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PPT)
区域开展条件分析
区 区域开展的资源环境根底分析——第二章
域 区域开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第三章
分
区域开展的技术支持分析——第四章
析
区域开展的整体(zhěngtǐ)评价——第五章
区域优势及产业分析
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第六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第七章
地 必须因地制宜,遵循产业结构开展和空间布局的演变规律
位
(guīlǜ),制定各具特色的区域政策,以求整个国民经济多层
次地、协调地持续开展。
第八页,共四十四页。
经济特色与经济地位
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受收入水平、消费观念、生活习惯等因素
区
的影响,区域之间的市场结构存在着差异,表现在对商品、劳务
域
劳动力人口:总人口中,只有(zhǐyǒu)一局部人具备从事
区 域
社会劳动的能力,这局部人才能成为劳动力人口。
(qūyù)
劳 劳动适龄人口:劳动年龄〔受法律规定的限制〕
动 力
上、下限之间的人口。
供 区域劳动适龄人口的数量与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大体一 给
分
致。
析
区域劳动力质量分析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四页。
指向性相同(xiānɡ tónɡ)的产业部门,受相同(xiānɡ tónɡ)条件吸
引,往往聚集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业、农业区。
第五原因
劳动分工规律
经
济
劳动地域分工是各区域间经济的分工协作。社会(shèhuì)经济按比
(jīngjì)
特
例开展的空间表现形式,也是地区布局条件差异性的客观反映。
区 人口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开展水平和产业构成状况; 域 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的布局。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以河北省为例河北省简称“冀”,“冀”为“希望”之意。
河北古为“燕赵”之地,习惯上,“燕赵”也是河北省的别称。
河北是京畿之地,沿海大省,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人口7000万,有11个设区市、172个县(市)、区。
河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文物古迹和革命历史文化遗址众多,在区位、资源、交通、通信、产业等方面具有许多独特优势。
改革开放特别是步入新世纪以来,河北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一、河北省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分析(一)河北省区域经济背景1、区域经济特色与经济地位(中国范围内的国民经济)河北所处区位优越,发展潜力巨大。
河北内环京津,外环渤海,与京津两市共同构成环渤海核心区域,有487公里长的海岸线,是拱卫首都的京畿之地和北京联系全国各地的必经之所,也是华东、华南和西南等区域连接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枢纽地带。
近年来,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和大都市的地位不断提升,天津正在崛起为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环渤海地区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京津冀地区拥有全国最大的消费群体,有1.2亿人口,经济总量占全国10%以上,这是中国经济发展一块充满希望的热土。
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京津冀区域合作步伐不断加快,京津冀都市圈已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三省市相互融合、互为支撑、共同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
河北发挥环京津、环渤海优势,统筹环京津地区、冀东经济区、冀中南地区发展,区位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
河北省交通便捷,由北京通往全国各地的干线铁路和公路,均须经过河北向外辐射。
高速公路里程居全国第五位;铁路营运里程居全国第三位,石太客运专线已经通车,京沪、京石、石武、津秦等铁路客运专线正在快速施工中。
全省目前拥有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秦皇岛山海关机场、邯郸机场、唐山机场四个民用机场,航空运输发展迅速。
河北沿海的唐山港、秦皇岛港、黄骅港等大型港口,是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西北地区的重要出海通道。
区域规划分析(要点总结)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要点总结)第一章绪论一、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其基本属性是:1.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三维)。
2.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
3.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
分级性或多级性、层次性。
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是人们按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二、区域的基本特性1.地理位置的固定性和范围和可度量性2.区域的不可位移性和不可置换性3.区域内部具有同一性4.区域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三、1、区域发展概念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2.区域科学的定义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3. 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四、区域研究的新动向1.更新了区域资源的观念2.扩大了区域研究的范围3.强调区域间关系研究4.重视区域创新环境研究5.确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五、区域发展分析发展分析是在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发展预测、结构优化和方案比较,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制定区域发展的政策并分析预测其实施效应。
由于区域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经济发展,而且还涉及到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六、区域分析方法1.地理学的比较法2.经济学的分析法3.数学的模拟法第二章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一、自然资源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要素)。
2分类1)按自然资源的物质组成划分,自然资源分为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五大类。
区域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
(2)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a 欠发达区域人才与资金的外流导致产业 萎缩 b 欠发达区域的大开发 国际尺度上: 欧洲向美洲的移民,始于15世纪末
国内尺度上: 我国建国以来有组织向东北、西北及 西南移民 美国西部大开发 俄罗斯人口东移 我国西部大开发?
思考:我国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给区域发 展带来哪些影响(以区域进行分析) ?
下图:世界人口-产业布局图(综合考虑)
下图:世界人口-产业布局图
a.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指向 主要是生产资料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的 如第一产业、水电、旅游等。
b.原材料指向——偏在原材料
对原料依赖性高,原材料消耗量大,
运输费用所占比重大的工业部门。
①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如甜菜或甘蔗 制糖厂,低品位铁矿砂冶炼厂、化纤厂等。 加工后体积与重量大大减少而价格又低廉 的原料,需接近原料产地,以降低运输成 本,提高经济效益。
因
素
人口迁移和社会生产部门对性别的选择性:劳
动力的跨区域迁移多以青年男性为主,使迁入区人口男性比 例上升,迁出区男性比例下降。重工业 采矿业 林业 渔业 交通 建筑 地勘等生产部门男性比例较高;而纺织 缝纫 手工艺制品等生产部门则女性比例较高。
其他因素:战争、疾病等。
举例:性别失调影响区域产业布局和区域 经济发展-东北及东营胜利油田。
3.区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程度, 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 如国民素质、教育观念与区域发展。
4.区域文化的增长力,可以不断提高经 济发展质量 创新环境与文化产业
三、区域历史基础分析
见教材P75-76
第二节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
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
第一章:绪论一、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和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其基本属性: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三维)。
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
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
分级性或多级性、层次性。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是人们按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二:区域的基本特性:地理位置的固定性和范围和可度量性区域的不可位移性和不可置换性区域的内部具有统一性区域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三、区域的划分:•均质区域:区域内部农区与牧区,水稻区与小麦区,汉族区与少数民族区,吴语间特性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并以这种一致性或相似性区别于其它区域,也称为同质区。
例如山区与平原区,干旱区与湿润区,区与闽台语区,发达区与贫困区等等。
•结节区:或称功能区、枢纽区。
它是由区域内的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
例如,目前在区域研究和规划中普遍采用的城市经济区,即是以城市为中心,其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四、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的经济社会活动。
五: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有区域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结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六:区域分析的概念: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主要指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
区域经济分析: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
区域发展分析:分析是在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发展预测、结构优化和方案比较,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制定区域发展的政策并分析预测其实施效应。
关于区域发展的申论
关于区域发展的申论一、背景介绍区域发展是指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因此,如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问题分析1.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不仅表现在经济上,还表现在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这种不平衡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加剧地区间的差距,影响国家的整体发展。
2.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很多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主要以资源开发和加工为主导产业,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持。
这种产业结构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也制约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区域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是推动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我国很多地区的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
这会导致地区竞争力下降,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三、解决措施1.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政府应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合作交流,促进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合理流动。
同时,应该加强区域合作机制建设,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2.优化产业结构地区应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同时,应该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3.提升创新能力地区应该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应该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经济效益分析探讨区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经济效益分析探讨区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区域发展已经成为各国追求经济增长和繁荣的重要策略。
区域发展不仅关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对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区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一、区域发展带动经济增长的机制区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区域发展能够创造就业机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发展带来的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兴起,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就业的增加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区域发展能够吸引投资。
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和政策支持,区域发展能够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投资。
这些投资资金的流入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提高工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此外,区域发展还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转移。
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的流动。
新的技术和知识的引入能够加速当地产业的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最后,区域发展还能够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地政府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城市的硬件和软件水平。
这不仅能够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吸引外部资源的流入和产业的发展。
二、经济效益分析区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仅仅是定性的,还可以通过一些指标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首先,可以通过地区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来评估区域发展对经济的贡献。
当地GDP的增长代表着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如果区域发展能够推动当地GDP的增长,那么就可以认为区域发展对经济的贡献是积极的。
其次,可以通过就业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评估区域发展对经济的贡献。
区域发展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提高就业率,同时也能够通过引进新技术和提升产业水平来提高劳动生产力。
就业率的提高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不仅能够提升经济的效益,也能够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
《第三章第一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及其影响》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19选择性必修2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及其影响》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现象,理解其发生的原因、过程及对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通过第一课时的作业练习,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内容围绕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现象展开。
1. 基础知识掌握:学生需通过查阅教材和参考资料,掌握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背景以及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
2. 产业转移概述:学生需分析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背景,包括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政策导向等,并简述产业转移的种类和特点。
3. 案例分析:选取珠江三角洲地区一至两个典型的产业转移案例,分析其转移过程、原因及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并探讨产业转移的利弊。
4. 小组讨论与报告:学生需分组进行讨论,就产业转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结构、就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并形成书面报告。
三、作业要求1. 基础知识掌握部分要求学生对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有清晰的认识,对产业转移的概念有准确的理解。
2. 产业转移概述部分需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政策变化,分析产业转移的动因和趋势。
3. 案例分析部分需具体分析案例的转移过程,深入探讨其背后的经济和社会因素,并就其影响进行客观评价。
4. 小组讨论与报告部分要求各组成员充分交流意见,形成集体智慧,报告需条理清晰、论据充分、语言流畅。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 对产业转移概述的分析是否深入,是否能准确把握产业转移的动因和趋势。
3. 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是否能够深入探讨案例背后的经济和社会因素。
4. 小组讨论与报告的团队协作能力、报告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以及语言的流畅性。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一份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指出学生在作业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区域协调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区域协调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了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这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通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以促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例如,在过去以沿海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下,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但随着区域协调发展的推进,中西部地区开始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其次,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
在长期以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城市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现象严重。
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可以促进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例如,通过发展中心城市和新型城镇化,可以吸引人才和资金向中西部倾斜,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均衡增长,从而缩小地区差距。
此外,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
在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可以形成城市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机制,促使城市间的合作共赢。
例如,通过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和科技创新中心,可以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资源和人才流入,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发展。
然而,区域协调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但政府之间的合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存在着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
另一方面,区域协调发展也需要解决人口流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困难,以确保区域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区域协调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地区差距和提高城市竞争力,区域协调发展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然而,区域协调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政府部门和各相关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答案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答案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崔功毫魏清泉刘科伟编着)课后答案U1绪论1、谈谈自己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答: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区域结构形式。
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1区域的概念划分:均质区、结节区○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2、我国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答:区域差距、发展与资源、地区间恶性竞争、区域合作不完善。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结合你自己熟悉区域举例说明。
答:(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社会)(2)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经济分析)经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3)发展方向机策略研究4、谈谈你对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三个概念及其间关系的认识。
答:区域发展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的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类团体所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的的。
他把区域作为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的把握研究对象。
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应用学科。
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
区域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无限性可持续性。
区域研究是源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是区域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提出的客观要求。
区域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的跨学科新兴科学,目的是探索一条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区域研究,为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等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U2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答:自然环境极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他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制约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
区域发展知识点
区域发展知识点一、区域发展的概念和背景1.1 区域发展的定义区域发展是指在特定地理范围内,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社会福利等手段,实现区域整体发展的过程。
1.2 区域发展的背景区域发展是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导致的。
不同地区在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通过区域发展来平衡和提升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
二、区域发展的重要性2.1 促进经济增长区域发展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发展等方式,推动经济增长。
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可以通过区域发展来缩小,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
2.2 改善社会福利区域发展可以提高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服务水平等,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福利。
通过区域发展,可以实现地区之间的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的均衡分配。
2.3 保护环境资源区域发展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资源,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通过区域发展,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三、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3.1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
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会对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2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经济政策等。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3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人口结构、文化传统等。
不同地区的社会因素不同,对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4 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国家政策、地方政策等。
不同地区的政策因素不同,对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四、区域发展的策略和方法4.1 区域合作通过区域合作,不同地区可以共同利用资源、共同发展产业、共同解决问题,实现区域发展的目标。
4.2 产业升级通过产业升级,可以提高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产业升级可以包括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
4.3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区域发展的关键。
社会文化背景对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社会文化背景对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中国这个拥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样的社会文化背景。
这些文化背景不仅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社会文化背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带来的影响和原因。
首先,中国的区域差异在社会文化背景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举例来说,北方地区的社会文化背景更加注重家族观念和传统价值观,这种观念在经济发展中可能会导致较为保守的投资行为和缺乏创新精神。
相比之下,南方地区的社会文化背景更加开放和商业化,强调商业活动和经济合作。
这种开放的文化背景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如广东省和浙江省等地区的崛起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其次,社会文化背景还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在一些地区,人们对于经济活动持有较为激进的态度,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这可能导致市场失衡和资源浪费。
而在另一些地区,人们更加强调社会公平和公正,强调小农经济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观念限制了市场发展和企业创新。
这种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不同将导致区域经济的差异。
此外,社会文化背景还对创业创新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南方地区一直以来都以其创业创新能力著称,这与其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南方地区的文化更加开放、包容,鼓励个人创业和创新,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们更加愿意冒险和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策略。
相比之下,北方地区的社会文化背景更加保守,对创新抱有更多的疑虑和担忧。
最后,社会文化背景对于地方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各个地区的政府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
例如,在一些地方,政府更加注重宏观调控和长期规划,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而在另一些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市场化和企业发展,通过给予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来推动经济发展。
这种政府行为的差异也可以解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社会文化背景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有着显著的影响。
浅析凉山州的区域经济发展
浅析凉山州的区域经济发展摘要:凉山州地域辽阔,各地资源状况,区位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基础等不同,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特色经济——区域经济,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凉山州以独特的形式形成的区域经济在产业结构、企业结构等方面出现了结构不完善,技术性差等问题,另外凉山州的地理位置上的劣势也日益凸显,这使得凉山州在区域经济发展上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本文将深入分析凉山州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各地具体情况,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凉山州、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录前言一、凉山州的区域位置分析1、区域基本概况2、资源环境基础分析地形条件气候特征水能资源生物资源3、经济社会背景分析近期经济工业发展成就二、凉山州区域经济发展现状1、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区域特色经济不明显2、政府缺乏支持力度,资金人才短缺3、地方割据现象仍比较严重4、人口问题严重5、资源浪费严重,未能做到因地制宜6、“资源换增长”模式普遍存在三、凉山州区域经济发展策略1、统筹区域发展规划,建立区域利益调整机制2、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3、进行区域经济合作和整合发展4、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5、推广人才强凉战略,加强基础教育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7、转变职能,创新机制8、政策制度支持四、结语五、致谢六、参考文献前言区域特色经济是建立在西方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等基础上,在商品生产与交换发展的需求下,逐渐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国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的国家,尤其是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协调显得尤为突出。
研究我国西部地区的特色经济成为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区域特色经济的理论研究对协调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凉山州区域经济发展为例,利用文献法,实际调查法等方法,在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跨越式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文章从特色经济产生的背景、内涵和特征入手,深入探析了区域特色经济研究的理论基础。
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重点
第一章绪论1、区域: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1)区域的概念划分:①均质区:区域内部空间特性的一致性好相似性,且有别于其他区域,如山区与平原区、农区与牧区)②结节区:又称功能区、枢纽区,区域内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联系,如城市经济区(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3)区域的尺度、目的不同划分:大区域、中区域、小区域3、区域发展: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4、区域发展的新趋势:(1)区域分工全球化的趋势更为明显(2)区域间的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3)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5、三大地带: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内陆地带、西部边远地带八大区域:大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南地区、大西北第二章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1、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2、自然资源的划分:(1)根据自然资源的赋存条件及其特征划分:地下资源、地上资源(2)根据自然资源的国民经济用途划分:农业资源、工业资源、旅游资源(3)根据其利用方式:直接生活资源、劳动资料资源(4)根据其能否再生划分: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资源、不可再生资源3、自然资源的特征: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社会性4、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1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3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范畴也在不断的扩大,但自然资源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2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3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6、适度人口与人口或容量承载力(请自学理解P93-96)
自学辅导: 从经济学角度考察人口即为适度人口研究? 从地球资源有限性角度考察人口即为人口承载力研究? 考察适度人口或人口承载力应坚持的观点?P95-96
返回 16
复习与提问:
1、永嘉文化与温州社会经济发展?吴文化与苏南社会经济发展?闽南文化 与泉州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举例说明对区域文化的挖掘就是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3、区别劳动适龄人口与劳动人口 4、我国当前已基本是低生育水平,为什么人口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较高增 长呢? 5、影响人口机械增长的因素? 人口机械增长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2、区域经济特色的表现形式 (1)产业结构特色(常以第二产业为主) 完整的产业结构(主导或支柱产业、辅助产业、基 础设施产业); 构建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网络的区域特 色产业部门结构。 (2)产业布局特色(通常,依区域发展阶段而布局) 传统农业发展阶段,产业布局具有分散性; 工业化阶段,围绕城镇体系布局产业结构。
19
3、人口文化技术素质指标 (1)文化人口比重——具有小学文化以上人口占6岁以上 总人口的比重;相对应指标为文盲或半文盲率,即指12岁 及其以上不识字达1500个的人口百分率。 (2)文化程度构成——指万人口中具有小学、初中、高 中、大专文化的人口数量。(反映区域文化结构的特点) (3)教育普及程度——指中小学校的就学率及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普及率
结论:区域分析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寻找区域发展的特色, 走有特色的发展模式来提升区域地位 思考:怎样表述某个区域特色的内涵? 如,福州市区域文化特色的概述 2
自然差异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现状差异 经济发展趋势差异 区域自然、位势与趋势差异详解图
区域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共90页文档
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5/18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13
(二)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其影响是不同的,从长 期来看,文化(精神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力最大。
2020/5/18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14
区域文化背景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力量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发展实践证明: 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与外资引进相结合,造
经济、技术和社会条件。
2020/5/18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4
(2)产业布局的指向性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指向 原料指向 消费市场指向 劳动力指向 高科技指向 交通枢纽指向 区位优势决定了产业布局的指向性。指向性相同的产业
部门,受相同条件吸引,往往聚集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业 区和农业区。
2020/5/18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
一、区域经济背景分析 二、区域文化背景分析 三、区域历史基础分析
2020/5/18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1
一、区域经济背景分析
区域经济(regional economy):在一定范围 内,以客观存在的地域单元为基础,按照劳动 地域分工原则建立起来的地域性的国民经济。
也可以表述为:区域经济是特定地区空间范围 内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
历史因素放在一定的地理背景中,认识它们对区域地理环境和
2020/5/18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17
三、区域历史基础分析
(一)分析方法
一般方法:区域历史的横剖面方法。即通过一系列横剖面的复 原,来恢复某一区域景观要素的变化过程,从而为现代区域景 观的特点做出发生学的解释。
通过横剖面方法进行静态分析,通过多组横剖面的对比进行比 较静态分析。
地理学采用历史地理的研究分析方法:把区域发展的历史事件、
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永嘉文化的“事功”传统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相结
合,使温州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 吴文化的重素质求内涵精神与高科技发展相适应,
造就了苏南经济社会的日新月异。
2020/5/18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15
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1)区域文化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决定着 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
(2)区域文化发展与经济变革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 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
(3)区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经 济发展的水平
(4)区域文化的增长力,可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 量
2020/5/18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16
总结与思考
经济发展与文化是有关系,且很复杂,不能 简单地分析。
经济与文化关系的两种不同理论: 韦伯的理论: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马克思的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思考: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关系
2020/5/18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12
(一)区域文化的含义
区域文化(regional cultural):指生活在特定区域 的人群在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 神财富的总和。
区域文化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有机复合体: 区域物质文化(物质载体) 区域制度文化(行为规范) 区域精神文化(价值观念) 三种文化形态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域分工是各区域间经济的分工协作。 社会劳动地域分工规律要求各区域凭借、利用和发
挥自身优势进行生产布局,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部 门,建立特色显著、专业程度高的区域经济结构, 以发挥其在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区域经济功能,产生 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0/5/18
2020/5/18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2
(一)经济特色与经济地位
区域经济应该反映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区 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其经济地位。
特色经济:区域经济中具有地方特点和特 色的产业组合。
问题:特色经济有何特点?
2020/5/18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3
1.区域经济特色的形成原因
(l)区域差异与区域优势 区域差异可分为: 自然差:区域间地理、自然和历史基础的差异 位势差: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差异 趋势差: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差异 区域优势:是一个区域所客观存在的比较有利的自然、
2020/5/18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9
(三)市场化水平
市场反映商品的需求,对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 导向作用
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持续以及经济 合理性
市场地域范围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 规模
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市场意识是形成经济活动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2020/5/18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10
(四)社会基础设施配置水平
基础设施是区域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支撑条件。 区域社会基础设施包括狭义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两
部分。 狭义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给排水设施、能源
电力设施、电信通讯设施、防洪设施、环境保护设 施等。 社会设施:包括文化、卫生、教育、体育设施等。
2020/5/18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6
(4)区域利益
区域利益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并渗 透到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中,追求经济利益 最大化正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经济行为特征。
2020/5/18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7
2.区域经济特色的表现形式
(1)区域产业结构特色 (2)区域产业布局特色
2020/5/18
11
二、区域文化背景分析
基本认识:
区域文化研究是区域经济研究中相对薄弱的领域, 但纵观国内外的区域发展,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产 生深远、持续、全方位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经济发展快的地区,自然 资源不一定丰富,区位资源也难以解释,由此人们 发现文化资源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问题:什么是区域文化?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8
(二)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
受收入水平、消费观念、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区域之间的市场结构存在着差异,进而影响到区域 经济的发展。
收入水平主要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 消费观念则受社会、传统、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道德风尚、风俗习惯、行为模式、信仰、偏好等, 它们综合成一个区域的社会性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