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设计1教材解读090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与设计1》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2】一、模块的价值
“技术与设计1”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学的课程内容,也是高中通用技术学习的基础模块。它和“技术与设计2”共同为后续的选修课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并为高中毕业生规定了必须达到的最基本的技术素养水平。
课程标准是以《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纲要》为基础编制的。
【3】《技术与设计1》将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技术有一个更为深刻而全面的理解。
本模块是以一般设计过程的学习为载体,加深学生对技术的认识,认识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增强使用技术的自信心和责任心;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经历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学会技术与设计的思想方法,学会解决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通过自身技术素养的提高,为将来进入高度技术化的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4】二、模块主题
(一)技术及其性质
(二)设计过程
(三)设计的交流
(四)设计的评价
【5】三、总体应实现的目标
(一)技术及其性质
1.认识技术的本质,了解技术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2.培养创新的欲望、信心和能力。
3.关心新技术的发展,认识技术对社会、资源、环境、道德等问题的影响,初步建立参与对重大公共技术问题的讨论与决策意识。
4.理解知识产权与专利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技术道德观,学会保护自己技术成果。
【6】(二)设计过程
1.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学会一些基本方法。
2.了解常用材料与工艺过程的选择和应用。
3.了解产品的服务、使用与一般维护方法。
(三)设计的交流与评价
1.了解什么是技术语言,学会设计的多种表达方式,特别是技术语言的应用。
2.学会对自己、他人或现有的技术产品与技术过程的评价方法,提高选择、决策能力,培养质量意识与精益求精、不断改进的意识。
设计的交流与评价贯穿于设计过程的始终。
【7】课程标准
(一)技术及其性质
【今天,技术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个人生活和社会的巨大力量,甚
至可以说我们无时无处不在接触各种样的技术问题。正确、全面地认识技术及其性质,理性、恰当地处理各种技术问题,正确地进行技术决策,已经成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术素养的基本要求。培养技术素养,也是技术课程必须实现的基本任务。因此,这个内容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它共包括6条内容标准。
【8】(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在这里,标准并没有给技术下一个严格确切的定义,而只是想让学生知道技术产生的原因。技术是人类的创造性活动,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拓展人的能力,解决我们所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这里的“大自然”既包括天然自然(即不依赖人或人的力量而存在的物质世界),也包括已经打上技术烙印的人工自然(如现有的建筑、农业),对它们实施改造以便于更有效地进行利用、控制、改变或创造。】
【9】技术的含义:
1.希腊语:表示技艺、手艺、技能、本领等。
2.我国古代:泛指“百工”。指个人的技能、技艺、手艺,并且表现为一定的操作程序、方法、配方和某些特定的工具。
3.最早给出的技术严格定义(法国哲学家狄德罗):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的目标而协同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的完整体系。
要注意,在技术教学中,不要去抠定义。它的很多概念是在不断
发展的。
【10】4.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1)技术是有目的地;(2)技术是通过广泛的协作完成的;(3)技术的首先表现形式为生产工具、设备;(4)技术的另一表现形式为规则,即生产使用的工艺、方法、制度等知识;(5)技术是成套的知识体系。(《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宋健)
于光远: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依靠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资或信息,来创造、控制、应用和改造人工自然系统的手段和方法。
【11】技术概念的变迁
古代个人的技能、技艺、手艺,并且表现为一定的操作程序、方法、配方和某些特定的工具。
近代以物化形式的机械、设备、仪器、工具为主,相应地,那些操纵机器、使用仪器和工具的方法和规则,以及构成机器、工具的【12】原理、结构的知识及其物化形态的图纸等,也被视为技术。及其物化形态的图纸等,也被视为技术。
近代人们将技术视同于生产手段的体系。
现代视技术为人类利用科学知识改造自然(包括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一切手段的系统。】
【13】(2)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同时技术也在不断创造与创新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创造的形式有两种,一种创造发明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
即发明;另一种是对原有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即革新。两种创造的结果都是用新的技术来取代已经陈旧和落后的技术。
(教学中不必严格去区分发明与革新这两个概念。一是因为我们的教学之要求学生明白创新存在着两类活动之中,并不需要区分这两种活动;二是这两个概念也不用可以严格区分的。革新中同样有发明,只不过是局部的不是整体的。而且重要性并不一定亚于发明。如电脑的革新进程。瓦特对蒸汽机的革新。)
【14】创造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辞海)
创造意识驱使创造主体产生创造行为的心理动机。
创造技法人们根据创造理论及规律,实施解决问题和发明创造所采取的技巧。
创造者的品格创造者不论是个人或群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具有创新的强烈欲望和兴趣;有比较丰厚的知识和专业基础;有比较敏锐的判断力;有将主观想象化为接近现实的辩证思维头脑。
一个创造者需经常防范的是:囿于旧习 安于现状、随声附和、缺乏想象、急于求成。
【15】创新能力将发明创造最早地进行商业化应用的能力。
创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中包含有创造。创造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构成。
个体创新能力的构成创新个性品质、创新思维品质、创新技法和创新技能等4部分构成。(创新能力培育陶学忠海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