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Agriculture20074(总336)世界农业

合集下载

世界农业论文

世界农业论文

世界农业摘要: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绿色农业、白色农业和蓝色农业统称为“三色农业”,三色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三色农业绿色农业蓝色农业白色农业现代农业环境意义途径农业是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间最为密切的连接交汇因子,是人类与自然界的对接口,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广阔平台。

一提到“农业”,也许不少人脑海中浮现出来的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场景。

其实,这只是传统农业的一种现象,传统农业以小生产为特征,规模小、商品率低、科技含量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农经济”。

而现代农业是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农业形态。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1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和农业技术的发展,三色农业是今后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方向。

绿色农业、蓝色农业和白色农业统称为三色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绿色农业绿色农业具有“三先三保一个提高”的鲜明特征,并且强调人和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和谐。

“三先”就是将先进的工业装备、先进创新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和绿色农业的概念融合;“三保”就是确保农产品平安、确保生态平安、确保资源平安;“一个提高”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企业收入,增加财政收入,进而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绿色农业主导模式具有三大内涵。

一是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追求的是清洁生产、绿色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要求控制和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对生产、生活废弃物实行资源化处理,对农业野生资源加强保护和利用,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

6 世界农业现状与发展

6 世界农业现状与发展

第二节 世界农业存在的问题


世界农业的发展受到国际市场与农产品贸易的深刻影 响,虽然国际农产品的贸易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世界 农业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促进世界农业的发展,但土 地、水、环境等自然因素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变 得更加严峻,同时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 使粮食供大于求。 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高速增长的趋势将依然延续,农 业的人口压力进一步增加,尽管世界粮食生产能力普 遍提高,但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依然严峻。国际主要农 业研究机构近期对21世纪全球的农业发展及食物供 求趋势做出预测,至少在2025年以前,几乎各种 预测方案都认为食物将是求大于供。巨大的需求将给 资源、环境和世界农业带来更大的压力。
(四)合理施肥与肥料增产技术 据FAO统计,在1950~ 1970年的20年中,世界 粮食增产近1倍,其中因谷物播种面积增加1.06 亿hm 2,所增加的产量占22%;由于单位面积产 量增加699. 75kg/hm 2,所增的产量占78%。 而在各项增产因素中,西方及日本科学家一致 认为,增施化肥要起30%~ 65%的作用。


美国在 20 世纪初 , 推广玉米双杂交种并配合大 量施用化肥,单产从当时的1 500kg/hm 2提高 到70年代初的6 000kg/hm 2,在此期间化肥用 量每 10 年增加 1 倍 ; 墨西哥 20 世纪 50 年代育成 小麦良种,化肥施用量亩增加到 50kg以上,小麦 亩产超过500kg,由粮食进口国变成出口国;
(二)产品产量增长 1.谷物产量增长。


2.肉类产量增长
3.其他农产品产量增长。 除谷物、肉类产量有较大增长外,世界其他农 产品如经济作物棉花、油料、水果,以及水产 品等均有大幅度增长。

世界农业概况

世界农业概况
我国东北
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在我国东 北、西北,一般是国营农场
• 商品谷物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基本特征:
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商品率高
美国中部的大农场(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亿人,城市人口多,农村人口少,农村务农人口
约占总人口1%。美国并非农业国,但其农业生产对国际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长期以来 ,美国利用农产品出口赚取大量外汇。美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除人少地多,自然资源 丰富,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外,美国政府对农业一直采取支持和保护政策,使 农业成为美国在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其农业生产具有区域化发展优势明显、农 业机械化水平高,注重保护自然资源,产业化经营发达等四个显著特点。
乳畜业
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
乳畜农业(五大湖 )
气候温凉,水分条件较好; 与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的结合非常密切。
乳畜农业现代化水平和产品商品率高。 大城市周围
乳畜农业(五大湖 )
丹麦养牛场(乳畜业)
北京奶牛中心
பைடு நூலகம்
农业地域类型 主要分布区






大牧场放牧业
主要分布及放牧牲畜品种:
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美国、阿根廷牧牛
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养羊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
潘 帕 斯 草 原 牧 牛 业 的 分 布
• 自然条件如何? • 生产方式发生了什么变革? • 运输条件的变革对市场有什么影响? • 为促进牧牛业的发展,阿根廷人所采取的其它措施哪些措施?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2.1423 :48:462 3:48De c-2014 -Dec-2 0

世界农业类型.

世界农业类型.

世界农业类型研究概述
• 1952年,法国巴黎大学教授皮埃尔· 乔治把 世界农业分为欧洲农业,殖民地农业,传 统农业及社会主义农业四类,不同的是他 不以生产类型划分而以国家经济制度划分, 再把栽培作物类别,经营方式的同异纳入 结构框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世界农业类型研究概述
• 1978年德国西柏林工业大学安德烈教授依 据杜能《孤立国》中有关农业区位理论, 根据“农耕历史是人类为抵御农耕而使土 地内在肥力减少的危险,采用一系列对处 措施的历史,把中欧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发 展顺序,依次定为游农、休闲、谷草式农 业、轮作、腐殖质补充、无机营养物质补 充、杀草与病虫害防治、灌溉等八项。
世界农业类型研究概述
• 农业区可以看作是通过农业类型来表现的农业进 化的历史前进序列,进而表现各地区农业发展程 度,目前一般按1978年的10个农业区描述: • ①农业中生产关系的序列,资本主义以前,资本 主义——社会主义;②农业中生产力的序列,弃 耕——游牧——小农——现代。③农业中生产经 济模式的序列,自然资源——半商品——商品化 生产的社会化。
世界农业类型研究概述
• 二战结束后,农业类型研究进入新阶段, 1964年在国际地理联合国下成立农业类型 学委员会,波兰的柯斯特洛维茨基任主席, 农业类型的定义是“农业类型是生产类型, 是为了生产目的或多或少稳定的作物耕种 和牲畜的饲养形态”。农业区是条件类似 的一些经营者所占据的地区。
世界农业类型研究概述
• 世界农业类型研究有近百年的历史,早期 成就突出,影响较大的有三个学派 : • 一是德国农史学家哈恩(1856~1925)创 建,尔后由韦伯尔(1888~1950)继承。 以生产手段和目标为基础,着重从社会组 织方面进行研究。把世界农业分为渔猎、 畜牧及锄耕、犁耕、园耕几种类型,优点 是研究对象涉及社会经济及农耕文化,视 野开阔,缺点是显得空泛。

世界农业发展史

世界农业发展史

世界农业发展史定义:农业(Agriculture)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

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原始农业:农业生产的形成和发展在世界各地经历了不同的过程,其基本特点是由几个农业起源中心,通过引种和农耕方法的传播,沿不同的路线向世界各地扩散,并与各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结合,逐步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面貌和农业类型。

世界农业发展大体可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四个时期。

每个时期农业的特点不同,生产力水平互异,其内部结构与外部联系以及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别。

纵览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探求其形成演变的线索,对于深入认识世界农业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世界农业的起源: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农业的出现和发展大致不超过一万年。

人类经过长期的采集、渔猎生活,逐步熟悉了植物和动物的生活习性,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即约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开始驯养繁殖动物和种植谷物,人类进入了原始农业阶段。

新石器时代后期,陶器的应用和青铜器的发明,标志着人类文化史上蒙昧时代的结束和野蛮时代的开始。

旧石器时代,火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

原始人类以粗制的、没有磨削的石器为工具,学会了使用棍棒、长矛从事狩猎业,并利用篝火烤熟猎物,以维持生存。

由于那时地广人稀,猎物丰富,凭借简便的获猎手段,加上从大自然采集极为丰富的果实,以及块根、块茎等植物资源,原如人类足可维持自己简单的生活。

他们以血缘族群为单位,游荡于无边无际的森林、草原之中和大河、大湖沿岸,随处猎取生活资料。

这种极其原始的生活方式,至今在东南亚、非洲及拉美一些国家仍可以见到。

随着冰后期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某些动物的绝灭,加之世界人口的逐渐增加,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自然资源数量相对减少,人类依靠原始的工具和传统的方法难以取香港维持其生存所需要的最低数量的食物,于是出现了谋生方法的革命性变革,开始了种植谷物和驯养动物的新时期,原始人类延续了大约200万年之久的采集渔猎生活逐步过渡到原始农业阶段。

《世界农业大国》PPT

《世界农业大国》PPT
世界农业大国
河姆渡遗址——距今 7000年
农业为什么成为人们最早从事的生产 活动?
生存必需 生产技术相对简单
农业
狭义的农业 ——种植业
广义的农业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思考:农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有什么密切的联系?
我国是世界上从事农业生产最早的 国家之一
水稻的起源 大豆的起源 茶叶的起源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
当你飞黄腾达的时候,你的朋友知道你是谁;当你穷困潦倒的时候,你才知道你的朋友是谁。 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成功的信念在人脑中的作用就如闹钟,会在你需要时将你唤醒。 不要觉得全心全意去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是一种浪费,小事做的得心应手了,大事自然水到渠成。
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二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只要在路 上,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不求做的最好,但求做的更好。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机会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只有承担起旅途风雨,才能最终守得住彩虹满天。 不会生气的人是愚者,不生气的人乃真正的智者。 生命力的意义在于拚搏,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竞技场。 当你无法从一楼蹦到三楼时,不要忘记走楼梯。要记住伟大的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学会分解你的目标,逐步实施。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门入室的旅程。 心若有阳光,你便会看见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美好值得期待和向往。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上天不会亏待努力的人,也不会同情假勤奋的人,你有多努力时光它知道。
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农产品。
算一算:2005年比1978年,我国农 业总产值增长了多少倍?

世界农业

世界农业
战后世界农业生产的迅速增长与生产资料投入的增加有关。1969~1971年世界农用拖拉机总数为1550万台, 其中发达国家1417万台,发展中国家133万台;1984年拖拉机总数增至2395万台,其中发达国家1958万台,发展 中国家 437万台。
发达国家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已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农业生产技术的新进步表现:个别作业 环节的机械化已发展为整个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形成机械化、自动化的综合系列;化肥、农药的施用水平进一步提 高且更趋高效化,生长剂、塑料薄膜等化工产品的应用也更加广泛;除传统育种技术外,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也开 始在农业中应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人工控制生物遗传特性的能力,为获得更加高产、优质和抗逆的生物品种提 供了可能。所有这些,加上核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等的应用,已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产量水平和农业劳动生 产率都获得了突破性的提高。如1950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小麦产量为9000万吨,1985年达18956万吨,增加了 1.1倍。小麦每公顷产量为2.64吨,比发展中国家的1.68吨(不包括亚洲社会主义国家)高57%,其中法国和荷兰 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高达每公顷6吨和6.6吨。1950~1985年美国农民每一人工时的农场产品增加了 5.7倍。不少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有了大量谷物剩余,农业结构中畜牧业的比重一般已超过种植业;居民食品中面包和薯类 的比重下降,奶、蛋、肉类、水果、蔬菜的比重提高。同时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的出口额。
世界农业
全世界的农业
目录
01 农业发展史
03 东欧国家
02 发达国家 04 发展中国家
世界农业分布范围十分辽阔。地球表面除两极和沙漠外,几乎都可用于农业生产。在近1.31亿平方公里的实 际陆地面积中,约11%是可耕地和多年生作物地,24%是草原和牧场,31%是森林和林地。海洋和内陆水域则是水 产业生产的场所。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布很不平衡。

世界生态农业发展趋势

世界生态农业发展趋势

世界生态农业发展趋势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和日本等国得到发展。

它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以生态学、经济学理论为依据,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在特定区域内所形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农业。

在国外,生态农业又称自然农业、有机农业和生物农业,其生产的食品称为自然食品、有机食品或生态食品。

尽管各国对生态产品的叫法不同,但宗旨和目的是一致的: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食品,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20世纪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业。

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开始补贴支持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用地面积具有一定规模,其产品产值也在不断增加,从而使生态农业有了较大发展。

生态农业发展最快的是欧盟,1986年~1996年欧盟围家生态农地面积年增比率达到30%,生态食品和饮料销售额从1997年的52.55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95.5亿美元。

截止2009年,全球162个国家开始或已经开始发展生态农业,预计2009年~2020年,全球生态农业生产面积将占农业生产面积的20%~35%。

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FOAM)统计,截止2009年,全球生态农地种植用地面积共计3200万公顷。

其中澳大利亚生态农地面积最大,拥有600万公顷,占世界总生态用地面积的19%;中国约有450万公顷,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其次是意大利和美国,分别有145万公顷和138万公顷。

若从生态农地占农业用地面积的比例来看,欧洲国家普遍较高。

大多数亚洲国家的生态农地面积较小。

据有关方面估算,截止2009年,全球生态产品的销售额已经达到625亿美元,欧洲自产的生态食品早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欧洲越来越多地从阿根廷、南非和中国进口生态食品。

人教版地理(中职)5.2 世界的农业 课件(86张PPT)

人教版地理(中职)5.2 世界的农业 课件(86张PPT)
近_市__场___; ③C处宜发展_乳__牛___生产,既靠近_公__路___,交通便捷,又靠近_市__场___,为市
民提供新鲜产品; ④D处宜发展_水__果___生产,因为丘__陵____地形不便耕作。
练习巩固:
1、我国江南丘陵适宜种茶树,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B )
亩产达到1400多斤,使我国增产粮食3亿多吨。
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地区
作物:以水稻为主
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
(1)气候 (2)地形 (3)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4)水源: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有人说,亚洲“在最合适的 地方种植了最合适的农作物---水稻。”
2、社会经济条件
(1)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2)市场:人口稠密,粮食市场需求量大 (3)生产习惯: 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
传统农 业向现 代农业 过渡
发达国家
畜 牧
种 植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衡
农业 发展 阶段
农业 产值 构成
农业 机械 劳动 单位 人口 化程 生产 面积 比重 度 率 产值
发达 国家
现代
畜牧业 一般高
农业 于种植

高高


发展 传统农 种植
中国 家
业向现 代农业 过渡
业占 优势

低低低
人地状况 生产规模 机械化程度 科技水平
经营 方式 商品率
温带大陆性气候 小麦、玉米
地广人稀

高 高
家庭经营的大农场、实行专 业化和区域化生产

季风水田农业
东亚、东南亚、南亚, 多为发展中国家
季风气候 水稻 人多地少
小 低 低

第一章世界农业发展简史..

第一章世界农业发展简史..

二、近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19世纪初,瓦特的蒸汽机在脱粒机上得到广泛 应用。 1874 年蒸汽拖拉机在法国问世, 1889 年第一台内燃蒸汽拖拉机在美国生产,但因动 力小实际应用价值不高。1892年第一台实用拖 拉机在美国问世。1931年柴油拖拉机诞生。由 此美国快速迈入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替代畜 力,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在埃及大片的土地上,果园、菜园、葡萄园比 比皆是,丰富的食物还包括蚕豆、洋葱、莴苣、 黄瓜。亚麻的大面积种植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 但随着国家的扩大,到公元前525年埃及被波 斯人所征服,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帝攻陷埃 及,从此埃及古代农耕文明失去了光芒。

3、印度大约在公元前 6000 - 4000 年开始从 事畜牧和狩猎,驯养牛、 羊,并种植大麦、小麦 和枣树。在公元前2350 年至公元前1750年的哈 拉帕文明时期,古印度 居民开始了世界上最早 的亚洲棉花的栽培,这 时水稻栽培已遍布许多 地方。在公元前1750年 以后,哈拉帕文明逐渐 2500年前的印度印章 衰落。

1874 年德国人齐德勒用化学方法合成了 DDT ; 1882年法国植物学家米亚尔在散步时的一个偶 然发现导致波尔多液的诞生。 1934年法国人 杜皮尔合成六六六;1938年德国人希拉台尔合 成八甲磷, 1944 年由合成对硫磷。由此在 20 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化学杀虫剂在农业中得 到广泛应用。
二、近代农业生产的工具进步

近代农业是农业机械发展最快的阶段,在19世 纪以后,农业机械由以手工为主过渡到各种农 业机械。农业机械的应用大幅度降低了农业劳 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满足了日益增 长的工业对农业原料的需要。
二、近代农业生产的工具进步

20072008年世界农药市场概况1

20072008年世界农药市场概况1

地区 欧洲 亚洲 北美 南美 其他(中亚、非洲)
2021/7/1
销售额 105.68 78.15 75.07 61.70 13.30
所占比例 31.6 23.4 22.5 18.5 4.0
10
(1)欧洲
2007年作物保护农药市场105.68亿美元,较上年 增长14.7%;非作物保护市场9.85亿美元,较2006 年增长4.3%。农业生物技术0.07亿美元,较2006 年减少50%。
在105.68亿美元中,除草剂48.93亿美元(占 46.3);杀菌剂38.36亿美元(占36.3%);杀虫剂 13.95亿美元(占13.2%);其他4.44亿美元 (4.2%)。
2021/7/1
11
欧洲各国农药市场(亿美元)为:
法国
26.59
德国
16.73
意大利 9.52
西班牙 7.89
英国
农药(作物保护) 257.6 251.5 267.1 307.25 311.9 304.25 333.9
农业生物技术 30.1 33.1 39.4 47.0 52.96 60.50 72.75
合计
288.7 284.60 306.5 354.25 364.86 364.75 406.65
2021/7/1
15
从使用对象看(亿美元) :
水果蔬菜 27.51 (占35.2%)
水稻
24.77 (占31.7%)
谷物
6.95
(占9.4%)
棉花
5.70
(占7.3%)
2021/7/1
16
(3)北美
2007年农用作物农药销售额75.07亿美元,较2006 年增长1.7%;非农用作物市场21.75亿美元,较 2006年增2.5%;农业生物技术53.86亿美元,增 16.2%。

世界农业与农产品发展年表

世界农业与农产品发展年表

世界农业与农产品发展年表农业的发展与食品的生产和供给息息相关,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回顾世界农业与农产品发展的关键事件和里程碑,并对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2000年前后源远流长的农业历史早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人类就开始从狩猎采集过渡到种植农业,实现了食物的稳定生产。

此后,各地陆续出现了以谷物(小麦、稻米等)和农作物(玉米、薯类等)为主体的农业文明,并逐步形成了农耕社会模式。

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等地的农业文明为后世的农产品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促进了农业技术和管理的创新。

18世纪蓬勃发展的农业革命18世纪是农业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时期,被称为农业革命时代。

英国农学家特纳首次提出了农业系统的理论,通过对土地改良和耕作实践的改进,实现了农业生产力的提升。

引入新的农业机械和肥料,有效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解决了人口快速增长背景下的食品需求问题,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20世纪初谷物繁荣与绿色革命20世纪初期,世界农业进入了谷物生产的黄金时代。

新型农业技术的应用,如化肥、农药和机械化设备等的推广,使得农业产出大幅度增加。

同时,20世纪中叶,诞生了绿色革命,以增加农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为目标,通过改良品种、推广灌溉和改进栽培技术等手段,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20世纪末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随着人类对环境和资源的关注,农业发展的重点也逐渐转向了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关键课题。

国际农业组织和相关机构提出了一系列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致力于推动生态友好的农业生产和贸易体系的建立。

同时,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

整个世界农业与农产品发展的历程中,科学技术的进步、政策的调整和国际合作的促进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农业发展与农产品供给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更直接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

未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紧缺和人口增长等问题的挑战,世界农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有必要继续推动农业技术和管理的创新,以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农产品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世界农业经济

世界农业经济

世界农业经济复习资料(版权王龙所有)世界农业经济研究对象就是世界农业经济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广义世界农业经济: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农业经济的总和狭义世界农业经济:是指世界经济体系中,在世界范围内超越于国界、地区界限所进行的农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总称。

第一章:战后世界农业经济发展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发生的巨大变化:(1)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2)技术进步与技术革命;(3)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

战后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1)、农业份额下降,但农业仍然是各国和世界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2)、战后世界农业生产的较快增长(3)、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4)、战后农业的商品化、社会化、国际化(5)、战后的世界性农业危机和政府对农业的调控(6)、战后世界农业发展的不平衡(7)、战后世界农村的非农化(8)、日益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同一个国家(地区)而言,同期农业就业份额与农业产值份额并不一致。

思考:同期一般孰高孰低?原因何在?就同一个国家(地区)而言,同期农业就业份额大于农业产值份额。

原因: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思考其他的原因)农业份额下降的原因:(1)农产品的收入需求弹性小。

(恩格尔定律)(2)技术变革引起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农业份额的下降不应是农业萎缩和衰退的结果,或者说,经济结构变革过程中,农业份额下降应以农业的增长为前提。

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农业基础地位的表现)(1)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2)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普遍规律。

战后世界农业生产的增长,也证明了农业生产力发展中农业生产结构变化规律,即在谷物增长的基础上,农业中多种经营能有较快的速度的增长,比重上升。

科学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主要内容:(1)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生物技术、化学技术、耕作技术)(2)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园林化)(3)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劳动者素质现代化、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农业经营管理方法及手段现代化)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战后农业生产增长途径,主要通过集约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主要是明显地提高了土地生产率,特别是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商品化:是农业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过程,即建立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以交换为目的。

世 界 农 业

世 界 农 业

重庆市农业现状及发展优势、发展对策1.引言我国是13多亿人口的大国。

如果我国的农作物歉收了,任何国家都没有能力帮助我国解决人民的吃穿问题。

农业稳定发展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温家宝总理讲:“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只有提高作物生产技术,大力发展农业,确保粮、棉、油、肉、蛋、奶等农产品的充足供应,才能避免世界粮荒的不利影响,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使我国尽快成为世界一流的经济强国。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农业大国。

农业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

1978年开始的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农村改革,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点,不仅突破传统体制的束缚,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以不足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近21%人口的奇迹,而且带动和促进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程度大幅提高,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程度发生重大变化。

在世界贸易体系中,中国作为农产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既可能受到国际市场的不利冲击,同时也对国际市场有着巨大影响。

由此可见,农业的发展关乎着每个人的生活,吃穿问题是老百姓最基本问题。

2.重庆市概况2.1地理位置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

全市东西长470公里,南北宽450公里,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

2.2自然状况重庆辖区内,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地形大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

重庆主城区海拔高度多在168~400米之间。

市内最高峰为巫溪县东部边缘的界梁山主峰阴条岭,海拔2796.8米;最低为巫山县长江水面,海拔73.1米。

全市海拔高差2723.7米。

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地面积占76%,丘陵占22%,河谷平坝仅占2%。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ldAgriculture2007.4(总336)世界农业印度是一个拥有10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对GDP总值的贡献率已超过20%,容纳了近70%的劳动力,因此保护国内农业和农产品市场对于印度来说有着巨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

印度在2003财年第三季度取得了10.1%的经济增长率,而其中贡献最大的是增幅高达17%的农业。

印度农业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除了赶上多年不遇的良好气候条件外,历届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政策也开始显现其效。

一、粮食政策作为拥有10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农业负担沉重。

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印度国内粮食安全和贫困问题仍然非常严重,因而粮食问题成为印度国家经济政策关注的重点,印度政府也因此强调粮食安全是农业之本、立国之本。

因此,对于粮食的生产,政府采取了多种支持政策,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价格政策和投入品补贴政策。

印度中央财政补贴粮食和化肥的支出约占全年总开支的8%、GDP的1.2%左右。

1.最低保护价政策(MinimumSupportPrice,简称MSP)在1965年以前,印度农产品价格政策的思路是“以农养工”,为了保证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相对稳定,政府低价收购和卖出农产品。

该政策使生产者利益受到极大伤害,以致带来了农业生产发展缓慢、政府收购量无法增加而粮食进口剧增的后果。

1965年以后,印度的农产品价格政策发生了转折性变化,把重点放在保护生产者利益上,同时兼顾消费者利益。

政府通过规定农产品(主要是粮食)的购销价格、政府配售制度、缓冲库存等措施来实现稳定农业收入和保护消费者利益。

1965年,印度成立了“农产品价格委员会”(1985年更名为“农产品成本和价格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主要根据农产品成本,并考虑到工农产品比价、作物之间的比价及供需状况、农民的合理利润等因素,每年向政府提出关于农产品支持(收购)价格的建议,然后经政府确定并在收获前正式公布,该价格即为最低保护价。

同年,还成立了印度粮食公司,负责全国的粮食购销,对粮食收购实行支持价格,当农产品过剩时,过剩部分由政府收购,作为储备和出口之用,从而消除了丰产不丰收的后顾之忧。

印度农产品最低保护价政策的支持对象主要是小麦、大米、玉米等粮食作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之后,价格支持的对象逐渐扩大到黄麻、大豆、油料等24种农产品。

粗略估计,这些受到最低保护价格支持的作物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3。

印度主要农产品的最低保护价格政策目标是保证生产者有利可图,减少生产者面临的风险,促进农产品多样化和保证穷人的食物安全。

近年来,对于小麦、大米最低印度农业国内支持政策*!宗义湘王俊芹刘晓东摘要:保护国内农业和农产品市场对于印度来说意义重大。

本文就印度的粮食政策、农业信贷政策、政府一般服务以及税收政策等方面阐述了其国内支持政策,对中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的制定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本文得到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和河北农业大学科研基金项目资助36--WorldAgriculture2007.4(总336)世界农业保证价格的上升,导致了库存大量增加,2002年达到6300万t。

对于那些没有受到MSP支持的园艺产品和其他农产品,政府还实施了另外一种支持政策———市场干预计划(MarketInterventionScheme,简称MIS)。

在MIS政策下,如果一种产品的价格低于特定的“经济水平”,政府就会通过不超过生产成本的干预价格来购买此商品,计划执行中的损失由中央和各邦政府共同承担。

从1998年以来,受MIS支持的产品有柑橘、苹果、油椰子、马铃薯、红辣椒、槟榔、生姜和洋葱。

2.对投入品进行补贴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印度就对农业投入品进行补贴,主要包括对肥料、电力和灌溉进行补贴。

加入WTO后,印度仍然充分利用了《农业协议》中针对发展中国家的补贴条款,对农业进行补贴。

第一,化肥补贴。

化肥补贴是印度农业补贴中最大的项目。

根据稳定价格补贴计划,印度对尿素(占印度化肥使用总量的60%)采取政府定价、对生产化肥的厂商和进口商直接予以补贴、对运费进行补贴的办法,来保持其低价格。

因此,不管是进口还是国产化肥,售价普遍低于生产成本。

尽管研究表明,1981—2000年印度的化肥补贴估计有33.46%的份额被化肥企业获得,对生产者的补贴出现了利益流失,但是,近年来降低对化肥补贴的建议仍然没有实质性实施。

第二,邦政府对农用柴油、灌溉用电等予以财政支持。

被称为“印度粮仓”的旁遮普邦规定,农民购买柴油的款项可在出售农产品之后支付;农业用电则采取区别对待的办法,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农民免费用电,一般农户可免费使用灌溉用电,其他用电则享受优惠价。

第三,农业机械补贴。

印度“九五”计划(1997—2002)确定了一项农业机械化的项目,即重点推广以电力为动力的农具和小型拖拉机。

“九五”头两年政府就拨款2306亿卢比(1卢比约合0.023美元,下同),补贴31万台拖拉机的出售。

近年来,印度以上三大投入补贴增加趋势明显。

肥料补贴从1993年的456亿卢比上升到2002年的1260亿卢比,几乎增加了2倍;灌溉补贴从1993年的587亿卢比增加到2002年的1331亿卢比;2002年的电力补贴达到934亿卢比,是1993年的4倍。

二、农业信贷政策为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和农民的资金积累,印度政府正致力于营造出一种良好的金融环境。

发展农村信贷业各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政策。

印度农业信贷有3种形式:一是短期信贷,用于购买肥料、种子等生产资料,贷款期限15个月,无需担保抵押,利率优惠10%。

二是中期信贷,用于改善生产条件的投资,贷款期限5年以内,利率更低。

三是长期信贷,主要用于农田保护和农村电气化,期限5年以上。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通过改善信贷管理,简化批准和支付手续,消除商业银行对农业和农民的信贷歧视,特别注重增加农村的小规模信贷等。

印度中央储备银行决定在未来5年内(2006—2010)向农业部门提供5000亿卢比的信贷资金,明确规定了从开垦荒地、选育良种到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增加灌溉面积、提高粮食加工和储藏能力、完善粮食市场流通环节等具体环节中的投资导向。

政府还计划向70%的农民提供低息贷款,指导农民进行产业升级。

三、政府一般服务1.农业研究开发与技术推广农业研究开发与科技创新在印度一直受到政府的密切关注与重视,尤其是农业科学技术的运用对印度绿色革命的巨大推动作用更强化了这一点。

在农业科研投入方面,早在加入WTO之前,印度每个五年计划用于农业发展和农业科研预算的比重就达到总预算科研经费的20%以上,1994年,印度用于农业研究的经费占GDP的比重为0.9%,接近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加入WTO后,印度政府更加注重引导科研所、农业大学和农业专家、学者向生物技术、基因重组和转基因研究、遗传研究、空间技术、遥感技术、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等更高级、更系统的领域发展,同时还将计算机管理和网络信息技术也逐步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来。

现在,印度政府正努力组建一种有组织、高效率的农业科研、推广和教育体系,以便更好地促进印度农业技术的变革、创新与推广。

2.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印度,农村的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部由邦政府出资,农37--WorldAgriculture2007.4(总336)世界农业民负担大为减轻。

作为农业政策有关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的重点内容,印度政府尤其重视改善和提高农村电力供应的质量及效率,加大对农村电力方面的投入与农村新能源的开发。

为提高现有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政府专门制定了国家水资源管理与分配方案,更加注意水利设施建设,包括水库、灌溉渠、排水设施建设等,以促进农村地区灌溉能力的增强。

此外,加入WTO后,印度还加快了国内农产品市场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强化了农村周末定期市场制度。

为减少农产品浪费和促进赢利,政府还在农产品生产区域为农民提供制冷储藏设备,并且改善农村零售市场的管理和配置,提高市场定位和大力传播市场知识。

3.实施农村反贫困计划印度取得民族独立后,经济发展计划和政策主要向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倾斜,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贫困问题愈显突出。

20世纪70年代,农村人口贫困比率在55%左右。

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印度经济计划和政策的重点转向缓解农村贫困,并实施了一系列扶贫计划。

主要有:农村综合发展计划,全国农村就业计划,农村无地者就业保证计划,农村青年自营职业培训计划,农村妇女和儿童发展计划和干旱地区发展计划。

这些计划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例如,始于1979年的农村综合发展计划,是印度政府“六五”计划直至“八五”计划中扶贫部分中的中心内容。

该计划的目的是改善农村贫民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率,主要通过发展种植业、畜牧业、农村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为农村贫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扩大收入来源,使他们生活水平提高到贫困线以上。

计划所需要的资金,分别由财政和贷款两方面解决。

为此印度政府制定了相应的农业信贷政策,优先向农业和农村小规模工业贷款,积极参加各种扶贫计划,直接向具体的项目和受益人(主要是农业劳动者)提供贷款。

农村综合发展计划为印度反贫困做出了重要贡献,在20世纪末期,印度农村的贫困率降到了27.1%。

4.土地制度创新与改善政府管理方式作为一个以小农和边际农为主导的行业,印度农业的经营模式以及土地制度已越来越难以适应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印度政府意识到,加入WTO以后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土地制度改革与使用创新已势在必行,因而进行了这方面的改革。

新的改革内容主要包括:①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西北各邦先进的农业发展模式;②在无地农民和农村失业青年中重新分配限额剩余土地和废弃土地,并提供农业生产启动资本;③租佃改革必须充分认识到佃农的利益,必须保障他们参与产品分配的权利;④发展土地租赁市场,以立法形式授予私人土地种植和租赁经营的权力,促进土地的规模化生产以及专业化经营;⑤对土地进行档案登录管理,提高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程度,对农民用地发放使用权证;⑥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

5.支持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农业合作社是印度政府实现农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手段。

农民通过合作社,组织起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它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农业信用、销售、耕种、牛奶、渔业、农产品加工、消费以及住宅合作社等。

例如,经营生产资料供应的合作社向社员提供信贷、种子、化肥、农药等,销售合作社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合作社成员的农产品能在市场上以较高的价格售出。

它们又分好几类,有的还从事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有的只销售某些特殊的农产品,如水果、蔬菜、棉花、烟草等,以减少风险,获得较多的利益。

加工合作社与主要从事蔗糖的加工、棉花和羊毛的加工与精纺,以及稻谷和牛奶的加工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