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新闻典型报道的转变与创新

合集下载

浅析央视《新闻联播》的变化创新——以近期的微博热搜为例

浅析央视《新闻联播》的变化创新——以近期的微博热搜为例

第10卷第16期 2019年08月Vol.10 No.16 August 201999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渠道多元、舆情复杂,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日渐凸显。

为了使主流媒体的权威性最大化,受众范围更广,各大平台纷纷变化创新,突出自身特点。

李普曼在《舆论学》中说道:“现今时代发生的最重要的变革不是经济的、政治的或是工业的,而是在政府中间产生的一种与创造同意的艺术。

”[1]央视的《新闻联播》在某种意义恰恰属于这种艺术。

《新闻联播》被人们称作“中国政治的风向标”,它代表的是我们国家的政治动向,体现的是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和政策方针。

每晚七点到七点半,全国各个地方电视台实时转播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更像是一种被人们认同的仪式。

但技术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它也需要不断地改变来强化“同意的艺术”。

一、近些年的发展创新央视的《新闻联播》播出这么多年以来,也进行了多次改版,试图增加一些新意,并且在不同方面不断地尝试改变。

(一)节目形式2011年《新闻联播》改版,屏幕下方字体更换为微软雅黑粗体。

2014年,《新闻联播》投入使用新演播室。

以前的《新闻联播》以时政新闻居多,报道性文稿为主,所以无论是一个主播还是两个主播,基本上是单一的新闻播报,主持风格也是正襟危坐、字正腔圆。

后来逐渐改变节目形式,除了新闻播报,加设了由专题报道加本台评论版块,一方面,加深了新闻内容的深度,另一方面,增强了受众的易懂性。

在财经报道方面,增加了图表解读、动态数据,运用动画的形式来呈现解读,增强了易读性。

(二)节目内容1993年前后,《新闻联播》片头问候语从“观众同志大家好”改为“观众朋友晚上好”。

在节目内容上,由较多的政务报道转变为更多关注民生,凸显服务性的民生新闻,将新闻眼光从之前的向上看政治到如今的下移平视看人民,回归了平民视角。

[2]还增加了下基层、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厂矿的近距离采访,使新闻内容故事化,强调情感和精神,打造富有人文情怀的电视新闻,并在节目中提出了“您幸福么”“家风”“您的新年愿望”等全民讨论的话题,让我们感受到了《新闻联播》与以往不同的风格,变得更加柔软、更具有人情味。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是指通过电视媒体播出的,针对某个具体话题或事件进行深度报道和分析的节目。

这类节目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如下。

特点:1. 深度报道:与普通新闻节目相比,专题节目更注重深入挖掘和分析特定话题,通过多个角度和视角展开报道,使观众对该话题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2. 引导舆论:专题节目往往在报道某个话题时,通过主持人、嘉宾或评论员的观点和论述,对该话题进行解读和评价,并倾向于引导观众形成相应的意见和态度。

3. 高质量制作:专题节目往往注重节目的制作质量,包括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画面的美观和表现力等,以提升观众的收视体验。

4. 观众参与:专题节目鼓励观众积极参与互动,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渠道提问、评论或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5. 多样化形式:专题节目的形式多样,可包括采访类节目、辩论类节目、纪录片类节目等,以满足观众不同的需求和喜好。

发展趋势:1. 增强议题深度和专业性:随着观众对新闻的需求和品质的提升,专题节目将更加注重挖掘议题的深度,提供更专业的报道和分析,以满足观众对知识性和深度信息的需求。

2. 跨媒体互动:专题节目会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与观众进行跨媒体的互动,增加节目的互动性和参与感。

观众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提供意见、观点和素材,促进信息共享和交流。

3. 个性化定制: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专题节目将更加注重观众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智能推荐、定制化服务等方式,为观众提供更贴合其兴趣和需求的节目内容,提高观众的观看体验和满意度。

4. 国际化视野:随着全球化的加深,专题节目将更加注重国际话题的报道,提供更多与国际重大事件和问题相关的报道和分析,拓展观众的视野和知识面。

5. 跨界合作:为了提升节目的制作质量和影响力,专题节目可能会与其他媒体机构、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等进行合作,整合资源和优势,实现互补和共赢。

论电视新闻报道叙事形态的转化

论电视新闻报道叙事形态的转化

&TV JOURNAL |RADIO 2016.10面。

面对第一个争议,学者们普遍达成了共识,认为“钓鱼暗访”作为一种介入式的暗访活动,其本身更容易引起争议,但是由于该事件的特殊性,在一般性的非介入暗访行不通的情况下,记者为了保障公众利益只能通过假扮的方式与涉案人员进行交易,是不得已而为之,在情理之中,具有相对的合法性。

然而,面对第二个争议,学者们却各有自己的坚持,一方认为记者不该与涉案人员进行不法交易,做出违背新闻职业伦理道德的行为;另一方则认为记者虽然在暗访时与不法人员达成了交易,但并未造成任何方面的重大损失,属于保障公共利益之下的“权宜之计”,在可以理解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虽然该事件中记者的“权宜之计”是在公众及法律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的活动,但还是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面对该情况时,重要的是记者要拿捏好“不得已而为之”的度,如果记者在与不法人员商议好价格之后适时退出,争议可能会相对减小,对法律权威的挑战也会相对弱化。

(二)隐性采访挑战道德底线由于隐性采访需要暗访、偷拍的特殊性,不经意间对采访对象隐私的泄露,常常引发公众的道德审问。

以2007年7月9日北京电视台的“纸包子”事件为例,作为记者们“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出新闻闹剧,记者使用了大量的偷拍、暗访等隐性采访手段,为其他新闻事件中采用“隐性采访”的真实性蒙上了一层抹不去的阴影,触发了公众道德底线,造成了公众对隐性采访手段的反感,不仅严重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形象,也使媒体公信力遭受来自公众的严重质疑。

在2007年4月的“茶水发炎”事件中记者伪装成患者,以茶水尿检的暗访结果虽然折射出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现存的诸多问题,但是其采用的不恰当手段则又一次将隐性采访涉及的道德底线推至公众面前,再次引发了舆论大讨论。

其中,不乏对记者道德素养的声讨,谴责其为了博取“眼球经济”,滥用舆论监督职权,不顾记者新闻职业伦理道德,违背科学及客观存在,采用暗访的形式“策划”“制造”新闻,不仅进一步恶化了已经千疮百孔的医患关系,更加误导了公众及同行业的兄弟媒体,对整个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讲义文稿】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变革与创新研究

【讲义文稿】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变革与创新研究
二、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报道的内涵和特点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报道的内涵和特点有了新的发展,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闻报道的方式更加丰富多样。例如,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统筹了全省13市的融媒系列直播《潮起东方 ——在这里,看见江苏》,共开展了13场直播,在全省百家媒体平台同步推送,涵盖了电视平台、网站端等。系列 直播充分体现了省市县协同联动效应,以媒体记者互动体验、短视频节目、演播室虚拟等形式,带着受众沉浸式感 受这十年来江苏各地的历史蝶变、取得的非凡成就,系列直播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了浓厚氛围,取得了 较好的播出效果。其次,新闻报道的互动性得到了强化。在融媒体环境下,受众不再是被动接收新闻的对象,他们 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参与到新闻的生产和传播中来[2]。再者,新闻报道的个性化和定制化也得到了 突出。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新闻机构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兴趣和行为,提供个性化的新闻和信息。最后,新 闻报道的即时性和全球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融媒体环境下,可以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向全球范围内的 受众进行新闻报道。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的“荔枝新闻”手机应用端就做到了这一点,其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布最新的 新闻,让全世界的用户都能及时获取。自今年5月中旬开始,由中宣部牵头组织,中央主要媒体和相关地方
在主题采访活动中,作为传统电视媒体,江苏广电随团记者单兵作战,克服困难,同时进行了传统的电视报道 和新媒体的报道,报道亮点如下。
.播放的平台多
启动前,江苏广电总台就高度重视,设立专栏,制作宣传片,对活动进行预告。电视报道从江苏卫视频道到江 苏公共新闻频道全方面涵盖,新媒体报道从《荔枝新闻》APP到《江苏新闻》客户端火力全开,形成了全媒体传
【讲义文稿】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变革 与创新研究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一、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模式的变革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
的新闻传播模式以报纸和电视台为主,传统新闻模式的缺陷也越来越明显:首先,新闻传播的门槛越来越高,低端新闻得不到有效的传播;其次,新
闻传播的灵活性不足,新闻不能迅速传播;最后,很多新闻得不到及时的
回应和评价。

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新媒体在过去几年中迅速发展,成为一
种重要的新闻传播模式。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模式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首先,新闻
传播的门槛更低,低端新闻也可以迅速传播;其次,新闻的传播范围更广,可以迅速传播到全球;再次,新闻传播有更多的可靠渠道,可以确保新闻
传播的及时性与准确性;第四,新闻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快速回应,社会
舆论影响力增强;最后,由于新闻的传播模式发生变化,新闻的价值也会
随着传播模式的变化而变化。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模式的创新
鉴于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模式发生了变化,迫切需要新闻传播模式发
生创新,以更好地发挥新闻的传播功能。

首先,新闻报道应更加细致和客观,在新闻报道的时候应把事实准确
报道。

典型报道创新的几点思考

典型报道创新的几点思考

去” 的 优 良传 统 , 是 我 们 新 闻工 作 者 发 现
典型 、 报 道 典 型 的重 要 渠 道 。 典 型人 物 来 源 于 人 民 群 众 ,因 此 要 远 离 给 人 “ 学 不
来 、 没法学” 的 感 觉 。要 跳 出 典 型 报道 “ 非
病 即 死 ” 的模 式 。 应 当看 到 人 生 的 丰 富
是 不 应该 带有 倾 向性 , 其实 是 错 的 。新 闻
典 型人 物 形 象 更 加 真 实 、 生动 , 但 笔者 以
为, 在当前典型报道 中 。 如 何 写 出新 颖 的 稿件 . 有 几个 问题 值 得 思 考 。

来 负面效应。这里就是我 们常说的要 以
平 民化 的视 角 审 视 典 型 、 报道典型 。 每 一 个 典 型人 物 其 成 长 过 程 的艰 辛 。以 及 面
要 讲 述 主 人 公 如 何 克 服 困 难 的 详 细 事
儿 。通 过 生 活 化 的 细 节 让 人 们 意 识 到 下 岗 并 不 可 怕 . 只 要 自 己 努 力 加 上 社
会 关心 . 一 定能 战胜 困难 . 这 种 典 型 报 道 之 后 . 一 定 能 起 到 较 好 的 舆 论 示 范
典 型报道创新的几点思考
马 庆 平
( 双 鸭 山广播 电视 台, 双鸭山 1 5 5 1 0 2 )
【 关键词】 典 型报道 : 创新 : 人物 ; 事迹
典 型 报 道 是 我 国新 闻 报 道 工 作 的组
当前 的政 策 宣 传 和 社 会 导 向起 到 什 么 样 的作用。 在 报 道 典 型 人 物 时 ,选 择 其 中 的 事 迹 要 突 出人 性 化 的细 节 和 宣 传 价 值 的结 合 ,不 能 大 而 全 ,要 精 心 选 择 既 能 打 动

探讨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创新点

探讨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创新点
过不 同层 面 、不 同方 向进行 论述 ,或 通
过不 同形式解析 【 1 】 。这一将报道主题具体
识 的构成 及加 快具 有 十分 重要 的作 用。
则需 将 主题报 道做 到位 。主题 报 道需 展 化 的过程则被称为策划 。
电视 媒体 应 当 以党 和政府 的核 心工 作 、
现 规模 、深度 ,通过 结合 的方 式 构成 关
通过选择题材角度而言 ,主题报道具 这显然是政 治宣传法则 在媒体 中的运用 。
家的发展产 生较 大作用及决定性意义的事 大 的针对 性与 宣传 力 。主题报 道 的宣传 力并 非仅 仅体 现 了思想 性 ,还 体现 出感 对事件相关 因素采取详细分析与梳理 ,把 染性。比如 当年金融海 啸时期 的报道 中 , 事件的意义 以及重大影响展现出来 。 其次 , C C T V 一 2 勇 于创新 ,制作 了大型直播报道 结合大型理论宣传采取 的重大主题 宣传 报 《 直 击华 尔街 风暴 》。节 目透 彻地 解析 金融 危机 的最 新 事件 ,直播 规模 庞 大 ,
关 键 词 : 电视 新 闻 ; 主题 报 道 ;创 新 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1 改变视 角 。提高 内容的贴近感 想要 令 主题 报道 更 为新 颖 、夺 人 眼 件采取主题 报道 ,此类报道通过对党和 国 道 、经 验报 道 或典 型报 道 的方式 ,有较 球 ,则需通过新 闻规律进行 ,积极探 寻 ,
备三个不同方面。首先 ,结合大型历史事 பைடு நூலகம் 方 面 主 题 报 道 大 多 使 用 传 统 成 就 报 情 为主 ,对相应事件采取全面宣传报道 ,

谈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路径

谈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路径

谈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路径摘要:在新时代下,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起到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

要将互联网技术作为核心基础,将传统电视节目推陈出新,带来丰富多彩的互动传播模式,形成多元化的视觉体验。

本文探讨了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路径。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创新发展;路径探讨1在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机遇1.1丰富多样的传播形式从融媒体传播特点所带来的影响而言,电视传播形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发展,多元化的传播形式愈发受到当下人们的欢迎。

信息化时代全面普及的背景下,信息传播渠道愈发多元丰富,以此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受众人群对新闻资源的实质需求。

智能移动设备是信息化时代应用最为广泛的设备,它能够更好地契合不同观众的收视习惯,以此来呈现出丰富多元的视听内容,带给人们别致的视听体验。

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节目的收看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因此,应积极迎合当前的发展趋势,了解人民群众的收视习惯,立足于用户需求角度,促使融媒体同电视新闻节目有机融合,让观众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强化其主人翁意识,凸显新闻节目的本质。

1.2在内容上选题来源不断扩大,更具时效性受融媒体时代的影响,部分新闻节目因其传统的选题角度和呈现形式,收视率日益下降。

因此,电视新闻节目从业者要积极迎合融媒体时代下快速发展的节奏步伐,充分利用好融媒体背景下的海量资源优势,为电视新闻节目注入激情和活力。

具体可以以融媒体时代下海量的信息优势为契合点,积极借助网络平台,将民众角度拍摄的新鲜视频转化为接地气的新闻节目素材,以此来体现出较强的时效性特点。

电视新闻节目在融媒体时代下,能够借用诸多融媒体软件实时跟踪事件发展动态,以此来构建起有效的全民节目网络,增强民众的参与感,实现传统电视媒介同新媒体网络资源的优势互补,实现伴随式共同发展。

2在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分析2.1将自身传统的经营理念革新变化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节目要不断推动自身发展进步,实现技术与内容的高效融合,将新闻节目以丰富多样化的手段进行革新创作,促使其仍然具备时代先锋性以及强大竞争力。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转型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转型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转型随着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全媒体时代已经成为了新闻报道的主流模式。

然而,在全媒体时代,如何实现时政新闻创新转型,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转型。

一、从传统新闻到全媒体新闻的转型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报道主要依靠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新闻的传播主要靠的是媒体的广告收入和广告代理商等形式的资金。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了时政新闻报道的重要渠道。

全媒体时代崛起后,新闻的传播已经转变为多媒体集成的形式,以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形式来呈现新闻信息,实现了信息的更加全面、直观和及时。

二、从当前情况来看时政新闻创新转型的问题虽然全媒体时代对时政新闻报道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由于新媒体平台的碎片化特点,媒体报道的短、快、多不可避免,难以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报道内容不够严肃深入。

其次,在全媒体时代,众多自媒体和非专业媒体呈现出来、生产的信息难以确定真实性和可信度,这为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带来了挑战。

最后,在全媒体时代,以主流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和自媒体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差异,这要求媒体要创新自己的模式,提高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如何实现时政新闻创新转型为了更好地实现时政新闻创新转型,我们可以首先从内容上入手,确保新闻报道的严肃性和深度。

要做到这一点,媒体应该增加社会问题的深度挖掘报道,区别线上线下,线上随意一发现实并不是新闻,需要增加主动深入采访的行动;其次,媒体应该加强新闻品牌建设,提高报道内容的专业性、可信度。

要做这一点,媒体需要强化自己品牌意识、加强团队的建设,增加从业者的参与度和责任感。

最后,媒体可以通过加强与大数据的结合,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要做到这一点,媒体应该加强与大数据的合作,发掘数据潜在价值,增加专业性的数据解读,加大数据新闻的宣传力度。

综上所述,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转型已经成为了当前新闻传播领域面临的新挑战,如果媒体能够通过提高新闻报道的严肃性和深度、加强新闻品牌建设、加强大数据的结合应用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新闻报道水平,那么时政新闻创新转型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是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发展的一种新闻形态,它具有狭窄的主题范围、深度、挖掘、专业性的特点。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一、特点1. 狭窄的主题范围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通常会选择一个狭窄的主题,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突出深度、挖掘性、专业性。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新闻的深度和专业度,还可以让收视者更好的理解主题。

2. 高超的制作技术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具有高超的制作技术,要求在拍摄、剪辑、制作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考量,力求将观众所看到的画面和音乐、解说等相结合,带给观众愉悦的观看体验。

3. 严肃的报道态度作为新闻节目,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必须具备严谨的报道态度,避免不实、夸张和炒作,保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同时,也要避免评判主题,让收视者自己去理性判断。

4. 结合当下社会热点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还要结合当下社会热点话题,密切关注当今社会的重要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这不仅可以提高节目的观看度,还可以让观众对当今社会的状况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发展趋势1. 数字化内容创新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内容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需要具备数字化内容创新的能力,使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便于受众在多个平台上使用。

2. 多屏联动互动体验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实现多屏联动互动体验。

通过多屏联动,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可以在电视屏幕、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多个媒体平台上得到展示,同时促进观众和媒体平台之间的互动。

3. 民众媒体影响力加强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也需要注重民众媒体的影响力加强。

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时代,民众已经成为影响力的主导者,因此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需要积极与民众进行互动和交流,增加收视者对节目的粘性和回头率。

4. 区域性与全球化结合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将区域性与全球化结合起来,既关注当地的事件和现象,又与全球话题密切联系。

电视媒体行业的变革与创新

电视媒体行业的变革与创新

电视媒体行业的变革与创新近年来,电视媒体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与创新。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电视媒体格局被打破,媒体企业不得不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电视媒体行业的变革与创新,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内容创新传统电视台的节目单常常受限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缺乏较大的创作空间。

然而,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电视媒体开始追求更加多样化和精品化的内容创新。

不少传统电视台纷纷建立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并加大对原创内容的投入。

一些电视媒体还积极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借助其流量和用户基础,进行跨界创新。

二、技术创新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媒体行业也积极拥抱技术创新。

高清晰、互动化、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提升了电视节目的观看体验。

例如,3D技术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享受电视节目带来的视听盛宴;增强现实技术则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互动体验。

同时,移动终端的普及也促使电视媒体思考如何将内容推送到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中去,开发移动应用成为不少电视台的重要战略。

三、平台创新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为电视媒体带来了全新的平台创新机遇。

网络流媒体平台如Netflix、Hulu等的崛起,以及移动视频平台如YouTube、抖音等的广泛传播,使得电视节目的传播范围大大扩展。

电视媒体企业也积极拥抱这些平台,探索线上线下的融合,加强用户粘性。

同时,一些电视台还建立了自己的付费订阅平台,通过付费会员服务获取更稳定的收益。

四、商业模式创新传统电视广告一直是电视媒体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然而随着用户观看行为的改变和广告形式的多样化,电视广告的盈利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稳定收入,电视媒体开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品牌植入、产品放映、内容衍生品等成为一些电视台的重要盈利方式。

同时,有些电视台还注重用户数据的收集与分析,通过精准投放广告和个性化推荐,提高广告的转化率。

未来展望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电视媒体行业变革与创新的步伐将越来越快。

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工作的创新策略

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工作的创新策略

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工作的创新策略电视新闻记者是新闻传播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他们负责采访报道各种新闻事件,将信息传递给观众。

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本文将从若干方面探讨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工作的创新策略。

一、创新采访方式过去,电视新闻记者通常采用的采访方式是到现场进行采访,或者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远程采访。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电视新闻记者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远程采访。

他们可以通过视频通话、网络会议等方式进行远程采访,不仅方便快捷,也可以节省大量的采访成本。

新闻记者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采访,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直播、问答等功能与受访者进行互动,实现更加立体化的采访效果。

二、多媒体融合报道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新闻传播已经由单一的纸媒传播方式逐渐转变为多媒体融合的传播方式。

在采访工作中,电视新闻记者可以采用多种媒体形式进行报道,比如视频、文字、图片、音频等。

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也可以提升报道的立体感和生动性。

在进行采访报道时,可以通过视频拍摄受访者的生活场景,通过图片展示受访者的环境等,实现更加生动直观的报道效果。

新闻记者还可以将采访的文字内容整合到视频中,或者通过音频播报等方式进行多媒体报道,提升报道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在进行采访报道时,新闻记者需要注重采访内容的创新。

传统的采访报道通常围绕事件的经过和相关人物的说法进行报道,然而在当下,观众对于新闻的需求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事实陈述,而更加关注深层次的、有思想性的报道内容。

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报道时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报道,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通过专家解读、案例分析等方式为观众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报道内容。

新闻记者还可以结合当下的热点话题进行采访报道,提高报道的时效性和社会性,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

四、开展互动式采访在进行采访工作时,新闻记者可以借助互动式采访的方式实现更加丰富的采访效果。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作为电视台的重要栏目之一,在传播新闻信息的也承担着深度报道、舆论引导等社会职能,具有着独特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本文将从专题节目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专题节目的特点1. 深度报道:与普通新闻报道相比,专题节目更加注重深度和广度,针对一个特定问题或事件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和报道。

通过采访、实地调研等形式,展现问题的全貌,呈现更多的细节和背后的故事,使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有助于促进社会舆论的深入讨论和认识。

2. 多视角观察:专题节目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多视角观察。

在报道一个事件或问题时,专题节目通常会邀请多位专家学者、相关当事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访谈,使观众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音和看到不同的观点,有助于更加客观地理解事件和问题。

3. 资讯性和娱乐性并重:与严肃的政治新闻不同,专题节目一般会结合新闻事件的实质内容,加入一定的娱乐元素,提高节目的吸引力和可看性。

通过视频剪辑、现场直播等手段,将事件和问题生动地呈现给观众,使新闻不再枯燥乏味,而更具吸引力。

4. 社会议题导向:专题节目通常会挖掘社会热点议题,深入探讨社会问题,引导公众对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专题节目深入挖掘社会问题的本质,有助于调动公众的关注和参与,引起社会的共鸣,推动社会的进步。

二、发展趋势分析1. 多样化的报道形式: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设备的普及,观众获取信息的途径愈发多样化,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播出,而是通过网络平台、移动端、社交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

未来,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将更加注重多样化的报道形式,与新技术相结合,使报道更加生动、直观、立体化。

2. 互动性增强: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观众对于新闻报道的互动需求也在不断增强。

未来,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将进一步增强互动性,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观众展开互动交流,接受观众的意见和建议,以更加贴近观众的需求,提供内容更加丰富多样的专题节目。

全媒体时代《新闻联播》转型发展探究

全媒体时代《新闻联播》转型发展探究

全媒体时代《新闻联播》转型发展探究随着全球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浪潮不断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信息获取途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联播》这样的传统电视新闻节目也面临着转型和发展的压力。

一个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环境,已经形成高度互动、网络化和自媒体发展趋势。

新闻传播媒介的各个分支以及自由字母和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上重要的信息发布来源,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多元并驾齐驱的新闻传播格局。

在这种情况下,《新闻联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内容、形式和渠道,来满足不同层次的观众需求,并保持媒体价值和行业发展动力。

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发展越来越快,舆论监管、信任危机等问题也越来越复杂,真实性和可信度成为大众投入的重要考虑因素,因此,《新闻联播》在转型和发展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提高新闻质量:《新闻联播》应该树立正确的新闻制作理念,注重真实性、客观性和严谨性,从新闻源头、编辑、制作等方面开展严格的审核工作,力求在第一时间内将最真实、最严谨、最具价值的信息呈现给观众。

2.拓宽内容形式和渠道:随着互联网与传统电视、广播的融合,以及新兴的移动端、社交媒体、自媒体等多元化媒体的发展,传统的以新闻播报为主的《新闻联播》需要拓展内容形式和渠道,趋于多样和个性化,同时还要探索出适合这些媒介的新闻传播特色。

3.注重多方合作:在全媒体时代中,媒体间的合作已成为一种潮流。

《新闻联播》可以加强与其他媒体、互联网公司、社交媒体等合作,利用各自的内容优势,共同开展更加多样的新闻报道,有效提升新闻传播质量和影响力。

4.建设品牌和人才:品牌代表着新闻媒体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和信誉,是媒体影响力的体现。

《新闻联播》应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内容,完善播报方式,通过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让新闻报道更加准确、权威、真实。

总之,《新闻联播》的转型发展之路不可避免需要面对种种挑战和机遇,需要始终保持开放、创新和进取的精神,逐渐适应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环境,打造自己的新闻品牌,成为更好的新闻服务者。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的转型与创新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的转型与创新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的转型与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的转型与创新已成为当前电视行业的热门话题。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电视节目的传播方式和受众群体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顺应时代变化,创新节目形式,成为了电视制作人和节目策划人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的转型与创新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电视节目的制作与传播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融媒体环境下的电视节目转型,是指传统电视节目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通过改变传播方式、内容形式和受众体验,实现与时代的接轨和持续发展。

在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播出平台,而是可以通过多种媒体渠道进行传播,如网络、移动终端等,这为电视节目带来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和更多的传播机会。

1. 多终端渠道传播2. 个性化定制服务在融媒体环境下,用户对于电视节目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他们对于内容的选择和观看习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电视节目制作人和播出平台要想在融媒体环境下取得成功,就必须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3. 多元化内容形式在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的内容形式也发生了多元化的变化。

传统的电视节目形式已经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对于电视节目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电视节目制作人必须不断创新,推出更具有吸引力的电视节目内容,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在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的创新已成为电视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融媒体环境下的电视节目创新,是指以新媒体技术为驱动力,通过创新的节目形式、内容表现和互动体验,实现电视节目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提升用户观看体验,实现节目的全方位传播。

1. 互动式节目在融媒体环境下,互动式节目成为了电视节目创新的热点。

通过巧妙的设计,互动式节目可以让用户参与节目的过程,增加用户的参与感,提升用户的观看体验。

在互动式节目中,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参与节目,与主持人、嘉宾进行互动,甚至还可以影响节目的结果,这为电视节目的观看体验带来了全新的变革。

电视媒体创新的新闻报道模式

电视媒体创新的新闻报道模式

电视媒体创新的新闻报道模式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视媒体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因此,电视媒体开始探索创新的新闻报道模式,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电视媒体创新的新闻报道模式,并分析其对新闻行业的影响。

一、实时在线报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速度的提升,实时在线报道成为了电视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视台通过自己的官方网站或社交媒体平台,提供实时更新的新闻内容,让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这种报道模式的优势在于及时性和全面性,观众不再需要等待电视新闻节目的播出,而是可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新闻进行阅读。

二、数据可视化报道数据可视化报道是一种将复杂的数据通过图表、图像等方式展示给观众的报道形式。

电视台可以利用大屏幕、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将数据可视化呈现出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新闻事件。

这种报道模式在金融、政治、体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和复杂数据。

三、用户参与报道电视媒体也越来越注重观众的参与和互动。

通过社交媒体、在线评论等方式,观众可以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评论。

电视台可以根据观众的反馈和建议进行报道的调整和改进。

这种报道模式增强了观众与电视台之间的互动,提高了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四、移动互联报道移动互联成为了电视媒体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电视台开发了移动客户端,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观看新闻节目和报道,同时还可以参与互动活动和社交分享。

移动互联报道模式改变了观众获取新闻的方式,使新闻更加便捷和个性化。

五、内容多样化报道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电视媒体开始注重内容的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新闻报道,还增加了娱乐、科技、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满足观众不同层次的需求。

这种报道模式丰富了电视新闻的内容,增加了观众的选择空间,提高了观众的观看率和满意度。

电视媒体创新的新闻报道模式给传统的电视新闻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发展方向。

实时在线报道、数据可视化报道、用户参与报道、移动互联报道以及内容多样化报道等模式的引入,使得电视新闻更加符合观众个性化需求,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报道的转变与创新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报道的转变与创新

95 MEDIA OBSERVER 媒体观察作者简介:杨 静,新疆电视台。

媒介理论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指出,“媒介即信息”。

在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中,一切皆可以是媒介。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全媒体传播环境下,可以说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网、网络直播、VR 等新技术都可以是新的媒介,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改变着传统新闻生产和传播的方式。

新技术驱动新闻报道的多元化、新闻传播的立体化和新闻呈现的形象感。

新闻报道在理念、模式和表现手段上的创新和转变都是在新的媒介环境中的有力尝试和突破。

同时,新媒体在互联网传播策略上的优势和内容生产、内容呈现的多样化不断倒逼电视新闻去深入融合,学习网络传播策略和内容生产的新技术。

电视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主要为新闻报道理念的转变、新闻报道模式以及新闻报道表达三个方面。

1 新闻报道观念的转变1)从内容传播向信息管理的转变。

主流媒体在新闻报道的观念上从传统的新闻讯息的提供者,向信息的管理者转变,新闻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以往的新闻报道大多集中于当下,新近发生了什么事,是简单的内容传播。

而新时代,主流新闻媒体更多的是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整合,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定位当下,用大数据技术和专家座谈等手段来挖掘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生产为“高阶”的新闻产品以飨观众。

比如人民网在全国两会期间推出了“数据时代·据说两会”,这个“据”就是大数据。

根据互联网民意的筛选,得出了“民生”“改革”等关键词,进行了议题设置,对每一个议题都会附上2007年到现在的所有信息,以及信息整理出来的结果,供网友参考。

不单单是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字号新闻媒体,网易新闻、今日头条等民营新媒体一开始进行信息的管理,用大数据技术挖掘新闻,这种对新闻信息搜集、汇总、整理、控制的过程在趋于成熟,并成为规范的体系。

2)从专业制作到即拍即现的转变。

电视新闻对新闻素材来源的真实求证、新闻编辑的严格审核把关导致新闻的时效性被新闻专业主义拖累,电视新闻一直是重大、严肃、严谨的代名词。

试析典型报道的新趋势

试析典型报道的新趋势

管 部 门 ( 时 是 主 要 负 责 人 ) 为 某 有 认 人 某 事 某 机 构 具 有 推 广 意 义 , 要 求 而 新 闻 传 媒 共 同 突 出 报 道 , 目 的 就 是 “ 围绕 党 和 政 府 的 中心 工 作 ,通 过 对 先进 人 物 和 先 进 集 体 的 宣 传 、 广 来 推
活 和 民 众 价 值 观 念 的 急 遽 变 迁 和 多 动 中 国 》 目就 在 民众 参 与 推 选 和 评 栏 元 化 , 体 在 关 注 和 报 道 那 些 富 于 时 价 的 基 础 上 , 索 出 了 一 条 迥 别 于 传 媒 探 代 特 色 的典 型 人 物 和 事 件 时 , 报 道 统 路 径 的典 型 报 道 之 路 。 在 路 径 、 述 视 角 和典 型 形 象 的 塑 造 等 叙 中央电视 台 自 20 0 3年 起 开 始 进 方 面 也 开 始 呈 现 出 不 同 于 以 往 的 新 行 《 动 中 国 =‘ 度 人 物 ” 评 选 活 感 》年 ‘ 的
了构 建 社 会 主 流 意 识 形 态 价 值 观 的 物 界 定 为 “ 动 社 会 进 步 、 出 杰 出 需 要 , 通 过 民 选 的 方 式 , 现 了人 推 做 又 体 贡 献 , 得 重 大 荣 誉 ; 各 行 各 业 具 民大 众 向 善 求 美 的精 神 追 求 ; 是 一 获 在 既 有杰 出贡 献 或 重 大 表 现 ;爱 岗 敬 业 , 次 传 播 路 径 的 大 胆 创 新 , 是 一 次 依 又 在 平 凡 的 岗 位 上 做 出 了 不 平 凡 的 事 靠 有 效 传 播 策 略 而 实 现 的 三 方 共 迹 ; 个人的力量 , 社会 公平正义 、 以 为 人 类 生 存 环境 作 出 突 出贡 献 ; 人 的 个 赢— — 电 视 台 赢 得 了 丰 厚 的 社 会 效 益 和 经 济 效 益 , 府 则 以 隐 身 方 式 实 政 经 历 或 行 为 ,代 表 了社 会 发 展 方 向 、 现 了 “ 物 细 无 声 ” 宣 导 意 图 , 众 润 的 大 社 会 价 值 观取 向 及 时 代 精 神 ; 人 在 也 在 这 一 过 程 中 体 会 到 了 自 己 的选 个 生 活 、家 庭 、 情 感 上 的 表 现 特 别 感 择 和 价 值 观 念 受 到 尊 重 而 获 得 一 种 人 。 ” 艮 显 , 是 央 视 倾 力 打 造 的 心 理 满 足 。而 在 这 一 路 径 中 出 “ ” 明 这 线 的 个 宣 传 典 型 的 栏 目 。先 后 入 选 《 感 典 型 人 物 , 由 于 契 合 了 时 代 和 大众 也 动 中 国》 的有 奥 运 冠 军 刘 翔 、杂 交 水 的 心 理 需 求 而 具 有 了 更 多 普 世 价 值 。 “ 稻 之 父 ” 隆 平 、 民 公仆 牛 玉 儒 、 袁 人 女 其 中 弘 扬 的 奋 进 、 求 、 信 、 敢 等 追 诚 勇 公 安 局 长 任 长 霞 、 学 生 志 愿 者 徐 本 精 神 , 任 何 社 会 环 境 下 都 是 值 得 大 大 在

新闻传播中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

新闻传播中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

新闻传播中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媒体的兴起,新闻传播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浪潮。

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模式,也对传媒机构、记者和受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闻传播中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以及它们对新闻行业的影响。

一、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定义与特点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是指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和创新方法,改变传统的新闻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以适应数字时代的需求和趋势。

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化的新闻生产: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需要通过记者和编辑进行线下采访、撰写和编排,而数字化转型后,可以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手段进行在线采访和同步报道。

这样一来,新闻的报道速度大大提高,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更加便捷。

2.数字化的新闻传播:传统的新闻传播依赖于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渠道,而数字化转型后,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媒体的优势,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即时传播和互动交流。

受众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并与新闻内容进行互动和评论。

3.数字化的新闻消费:传统媒体时代,读者只能被动接受新闻的传播和选择。

而数字化转型后,读者可以自主选择新闻内容和渠道,通过个性化推荐和订阅服务,获得符合自己兴趣和需求的新闻信息。

用户还可以通过参与UGC(用户生成内容)和社交分享,主动参与新闻生产和传播过程。

二、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给新闻传播行业带来了一系列机遇与挑战。

首先,数字化技术使新闻传播更加高效和便捷,提高了新闻的速度和时效性,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需求。

其次,数字化转型与创新让新闻传播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订阅的频道和内容,提升了用户体验和忠诚度。

然而,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使新闻传播变得更加碎片化和浅尝辄止,传统媒体的读者和广告收入受到了冲击。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直播的转型发展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直播的转型发展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直播的转型发展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直播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型与发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介绍电视新闻直播的转型发展情况,包括内容形式的转变、传播方式的创新、技术手段的更新以及互动参与的提升。

内容形式的转变是电视新闻直播转型发展的重要方面。

传统的电视新闻直播内容主要是以新闻报道为主,但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直播的内容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的电视新闻直播更加注重多元化的内容呈现,不仅有新闻报道,还有娱乐、评论、访谈等多种形式的内容。

电视新闻直播还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如社交媒体的引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的直播功能进行新闻报道,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

传播方式的创新是电视新闻直播转型发展的重点之一。

传统的电视新闻直播主要通过电视信号进行传播,但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直播的传播方式得到了很大的创新。

现在的电视新闻直播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电视信号进行传播,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

即使在电视新闻直播过程中出现了故障,观众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观看直播。

电视新闻直播还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进行传播,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来观看直播。

技术手段的更新是电视新闻直播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直播的技术手段得到了很大的更新。

传统的电视新闻直播主要通过摄像机进行拍摄,但现在的电视新闻直播可以通过无人机进行航拍,可以通过VR技术进行虚拟现实的呈现,还可以通过云技术进行数据存储和传输。

这些新的技术手段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电视新闻直播的质量和效果,还增加了观众的观看体验。

互动参与的提升是电视新闻直播转型发展的关键之一。

传统的电视新闻直播是一种单向的传播方式,观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

但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直播的互动参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观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表评论,可以通过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提问,还可以通过投票等方式参与到电视新闻直播中。

这些互动参与的方式,不仅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还增加了电视新闻直播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扎根 山区的报道来彰显人 民教师无私奉献 、 服务社会 的精神 。
( 二 )电视 新 闻典 型 报 道 的 表 现 手 法 电视新 闻典 型报道 的表现 手法是 多种 多样 的 , 真实 的表 现手法 是塑造 典型 的重要手 段 , 它能够让 典型 回归真 实的生 活, 还 原真 实 的人 物 , 以此增 强电视新 闻典 型报道 的真实性 。 比如 , 电视新 闻典型报道 《 好人刘秋玲 》 , 从广东佛 山小悦悦事
( 二 )典 型 细 节 的捕 捉 与提 炼
中, 还原典 型人 物或事件 的本 真面貌 , 在 典型报道真实性 的基 础上创新报道形式 。 ( 一 )电视 新 闻 典 型报 道 的 主题 选择 新媒 体 时代 的传 播是 一种交 互式 的传播 , 它改 变 了传 统 媒体 中点对面 的单 向传播方式 , 从静态 的接收形式转变为动态 的接 收, 促 进大众接 收信 息的渠道 多元化 。通过 电视新闻典型 的报道 , 受众 可以与典型在网络上进行在线交流与实时互动或 者发 帖 留言 , 实现受众与典 型之间的双 向交 流与沟通 , 避免了 像传统媒体那样使典型与受众之间产生心理隔阂 , 从大众的视 角来 审视典型报道 的真实性与可信度 , 让典型 回归到真实的状 态, 用客观的态度来 寻找 、 对待典型 , 让典型报道 中的 “ 神” 回 归到 “ 人” ,_ 4 实现 电视新 闻典 型报道的主题创新 。比如 , 电 视新 闻典型报道 《 扎 根山 区的教师 杜振 民》 , 通过教师 杜振民


( 一 )重新 认 识 与理 解 典 型 的 价 值
新 闻典 型从 形式上 可大致 分为事 件典 型 、 个 人典 型与集 体典型 , 不管是 哪一 类典型都需要有新媒 体时代 的鲜明特征 , 彰显时代倡导的价值与精神。因此 , 电视新 闻典 型报 道的选择 需要正 确认识 典 型的价值 , 结合 时代精 神对 老典 型进 行新认 识与理解 。 比如 , 电视新闻典型人 物报道——王乐 义 , 他对冬 暖式 大棚蔬 菜种植 技术 的推广 作 出了重要 的贡献 , 他从 2 0 世 纪9 0 年代就受 到关注与报道 , 而 电视新 闻典型报道 《 这个头 , 带得好 !》… 中将这个 老典型赋 予 了新 的时代 意义 , 将他 的 贡献 与社会 主义新农 村 的建 设结 合在一 起 , 在典 型环境 中去 重新考量这位老典型 , 以此 图显典型 的新意 。
( 大连广播 电视台 ,辽宁 大连 1 1 6 0 0 0)
摘 要: 本 文从 电视 新 闻 典 型 报 道 如 何 生 存 的 问题 出发 , 提 出新 媒 体 时代 电视 新 闻典 型 报 道 该 如 何 发 展 的 策略 , 以 期为新媒体时代 电视 新闻典型报道发展 的 系统性 与全 面性提供 思考 与借鉴 。 关键词 : 新 媒 体 时代 ; 电视 新 闻 ; 典型报道 ; 发 展 策略 中 图 分 类 号 :G 2 2 2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编 号 :1 6 7 4 — 8 8 8 3( 2 0 1 7)0 7 — 0 2 3 1 - 0 1
典 型报 道是新 闻传播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它具 有强 大的舆 论 导 向功能与价 值引 导功能 , 是 引领精神 文 明建 设 的重要方 面。随着新媒体 时代 的到来 , 信息渠道逐 渐多样化 , 信息手段 越来 越丰富 , 受众对典 型报道的关注开始 逐渐下降 , 因此如何 促进 新媒体 时代 电视新 闻典型报道 的持续发展成 为媒体传播 与受 众 共 同关 注 的话 题 。 宏 观 视 角 下 电视 新 闻 典 型 报 道 的 转 变 新媒体 时代 下 , 电视新 闻典 型报道要 从形 式 、 内容 、 方法 等方 面来 适应 新媒 体时代 的发展 。
不管是 典 型事件 还是典 型人物 , 电视新 闻的典 型报道 都 离不 开采访 的对象 , 这 就需要 电视新 闻在采 访时从 人 的视 角 出发 , 充分 挖掘 与展 现人 性 中 的光辉 , 实 行人 性 化 的采访 方 式 。在 电视 新闻典型报道 中, 一方 面要捕捉与 提炼典型细节 , 通过对 细节的深入挖 掘来 展现人物 的内心世界 ; 另一方 面, 电 视新闻报道要摒弃 “ 高大全”的典 型模式 , 突出 以人为本的理 念, 从 人 性 的视 角 对 人 物 或 事 件 报 道 的 细 节 进 行 捕 捉 、 发 现 与 提炼 , 使 典型形 象更加 真实 、 丰满 , 从 而拉近 受众 与典型 之间 的心理距离 。 比如 , 电视 新闻典型报道 《 警察任 长霞 》 , 新 闻报 道在 塑造这个 人物 时 , 既表现 了任长 霞雷厉 风行 的工作 风格 , 也表现 了任长霞温柔如水 的一面 , 尤其是父母 的几 次落 泪、 抓捕现场 中她的表现等方 面的细节 , 都从细节方 面深刻地 展现 出任长霞 的人性美 。
( 三 )转 换 写 作视 角 , 丰 富表 现 形 式
件 中, 我们 看到 的是 一个 民族的道德缺失 , 每一个人都 感到心 寒, 而 《 好 人刘秋玲 》的典型报道恰恰是 对道德寒冬 的颠 覆 , 以一种 真实 的表现 与细节 的描写来 展现 出人性 的美 与光 辉 , 将真实 、 生动的刘秋 玲展现在每一个受众 的面前 , 在电视采访 中我们听到 了真实 的话语 : “ 说 实在 的, 带 着一个残疾人 , 走 出 生活的 困境 太难 了。我 出嫁 的时候 , 和丈夫有一个约定 , 就是 要把弟弟带过来一起生活。 ”刘秋 玲真实地表达 了 自己的难处 与 困境 , 让 受众感 受到一个 活生 生 的生命 个体所 遭遇 到的一 切, 从 而唤起受众 内心的善意与人性 , 重新构建 中华民族 的传 统美德。
第 8卷 第 7期 2 0 1 7年 0 4月
新 闻研 究 导 刊
J o u na r l o f Ne ws Re s e a r c h
V0 1 . 8 N o . 7
Ap r i l 2 0 1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