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影响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合集下载

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凉山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凉山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凉山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7.19•【字号】凉府办函[2011]194号•【施行日期】2011.07.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家安全正文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凉山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凉府办函〔2011〕194号)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各部门:《凉山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试行)》已经州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九日凉山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一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切实规范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社会矛盾,推进和谐平安凉山建设,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四川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凉山州行政区域内,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出台、实施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事项,应当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本实施细则所称重大事项主要指重大政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项目和重大活动等。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相关责任主体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第四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应当坚持法治、民主、科学的原则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评估范围第五条以下重大事项应当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一)涉及“三农”方面的有关重大事项:农村区划调整,集体资产转让,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项目建设和村镇规划中的农民土地征用、补偿及安置,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重要事项;合作医疗、计划生育、农业生产用水、殡葬以及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政策性收费;(二)涉及企业改革方面的有关重大事项:国有及国有控股、集体企业改制、重组、上市、拆迁等事项,以及改制中的产权转让、资产处置、人员分流、安置、社会保障等,国有及国有控股、集体企业职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事项;(三)涉及城镇发展和管理方面的有关重大事项:土地利用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城镇区划调整,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等重大规划和政策的调整实施,旧城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土地征收征用、拆迁补偿、居民安置等,房地产市场、社区服务管理等政策重大调整;(四)涉及国家、省、州确定为重点项目的工程建设方面的有关重大事项,水电、矿产、旅游等资源开发和交通、水利、公共服务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程选址、实物调查、土地征收征用、拆迁补偿、移民安置等;(五)涉及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方面的有关重大事项:城镇居民住房、医疗、教育、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对于涉及增加企业和居民负担的水、电、燃气、公共交通、教育、医疗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商品、服务价格和收费标准重大调整等,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的重大调整,促进就业政策的重大调整,教育、卫生医疗机构的重要撤并和调整等;(六)涉及政府机构改革方面的有关重大事项: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机关和事业单位改革中的人员分流安置、资产处置、社保关系、职工待遇调整等;(七)涉及环境保护的有关重大事项:有可能造成环境现状改变和有可能存在较大环境污染(破坏)隐患的重大项目建设,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等;(八)涉及应急管理方面的有关重大事项: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疫情的预警防控方案,食品、药品安全预警防控监测方案,重大安全、质量事故处置,洪涝泥石流、干旱、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后的重要恢复重建项目建设等;(九)涉及人员多、敏感性强,可能对社会稳定产生影响的重大活动;(十)涉及藏区以及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十一)可能引发历史遗留问题的重大事项;(十二)有关民生问题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十三)其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凉山州工业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与应对措施

凉山州工业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与应对措施
电量 极 大 , 地 方 电 力 工 业 的 拉 动 作 用较 为 对
较 走、 地质务件 晟好 , 可开发 的水能 资源非常 丰富。不仅 如此 。 内还 有 流 域 面积 在 10 州 0 平方公 里以上 的 中小河 流数 百 每, 极具 水 也 能开发 潜力。其 班 . 山矿 产资源极其 丰富 。 凉 区域 内已探 明矿产种类 8 3种 , 有相 当储 量的
这一奋斗 目标尚有 差距。文章从 比较优 势分 析入手 . 出未 来几年 凉 山工业 经济 发展 面 指 临政策优 势明显 、 发优 势 强动 和资 源优 势 后 突出三大机 遇, 在此基 础 上形 成三 点应 对 并
措 施 。 期 对 “ 业 强 州 ” 略 的 顺 利 推 进 能 以 工 战
达5 9种 之 多 。 其 中 , 钛 储 量 居 全 国 首 位 , 钒
强劲 , 进一步发展 高耗 能冶金化 学工业、 要 拉 动 地 方 电 力跨 越 式发 展 。 2 发挥 后 发 优 势 、 建 矿 冶 产 业 集群。 . 构
山工业经 济发展 的 比较优 势 进行 分析 。 有 井


资金 、 先进技 术和 管理 经验 的 渠道 也将 不 断 拓宽 , 实现 经 济 发 展 的 “ 发 ” 应 机 会 增 多。 后 效 尤其是 近年来 。 经济结构调整 力度 加 大、 在 产 业升级 和产 业转 移步 伐加 快 的背箭 下。 些 一 经 济 发 达 地 区相 继进 入 产 业 结 构 升 级 换 代 的
的各种生产 、 生活 资料 。 大力发展 水泥 、 钢铁 、 运输 等 相 关产 业 。 大做 强 凉 山建 材 行 业 做 其次 , 坚持 “ 府 主 导、 源八 股 、 业主 体 、 政 资 企

四川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四川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现 下降 , 也就是 说凉 山州人 均 G P 高与最 低地 区的差 D 最 距有 过短期 的缩小 态势 ,而 20 年 与 2 1 年的极值 比 09 00 率 又 由 20 0 8年 的 最 低 点 急 剧 扩 大 到 518 ,直 至 . 8 8
增趋势更 胜之 ,表 明凉 山州境 内各地 区之 间发展极 其不 平衡 。2 0 0 6年 测算 的标 准 差 为 3 2 4 6元 ,0 7年 扩 大 到 20 43 元 , 0 年 则升 至 5 1 元 , 20 年 的 1 6 , 10 2 8 0 2 0 是 07 . 倍 到 2 20 年 为 59 元后 , 1 年 继续升 至 70 元 。 年间经 09 99 2 0 0 57 5 济发展水 平的绝对差 距一直 在不断 拉大 。
应 坚 持推 进 新 型 工业 化 , 极推 进 新 型城 镇化 , 筹 三 大 经 济 区协 调 发展 。 积 统
【 键词 1 凉山彝 族 自治州 ; 关 区域经济差异 ; 协调发展 【 中图分 类 号】 F2 17

【 献 标识 码】 B 文

凉山州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它们的标准差相同时 , 就不能简单地用标准差的绝对值 来比较不同均值系列的离散程度。 这时, 用标准差和均值
际差距越大 。 (标准差 2 )
( 经济总量的差异分析 二)
“ 十一 五” 时期 , 山州 国民经 济 和社 会 发展 成效显 凉
著, 地区生产总值 由四川省第 8 位上升到第 7 年均增 位, 长 1. 比全省平均增速高 1 个百分点 , 5 %, 5 . 8 是改革开放 以来全州经济发展最快最好 的时期。2 1 年凉山州 G P 0 1 D
平衡。
由表 I 山州各县市 20 凉 06年至 2 1 年的人均地区 00

凉山州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凉山州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 7
环 境 科 学
江下 游 河 谷 , 海拔较高 , 受 焚 风 效 应影 响 , 干 旱 季节 炎
2 0 1 4 年( 第4 3 卷) 第6 期
是森林 破 坏带 来 的 巨大影 响 。上 世 纪 5 0年代 以前 , 凉 山地 区的森林 植 被普遍 很好 。后来 , 由于人 口的增 长导 致 土 地需 求量 增加 , 人 们 盲 目地毁 林 开荒 , 但 是 对土 地
1 . 3 荒 漠 化趋 势严 重 , 致使 土地 不 断退化
凉山州地处亚热带气候 区, 区内昼夜温差大 , 降水 集中、 雨量大 , 达l O 0 0 m m左 右。而金沙江河谷和雅砻
根据凉山州林科所调查研究资料 ,金沙江及其支
作者简 介: 廖光萍( 1 9 8 4 一 ) , 女, 四 川德 昌人 , 硕士 , 讲师 , 主 要 从 事 旅 游地 理 、 旅 游 资 源 开发 与规 划 、 地理教育研究] 二 作。
关键词 : 凉 山州 ; 生态环境 ; 水土流失 ; 土地 退 化
凉山州位 于川滇交界处 ,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 区域。由于其 自身的 自 然环境 、 气候等 自 然 因素以及近
年 来 为 了短 期 经济 利 益而 不 惜破 坏 生 态环 境 ,造成 水 土流 失严 重 、 过 度 砍伐 森林 等 问题 , 使 得 凉 山州 的 生态
我国西部地区 自然地理特征特殊 ,气候条件恶劣
是 生态 环 境脆 弱 的 主 因 ,也 从 客观 上导 致 了生 态环 境
的进一 步恶 化 。
2 . 1 . 1 地形 因素
路、 铁路 自南而北传播 , 当地人把它称为“ 飞机草” 、 “ 霸
王草” 、 “ 外 国草 ” , 它 和庄 稼 争水 、 争肥 、 争 阳光 , 因此 它

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今年以来经济形势和做好下步经济工作的意见

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今年以来经济形势和做好下步经济工作的意见

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今年以来经济形势和做好下步经济工作的意见【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凉府办发[2008]75号【发布部门】凉山彝族自治州政府【发布日期】2008.10.16【实施日期】2008.10.1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今年以来经济形势和做好下步经济工作的意见(凉府办发〔2008〕75号)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各部门:今年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州上下的共同奋斗下,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严峻的挑战和重大的考验,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

但当前国际环境更趋严峻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挑战和困难增多。

为圆满完成今年目标任务,保持全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请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今年以来全州经济运行情况1-9月,面对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州委、州政府科学谋划,沉着应对,果断出击,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

全州国内生产总值(GDP)完成403.3亿元,增长15.2%。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7.2亿元,增长5.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8%;第二产业实现172.7亿元,增长2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4%;第三产业实现113.4亿元,增长12.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8%。

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五项指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位。

突出成效表现在: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尽管今年自然灾害频繁,农业受灾严重,但仍保持了增产增收的势头。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88.0亿元,同比增长5.0%。

小春粮食总产37.1万吨,同比略有下降;大春粮食总产预计可达172.5万吨,增长4.5%,可望连续6年保持全年粮食增产。

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肉类总产39.98万吨,增长9.8%。

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取得新成效,烟叶种植面积达到85万亩,烟叶总产可望突破240万担。

凉山现状分析报告

凉山现状分析报告

凉山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是一个多山区县,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多样的民族文化而闻名。

然而,凉山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问题和生态环境破坏等。

本文将对凉山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善凉山状况的建议。

2. 经济发展不平衡凉山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交通不便、市场落后等因素,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凉山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方面,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但农村地区的发展却滞后。

另一方面,不同县市之间的经济发展也存在差异,导致资源分配不均。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

同时,鼓励各县市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3. 贫困问题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凉山地区的贫困问题相对突出。

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

农民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导致农业收入较低。

此外,教育和医疗资源也相对匮乏,限制了人们的发展机会。

针对凉山的贫困问题,政府应加大扶贫力度,制定有效的扶贫政策。

一方面,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和市场信息,帮助农民提高收入。

另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育和医疗资源,提升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

4. 生态环境破坏凉山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但由于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

森林砍伐、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威胁着凉山的可持续发展。

为保护凉山的生态环境,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力度。

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推行可持续的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模式,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的行为。

5. 结论凉山的现状分析显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问题和生态环境破坏是凉山面临的主要挑战。

然而,通过政府的努力和社会各方的合作,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为了改善凉山的状况,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农民的生产条件。

同时,加大扶贫力度,帮助贫困人口提高收入和改善生活。

凉山民营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凉山民营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o 0 4年 0 8 凉 山 民营 经 济增 加 值及 占 G P比重 20 年 D
( %)
X) n
为吸纳社会新增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 。
重点 县市和重点 企业贡献突出
总量 居前六 位的西 昌 、会 理 、会 东 、冕宁 、盐源 和德
昌六个县市的 民营经济增加值达 26 亿元 ,占全州民营经 0- 3
入 的重要组 成部 分 。此外 ,2 o o 8年底 ,全 州个体 工 商户 、 私营 企业从 业人 员达 2 . 09万人 ,比上 年净增 1 . 9万人 ,成
民营经济增 加值依次 为 5 . 30亿元 、l39亿元和 7 . 亿元 , 4. 71 民营 经济 三次产 业结 构 为 1.: .: .,与上 年相 比,第 945 52 1 2 8 二产业提高了 3 . 6个百分点 ,第 一 、三产 业 比重分别下 降了 1 . 24个百分 点 。从经 济类型 看 ,个体 私营经 济实 现增 2和 - 加值 2 38 6 .亿元 ,占民营经济增 加值 的 9 .%,是 全州 民营 63 经济的承载主体。
分点 。其 中 ,民营工 业起着 举足 轻重 的作用 ,成 为推动工 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 o 民营工业 实现增 加值 l94 0 8年 0.
亿元 ,占全州 工业 增加值 的 5 . 5 %,同 比增 长 3. 1 3 %,对全 4
州 G P增 长 的贡献 率 为 3 . D 6 %,对 工业 经 济 的 贡 献率 为 6
民营经 济的发展 ,为 国家创造 了大量 的财 富 ,增 加 了 税收 ,解决 了大量 的劳动力 就业 问题 ,为促进 农村 部分劳 动力 向第二 、第三产业 转移 ,维护 社会稳 定做 出 了积极 贡
献 。2 0 0 8年 全州 民营企 业缴 纳税 收 收入 ( 国税 和地税 ) 含

凉山州产业结构优化分析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凉山州产业结构优化分析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凉山州产业结构优化分析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省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其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

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滞后、交通不便、教育水平低下等原因,农村贫困人口较多,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挑战。

因此,凉山州的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凉山州的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凉山州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思路和探索方向。

二、文献综述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同时,凉山彝族自治州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然而,制约凉山州经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其中,产业结构的瓶颈问题至关重要。

凉山州属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山地区,处于中国西南地区“16+1”合作的纵向经济走廊上,藏南、滇等地都是其经济合作对象。

因此,凉山州的经济开发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过去,凉山州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天的凉山已经逐渐形成了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然而,凉山州产业主要以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科技含量不高,创新意识不强,很难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

此外,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存在产销匹配不畅、品牌建设不足、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目前针对凉山州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大多数研究都是局限在某一个具体领域的,比如只是针对凉山州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单个产业的研究。

其次,大部分研究都局限于研究产业结构的问题,对于如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如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等问题研究较少。

三、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凉山州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凉山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凉山州产业结构的现状和问题,找出制约凉山州经济发展的瓶颈。

浅析凉山州的区域经济发展

浅析凉山州的区域经济发展

浅析凉山州的区域经济发展摘要:凉山州地域辽阔,各地资源状况,区位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基础等不同,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特色经济——区域经济,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凉山州以独特的形式形成的区域经济在产业结构、企业结构等方面出现了结构不完善,技术性差等问题,另外凉山州的地理位置上的劣势也日益凸显,这使得凉山州在区域经济发展上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本文将深入分析凉山州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各地具体情况,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凉山州、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录前言一、凉山州的区域位置分析1、区域基本概况2、资源环境基础分析地形条件气候特征水能资源生物资源3、经济社会背景分析近期经济工业发展成就二、凉山州区域经济发展现状1、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区域特色经济不明显2、政府缺乏支持力度,资金人才短缺3、地方割据现象仍比较严重4、人口问题严重5、资源浪费严重,未能做到因地制宜6、“资源换增长”模式普遍存在三、凉山州区域经济发展策略1、统筹区域发展规划,建立区域利益调整机制2、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3、进行区域经济合作和整合发展4、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5、推广人才强凉战略,加强基础教育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7、转变职能,创新机制8、政策制度支持四、结语五、致谢六、参考文献前言区域特色经济是建立在西方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等基础上,在商品生产与交换发展的需求下,逐渐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国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的国家,尤其是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协调显得尤为突出。

研究我国西部地区的特色经济成为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区域特色经济的理论研究对协调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凉山州区域经济发展为例,利用文献法,实际调查法等方法,在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跨越式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文章从特色经济产生的背景、内涵和特征入手,深入探析了区域特色经济研究的理论基础。

关于加快凉山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加快凉山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加快凉山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建议摘要:一、凉山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三、发展建议四、结论正文:一、凉山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凉山州位于我国四川省西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崛起,凉山州的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它们在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尽管凉山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营规模较小,缺乏规模经济效应。

在凉山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普遍较小,这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2.融资难问题突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常常面临融资难的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农业产业的风险较高,金融机构贷款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愿较低。

3.农业产业链不完善。

凉山州的农业产业链条较短,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仅从事初级农产品生产,缺乏深加工和销售环节,导致附加值较低。

4.农业科技水平较低。

凉山州的农业科技水平相对较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生产过程中,对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程度不够,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发展建议针对凉山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扩大经营规模。

政府应当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兼并、合作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2.优化融资环境。

政府应当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农业担保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支持。

3.延伸农业产业链。

政府应当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农产品深加工和销售环节拓展,发展农业休闲旅游等新兴业态,提高农业附加值。

4.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

四、结论凉山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诸多问题。

凉山彝族自治州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凉山彝族自治州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一 、 凉 山州 经 济 活 动 的 空 间分 布
1.区域的划 分 。本文 从三个层 面考虑 凉 山州 经 济发展 的 区域 差异 。一 是凉 山州按照经 济 区划 可以分为 五个各具 特色 区域 [1]:东部经 济 区 ,含昭 觉 、布拖 、金 阳 、美 姑 、雷波 五县 ;西 部经济 区 ,包括 木 里 、盐 源两 县 ;南 部经 济 区,包括 会理 、会东 、宁 南 、普 格 四县 ;北 部经 济 区 ,包 括甘 洛 、越西 、喜 德 三个 县 ;中部经 济 区 ,包 括西 昌市 及冕 宁 、德 昌两 县 。二是考 虑到安 宁河流域 五县一市 (即西 昌 、冕

雷 波 2 932 235 150 115 385
西部 经 济 区 21 Biblioteka 41 465 466 221 778

木 里 13 253 129 725 51 202

盐 源 8 388 335 741 170 576
南 部 经 济 区
li 327 1 15O 596 1 122 984
2.经济发 展 的 区域 结构 :静 态 分 析 。表 1给 出了 凉山州各 区域 、各 县 的面 积 、人 口(2006年)、 地 区生 产 总值 (2006年)、人 均 地 区生 产 总 值 及 1978—2006年 地 区生 产 总值 年 均 增 长率 。凉 山 州 经济发 展 的区域差距 由此 可见一斑 。
宁 、德 昌 、宁南 、会理 、会 东 )是 凉 山州 的经 济核 心 区 ,其余 l1个 县 ,经济 没有 安 宁河 流域 五 县一 市 发达 ,而且 均为 国家扶贫 开发工 作重点 县 ,因此 研 究这 两大 区域 的差距 ,对 于理 解 凉 山州经 济 发展 差距 是 有 意义 的 。三是把 17个 市县 作 为分 析 的 区域 ,研究它 们 的发展 差异 。

对凉山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几点思考

对凉山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几点思考

州经济跨越式发展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
三、体现凉山区域经济特色
凉山是一个拥有 5 余万绝对贫困人 口和 8 多 O o 万相对贫困人 口的偏远少数 民族地区 。城市化率低
引进 ,形成特色鲜明、功能突出、协调共进的科技 发展总体规划 。
二、深入 了解州情 。加强我州的经济优势和自
然 禀赋 与科技 发展 的 结合
1 8 决 策 咨询 通 讯 ・ 1 第 7卷
术发展的优先领域 、重点方向 ,研究我州科技发展 的总体 目标和 阶段性 目标 ,科技发展 的布局、体制
和机制问题 ,建立适合凉山州情的区域科技创新体
系。
“ 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应从加快我州经济与
维普资讯
经济 、社会和科技 发展。结合凉 山实际,把握全 局 。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 。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转
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系,明确重点发展的优势学科
和领域 。合理安排科学研究 、技术开发 、科技产业
化等层次的科技工作 ;同时,加强对外的科技合作 与交流 。重视 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 、高层次人才的
量 46 3o万千 瓦。全 州 中小水 电技术 可 开发 量近
等诸多重大机遇 。 通过争取国家和省上的项 目及招 不断的输入 。凉山州 “ 十一五”期间将是经济实现 大发展、大跨越 、高增长、高效益 的关键时期。在
重发展我州商 品市场 。同时也要注重发展 由技术 、 土地 、资本、产权 、信息、人才资源市场等组成的
展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 。充分体现 “ 有所为 、有所 发展的结合点 。在我州经济社会发展 中。不技术市场对经济
与科技有机结合 的纽带作用 。以及在科技资源配置 中的基础性作用。真正实现科技与经济新 的结合 。 把科技工作做实,真正使科技能解决在经济建设项 目中的共性技术 、关键技术 和技术难题 ,为推动我

四川省“十一五”与“十二五”期间地区环境经济状况评估

四川省“十一五”与“十二五”期间地区环境经济状况评估
四川省 “ 十一 五 ’ ’ 与“ 十二五 ’ ’ 期 间地 区 环境经济状况评估
( 1四川大学建 筑与环境学院 伍秋琳 王益谦 z 刘源月 。 I  ̄J J I 成都 6 1 0 0 6 5 2  ̄ I 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 l 大学西部开发研究院 6 1 0 0 6 5 ) 四川成都 6 1 0 0 6 5 3四川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四川成都
5 0 . 9 : 3 6 . 7 , 工业在 四川仍然 占主导地位 , 实现工 业增加值 1 4 5 1 9 . 4 亿元 , 增长 9 . 3 %, 对经济的贡献率达 到 5 9 . 7 %。 在新型工业化 、 新 型城镇化发 展的趋势下 , 四川省面临如何 有效 提高经济发展的环境效率水平 ,应对 1 3趋激烈 的区域竞争 , 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 良性互动 。 本文分别采取环境压强 与 生态效率 的方法 , 评估 四川 I 省的2 1 个市州 的环境经济状况 。
遂 宁市 、 宜宾市 、 内江市 、 乐 山市 、 广安市 ; 工业 用水 环 境 压 强 较 高 的市州有攀枝花市 、 成都市 、 内江 市 、 自贡 市 、 泸州市 、 德 阳市 、 广 安市 ; 工 业 废 水 排 放 环 境 压 强 较 高 的市 州有 成 都 市 、 自贡 市 、 德 阳 1概 况 市、 内江市 、 眉 山市 、 宜宾市 ; 工业废气排 放环境压强较 高的市州 “ 十一 五” 期间 , 四川省经 济快速发展 , 到 2 0 1 0年 , 经济增 速 有成都市 、 攀枝花市 、 德阳市 、 内江市 、 乐山市 、 眉山市 、 宜宾市 、 广 达到 1 5 . 1 %, 全省 生产 总值 1 6 8 9 8 . 6亿元 。工业 的主导地位突 出, 安市 、 达 州市 ; C O D排放环境 压强较高的市州有成 都市 、 泸州市 、 全省 工业经济 全年 总产值达 到 2 3 1 4 7 . 4亿 元 ,实 现工业 增加 值 德阳市 、 内江市 、 乐山市 、 眉山市 、 宜宾 市 、 资 阳市 ; N H, 一 N排 放环 7 3 2 6 . 4 亿元, 对经济的贡献率达 到 6 4 %。2 0 1 4年是站在新起点上 境压强较高的市州有成都市 、 自贡市 、 泸州市 、 德阳市 、 广元市 、 遂 全面深化 改革 的开局之年 , 是实施 “ 十二 五” 规划 的关键之 年 , 全 宁市 、 内江市 、 眉 山市 、 广安市 ; S O 排放环境压 强较 高的市州有成 年 实现地 区生产 总值 2 8 5 3 6 . 7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 占比为 1 2 . 4 : 都市、 自贡市 、 攀枝花市 、 内江市 、 乐 山市 、 宜 宾市 、 广 安市 、 达 州

凉山火灾森林受损情况调查报告

凉山火灾森林受损情况调查报告

凉山火灾森林受损情况调查报告概述:近期,凉山州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造成了大面积的森林受损。

为了全面了解森林火灾对该地区的影响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范围和方法本次调查涵盖了凉山州境内所有受灾地区,我们采用现场考察、卫星遥感和统计数据等多种方法来获取相关信息。

二、受灾面积统计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这次凉山火灾中,共有约2000万亩森林被烧毁或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其中包括天然林、经济林和植被覆盖较好的土地。

这样庞大的受灾面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生物多样性损失评估由于大量森林被毁,此次火灾对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

根据初步评估,在受灾区域出现15个珍稀濒危物种数量大幅减少的情况。

这将对该地区生态平衡产生深远影响,并进一步损害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水源涵养功能受损森林在保护水资源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此次火灾导致大量植被烧毁,绝大部分土壤因火焰而疏松,失去了原有存储雨水的结构和能力。

骤降的降水会直接冲刷这些没有植被覆盖的山坡,引发土壤侵蚀以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五、人类社会经济影响除了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伤害外,凉山火灾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调查显示,约有数十个村庄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房屋被毁和农作物遭受灼烧。

这将给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粮食供应带来很大挑战。

六、防控建议1.加强监测与预警体系:提高火灾监测能力,加强火灾预报与预警能力的建设,并完善应急处置预案。

2.加大扑救力度:提升森林扑救队伍的技术水平和装备配置。

增加人员数量并加强协同作战,及时控制和扑灭明火,减少火势的蔓延。

3.推进生态修复:采取植树造林、人工抚育等方式恢复被毁森林覆盖面积,同时注重根系发展和土壤保护,有效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

4.杜绝滥砍滥伐: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对非法砍伐行为的打击力度。

通过培养公民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森林资源保护的合力。

“十一五”时期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十一五”时期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十一五”时期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加强区域统筹,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

正确把握和认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态势与问题,研究提出“十一五”时期促进地区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一)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十一五”时期,东部沿海地区应该主要以参与国际竞争为主线,促进工业化尽快完成向后期阶段的过渡,继续带动全国国民经济发展,并且在此基础上率先实现工业现代化和率先基本实现全面的现代化。

1、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共15个城市。

这一地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包括:在制定区域规划的基础上,在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开拓、产业发展和企业联合等方面形成战略联盟,逐步形成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继续深化创新长江三角洲地区协作机制,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培育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研发核心技术,培育核心竞争力;加强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江河湖泊、近海岸线的联合保护与治理。

2、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域范围可以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佛山、江门、东莞七市以及惠州市市区、惠阳、惠东、博罗,肇庆市的端州、鼎湖和高要、四会等县市(区)。

这一地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包括:以内地与港澳地区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为契机,遵循市场导向原则,加强产业的结构性合作;发挥IT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密集的优势,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和壮大可持续增长的新型产业和产品;合理规划和调整现有工业企业和产业布局,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大幅度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总量。

3、京津冀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包括北京和天津,河北的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保定、廊坊、沧州和张家口。

这一地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包括:加快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和率先发展,将其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的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建立京津冀合作机制,推动区域产业布局的合理化分工;培育汽车、通信、电子计算机、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凉山州自然环境恶劣文本

凉山州自然环境恶劣文本

凉山州自然环境恶劣文本
凉山州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其自然环境相对较为恶劣。

以下是对凉山州自然环境恶劣的详细说明:
1. 地理条件复杂:凉山州地势高差悬殊,地形复杂,处于川西南横断山系东北缘,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震撼高原东缘。

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山、高原、盆地等复杂的地形地貌,其中以山地为主。

这使得交通不便,发展难度较大。

2. 气候条件恶劣:凉山州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

由于地形的影响,气候差异很大,高山地区气候寒冷,河谷地区气候较暖和。

此外,凉山州还经常受到干旱、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3. 生态环境脆弱:由于地形复杂和气候多变,凉山州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植被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生态系统较为单一。

这使得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很大的挑战。

4. 资源匮乏:凉山州的自然资源相对较为匮乏,尤其是水资源和耕地资源。

由于地形原因,可用于耕种的土地面积较少,而且土地质量普遍较差。

此外,凉山州的气候条件也不利于农业生产和资源开发。

凉山州的自然环境相对较为恶劣,这给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通过加强生态保护、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凉山州正在逐步改善其自然环境,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十一五”扫描之二:凉山经济大跨越

“十一五”扫描之二:凉山经济大跨越

“十一五”扫描之二:凉山经济大跨越
贺雪梅;王燕;苗建岗
【期刊名称】《四川省情》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十一五”时期,凉山州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速加快、质量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不仅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而且五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位,成为全省发展最快的地区。

与此同时,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总页数】2页(P65-66)
【作者】贺雪梅;王燕;苗建岗
【作者单位】凉山州统计局;凉山州统计局;凉山州统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55
【相关文献】
1.城乡跨越大变奏——"十一五"广西城镇化建设扫描
2.西藏:“十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实现五大新跨越
3.五载风雨砥砺奋进十大亮点见证跨越---[十一五]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4.五年大跨越法昂首展宏图——“十一五”时期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5.科学谋划促跨越展望“十二五”:把握发展新形势实现发展新跨越——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先进单

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先进单

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
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报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凉府函[2012]38号
【发布部门】凉山彝族自治州政府
【发布日期】2012.03.14
【实施日期】2012.03.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

(凉府函〔2012〕38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各部门:
“十一五”期间,全州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部署,把减排工作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建设完善减排监测、统计、考核“三大体系”,大力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监管减排“三大措施”,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抓住重点、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总量减排目标任务,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经考核评选,州政府决定授予西昌市人民政府、州环保局等18个单位“凉山
州‘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授予邓晗等23名同志“凉山州‘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再创佳绩。

全州各级各部门要以先进为榜样,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扎实的作风,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民营经济迅猛发展
“十五”期间,我们认真实践“三个代表”,深入开展“三项整治”,努力构建“三个机制”,积极实现“三个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改革开入取得新的进展。国企转制、财税体制、投资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农村税费等改革步伐加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显著。“三条社会保障线”和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得到妥善救助,社会保障体系制度进一步完善,五年来有325万人次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78亿元,实现了6.6万人就业再就业,投入抢险救灾救济资金1.26亿元,解决了152万人次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五年来,全州累计引进项目556个,实际到位资金72.48亿元,其中利用外资1.7亿美元,一大批有影响、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纷纷进驻凉山,加快了我州经济发展步伐;对外贸易出口额累计达到6600万美元,出口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3%。
(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五年来全州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97.5亿元,是“九五”期五年投资的3.2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1%。国家级大型水电站瀑布沟、锦屏、溪洛渡等相继开工;地方电力建设蓬勃发展,装机容量由2000年的48万千瓦增加到2005年的110万千瓦。西攀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实施了通县油路及部份通乡公路,全州新建公路达到2472.6公里,改建通乡公路57.4公里,“十五”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1.5万公里,公路等级和质量有了极大提高。农网工程、送电到乡项目使全州电网结构初步改善,农村用电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十五”期间,投入1.2亿元,解决了82.35万人饮水难的问题。五年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天保”造林441.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61.5平方公里,遏制了全州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28.6%提高到32.1%。17个县市的大部分农村乡镇实现光纤通信,电话普及率达到21.5%,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0万户;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显著增强。
(四)工业增速强劲,市场化配置资源格局逐渐形成
“十五”期间,我州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五年来,我州在水能、矿冶、农产品加工等支柱和优势产业方面发展加快,初步形成了以西昌新钢业、川威西昌钢铁公司、康西铜业、凉山矿业、平川铁矿、豪吉集团、攀西药业、华宁公司、三牧乳业等为龙头的产业链。工业集中区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力度加大。五年来我州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2%,比“十五”计划高12.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资产质量不断优化。
成绩背后有隐忧,发展之中有差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州经济在“十五”期仍处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结构不优的低水平的快速增长阶段,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比较突出,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十分繁重。一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产业化程度低,劳务输出困难,农民增收缺乏长效机制。二是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有拉大趋势。三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对投资拉动、资源开发依赖较大。四是国有企业改革难度较大,其它各项配套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五是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还比较困难。六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压力较大。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我州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所谓更高水平,就是用大体二十年的时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的经济体系。所谓更全面,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小康。所谓发展比较均衡,就是使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二、“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发展趋势
“十一五”时期,是我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奠基础、强支柱、聚实力、争创新、求突破的重要发展阶段,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将面临着一个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我州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实现发展新跨越的宏伟目标。
(三)三农问题不断得到改善,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
“十五”期间,凉山州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夯实农业基础,稳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五年来建成了全省重要的优质烤烟、优质稻、优质蚕茧、优质水果等10大绿色产业基地。培育壮大了国家、省、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5家,发展建立了1238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五大增收”工程全面稳步推进。“十五”末全州粮食总产量达184万吨,比2000年增产13万吨。肉类总产量由2000年的29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52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3.6%,上升了7.6个百分点。烤烟产量由2000年的122万担增加到2005年的180万担。2005年农村劳务转移和输出30.1万人,五年增长97.6%,劳务收入增长170.9%。农业、农民、农村问题不断得到改善。
(二)财政金融稳步发展,地方建设欣欣向荣
“十五”期间,我州财政收入呈逐年增长态势,金融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2005年全州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4.8亿元,较2000年同口径增长87.1%,一般预算支出达60亿元,较2000年增长175.9%。银政银企合作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十五”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69.6亿元,比2000年末增长129.8%,各项贷款余额达108.7亿元,比2000年末增长53.7%。财政金融的稳步发展为地方建设提供了一个坚实的资金平台。
根据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21世纪头20年,是我州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2002年州委五届五次全委会提出的“奋战五年翻一番,2015年翻两番,2020年总体进入小康”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十一五”时期是凉山州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凉山州“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影响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凉山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日期:2006年12月06日 来源:
【字体:大 中 小】
本课题主要通过对凉山州“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概述,来分析影响我州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并就这些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
一、凉山州“十五”发展回顾
“十五”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凉山各族人民奋力拼搏,真抓实干,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立足资源优势,全力实施“6135”战略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州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十五”建设成就辉煌。
(一)经济总量逐年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八)、扶贫工作向纵深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十五”时期,扶贫工作主要围绕“一个中心”、抓好“四大工程”,坚持“五个结合”,即以稳定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中心,围绕改善贫困村和贫困户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重点实施移民扶贫、教育扶贫、新村扶贫、卫生扶贫工程,把扶贫开发同生态建设相结合,同国土基资源开发相结合,同小集镇建设相结合,同计划生育工作相结合,同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把扶贫工作向纵深推进。到2005年底,全州未能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64万人减少到43万人。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49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38元,分别较2000年增加1841元和1077元,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转变增长方式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凉山经济与全国、全省,尤其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发展经济需要一定的速度,但这种速度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为此,我们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发展才能有新思路,改革才能有新突破,开放才能有新局面,也才能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战略机遇期,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三)逐步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州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阶段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解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主要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从大包大揽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政府逐步从竟争型领域退出,建立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实现“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投资体制,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盘活国有资产等,这些将有力地推动我州经济的发展。
(九)科教等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快
“民族地区十年教育行动计划”进展顺利,“双基”教育有了新的进展,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稳步提高,职业教育取得突破,西昌学院的成立表明州内的高等教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企业技术进步、适用农业科技的推广稳步推进,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35%提高到2005年的38%。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8.64‰,人口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全州十七个县市修建了疾病控制中心,一些重大的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农村卫生状况进一步改善。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积极推进依法治州进程,全面完成“四五”普法工作,村民自治不断深化;大力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工程,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