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平行与垂直教案(精品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平行与垂直》精品教案(通用版)

《平行与垂直》精品教案(通用版)

平行与垂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正确理解和掌握垂直的概念。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平行与垂直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情感态度: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难点:理解垂直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点子图、方格纸、彩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平行和相交导入师:仔细观察这些红线(课件演示每幅图片中两条线)你能将每幅图中的两条线照着画在本子上吗?(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情境导入新课,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进行教学。

)二、探究新知1.感受平行与相交学生照着情境图画六组线,师课件展示。

师:为了便于研究,我也将这六组直线画了下来,并给它们编了号。

师:仔细观察这6组直线,你能按一定的标准给它们分分类吗?学生尝试分类,然后小组交流。

(1)分类——认识相交。

学生汇报生:①、②、③、⑥一组;④、⑤分为一组。

分类标准是两条线有没有相交。

师:同意吗?生:②应属于二组,②看起来是不相交的,延长后也会相交的。

学生动手画一画,看一看。

所以②应属于第二组。

师:刚才同学们根据两条直线有没有相交把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两类:相交与不相交。

(板书并课件演示)像这样交叉在一起的两条直线,数学上叫相交,相交的点,我们称为交点。

师:那请同学们想象一下①、③、⑥这三组延长后会不会相交?真不相交吗?动手画画看吧。

生动手操作,汇报:不相交。

师课件演示,总结:无限延长后不相交。

师:观察这两条线有什么特点?生思考交流、汇报:生:宽度一样师:也就是说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一样。

正是两条直线间的距离一样它们才不会相交总结:像这样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2020—2021年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平行与垂直 (1)教案(精品教学设计).doc

2020—2021年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平行与垂直 (1)教案(精品教学设计).doc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特殊的直线间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特点,学习角的初步认识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几何概念。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体会“互相”的含义。

一、画图感知1、复习直线、感知“同一平面”2、引导学生画一画同一平面中两条直线的位置,观察并进行第一次分类(相交、不相交)。

二、观察分类,展示特征1.展示代表性的作品。

2、引导学生独立分类。

3、学生汇报交流分类情况。

(预设:相交和不相交相交、快相交和不相交不相交、垂直和一般相交)4、引导学生讨论并操作,将作品分为相交与不相交两类。

三、深入研究,学习新知1.认识平行(1)、课件演示平行的特点。

(2)、揭示平行的定义,介绍平行符号。

(3)、学习阶段性小练习(4)寻找生活中的平行现象。

2、认识垂直(1)、感知垂直的特点。

(2)、自学课本中垂直的定义。

(3)、学生汇报配以课件演示垂直的定义。

(4)感受生活中的垂直现象。

3、小结新课内容,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

四、运用概念,巩固拓展1.基础练习,课本57页“做一做”。

2、一组概念判断练习题。

3、找一找几何图形中的平行与垂直。

课本61页第1题4、拓展练习:动手摆一摆。

课本61页第2题五、全课总结1、引导学生回忆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2、欣赏一组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图片。

《平行与垂直》教案

《平行与垂直》教案

《平行与垂直》教案《平行与垂直》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定向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多种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题图六、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1、出示情境图。

如果你是赛手,你将从大本营向什么方向行进?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2、小组讨论: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到大致方向。

①训练加方向标的意识:加个方向标有什么好处?②突出以大本营为观测点:为什么把方向标画在大本营?(二)、探究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质疑:1、知道吐鲁番在大本营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了吗?2、如果这时就出发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小组讨论:沿什么方向走就能保证赛手更准确、更快的找到目标:地。

研究时,可以用上你手头的工具。

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度练一练:你说我摆,为小动物安家。

(课前剪好小图片,课上动手操作。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偏,的方向上。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熊猫摆在哪?讨论:为什么猴子的家在西偏南30°,而小兔家在南偏西30°的方向?解决问题,寻找得出距离的方法。

如果你的赛车每小时行进200千米,你要走几小时能到达考察地?图上没有直接标距离,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它呢?仔细观察地图,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试一试解决。

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

(三)、教学例11出示例1。

教师:东偏北是什么意思?东偏北30°表示什么?起点到终点的这一条线段表示什么?如果我这样叙述:1号检查站在北偏东60°,距离起点大约1千米的地方。

那1号检查站改画在什么位置上?(让学生发现这两种说法所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

《平行与垂直》教案

《平行与垂直》教案

《平行与垂直》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平行和垂直的概念。

2. 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垂直和平行的线段。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习惯。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二、教学内容1. 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及特征。

2. 垂直与平行的画法。

3. 垂直与平行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及特征。

2. 垂直与平行的画法。

难点:1. 理解垂直与平行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

2. 熟练掌握垂直与平行的画法。

1. 采用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3. 小组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心得。

4. 讲解示范:教师讲解垂直与平行的画法,并进行示范。

5.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垂直与平行在生活中的应用。

8.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及应用。

2. 问题解决:设置一些有关垂直与平行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评价标准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及特征。

2. 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垂直和平行的线段。

3. 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垂直与平行的知识,解决问题。

平行与垂直数学教案设计

平行与垂直数学教案设计

平行与垂直數學教案設計平行与垂直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和应用几何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关于平行与垂直数学教案设计的文档。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和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及性质。

2. 难点:理解和运用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和垂直现象(如铁路轨道、楼梯扶手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

2. 新课讲解- 定义:平行线、垂直线的概念及其表示方式。

- 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永不相交)、垂直线的性质(夹角为90度)。

- 应用:举例说明平行线和垂直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 让学生使用直尺和铅笔,在纸上画出一组平行线和一组垂直线。

- 分组讨论,让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的平行线和垂直线实例,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4. 巩固练习- 出示一些关于平行线和垂直线的问题,让学生解答。

- 对于答案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全班进行讨论。

5. 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平行线和垂直线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四、作业布置- 给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 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平行线和垂直线实例,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和性质。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

【教案】《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教案】《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及它们的特征。

(2)能够识别和画出平行线和垂直线。

(3)能够运用平行和垂直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2)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线和平行线。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2)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及特征。

(2)画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关系。

(2)如何画出准确的垂直线和平行线。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邀请学生分享在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和垂直的例子。

2. 探究新知:(1)介绍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及特征。

(2)讲解画垂直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3)学生分组讨论,操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3. 巩固练习:(1)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检查,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4.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教师补充并进行总结。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含有平行和垂直线的图案。

2. 调查生活中平行和垂直现象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对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调整。

3. 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平行与垂直数学教案设计

平行与垂直数学教案设计

平行与垂直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平行与垂直數學教案設計一、课程设计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及其性质2. 垂直线的概念及其性质3. 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应用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实例(如马路、电线杆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知讲解1. 平行线的概念及其性质教师首先定义平行线的概念,然后通过具体的图形示例,让学生直观理解平行线的特点。

接着,教师介绍平行线的一些基本性质,例如“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和证明。

2. 垂直线的概念及其性质同样,教师先定义垂直线的概念,然后通过具体的图形示例,让学生直观理解垂直线的特点。

接着,教师介绍垂直线的一些基本性质,例如“垂线段最短”、“对顶角相等”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和证明。

(三)实践操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操作活动。

例如,让学生用尺子和铅笔在纸上画出平行线和垂直线,或者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亲手制作平行线和垂直线。

(四)应用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让学生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或垂直,或者根据已知条件找出未知的线的位置。

(五)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平行线和垂直线的重要性质,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平行线和垂直线的例子。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测验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反思: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就是关于平行与垂直数學教案設計的主题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平行与垂直》(教案)

《平行与垂直》(教案)

《平行与垂直》(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平行和垂直的概念;2. 能够正确区分平行和垂直的形状和位置;3. 能够找出图形中的平行和垂直线;4. 掌握绘制平行和垂直线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板书:平行和垂直的概念;2. 教具: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热身活动让学生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过哪些平行和垂直的物体呢?(提示:相邻的直线、墙壁、书桌等)2. 引入新课教师可以用板书或图片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平行和垂直的概念。

并以图示的方法告诉学生怎样分辨平行和垂直的物体。

二、讲解平行和垂直的概念1. 平行的概念平行是指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在该平面内永远不会相交。

2. 垂直的概念垂直是指两条直线相交,且相交的角度为90度。

三、寻找平行和垂直的线1. 寻找平行线让学生观察图中的线条,找出其中的平行线。

可以告诉学生,两条平行线永远保持相同的距离。

2. 寻找垂直线同样地,让学生观察图中的线条,找出其中的垂直线。

可以告诉学生,两条垂直线相互交叉,且交点的角度为90度。

四、绘制平行和垂直线1. 绘制平行线教师可以用直尺或三角板教授学生如何绘制平行线。

可以用一个实例,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操作。

2. 绘制垂直线同样地,教师可以用圆规或三角板教授学生如何绘制垂直线。

可以用一个实例,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操作。

五、练习1. 调查练习让学生在教室或校园中寻找平行和垂直的物体,并把它们记录在小本子上。

可以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寻找,并带到下一节课中汇报。

2. 练习绘制平行和垂直线让学生拿起直尺、圆规等工具,跟着教师练习绘制平行和垂直线。

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巩固学生对平行和垂直的概念的理解。

2. 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继续练习绘制平行和垂直线,并整理课下调查的结果。

七、拓展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平行和垂直的物体,并带到下一节课中进行展示。

八、教学方法1. 演示法2. 实践操作法3. 组织调查法4. 比较归纳法九、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平行和垂直的物体。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优秀3篇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优秀3篇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优秀3篇《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具有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等概念的本质属性。

教学过程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10根),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正方形纸。

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导入: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和线段三种图形,谁来说一说这三种图形的特征呢?生答。

师:在这三种图形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图形呢?为什么?生答。

师:老师也特别喜欢直线,因为它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想长就长,想短就短。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师:老师和同学们一样都有这样一张纸,请大家拿出来摸一摸这个平面。

学生活动。

师:我们一起来做个小的想象活动,想象一下把这个面变大会是什么样子?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想象:这个面变大了,又变大了,变的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了一条直线,你想象的这两条直线的位置是怎样的?睁开眼睛把它们画在纸上吧。

学生活动。

(可以先用两个小棒摆一摆,再画下来)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一)展示各种情况师:同学们,画完了吗?同桌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画的怎么样?谁的想法与众不同?小组交流。

师:你们画的一样吗?生答。

师:是吗?举起来让老师看看,噢,真的都不一样,谁愿意上来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请学生上展示台展示。

2、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学生补充不同情况。

好,请同学看大屏幕,我把同学们说的图形都画出来了!(二)、进行分类1、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你们所想象的`两条直线画下来会有这么多种情况。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教案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教案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征。

(2)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画图工具进行绘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及特征。

(2)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平行线和垂直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画图工具进行绘图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体验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征。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及应用。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几何画图工具(如直尺、三角板等)、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几何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平行与垂直在生活中的应用。

(2)提问:什么是平行线?什么是垂直线?它们有什么特征?2. 探究新知:(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总结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及特征。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几何画图工具,绘制平行线和垂直线,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检测对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掌握程度。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总结优缺点,给予鼓励和建议。

4. 应用拓展:(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平行线和垂直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平行线和垂直线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5.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征及应用。

【教案】《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教案】《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并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

2. 学生能够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直线、射线和角,并判断它们之间的平行和垂直关系。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耐心和细心,学会归纳总结。

二、教学内容:1. 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及其特征。

2. 画直线、射线和角的方法。

3. 判断直线、射线和角之间的平行和垂直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及其特征。

2. 画直线、射线和角的方法。

难点:1. 判断直线、射线和角之间的平行和垂直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操作、交流、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平行和垂直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平行和垂直现象。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平行和垂直的概念,总结它们的特征。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4. 教师讲解:讲解画直线、射线和角的方法,以及如何判断它们之间的平行和垂直关系。

5.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实践,画出直线、射线和角,并判断它们之间的平行和垂直关系。

6.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8.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平行和垂直的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六、教学评价设计1. 学生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情况等方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平行与垂直教案

平行与垂直教案

平行与垂直教案平行线与垂直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平行线和垂直线,并且能够判断和构造平行线和垂直线。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逻辑推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的精神,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够判断和构造平行线和垂直线。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际问题判断和构造平行线和垂直线。

三、教学内容1. 通过实例引入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

2. 讲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和性质。

3. 判断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方法。

4. 构造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实例引入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如:两根火柴棍平行摆放、正方形的对边垂直等。

2. 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和性质,并且通过示意图和实物进行演示。

3. 练习与运用(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其中的线段是否平行或垂直,并且解释其原因。

4. 进一步探究(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判断和构造平行线和垂直线,并与同桌讨论解决方法。

5. 小结与归纳(10分钟)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小结和归纳,总结判断和构造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方法。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五、教学方式1. 案例导入:通过实例引入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

2. 讲解教学: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和性质。

3. 演示示范:通过示意图和实物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4. 合作探究:学生与同桌进行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5. 情景练习:通过观察和解释实际图形,判断和构造平行线和垂直线。

六、教学评价1. 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 对于学生的答案和解决方案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指导。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案】《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教案】《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并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

学生能够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直线、射线和平行线,并测量角度。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平行和垂直的概念:介绍平行和垂直的定义,通过图片和生活实例让学生感知平行和垂直现象。

2. 画直线、射线和平行线:教授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画直线、射线和平行线的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3. 测量角度:学习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培养学生正确测量角度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并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

学生能够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直线、射线和平行线,并测量角度。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平行线和测量角度。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直尺、量角器、白板或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2. 教学资源:图片、生活实例视频、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入平行和垂直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讲解平行和垂直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平行和垂直的特点。

3. 巩固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平行和垂直的理解和运用。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关于平行和垂直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2. 练习题评价: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评价学生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以及对直线、射线和平行线的画法和角度测量的掌握程度。

平行与垂直数学教案设计

平行与垂直数学教案设计

平行与垂直數學教案設計平行与垂直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一个以“平行与垂直數學教案設計”为主题的文档。

标题:平行与垂直數學教案設計一、课程目标:1. 了解平行线和垂线的定义和性质。

2. 能够准确地识别并画出平行线和垂线。

3. 能够运用平行线和垂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平行线和垂线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运用平行线和垂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直线的概念,然后通过实物或者图片展示生活中平行线和垂线的例子,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二)新知讲解1.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用符号“∥”表示。

2. 垂线: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用符号“⊥”表示。

(三)课堂活动1.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平行线和垂线,体验平行线和垂线的特点。

2. 小组讨论:分小组讨论平行线和垂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习题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平行线和垂线的基础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平行线和垂线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平行线和垂线的应用题目,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练习。

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上就是“平行与垂直數學教案設計”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平行与垂直》教案

《平行与垂直》教案

《平行与垂直》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含义。

2. 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线和平行线。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能力。

2.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含义。

2. 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线和平行线。

难点:1. 理解垂直与平行的特征和性质。

2. 画垂直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师:1. 准备PPT或者黑板,展示垂直和平行的例子。

2. 准备直尺、三角板、白纸等画图工具。

学生:1. 准备练习本,用于画图和记录。

2. 准备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或者黑板,展示一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如教室里的墙壁、地板砖、书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垂直和平行的特征。

2. 新课导入:介绍垂直和平行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含义。

3. 课堂讲解:讲解垂直和平行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说明垂直和平行的特征。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垂直线和平行线,并标注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复述垂直和平行的含义和特征。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生活中的垂直和平行现象,并拍照或者画在练习本上,下节课分享。

2.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数学日记,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讲解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熟练运用垂直和平行的概念,以及能否通过实例来说明垂直和平行的特征。

2. 课堂练习评价:检查学生的练习成果,是否能够正确地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垂直线和平行线,并标注出来。

3. 课后作业评价: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找出生活中的垂直和平行现象,并能够进行总结。

(完整word版)《平行与垂直》教案及试讲稿.docx

(完整word版)《平行与垂直》教案及试讲稿.docx

《平行与垂直》教案及试讲稿教案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概念,能准确作出判断,会动手画出平行线与垂直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小组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行与垂直等概念,会进行判断;教学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本质特征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教师带领学生回忆直线的相关内容,提问学生: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直线都有哪些 ?学生仔细思考,回答教师问题,同时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多张生活中常见的直线,如栏杆,电线,筷子等等,提问学生:它们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对于平行的能回答它们朝着相同的方向,相交的能回答朝着不同的方向。

从而引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平行与垂直。

2、师生合作,探究新知首先,教师让学生用直尺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提问学生:仔细观察任意两条直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呢?一共都有哪些情况 ?接下来教师讲授,我们发现两条直线有相交和不相交的情况,我们知道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那么没有相交的直线再画长一些它们会相交吗 ?如果不相交它们还会相交吗?我们生活中有这种不相交的例子吗 ?请学生回答并板书总结。

之后教师讲解在同一个平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直线a 与直线 b 平行,记作 a//b ,读作 a 平行于 b。

结合平行直线的概念,提问学生:直线相交有什么哪些情况呢?引导学生用三角尺对直线夹角进行测量,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学生用三角板对 4 个夹角进行测量,发现有60°和 120°,有 4个角相等,即 4 个角都是 90 度。

教师讲授特殊情况,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联系生活自编教材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和谐发展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4、培养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

1)我们曾经一起学习过有关数的产生,知道了数字和数都是人们在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中逐渐发明和发展的。

不但是数字,我们已经学习过的、正在学习的、以及以后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人们的生活、劳动中来的,而且学习这些知识又能更好地为生活、生产服务。

所以学好数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它在生活生产中都会用到,同时又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生活中有很多蕴含数学知识的事例。

不信,请注意:2)故事:课间,同学们安静有序地休息。

(1)朱吕浩在经过吴炫陶的座位边时,不小心把吴炫陶的文具盒弄到了地板上,这时候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课件2)(学生发表个人见解,适当进行思想教育)3)朱吕浩也像同学们说的和期望的一样,马上向吴炫陶表示诚挚的歉意后,迅速将散落的文具盒及地面上的铅笔、圆珠笔等文具收拾好放回桌面,事情好象到此结束了。

不过,在收拾文具时,他却发现了一件事,而且引起了他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

(课件出示散落在地面上的文具,聚焦在两支铅笔上)4)他想到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在对他积极思考问题的好习惯表示钦佩的同时,不妨来看看这个问题:(课件出示)两支铅笔落在地面上,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呢?2、探索比较。

1)每位同学先独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两支笔代替摆一摆,摆了一种图形后,再把这种图形画在自己的草稿本上。

2)摆完后,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讨论一下,最后形成小组意见,每小组做好发言准备。

(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3)我们请一个小组来说说他们的发现。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

2.能够准确的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理解平行和垂直的含义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知平行与垂直的特点,在分析、比较、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情感与态度: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感知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的现象,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树立用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的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理解平行和垂直的含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等。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画图感知1.猜一猜,正方形,风筝飞走了——线段,无始无终——直线。

对了,它就直线。

直线有什么特点?2.揭示课题: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有关直线的知识。

板书课题:平行于垂直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1.画图感知,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拿出准备的一张白纸,平放在桌子上,摸一摸这张纸,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平面变大了,变得跟课桌一样大,变得比黑板还要大,变得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跑来一条直线,又来了一条直线。

这两条直线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睁开眼把它们画在纸上。

学生画图。

2.观察分类,感受特征。

师: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相互看一看,你们的想法一样吗?老师选择了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学生作品如果不够完整,教师可以补充。

收集并在黑板上展示。

)把它们分分类吗?为了方便描述,咱们给作品标上序号,可以怎么分?按什么标准分?(1)先独立思考:我打算怎么分?分几类?(2)再小组交流:怎么分?为什么这么分?3.汇报交流。

教师:哪组愿意派代表来说一说你们的研究结果?你们是怎么分的?分类的结果是什么?各小组交流分类情况,当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交叉”一词时,教师引导学生找“交点”学情预设:(1)分两类:相交1、4、6,不相交 2、3、5。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3.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真实存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将数学应用于现实的意识。

重点: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星期天,小丽一家其乐融融聚在一块儿吃饭。

弟弟有点儿淘气,一不小心筷子从手里滑落了下来,掉在了地上。

小丽是个爱思考的好孩子,这时她就在想:“筷子掉在地上会出现几种情况呢?”请你发挥想象,用直线代替筷子,在练习本上画一画。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观察分类,了解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思考后,在练习本上画一画。

(2)展示。

师:很多同学已经画好了,老师找几位同学把自己的想法画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了这么多种情况。

可是大家看看这些不同位置关系的两条直线,你有什么感觉呢?生:我感觉有点儿乱、不清晰。

师:那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它更容易让大家看明白吗?生:可以把它们进行分类。

师:你想到了分类,这位同学把我们一年级时所学的知识运用了起来,做到了学以致用。

(3)讨论探究。

师:你能把它们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吗?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一会儿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分享,希望大家尽量用上这四句话:1.大家好!我们是××小组。

我代表我们组向大家汇报,请大家认真听我说;2.我们组的分类标准是……分类的结果是……3.我们组展示完毕,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4.谢谢大家的倾听!师:这一组非常积极踊跃,你们先来。

(学生汇报)他们根据是否相交,认为分成两类。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你们来。

(学生汇报)通过刚才的汇报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有的同学认为分成两类、三类,还有的分成了四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特殊的直线间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特点,学习角的初步认识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几何概念。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体会“互相”的含义。

一、画图感知
1、复习直线、感知“同一平面”
2、引导学生画一画同一平面中两条直线的位置,观察并进行第
一次分类(相交、不相交)。

二、观察分类,展示特征
1.展示代表性的作品。

2、引导学生独立分类。

3、学生汇报交流分类情况。

(预设:相交和不相交相交、快相交和不相交不相交、垂直和一般相交)
4、引导学生讨论并操作,将作品分为相交与不相交两类。

三、深入研究,学习新知
1.认识平行
(1)、课件演示平行的特点。

(2)、揭示平行的定义,介绍平行符号。

(3)、学习阶段性小练习
(4)寻找生活中的平行现象。

2、认识垂直
(1)、感知垂直的特点。

(2)、自学课本中垂直的定义。

(3)、学生汇报配以课件演示垂直的定义。

(4)感受生活中的垂直现象。

3、小结新课内容,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

四、运用概念,巩固拓展
1.基础练习,课本57页“做一做”。

2、一组概念判断练习题。

3、找一找几何图形中的平行与垂直。

课本61页第1题
4、拓展练习:动手摆一摆。

课本61页第2题
五、全课总结
1、引导学生回忆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2、欣赏一组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图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