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二章 知觉与模式识别新

合集下载

第二章 知觉

第二章 知觉
某些几何错觉甚至不依赖人所掌 知觉是现实刺激和已贮存的知 握的有关概念; 识经验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知觉的一切都是刺激所赋予的, 感觉信息是具体的、特殊的, 与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无关,不 知觉信息是较抽象的、一般的 具有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 ,具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性质。
一、知觉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
【实验一】 Warren(1970)音素恢复实验
由于每个模板都与一定的意义及其他的信息相联 系,受到识别的模式便得到解释或其他的加工。
模板匹配理论示意图
典型的识别失败的例证
模板说的补充和修正
1.预加工(Preprocessing) 过程:在模式识别的初期阶 段,在匹配之前,将刺激的 外形、大小或方位等加以调 整,使之标准化。
2.模板匹配模型最开始是一 种自下而上的加工模型,在 预加工过程提出之后,又涉 及到了自上而下的加工,形 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模板匹 配模型。
The state governors met with their respective legi*latures convening in capital city . (legislatures ) 扩展实验: 1.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axle. (wheel) 2. 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shoe. (heel) 3. 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orange. (peel) 4. 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table. (meal)
A witness signed the official document. Sloppy fielding loses baseball games. 2.异常句:合乎英语语法但没有任何意义的句子 A witness appraised the shocking company dragon.

三级心理咨询师认知心理学2016考试重点之模式识别

三级心理咨询师认知心理学2016考试重点之模式识别

三级心理咨询师认知心理学2016考试重点之模式识别2016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即将到来,各位考生朋友们有没有准备好呢?心理咨询师考试栏目为大家提供“三级心理咨询师认知心理学2016考试重点之模式识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二章知觉第一节模式识别的含义与理论1.模式识别理论的主要假设,观点,彼此之间的区别?答:模式识别是指对感觉刺激复杂排列的识别。

模式识别理论:⑴模板匹配理论;当我们看到字母Z时,我们能立刻认出它来。

按照模板匹配理论,我们实际上是把一个刺激同一套模板,即我们存储在记忆中的一些特定的模式相比较。

在把刺激同许多不同的模板相比较之后,我们注意到匹配得最好的模板,这种理论强调,刺激必须与模板精确地匹配。

模板匹配理论的一个非常明显的不足是,它缺乏灵活性。

⑵原型模型:同模板匹配理论相比,原型模型则要灵活得多。

按照原型模型,我们记忆中存储着抽象的、理想化的模式或原型。

当我们看到一个刺激时,我们把它同一个原型进行比较。

与模板匹配理论所要求的精确匹配不同,按照原型模型,刺激与原型之间的匹配不需要十分精确。

⑶区别性特征模型:我们对刺激的辨别是在少量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些将一个刺激同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特征叫做区别性特征。

在解释人们如何识别字母时,该模型认为在人的记忆中存储着每个字母的特征成分。

例如,字母G包含一条曲线和一条位于中间水平线这样两个特征。

当我们看到一个字母时,我们把该字母的特征同我们存储在记忆中的区别性特征相比较,而不是把字母的整体模式同一个模板或一个原型相匹配。

区别性特征模型假定,字母的区别性特征是不变的,不管一个字母是手写体、印刷体还是打字体。

整体优先效应:(完成任务)Navon要求被试或者在整体水平上,或者在局部水平上,对刺激进行识别。

结果发现,当局部字母很小并且靠得很近时,同局部水平上的识别(即报告小字母)相比,被试在整体水平上的识别(即报告大字母),速度更快。

此外,当要求被试在整体水平上识别刺激时,局部特征与整体特征是否匹配,并不影响被试的反应时。

第二章知觉与模式识别

第二章知觉与模式识别

23
结果说明
• 当视觉的总体特征与听觉刺激一致时,听觉 辨别的速度加快; • 听觉辨别的速度不受局部特征的影响。 • Navon因而认为,在一些情境中进行的视觉加 工有着有限的深度,只有总体特征可被知觉, 而局部特征不被知觉。 • 在上述的实验里,大多数被试甚至未看出大 的视觉刺激是由小的字母构成。
2016/9/26 Free template from
6
Miller和Isard(1963)的实验
• 在噪音的背景上,让被试听一些句子,要求 被试将听到的句子报告出来。 • 句子分为3类,第一类为正常句子(合乎语法 且有意义);第二类为异常句子(合乎语法, 无意义);第三类为非语法句(不合语法, 无意义)。 • 结果发现,句子的正确知觉是句子的类型和 音噪比的函数。正常句子的知觉在所有的音 噪比水平都优于异常句子,而异常句子又优 于非语法句。说明什么?
19
2、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
• 对于一个客体,是先知觉其各部分,进而再 知觉整体,还是先知觉整体,再由此知觉其 各部分? • 格式塔的观点? • 整体多于部分之和,整体决定着其部分的知 觉。整体是在其部分之前被知觉的。
• Navon(1977)开创性地采用等级刺激的范式来 研究人类的等级加工过程。
2016/9/26 Free template from
2016/9/26 Free template from
7
Biederman(1972)的视觉研究
• 用速示器迅速地给被试呈现一些场景照片。 被试的任务是指出在某个场景中的一个特定 位臵上的一个熟悉的东西(靶子)。 • 场景:正常vs杂乱。 • 线索的呈现:线索在前vs线索在后。 • 靶子的出现:备择物在先vs备择物在后。 • 实验结果如图2-3。 • 人在知觉自然环境的对象时,是以已有的关 于自然环境的景物知识为依据的,有关景物 的空间关系的知识引导我们的知觉活动。

第二章 知觉与模式识别

第二章 知觉与模式识别

固定网像(Stopped Image)实验 固定网像(Stopped Image)实验
固定网像(Stopped Image)或静止网像 固定网像(Stopped Image)或静止网像 人的眼睛经常处于运动之中,眼动包括人 自己觉察不到的每秒30—70次的生理震颤, 自己觉察不到的每秒30—70次的生理震颤, 以及摆动、跳动等。因此,即使人注视一 个客体,该客体的网像也不是完全固定的, 它的位置总要发生一些变化。
二、原型说
原型说认为在记忆中贮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一 对一关系的模板,而是原型(Prototype)。 原型不是某一个特定模式的内部复本。它被看作 一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即一个类别或范畴的所有 个体的概括表征。这种原型反映一类客体具有的 基本特征。 在模式识别的过程中,外部刺激只需与原型进行 比较并达到近似的匹配即可。当刺激与某一原形 有着最近似的匹配,即可得到识别。
三、特征说
模式是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构成的。这 些元素或成分可称为特征(Feature),而其关系 有时也称为特征。特征说认为,模式可分解为诸 特征。 特征说认为外部刺激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各 种特征来表征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 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折,也即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 然后将这些抽取的特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亿 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 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
结构密度级差实验 如果在两维平面上,画出这种表面结构 的密度级差,如使上端的结构单元较小而 密度较大,下端的结构单元较大而密度效 小,则可将画面知觉为向远方延伸,有明 显的距离感或深度感。但是如果画面没有 这种结构密度级差,则看起来仍然是垂直 于视线的平面图形。
(1) 视觉环境中存在的种种特性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使 人能够分辨物体的深度。 (2) 这种直接来自环境的信息,是由物体表面的纹理结 构提供的。 (3) 当人们观看周围的物体时,物体表面的纹理密度发 生变化。 (4) 这种纹理密度的级差就是深度知觉的重要线索。 (5) 如果一个均匀的、有纹理的表面与视线垂直,那么 它的纹理密度在视野的不同部位是一样的,或者说,纹理 密度的级差为零。物体表面与视线倾斜,级差将上升。当 物体在不同距离出现时,它的表面的纹理密度也是变化的。 (6)人们根据这种变化就能直接感知物体的深度与距离。 因此,深度知觉既不依赖于感觉的联合,也不依赖于无意 识的推理。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二、对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的理解: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工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一)反应时实验: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应用: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

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减法反应时小结: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工的。

2.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某一个特定的加工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应用: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工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小结: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工的。

2 第二章 知觉与模式识别

2 第二章 知觉与模式识别

总体一致:一致、冲突、无关 局部一致:一致、冲突、无关
当视觉的总体特征与
无关 一致 冲突
听觉刺激一致时,听 觉辨别的速度加快,
反之,速度就慢
总体一致关系
• • • •
实验二:字母识别作业 每次呈现一个刺激 (1)注意整体 (2)注意局部
H H H H H H HHHH H H H H H H H
HHH H H H HHHH H H H H HHH
H H
H H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口口口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口口口口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口口口口口 口 口口口 口 口 口 口口口口口 口 口 口 口口口口
知觉的假设考验说非常强调过去知识经验的影响, 尤其是上下文的作用。
• 实验1:Warren(1970)音素恢复实验:
– The state governors met with their respective legi*latures convening in capital city. • 扩展实验 – 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axle. – 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shoe . – 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orange. – 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table.
1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1 2 1 2 1 2 4 2 1 4 1 2 3 1 3 4 1 2 2 1

知觉

知觉
实验结果:在强噪音背景上,3种句子 的正确知觉都很少,但随着音噪比的增 大即噪音相对减弱,句子知觉得到改善。 正确知觉:正常句子>异常句子>非语法 句
人已有语言知识对知觉的作用
1.正常句子和异常句子在知觉上的差别 说明人可应用句子的意义。 2.异常句子和非语法句子在知觉上的差 别说明人可将语法应用于知觉。
第一节 知觉信息与知觉过程
论据:Rock(1983) Moates(1980)
第一节 知觉信息与知觉过程
2、知觉的刺激物说(Gibson) 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 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官的 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经验基础 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 Gibson结构密度级差的实验
知觉
第一节 知觉信息与直觉过程 第二节 模式识别 第三节 结构优势效应
什么是知觉?
知觉:目前认知心理学将知觉看作是感觉信息的组 织和解释,即获得感觉信息和意义的过程。 争论:知觉过程被看作是一系列连续阶段的信息加工 过程,依赖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不过这一看法存在 争论。
第一节 知觉信息与知觉过程
原型是否存在? Posner等(1967)实验
Reed(1972)实验
第二节 模式识别
原型匹配模型
第二节 模式识别
三、特征说
外部刺激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其各种特征来表征 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 析,也即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将这些抽取的特 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 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 特征:按一定关系构成模式的若干元素或成分。
第三节 结构优势效应
结构优势效应:上下文,或者严格地说,整体的结 构在模式识别中所起的有利的作用。 字词优势效应 客体优势效应

第二章-知觉1PPT课件

第二章-知觉1PPT课件
• 异常句子:合乎语法,但是没有任何意义。
– A witness appraised the shocking company dragon.
• 非语法句
– Loses poetry spots total wasted.
• 结果:
正 确 率
正常句 异常句 非语法句
0 -5
05 噪音比
10 15
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3)
5.1.3模板匹配说不
如果模式发生了变 化,还要将其识别, 则需要储存无数的 模板,增加了记忆 的负担。
Lindsay&Norman
(1977):预加工 (Preprocessing)
5.1.4模板说的相
Phillips(1974)的棋局实验 重叠的棋局有利于一致性判断。
Warren(1974)的声音异同判断实验 当两个声音刺激的持续时间严格匹配
意局部,报告看到的小字母是H还是S。
大字母和小字母有三种关系:
一致
无关
冲突
进一步研究:Navon(1977)
第二章
实验条件:注意整体,报告看到的大字母是H还是S;注
意局部,报告看到的小字母是H还是S。
实验程序: 视觉刺激
注视点








40ms
进一步研究:Navon(1977)
实验结果:总体特征优先
3 知觉理论
传统的构造心理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派
第二章
3.1传统的构造心理学派
第二章
知觉由多种感觉单元构成,因此,知觉分析的 基本元素是各种感觉器官。
知觉研究就是找到构成某种类型知觉的各种感 觉成分。
3.2格式塔学派

第二章知觉PPT课件

第二章知觉PPT课件
自变量
听觉刺激
一致:听到和看到大的字母相同(s-S) 无关:听到某个字母,看到是长方形(s- ) 冲突:听到一个字母,看到另一个大的字母(s-H)
实验过程:呈现一个视觉刺激80ms,从第40ms起通过耳 机可以听到一个字母H或S的读音300ms,让被试总是注视 视觉刺激,判定他听到是哪个字母,记录反应时。
-
52
特征分析理论
塞尔弗里奇( Selfridge,1959 )的魔域模型 ( pandemonium model,泛魔模型,鬼蜮模型,鬼域模型) 他认为人的识别模式有四个阶段和层次,这四个阶段分 别由一群有不同功能的小鬼实现的
“表象鬼(映像鬼)”( image demon) “特征鬼”( feature demon ) “认知鬼”(cognitive demon) “决策鬼”(decision demon)
-
47
特征分析理论
实验心理学方面的证据
Neisser,1964 视觉搜索:从许多字母中搜索某个目标字母(Z)
-
48
字母识别实验(Mayzner,1972)
任务:一个一个地呈现字母让被试识别 呈现时间:12,14,16,18或20ms 每种时间呈现50次,共250次
-
49
-
50
字母识别实验(Mayzner, 1972)
-
20
课后作业
介绍stroop范式
-
21
三、自上而下加工和自下而上加工
自下而上加工
自下而上加工(数据驱动加工):指知觉系统直 接接受外部世界输入信息的影响。 由于信息流程是从构成知觉基础的较小的知觉单 元到较大的知觉,或者说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 高水平的加工,因而称为自下而上加工。

03认知心理学-模式识别

03认知心理学-模式识别
刺激的大小。
“魔鬼城堡”模型(Pandemonium Model) (谢夫里奇)
三、模式识别理论
模板匹配理论(Template-matching Theories) 原型匹配理论(Prototype Theories) 特征匹配理论(Distinctive-Feature Theories) 计算途径(computational approach)
1、模板匹配理论(Template-matching Theories)
feature detector
featural analysis model fits nicely with some neurophysiological evidence.
静止网膜像(stabilized image)
奈塞尔的视觉搜索实验:搜索字母“Z”
EIMVWX XMZWVI VIEXWM WVXQIE
在人长时记忆所编码的信息中,存储着各式各样的 来自个体过去的各种外部模式的拷贝或复本,即模板, 它们与外部的刺激模式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当一个 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头 脑中所存储的模板进行比较和匹配,确定哪一个模板与 刺激信息最为吻合,就把该刺激信息确认为是与头脑中 的某个模板相同,即产生模式识别效应。
CDGORU RDQOCG GRDCOU DCURZG
原因: 表1中干扰字母的直线特征与“Z”的直线特征相同。 表2中干扰字母的曲线特征与“Z”的直线特征不同。
心理学家从中得到启示: 人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从刺激模式中抽取特征
并加以编码,然后再把目标字母和背景字母加以比较。
* Gibson的研究表明: 当一些字母共用很多关键特征(如P和R)时,判断
分析:把感觉登记中短暂滞留的感觉信息的物理特征与属性 抽取出来,并把这些信息分解成各个组成成分。 如:把“A”分解成2条斜线、1条水平线。

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 模式识别

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 模式识别

– 特征分析说 —— 模式可分解为诸特征
– 模式识别时,由特征觉察系统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解, 与长时记忆中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和匹配
• Lindsay和Norman(1977):构成所有26个英文字母的特征共有 7种,即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直角、锐角、连续曲线和不 连续曲线
第二章 模式识别
25
二、模式识别的理论
– 难题:
• 无法确定一个客观事物模板的数量及其变式 • 大脑中贮存有多少模板?这些模板的检索方式与速度如何?
第二章 模式识别
22
二、模式识别的理论
• 2、原型理论
– 在记忆中贮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一对一关系的模板, 而是原型(Prototype) – 原型是一个类别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反映 一类客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 模式识别时,刺激只需与原型近似匹配即可 – Posner等(1967):原型实验 —— 证实原型的存在
– 1990:端点和结合点在图形辨认中的重要性
• 符合格式塔的连续性原则和间隙填充原则
– 局限性:
• 对不规则物体的解释 • 几个物体同时呈现时,边缘信息识别困难
第二章 模式识别
32
二、模式识别的理论
• 6、视觉拓扑学理论
– 陈霖(1982) – 在视觉处理的早期阶段,视觉系统首先检测的是图形
的大范围的拓扑性质,而非局部几何性质;
• 知识表征:已有的知识经验
• 易化作用:加快速度,提高正确率
• 补充作用:填补感觉信息的缺失 • 期待作用:预测环境中将呈现的信息
– 人鼠两歧图
第二章 模式识别
35
三、模式识别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 模式识别

• 一、知觉与模式识别 • 二、模式识别的理论 • 三、模式识别的影响因素

第2章模式识别

第2章模式识别

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
实验研究
Warren等(1970)的因素恢复效应实验。 实验时:让不同被试分别听一个不同的句子, 如:达尔马提亚狗 (1)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axle. (2)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shoe. (3)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orange. (4)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table. 在每个句子中, *表示某个字母缺失。
• • • • •
模式识别中的非认知因素 (一)需要与动机的影响 (二)价值与态度的影响 (三)情绪的影响 (四)人格的影响 场依存和场独立(实验,p68)
• 第三节:模式识别的早期理论 • 一、模板匹配理论(p69) • 二、原型理论(p71) • 三、特征分析理论(p74) • 小妖模型 生理和心理学证据
• 特征说类似于模板说,Anderson指出,这种特 征可看成微型模板。但二者不同:
• 依据刺激的特征和关系进行识别,不管刺激的 大小、方位等细节,避开预处理的困难和负担, 使识别有更强的适应性。 • 同样的特征可出现在不同模式中,必然极大地 减轻记忆负担。 • 由于需要获得刺激的组成成分信息,即抽取必 要的特征和关系,再加以综合,才能进行识别, 这使该过程具有更多的学习色彩。 • 当不同模式具有一些相同特征时,使识别发生 困难。
Reed的模式识别实验
三、特征说
模式是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构成 的,这些元素或成分称为特征(Feature),而 其关系有时也称为特征。 模式可分解为诸特 征。
特征分析说试图将模式分析为组成它们的 各种特征,模式识别时需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 分析,将之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特征进行 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匹配,外部刺激就得以 识别。

第2章 知觉

第2章 知觉

• 自上而下(top-down)加工: 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 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形成假设,这 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从调整感受器官到引导对细节的注意。又称概 念驱动加工(Conceptual-Driven Processing)
Eysenck(1984)指出,在良好的知 觉条件下,知觉主要是自下而上加工, 而随着条件恶化,自上而下的参与也将 逐渐增多。
实验研究
实验过程
实验采用Stroop作业的一种变式-视 听干涉。先呈现一个视觉刺激,持续80ms, 在视觉刺激开始呈现后40ms,被试通过耳 机可以听到H或S的读音,按键作出相应的 反应,记录其反应时。被试要始终注视视 觉刺激,视听两种刺激的作用有40ms的重 叠。
听觉材料 300ms 40ms 视觉材料 80ms
存在的问题
• 对刺激的加工是从局部特征开始,还是 从整体特征开始? • 模板的编码形式是怎样的? • 比较过程是平行加工还是序列加工?
识别失败的例子
模型的修正
• 增加了一个预加工的过程-标准化
• 问题:依据什么来调整刺激的外形、大 小或方位?
• 引入自上而下加工 • 两点说明
– 视觉系统中的感受细胞组成的觉察器视为模板 – 认为外部刺激同时与所有可能的模板进行匹配
结论
字词识别既依赖于自下而上加工,又依 赖于自上而下加工,并且在不同的条件下, 也可有不同的情况。
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
• 争论:对于一个客体的加工是先知觉其 部分,进而在知觉整体,还是先整体, 后部分? • Navon(1977)的实验
Navon(1977a)区分总体特征(Global Feature)和局部特征,前者可看作整体, 后者可看作部分。例如,一个大的字母 “H”可由一些小的字母“S”构成。这 样,大的字母“H”就是整体或总体特征, 小的字母“S”就是部分或局部特征。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认知和认知心理学?认知:认知是对知识的获得和应用的过程,也可以叫做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广义:一切对认知或认识过程的研究,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狭义:指信息加工观点为特征的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

2、认知心理学产生的内外原因是什么?内部原因:行为主义的失败。

认知心理学重视心理学研究中的综合的观点,强调各种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认知心理学在具体问题的研究方面,在扩大心理学研究方法方面都有所贡献。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有贡献。

外部原因:(1)“三论”的影响(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2)计算机科学的影响(3)社会的需要,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需要(4)社会的实践教育和对智力的开发需要3、认知心理学有什么影响?(一)认知心理学否定了行为主义,重新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二)认知心理学将心理过程看做信息加工过程,为研究心理活动的内部机制或内部心理机制确立了一个新的具体研究方向,这个新的研究方向迅速渗透到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中,是心理学研究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包含如下:(1)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扩大(2)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内部心理机制(3)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4)开始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4、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认知心理学在其具体研究中,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计算机化模拟等方法。

以反应时和作业成绩为指标的实验特别受重视,利用被试的出声思考也得到了发展。

(1)减法反应时实验减数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处理(加工)阶段,并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

(2)相加因素法实验(3)“开窗”实验(4)出声思考(5)计算机模拟第二章知觉1、现代认知心理学对知觉的基本看法是什么?第一:知觉是寻求对信息的最佳解释过程。

第二:知觉过程具有积极主动性和选择性。

第二章 知觉

第二章 知觉

(三)知觉的理解性
含义: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 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下面请大家看一幅图,请问你们从图中看出了什么?
(四)知觉的恒常性
含义:指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 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1、大小恒常性
它是指人对物体的知觉大小不完全随映象的变化 而趋于物体实际大小的特性。 2、明度和颜色恒常性 它是指人对客观物体固有的明度和颜色的知觉不 完全随感觉映象的变化而倾向于保持不变的知觉 特性。
3、运动幻觉
(1)诱导运动 诱导运动是实际不动的静止之物因周围物体的运动 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现象,是一种错觉性的运动幻 觉。 (2)自主运动 如果个体在暗室中注视一个静止的光点,过一段时 间便会感到它在不停地动来动去,此即自主运动。 这也是一种运动幻觉。
(四)错觉: 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
数一数,上面有多少人图像?
下 面 两 排 中 的 哪 一 个 与 第 一 个 图 最 相 似 ?
左 面 两 排 中 的 哪 一 个 与 右 边 一 图 最 相 似 ?
三、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知觉的整体性 《晋书· 王献之传》有这样一句话:“此郎亦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管中窥豹比喻只看到 事物的一部分,却可推知事物的整体。这就是 知觉整体性的功能。 含义: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 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 组织加工过程。 在刺激不完备的情况下,知觉仍可保持完备性。 客观上缺的,主观上补起来。
第二章 知觉
第一节 知觉的概述 第二节 知觉信息加工
第三节 模式识别
本章要求:(1)了解知觉、模式等概念; (2)掌握知觉的特征、知觉信息加工和模式识 别理论; (3)知觉及其理论的应用。

百科文献:第二章 知觉和模式识别

百科文献:第二章 知觉和模式识别

第二章知觉和模式识别第二章知觉和模式识别导语知觉历来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自认知心理学兴起以后,知觉的研究也一直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果。

这些研究明显地表现出认知心理学的特色,并导致对知觉的实质和过程的理解发生变化。

目前认知心理学将知觉看作是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也即获得感觉信息的意义的过程。

这个过程相应地被看作是一系列连续阶段的信息加工过程,依赖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

但也有一些心理学象不同意这种看法,存在着争论。

就具体的研究课题来看,认知心理学目前对知觉的研究比较集中于模式识别问题,而且多数研究是有关视觉的。

在这些研究中,也提出了各种理论或模型,学术思想极为活泼。

本章将介绍知觉领域中的一些重要的研究和存在的问题。

主题词:知觉,假设检验说,刺激物说,模式,模式识别,模板说,原型说,特征说,结构优势效应,字词优势效应,客体优势效应第一节知觉信息与知觉过程知觉的实质是什么,存在传统的观点与认知心理学观点的对立,知识经验在知觉过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以及知觉的加工方式是怎样的,本节将通过介绍认知心理学的知觉观以及关于知觉的理论解决这些问题。

一、知觉的实质〔一〕传统的观点按照反映论的观点,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这个定义未能揭示心理过程。

知觉是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官下产生的。

长期以来,在心理学中常将知觉看作刺激在神经系统或脑中留下的烙印,将知觉当作一种只具有直接性质的心理现象。

支持这种看法的论点大体上可概括于下:〔l〕知觉是在刺激作用下即刻产生的,而且似乎是自动的;〔2〕人常常意识不到知觉的各种过程;〔3〕某些空间特性的知觉似乎是先天制约的,不依赖过去的经验或学习;〔4〕某些几何错觉甚至不依赖于人掌握的有关概念。

这些论点不可防止地给知觉过程的理解带来消极被动的色彩。

虽然上述这些论点涉及知觉的一些真实的方面。

但是,认为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的看法有着严重的缺点,它贬低乃至取消了知觉的组织问题,似乎知觉的一切都是刺激所赋予的,并与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作用无关。

0278《认知心理学》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278《认知心理学》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278《认知心理学》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

它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其后得到迅速发展,当前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心理学思潮。

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

考试题由三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型一:名词解释题型二:不定项选择题题型三:问答题二、章节重点内容第一章认知心理学及其发展(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领域1、人们获得和应用知识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总称为认知。

认知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内部机制——认知结构和过程。

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为Neisser的《认知心理学》,1967 。

2、认知过程信息加工的阶段或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感觉输入、转换、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过程。

(1)自下而上的加工与自上而下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是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直接依赖于刺激的特性或外部输入的感觉信息。

自上而下的加工是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依赖于人已有的知识结构。

(2)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系列加工是对输入的信息依次一个一个地加以处理。

平行加工是同时对所有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

(3)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化加工控制性加工要求意识努力的认知加工。

自动化加工不受人的目的与意图的控制的加工,且是不自觉的。

3、认知结构表征代表和传递某种事物的信息;是人的内部心理结构,是知识及知识的组织方式。

4、认知与其他心理现象的关系5、认知模型认知心理学通过建立各种认知模型来说明人的认知活动,包括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构。

一个好的认知模型(1)能够表现认知的结构与过程。

(2)能够说明各种中枢控制因素。

(3)能够容纳和解释已经观察到的现实或现象。

(4)能够预测新的事实或现象的出现。

(5)应该吸收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

(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反应时指的是从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H H H H H H HH H H H H H H H H
S S S S S S SSSSS S S S S S S
550 500 450
HHH H H H HHHH H H H H HHH
SSS S S S SS S S S S S S SSS
一致 无关 冲突
20
第二节 模式识别

模式:pattern
15
T 0 0 1 0 0
U 0 4 4 2 2
V 1 4 4 1 1
W 4 2 1 3 3
X 2 1 1 0 6
Y 2 0 1 0 0
Z 5 8 9 0
17
6 0 0 4
6 3 0 1
4 9
10 18
8
12
2 2 5
2 1
2
13
6
3
10
3
F
G H I J
7
5
12
7
14 11
6
29
2
6 5 0
12
39
7
实验ler&Isard(1963)的实验
• 正常的句子
– A witness signed the official document. – Sloppy fielding loses baseball games.
• 异常的句子
– A witness appraised the shocking company dragon. – Sloppy poetry leaves nuclear minutes.

若干元素或成分按照一定关系组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是刺 激的组合。

模式识别:对模式的觉察、分辨和确认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记忆中已
经储存的信息,对当前的刺激模式做出有效解释的过程。

模式识别的种类:视觉、听觉、嗅觉
物体及图像、表情、语言

模式识别的特性:是动物和人的基本能力之一 知觉与模式识别的关系:知觉与识别的概念没有
• 非语法句
– A legal glittering the exposed picnic knight. – Loses poetry spots total wasted.
8
实验3.Biederman的场景实验
9
Rock:外部刺激与知觉经验没有一对一的关系
10
11
12
2.知觉的刺激物说-Gibson
27
原型的实验材料
28
刺激审察
特征抽取 关系
原型实验材料 (Reed)
具体的像
模式解释 准确匹配 丢失特征 反应倾向 不成功
抽象表象
分类 命名 进入记忆
29
30
三、特征分析理论

特征分析是模式识别的一个的必经的一个阶段。 模式识别的过程就是由一个特征觉察系统提供的 信息来建构一个模式的过程。这一理论得到了生 理学的和心理学的实验的支持
• 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人们的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并不是
对各部分的简单总和 • 知觉是从刺激模式中直接提取有效的信息。周围环境我们的生活
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而我们的感官的构成也使它有能力从周围环
境中提取这些信息。当环境作用于感觉时,既不需要以前的知识 经验,也不需要从物体与人眼的关系中进行无意识推理,而是直
IVMXEW EWVMIX EXWMVI IXEMWV VXWEMI MXVEWI XVWMEI MWXVIE VIMEXW EXVWIM VWMIEX VMWIEX XVWMEI WXVEMI XMEWIV MXIVEW VEWMIX EMVXWI IVWMEX IEVMWX WVZMXE XEMIWV WXIMEV EMWIVX IVEMXW
较大的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 自下而上: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 – 在不同的阶段,知觉过程对这两种加工有不同的侧重。Gibson-良好条件, Bruner-非良好条件
15
Tulving等的字词识别实验
• 通过改变刺激的呈现时间来研究自下而上的加工,而通过改变上 下文字词的数目来研究自上而下的加工。
总体一致:一致、冲突、无关 局部一致:一致、冲突、无关
18
当视觉的总体特征与
700
无关 一致 冲突
听觉刺激一致时,听 觉辨别的速度加快,
650
反之,速度就慢
600
550 一致
总体一致关系 19
无关
冲突
• • • •
实验二:字母识别作业 每次呈现一个刺激 (1)注意整体 (2)注意局部
700 650 600 注意整体 注意局部
25
模板说的局限性
• 首先,给记忆带来沉重的负担,缺少灵活性。 • 其次,模板匹配理论无法解释人为何有时候能够非常迅速 的识别一个新的、不熟悉的事物这种常见的情况。 • 第三,模板匹配理论没有说明模板的信息编码形式
26
原型理论

在人的记忆中贮存的信息是以原型的形式存在的。原型不 是个别事物或个别特征的代表。它代表了一组事物的关键特 征或共同特征。人的模式识别就是要确定一个物体是否与在 原型中找到的基本形式相匹配。
2 8 4 3 3
2 5 5
14
2 1
42
3 0 1 5 9 4 5 3 4 3 0 4
第 二 章
知 觉 与 模 式 识 别
1
C o n t e n t s
知觉与知觉过程
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的早期理论
2
第一节 知觉与知觉过程
一、知觉概念的变迁
知觉与感觉的比较 早期联想主义
把知觉看成感觉的复合 铁钦纳的核心关联说
构造主义
机能主义
知觉包含两个阶段:注意与解释阶段
格式塔
重视知觉的整体性
行为主义
1
1 2
S
T U V W X Y Z
1 2 1 2 2 4 1 3 1 2
1
2
2 1
2
1 2
32
特征分析理论的心理学证据
Neisser(1964)的视觉扫描实验:让被试用眼睛快 速扫描一系列字母,要求从中找到所需要的目标
字母,如Z
33
ZVMLBQ HSQJMF ZTJVQR RDQTFM TQVERS MTVROX ZHQBTL ZJTQXL LHQVXM FVQHMS MTSDQL TZDFQB QLHBMZ QMXBJD RVZHSQ STFMQZ RVXSQM MQBJFT MVZXLQ RTBXQH BLQSZX OSVFDJ FLDVZT BQHMDX BMFDQH
HHHHHH H H H H H H H H H H HHHHHH
HHH H H H HHHH H H H H HHH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口口口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 口 口 口 口口口口口 口 口 口 口口口口
16
3 7
12
5 56
1
17
5 3
5
1
0
0
K
L M N O P R S T U V W X Y Z
4
0 7 6 1
15
3
11
4
26
9
8 2 4
44
5
10
5
4 3 2 2
17 12 13
1
3 4 3
19
5
1
20 10
0
1 4 1 0 0 1 1
96

5
2 4 2 7 4 2 5 4
19
2
5 1 3 0 1 9 3 7 0 1 3
接产生知觉经验。知觉是刺激模式的函数
• 结构密度级差实验:远密近疏的结构密度级差会引起视网像的密度 变化,使人产生深度和距离知觉。这种知觉不依赖于感觉的联合
,也不依赖于无意识的推理。
13
视崖实验
14
二、知觉加工
• 1.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 自下而上: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先对较小的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
14
7
7
0
0 0 2
5
3 5 3
5
9 6 2 1
1
7 3 0 3
4
2
14
6
5
16
0
9 4 2
13
9
1 9 2 0
20
4
17
0
1 1
22
1
4 3 4
32
1
9
5
5
4
15
2
1 2 7 5
1
0 3
50
14
10
8 3 2 1 8 1 5
5 7 0 1
9
4 6
12
4 3 1
8 4 5
7 0 2
0 7
1 4
9 4
不重视研究知觉过程
3
只有直接性质的心理现象
知觉是现实刺激和已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4
一、两种对立的知觉理论
1 知觉的假设考验说: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 的构造过程.人通过接受信息、形成和考验假 设,再接受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至验 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剌激做出正确地解释。
知觉的假设考验说非常强调过去知识经验的影响, 尤其是上下文的作用。
严格的界限,但从研究范围来看,知觉研究范围很广, 模式识别主要研究对视觉刺激模式的知觉,范围要狭小些。
21
模式识别的早期理论
模板匹配理论
是解释模式识别的早期理论。它假定模式识别是将 一个刺激模式提供的信息,与在长时记忆中已经储 存的该模式的表征相匹配。 如银行提款机 该理论难以解释人的模式识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