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考篇文言文分类点拨
中考重点文言文15篇整理,考试必备!
【导语】现在古诗词默写的题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理解性默写的类型,不仅仅是给出半句,写出另外半句了,所以搞清这⼀部分的内容还是⾮常重要的。
©⽆忧考⽹今天分享的就是常考⽂⾔⽂的理解性默写部分,⼀起学习下吧《论语⼗则》1.《论语⼗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是: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
2.《论语⼗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不厌,诲⼈不倦。
3.《论语⼗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态度的语句是:(1)敏⽽好学,不耻下问;(2)学⽽不厌,诲⼈不倦;(3)三⼈⾏,必有我师焉;(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论语⼗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法的语句是:(1)学⽽时习之;(2)温故知新;(3)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4)默⽽识之。
6.《论语⼗则》中,表现个⼈修养的语句是:⼈不知⽽不愠。
7.《论语⼗则》中,孔⼦评论孔⽂⼦的两句是:敏⽽好学,不耻下问。
8.《论语⼗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论语⼗则》中的"逝者如斯夫"⼀句,⼈们常⽤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桃花源记》10.《桃花源记》中,渔⼈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
1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周边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2.《桃花源记》中,点明桃源⼈祖先定居桃源原因的是:避秦时乱。
13.《桃花源记》中,展现桃源⼈精神⾯貌的语句(或:突出桃源⼈和平相处、幸福⽣活的语句)是:黄发垂髫,并怡然⾃乐。
14.成语"⽆⼈问津"出⾃《桃花源记》,⽂中的原句是:南阳刘⼦冀,⾼尚⼠也。
闻之,欣然归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问津者。
15.《桃花源记》中,突出桃源⾃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美池桑⽵之属。
16.《桃花源记》中,突出桃源社会⽣活平静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相闻。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类技巧要点知识点专题点拨突破:答谢中书书
(2)读完文章后,你有何感悟? 感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有高雅情趣的人才会品味出山川之美。我们虽然身 处快节奏的社会中,但我们也要保持一颗热爱自然的心,相信自然美景会带给我们精 神上的愉悦和舒畅。
【写作手法探究】 (1)以独特的艺术感受、饱含感情的语言,创造了优美的意境。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
考点专练 一、字词解释 实词 1.古来共.谈 2.实.是欲界之仙都
共: 共同 实: 确实,的确
二、句子翻译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
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医药家、文学家,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对本草 学贡献尤大,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陶隐居集》等。 主题归纳
作者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自己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及 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同时也传达出自己与自然融合的愉悦心情,体现了 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结构图解
总四季之景 ൞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答谢中书书 分写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结构美
晨昏之景 ቊ晓夕雾日将欲歇颓, ,猿沉鸟鳞乱竞鸣跃
总写(抒怀)——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问题探究 【思想内容探究】
(1)本文所写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 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点拨中考语文》20篇必考文言文梳理
2.其他重点词 (1)学而时习之______复__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人不知而不愠____生__气__,__发__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不亦君子乎______道__德__上__有__修__养__的__人________________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_应__当__选___择__他__们__的__优__点__去__采__纳__,__对__他___们__的__缺__点_ _要__加__以__改__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练习】
(2017·威海改编)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2.其他重点词
(1)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_超__过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患• 有所不辟也________祸__患__,__灾__难______________ (3)如• 使•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假__如__,__假__使___________ (4)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_是__因__为_____________
•• (4)学而不思则罔____迷__惑__,__意__思__是__感__到__迷__茫__而__无__所__适__从__
• (5)思而不学则殆____疑__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背文言文中考知识点
必背文言文中考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必背文言文中考知识点必背文言文中考知识点_中考文言文必背文言文中考知识点有什么的呢?文言文是中考时很常见的考点,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本店铺精心准备了必背文言文中考知识点内容,欢迎使用学习!必背文言文中考知识点之通假字.棹数小舟,曳铁钯(通"耙",平整土地的农具)2.对镜帖花黄(通"贴",粘贴)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悦",愉快)4.诲女知之乎(通"汝",人称代词,你)5.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通"智",聪明)6.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通"座",座位)7.便要还家(通"邀",邀请)8.荡胸生曾云(通"层",重叠)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通"缺",中断)10.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叫声)必背文言文中考知识点之一词多义1.道:①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义,仁道)③策之不以其道(正确方法)④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⑤咨诹善道,察纳雅言(道理)2.居:①不可久居(停留)②面山而居(居住)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④佛印居右,鲁直居左(在,坐)3.毕:①吾与汝毕力平险(竭尽)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全部,完全)4.亡:①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灭亡,死亡)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④亡羊补牢(失去,丢失)5.绝:①以为妙绝(极点)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消失)③佛印绝类弥勒(非常,极)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⑤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妙)必背文言文中考知识点之活用的文言词1.天雨墙坏(名作动,下雨)2.名:①不能名其一处也(名作动,说出)②名之者谁(名作动,取名字)③有仙则名(名作动,出名,有名气)3.妇抚儿乳(名作动,喂奶)4.一狼洞其中(名作动,打洞)5.狼不敢前(名作动,上前)6.处处志之(名作动,作记号)7.不蔓不枝(名作动,长藤蔓)(名作动,长枝节)8.任意东西(名作动,向东向西)9.腰白玉之环(名作动,挂在腰间)10.泉而茗者(名作动,汲泉水)(名作动,煮茶)中考语文考试注意事项1、注意审题。
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文言文部分是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和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以下是中考语文必考的文言文知识点汇总:1. 实词与虚词- 实词: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现象,如“之”、“其”、“以”、“于”等字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
- 虚词:熟悉并理解虚词的语法功能,如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
2. 句式特点- 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也称作“介宾短语后置”)等类型。
-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特殊句式及其翻译方法。
3. 通假字- 掌握常见通假字,理解通假字与本字之间的关系,并能准确辨认和解释文言文中出现的通假现象。
4. 词类活用-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根据上下文需要所发生的活用现象,例如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5. 一词多义及固定搭配- 记忆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多种含义以及常见的成语或固定短语。
6. 文化常识- 了解古代官职名称、科举制度、礼仪习俗、天文地理等基础知识。
7. 文章阅读理解- 理解和分析文言文的主旨大意,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 对文言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解其言行背后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取向。
8. 翻译技巧- 学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准确把握原文意思,并能用现代汉语规范地表达出来。
9. 背诵默写- 背诵指定篇目的文言文全文或关键段落,并能够准确无误地默写出来。
10. 断句与标点- 学会根据文言语法结构和意义来正确断句,为没有标点的文言文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以上内容是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时应重点关注的知识点,供参考。
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2 福建6年中考聚焦
(一)
(二)
(一)【2022福建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友人袁炳,字叔明,陈郡阳夏人。其人天下之士,幼有异
才,学无不览,文章俶傥①清淡出一时,任心观书,不为章句之 学。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俯眉暂仕②,历国 常侍员外郎、府功曹、临湘令。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其为 节也如此,数百年未有此人焉。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 卒官,春秋二十有八。与余有青云之交③,非直衔杯酒而已。
一致的,主要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 列的,相应位置上的词的词性,也基本一致。所以, 我们解释实词时就可根据这个词在句子结构中所处的 位置进行推断,得出它的意义。
典例:【2022莆田质检1分】 [患] 夫人君患• 不能纳谏( ) 【点拨】“患”在句中处在谓语位置,故译为动词“忧 虑,担忧”。 【参考答案】忧虑,担忧
(节选自江淹《袁友人传》)
【注】①俶傥:卓异不凡。②仕:为官。③青云之交:喻 指同有高远之志的友谊。 1.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关联教材
数百年未有 此人焉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①此:这样
•
(《岳阳楼记》)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非直• 衔杯酒 而已
考点2 断句 解题方法: 1. 借助虚词断句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矣”之 类的虚词比较多,其主要作用就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 气,我们可以借助这些虚词进行断句。
典例:【2022三明一检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 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B.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C.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D.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中考必考20篇文言
• (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 )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 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 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 了铺垫。 了铺垫。 (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鱼和熊掌对举 生与死对举 向与今天比较等 熊掌”“不可得兼时? ”“不可得兼时 熊掌” (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 ) 的用意是什么? 的用意是什么?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 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 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 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5、联系: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 、联系: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 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观点: 诗句:( :(1)取义成仁今日事, 观点:舍生取义 诗句:(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 种自由花( )人生自古谁无死, 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 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献多生怪柏,悬 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
1、 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 ,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 、 文学常识: 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 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 自:从。 空谷传响:回声 襄:漫上。 漱,这 、实词: 里是冲刷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御:驾。 献:山峰。 良:实在、真。 肃:寂静。 属 :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素;白色 旦;早晨。 漱,这里是冲荡的意 思。 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朝:早晨。 清荣峻茂 曦月:阳光,月亮。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阳光。。
[VIP专享]中考必考古文点拨
中考必考古文点拨一、《三峡》(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1、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自:从。
空谷传响:回声襄:漫上。
漱,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御:驾。
献:山峰。
良:实在、真。
肃:寂静。
属: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素;白色旦;早晨。
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朝:早晨。
清荣峻茂曦月:阳光,月亮。
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阳光……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的水。
三声:几声。
三,这里不是确数4、区别:属:属引凄异(连续)绝:久绝(消失)。
自三峡……(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绝献(山峰):极自非……(如果)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阻绝:断5、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6、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的倒影。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7、理解性背诵: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7、结构。
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8、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完整版)中考必考6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中考必考6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论语十则》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
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
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
[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为(wè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
[诲(huì)]教,教导。
[知(之)]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
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
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刚强,勇毅。
[任]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
岁,指时间。
[凋(diāo)]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 想,希望。
[勿(wù)]不要。
[施]加。
(二)通假字:1[女]同“汝”,你。
2[(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3[说]通“悦”,愉快。
(三)成语[不亦乐乎][温故知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 [死而后已](四)重点翻译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⑶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二、文学常识1.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点拨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文言文阅读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中考高频考点例析
典例1〈河北·15分〉
邵民瞻①为东坡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③,东坡倾囊④仅能偿⑤之。卜⑥ 吉日入新第⑦,既得日⑧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 东坡徙倚⑨听之,曰:“异哉,何其⑩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 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⑪,见东坡,泣自若⑫。东 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 至于我。而吾子不肖⑬,遂举以售诸⑭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 诀别⑮宁⑯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 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因再三慰抚,徐⑰谓之曰:“妪之旧居,乃 吾所售⑱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⑲,对妪焚之。 呼其子,命翌日⑳迎母还旧第,竟不索 其直。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考点六 分析人物形象
1.阅读方法解密
文言文人物性格分析法。把握文言文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
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分析具体事件,事件反映
人物的品格;②分析正面描写,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③分析侧面描写,通过写他人或他物来表
现人物的性格特征;④从文章整体内容上感知作者对人物所持的态
返回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2.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吾今日迁徙来此 / 百年旧居 / 一旦诀别 / 宁不痛心 / 此吾之所以泣也。
本题考查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 和层次,不至于把句子割裂开。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今天搬到这里, 上百年的老房子,一下子失去,怎么能不心痛呢?这就是我痛哭的 原因。
返回
初三文言文复习点拨
《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其中包含了大量战国时期的策士 之言,对于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 读能力和理解战国时期的文化背
景有很大帮助。
《史记》
《史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 体史书,其中收录了许多经典的 文言文篇章,有助于学生了解古
代历史和文化。
名著文言文节选
《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其中有许多精 彩的文言文片段,通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 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02
文言文阅读理解
文章主旨理解
总结词
理解文章主旨是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核心,需要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内容,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
详细描述
在阅读文言文时,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背景。然后,通过分析文章的标题、关键词、 段落结构和结尾等关键信息,把握文章的主旨。同时,要注意文中出现的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针对问题,从多个角度 进行分析和思考,确保
答案的全面性。
逻辑清晰
在回答问题时,注意逻 辑清晰,条理分明,便
于阅卷老师理解。
检查答案
答完题后,留出时间检 查答案,确保没有遗漏
或错误。
05
文言文拓展阅读
经典篇目推荐
《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 体史书,其中收录了许多经典的 文言文篇章,适合初三学生拓展
《水浒传》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其中有许多生 动的文言文描写,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小说的写作风格和 特点。
《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其中有许多经 典的文言文片段,通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 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类技巧要点知识点专题点拨突破:醉翁亭记
临溪而渔 ㉝,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到溪水旁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
泉香而酒洌 ㉞,山肴野蔌 ㉟,杂然 ㊱前陈 ㊲者,太守宴也。 泉水香,酒水清,野味野菜,杂乱地陈列在面前的,是太守举行酒宴。 ቈ句饮解 之:乐写。宴 鱼耀、滁酒地、的肴富、足蔌,皆表取明于野当餐地的,简意朴在 。夸൨
醉翁亭也。 句解:说明醉翁亭坐落的位置,
这就是醉翁亭。 并强调其建筑构造的精妙。
作 亭 者 谁? 山之 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
僧智仙也。 名 ⑨ 之 者 谁? 太守自谓 ⑩也。 的僧人智仙。给亭子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句解:两个设问句道出醉翁亭的来历, 点出“太守”,却不言明身份,设置悬念。
山 行六七里, 渐 闻水声潺潺 ⑤,而 沿着山路行走六七里路,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
到有水从两峰之间飞泻出来,这就是酿泉。 句解:点出酿泉。“泻”字形象地描 绘出山泉自上而下倾泻飞流的美态。
峰回 路 转 ⑥, 有 亭
翼 ⑦然 临 ⑧于泉上者,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字词全解 ①〔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②〔壑(hè)〕山谷。 ③〔尤〕尤其,特别。 ④〔蔚然〕茂盛的样子。 ⑤〔潺潺〕拟声词,形容水声。 ⑥〔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回,曲折、回环。 ⑦〔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⑧〔临〕居高面下。 ⑨〔名〕名词用作动词,取名,命名。 ⑩〔谓〕命名。
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类技巧要点知识点专题点拨突破:三 峡
清荣
峻 茂 ㉕, 良 ㉖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实在是趣味无穷。
句解:以极为精练的四字句,状写了四种景物, 且各具特色,由景境道出了作者的心境。
段解:写春、冬时三峡的情景——水湍潭清,风景秀丽。
每至晴初 ㉗霜旦 ㉘, 林 寒 ㉙ 涧 肃 ㉚,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中一片肃杀
常 有 高 猿长
啸,属引 ㉛
凄 异 ㉜, 空
凄寒,经常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
谷传 响, 哀 转 久
绝 ㉝。
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ቈ句描解 写:相运结用合正的面写描法写,、抓侧住面 山清野、寂萧静瑟,。猿“声林凄寒切涧、肃哀”婉运的用特了点互,文表的现修秋辞景手的法凄。൨
午 ⑥夜分 ⑦,不见曦 ⑧月。
句解:写出两岸群山
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的高峻,遮天蔽日。
段解:总写三峡的地貌——隔江对峙的群山,山高岭连,遮天蔽日。
至于夏水
襄 ⑨陵 ,沿 ⑩ 溯 ⑪
阻
绝。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句解:正面描写夏季江水
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技巧突破专题复习
考场作文速胜技巧 三峡
⦾句段全解 自 ①三峡七百里中,两岸 连 山,略无 ②阙 ③处。
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ቈ句峡解之:长交,代突三 出连两绵岸不群断山。൨
重
岩叠 嶂 ④ ,隐 天蔽 日,自 ⑤非 亭
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像屏障一样,遮蔽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
这篇散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 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分类汇编.doc
新课标人教版文言文复习资料分类汇编(写景抒怀篇、阐明事理篇和托物言志篇)一、写景抒怀篇1《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谴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精要笔记:(1)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
(2)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
(3)采用虚虚实实的写法,开头、结尾的神秘的文字,暗示桃花源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想世界。
一古今异义词答案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好。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子的总称。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5、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够。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答案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2、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5、具答之详细地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通“邀”邀请7、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中考语文高频文言文考点
中考语文高频文言文考点中考语文高频文言文考点1基础知识之通假字1.棹数小舟,曳铁钯(通"耙",平整土地的农具)2.对镜帖花黄(通"贴",粘贴)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悦",愉快)4.诲女知之乎(通"汝",人称代词,你)5.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通"智",聪明)6.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通"座",座位)7.便要还家(通"邀",邀请)8.荡胸生曾云(通"层",重叠)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通"缺",中断)10.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叫声)11.窥谷忘反(通"返",返回)1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2文言文一词多义亡:①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灭亡,死亡)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④亡羊补牢(失去,丢失)绝:①以为妙绝(极点)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消失)③佛印绝类弥勒(非常,极)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⑤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妙)故: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②公问其故(原因,缘故)③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因此)3文言句子的翻译从内容上看,易考关键语句的翻译;从古汉语角度看,易考特殊句式的翻译;从来源看,大多来源于课下注释。
句子翻译切记以下三点①语句翻译以直译为主,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通达流畅。
②翻译时,忠实原文,不违原意;掌握实词,活用虚词;辨析词义,弄清语序;遇到难句,前后联系。
③句中人名、地名、固有名词以及与现代汉语意义一样的字词,不必翻译。
一般要用直译法。
直译译不通时再辅以意译法。
翻译时注意运用“留”、“补”、“删”、“换”、“调”的方法。
考试时按语言点给分,所以翻译句子时要字字落实。
【初中文言文阅读】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技巧点拨
【初中文言文阅读】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技巧点拨初中语文辅导资料(课外文言及其技巧点拨)学生姓名:(一)蔡顺①少孤,事母孝。
岁荒②,粮食不足,顺日拾桑椹③,以异器盛之。
邻人见而问之。
顺曰:黑者味甘,以初中语文辅导教材(课外文言及其技巧点拨)学生姓名:(一)蔡顺一不那么孤独,也不那么孝顺母亲。
多年的饥荒②, 缺少食物,捡起桑树③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用不同的工具握住它。
邻居们看了又问。
舜说:“黑的对母亲来说是甜的,红的对自己来说是酸的。
”邻居们同情他们的孝道,给他们白米和牛蹄。
【注】①蔡顺:字君仲,东汉人。
②岁荒:成不好。
③桑椹:成熟时黑紫色或白色,味甜,可食。
④悯:怜悯。
一、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钟)(1)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采摘桑树日:(2)以异器盛之区别:2翻译句子。
(2分)邻居们同情他们的孝道,给他们白米和牛蹄。
3你认为蔡顺是什么样的人?他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四、本文是二十四孝的故事之一,名为“拾椹供亲”,你还知道二十四孝的哪些故事呢?请再写出两个来。
(2(分钟)(二)推敲《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遂并辔而归。
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一、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遂于驴上吟哦(歌唱)b.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c这是一种经常导致双手深思熟虑的倾向(伸出手来)d然后他带着缰绳回来了(一起骑马)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 开始想要推销这个词②炼之未定③ 交朋友3这篇文章的作者想要赞美贾岛的精神是什么?4韩愈认为“最好是敲打文字”。
请告诉我你的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必考20篇文言文分类点拨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20篇基本篇目,这些篇目是中考考查的重点篇目。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这些文言文的中心,我将它们进行了分类总结,希望同学们在分析比较中加强记忆,灵活掌握。
一、《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生字箪(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恶(wù)(二)、重点词解释1、本心:天性,天良”2、患:祸患,灾难3、辟:通“避”,躲避4、箪:竹筐5、蹴:用脚践踏6、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7、乡:通“向”,从前8、何加,好处。
9、恶:厌恶。
10、辩:通“辨”,辨别。
11、义:正义或仁义。
12、勿丧:不丢掉,不遗失。
丧:遗失13、万钟: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
14、贤者:有道德的人。
15、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三)、重点句子翻译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四)、思考题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2、归纳段意:第一段: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段: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
(第一层(1-2句)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
第二层从反面举例,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
)3、理解及背诵:(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思考:(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2)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义(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鱼和熊掌对举生与死对举向与今天比较等(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5、联系: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观点:舍生取义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应用:(1)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2)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
刘胡兰,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4)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者的事例,并简要概述。
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5)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
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6)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怎样的人: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二、《三峡》(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自:从。
空谷传响:回声襄:漫上。
漱,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御:驾。
献:山峰。
良:实在、真。
肃:寂静。
属: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素;白色旦;早晨。
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朝:早晨。
清荣峻茂曦月:阳光,月亮。
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阳光。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的水。
三声:几声。
三,这里不是确数4、区别:属:属引凄异(连续)绝:久绝(消失)。
自三峡……(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绝献(山峰):极自非……(如果)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阻绝:断5、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6、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的倒影。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7、理解性背诵: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7、结构。
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8、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9、运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