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小蝌蚪的成长》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小蝌蚪的成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小蝌蚪的成长》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小蝌蚪的成长为主线,贯穿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能够尝试自主解决。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较复杂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如加减法、比较大小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周围事物的情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小蝌蚪成长故事卡片、实物操作等,直观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小蝌蚪的成长故事,引发学生对小蝌蚪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如小蝌蚪的数量变化、大小比较等,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自然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3.实践操作: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模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学生亲自操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数一数 (2)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数一数 (2)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地用数码来数一数。
2.能够将数码与相应的图形相联系,并能根据图形来数一数。
3.掌握大数比小数的概念,了解数码的大小比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数码的数数规律及数码与图形的联系。
2.教学难点:数码大小的比较。
三、教学方法1.线上教学:采用幻灯片教学,并配合实物展示、板书、示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2.线下巩固:由家长辅助进行相应的听读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小朋友的作品,引导学生互相欣赏,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 温故知新(10分钟)从“数一数(1)”开始,向学生复习数码数数的方法,并进行问答互动,复习学生所学的知识点。
3. 新课讲解(25分钟)3.1 数码的大小比较通过实物展示及板书,向学生展示数码的大小和大小的比较。
并对学生进行示范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数码大小的比较。
3.2 数码与图形的联系向学生讲解数字与相应的图形的联系,并进行示范教学。
学生通过实物展示来掌握数码与图形的联系,并运用所学知识来识别不同的数字。
3.3 数一数引导学生通过实物展示和图像展示来数一数,掌握数码的数数规律。
4. 拓展(10分钟)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算数的口算练习。
5. 作业布置(5分钟)老师布置相应的听读练习给学生,并指导家长进行辅助教育。
同时,布置相应的口算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教学效果评估1.通过课堂互动、上课情况观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估。
2.通过课后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方法比较丰富,既有幻灯片讲解,也有实物展示和示范教学。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问答互动以及算数的口算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但是,在布置听读练习方面,需要更加具体明确,给家长辅导孩子提供更详细的指导和帮助。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最喜欢的水果》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最喜欢的水果》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最喜欢的水果》,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认识和理解水果的种类、数量和重量等概念。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实物图片,又有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水果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数学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水果的数量、重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水果的种类、数量和重量等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类等基本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水果的种类、数量和重量等基本概念。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学生熟悉的水果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果的数量和重量。
3.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学生喜欢的水果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a.展示各种水果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水果的种类。
b.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学生理解水果的数量和重量。
c.运用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3.课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拓展: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水果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水果的种类、数量、重量等关键信息呈现出来。
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品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搭一搭(一)》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搭一搭(一)》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搭一搭(一)》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测量和比较长度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于长度有一定的认知,但是还不系统,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测量和比较长度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际操作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长度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3.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练习: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5.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概念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可以设计成或者图示的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二是对教师的教学过程的评价。
二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2.2辨认方向 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简介本文将针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第2章2.2节——辨认方向进行讲解,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知识准备、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知识准备在上述章节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是方向的概念和辨认,以及掌握左右、前后、上下等方向的术语。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反面积的概念、第一象限的认识、用眼睛观察简单物品的方法等知识。
这些知识为辨认方向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1.掌握方向概念和用语。
2.发展左右、前后、上下等方向的识别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加深对空间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活动1:游戏认方向时间:10分钟步骤:1.教师选取同学并让同学们以“东南西北”的顺序依次站在课室中央。
2.教师喊出指定方位,要求同学们迅速走到对应的方位站立,并用食指指向对应的方位。
3.重复喊出指定方位,要求同学们反复认方向。
4.教师可加大难度,要求同学们闭上眼并以指尖摸到不同的对象,试图感知空间方位。
活动2:小组配对练习时间:15分钟步骤:1.教师将学生分组。
2.每组选举出两名代表,要求其站立在相距较远的两点上。
3.两名代表需要通过语言指挥完成相对定位,例如:“跨一步向左走”等。
4.重复练习,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
活动3:课件展示时间:15分钟步骤:1.教师使用课件介绍不同方向以及方向词。
2.让学生自己思考方向词的使用场景,例如洗手间的前后、桌子的左右等。
3.教师提供实物,让同学们用所学的语言描述物品的方向。
活动4:语言互动时间:15分钟步骤:1.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的话语解答,例如:“桌子的椅子在哪个方向?”等。
2.学生的答案需要描述具体的方向,例如左侧、右侧等。
活动5:教材练习时间:15分钟步骤:1.教师提供教材中的相关课文或者练习例题给学生。
2.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情况。
总结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对方向的相关概念和识别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小蝌蚪的成长》说课稿
小蝌蚪的成长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小蝌蚪的成长》(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2、教材简析:本节课属于第一学段数与代数中数的运算部分,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再教学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退一当十”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掌握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体会数学的价值。
4、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
5、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退一当十”的算理提高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教学准备:计数器、课件二、说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三、说教法:1、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3、为学生创设从事探索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四、说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节课主要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的过程,获得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
五、说过程:(一)创设情境你知道吗?在100只蝌蚪中,一般只有20只左右会变成青蛙。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铅笔有多长》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铅笔有多长》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铅笔有多长》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2、43页《铅笔有多长》――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测量》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在第二册时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能够用米和厘米为单位进行估测和测量。
这节课是有关长度的第二阶段的学习,教材借助“铅笔有多长”这一现实情境,安排了两次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通过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使其对米以内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为后续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测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估、量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估测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地建立起分米、毫米的表象,是估测、测量活动以及掌握各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的基础,因此,让学生建立起分米、毫米的表象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教学准备】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法,这样更直观,在教学前我还为学生准备了10厘米长的纸条,让他们自备一把直尺、一支铅笔,一张光盘。
二、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综合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发现法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
教学中,我通过精心设计创设情景,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使其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 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 第四单元【第一课时】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在观察铅笔、测量铅笔时,培养学生细心、耐心、认真仔细地观察。
•让学生认识分米、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在测量中的作用和意义。
•让学生能准确使用分米、毫米的计量单位进行测量,达到初步计量的目的。
二、教学整体过程:1. 热身出示一些不同长度的物品,如铅笔、橡皮等,让学生对它们进行观察和比较。
引导学生讲述不同物品长度的异同点和特征,培养学生对长度概念的认知。
2. 导入拿出一根铅笔,让学生猜测它的长度,并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我们要准确地描述铅笔的长度,应该怎么做?3. 知识讲解讲解分米、毫米的概念和计量方法,即用分米和毫米作为长度的计量单位,进行准确的测量。
4. 实践演练拿出纸板和尺子,让学生进行实践测量,测量一根铅笔的长度,并用分米、毫米分别记录。
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和掌握分米、毫米计量单位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测量和记录等操作技能。
5. 深化拓展做引导性的提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分米、毫米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例如:•如果一支笔的长度是4.5cm,用分米、毫米怎么表示?•如果一条线段的长度是47.8mm,用分米、毫米怎么表示?•分米和毫米有什么区别?它们在测量中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和意义?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分米、毫米的概念,掌握使用分米、毫米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并能正确记录结果。
难点:培养学生细心、耐心、认真仔细地进行观察和测量。
同时要引导学生了解分米、毫米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学生计量的能力和素质。
四、教学评价:考核形式:观察评价+作业。
观察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能准确使用分米、毫米测量出长度,并记录正确的结果。
作业评价:让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检测学生对分米、毫米的掌握程度。
例如,根据图片或文字描述,用分米、毫米进行长度的测量。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验收学生的任务,要尽量理解学生们在整个听课过程中的听取程度和参与程度,及时补充以往的科学知识、知识点漏洞、要点以及亮点注意事项, 避免教学内容单一、理解障碍的现象的发生。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掌握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内容涵盖了比较简单和复杂的情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但是对于复杂的比较情况,可能还需要引导和帮助。
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观察物体,发现并描述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2.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思考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描述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2.难点:对于复杂的比较情况,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比较结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和解决问题。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比较物体特征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比较。
3.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复杂的比较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比较结果。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如何解决复杂的比较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总结提升: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实际操作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明了,能够直观地展示比较物体特征的方法和步骤,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来进行。
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要关注他们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合作能力;对于作业完成情况,要关注他们的正确率和完成速度;对于课后反馈,要关注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数一数》(第1课时)说课稿
3.提问导入:提出与100以内数有关的问题,如“你们知道100以内最大的数是多少吗?”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通过PPT展示100以内的数,引导学生观察数的顺序和规律。
1.板书主要内容:
-左侧:100以内数的顺序、数数技巧等;
-中间:数数的步骤,如“从1开始,每次数一个数,依次数到100”;
-右侧:学生思考与发现,如数的规律、生活中的数等。
2.板书风格: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以简洁的文字搭配直观的图形,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
3.板书作用: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
3.家长协助: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完成数数游戏,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数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遵循清晰、简洁、结构化的原则。板书布局分为三部分:左侧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中间展示数数的步骤和方法,右侧用于记录学生的思考与发现。
-学生在数数过程中可能出现漏数、重复数的情况;
-课堂互动不足,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2.应对策略: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行针对性辅导;
-设计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加强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3.评估教学效果: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注意力、参与度等;
-检查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范例【三篇】
【导语】数学的学习可以说很枯燥,记公式做题,做⼤量的类型题。
这时候,如果教师有⼀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提升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活跃性,提升学⽣学习兴趣。
优秀的⽼师往往都有⾃⼰风格的说课稿,渐渐形成⾃⼰独特的授课技巧,它会成为你的⼀种魅⼒。
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篇⼀】 ⼀、说教材 《平移与旋转》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学数学第四册P41-42页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会辨认锐⾓、钝⾓,建⽴了有关⼏何图形概念的基础上进⾏教学的,为今后的⼏何学习打下基础。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的⽣活中并不陌⽣,⽽作为新课程中的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第⼀次接触。
因此教材从⽣活实例⼊⼿,在⼤量感知的基础上,让学⽣体会和发现平移与旋转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动⼿操作进⼀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法以及学会分辨平移和旋转。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标:1、使学⽣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会在⽅格纸上画出⼀个简单图形沿⽔平⽅向、竖直⽅向平移后的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能积极参与对旋转与平移现象的探究活动,感受数学与现实⽣活的密切联系,对⾝边与旋转和平移有关的某些事物产⽣好奇⼼。
过程与⽅法⽬标:初步渗透了变换的数学思想⽅法 教学重点是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学会在⽅格纸上平移图形 教学难点是在⽅格纸上平移图形 ⼆、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1、实践操作法 ⼆年级的学⽣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建构主义学也认为,⼩学⽣学习数学是⼀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是⼀个亲⾃参与的充满丰富⽽⽣动的思维活动。
因此,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看⼀看、说⼀说、剪⼀剪等⼀系列的操作活动,运⽤多感官参与学习,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思维多依赖直观这样⼀个⽭盾,促进学⽣思维的不断发展。
2、游戏教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在⽣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本教学设计注重创设图⽚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强烈的求知*,巩固所学新知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1_东南西北》北师大版
《2.1 东南西北》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东南西北》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方向,学会用东、南、西、北四个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辨别简单的方向,感受方位的相对性,体会生活中方向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方向的经验,他们能够简单地辨别出东西南北,但对于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的认识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方向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方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学会用这四个方向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运用方向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认识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学会用这四个方向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五、教学难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的辨别。
六、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方向。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辨别方向。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森林动物运动会”即将举行,小动物们正在为比赛做准备。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发现问题:小熊需要找到比赛场地,但它不知道怎么走。
提出问题:你们能帮助小熊找到比赛场地吗?学生回答:可以。
教师总结:那我们就需要学会辨别方向,才能帮助小熊找到比赛场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方向的知识。
(板书课题:2.1 东南西北)2. 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方向教师展示一张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方向。
提问:地图上有什么方向?学生回答:有东、南、西、北。
教师总结:东、南、西、北是四个基本方向。
(2)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教师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四个小动物分别站在不同的方向。
北师版二下1分有多长说课稿5篇
北师版二下1分有多长说课稿5篇《1分有多长》教案一、教学内容:1分有多长(教材77-79页),《1分有多长》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情境活动,让学生建立一分钟和一秒钟的概念,掌握分与秒的关系,知道1分=60秒。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生体验1分钟的长短,并感受时间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分与秒的关系,体验1分时间的长短,建立一分钟的概念,知道分与秒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课件、活动单。
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引入新课1、游戏引入:介绍规则2、开始游戏(举手一分钟)。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谁想说一说。
3、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你们举了多久吗?1分钟,你们真厉害,这一分钟里你们始终保持着高举的姿势。
这次做一件轻松的游戏:看动画片,怎么舒服怎么做。
师:你有什么感受?4、刚刚同学们玩举手和看动画片的时间是一样长的,为什么同学们会一会儿感觉这1分钟长,一会儿感觉这1分钟短呢?5、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1分钟到底有多长?(板书课题)(二)、新授1、认识1分钟(1)认识秒针。
课件出示钟面,同学们,大家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有什么?找到三根针。
观察观察。
根据预先情况交流:在钟面上指出时针、分针、秒针,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区分它们的?生1:又短又粗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秒针,另外一根是分针。
生2:时针走的最慢,秒针走的最快,分针走的不快不慢。
)钟面上走的最快的是秒针,它可以记录比一分钟还要短的时间。
(2)认识1分钟出示课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这就是一分钟。
(板书:1分)刚才你观察到了什么?(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还有什么疑问吗?2、分与秒的关系(1)观察秒针。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秒针是怎样走的?(出示课件钟表——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的全过程)生1:是一格一格走的,走一小格是一秒。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搭一搭(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搭一搭(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搭一搭(二)》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搭积木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搭建不同的物体,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搭积木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给出了三个不同的搭建物体,分别是飞机、火车和轮船。
每个物体的搭建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
通过这三个物体的搭建,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搭积木的基本技巧,如如何搭建大的物体、如何保持物体的稳定性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他们对搭积木的活动非常感兴趣。
但是,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在《1.3搭一搭(二)》这一节课中,学生需要观察和理解三个不同的物体搭建的方法和技巧。
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教师细心的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和理解不同物体的搭建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搭建,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理解不同物体的搭建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和理解不同物体的搭建方法和技巧。
2.讲解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搭建方法和技巧。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4.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搭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与示范:讲解和示范不同物体的搭建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有多少个字-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有多少个字-北师大版一、说课目标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有多少个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 理解数词的概念,能够正确地用数词表达物品的数量; - 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 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 -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 理解数词的概念,掌握用数词表达物品的数量; - 掌握使用列竖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通过练习提升口算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 -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同时,能够进行思维拓展和推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老师向学生展示图片,问学生有多少只猪。
鼓励学生说出答案,并告诉他们正确答案是3只猪。
2.老师再次向学生出示图片,问有多少个词(指“猪”这个词)。
鼓励学生回答,并提示他们应该用“字”来表达数量。
3.老师出示另一张照片,向学生提问:“你们看到了多少只毛毛虫?”引导学生讨论数量,并教授“10只毛毛虫”用汉字表示的方法。
2. 讲授新知识1.老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列出的数字,并询问他们能否写出这些数字所对应的汉字。
教师适时提示,让学生明确每个数字所表达的具体数量。
2.老师以“2只鸟和3只鸭子,一共有几只鸟和鸭子?”为例子,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列竖式求解加法算式的方法。
3.老师通过不同的数学题目,教授如何使用“数量+数量=总数”的方法,增加学生对数词的理解和掌握。
3. 练习巩固1.老师出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用列竖式解决简单加减法算式。
2.老师以多种形式出题,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4. 拓展思维1.老师出示进一步拓展和挑战学生的数学题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提高思维能力。
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共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篇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分析《分草莓》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在分数目较大物品的过程中探索试商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利用分一分的活动,让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通过观察、交流,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经历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比除数小。
四、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二)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题意——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然后再引导学生列出算式,从而引出除法竖式,鼓励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试商。
(板书)55÷83、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商是5,或者是7可以吗?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以商不能是5,如果商是7,则会出现不够减的情况,商不能是7,这样逐步引导学生用6试商。
4、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试商,二相乘,三相减,四比较。
(三)巩固新知,拓展运用我设计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并且注重培养学生完整地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四)课堂小结在新课即将结束时,我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加深学习新知的印象。
五、说板书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这样的板书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而且更加完整、更加清晰的突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篇2一、说教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第42页的内容。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说课稿
《分苹果》说课稿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预期效果四个方面对本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分苹果》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内容。
本课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2--9的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学习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材通过安排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几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入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除法,这是本节课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点。
但二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的概念教学还需要借助一些具体形象事物的支持;但学生的自控能力还不强,需要教师做好课堂调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分苹果的过程中,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体会竖式中每一步的具体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分苹果的实际操作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我确定需要突破的重难点是:1、重点: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和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难点:理解和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体会竖式中每一步的具体含义。
二、说教法本节课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1、故事情境法:创设情景与淘气和笑笑一起分苹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通过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分苹果,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自主探究,多层次思考。
3、演示法。
4、讲授法:除法竖式的规范写法是一个新的知识,它不能过多依赖学生去发现,需要老师的精心讲授,规范学生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学准备:苹果模具、盘子,课件。
三、说学法本节课在学法上力求体现: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通过摆学具、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1【设计意图】综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充分挖掘了生活资源,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突出了实物感知,动脑数数,动手操作等活动,通过适时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好奇、质疑、讨论、整理的学习情境中,认识了“千”“万”,建立了良好的数感。
鼓励学生尝试用数字刻画出事物。
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新知能力,板书简洁有效,学生印象深刻。
增加了运用,尽量让学生去说数的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另外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以活动的形式呈现教材,从标题来看,具有情境性与活动性。
从内容看,学生学习了有价值的数学,教材在创设数学活动的主题与情境中,很自然的渗透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及人与自我等关系的价值。
【教学目标】1.通过事例体会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熟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通过估一估、摆一摆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3.培养学生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感受克服困难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感受大数,认识“千”,“万”。
【难点】充分感知一千,一万有多大,理解单位之间的进位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大正方体【教法】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在于兴趣。
本课数正方体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听为主动探究,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
本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借助这些手段节约时间,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学法】学生是主体,本节课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大数,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大数,培养动手能力,体验数感。
【教学程序】课标指出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缺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里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身于实施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现的机会。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了如下四大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以及在座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
接下来我就从教学理念和目标、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学理念和目标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小学阶段对角的认识分两个层次,本课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初步认识角,是第一个层次。
仅仅让学生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为以后进一步学角,掌握角的概念、度量、分类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
因此,对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点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三)教学目标
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年龄特点,确定了本课的三维目标:
1.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和记法,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2.让学生经历从实物中认识角,辨析角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符号感及空间观念。
3.在生活情境中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探索角的活动中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认识角和角的各部分名称,读法和记法。
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开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学法:
我采用操作法和观察思考法,即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留意身边的事物,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创设了为学生带来了礼物的教学情境,首先出示红领巾,问学生红领巾上有几个角?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很容易就能说出有三个角,教师示范指角。
让学生到白板上指出其它两个角。
再出示钟表、三角板,让学生指出角。
由于学生对角的概念模糊不清,在这里我预设了扇子(白板出示)的这个部分是不是角的环节,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活动一:找生活中的角
生活中有大量的角,你能找出你身边的角吗?让学生在教室中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初步形成角的表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二:折角
让学生用圆纸片折一个角,摸一摸,感知角的两边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扎手的,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角与生活中的角是有一定区别的。
活动三: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和记法
教师示范画角,介绍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由顶点引出的两条直直的线是角的边。
引导学生发现,原来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这时,我问怎么来记住这个角呢?我们可以用小弧线把两边连起来,用数字1来标记,读作:角1,记作:∠1。
(板书:记作:∠1,读作:角1。
)同学们还可以用2、3、4等数字或用字母a、b、c来标记,再请同学们标出自己折的角。
活动四:区分角、数角
我创设了“帮小蜜蜂区分角”的教学情境,依次出示这几个图形,让学生区分哪些图形是角,哪些图形不是角,并说明原因。
并抓住教学契机,解决刚才的扇子问题,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接着创设我们帮了小蜜蜂一个大忙,小蜜蜂邀请我们到它家里做客,可是却忘了家门的密码,我们帮忙找密码的情境,利用白板的幕布功能,依次出示三角形、五角星等图形,让学生到白板上数出角的个数,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利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课堂效率也提高了。
(幕布)
活动五:比较角的大小,探究与角的大小相关的因素
1.玩角
让学生拿出活动角,玩一玩,拉一拉角的两边,看看角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小组探究,最终发现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有关,张口大,角就大,张口小,角就小。
2.比一比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是这样突破难点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拖出一个角)变!这两个角一样吗?学生都说一样大,仔细看,再变!学生惊喜的说角变大了。
再变!角又变大了。
这时,我问:这个角真的变大了吗?我们来验证一下,结果发现两个角一样大!这是为什么呢?经过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利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方便省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记忆的更加深刻,理解的更加透彻。
3.做一做
以小组为单位,做一做这道题,教师参与小组活动,请同学到白板上汇报。
请看我的课堂实录。
这样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明确在不能直接看出角的大小时,可以用重合的方法来比较,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数一数
旨在使学生明确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一个角,在小学阶段我们研究图中有3个角,如有学生发现有4个角,老师要让学生明确这个答案完全正确,这个外角我们以后再学,并要积极鼓励这种创造性的发现。
2. 剪一剪
发给学生数张长方形白纸,要求只剪一剪刀后,数一数剩下的部分共有几个角。
这一开放题的设计,融游戏、探索、创新于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生会有无数种剪法,让学生在组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全班展示,注意指导学生数角的准确性。
(四)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如果你是角,你会怎样介绍自己?问题设计新颖,让学生自己随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知道自己一节课来有什么收获,提高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评价与反思
本课的教学,力求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让学生经历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感知角、认识角、理解角,教师真正成为了组织者和参与者。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利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了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
同时利用白板中的时钟、三角板、幕布等功能辅助教学,方便省时。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教的游刃有余,大家共同感受着数学带来的快乐!以上就是我的说课,感谢大家的倾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