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G]2017版高考语文(全国复习)(讲义):文言文阅读+考点训练三理解并翻译句子

合集下载

[BBG]2017版高考语文(全国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考点训练三理解并翻译句子

[BBG]2017版高考语文(全国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考点训练三理解并翻译句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答案 守仁病重,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 上命回复就回家了。(要点:“疏”“举”,“自代”倒装句式,句意正确) (2)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答案 (守仁)忽然领悟到穷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自求于心,不应 当求于事物,他感叹说:“道理在这儿了。”(要点:“格物”“诸”,句 意正确)
参考译文
答案
参考译文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三)模拟题 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赵憬,字退翁,渭州陇西人。憬志行峻洁,不自炫贾。宝应中,方 营泰、建二陵,用度广,又吐蕃盗边,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 从俭,士林叹美。贞元中,咸安公主降回纥,诏关播为使,而憬以御史 中丞副之。向时使者多私赍,以市马规利入,独憬不然。使未还,尚书 左丞缺,帝曰:“赵憬堪此。”遂以命之。考功岁终,请如至德故事课 殿最,憬自言荐果州刺史韦证,以贪败,请降考。校考使刘滋谓憬知过, 更以考升。 (选自《新唐书· 赵憬传》)
定反,以宁为军司,监陇右诸军事。贼平,进位侍中、使持节、骠骑大
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九年,从周文迎高仲密,与东魏战于邙山。迁左
卫将军,进爵范阳郡公。十六年,拜大将军。羌帅傍乞铁匆及郑五丑等
反叛,宁讨平之。恭帝二年,改封武阳郡公,迁尚书右仆射。周孝闵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践祚,授柱国大将军。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 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保定四年,授岐州刺史。属大 兵东讨,宁舆疾从军。薨于同州。赠太保、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 曰昭。初,宁未有子,养弟永恩子勣。及生子赞,亲属皆请赞为嗣。宁 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勣嗣。时以此多之。及宁薨, 勣袭爵。 (节选自《北史· 豆卢宁传》)

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文字版)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2017高考全国卷语文

2017高考全国卷语文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2017版高考语文(全国)一轮复习讲义:教材文言文 3 含答案

2017版高考语文(全国)一轮复习讲义:教材文言文 3 含答案

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寡人之于国也》(1)直.不百步耳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涂.有饿莩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学》(5) 以为轮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君子生.非异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秦论》(9)合从.缔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而倔.起阡陌之中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赢粮而景.从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说》(1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或师焉,或不.焉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只”只是、不过(2)“毋" 不要(3)“斑”头发花(4)“途”道路(5)“煣" 使弯曲(6)“又”再“曝" 晒(7)“智”智慧(8)“性" 资质、禀赋(9)“纵" 战国时期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10)“崛" 兴起(11)“影”影子(12)“授”传授,教授(13)“否" 不,没有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寡人之于国也》(1)河内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违.农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数罟..不入洿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涂有饿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非我也,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申之以孝悌..之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学》(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秦论》而取西河之外: (11)于是秦人拱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氓隶.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然秦以区区之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说》之不知:(14)句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君子不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荒年,谷物收成不好(2)耽误(3)细密的网;池塘(4)饿死的人(5)年成(6)学校(7)尊敬父母,敬爱兄长(8)验、检查;省察(9)磨刀石(10)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11)两手合抱,形容毫不费力(12)下层人民(13)狭小(14)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即断句(15)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意思是看不起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寡人之于国也》之于国也(1)寡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形影孤单之人.(2)河.内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今义:泛指河流.(3)弃甲曳兵而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一般行走.丧死无憾也(4)是使民养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今义:保养身体.《劝学》(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今义:知识、学识渊博。

[BBG]2017版高考语文(全国复习)(讲义):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专题三+考点三赏析小说形象

[BBG]2017版高考语文(全国复习)(讲义):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专题三+考点三赏析小说形象

Ⅰ准确、全面地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及作用一、准确、全面地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一)掌握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五种途径和方法小说中的人物,又称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

对比生活中的原型,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更具代表性。

小说人物的形象特点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

外在特点是指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点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点是小说阅读的中心任务。

应如何把握呢?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结合小说直接描写的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及间接描写的环境和与他人关系等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这是最主要的途径和方法。

(1)肖像描写阅读下面的人物肖像描写,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刘四爷是虎相。

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

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

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胡子。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突出了刘四爷的“虎相”和“虎气”。

精要点拨肖像描写是一种对人物形象外在特点进行描绘的手法,具体包括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描写。

它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

从人物肖像描写切入分析,可以迅速掌握人物的外在特点、身份、地位、教养甚至内在性格等。

(2)语言描写分析下面的人物语言,概括其性格特点。

玛兰在做部长的同学帮助下做了行政法院参事。

……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制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

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

[BBG]2017版高考语文(全国复习)(课件):古诗鉴赏+第二章+专题三考点突破(三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BBG]2017版高考语文(全国复习)(课件):古诗鉴赏+第二章+专题三考点突破(三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又很自然,虽然用典,却毫不艰涩,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语言技巧。后一
句 “ 馀响入霜钟 ” 也是用典。 “ 霜钟 ” 出于《山海经 · 中山经》: “ 丰 山 „„ 有 九 钟 焉 , 是 知 霜 鸣 。 ” 郭 璞 注 : “ 霜 降 则 钟 鸣 , 故 言 知 也。”“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馀响入 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 钟声融合在一起。这句诗写琴声与钟声交响,也兼寓有知音的意思。 《列子 · 汤问》里有 “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 的话。宋代苏东坡在《前 赤壁赋》里用“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洞箫的余音。这都是乐曲终 止以后,入迷的听者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所产生的想象。“馀响入霜钟” 也是如此。清脆、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和薄暮的钟声共鸣着,这才发
异曲同工之妙。这是陪衬的手法,适当把对立因素渗入统一的基调,可 以强化总的基调。这是诗、画、音乐都常采用的手法。诗歌后两句分写 鸟、鱼,一静一动,相反相成,抓住了江上月夜最有特点同时又最富于 诗意的情景,写得逼真、亲切而又传神,可见诗人体物之工。 此诗乍看上去,四句分写月、灯、鸟、鱼,各成一景,不相联属,确是 “一句一绝”。然而,诗人通过远近推移、动静相成的手法,使舟内舟 外、江间陆上、物与物、情与景之间相互关联,浑融一体,读之如身历 其境,由境会意。因而绝不是什么“断锦裂缯”(胡应麟)。“老去诗篇 浑漫与”,从诗题“漫成”可知该诗是诗人一时得心应手之作,这种工 致而天然的境界不是徒事雕章琢句者所能达到的。
如听万壑松”,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
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客心洗流水”,这一句就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
像被流水洗过一般畅快、愉悦。但它还有更深的含意,其中包涵着一个

完整word版,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完整word版,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文字版)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含答案)一、【新课标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恩,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

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

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北京卷,参考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北京卷,参考解析)

高考衣食住用行衣:高考前这段时间,提醒同学们出门一定要看天气,否则淋雨感冒,就会影响考场发挥。

穿着自己习惯的衣服,可以让人在紧张时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并能有效防止不良情绪产生。

食:清淡的饮食最适合考试,切忌吃太油腻或者刺激性强的食物。

如果可能的话,每天吃一两个水果,补充维生素。

另外,进考场前一定要少喝水!住:考前休息很重要。

好好休息并不意味着很早就要上床睡觉,根据以往考生的经验,太早上床反而容易失眠。

考前按照你平时习惯的时间上床休息就可以了,但最迟不要超过十点半。

用:出门考试之前,一定要检查文具包。

看看答题的工具是否准备齐全,应该带的证件是否都在,不要到了考场才想起来有什么工具没带,或者什么工具用着不顺手。

行:看考场的时候同学们要多留心,要仔细了解自己住的地方到考场可以坐哪些路线的公交车?有几种方式可以到达?大概要花多长时间?去考场的路上有没有修路堵车的情况?考试当天,应该保证至少提前20分钟到达考场。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

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

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

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

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详注详解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详注详解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详注详解2017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Ⅲ】文言文详解原文译文与注释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许将字冲元,是福州闽县人。

考中进士第一。

神宗召他入对,任集资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査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

许将上奏罢免南曹。

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止,故意刁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每年宋方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许将去。

许将入朝对答説:“我在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知道。

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不对他们驳斥,就会伤害国家大体。

”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閲文书。

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説道:“看看南朝的状元。

”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

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

萧禧又説:“界线没有定下来,以和好爲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

”许将説:“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还不行吗?爲何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

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2017全国卷文言文阅读讲课讲稿

-2017全国卷文言文阅读讲课讲稿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一、【新课标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端审:稳重谨慎。

[BBG]2017版高考语文(全国复习)(讲义):文言文阅读+专题三考点突破+考点二文言断句

[BBG]2017版高考语文(全国复习)(讲义):文言文阅读+专题三考点突破+考点二文言断句

[BBG]2017版⾼考语⽂(全国复习)(讲义):⽂⾔⽂阅读+专题三考点突破+考点⼆⽂⾔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读书都要⾃⼰断句,在⼀句话的末了⽤⼩圆圈(“。

”)断开,叫“句”;在⼀句之内语⽓停顿的地⽅⽤顿号(“、”)断开,叫“读”。

句读是⽂⾔⽂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的意思。

⽽断句是考查⽂⾔⽂的传统⽅式,是学⽣学习⽂⾔⽂的基本功。

⾼考考查断句的省份和试题在增多,北⼤、清华、复旦等名校的⾃主招⽣考试试卷也纷纷采⽤这种题型。

⾼考考查的断句远不像古⼈断句那么难,它所选的材料篇幅不长,较浅易;考查形式只是要求⽤斜线(“/”)标出停顿的地⽅即可,不需要标上具体的标点。

但是,它需要综合运⽤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化、历史等⽅⾯的常识。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意的领会,⽽真正的基础在于平时加强对⽂⾔⽂的诵读,增强语感,提⾼能⼒。

此外,须掌握⼀定的断句⽅法。

Ⅰ掌握断句的基本要求1.字句必须能讲通。

例史可法,明⾂也,其不屈正也。

(《两般秋⾬庵随笔·史阁部书》)例⼦中的“其不屈正也”令⼈费解,中间应点断,成为“其不屈,正也”。

意思是他的英勇不屈是正义的。

2.内容符合情理及作者的原意。

例太祖在江州,遣诸将陈德华、⾼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明通览》)按以上标点,“陈德华、⾼费聚”成了两个⼈,与下⽂所说“三路兵”相⽭盾,⽽查《明史》并⽆此⼆⼈,倒是有“陈德、华⾼、费聚”三⼈,他们都是作为早年从朱元璋起兵的名将,分别在卷130、131⽴有专传。

所以此句应标点为:……陈德、华⾼、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3.顾及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韵、修辞以及古代⽂化知识。

例(1)夫唯禽兽⽆礼。

……是故圣⼈作为礼以教⼈。

使⼈有礼,⾃知别于禽兽。

(《礼记》)“是故圣⼈作为礼以教⼈”令⼈费解,这是把两个相邻的意义不同的单⾳词当作双⾳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没有断开。

本应断为“是故圣⼈作,为礼以教⼈”。

“作”在这⾥是“兴起、出现”的意思。

2017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2017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2017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推荐文章高考语文阅读复习:古诗炼字题的十个切入点及表现手法热度: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掌握课文方法热度:高考语文论文阅读《在古诗诵读中融入德育内涵浅探》热度:高考指导: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及赏析句子六种方法热度:采桑子·杂忆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热度: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考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关于2017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2017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原文(一)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2017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目(一)4.下列对文中第一句加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5.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解析[全国III]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解析[全国III]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郭城镇,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是“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哲学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训练三 理解并翻译句子一、类题精练(一)基础题1.下面的文段涵盖了多种文言特殊句式,请对画线句子的句式特征作判断,把有语言标志词的指出来。

岳飞诉冤①岳飞者,南宋抗金名将也。

②为奸人秦桧所杀,③魂赴天庭,④诉冤于灵霄殿。

飞曰:“⑤吾事君以忠,事亲以孝。

⑥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⑦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

⑧扶社稷于将倾,拯生灵于涂炭,⑨士民之有识者,云集麾下。

绳兀术,捣黄龙,迎二帝有回矣。

心之竭诚,人神共鉴。

⑩孰料忠而被谤,信而见疑,⑪为奸人害,如是正气不张,⑫则良善何恃?”帝命拘桧,庭杖而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判断句,者……也 ②被动句,为……所 ③省略句,省略“于” ④状语后置句(也称介宾短语后置句),于 ⑤状语后置句,以 ⑥状语后置句,于 ⑦宾语前置句,唯……是 ⑧状语后置句,于 ⑨定语后置句,之……者 ⑩被动句,被、见 ⑪被动句,为 ⑫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句,何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

”“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在下面句子中的括号内填写省略的词语。

(客)曰:“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犬马)旦暮罄于(人)前,不可类之,故难(画)。

”(2)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客有为齐王画者。

句式:定语后置句译文:有一个替齐王作画的宾客。

②夫犬马人所知也。

句式:判断句译文: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

③不罄于前。

句式:介宾短语后置句译文:(鬼魅)不在(人们)面前出现。

(二)高考题3.(2015·北京)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

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

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日月照耀万物而不偏私,四季运行而不偏私。

天地、日月、四季都是依据德而行,所以万物能够顺利生长。

解析 “无私”就是“没有私心,不偏私”之意。

“烛”,名词用作动词,在这里可译为“照耀”。

“行”,运行,可联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理解。

“得”,能够。

“遂”,顺利。

最后一个句子在翻译时要注意补出省略的前面的主语。

4.(2015·山东)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

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

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节选自汉墓竹简校本《六韬》)社稷安危,一在将军。

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国家安危,全在于将军。

现在某国不肯臣服,希望将军率领军队去讨伐它。

解析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代表国家。

“一”,全,都,一概。

“不臣”,不肯臣服。

“愿”,动词,希望。

“应”,动词,应对,引申为征讨、讨伐。

参考译文武王问太公说:“任命将帅的方法(仪式)是怎样的?”太公回答道:“凡是国家遭遇危难,国君就避开正殿。

在偏殿上召见主将,向他下达诏令说:‘国家安危,全在于将军。

现在某国不肯臣服,希望将军率领军队去讨伐它。

’”(三)模拟题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赵憬,字退翁,渭州陇西人。

憬志行峻洁,不自炫贾。

宝应中,方营泰、建二陵,用度广,又吐蕃盗边,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

贞元中,咸安公主降回纥,诏关播为使,而憬以御史中丞副之。

向时使者多私赍,以市马规利入,独憬不然。

使未还,尚书左丞缺,帝曰:“赵憬堪此。

”遂以命之。

考功岁终,请如至德故事课殿最,憬自言荐果州刺史韦证,以贪败,请降考。

校考使刘滋谓憬知过,更以考升。

(选自《新唐书·赵憬传》)(1)又吐蕃盗边,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时使者多私赍,以市马规利入,独憬不然。

使未还,尚书左丞缺,帝曰:“赵憬堪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另外吐蕃侵犯边境,天下连年歉收,赵憬用平民身份上书,请求简化礼仪,从简行事,士人赞美他。

(要点:“盗”“荐”“褐衣”“杀”)(2)从前的使者大多携带私物,用来买马谋求利润收入,只有赵憬不这样。

出使还没有回来,尚书左丞的位子空缺,皇帝说:“赵憬可以担任这个职位。

”(要点:“私赍”“规”“然”“堪”)参考译文赵憬,字退翁,渭州陇西人。

赵憬志行高洁,不炫耀自己。

宝应年间,(朝廷)正营造泰、建二陵,用度很大,另外吐蕃侵犯边境,天下连年歉收,赵憬用平民身份上书,请求简化礼仪,从简行事,士人赞美他。

贞元年间,咸安公主下嫁回纥,皇帝下诏令关播为使臣,并命赵憬以御史中丞的身份做副使。

从前的使者大多携带私物,用来买马谋求利润收入,只有赵憬不这样。

出使还没有回来,尚书左丞的位子空缺,皇帝说:“赵憬可以担任这个职位。

”于是就任命他。

年终时考核官员请示,请按至德旧例考核政绩优劣,赵憬说自己推荐果州刺史韦证,因为贪污废黜,请求降低自己的考核等级。

校考使刘滋认为赵憬知道自己的过错,更提高了他的考核等级。

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杨素蕴,字筠湄,陕西宜君人。

顺治九年进士,授直隶东明知县。

山东群盗任风亭等剽掠旁郡,扰及畿南。

素蕴设计降其渠,散其胁从。

十七年,举卓异,授四川道御史。

疏言:“臣言官也,宜以言为事。

然今下所患,正在议论多而成功少。

国家建官分职,各有所事,则平天下无余事。

更原皇上推诚御物,俾人人得展其才,尤端本澄源之要也。

”二十六年,授安徽巡抚。

会岁饥,上疏请赈,甫拜疏,即檄州县开仓赈给,全活甚众。

(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七》)(1)更原皇上推诚御物,俾人人得展其才,尤端本澄源之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会岁饥,上疏请赈,甫拜疏,即檄州县开仓赈给,全活甚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我)更希望皇上拿出真心统御(或“对待”)他人,使每个人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这)更是端正根本澄清源头的关键啊。

(要点:“原”“要”)(2)适逢年成不好,(杨素蕴)上书请求赈灾,刚刚拜呈奏疏,朝廷就下文命州县开仓赈给,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要点:“岁”“檄”,大意对)参考译文杨素蕴,字筠湄,陕西宜君人。

顺治九年(1653)考中进士,授官直隶东明知县。

山东境内以任风亭等人为首的各路盗贼抢劫掠夺东明旁边的郡县,扰乱到直隶南部东明一带。

杨素蕴利用计谋诱使他们的头目投降,解散那些被胁迫跟随的人。

顺治十七年,(杨素蕴)以治绩卓著,授官四川道监察御史。

(他)上书说:“我是言官,应当以向皇帝进言为事务。

但是现在天下所担忧的,正是在于(臣子们)议论的多但做成事情的很少。

国家设立官职,分配职责,(如果)各官员都能干好本职工作,那么平定天下没有多余的事情。

(我)更希望皇上拿出真心统御(或“对待”)他人,使每个人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这)更是端正根本澄清源头的关键啊。

”二十六年,授官安徽巡抚。

适逢年成不好,(杨素蕴)上书请求赈灾,刚刚拜呈奏疏,(朝廷)就下文命州县开仓赈给,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7.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

守仁不赴,请归省。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

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遂笃信不疑。

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1)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守仁病重,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上命回复就回家了。

(要点:“疏”“举”,“自代”倒装句式,句意正确)(2)(守仁)忽然领悟到穷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自求于心,不应当求于事物,他感叹说:“道理在这儿了。

”(要点:“格物”“诸”,句意正确)参考译文王守仁,字伯安,是余姚人。

世宗刚即位,任命守仁担任南京兵部尚书。

守仁不赴任,请求回家省亲。

守仁病重,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上命回复就回家了。

走到南安病逝,享年五十七岁。

守仁天资特别聪明。

被贬龙场,地处偏僻没书可看,每天推演以前看过的。

(守仁)忽然领悟到穷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自求于心,不应当求于事物,他感叹说:“道理在这儿了。

”于是深信不疑。

他教育学生,专门以“致良知”为主。

学者大多服从并采纳他的说法,世上于是有了“阳明学”的说法。

二、综合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豆卢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

其先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之后也。

高祖胜,以燕。

皇始初归魏,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氏。

或云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氏焉,又云避难改焉,未详孰是。

父苌,魏柔玄镇将,有威重,见称于时。

武成中,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

宁少骁果,有志气,身长八尺,美姿容,善骑射。

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定服其能,赠遗甚厚,天光败,从侯莫陈悦。

及周文[注]讨悦,宁与李弼来归。

孝武西迁,以奉迎勋,封河阳县伯,后进爵为公。

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大统七年,从于谨破稽胡帅刘平伏于上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