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问题解答(五)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复习重点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复习重点

1、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什么?作这样的区分有何意义?2.运用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原理说明如何防止通货膨胀3.什么是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怎样的?5、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是怎样的?6、为什么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7、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的含义是什么?两者有何区别?8、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把握这一规律有何意义?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是什么?10、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什么?解决这一矛盾的条件是什么?11、如何理解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12、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13、如何正确理解资本的本质?14、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什么?作这样的区分有何意义?15、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6、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17、资本积累的实质是什么?18、什么是资本循环?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是什么?19、什么是资本周转?加快资本周转对m生产有何重要影响?20、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其理论前提是什么?21、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基本条件、派生条件和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基本条件和派生条件各是什么?22、剩余价值和利润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23、影响利润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24、什么是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怎样形成的?25、生产价格和价值的背离为什么说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26、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有何重要意义?27、剩余价值是怎样在剥削阶级之间分割的?28、什么是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其实质和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各是什么?29、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30、什么是垄断?垄断是怎样形成的?1、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什么?作这样的区分有何意义?1.(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2)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做不变资本。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5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5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2版)第五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是什么?答: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单个资本的总和构成社会总资本。

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单个资本的运动总和就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即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社会总资本运动具有以下特点:(1)单个资本是在运动中即不断的循环和周转中才彼此发生关系,在数量上,社会总资本是所有单个资本量的总和。

从这个角度看,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运动和个别资本再生产的运动一样,都必须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形式,都是不断进行价值增殖的过程。

(2)社会总资本并不是单个资本运动的简单加总。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比单个资本运动具有更为复杂的关系。

因为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运动不仅包括预付资本价值的运动,而且包括全部剩余价值的流通;不仅包括生产消费和资本流通,而且包括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消费以及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

单个资本运动围绕的中心是资本如何带来剩余价值,进而剩余价值又如何转化为资本,所以,在这里考察的只是生产消费;至于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生活消费问题,都是在个别资本运动之外进行的,因而并不属于单个资本运动的研究范围。

但是,一旦考察视野从单个资本运动延伸到全社会范围内的社会总资本运动,工人和资本家的消费问题就再也无法被排除在外了。

因为资本家和工人生活所需要的个人消费品,只能在整个社会生产的商品中购买。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个人消费;不仅包含资本流通,而且包含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5)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5)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政治制度– B. 经济制度– C. 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D. 政治经济学原理答案:C2.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特征是:– A. 由政府集中调配资源– B. 由计划经济决定价格– C. 由市场供求决定资源配置– D. 由混合经济体制决定资源分配答案:C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是:– A. 社会资源稀缺性和效率问题– B. 分配问题和增长问题– C. 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 D. 价值理论和生产理论答案:B4.市场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是:–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无关系– D. 不确定答案:B5.政府职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经济管理、社会管理– B. 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生态环境管理– C. 经济管理、社会管理、文化管理– D. 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生态环境管理、文化管理答案:D二、简答题1.请简述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及优势。

答: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基于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其特点和优势包括: - 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和个人在市场上自由竞争,追求利润最大化,促使资源有效配置。

- 价格机制:市场经济体制通过价格机制,以供需关系调节资源配置,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 激励机制: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主体通过竞争获得回报,激发了创新和进步的动力。

- 独立决策: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人和企业有独立决策权,能够自由选择经济活动和合作伙伴。

2.简述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答: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调整经济运行的方向和速度。

- 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满足公众的基本需求。

- 维护市场秩序:政府通过法律和监管机构维护市场秩序,打击不正当竞争和市场失灵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公平竞争环境。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难点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难点

经济常识的难点问题1、商品、价值、价格●先有商品,后有商品生产。

●价值和价格不是同时产生的,价格是货币产生以后才有的。

●社会劳动、抽象劳动、一般劳动形成价值,即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产品如果不符合市场需求,实现不了交换,即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其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

2、商品生产者关注价值和使用价值(1)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可供人们使用的属性。

●使用价值反映人与物的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能比大小,可以比好坏。

●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市场需求”、“质量”,●使用价值不同,是商品交换的前提。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形式有差别,在耗费人的体力和脑力方面没有差别。

●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即反映生产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

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价值是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的。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现实生活中指的是成本。

●货币产生前,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商品)与另一种使用价值(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在货币产生后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价格。

(3)为什么●关注价值即关注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时间的差异,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劳动时间,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否则可能获得额外收益。

●关注使用价值的原因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表现为关注成本、市场需求和质量。

3、价值规律的相关概念及其关系●价值总量:指某一部门或某一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量的总和,它等于单位商品价值量和商品数量的乘积。

●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会降低(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有两种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数量和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及答案五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及答案五

政治经济学原理练习题及答案(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 1分,共 30 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 劳动资料B .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 生产的产品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A. 使用价值B. 价值 C . 交换价值D . 抽象劳动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 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 D )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A. 绝对剩余价值 B . 相对剩余价值C. 超额剩余价值 D . 超额利润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10. 计件工资是( A )B )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C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B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D11. 资本积聚( A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22. 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运动中( C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G —W--P…W—GA )B . W…P…W—G G—WC. P …WG G —W--P D G'—W- P…W13. 下列选项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流动资本的是( B )A. 劳动力B . 原料C . 厂房 D . 机器14. 金属产品生锈,木材腐朽而造成的资本损耗称为( A )A. 有形磨损 B . 无形磨损C. 精神磨损 D . 自然磨损15. 资本主义生产中第n部类是指( C )A. 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 B . 制造生活资料的部类C. 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 D . 制造享受资料的部类16.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 )A. 1( v+m) = n c B . n( c+v=m) = I (v+m) + n (v+m)C. I (c+v+m) = I c+ n c D . I( v+ △v+m/x) =n( c+ △c)17.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 A )A. 固定资本的更新 B . 流动资本的更新C. 不变资本的更新 D . 可变资本的更新18. 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是以( B )A. 劳动的实际耗费来计算的B. 资本的耗费来计算的C. 预付的不变资本来计算的D. 获取剩余价值的多少来计算的19. 在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一定时,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 A )A. 按相反方向变化 B . 按相同方向变化C. 按反比例关系变化 D . 按正比例关系变化20. 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各部门获得的利润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C)A. 完全相等 BC. 不一定相等D21. 生产价格是( A )A. 价值的转化形式. 完全不相等. 无法比较B . 利润与生产成本之和C. 生产成本的转化形式 D . 生产成本与剩余价值之和A. 货币资本的职能 B . 生产资本的职能C. 商品资本的职能 D . 流通资本的职能2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产性流通费用的是(D )A. 保管费B . 运输费C. 包装费D . 建筑费24. 股票的价格与(A )A. 股息成正比,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B. 股息成反比,与存款利息率成正比C. 股息成正比,与存款利息率不成比例D. 股息不成比例,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25. 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中,土地所有者获得的是(D )A. 全部剩余价值B . 租金C. 平均利润D . 超额利润26. 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可以分割为(A )A. 利息和企业利润 B . 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C. 利息和超额利润 D . 产业利润和超额利润27.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是(B )A. 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 商品价格采取垄断价格形式C. 商品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D. 价值规律已经不再起作用28.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是(C )A. 商品输出B . 原料输出C. 资本输出D . 劳动力输出2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D )A. 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B. 国家直接掌握垄断资本C. 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外部的结合D. 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服务的手段30.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对象是(B )A. 生产资料B . 个人消费品C. 社会总产品D . 生存资料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

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

《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问题解答(一)1.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社会生产总过程有什么重要作用?(1)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其中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分配、交换和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2)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

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和消费。

第二,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第三,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性质。

(3)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

第二,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状况好可以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的发展。

(4)生产过程、分配过程、交换过程、消费过程,共同组成物质生产总过程,形成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

理解社会生产总过程的重要性就可以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容。

2.人们为什么必须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是什么?(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或改造规律。

(3)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人们可以在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

人们的经济行为绝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如果违背经济规律,就会遭到客观经济规律的惩罚,从而使自己从事的经济活动失败。

(4)经济规律同自然规律相比具有三个特点:第一,绝大多数经济规律,是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

第二,经济规律是不能离开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的。

第三,在阶级社会里,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带有阶级性。

(5)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第一,有一切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即在一切社会都存在和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

(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1•掌握基本原理及其叙述方法(文字组织)2•紧密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理解三个基本问题:1•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关系(都属于理论经济学)。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3•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知识要点:1•商品的二因素以及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2•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

3•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可以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机制”一章来理解)。

重点:1•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

2•为什么说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提示:(1)劳动的二重性学说解释了商品的二重性,从而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科学基础。

(2)从劳动二重性出发,马克思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是由剩余劳动创造的,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3)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区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而提出了资本的有机构成学说。

(4)在前面三点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资本积累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以及剩余价值分配理论,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3•从发展的角度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新认识。

4•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价值规律在资源配置中起什么作用?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机制”一章来理解,也可以结合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来理解。

提示:(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的基本规律,市场机制是这一规律的作用形式。

(2)价值规律揭示了商品价值的决定、实现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市场机制不过是表现这种关系的外在形式。

思考题:1•劳动价值论有何现实意义?提示: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出发点:资源怎么配置和财富怎么分配。

今天的现实问题:我们要搞市场经济,但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

我们的现实经济处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存在着很多矛盾,比如收入分配不公等。

政治经济学专题重点问题及答案(修改后)

政治经济学专题重点问题及答案(修改后)

第一章1、什么是计划经济,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计划经济理论的要点有哪些?计划经济是指以国家指令性计划来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要点:第一,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第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计划经济的所有制基础;第三,在计划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第四,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各项决策活动由国家进行;第五,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是由国家行政计划当局通过计划和行政命令手段进行调控的;第六,在计划经济中,商品货币被大大淡化,市场的作用极其有限,整个社会的资源和生产资源的配置全部通过国家计划的方式进行;第七,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存在两种计划形式,一种是指令性计划,一种是指导性计划,其中指令性计划是计划的主要实现形式。

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通常是如何建立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通常的具体途径是:首先,掌握政权的无产阶级用暴力手段武昌剥夺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其次,无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用赎买的办法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实行公共占有,使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最后,无产阶级运用国家的经济力量,通过宣传、示范和提供援助的办法,将劳动者个体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为何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另一方面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第一,这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

第二,这是由我国现实国情决定的。

第三,这是由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处时代的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的。

第二章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结合的原因?第一,从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看。

从历史上看,市场经济早在封建社会就有了萌芽,而不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才产生的。

既然如此,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手段,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五)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五)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五)
第五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一、单项选择题
 1、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构成: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

 2、资本家计算其生产商品的成本是:以耗费的资本来计算的。

 3、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成本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是:剩余价值。

 4、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是:利润率。

 5、部门之间的竞争所导致的结果是:部门之间利润的平均化。

 6、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是全社会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过程。

 7、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8、形成生产价格的前提是:平均利润的形成。

 9、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超额利润。

 二、多项选择题
 1.生产成本对资本家的影响是(ABCD)
A.它是资本家经营的盈亏标志
B.它的补偿是资本家继续进行生产的条件
C.它是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第五章)一、单选题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为补充B.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 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D.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社会主义社会与私有制社会的本质区别是A.生产关系不同B.生产力发展阶段不同C.共同富裕D.所有制结构不同3. 评价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否优越的标准是A. 是否符合公有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B. 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C. 是否适合上层建筑的要求D.是否适应生产关系的要求4.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实行按劳分配,其直接原因是A.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B.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C. 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D. 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5.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A.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本质B.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C.公有资产的归谁所有D.剩余产品的归谁所有6. 我国占主体地位的经济形式是A.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形式B.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C.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形式D.三资经济7. 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体现A.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利益B.效益优先,兼顾公平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D.公有制的实现程度8.股份合作经济的性质是A. 国有经济的一种形式B. 集体经济的一种形式C. 私有制经济的一种形式D.外资经济的一种形式9.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A. 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B.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C. 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10. 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有A. 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B. 私营企业主的劳动收入C. 存入银行的利息收入D.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按股收入11. 除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有:A.经营收入B.资产收益C.资本收入D.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二、不定项选择题1.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A.合作制B.股份制C.股份合作制D.承包制和租赁制2.下列经济成分中属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组成部分的有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个体经济D.私营经济与外资经济3.我国现阶段存有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分有A.个体经济B.私营经济C.外商独资经济D.集体所有制经济4. 完善我国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必须A.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B.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C.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D.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5.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按劳分配有哪些特点A. 按劳分配是分配的主体,但不是唯一的分配原则B. 按劳分配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C. 按劳分配必须借助商品货币关系来实现D. 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能在全社会的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实现6.在我国现阶段,除按劳分配外,还存在按资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多种分配方式,这是因为A.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B.企业规模大小不同C.生产要素参与分配D.企业经营效果的不一样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A.资本B.劳动力C.管理经验D.技术信息8.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遵循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五章-已改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五章-已改

第五章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化⒈解释下列概念:产业革命:是18世纪中叶以后,从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

产业革命以蒸汽机等新技术的发明创造和机器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

第二次产业革命:发生于十九世纪70年代,以电、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为主要标志,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重工业比重第一次超过轻纺工业,成为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国家。

生产集中:指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竞争的加剧,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使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占的分额越来越大。

生产集中是通过资本主义再生产中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即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而进行的。

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企业凭借其控制的巨额资本、足够的生产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通过协定、同盟、联合、参股等方法,操纵与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商品生产和流通,以获取高额利润。

寡头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根据各自的经济实力,通过公开或非公开的勾结,对一个部门生产和流通进行控制,以谋求高额利润。

短期价格协定:是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初级形式,指参加者采用口头或书面方式,就某类商品的价格作出共同规定,以便控制市场,获取垄断利润。

协定存在的时间大多是短暂的,一旦达到目的或市场条件发生变化时,往往即自动解散。

卡特尔:(Cartal) 是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划分市场、规定商品产量和商品价格等方面达成协议的一种组织形式。

参加卡特尔组织的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上保持经营的独立性,只是根据协定划分销售市场,确定产量及规定标准价。

辛迪加:(Syndicat) 是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订立共同销售产品和购买原材料的协定而形成的同盟组织。

参加辛迪加的企业已失去经营流通业务的独立性,只保留了生产经营上的独立性;托拉斯:(Trust) 是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为了控制商品生产、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范围,以获取高额利润的企业联合组织。

政治经济学导论重点

政治经济学导论重点

政治经济学导论重点及简答题第一部分:导论重点知识1.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是研究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

对生产关系研究必须联系上层建筑,且不可避免要研究生产力。

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3.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社会)生产。

4.经济学对某个经济体的分析可分两个层次:一是本质层次的分析,即对生产关系层次的分析;二是表层层次的分析,即对经济运行层次(资源配置)的分析。

西方经济学偏重于对经济现象的表层描述和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偏重于对经济关系本质的分析(社会经济运行)。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采用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哲学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

6.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本质和内在必然性。

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分析的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历史趋势,还必须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现象,揭示其新的规律,从三个方面:一是借鉴,二是竞争,三是信念;政治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分析的任务:经济制度的研究,经济运行的研究,经济发展的研究,研究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的发展。

7.政治经济学揭示的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这是由于其产生的经济条件(生产力,生产关系,市场条件)是客观的所决定的。

经济规律有三个层次:一是各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二是部分社会共有的规律,如市场经济规律中的价值规律,市场竞争规律;三是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条件下起作用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条件下起作用的按劳分配规律。

第二部分:《政治经济学》导论简答题1、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答: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资本论》第1卷序言中马克思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从马克思的论述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首先,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服务领域提供服务。

政治经济学部分重难点问题解析[社会主义部分]

政治经济学部分重难点问题解析[社会主义部分]
,
私 营 经 济 又 有 它 的 消 极方 面 剥 削关系
,
,
比如存 在
状 况 就 从根 本 上 决 定 了 我 国 的 所 有 制结 构
收 入 分 配悬 殊
,
有些 私 营 者 有 不
是 多 种 所有 制 并 存
3
.

法 行 为等
要的
,

但是
,
私 营 经 济的 积 极作 用 是 主

是 利 大于 弊
:

,
生 产 关 系的 成 熟
配为 主 体 多 种分 配方 式 并存
社 会 主 义 初 级 阶段 的 主要矛 盾

,

社 会主 义 初 级 阶段理 论 提 出的重 大
,
人 民 日 益增 长 的物 质文 化需 要 同落 后 的社 会 生产 之 间的 矛盾
,
意 义是
第一 第二 路线 含义

它发展 了马 克 思主 义关于共 产主
力更 生

艰 苦 创业
,
为把 我 国 建 设 成 为 富 强
第 二 我 国 的 社 会 主 义 还 处 在初 级阶 段
,
民主

文 明 的社 会 主 义 现 代化 国 家 而 奋 斗

我 国 社 会 主 义 初级 阶段 的 经济 特 征
这 条 基 本路 线 的 主 要 内容是 以 经 济 建 设 为 中
。 。
多 层次
(
全民
形 成现 实的 生产力
所 有制 和 集 体所 有制
( 个 体经 济
、 。
以 其 他 形 式 的 所有 制
第 二 私 营经 济可 以 增 加 社 会 就 业 岗位 第三

政治经济学问题与答案

政治经济学问题与答案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2.货币的本质是什么?答: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

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3.<论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

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第一,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第二,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三,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答: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

在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5.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如何?答: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内容,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6.<论述>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任务是掌握客观经济规律?答: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即是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问题解答(五)(第12-14章)第十二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体系1.市场体系的特征和作用是什么?(1)市场体系,是指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各种类型的市场所构成的整体。

(2)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市场结构完整。

市场应当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等各种生产要素市场组成。

第二,市场组织良好。

就是有纵横交错的市场网络。

第三,市场统一。

从国内来看,各种生产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

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是相通的,两者密切结合。

第四,市场决定价格。

除少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国家决定和管理外,其余大量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由市场决定。

第五,市场保障健全。

要有完整的法律体系和相应的执法制度。

第六,宏观调控有效。

健全计划、组织、调节等系统,对市场进行有效调节和管理。

(3)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

市场体系的作用主要有:首先、市场体系的存在,是企业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

其次、企业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要从市场上获得。

再次、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要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市场销售。

总之,没有完善的市场体系,企业的产、供、销活动就会发生困难,企业也难作为市场主体发挥作用。

2.商品市场的构成和形式是什么?(1)商品市场由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服务市场构成。

(2)商品市场的组织形式有:一是产需之间或产销之间直接交易。

二是零售市场。

三是批发市场。

四是拍卖市场。

五是招标市场。

3.生产要素市场的构成生产要素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它是整个市场体系的枢纽)、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产权市场。

4.理论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关系如何?(1)改革价格形成机制,将主要由政府决定价格,改变为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

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也是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的关键。

(2)理论价格,是按正常生产、合理经营条件下的中等成本,即部门平均成本加合理盈利来计算的价格,它大体反映商品的价值。

理论价格的意义在于,它为企业定价提供基本的依据,为分析各种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调节价格总水平提供依据。

(3)市场价格,是以理论价格为基础,在市场上商品供求关系的作用下形成的价格。

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上升,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下降。

市场价格同理论价格经常是不一致的。

但是,市场价格总是以价值或生产价格为轴心而上下波动的。

(4)市场价格的波动调节着社会资源的配置和商品的供求关系,使之不断趋向平衡。

5.价格体系(1)价格体系,是在商品交换中,各种价格形成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

价格体系是由商品比价和商品差价构成的。

(2)商品比价,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在同一地点,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之间的价格比例。

(3)商品差价,是指同一种商品由于质量不同,流通环节不同,购销的地区、季节、数量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

6.影响市场价格的因素是什么?影响市场价格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成本。

主要是生产资料成本、劳动成本、销售成本。

这些成本的平均水平发生变动,直接引起价格的变动。

第二,商品供求关系。

供给和需求不同组合的变动,都会引起价格的变动。

第三,单位货币代表的价值。

货币发生贬值,即单位货币代表的价值量减少,商品价格上涨。

货币发生升值,即单位货币代表的价值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

第四,垄断。

卖方垄断,一般价格会上升。

但在以战胜竞争者、抢占市场为目标而进行倾销的情况下,价格则可以下降。

买方垄断,一般价格会下降。

但在以垄断市场为目标而提价抢购的情况下,价格则可以暂时上升。

第五,政府的政策。

一是税收政策、利息政策对价格的影响。

税收增加,就引起价格上升。

二是价格政策。

政府定价范围的变化,对定价规则和价格管理的改变,都会引起价格的变化。

7.价格改革的任务深化价格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第一,进一步放开竞争性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第二,理顺和管好由政府直接管理的商品价格和收费。

第三,建立价格调控体系,包括建立和完善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的储备调节体系、市场风险调节基金制度。

第四,搞好市场和价格立法,加强市场价格监督,以规范的市场价格秩序来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8.市场竞争和垄断(1)竞争,是市场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力图胜过其他市场主体的行为和过程。

(2)竞争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中的必然现象,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

价值规律的作用,一方面在生产中推动企业努力降低成本,生产更多更好的商品,做到投入少产出大,使自已生产商品的个别消耗比别的企业更少。

另一方面又推动企业在市场上用各种手段推销商品,扩大市场,力求比别的企业有更高的市场占有率,以实现商品的价值。

(3)按竞争的程度不同可以将市场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完全竞争的市场。

二是完全垄断的市场。

三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四是寡头垄断市场。

按照竞争的领域和内容来划分,可以分为部门内部的竞争和部门之间的竞争。

(4)因为竞争对于推动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巨大作用,因此,应当提倡竞争、保护竞争,为公平竞争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十三章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1.科学技术进步,你认为实现科学技术进步的关键何在?(1)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一旦加入生产过程,就转化为物质生产力。

(2)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是通过两种途径推动经济增长的:一是技术进步通过对生产力三要素的渗透和影响,提高各部门和各行业的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

二是在高科学技术基础上形成的独立产业,其产值直接成为国民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

(3)我国实现技术进步有以下途径:第一、从我国国情出发,实施正确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第二、着重发展关键技术。

为了实现科学技术进步,只能着重发展为产业现代化奠定基础的关键技术。

第三、改革科技体制,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4)技术进步的关键是人才,是拥有大批的高素质的人才。

2.经济效益提高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有哪些?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的关系如何?(1)经济效益,是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或者说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较。

(2)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符合以下经济条件:第一,资金占用要少。

第二,成本支出要少。

第三,有用成果要多。

(3)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提高经济效益,意味着生产出更多产品和提供更多服务,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从而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第二,提高经济效益,意味着增加企业的盈利,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加资金积累,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三,提高经济效益,意味着提高投资效益和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变以高投入换取经济增长的状况,这样,才能缓解我国人口多与资源相对不足、资金短缺的矛盾,提高经济的增长速度。

(4)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是互相依存的,一致的。

这是因为,一方面,微观经济效益是宏观经济效益的基础,有了好的微观经济效益,才可能有好的宏观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宏观经济效益为微观经济效益提供外部条件。

宏观经济效益好,能使微观经济获得较好的条件,来提高经济效益。

3.经济增长方式为什么要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1)按实现经济增长途的不同,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两种:一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其基本特征是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

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高,成本较高,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较低。

二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其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低,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能不断提高,经济较益较高。

(2)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与其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技术条件相联系的。

在不发达阶段,经济增长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是难以避免的。

到了发达阶段,经济增长方式则以集约型为主。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是经济不发达阶段转变为发达阶段的重要标志。

(3)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第一,经济增长需要各种资源的供应,但是,资源对于经济增长的需要总是有限的,尤其我国,人均占资源不足,如果经济增长方式不转型,就很难支撑日益扩大的生产规模。

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缓解资源有限与经济增长对资源需要之间的矛盾。

第二,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大不相同。

粗放型方式,投入大,成本高,效益低。

而集约型方式则投入小,成本低,效益高。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可以较快地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三,经济增长方式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发达国家可以凭借其高超技术,向国际市场推销技术密集型产品,从而获得丰厚利润。

而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落后,则只能出口初级产品或低档次的产品,不仅价格低,收入少,得不到更多的实惠,而且在国际竞争中也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因此,必须提高技术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总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取胜的根本途径,是我国人民跨世纪的迫切任务。

4.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志是什么?(1)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以及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和相互关系。

(2)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主要标志有:第一,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

第二,各产业部门互相协调。

第三,能够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第四,能够提供劳动者充分就业的机会。

第五,能够推广应用先进的产业技术。

第六,能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即能够达到投入小、产出大的要求。

5.什么是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1)基础产业,包括农业、基础工业、基础设施。

它是为各部门投资和生产经营创造物质条件和环境的,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或前提。

(2)支柱产业,也称主导产业,它不仅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具有带动其他部门发展的作用。

6.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各有什么特点?(1)按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可将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特点,是资金有机构成低,单位劳动占用资金较少,一定量资金吸纳的劳动力较多。

资金密集型产业的主要特点,是资金有机构成较高,单位劳动占用资金较多,一定量资金吸纳的劳动力较少。

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主要特点,设备技术水平较高,技术人员在劳动者中的比重较大,单位产品价值中技术含量较高。

(2)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为主转变升级,必然带来生产率的大提高、经济效益的大提高。

当然,这是要有一个过程的。

7.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关系(1)生产增长与人口增长应相互协调。

这是因为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人作为生产者,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生产资料的增长相适应。

人作为消费者,人口增长必须与消费资料增长相适应。

(2)人口的增长速度要低于生产增长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