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第一篇: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结题报告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背景、现状和趋势(一)理论背景1、时代的要求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多元文化碰撞的特殊时期,令人遗憾甚至痛心的是,这生生不息、绵延千年的人类传统美德却因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而出现了严重的缺失与危机。

那些子孙成群而老无所养的辛酸事例和“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等等令人发指的故事,这种责任感与感激之情的严重缺失、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严重扭曲,对于这个有着数千年文明的国度来说是多么地悲哀与不幸!人们不禁责问:这种“辛酸”与“不幸”的出现到底应归咎于我们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教育的不力还是社会环境的不佳?这确实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冷静反思。

情感教育”的失落与苍白,“感恩教育”的滞后与断层,应该是产生这些“问题孩子”的主要原因。

中国自古就有“感恩”的传统。

“泛爱众”;“投桃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为什么古人尚且明白的浅显道理,在我们今天看来反倒难以施行呢?2、课改的要求2001年我们走进课改,“感恩教育”正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德育载体的创新。

它的取向性在于让师生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自然之恩、老师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帮扶之恩和养育之恩……,它的功利性在于诱发生命的感动,唤醒心灵的真善,催生行动的回报。

3、学生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而“感恩”是最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

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加强对公民的民主法制教育,更要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

(二)、研究现状和趋势“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这不是一句空话,应是一个正直的人最起码的品德。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成果概述(优秀范文五篇)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成果概述(优秀范文五篇)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成果概述(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成果概述“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成果概述在西方国家有一个专门的“感恩节”,为了学会感恩,在节日的这一天,全家人欢聚一堂感谢上苍在过去一年里的仁慈和恩惠。

西方的感恩是一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人们从小就懂得了感恩,就懂得了仁慈善良,就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人本主义教育。

西方发达国家的慈善事业非常普遍,人们的慈善行为也比较常见,这就是感恩教育的结果。

在孝道方面,古人堪称我们的典范,在古时,孝道是做人的一个起码原则。

古谚语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施恩不图报,知恩知报,这是人类的共识,它超越了民族,文化,国体,时代。

目前小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他们对周围的一切熟视无睹,麻木不仁,觉得家长以及他人给予他们的都是理所应当的.不会感激、不会感动、不懂关心;甚至骄横、自私、懒惰。

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在感恩教育方面做一番研究,通过研究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他们相互信任,学会尊重,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懂得关爱他人,感激生活。

探索出新形式下农村学校对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方法。

因此确立了研究题目:“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

通过研究,实现了如下几个目标:1、通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感受、体验到别人对自己的关爱,激发他们的感恩意识,学会运用适当的感恩方法。

2通过教育,使学生拥有健康的、积极的心态,学会用爱心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3、通过对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形成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体系。

在研究过程中,我以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培养的研究为重点,以行动研究法为核心,辅之调查法、文献法、个案法等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开展感恩教育以来,师生中,会感恩的人多了,与人顶嘴的少了;会做家务的多了,伸手不劳动的少了;会节约钱粮的多了,吃零食进网吧的少了;会助人为乐的多了,与人闹矛盾的少了;会遵纪守法的多了,违规违纪的少了;学习求上进的多了,没进取心、没荣誉感的少了;会讲奉献比爱心的多了,自私自利以我为中心的少了;会讲礼貌、讲道德的多了,不讲文明、不讲公德的少了。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研究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研究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研究报告一、引言感恩是人类的一种美德,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

感恩教育是培养孩子们感恩之心、感恩之情的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孩子的品德素质和情感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实践活动的研究,探讨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施方法。

二、实践活动的背景现代社会中,消费主义和竞争意识泛滥,人们更加关注个人利益和欲望的满足,忽视了对他人的关心和感谢之情。

小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建设者,他们的价值观是我们应该关注和引导的对象。

因此,开展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实践活动的设计方案1.目标设定设定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感恩表达方式的培养和感恩行动的促进为主要目标,同时也包括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2.活动内容(1)宣传教育在学校内外张贴感恩教育相关的海报,举办感恩教育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感恩教育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2)亲子活动开展感恩日活动,邀请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通过亲子活动增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孩子们感恩的习惯。

(3)志愿者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如清扫卫生、帮助老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4)班级活动每周开展一次感恩班会,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班级互动,增强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感激之情。

3.活动评估与总结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方式,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总结和改进,为以后的活动提供参考。

四、实践活动的效果及分析经过实践活动的一系列组织和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学生的感恩意识得到提高学生通过活动的参与和亲身体验,意识到自己的幸运和他人的付出,培养了一种感恩之心。

2.学生的感恩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学生通过参与感恩班会和亲子活动,在表达感恩的过程中,增强了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志愿者活动和班级活动,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实践活动的启示与展望1.教师的重要作用感恩教育活动需要由教师担任引导者,教师是学生感恩意识和行为养成的榜样,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认识到他人的帮助和付出。

《小学生教育感恩教育地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小学生教育感恩教育地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概述(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

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懂得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让每个学生的心中充满爱心,让他们的学习更有动力,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

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懂得自己所享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

当每个人细细品味别人为自己付出的辛劳时,一些不满就可能消弭,幸福之感便会油然而生。

而对于家庭养育之情、社会培育之恩的回报之愿,正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的沃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每个学生人生的必修课。

只有学会了感恩,人的心才会充满温馨,人的生活才能充满,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我校是市的一个农村学校,其中有许多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

为了这些学生学习无忧,家长能供得起其子女读书,学校多方面开辟渠道,为他们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

近年来,国家实行两免一补,解决了很多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同时,资助我校学生的单位、个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单位、个人与我校的贫困学生结成了对子。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社会、个人的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帮助我们的人呢?那么,我们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厚爱。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广学更深刻地理解感恩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的学生、家长投入到感恩的实践活动中来,使更多同学感恩的心升起,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明白一个人一定要知恩言,对给予自己帮助和关爱的人时时怀有感激之心。

同时要让我们的教师也深深地体会感恩的必要性,努力地将社会的爱心转化为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

我们把“感恩”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要让我们前进小学的所有学生都明白“感恩”,学会怎样去“感恩”。

小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培养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选题(一)研究背景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崇尚仁义、知恩图报的民族。

从《诗经》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到今人常说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告诉了我们该怎样去感恩,怎样去报恩。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从此养成的,并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当前在我们的小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少情形令人痛心和警醒:据调查孩子们心中所崇拜的对象大多数是体育、影视明星,只有极少数敬仰自己的父母。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却是少之可怜。

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现在的孩子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与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现状之一:家长溺爱严重现状之二:社会影响深远现状之三:学校教育缺乏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我提出本课题的研究(二)选题的意义及价值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

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

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将得到滋润。

我们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研究,就是要在青少年的心中播种高尚的道德的种子,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平和之心、感恩之心来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对待社会。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研究将从最基本的活动研究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外情况:美国,用节日进行感恩教育。

美国家庭很注重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被定为感恩节,这是一个充满感谢和爱的节日。

这一天人们欢聚一堂,进行一次特殊的祈祷,感谢、颂扬上苍在过去一年里的仁慈和恩惠。

另外,韩国人也过中秋节,他们还把这个节日叫做“感恩节”。

到了中秋节这天,很多韩国的爸爸妈妈会穿上五彩的民族服装,带着孩子向爷爷奶奶行叩拜大礼,“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pdf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pdf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概述(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

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懂得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让每个学生的心中充满爱心,让他们的学习更有动力,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

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懂得自己所享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

当每个人细细品味别人为自己付出的辛劳时,一些不满就可能消弭,幸福之感便会油然而生。

而对于家庭养育之情、社会培育之恩的回报之愿,正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的沃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每个学生人生的必修课。

只有学会了感恩,人的内心才会充满温馨,人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我校是沈阳市的一个农村学校,其中有许多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

为了这些学生学习无忧,家长能供得起其子女读书,学校多方面开辟渠道,为他们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

近年来,国家实行两免一补,解决了很多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同时,资助我校学生的单位、个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单位、个人与我校的贫困学生结成了对子。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社会、个人的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帮助我们的人呢?那么,我们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厚爱。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广大同学更深刻地理解感恩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的学生、家长投入到感恩的实践活动中来,使更多同学感恩的心升起,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明白一个人一定要知恩言谢,对给予自己帮助和关爱的人时时怀有感激之心。

同时要让我们的教师也深深地体会感恩的必要性,努力地将社会的爱心转化为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

我们把“感恩”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要让我们前进小学的所有学生都明白“感恩”,学会怎样去“感恩”。

感恩结题报告

感恩结题报告

“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乌鲁木齐市第三小学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1课题研究的背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落实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部分学生有“只顾自己,没有父母;只顾玩乐,不思上进;只顾眼前,不思将来;自私冷漠,功利至上”的不良思想和不尊重他人,不懂关爱,缺乏责任,纪律松散,学习浮躁,迷恋网吧,早恋等行为,与竞争社会对德才兼备的人才要求格格不入。

此时,一个鲜活的德育载体——“感恩教育”应运而生。

实施感恩教育,培育感恩文化,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德育载体的创新。

它的取向性在于让师生知恩图报,不忘祖国之恩、共产党之恩、社会之恩、自然之恩、知遇之恩、养育之恩、帮扶之恩……。

它的哲理性在于让师生懂得奉献与索取、施惠与受惠之间的辨证关系;让师生把握“在雨天为他人送伞,将来也不遭雨淋”的做人道理;让师生知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所蕴含的处事哲学;让师生领悟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的人生真谛。

二、课题研究意义1、感恩教育是一项围绕“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这一核心,以“学生、活动和体验”为中心的树人育德工程,实施感恩教育必须坚持着眼人的素质,突出学生主体性,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要淡化纯理论的灌输,重视激发学生的内在感悟,引领他们追求良好的道德境界,完善健康的人格。

2、建立对自我、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心,报答父母,奉献社会,报效祖国,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力求让学生彻底摒弃不良思想及行为,激励他们奋发学习,立志成才。

3、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学校教育体制的缺陷,家长的无节制的宠爱等各方面原因,使得大部分青少年缺乏感恩意识,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回报,因此,感恩逐步提上教育日程。

对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

通过研究,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方法的改变,强化道德教育的重要。

最新《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结题报告

最新《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结题报告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背景、现状和趋势(一)理论背景1、时代的要求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多元文化碰撞的特殊时期,令人遗憾甚至痛心的是,这生生不息、绵延千年的人类传统美德却因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而出现了严重的缺失与危机。

那些子孙成群而老无所养的辛酸事例和“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等等令人发指的故事,这种责任感与感激之情的严重缺失、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严重扭曲,对于这个有着数千年文明的国度来说是多么地悲哀与不幸!人们不禁责问:这种“辛酸”与“不幸”的出现到底应归咎于我们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教育的不力还是社会环境的不佳?这确实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冷静反思。

情感教育”的失落与苍白,“感恩教育”的滞后与断层,应该是产生这些“问题孩子”的主要原因。

中国自古就有“感恩”的传统。

“泛爱众”;“投桃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为什么古人尚且明白的浅显道理,在我们今天看来反倒难以施行呢?2、课改的要求2001年我们走进课改,“感恩教育”正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德育载体的创新。

它的取向性在于让师生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自然之恩、老师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帮扶之恩和养育之恩……,它的功利性在于诱发生命的感动,唤醒心灵的真善,催生行动的回报。

3、学生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而“感恩”是最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

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加强对公民的民主法制教育,更要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

(二)、研究现状和趋势“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这不是一句空话,应是一个正直的人最起码的品德。

小学生感恩教育活动总结3篇

小学生感恩教育活动总结3篇

小学生感恩教育活动总结3篇.doc
由于篇幅限制,我将提供一个详细的小学生感恩教育活动总结的示例,以及两个简短的概要,以帮助你构思三篇完整的文档。

第一篇:小学生感恩教育活动总结
一、引言
简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本学期活动的主要目标。

二、活动背景与目的
描述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背景,以及预期达到的教育效果。

三、活动策划与准备
活动主题
确定活动的主题,如“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等。

活动内容
列出活动的具体内容,如主题班会、感恩卡片制作、家庭互动等。

准备工作
描述活动的准备工作,包括物资准备、人员分工等。

四、活动实施过程
详细说明活动的实施过程,包括时间安排、参与情况等。

五、学生参与与反馈
分析学生的参与度,收集并总结学生的反馈意见。

六、活动成效与影响
评估活动的效果,包括学生的感恩意识提升、行为改变等。

七、问题与挑战
指出在活动组织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八、改进措施与建议
提出针对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九、未来活动规划
简述下一学期的感恩教育活动计划和目标。

十、附录
包括活动照片、学生作品、反馈记录等。

十一、结语
对本学期的感恩教育活动进行总结,表达对未来工作的期待。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我校是沈阳市的一个农村学校,其中有许多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为了这些学生学习无忧,家长能供得起其子女读书,学校多方面开辟渠道,为他们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近年来,国家实行两免一补,解决了很多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同时,资助我校学生的单位、个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单位、个人与我校的贫困学生结成了对子。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社会、个人的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帮助我们的人呢?那么,我们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厚爱。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广大同学更深刻地理解感恩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的学生、家长投入到感恩的实践活动中来,使更多同学感恩的心升起,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明白一个人一定要知恩言谢,对给予自己帮助和关爱的人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同时要让我们的教师也深深地体会感恩的必要性,努力地将社会的爱心转化为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我们把“感恩”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要让我们前进小学的所有学生都明白“感恩”,学会怎样去“感恩”。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 作者:
———————————————————————————————— 日期: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懂得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让每个学生的心中充满爱心,让他们的学习更有动力,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懂得自己所享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当每个人细细品味别人为自己付出的辛劳时,一些不满就可能消弭,幸福之感便会油然而生。而对于家庭养育之情、社会培育之恩的回报之愿,正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的沃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每个学生人生的必修课。只有学会了感恩,人的内心才会充满温馨,人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感恩于心,感恩于行》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基本修养。

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感到世界原来是那么美好。

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感恩,作为人的一种精神境界,一种高尚情操,一种生活态度和一种人际交往的规范,在当今社会,越来越被现代人所重视,呼唤感恩回归,呼唤感恩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需求。

上海市教委在新版的《中学生守则》中增加了“学会感恩”条款,这正是教育顺应时代要求、服务社会的体现。

那么如何唤回曾经已被忽视在角落里的感恩教育呢?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教师、感恩父母、感恩一切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这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对当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弱化,他们对父母要求多,替父母分忧少;对老师挑剔多,尊重理解少;关心同学少,对自己考虑多;对社会抱怨多,客观分析少……这些现象,已成为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潜在危机,同时也折射出学校德育工作的欠缺和不足。

学校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必须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精心培育学校的“感恩文化”,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感恩教育”。

让学生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人的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抱有感激之心,使“滴水之恩当报涌泉”的情感在每一个学生心目中生根、开花、结果。

并以此增强学生的报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激发他们奋发进取、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结题报告1、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背景、现状和趋势(一)理论背景1、时代的要求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多元文化碰撞的特殊时期,令人遗憾甚至痛心的是,这生生不息、绵延千年的人类传统美德却因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而出现了严重的缺失与危机。

那些子孙成群而老无所养的辛酸事例和“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等等令人发指的故事,这种责任感与感激之情的严重缺失、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严重扭曲,对于这个有着数千年文明的国度来说是多么地悲哀与不幸!人们不禁责问:这种“辛酸”与“不幸”的出现到底应归咎于我们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教育的不力还是社会环境的不佳?这确实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冷静反思。

情感教育”的失落与苍白,“感恩教育”的滞后与断层,应该是产生这些“问题孩子”的主要原因。

中国自古就有“感恩”的传统。

“泛爱众”;“投桃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为什么古人尚且明白的浅显道理,在我们今天看来反倒难以施行呢?2、课改的要求2001年我们走进课改,“感恩教育”正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德育载体的创新。

它的取向性在于让师生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自然之恩、老师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帮扶之恩和养育之恩……,它的功利性在于诱发生命的感动,唤醒心灵的真善,催生行动的回报。

3、学生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而“感恩”是最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

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加强对公民的民主法制教育,更要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

(二)、研究现状和趋势“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这不是一句空话,应是一个正直的人最起码的品德。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结题分析方案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结题分析方案

“小学生感恩教育地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概述<一)课题研究地价值与意义感恩是中华民族地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地体现.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懂得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让每个学生地心中充满爱心,让他们地学习更有动力,让他们地生活更有意义.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懂得自己所享受地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地创造.当每个人细细品味别人为自己付出地辛劳时,一些不满就可能消弭,幸福之感便会油然而生.而对于家庭养育之情、社会培育之恩地回报之愿,正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地沃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每个学生人生地必修课.只有学会了感恩,人地内心才会充满温馨,人地生活才能充满阳光,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我校是沈阳市地一个农村学校,其中有许多地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为了这些学生学习无忧,家长能供得起其子女读书,学校多方面开辟渠道,为他们争取得到社会各界地帮助.近年来,国家实行两免一补,解决了很多学生读书难地问题,同时,资助我校学生地单位、个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单位、个人与我校地贫困学生结成了对子.我们地学校,我们地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社会、个人地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帮助我们地人呢?那么,我们首先要有一颗感恩地心,用我们地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地厚爱.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广大同学更深刻地理解感恩地意义所在,让更多地学生、家长投入到感恩地实践活动中来,使更多同学感恩地心升起,让学生明白感恩地重要性,明白一个人一定要知恩言谢,对给予自己帮助和关爱地人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同时要让我们地教师也深深地体会感恩地必要性,努力地将社会地爱心转化为丰硕地教育教案成果.我们把“感恩”提高到了一个新地台阶,要让我们前进小学地所有学生都明白“感恩”,学会怎样去“感恩”.小学生正值儿童时期,属于未成年人,他们地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建立时期,需要对他们进行保护和正确地引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地若干意见》,全面实行《公民道德建设实行纲要》,加强对学生地心理健康教育地文件精神要求,鉴于商品经济大潮地冲击下一些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道德地缺失和信仰地危机给广大未成年人地健康成长带来地严重地负面影响;腐朽落后地思潮和不良信息地传播,渐渐地腐蚀着未成年人地心灵,使得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因此,我们想通过一系列地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我校学生地思想道德认识水平地提高,促进我校德育工作地全面进步.经过深刻地反思与研讨,我们认为,感恩不仅仅是道一声“谢谢”,她要有丰富地善良地情感作“根基”;感恩,也不仅仅是礼貌而已,她要有帮助他人地心作“地基”;感恩,更不是人为地做秀,她要有希望别人美好地美德作“路基”.学会感恩,能更懂得珍惜;学会感恩,能更懂得进取;学会感恩,能更懂得宽容.有一份感恩地心,能使学生更快乐和健康地成长.因此,根据我校地校情,对学生全方位地实行“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地“感恩文化”,更能突出我校地办学特色,促进学校教育教案地良性发展,促进我校学生地思想道德认识水平地提高,促进我校德育工作地全面进步.<二)课题地界定与内容界定:本课题通过研究,探索出新形式下农村学校对学生感恩教育地有效途径及方法.唤醒学生地感恩意识,促进他们相互信任,学会尊重,从生活地点点滴滴之中懂得关爱他人,感激生活,并从中认识到每个人地社会责任.研究地内容:1、小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地调查研究.2、小学生感恩教育目标与内容地研究.<1)孝敬父母.<2)尊敬师长.<3)关爱他人.<4)感激社会、感激自然.<5)感激生命.3、小学生感恩行为培养地方式、方法研究.4、小学生感恩教育地途径研究.<1)学科渗透感恩教育.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地因素,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案中渗透感恩教育.<2)在校级、班级工作和各种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学校、班级范围内定期请名人、专家进行感恩教育地专题讲座,安排专题地感恩教育活动,于感恩教育与活动之中.<3)家校联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校和教师经常和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感恩教育成功地经验,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调一致.<4)利用社会上地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地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进行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某种感恩体验教育.二、课题研究地方法、过程和具体措施<一)课题研究中所选择地科研方法本课题地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核心,辅之调查法、文献法、个案法等.1、行动研究法:一边研究一边实行,形成每个阶段地研究内容,探索有效实行农村小学生各阶段感恩教育地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体系,培养小学生地感恩意识与行为.2、教育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生感恩地现状,根据本校学生存在地问题确定课题研究地方案.为解决课题研究地重点做好铺垫.3、文献研究法:了解目前国内外感恩教育地现状及一些经验,搜集有关资料,,从中学习、借鉴,促进研究课题地深化.4、案例研究.选择典型学生进行跟踪研究,了解他们地感恩意识与行为发展地特点,进而归纳出适合大部分学生发展地教育规律.<二)课题研究地具体过程准备阶段:2007年9月——10月(1)理论研究阶段;(2)资料调研阶段;(3)确定实验、启动实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07年11月——2008年6月<1)每周一次集体研究本周计划;<2)每周一次集体研究;<3)每周一次集体总结.结题阶段:2008年6月——7月总结各阶段资料,结题及论文材料整理.在研究地过程中,严格制定季度工作计划,并定期进行小结,制定新地方案,有理有序地一步步进行着.期间定期开展相关理论资料地学习,阅读相关资料、书刊、杂志,查阅相关网站,调查国内外新地教案信息,做好记录、总结,不走形式,收集学生地典型作业进行分析,整理典型地教案案例,随时记下研究中地随笔、反思,做好学习中地交流讨论工作,成员及时地将个人收获体会与其他人交流.抓住每一次观摩科研案例地机会,同时积极进行组间听、评课活动,做好记录和总结,并从中取长补短,以逐渐摸索新地教案之路.<三)课题研究地具体措施与做法从学生现实存在地感恩问题入手,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地感恩体验活动,在全校营造出浓郁地情感氛围,激活学生地“感恩”情怀;创造实践机会,促使学生以实际行动把情感化为感恩行动. 过程:1、准备阶段<2006、3~2006、6)完成课题研究方案地制定、申报工作,确定课题成员及分工,调查目前农村小学生感恩情况地现状,分析存在地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地对策;进行理论资料地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课题实行方案”及实行执行计划,对方案进行论证.2、研究阶段<2006、9~2009、7)根据实行执行计划进行研究.分别组织实行各类“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地感恩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学会感激别人;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根据不同地年龄段,建构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地目标、内容、方法、途径体系,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3、总结阶段<2009、8~2009、12)对本课题研究地过程及资料进行系列分析,形成研究报告和课题总结报告.并将具体做法、经验总结及专题论文汇编成集,为做好推广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三、课题研究地结果和结论<一)课题研究地结果开展感恩教育以来,师生中,会感恩地人多了,与人顶嘴地少了;会做家务地多了,伸手不劳动地少了;会节约钱粮地多了,吃零食进网吧地少了;会助人为乐地多了,与人闹矛盾地少了;会遵纪守法地多了,违规违纪地少了;学习求上进地多了,没进取心、没荣誉感地少了;会讲奉献比爱心地多了,自私自利以我为中心地少了;会讲礼貌、讲道德地多了,不讲文明、不讲公德地少了.同学间每天早晨见面时相互问好鼓励成为了学校一道靓丽地风景线!2007年学校没有发生一起打架违规事件,没有出现一起违法违纪案件,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从调查中发现,我校地中学生现在已懂得“应尽力为身边地人做些事情”、“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要有感恩之心”等道理,有些学生也从行动中表现出来.有些学生看到老师很累,主动走到老师身边给老师给你一个问候“老师,你很累吧.”很多学生在家里也会帮忙做些家务.说明,学生地感恩行为和意识是可以培养地.通过该课题地研究,我们老师地视野更加开阔,活动组织能力、研究能力等也都得到了提高.相关地论文课题获奖,真正促进了教师地专业成长.在丰富地感恩活动中,促进家长进一步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使其教育方法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同时,家长地思想也得到了净化、升华.就如一为家长说地:“学生懂得了要记得他人地好处,要感恩.我们大人也一样,有了这样心态,一切觉得好了.”<二)课题研究地结论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适时地、是必要地.感恩教育必须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地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促进学生地健康成长.1.有效地感恩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地感恩意识.2.小学生感恩教育地质量与其人际关系、生活态度、人格地形成密切相关.3.以感恩教育带动学校心理健康管理模式地改革,使心理健康更具实效.4.把感恩教育与心理健康结合起来,使儿童易于接受,是一种新地教育尝试.5.从感恩教育角度研究学校心理健康地发展,拓展了学校心理健康研究地思路.四、课题研究地反思1、感恩教育现在已受到行政部门地重视,但要养成人人怀有“感恩之心,感激之情”,不是说到就能做到地.所以培养学生地感恩意识,需要全社会地关注、长时间地养成,我们任重而道远.2、我们非常关注学生日常中感恩行为,可如何运用发展性评价方式分析评价学生,我们感到困惑.在以后地工作中,值得我们不断地研究探讨.。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报告总结.docx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报告总结.docx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芙蓉镇第一小学高晓曲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六少”提出的工作任务,以着力打造少先队思想引领工程,少先队成长服务工程,少先队权益维护工程,少先队组织建设工程“四大工程”为目标,并以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

在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素质的提高,几乎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当然都是家庭的中心,在长辈的呵护下成长,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觉得别人对他们的好都是应该的。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小加强德育教育,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尊重他人。

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始终,使学生从小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记住那些有恩于他们的人,学会感恩,施恩与他人,用自己的爱心回报他人,回报社会,为以后能做一个服务于社会,关爱他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的思想打基础。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

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变得和谐、亲切,学生才会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才会懂得珍惜时间和机会,才会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来报答周围的人和社会。

学生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形成而感到更加愉快,更加健康 , 这也是学生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主体人格的构建。

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根据这种指导思想,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我们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研究,就是要在青少年的心中播种高尚的道德的种子,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平和之心、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来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社会,对待自然,进而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研究将从最基本的活动研究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2、通过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祖国之恩,培养热爱祖国的高尚道德情操;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品;感激老的培育之恩,培养学生尊敬的良好品;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在生活、学中互相帮助,于助人;感激自然的予之恩,使“ 境,保自然”成学生的自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概述(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

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懂得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让每个学生的心中充满爱心,让他们的学习更有动力,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

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懂得自己所享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

当每个人细细品味别人为自己付出的辛劳时,一些不满就可能消弭,幸福之感便会油然而生。

而对于家庭养育之情、社会培育之恩的回报之愿,正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的沃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每个学生人生的必修课。

只有学会了感恩,人的内心才会充满温馨,人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我校是沈阳市的一个农村学校,其中有许多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

为了这些学生学习无忧,家长能供得起其子女读书,学校多方面开辟渠道,为他们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

近年来,国家实行两免一补,解决了很多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同时,资助我校学生的单位、个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单位、个人与我校的贫困学生结成了对子。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社会、个人的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帮助我们的人呢?那么,我们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厚爱。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广大同学更深刻地理解感恩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的学生、家长投入到感恩的实践活动中来,使更多同学感恩的心升起,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明白一个人一定要知恩言谢,对给予自己帮助和关爱的人时时怀有感激之心。

同时要让我们的教师也深深地体会感恩的必要性,努力地将社会的爱心转化为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

我们把“感恩”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要让我们前进小学的所有学生都明白“感恩”,学会怎样去“感恩”。

小学生正值儿童时期,属于未成年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建立时期,需要对他们进行保护和正确的引导。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精神要求,鉴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道德的缺失和信仰的危机给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地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得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

因此,我们想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促进我校德育工作的全面进步。

经过深刻的反思与研讨,我们认为,感恩不仅仅是道一声“谢谢”,她要有丰富的善良的情感作“根基”;感恩,也不仅仅是礼貌而已,她要有帮助他人的心作“地基”;感恩,更不是人为地做秀,她要有希望别人美好的美德作“路基”。

学会感恩,能更懂得珍惜;学会感恩,能更懂得进取;学会感恩,能更懂得宽容。

有一份感恩的心,能使学生更快乐和健康地成长。

因此,根据我校的校情,对学生全方位地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的“感恩文化”,更能突出我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促进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促进我校德育工作的全面进步。

(二)课题的界定与内容界定:本课题通过研究,探索出新形式下农村学校对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方法。

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他们相互信任,学会尊重,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懂得关爱他人,感激生活,并从中认识到每个人的社会责任。

研究的内容:1、小学生感恩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2、小学生感恩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研究。

(1)孝敬父母。

(2)尊敬师长。

(3)关爱他人。

(4)感激社会、感激自然。

(5)感激生命。

3、小学生感恩行为培养的方式、方法研究。

4、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研究。

(1)学科渗透感恩教育。

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觉的、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2)在校级、班级工作和各种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在学校、班级范围内定期请名人、专家进行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安排专题的感恩教育活动,于感恩教育与活动之中。

(3)家校联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学校和教师经常和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感恩教育成功的经验,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调一致。

(4)利用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组织学生到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进行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某种感恩体验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和具体措施(一)课题研究中所选择的科研方法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核心,辅之调查法、文献法、个案法等。

1、行动研究法:一边研究一边实施,形成每个阶段的研究内容,探索有效实施农村小学生各阶段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体系,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与行为。

2、教育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生感恩的现状,根据本校学生存在的问题确定课题研究的方案。

为解决课题研究的重点做好铺垫。

3、文献研究法:了解目前国内外感恩教育的现状及一些经验,搜集有关资料,,从中学习、借鉴,促进研究课题的深化。

4、案例研究。

选择典型学生进行跟踪研究,了解他们的感恩意识与行为发展的特点,进而归纳出适合大部分学生发展的教育规律。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准备阶段:9月——10月(1)理论研究阶段;(2)资料调研阶段;(3)确定实验、启动实验阶段。

实验研究阶段:11月——6月(1)每周一次集体研究本周计划;(2)每周一次集体研究;(3)每周一次集体总结。

结题阶段:6月——7月总结各阶段资料,结题及论文材料整理。

在研究的过程中,严格制定季度工作计划,并定期进行小结,制定新的方案,有理有序的一步步进行着。

期间定期开展相关理论资料的学习,阅读相关资料、书刊、杂志,查阅相关网站,调查国内外新的教学信息,做好记录、总结,不走形式,收集学生的典型作业进行分析,整理典型的教学案例,随时记下研究中的随笔、反思,做好学习中的交流讨论工作,成员及时的将个人收获体会与其他人交流。

抓住每一次观摩科研案例的机会,同时积极进行组间听、评课活动,做好记录和总结,并从中取长补短,以逐渐摸索新的教学之路。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从学生现实存在的感恩问题入手,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感恩体验活动,在全校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激活学生的“感恩”情怀;创造实践机会,促使学生以实际行动把情感化为感恩行动。

过程:1、准备阶段(2006、3~2006、6)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课题成员及分工,调查目前农村小学生感恩情况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对方案进行论证。

2、研究阶段(2006、9~2009、7)根据实施执行计划进行研究。

分别组织实施各类“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学会感激别人;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建构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体系,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09、8~2009、12)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列分析,形成研究报告和课题总结报告。

并将具体做法、经验总结及专题论文汇编成集,为做好推广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结果和结论(一)课题研究的结果开展感恩教育以来,师生中,会感恩的人多了,与人顶嘴的少了;会做家务的多了,伸手不劳动的少了;会节约钱粮的多了,吃零食进网吧的少了;会助人为乐的多了,与人闹矛盾的少了;会遵纪守法的多了,违规违纪的少了;学习求上进的多了,没进取心、没荣誉感的少了;会讲奉献比爱心的多了,自私自利以我为中心的少了;会讲礼貌、讲道德的多了,不讲文明、不讲公德的少了。

同学间每天早晨见面时相互问好鼓励成为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校没有发生一起打架违规事件,没有出现一起违法违纪案件,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从调查中发现,我校的中学生现在已懂得“应尽力为身边的人做些事情”、“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要有感恩之心”等道理,有些学生也从行动中表现出来。

有些学生看到老师很累,主动走到老师身边给老师给你一个问候“老师,你很累吧。

”很多学生在家里也会帮忙做些家务。

说明,学生的感恩行为和意识是可以培养的。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我们老师的视野更加开阔,活动组织能力、研究能力等也都得到了提高。

相关的论文课题获奖,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丰富的感恩活动中,促进家长进一步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使其教育方法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

同时,家长的思想也得到了净化、升华。

就如一为家长说的:“学生懂得了要记得他人的好处,要感恩。

我们大人也一样,有了这样心态,一切觉得好了。

”(二)课题研究的结论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适时的、是必要的。

感恩教育必须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有效的感恩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

2.小学生感恩教育的质量与其人际关系、生活态度、人格的形成密切相关。

3.以感恩教育带动学校心理健康管理模式的改革,使心理健康更具实效。

4.把感恩教育与心理健康结合起来,使儿童易于接受,是一种新的教育尝试。

5.从感恩教育角度研究学校心理健康的发展,拓展了学校心理健康研究的思路。

四、课题研究的反思1、感恩教育现在已受到行政部门的重视,但要养成人人怀有“感恩之心,感激之情”,不是说到就能做到的。

所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需要全社会的关注、长时间的养成,我们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