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服务业集聚机制研究讲座

合集下载

2023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专题讲座

2023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专题讲座
A、操作系统
B、数据库
C、通用软件
D、数据分析软件
多选题(共5题,每题8分)
1、工业软件是()的必要工具。
A、复杂系统
B、研发设计
C、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验证
D、数字制造
E、工业安全
2、要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要()。
A、引入质量管理体系
B、采用敏捷开发
C、采用手工测试
D、采用测试自动化工具
E、采用代码审查工具
正确
错误
2、北京是工信部认定的第一个“中国软件名城”。
正确
错误
3、产业集群一般不包括由于延伸而涉及到的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等。
正确
错误
4、一般来讲,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似。
正确
错误
5、当下,需尽快突破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数据库核心技术,加快相关产品研发与应用推广。
3、我国可采取哪些措施来提升软件名城品牌影响力?()
A、围绕“名品”,发展特色高端软件产品和服务
B、围绕“名企”,培育打造行业领先软件企业
C、围绕“名园”,建设国内外知名软件产业园区
D、围绕“名展”,提升专业展会的影响力和实效
E、围绕“名人”,强化软件人才队伍建设和支撑
4、RISC指令集主要的优点包括()。
A、完全开源
B、架构复杂
C、易于移植
D、模块化设计
E、完整的工具链
5、软件产业变革创新发展新趋势包括()。
A、软件企业加速服务化
B、软件产品和服务加速云端化
C、软件程序轻量化
D、软件代码开源化
E、软件产品专业化
判断题(共5题,每题6分)

第三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记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江帆教授的学术讲座

第三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记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江帆教授的学术讲座

( )第三 产业 范畴 的含 义 一
第三 产业 ( etr ds , Trayn ut 应译 为第 三次 产业 ) 划 分标 准 : i I y r
又称广义服务业 ,是第一产业 ( 广义农业 ) 和第二
产业 ( 义工 业 )以外 的其他 各业 的统称 ,也 被称 的为第 一 、二 产业 ;生 产无 形产 品 ( 广 服务 流通等 ) 为 广义服 务业 ,包 括 四个 层次 :流通 部 门 、为 生产 的为第三产业 。例如 ,火车运输业提高位移这种无 和 生活 服务 的部 门 、为 提高居 民素 质 和科 学文 化水 形的服务产品,火车运输是第三产业。 平 服务 的部 门 以及 为社会 公共 需要 服务 的部 门 。随 三 产 业 比重 日趋 提 高 。 随着 中 国加入 WT O,第 2 生产 和消 费是否 同 时进行 。不是 同时进行 的 . 3生产者 与 消费者 的距离 。 的为第 一产 业( . 远 生 产 初级 产 品 );次 远 的为第 二产业 ( 初级 产 品进 对
第 1卷第 1 1 期 2 1 年 3月 0 1
广 东 培 正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0F GUANGD0NC EI P ZHENG C L OL EGE
V0 _ l ll N0. 1 Ma .Ol r2 1
第三产业与现代服务业
记 中山大学 中国第三产业研 究 中心主任李 江帆教授 的学术讲座
包括:运输 、 通讯 、 商业 、 金融 、 保险 、 房地产业 、 科学 、教育 、新闻、广播 、文娱 、各种专业性服务
李教授在讲座中 ,重点谈 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
“ 三大产 业 的划分 ” 、 “ 为什 么发 展第 三产业 ” 和 和个人生活服务 ( 修理业 、理发 、美容、饮食业 、

服务和服务业的分类专业知识讲座

服务和服务业的分类专业知识讲座
1、托马斯分类法
? 分类结果
? 以设备提供的服务的组织为资本密集型服务组织,设备的可靠性影响 服务的质量。
? 以人工为主提供服务的组织为劳动密集型服务组织,员工的技术、专 业素养及服务的态度影响服务质量,尤其是服务的投入比较大时,顾 客对服务的要求也比较高。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2当、之肖处,丝请丹联克系本分人类或网法站删除。
? 分类标准:从实体产品与服务相结合的角度


形 产

饮 料
清洁剂
汽车
快餐 店
务 含
品 含 量
广告 航空 投资 代理 公司 公司
顾问 教学 公司
量 高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2当、之肖处,丝请丹联克系本分人类或法网站删除。
? 分类标准:以人为主或以设备为主提供服务
服务
以设备为主
以人为主
完全自动化设备
操作工人 +设备
自动售货机 自动柜员机
电影院 干洗店 出租车
低技术工人
清洁卫生 安全警卫
技术工人
家电维修 管道修理
专业人员
律师 会计师 咨询师 质量工程师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4之、处施,曼请联纳系分本类人或法网站删除。 ? 分类标准:
? 1、劳动密集程度:人工成本与固定资产价值比率较高 ? 2、顾客与服务人员相互交往程度:顾客参与服务的程度 ? 3、服务定制化程度:根据顾客的情况及要求提供服务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聚机制研究——兼论近十多年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聚机制研究——兼论近十多年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聚机制研究——兼论近十多年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聚机制研究——兼论近十多年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摘要: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部分地区的经济增长迅猛,而另一些地区则陷入了相对滞后的状态。

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产业集聚机制对经济差异的影响,并探讨了近十多年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

研究发现,产业集聚、人才聚集、创新环境以及政府支持等都是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地区的特点和政策的效果,提出了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策略。

最后,本文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持。

关键词:新经济地理学;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差异;发展策略一、引言经济地理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了地理空间如何影响经济发展。

而新经济地理学则更加关注地方特点、产业布局以及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和区域差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研究产业集聚这一重要机制对经济发展和区域差异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将以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产业集聚机制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并分析近十多年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

二、产业集聚机制与区域经济差异产业集聚是指特定产业在某个地区内的集中发展现象,形成可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规模效应和外部溢出效应。

经济的集聚会促使创新、专业化和分工,进而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然而,不同地区的产业集聚程度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这就导致了区域经济差异的产生。

产业集聚机制主要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市场规模效应,即由于某一地区市场规模较大,会吸引更多企业进驻,并形成产业集聚;二是外部溢出效应,指某一地区的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合作与竞争的关系,通过共享经验、人才和技术来提高整个产业的效率和创新水平;三是政府支持,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和引导作用。

中国服务经济研究中心(CCSE)

中国服务经济研究中心(CCSE)

现代服务业学院(IM S)中国服务经济研究中心(CCSE)简报2009年第5期(总第5期)浙江树人大学现代服务业学院2009年10月20日目录1. 省政协副主席陈艳华考察现代服务业学院2. CCSE专家参与的调研报告获省委书记、省长批示3.‚嘉兴市南湖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题研讨班‛在我校开班4. 现代服务业学院新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5. 教学联姻科研,服务经济研究进一步深化6. CCSE主持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项目7.郑吉昌教授主持《浙江海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规划》评审会8. 郑吉昌教授做客江苏扶海大讲堂9. 创新尝试‚打破传统课程边界的课程群学习辅导机制‛10.生活因有梦想而美好1. 省政协副主席陈艳华考察现代服务业学院9月9日,省政协副主席陈艳华来到现代服务业学院考察,校领导朱玉、梁树德、郑吉昌等陪同陈主席一行进行考察。

在听取了现代服务业学院副院长夏晴教授对现代服务业学院的成立、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教学、教师科研等情况汇报后,陈主席高兴说,作为全国首家现代服务业学院,它的成立顺应了我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及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并且抓住了由此而带来的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的巨大市场机会,特别是利用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和浙江树人大学中国服务经济研究中心(CCSE)多年积累的服务经济领域的科研与人才培养成果和学术影响力创出了特色,创出了品牌,做出了示范。

陈主席在得知学院已经成功的举办了丽水市、嘉善县等领导干部现代服务业专题培训班后,她指出,现代服务业学院的人才培养已经走出了校园,进入了党政、企业等领导干部中,这些服务社会的举措必将为经济转型升级做出贡献。

2. 郑吉昌教授参与的调研报告获省委书记、省长批示由我校副校长兼现代服务业学院院长郑吉昌教授参与的调研报告——《坚持集散并重,不断增强浙江港口物流竞争力》获省委书记赵洪祝、省长吕祖善重要批示。

赵洪祝书记批示:‚这是我见到的有关‘宁波—舟山’港建设的一份很好的调研材料,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请省政府在筹备‘港航强省’会议时进行研究吸纳‛。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丛海彬;邹德玲【摘要】随着全球服务经济的壮大,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将主导区域产业的发展。

中国正向服务经济转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竞争的影响力不断加深。

研究采用区位商、赫芬代尔系数、空间基尼系数和EG指数,旨在揭示浙江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空间集聚特征。

结果表明:①浙江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程度呈现较高水平。

②浙江省金融业和租赁及商务服务业集聚结构好且与区域集聚程度保持一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集聚结构较其他行业相比较差且与区域集聚程度并不保持一致。

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浙江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With the growth of the global service economy, the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 industry will be the leader of regional industry. Under this background, China is moving into service economy. The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 industry spatial agglomera-tion has great influence on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and the industry competition. This paper uses location quotient, the Herfindahl coef-ficient, space gini-coefficient and EG index to reveal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 industry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main results could be shown as follows. First, the degree of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 industry spatial ag-glomer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is high. Second, the agglomeration structure of finance industry and leasing and business service in-dustry in Zhejiang Province is excellent and consistent with regional agglomeration degree. Nevertheless, compared with other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 industry, the agglomeration structures of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omputer services industry and software indus-try are poor. What’s more, they are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regional agglomeration degree.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roposed sugges-tion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s in Zhejiang Province.【期刊名称】《科技与经济》【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5页(P6-10)【关键词】浙江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空间集聚【作者】丛海彬;邹德玲【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南京210093;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东华大学,上海200051【正文语种】中文1 引言与文献回顾自20 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增长及集聚日趋成为中国城市内部变化最显著的经济地理现象之一[1]。

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题讲座(南昌大学彭迪云教授20130706)资料

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题讲座(南昌大学彭迪云教授20130706)资料

产业结构服务化包括两个同时进行的方面:一是工业化的深入发展, 主要表现为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先进化、高端化;二是服务业的迅 速成长,主要表现为服务业的现代化、国际化。这两个方面相辅相 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格物致新 厚德泽人
现代服务业发展与经济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服务化:经济转型升 级的一般规律
拐点
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是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导向以服 务业为主导的转折点。以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为起点, 经济发展将最终实现从工业型经济到服务型经济的转变
“配第•克拉克定律”阐释了劳动人口随着经济发展逐渐从农业 转移到制造业,再从制造业转移至商业和服务业的客观规律;“库兹 涅茨定律”则从国民收入的产业分布变化的角度阐释了这一规律。
格物致新 厚德泽人
现代服务业发展与经济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服务化:经济转型升 级的一般规律
涵义
在产业的内部结构上,产业结构服务化表现为产业高端 化演进规律。体现在产业的要素型态上,即为要素软化 规律,也就是主导产业由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 型,然后再向技术与知识密集型转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一产业一般由粗放型农业向技术要求较高的集约型农业、绿 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第二产业一般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 集型”再向“技术与知识密集型”的方向演进。第三产业一般沿着 “传统服务业→多元化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知识产业”的方向演进
格物致新 厚德泽人
现代服务业发展与经济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服务化:经济转型升 级的一般规律
格物致新 厚德泽人
现代服务业发展概述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服务业
按三次产业划分的第三产业是供给类,它与第一、 第二产业间是单向依赖关系。服务业同农业、制造 业的划分,是以经济体系的需求分类为基础的;与 制造业、农业及其它行业是双向依赖、互相依存的 关系,并且有相互深透与融合的趋势

集聚机制与扩散机制的原理与原因

集聚机制与扩散机制的原理与原因

集聚机制与扩散机制的原理与原因摘要本文将探讨集聚机制与扩散机制的原理与原因。

我们将首先介绍集聚机制和扩散机制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然后,我们将分析集聚机制和扩散机制的原理,并探讨它们产生的主要原因。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机制的工作原理和产生原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目录1.集聚机制的概念与应用2.集聚机制的原理3.集聚机制的原因4.扩散机制的概念与应用5.扩散机制的原理6.扩散机制的原因7.结论1.集聚机制的概念与应用集聚机制是指个体或物质在特定空间或时间范围内相互聚集形成集群或聚集态的现象。

这一机制在不同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人们通过集聚机制来布局不同的商业、居住和娱乐区域,以提高城市的整体效益。

在生物学中,生物体聚集成群以减少捕食风险,增加繁殖机会。

在经济学中,企业通过集聚机制来形成产业集群,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

2.集聚机制的原理集聚机制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三个关键因素:相互作用,资源和引力。

首先,相互作用是不同个体或物质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和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信息、资源或能量的交换。

其次,资源是用于满足个体需求的物质或能量,它是个体聚集的重要动力。

最后,引力是吸引个体或物质聚集在一起的力量,它可以是地理上的接近性、经济利益或文化认同等。

3.集聚机制的原因集聚机制产生的原因涉及到个体行为和环境因素。

个体行为方面,人们倾向于聚集在一起是出于社交需求、经济利益或文化认同等方面的考虑。

环境因素方面,地理位置、资源分布、政策和制度等都会影响集聚机制的产生。

例如,城市规划中的交通便利性和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促进居民的聚集,而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可以吸引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4.扩散机制的概念与应用扩散机制是指个体或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传播的过程。

这一机制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自然科学中,扩散机制解释了气体、液体和颗粒物质在空气或液体中的传播。

服务业集聚区简介

服务业集聚区简介

服务业集聚区简介服务业集聚区是指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区域内,有大量的服务业企业集中分布,并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和产业聚集效应的地区。

这些服务业企业包括餐饮、酒店、零售、物流、金融、旅游、娱乐、文化创意等多个行业,提供各种服务和消费品。

服务业集聚区的出现和发展,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还能够提升地区的竞争力和城市形象。

服务业集聚区的兴起与城市化进程紧密相关,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人口聚集的速度加快,市场需求也日益增长。

而服务业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消费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服务业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角色。

服务业集聚区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场需求,并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产业聚集效应,提高了服务业的效能和竞争力。

在服务业集聚区中,不同行业的企业相互之间形成了组织架构稳定的供应链关系,从而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例如,餐饮行业的企业聚集形成了菜市场、食品加工厂、餐饮连锁等一系列的商业链条,既能保障消费者的日常需求,也能促进餐饮企业之间的商业合作和技术创新。

同样,酒店、零售、物流等行业也通过集聚效应实现了规模经济效应,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另外,服务业集聚区还能够带动当地就业机会的增加和人才的流动。

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服务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从而刺激了就业市场的扩大。

例如,在一个餐饮集聚区中,不仅有传统的厨师、服务员等岗位,还有厨师助手、店长、市场推广、供应链管理等一系列与餐饮行业相关的职位。

这些职位的出现,不仅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也为人们提供了晋升和发展的空间。

同时,服务业集聚区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流入,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也对城市形象和品质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一个充满活力和繁荣的服务业集聚区,不仅能够提供多元化的消费选择,还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例如,有名的酒店聚集区,不仅拥有高品质的酒店和服务,还吸引了大量的商务和旅游客户,为城市带来了持续的经济收益。

我国人才集聚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基于IMSA分析范式

我国人才集聚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基于IMSA分析范式

我国人才集聚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基于IMSA分析范式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已经成为推动国家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人才集聚的理论基础与实证表现,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本文首先将对人才集聚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与外延,并梳理国内外关于人才集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

在此基础上,引入IMSA分析范式,即创新驱动、市场导向、社会支撑和行政引导四个维度,构建我国人才集聚的理论分析框架。

这一框架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人才集聚的动因、机制和效应,还能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指导。

本文将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人才集聚的现状进行实证研究。

具体而言,我们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数据分析等手段,收集我国各地人才集聚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揭示我国人才集聚的空间分布、行业结构、流动趋势等特征。

结合IMSA分析范式,深入剖析我国人才集聚的动因、机制和效应,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人才集聚的政策建议和实践路径。

这些建议旨在通过创新驱动、市场导向、社会支撑和行政引导等多方面的协同作用,优化我国人才集聚的环境和条件,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和创新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国际人才流动与集聚(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nd Skill Acquisition, 简称IMSA)分析范式为基础,构建了我国人才集聚的理论框架。

IMSA分析范式是近年来国际上用于研究人才流动与集聚现象的重要理论工具,它综合考虑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维因素对人才流动的影响,并着重于技能获取与提升的机制分析。

在IMSA分析范式中,人才集聚被视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服务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的新实践——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为例

服务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的新实践——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为例

服务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的新实践——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为例作者:范志忠来源:《北方经济》 2017年第1期摘要: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十分重要的战略举措。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在精心研究相关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理论研究基础上,从新城区服务业发展、集聚区发展的实际出发,对现代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了有力的尝试。

关键词:新城区现代服务业服务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的生产方式、交易方式、技术应用等产业特征决定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

从世界服务业发展情况来看,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是当前的潮流和趋势,世界上大多数城市都把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举措。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从“十二五规划”开始对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模式进行了有力的尝试,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上也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新城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特征“十一五”以来,新城区政府充分意识到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布局分散、类型单一、规模较小、层次较低等问题,按照“成熟一个、规划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以推进集聚区发展为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一)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作为呼和浩特市发展服务业的核心区,新城区的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15 年新城区服务业增加值实现651.4亿元,占新城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89.4%,占呼和浩特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1.1%,在自治区103 个旗县区中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及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均位居首位,自治区服务业首区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二)服务业空间布局初步形成“十二五”期间,新城区调整优化了老城区传统服务业,集聚发展东河以东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大青山前坡生态服务业,服务业空间布局初步形成。

老城区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层次和水平,推动专业街区集聚发展,打造一带三圈。

即自治区级商务金融产业带、自治区高端文化圈、东库东西街中高端家居建材体验商圈、内蒙古电子产品交易商圈。

现代服务业的集聚_扩散效应与城市功能转型分析

现代服务业的集聚_扩散效应与城市功能转型分析
[] 曼纽尔•卡斯泰尔: 《信息化城市》 , 崔保国等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 年版, 第 66 ~ 8聚 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一个给定区域在当地的权威;中心商业区的公司拥有真实的固定资产 很重要;巩固一个围绕着主要公司的、 能提供多种辅助服务的网络, 这个网络是公司运作必不 可少的工具, 它同时与信息处理产业的集中化有着空间上和功能上的联系。这些因素中没有一 个是新的, 它们都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电话对于集中化的和摩天大楼内部的垂直交流成为 可能是至关重要的。[2] 现代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对城市 CBD(中央商务区) 的区位与职能也产生较大影响。在信息 社会, 网络的普遍运用使得 CBD 的区位将不再局限于城市中心, 而是具有多种区位选择。工业 社会的 CBD 集中在城市的商业中心、 地理中心地区。由于信息技术的协同性, 在信息社会, 原 有的城市中心仍然是信息中心, 因此原有的 CBD 会继续繁荣。而另一方面, 由于经济增长的动 力已经改变为知识和智力, 因此精英人才的集聚可以改变信息中心的空间位置, 而文化中心、 人 才中心将成为未来 CBD 的区位。即信息社会的 CBD 区位具有多样性选择, 信息中心、 人才中 心和 IT 技术中心都有可能成为 CBD 新的区位指向。 工业社会的 CBD 主要有以下六个职能:中心商业职能、 管理和控制职能、 金融市场运作功 能、 专业化生产服务职能、 生活服务职能和信息中心功能。由于银行与生产性服务业部门比较 稳定、 不易迁移, 因此信息社会仍具有金融市场运作职能、 生产服务职能、 信息职能以及生活服 务职能。然而, 那种旧式的社会结构, 靠时间和地点制约将大众维系在一起的结构已经出现了 裂痕, 信息技术首先使流通流域产生一场革命, 零售业规模减小、 分散, 中央商务区的商业职能 下降。伴随着商业的衰落, 娱乐业空前发达, 人们会创造出许多从没有过的娱乐方式, 娱乐也会 成为一种学习、 体验甚至是一种心智锻炼和体能培养, 从而使娱乐职能取代部分商业职能成为 CBD 的职能之一。信息社会 CBD 的管理和控制功能仍然存在, 但是由于公司的许多后勤工作 脱离市中心而转移到郊区, 管理和控制职能分化, 中心决策职能、 金融服务、 对外形象和宣传职 能仍然集中在 CBD, 而人事、 研发等辅助功能分离、 迁出 CBD, 使 CBD 逐渐演变成为公司中心 决策权力聚集中心、 企业文化中心、 宣传中心以及高级金融服务中心, 见表 2。

科技服务业的集聚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以珠三角为例

科技服务业的集聚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以珠三角为例

科技服务业的集聚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以珠三角为例张媛媛【摘要】科技服务业在技术扩散和知识传播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是连接科技与经济的有效桥梁和纽带.产业集聚化是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一种空间演化形式,而且产业集聚也会带来一定的规模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对于带动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研究以珠三角为例,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指数对科技服务业集聚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珠三角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建议.【期刊名称】《科技与经济》【年(卷),期】2017(030)005【总页数】5页(P16-20)【关键词】科技服务业;集聚;珠三角;影响因素【作者】张媛媛【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随着社会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中央政府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已经备受关注,具有技术和知识密集特征的科技服务业越来越受到重视。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是科技服务业的重要功能。

随着产业的逐渐专业细化,科技服务业已经成为独立的产业,然而现阶段占国民产值比例还不是很大,但是科技服务业以其基于高效的组织形式、较低的交易费用及较强的知识溢出效应的集聚发展模式,在产业链中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1]。

科技服务业集聚形式是一种市场和企业相互合作相互渗透的桥梁,而该组织能充分利用二者的公共资源和信息并进行整合,不仅能有效提高企业和市场间的协同效率,还可以降低二者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交易成本。

与此同时,科技服务业的集聚还可以促进企业的不断创新,进一步提高市场中企业的竞争力。

目前,研究产业集聚的文献较多,尤其制造业方面,但对科技服务业方面的研究较少。

张清正,李国平(2015)通过空间基尼系数,考察了中国科技服务业的集聚趋势,并运用空间计量方法识别和动态分析了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2];徐顽强(2016)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影响科技服务业集聚化的主要因素[3]。

林善浪 -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林善浪 -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服务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战略研究会,常务理事 福建省工商管理学会 副会长 福建省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会,副会长 上海市管理教育学会 理事 上海市农业经济学会,理事
语言能力 英语,满足科研教学和学术交流需要
林善浪 教授பைடு நூலகம்
院系: 经济与金融系 邮箱: linshanlang@ 办公电话: +86-21-65982274
--------------------------------------------------------------------------------------------------------------教育经历 1996-1999,福建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1987-1990,福建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3-1987,福建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

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上海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操作思路研究 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上海农村集体土地直接入市模式和机制研究 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上海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目标和路径研究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上海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研究 福建省农办: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
研究与教学领域 区域经济学
工作经历 教学经历 1990-2005 福建师范大学 2005-至今 同济大学
企业经验 兼职: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战略研究会,常务理事 福建省工商管理学会 副会长 福建省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会,副会长 上海市管理教育学会 理事 上海市农业经济学会,理事 培训:太平洋保险公司徐州分公司 福建省福贝斯股份有限公司 阳光健康保险公司
书籍著作 林善浪、张禹东、伍华佳:《华商管理学》,专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林善浪:《中国核心竞争力问题报告》,专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年版 苏东水主编、林善浪等副主编:《应用经济学》,教材,东方出版中心2005年版 林善浪、吴肇光:《核心竞争力与未来中国》,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林善浪、张国:《中国农业发展问题报告》,专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版 林善浪:《<资本论>选读课教材》,教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林善浪、 柳树青、 张国: 《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研究》 , 专著,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 年版 林善浪:《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与效率研究》,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郭铁民、林善浪:《中国股份合作经济问题探索》,专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郭铁民、林善浪:《中国合作经济发展史》,专著,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 郭铁民、林善浪:《股份合作经济研究》,专著,福建地图出版社1993年版

2022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专题讲座

2022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专题讲座
A、数据
B、科学
C、务实
D、文化
4、“大数据成为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是从()视角看大数据的价值体现。
A、资源
B、技术
C、经济人
D、社会
5、根据《“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完成目标,年增长率要达到GDP增长速度的()。
A、2倍
B、2.1倍
C、2.2倍
A、顶层设计
B、发展规划
C、标准规范
D、规章制度
E、网络平台应用
判断题(共5题,每题6分)
1、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正确
错误
2、“数字经济”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21世纪初。
A、运行原理
B、社会伦理
C、商业合规
D、自评合规性
E、技术安全
3、在全球云服务市场,排名前三的是()。
A、亚马逊B、腾讯C、D、微软E、谷歌4、技术安全保障包括()。
A、物理安全
B、网络安全
C、数据安全
D、应用安全
E、平台安全
5、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等各方面迭代更新机制建设,确保能够满足不断发展变化需求。
正确
错误
3、如果一个国家的农业机械化、数字化水平较高,其工业化水平必然不会太差。
正确
错误
4、“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与国家战略部署联系更紧密,重点突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要求。
正确
错误
5、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提升扁平化的管控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正确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政策支持
政府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给予 了大力支持,通过税收优惠、资 金扶持等政策措施,促进了生产 性服务业的集聚。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生产性服务业 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手 段,降低了服务成本,提高了服 务效率,进一步推动了生产性服 务业的集聚。
03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现状分析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定义与计算方法
要点一
定义
要点二
计算方法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制造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一 定技术水平下,通过技术进步、管理创新、要素优化配置 等途径,实现单位投入的产出最大化。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通常采用索洛余值法、数据包络分析 法等方法进行计算。其中,索洛余值法是通过设定生产函 数模型,利用回归分析计算出技术进步率、劳动产出弹性 、资本产出弹性等参数,进而求得全要素生产率。数据包 络分析法则通过构建生产前沿面,利用相对效率评价方法 计算出各决策单元的全要素生产率。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技术进步
管理创新
要素优化配置
技术进步是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引进新技术、 新工艺、新设备等方式,可以提高生 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管理创新也是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 率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引入现代企 业管理理念和方法,优化组织结构、 改进管理流程、提高决策效率等方式 ,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研究问题
本研究将解决以下问题:生产性服务 业集聚如何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其作用机制是什么?哪些因素会影 响这种影响?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和计量经济学 等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 进行深入探讨。

赖晓南:“1+6”体系带动科技服务业

赖晓南:“1+6”体系带动科技服务业

EDUCATION ONLINE教育在线科技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环节。

2014年10月9日,国务院首次正式发布《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进行全面部署。

到目前为止,一线城市的科技服务业体系逐步成熟,但二、三线城市的科技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

从供给侧角度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具体方案是什么?科技服务业将形成怎样的生态?《经济》记者专访了一直致力于构建“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科技服务业生态系统”,在科技服务业领域拥有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首都科技服务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关村科技服务业产业联盟理事长、北京携创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赖晓南。

《经济》:您认为科技服务业的供给侧改革应重点从哪方面入手?赖晓南:我认为不管是对于一个区域、一个产业还是一个企业而言,科技服务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解决科技服务业科技服务“需求综合化”与“供给专业化”两极并存的问题,着力提升专业化服务的供给能力,运用市场手段有效纠正供需错配,增强其对产业创新高端发展的支撑能力。

其有效途径是地方政府部门借力北京中关村等科技服务业发达地区的优势资源,建设跨区域科技服务业生态系统。

《经济》:您同时也是北京携创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携创科技”)创始人,那么从企业角度来说,携创科技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科技服务业“需求综合化”与“供给专业化”两极并存的问题?赖晓南:携创科技是一家平台型的科技服务企业,定位于科技服务业市场运营商。

自2010年3月成立以来,经过不断研究与实践,我们总结出了“1+6”区域科技服务业市场运营服务体系,即以1个科技服务业集聚区为核心载体,通过行业平台建设、市场渠道开发、促进政策研究、知名机构引进、人才教育培训、服务项目孵育等6项专业服务,支撑和服务所在区域加快形成一批既有中关村特色,又能体现区域优势,并且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科技服赖晓南:1+6体系带动科技服务业文/本刊记者 李 晗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5859务业产业集群,带动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在当地实现转化落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服务业集聚机制研究讲座
主题:信息服务业集聚机制研究
主讲人:(副教授)
时间:2010年6月3日星期四
地点:笃312
张副教授将自己的研究经过以及成果纷纷向我们展示,其间包含的巨大的运算量以及制图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不得不让我们队副教授产生深深地敬意。

具体内容有关摘要如下:
一信息服务业的内涵与分类
我国在《国名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都没有制定信息服务业直接的分类指标。

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2003):信息服务业分为社会调查业、信息处理业、信息提供业、电信服务业、咨询业、经纪业、公共信息等8大类分类。

其间教授将对信息服务业做最主要的介绍。

根据信息服务业的概念和活动性质,将信息服务业划分为信息传输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呵信息内容服务三大类。

二信息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
1 大都市核心区域成为主要集聚区域
由市中心向外扩散,但城市中心区特别是CBD任然是信息技术产业的首选区位。

2区位弹性的变化及分散化、郊区化或边缘化趋势。

三上海信息服务业发展概况及空间分布
(一)发展概况(通过图表分析)
1 上海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及增幅走势上海信息服务业占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2 软件产业成为上海长最快的高科技产业门类之一
制造业和服务业进行比较,显然服务业增加比较快
3近年来发展速度加快,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4 信息服务业在空间上集聚发展,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引擎。

呈现出“1+7+3+2”模式。

(二)上海信息服务业的空间分布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的城区分布状况,依次向我们呈现了各个服务业的空间分布图:上海市计算机服务业空间分布图、上海市软件服务业的空间分布图、上海市互联网服务也的空间分布图。

通过对这些空间分布图的展示,张副教授向我们展示了关于集聚机制的讨论结果。

四通达性(主要通过区位选择与信息服务业数据的分析来说明)
1 张副教授对技术模型的选择、指标设计和数据的来源作了简要的说明。

2 结论与讨论,主要介绍了互联网信息服务业估计结果讨论。

五地理临近性、空间接近与信息服务业集聚
主要介绍了第三个假设:临近同行业以获得正的空间外部性,有积极的示范和学习效应,并且谈到土地价格越高,越有可能使企业在空间布局上扩散、企业的集中度下降。

通过实证结果分析、结果分析、分行业的估计结果分析、以及互联网的分析,再一次将内容生动化。

六知识外部性、溢出的本地化与信息服务业集聚
1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大学知识空间溢出的本地化引入两种指数:覆盖指数、分位数回归。

感谢张副教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演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