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考研.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下)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 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揭示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一定社会经 济运行规律的科学。 2.生产关系:在物质资料生产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的一定的关系,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生 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的总和。 3.经济制度:指的是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所有者根据自身的利益要求及实现增进自身利益的经济目标,对人们在生产资料 占有关系、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关系等方面的基本规定,其是一定社会形态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 系,反映着不同社会经济的本质区别。 4.经济体制:指的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其是经济制度的具 体实现形式。 5.生产力: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指的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其是人类 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其发展状况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广度和深度。 6.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人的要素指的是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物的要素指的是生产资料, 其中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7.生产方式:指的是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8.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9.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事物本身的情况出发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按照不断变化的实际来认识事物,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10.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强调理论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理论必须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11.自然经济: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12.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 13.市场配置方式:指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实现市场配置方式,可以使企业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上 供求关系的变化,根据市场上产品价格的信息在竞争中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1.商品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商品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2.交换价值是指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3.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本质特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4.具体劳动是指具有特定的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劳动结果的各种具体形式的千差万别的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5.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7.简单劳动是指简单劳动力的支出,即任何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头脑和肌体平均具有的劳动力的耗费。
8.复杂劳动是指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具有一定的技能和知识的复杂劳动力的支出。
1。
劳动力商品价值是指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力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而绝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3.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4.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5.不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只是把它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用C来表示。
6.可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劳动力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不是把自己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通过工人的劳动创造出比本身价值更大的新价值,为资本家生产出剩余价值,使其原有的价值量发生变动,用v来表示。
7.资本主义工资是指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是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规律性的科学。
2、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
3、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4、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5、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6、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
7、生产力: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又称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9、生产关系体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10、社会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11、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12、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它是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13、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4、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1、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2、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3、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买卖。
4、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5、社会分工:是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分工。
6、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
7、价值:是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㈠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二重性:价值(社会属性)与使用价值(自然属性)的统一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二重性是由于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㈡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普遍的客观的规律,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两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则依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
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以价值量为基础,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作用:1.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地刺激生产技术改进3.促使小商品生产者和向两极分化,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引导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㈢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属于永恒的范畴,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在商品经济中,他同时又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㈣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根本属性、特殊属性。
㈤具体劳动: 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它反映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㈥抽象劳动:包含在生产各种商品的不同劳动中的共同的东西,乃是撇开劳动的特定性质,即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主体。
它反映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㈠资本总公式,总公式的矛盾及如何解决:1.资本总公式是指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形式.G—W—G’(G’=G+ΔG).G—W表示作为资本家的货币持有者,用垫支货币购买商品。
W—G’表示同一资本家出售商品换回更多货币,ΔG是G的增加额,叫剩余价值。
此公式适用于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所以它表现为资本的总公式。
2.矛盾: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一切商品的买卖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等价交换,交换的结果,只能使价值形式发生变化,不能引起价值量的增减。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第一章名词解释:1.生产力: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实体性要素。
2.生产资料: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资料。
3.生产方式 :是指人类社会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
它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所构成。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4.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它包括三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它方面。
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的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
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
5.经济规律 : 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简答题: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它们既矛盾又统一。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它想适应。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要求建立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为它服务。
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要求改变上层建筑建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新的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保护和发展的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3.经济规律的分布:一切社会经济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若干社会经济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所占支配地位的特有经济规律。
第二章名词解释:1.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最大量、最简单的经济细胞。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1 私人劳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按照自己私人的利益和要求进行的,其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2 社会劳动: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提供给社会的,构成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其劳动具有社会性质。
3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了商品的社会属性。
4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5 价格:价值的货币表现。
6 具体劳动: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
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7 抽象劳动: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
它体现者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8 个别劳动时间:指生产某种商品的各个商品生产者各自花费的劳动时间。
9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0 简单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变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11 扩大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已经不是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而是经常变现在一系列商品上。
12 一般价值形式: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统一的集中的变现在某种商品上。
13 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4 价值尺度:指货币可以作为衡量和计算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标准。
15 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16 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做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的职能。
17 支付手段:指货币以来借贷债务或支付赋、租金、工资等的职能。
18 世界货币: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19 等价形式: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能够与另一种商品交换的形式。
20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21 货币流通: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
22 价值形成过程:即指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又是物化劳动即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转移过程。
23 价值增值过程: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点就是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1.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集政治、经济、法律学和社会学于一体,旨在研究经济行为与政治行为如何互相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一国的资源配置,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
2.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参与者的自由交易为中心的经
济体制,它是一种基于社会分工和市场交易的经济体制。
在这种经济
体制中,私营企业不受政府管制,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3.穷人陷阱:穷人陷阱是指贫困人口因收入与其他落后国家相比
偏低而未能脱贫的局面。
贫困人口陷入穷人陷阱,无法从低收入状态
摆脱并实现增长和发展,尤其是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尤其是资金方面
的不足,使其陷入贫困的死循环。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ics
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ics经济科学中的核心学科。
长期以来,政治经济学被视为与经济学相同的一门学科,随着社会经济和经济科学的发展,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区别越来越明显,界定这种区别,明确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性质、功能和方法,已非常必要。
近代以来,人类最早形成的经济科学,就是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这个术语是由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1615年首次提出并使用的。
在法语中,政治(Politial) 表示国家对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的调节、管理,而希腊语中的经济(Econom)意为家务和管理。
政治经济学就是从国家的角度,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研究,以为国家管理经济提供科学依据。
从18世纪中叶起,到19世纪末,政治经济学在古典经济学家、早期庸俗经济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那里得到迅速发展。
这个时期,政治经济学还基本上是惟一的、或主要的经济科学,各门具体经济学还未形成,它们所研究的问题,还包含于政治经济学之中。
到这个阶段的后期,由于研究内容的扩展和深化,才意识到经济科学的分化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对各社会形态共有的一般经济矛盾的专门研究,即恩格斯所说的“广义政治经济学”,这实际上是从已有的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狭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升华,即将其中涉及的一般性经济规律的认识集中起来,形成一门新的经济科学。
这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要求和必然。
但由于时间和其他原因,马克思和恩格斯只是对“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做了原则性的探讨,他们主要从事、并取得重大成果的,还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狭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其突出的表现,就是《资本论》。
《资本论》揭示并论证了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以及它的经济矛盾发生、发展、灭亡的规律。
这一点正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不愿承认的,已经确定了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企图以各种方式抵销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其中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取消政治经济学,杰文斯、帕累托、马歇尔等人,提出以“纯经济学”来代替政治经济学的设想。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修改版
在政治经济学重要名词解释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础学科。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
劳动:是物质资料生产赖以进行的第一个要素。
它是人特有的活动,即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和生产经验的人,通过消耗其脑力和体力,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劳动资料,通过改造劳动对象,以获得物质资料,满足自己和他人需要的实践活动。
劳动对象:也称劳动材料,是物质资料生产赖以进行的第二个要素。
它指的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将劳动置于其上的一切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是物质资料生产赖以进行的第三个要素。
它指的是置于人类和劳动对象之间,把人类劳动传导于劳动对象之上的一切物质条件,或者说是人类用来影响和改造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条件。
生产资料: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即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又称生产手段。
)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能力,包括人与物两个方面的实体要素。
生产关系:包括人们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环节中发生的相互关系的总和。
经济规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及否定之否定规律。
科学抽象法: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的统一。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劳动者按照预定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以获取物质资料满足人类需要的实践活动。
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
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具有各种具体形态的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撇开人类劳动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9、过度竞争:由于进入企业过多,已经使得许多企业甚是全行业处于低利润,甚至是负利润的状态,但是生产要素和企业仍无法从这个行业中退出,使全行业的低利润甚至是负利润状态长期的持续下去的市场结构。
10、银行资本:是银行资本所有者为经营银行获得利润所投入的自由资本和通过各种途径集中到银行的资本货币。
4、简述资本的一般特点和主要形态
(1)特点:资本的增殖性
资本的运动性
资本的返还型
资本的风险性
(2)形态:货币资本形态
一、名词解释
1、产权: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人们在生产资料上形成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处分、转让、收益等关系。受到成文或非成文的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在法权方面就分别
表现为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处分权、转让权和收益权。
2、资本积累:在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投入的情况下,把利益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得以扩大的过程。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生产地位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有制和产品的分配方式,属于本质关系层次。
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属于经济运行关系层次,其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一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性。
答: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经济系数是衡量社会财富分配的重要指标。在洛伦兹曲线中,它是指绝对平等线和实际洛伦兹曲线围成的面积与三角形面积的比例。经济系数在0和1之间变动。
越接近于1,表示社会财富分配不平等。越接近于0,表示社会财富平等。
4.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
区别:(1)含义不同: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1.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和收益的经济关系。
2.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包括服务)。
3.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4.交换价值: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进入交换领域/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表现的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互交换的数量关系。
5.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6.具体劳动: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7.抽象劳动: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8.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简单劳动:不经过特殊的训练和学习,每一个人普遍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能和知识的人所能从事的劳动。
9.商品经济:以商品交换为特征或以出卖为目的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
11.价值形式: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或者说是交换关系、价值关系。
12.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13.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原则进行交换。
★表现形式:价值是通过价格表现的,价格水平决定于商品价值量的大小,价格水平变动决定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
14.市场经济:①、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基础配置经济资源的经济形式;②、发达经济形式的表现形态;③、推动近代以来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15.劳动力商品:一种特殊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6.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无偿地为资本所有者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17.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用来购买厂房、机器设备、原料、辅助材料等生产资料的资本。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资本周转时间:资本的循环如果不是当作孤立的行为,而是当作周期性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时,就是资本周转。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就是周转时间,它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生产价格:商品的生产成本加上平均利润而形成的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将围绕生产价格而上下波动,这只是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动,而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因为社会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商品价值总额。
职能资本: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实际发挥了职能作用的资本。在内容上职能资本主要包括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产业资本生产剩余价值,商业资本实现剩余价值。职能资本所获得的利润,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通常情况下,只有职能资本才能获得平均利润,而非职能资本(如借贷资本)所获得的收益(利息)则小于平均利润。
有机构成提高的原因:劳动生产率提高,技术进步。
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单个资本的增大。
有机构成提高的的表现:C大V小(相对来说)。
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利润率下降,但利润额增大。
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根源来自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这里的过剩不是绝对过剩,只是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而言的,是相对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
商品生产过程的实质: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物质资料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定社会关系,随着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不断更新和重复得以维修、更新和发展。社会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1.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字自然的界的能力。
关系:反映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内容:生产力包含3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特点:是生产方式的决定因素。
2.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也称经济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狭义的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
它与生产力共同构成生产方式,是所有制的基础。
3.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可再具体解释一下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的含义)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4.所有权:(1)定义: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的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对该物处理;作为经济用语指人们占有某物并依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2)特点: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3)与所有制关系: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所有制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着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
5.产权:(1)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和。
(2)内容: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
(3)基本特征:产权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权由一组或一束权利组成;产权具有独立性、排他性、转让性和收益性。
6.产权制度:(1)定义:关于产权界定、运营、保护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和。
(2)关系:它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财产所有者、运营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经济的约束关系。
(3)特征:出资者权利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典型特征。
7.生产方式:(1)定义: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称为生产方式。
(2)内容: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自然物质方式;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方式,它表示人类社会发展在一定阶段上的盛会性质。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章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经的阶段(即从1956年我国进入这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①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通过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③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第二章名词解释:1.公有制实现形式:国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混合所有制经济:由不同所有制经济,以控股、参股等不同方式投资形成个人财产,由企业法人企业法人进行经营的企业。
(主要类型有股份制企业、跨所有制组成的企业及企业集团、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企业等。
)3.按劳分配:按照每个劳动者向社会所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劳动收入的收入分配制度。
4.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照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少来分配社会财富。
简答题:1.什么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资料所有权?两者有什么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指人们在生产资料上或通过生产资料形式和建立的相互经济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权:生产资料所以制在权利关系和法律上的反映,具体包括狭义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生产资料所有制和所有权之间的关系:所有制与所有权是两个密切相关的不同范畴。
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经济制度,是一个经济范畴;所有权是指财产归谁所有的法律制度,是一个法律范畴;就历史顺序而言,所有制先于所有权存在。
所有制是所有权的经济基础,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一定的所有权;所有权反过来又积极作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具有维护、巩固和发展所以制的重要功能。
2.谈谈你对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的认识。
①股份制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但并不改变最终的所有权关系。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程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或能力。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价值尺度:是货币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的尺度。
货币能够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
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来使实际资本在的价值形态和生产要素形态上实现量的扩大。
资本循环:资本从其最初的形态即货币资本的职能形态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售卖等阶段,并相应变换资本的职能形态,然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一过程就是产业资本的循环。
资本周转:资本这种连续不断的,周而复始的循环就叫做资本周转。
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生产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其使用价值形态全部投入生产过程,价值根据其使用价值的逐渐损耗而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中。
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及动力,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资本的周转采取原有价值一次转移的方式,是价值的一次性回收和补偿。
垄断:指少数企业凭借其控制的巨额资本,足够的生产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通过协定,同盟,联合,参股等方法,操纵与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商品生产和流通,以获取高额利润。
剩余价值率:指剩余价值(m)同可变资本(v)的比率,通常以m'表示,公式为:m'=m 。
它表面雇佣工人受剥削的程度。
不变资本: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其价值被转移到新产品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可变资本: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
在生产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值。
资本有机构成:有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生产价格:有商品的成本价格(K)和平均利润(p)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用公式表示为:生产价格=K+p。
经济全球化:是以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组织依赖的一体化过程其具体表现有:生产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企业经营全球化。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1 生产力: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和自然界发生一定的关系。
2 生产关系: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发生一定的关系。
3 所有制:是指人们对物质资料的占有形式,通常指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即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反映了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经济关系。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构,是指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重,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居于支配地位的所有制性质,决定了该所有制结构的性质。
4 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对自己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它是一种财产权,所以又称财产所有权。
所有权是物权中最重要也最完全的一种权利,具有绝对性、排他性、永续性三个特征,具体内容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置等四项权利。
产权和所有权的区别是:产权是一个较大的概念,产权包括所有权。
房地产所有权只是房地产产权中主要的一种。
5 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
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6 产权制度:是指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现有效的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
产权制度的最主要功能在于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7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
8 经济制度:是指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反映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建立、维护和发展有利于其政治统治的经济秩序,而确认或创设的各种有关经济问题的规则和措施的总称。
9 经济体制:指在一定区域内(通常为一个国家)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
通常是一国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方式。
是一定经济制度下国家组织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具体形式或者说就是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
社会的经济关系,即参与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单位、各个个人的地位和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是通过这样的体系表现出来。
经济体制除了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管理体制外,还包括各行各业如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等等各自的管理体制,此外各个不同企业的企业管理体制也属于经济体制的范围。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中篇、下篇)第8章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值。
剩余价值m剩余价值率: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应该用M和V相比,这一比率叫做剩余价值率(M’)第9章利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级差地租:是指由于租种较好的土地所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
它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的。
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级差地租1: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2: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绝对地租:是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农业资本家租用任何土地都必须要交纳的地租。
土地价格:土地价格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
=地租/利息率第11章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依靠自己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所制定的能够带来垄断利润的价格。
垄断价格由商品的成本价格加上垄断利润构成。
即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垄断利润。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溶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
第13章相对人口过剩: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从而形成相对多余的劳动人口。
指由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被资本排挤出再生产过程的过剩人口。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直接有关,由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因素引起的经济危机,即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第15章股份合作制:是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
它既不同于股份制,又与合作制相区别。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在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分工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的原则,主要以入股的方式将生产要素组织起来,进行统一经营、按股份红并负有有限责任的所有制经济形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政治经济学的名词解释题
政治经济学的名词解释题导论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
它研究的是人类社会中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并深入探讨了这两个领域的相互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
1.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经济形态。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主要通过供求关系来实现。
市场经济注重自由竞争,个体经济主体之间通过购买和销售商品和劳务来实现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的核心原则是供求平衡,即价格通过市场机制形成,从而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
2. 政府干预政府干预是指政府通过政策和措施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和干预的行为。
政府干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的社会效益,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公共福利。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补贴、市场监管和经济计划等手段来实施干预。
政府干预的合理与否被广泛讨论,并被视为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综合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元素的经济形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资源配置和经济管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兼顾了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发展,旨在实现经济的效益和社会的公平。
4. 工业化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从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转变的过程。
工业化的关键是工业部门的发展和工业生产力的提高。
工业化可以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工业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为其他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撑。
5. 全球化全球化是指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
全球化的核心是跨国经济活动的增加和国际贸易的加强。
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它为经济增长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结论政治经济学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对于理解和解析社会经济现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考研: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下)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第十七章:
利率效应
实际余额效应
总需求曲线
总供给曲线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宏观生产函数
潜在产量
劳动市场均衡
长期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萧条模型总供给曲线
货币中性
第十八章:
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
资本密集型产品
劳动密集型产品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
最惠国待遇
国民待遇
金本位制
国际贸易政策
汇率
倾销
未抵消影响的外汇干预
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
法定贬值
管理浮动
国际收支平衡表
经常项目
净投资收入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
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