等数学基础知识,因为这些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讲究基础知识的教学,提供足够的练习题和巩固训练,帮助学生打牢基础。
二、鼓励独立思考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需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提供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犯错误,但这也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三、培养问题拆解的能力解决一个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可能需要将其拆解成更容易解决的几个步骤,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拆解能力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将一个问题分解成多个步骤,然后逐步解决每个步骤,最终解决整个问题。
四、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规律和解题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例子和模型,帮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的特点和解题的思路。
五、实践与应用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需要通过实践和应用来不断提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数学游戏和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拆解能力,同时也要打牢基础知识。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才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引言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解决问题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意义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备的能力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其次,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新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最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问题。
例如,在讲解分数时,教师可以创设分蛋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应该占整个蛋糕的多少。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过程,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方式,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如何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如何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随着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被越来越多地看作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成为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个话题,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数学问题往往是抽象且具有一定难度的,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非常有效。
教师可以用生动的故事、实际的例子等方式,将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情景中感受到问题的实际意义,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将一个购物问题搬到班级,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需要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思考、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提示,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性质、规律等,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欲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合作学习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团队中相互交流、合作、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之一。
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逻辑题、推理题等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这些题目,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推理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逻辑思维方法,如分类思维、因果关系思维等,帮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境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苏教版小数教学为例
案例采撷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境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苏教版小数教学为例文|张荫忠情境问题解决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关乎学生能否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情境问题的解决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本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情境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教材中的小数部分,在内容编排上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共有四个章节,是小学数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大板块。
四个章节分别为三年级下册第八章“小数的初步认识”、五年级上册第三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五年级上册第四章“小数加法和减法”及五年级上册第五章“小数乘法和除法”。
每一部分内容都设计了相应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学生通过小数的学习,可以建立起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为后文理解分数的运算规则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小学生在实际日常生活中已经或多或少接触过小数,对于小数的基本概念有一个粗浅的认识。
但对于小数的具体概念和性质、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多方面应用,以及小数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性质及实际应用,并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同时,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抽象思维还在发展中。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运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解决情境问题的一般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观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小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的掌握。
如何在小学五年级数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如何在小学五年级数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就像一位导师引导学徒一样,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这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有系统的方法和耐心的引导。
首先,想象一下你是一位引导者,带领一群年轻的探险家。
你的学生们需要学会如何面对各种数学难题,就像在迷宫中找到出路一样。
第一步是建立坚实的基础。
数学的基础知识是他们解决问题的起点。
比如,他们必须熟练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这就像是他们的装备和工具。
其次,引导他们通过实际练习和挑战来发展解决问题的技能。
就像在探险途中,他们会遇到各种障碍和谜题,需要灵活运用他们的知识。
举例来说,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如购物时的计算或者时间管理,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技能。
第三步是鼓励学生自信面对挑战。
在探险过程中,你会激励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害怕犯错。
数学也是如此,每个错误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通过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起解决问题时的自信心。
最后,让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就像一场探险,旅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宝贵的经验。
通过讨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帮助他们理解数学背后的原理和逻辑,这样他们在未来遇到新问题时就能游刃有余。
总之,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建立坚实的基础,实践中的应用,鼓励与支持,以及强调过程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帮助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成为自信而灵活的问题解决者,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解决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解决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教师应着重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通过激发学习动力,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心理素质。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
"可见,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内在的学习动力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解决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只有目的明确、态度端正,才能内在地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才能让学生置身于解决问题之中,使他们紧抓问题不放,努力探索,锲而不舍,在探索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
1、结合我国古今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等人物的成才故事和卓著的数学成就,以及不少中青年数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坚持在国内工作,积极为祖国做贡献的动人事迹,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热爱数学,学习他们知难而进、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科学顶峰的精神,使学生有榜样可依,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他们坚韧的学习意志,使他们立志学好数学。
2、抓住数学科知识的实用性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学科的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从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到天文地理、科学研究、国防建设等,无不渗透和运用到数学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学科的实用性教育,设计一些学生经常接触到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解答,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到:现实中处处有数学,人们天天都在和数学打交道,学好数学,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生活和工作。
3、鼓励学生积极思维。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对问题的分析、理解、体会、板演都要富有启发性,做到语言生动、言简意赅、难度适中、善于点拨,通过学生的思考,能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 会 , 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 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 同的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 的、让他们在分析、讨论、交流中进一步明确算理。例如, 我在教学《求近似数》时,我是这样做的:我出的题目是: 同学们去春游,总共有148人,而每辆车只能坐40人。需要 多少辆车才能一次去呢?有的学生是这样算的148÷40=3.7 ( 辆 ) 或 =3 ( 辆 )…… 28 ( 人 )。 我随即提出 3.7 是准确 数 , 但实际上汽车的辆数必须是整数 。 那这 28 人该怎么办 呢?总不能让他们走着去呀!这时有学生就站起来说:“当 然让这 28 人也坐一辆车去 ”。 所以 , 经过讨论实际要 4 辆 车 ( 其中一辆坐 28 人 )。 这样算式就应该是 : 148 ÷ 40≈4 (辆)。像这种求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就是不 管尾数的最高位是几,都要先舍去,并向前一位进一。这样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了学生解决问现代教学资源
多媒体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中 不可或缺的手段,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对色彩鲜艳的图画, 动感十足的画面最感兴趣,将多媒体手段运用到小学数学教 学中,无疑可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为小学数学课堂插上高 效的翅膀。多媒体教学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更好 地呈现了教学内容。 总之 , 用运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把“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当作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 形式,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学 数学,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 征,结合教材特点,灵活选择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问题情境,发现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 ,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 是培养学生用 数学思想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 是培养学生 解决问题能力的前奏。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 况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例如,我在教学二 年级“比多少”的内容时,在上课前我准备了四个皮球带进 了教室。“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话音刚落,教师里响 起悦耳的童声“好”,我就制定规则,每组推举一人上来拍 皮球,四个宝贝带着每组的期盼开始了拍皮球比赛,5分钟 的时间很快接束了,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小明20个,小华 31个,小东31个,小亮25个。用不着我们再刻意去提醒,学 生自己就很清楚的知道“谁多谁少”、“谁和谁一样多”、 “谁比谁多了多少”这样让学生从自己非常熟悉的情境中去 搜集信息,从而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为下一步提 出问题作好铺垫。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极
强的系统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 发展和延伸。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和已 有认知结构中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孔子云:“温故而知 新。”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 固定作用的观念,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类比方法和 迁移规律抓住新旧知识的联接点构建联接新旧知识的桥梁和 纽带。这样的导入水到渠成,能有效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
2016年第27期
青年时代 YOUTH TIMES
. 基础教育 .
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王洪杰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第五小学 内蒙古 锡林浩特 026000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 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可见, 新课程标准中的“解决问题”目标不同于传统教材中的应用题教学。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 中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解决问题
一、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只是任务的开始 , 提出问题的目的便是让问题得到解决 。 与此同时 , 教师在 培养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中 , 获得最终结论并不完 全是这一过程的主要目的 , 更宝贵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 , 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 , 并培养良好的逻辑 思维能力 , 在今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运用数学的方 式 。 在面对各种题目时 ,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对问题不同的 理解 ,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惯用策略 , 并应 用在今后所面对的问题上 。 如何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变 得更加丰富 、 更加生动呢 ? 教师应加大解题过程的灵活性 与多样性 , 尽可能使每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发挥到 极限 , 并让他们享受到自己解决问题及得到答案的喜悦 , 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致力的内容 。 在课堂上 ,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索 , 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寻求解 决问题的方式,不要过分依赖教师。
203
关于解决问题 ,《 标准 》 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 “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了 解统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 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们常常对要不要强调某种方法而感到困惑, 新课程注重让学生自己选择问题解决的方法,但学生的方法 往往不是最简便、最易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