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合集下载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及第三节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及第三节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
2.午餐不宜选用的食物 各种油炸食物,如炸鱼、炸鸡、炸肉等。 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等。
晚餐——清淡至上
晚餐的能量与早餐大致相同,要少于午餐。 1 晚餐宜选择的食物 适量主食。 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虾、瘦肉、豆类制 品等。 多吃绿叶蔬菜。 适量摄取粥类或汤类食物。
2 晚餐不宜选用的食物 各种油炸食物,如炸鱼、炸鸡、炸肉等。 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等。 高能量食物,如奶油蛋糕等。
糖类
平衡膳食宝塔利用各层位置和面积的不同,反映了 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咱们国家的城乡居民不仅需要每天均衡地吃这五类 食物,还需要每日三餐按时进食,而且每日摄取的 总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30%、40%和30%。 实际上是遵循了传统的“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的观念。
早餐——丰富多彩 让白色(牛奶)、橙色(果汁)、
巩固提升
1.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A、 小肠
B、 大肠
C、 胃
A D、 口腔
D 2.下列中哪项不是物理性消化( )
A、 牙齿咀嚼
B、 舌的搅拌
C、 胃肠蠕动
D、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
A 3.由消化道壁吸收的营养物质,首先进入的是( )
A、循环系统 B、消化系统 C、呼吸系统 D、运动系统
(3)又长又窄的“迷宫”是什么部位?为什么许多物
质在这里会神秘地消失?小肠 因为它们被消化吸收了 (4)“死胡同”是什么部位?盲肠或阑尾 (5)它在什么地方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 大肠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小肠的结构特点中,与吸收无关的是( )。
B A.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一般有5~6米长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描述什么是消化,人体消化系统的器官组成;2、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3、理解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功能。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人体的各消化器官,能够学会自我保护身体。

情感目标:让学生认同身体内后,需要各种消化器官协调作用完成消化过程。

教学重点:食物的消化过程教学难点:食物消化的最终产物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学设计:一、导入: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六大营养物质,让学生明白能够给人体提供能量的是最小分子物质,即引入食物的消化。

二、授课环节:1、给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本堂课需要知道,了解、理解的内容有哪些,让学生能够带着学习目的进入学习中去。

2、让学生阅读教材26页第一自然段,请学生回答什么是消化?顺着消化的概念引出消化涉及到的器官有哪些?3、让学生阅读教材26页二自然段的内容和教材29页的图片,请学生在幻灯片上找到各个器官,并给出组成整个消化的各器官的结合成为消化系统。

又将消化系统分成两大类,消化道和消化腺。

4、然后请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根据消化腺的大小,可以将消化腺分为两类,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请学生分别在教材上找出;又根据与腺体是否有导管相连将消化腺分为外消化腺和内消化腺,同样请学生在教材26页找到答案并回答。

拓展人体最大的器官及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胃是人体最膨大的部位。

5、请学生阅读教材30页,思考消化过程是怎样的,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拓展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6、接下来,让学生阅读26页第三自然段及29页的内容,先让学生找到各消化道的功能,并请同学思考消化道的消化是物理性消化还是化学性消化?然后找到各消化腺的功能,并请同学思考消化道的消化是物理性消化还是化学性消化?7、让学生再次看教材26到29页的内容,让学生结合教材与自己的思想回答消化过程及各阶段对应的场所以及需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最终被分解的产物。

8、给出每天摄入800克食物和1200毫升水的情况及相关数据,请同学分析人体消化的主要部位。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 第2章 第2节 消化和吸收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  第2章  第2节 消化和吸收
4.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培养探究能力和 实验操作能力。
【知识点 1】 食物的消化 1.食物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先分
解成 小分子 的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食物在 消化道 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 消化 。
2.人的消化功能由 消化系统 完成,它由 消化道 和 消化腺 组成的。
后被 肠液 和 胰液 消化成 甘油和脂肪酸 。
[探究问题 1]馒头在口腔中仔细咀嚼后,为什么会变甜?
答案:馒头中的淀粉经唾液淀粉酶催化分解为麦芽糖, 所以有甜味。
[探究问题 2]请估算你的一只手的手掌和手指的表面积后,来 类比说明小肠绒毛的生理意义。
(建议使用一根线和米尺分别测量手掌的手指紧紧闭拢和手指 张开时的轮廓线。)
答案:五个手指张开时的面积远大于手掌的面积。因此, 突起的小肠绒毛大大地扩大了小肠的表面积,大大地增加了 和营养物质接触的机会,有利于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2.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1)淀粉―口唾―腔液→ 麦芽糖 胰―液―小―、肠―肠→液 葡萄糖 (2)蛋白质―胃胃―液→多肽胰―液―小、―肠―肠→液 氨基酸 (3)脂肪―小胆―肠汁→ 脂肪微粒 胰―液―小―、肠―肠→液甘油+脂肪酸
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称之为化学消化。
【知识点 2】 营养物质的吸收
5.人体进行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小肠 ,它适应消
化吸收的结构特点有:
(1)小肠有 5~6 米长; (2)小肠中有 胰腺 和 肠腺 分泌的大量的消化液(胰 液和肠液),还有肝脏分泌的 胆汁 。
(3)小肠的内表面有皱襞 , 皱 襞 表 面 有 许 多 绒 毛 状 的 突 起
3.消化道包括:口、 咽 、 食道 、 胃 、 小肠 、 大肠、肛门等器官。消化腺包括 唾液腺 、 肝脏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节消化和吸收1.下列与馒头中淀粉的消化无关的是()A.唾液淀粉酶B.牙齿的咀嚼C.舌的搅拌D.胆汁2.下列各项中既能消化糖类又能消化蛋白质和脂肪的是()A.唾液B.胰液C.胆汁D.胃液3.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酶消化的先后顺序是()①蛋白质②无机盐③淀粉④脂肪⑤维生素A.①②③B.③①④C.①②④D.①④⑤4.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淀粉在口腔中能被消化成葡萄糖B.肝分泌的胆汁储藏在肝中C.小肠是人体消化的主要场所D.脂肪和蛋白质最早在胃内被消化5.下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胃能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氨基酸B.肝分泌的胆汁含有消化脂肪的酶C.小肠内有肠液、胰液和胆汁,利于消化D.大肠只有消化功能,没有吸收功能6.消化道中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由哪些腺体分泌的?()①唾液腺②胃腺③肝④肠腺⑤胰腺A.②④⑤B.①④⑤C.③④⑤D.①③⑤7.医生从小王消化道的某器官里取出少量液体,经化验发现含有葡萄糖、麦芽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维生素等物质。

则该器官是()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8.将等量的唾液和清水分别滴入盛有等量馒头碎屑的试管甲和试管乙内,搅拌均匀,再将2支试管放在37 ℃的温水中10分钟,取出试管并滴入碘液,发现甲不变蓝,乙变蓝。

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唾液不能使淀粉发生变化B.唾液可以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C.唾液可以将淀粉转变成葡萄糖D.唾液可以将淀粉分解9.下列有关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A.食道只有贮存食物的作用,没有消化吸收的功能B.小肠是人体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C.胆汁有助于脂肪消化是由于含有消化脂肪的酶D.淀粉的化学性消化的起始部分是胃10.小肠吸收功能严重不良的病人,常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提供营养,全营养液的成分不能含有()A.蛋白质B.葡萄糖C.无机盐和维生素D.氨基酸11.为避免对胃产生刺激,制药厂常把药物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供患者服用。

人教版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人教版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一、使用教材:采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二、实验器材:试管架、试管、滴管、小烧杯、培养皿、温度计、碘液、镊子、小刀、方便筷子(代替玻璃棒)三、实验改进要点:1、本探究教材中1号试管和3号试管对照涉及到两个探究因素不同,违背设计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的依据,学生质疑让老师无法自圆其说。2、选择含不同食物馒头、玉米、土豆作为探究对象,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四:实验原理:1、淀粉遇碘液变蓝,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2、设计科学的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五、实验教学内容:通过设计科学的对照实验,探究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本次说课包括四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第一部分: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在实验前介绍了消化系统的组成,学生对消化系统已经有了感性认识,紧接着设计一个探究实验,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结构到功能、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可以较好地体现探究活动在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中的作用,以及在指导健康生活中的价值。(二)学情分析:1、身心特点: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2、认知特点:通过七年级上册对玉米种子胚乳成分的探究学习,学生已经了解淀粉的检验方法;通过生活体验对牙齿与舌的功能以及唾液腺分泌唾液有一些感性认识。3、技能特点:通过七年级上探究实验的学习和训练,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控制单一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三)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描述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②、说出口腔内唾液、牙齿和舌对食物消化的作用。2、能力目标: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形成合作意识和发散思维,通过实验得出馒头、玉米、玉米面、土豆等在口腔中的变化相关结论,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创新能力;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和交流,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学会合作,学会反思和进一步完善设计,使设计方案科学化合理化。②、通过学生如实记录、分析实验结论,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及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③、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树立健康饮食意识养成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2、对照实验的设计。3、规范操作实验器材。教学难点:1、利用不同食物针对不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2、科学合理的设计实验步骤,有效地组织引导整个探究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并完善对照实验的设计。第二部分:说教法学法教法:1、通过学生回忆玉米种子胚乳遇到碘液变蓝以及含有的成分淀粉从而提出探究问题,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作出假设。2、分别设计以牙齿、舌、唾液对馒头、玉米、土豆等食物的消化的单一变量探究实验。3、采用自我反思,交互式评价方式分析探究实验是否合理的原因,并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使学生深刻领悟对照实验的内涵。学法:新课程倡导问题性学习和独特性学习,教学中改变被动模仿教材实验的学习模式,多维度引导学生进行主动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借助学习生成问题,鼓励学生选择不同食物、不同的变量,自主提问,作出假设,自主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现象观察得出相应结论,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多维而有意义,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在学习中敢于承担失败、勇于面对挫折的品质,形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第三部分: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前: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分发馒头,请学生品尝咀嚼,同时质疑,咀嚼后有什么感觉?根据多年经验感觉到馒头变甜的学生极少!(2)展示图片玉米种子胚乳遇碘液后变成什么颜色?蓝色。含有什么成分?淀粉。学生很容易回忆起来。从而引出本实验的研究问题: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淀粉消化的作用,使学生锁定了探究方向。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关注身边的事物开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感性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质疑: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还有哪些食物主要成分是淀粉。下节你们小组准备带什么食物来探究?学生会考虑:玉米、馒头、土豆、地瓜。提示:淀粉遇碘变蓝,但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口腔的温度大概是37℃。a、设计一组实验,有的只探究牙齿的咀嚼、有的只探究舌的搅拌,有的只探究唾液的作用,另外因素(学生多数选择温度)等.每个组任意选择单一因素进行探究。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在感性经验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然后做出合理的假设,不仅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活跃气氛,更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科学做出假设的方法---即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中做出合理假设。b、思考:①怎样模拟舌的搅拌、牙的咀嚼,唾液的分泌以及口腔的温度?②你选择的是什么因素对淀粉的消化?实验的变量是什么?怎样确保只有变量不同,其它条件都相同?③怎样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教师提示温水中水浴加热没有恒温箱有难度可以考虑简便方法:学生会讨论用保温杯或者手直接握着后者更实用)设计意图:这3个思考题是突破难点的关键,弄清了问题①③,不需要教师做任何强调,学生能明白该实验有的组要把食物切碎,要搅拌,以及整个实验要保持在37℃下进行,滴加碘液等具体操作的原因;问题②是引导学生控制变量,顺利设计对照实验的核心问题,学生只要清楚了这个问题,设计出合理的方案是完全没有问题的。c、分组讨论设计实验:制定计划(允许图示说明)第一组第六组制定的计划:1、取新鲜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模拟牙齿的咀嚼);C块不做处理。2、取三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号①②③号,做如下处理:⑴将A馒头碎屑放入①号试管里,注入2ml唾液并充分搅拌;⑵将B馒头碎屑放入②号试管中,注入2ml清水并充分搅拌;第一组⑶将C馒头块放入③号试管中,注入2ml唾液,不搅拌。第六组(3)将C馒头块放入③号试管中,注入2ml唾液,搅拌。将这三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第二组制定的计划:1、取4粒煮熟的相同大小的玉米粒2、放入口腔中2粒咀嚼搅拌,2粒不咀嚼也不搅拌3、6分钟后吐入培养皿滴加6滴碘液观察现象4、用小刀把完整的2粒玉米纵向切开,滴加6滴碘液观察现象第三组制定的计划:1、取3粒煮熟的相同大小的玉米粒,其中2粒用小刀切成碎屑2、1号试管加入1粒玉米粒碎屑3毫升唾液3、2号试管加入1粒玉米粒3毫升唾液4、3号试管加入1粒玉米粒碎屑3毫升清水5、把三支试管让两个学生握在手中提供适宜温度10分钟后分别滴加3滴碘液然后观察现象,再分别搅拌2分钟观察现象6、把2号试管中的玉米粒用镊子取出纵切,滴加3滴碘液然后观察现象.第四组制定的计划:1、取煮熟的玉米面分成相同的三小份,用方便筷子放入试管2、1、2号试管加入2毫升唾液3号试管加入2毫升清水3、1、3号试管一个学生握在手中10分钟2号试管放在室温30℃的环境中10分钟,分别滴加5滴碘液然后观察现象,再分别搅拌5分钟观察现象第五组制定计划:1、取土豆切成相同的四小块,3块切成碎屑2、1号试管加入1块土豆块2毫升唾液;2号试管加入1块碎屑2毫升唾液;3号试管加入1块碎屑2毫升清水;4号试管加入1块碎屑2毫升唾液3、把4支试管同时放在盛有37℃温水的保温杯中(用温度计如果水温下降马上加温水保持),同时1、2、3试管搅拌,4号试管不搅拌10分钟后分别滴加4滴碘液观察现象4、1、2、4号试管中的土豆块用镊子取出放在培养皿里继续切碎分别滴加3滴碘液观察现象。本节实验上课探究3、亲身体验,实验探究:a、强调玻璃仪器的使用及其实验注意事项根据设计实施分组实验b、用凉开水将口漱干净,再在口内含食物和一吸管另一端放入小烧杯中收取唾液。准备好各组按照制定的计划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探究4、表达交流,归纳总结a、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第一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甜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第二组:玉米粒中淀粉的变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第三组: 玉米粒中淀粉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有关第四组: 玉米面中淀粉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温度有关。第五组:土豆中淀粉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第六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甜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有关。b、小组评价完善本组设计:第一组依据教材实验属于中规中矩型。建议今后学习过程中需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但是恰当反应教材中的实验结果和第六小组形成比较第六组把3号试管与1号试管对照改为单一变量勇敢质疑勇于探究改进教材设计第二组在口腔中直接操作时间短、实验现象明显、贴近生活实际,不足之处无法明确哪个因素起到具体的消化作用。建议借鉴第三组第三组与第二组对比明显,设计更科学合理。建议增加玉米粒的数量第四组玉米面探究唾液、温度因素,时间短、效果明显,弥补第二组和第三组的不足。不足之处无法探究咀嚼变量。第五组设计比较全面合理,但是土豆块消化慢、短时间实验现象不是很理想。建议使用煮熟的土豆设计意图:通过互相评价,各组之间完善小组设计合理化建议,同学之间取长补短,学生能够认识到实验选材合理、科学严谨的设计实验非常重要 ,实验现象最后的结果没有好坏之分,都会收获经验和教训,都是一次成功的实验体会,亲身经历是最大的财富。5、回归生活,健康饮食:交流一下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饮食习惯分析一下哪些属于好的习惯可以继续保持哪些属于不良的习惯需要加以改正。最后谨记饮食格言:•狼吞虎咽吃饭大忌•细嚼慢咽消化容易•病从口入不可大意•饮食卫生千万注意第四部分:说教学反思:以往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的教教材,学生也是通过单纯的模仿来做实验,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教师经过学习转变观念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做到实验课堂学生能够做中学——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分工合作;做中教——小组评价,归纳总结,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不仅学生发散思维有所创新,教师惊喜的发现学生有着巨大的潜力,也会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学生更好的科学合理的指导。。

4.2.2 消化与吸收 课件(共23张PPT)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4.2.2 消化与吸收 课件(共23张PPT)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麦芽糖
(2)淀粉遇碘__变__蓝__,而麦芽糖遇碘_不__会__变__蓝___。
实验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馒头的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 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2)作出假设:
馒头的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 有关系 (3)制订并实施计划。 (4)规范操作。
模拟实验
• 1.能否在人的口腔中做这些实验?
3.糖类、蛋白质、脂肪起始消化的器官是( B) A.胃、小肠、大肠 B.口腔、胃、小肠 C.口腔、胃、肝脏 D.口腔、小肠、大肠
4.下列消化液中哪项消化食物起的是物理变化( C) A.胰液 B.胃液 C.胆汁 D.肠液 5.不参与淀粉的消化,但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是 ( C)
• 在人的口腔中,实验现象无法观察,唾液的分泌也不可控制, 因此,要探究这些问题,只能通过模拟实验来进行。
• 模拟牙齿的咀嚼:把馒头块捏或切成碎屑 • 模拟舌头的搅拌:用玻棒搅拌或摇晃试管 • 模拟唾液的分泌:取自己新鲜的唾液(重要) • 如何取新鲜的唾液? • 1.小组指定一个同学;2.先漱口;3.棉絮吸取;4.含少量水吐出;
1.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舌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唾 液能使淀粉开始发生变化。 联系:牙齿的切碎与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更加 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使淀粉发生变化 2.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口腔中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充分转变成麦芽糖
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的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消化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分泌消化食物的消化液(一般含消化酶) 。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学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学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四页。
再见 ! (zàijiàn)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四页。
第三十三页,共三十四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教学课件。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能够直接通过细胞膜被细胞吸收,而淀粉、蛋白质 和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先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 道(shídào)、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等器官以及分布在消化道壁 内的小腺体。例如,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肝、胆、胰、十二指肠的相 互关系示意图
温度大约是37 ℃。
第十一页,共三十四页。
制订计划
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案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
❶ 取新鲜(xīn xiān)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 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模拟牙的咀嚼);C块不做处 理。
❷ 用凉开水将口漱干净,再在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后, 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第十三页,共三十四页。
第十四页,共三十四页。
讨论和完善计划(jìhuà)
完善方案时,要进一步考虑以下问题:多大的馒头块做实验合适?
怎样才能既方便又快速地获得大量的唾液?实验装置在37 ℃的温水 中保持多长时间后再滴加碘液合适?等等。
分工(fēn gōng)操作,观察和记录 你们小组观察到的现象是:
分析下面的数据,指出哪一部分消化道中的消化液最多。
在每天摄入800克食物和1 200毫升水的情况下,消化腺大致 分泌以下数量(shùliàng)的消化液:1 500毫升唾液,2 000毫升胃液, 1 500毫升肠液,500毫升胆汁,1 500毫升胰液。
五种消化液中,胆汁、胰液、肠液(chángyè)都进入小肠,共有3 500毫升,所以小肠内消化液最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2.2消化和吸收 (共36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2.2消化和吸收 (共36张PPT)

小肠 小肠
小肠
人体消化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小肠
什么叫做消化?消化的方式有哪两种?
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 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 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消化。消化方式有 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方式。
分解
Hale Waihona Puke 大分子小分子消化系统
食物的消化过程
部分淀粉初步消化 口腔;
4.下列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D ) A.胰液 B.肠液 C.唾液 D.胆汁 5.在消化道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 的先后顺序排列是( C ) A.糖类 脂肪 蛋白质 B.脂肪 糖类 蛋白质 C.糖类 蛋白质 脂肪 D.蛋白质 糖类 脂肪
*.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的最终产物分 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和脂肪酸 别是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它们 口腔、胃、小肠 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细淋巴管有利于营养物 质的吸收。 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最主要场所!
营养物质主要是在小肠还是
大肠中被吸收的?
大肠内表面上 只有皱襞,没有 绒毛状突起 盲肠 不利于吸收
阑尾
小结:
我收获了· · · · · ·
1.人体内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B ) A.胃 B.小肠 C.大肠 D.食道 2.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 D ) A.胃 B.唾液腺 C.胰腺 D.肝脏 3.组成消化道的消化器官依次是( B ) A.口腔、咽、胃、食道、小肠、大肠、肛门 B.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咽、胃、食道、大肠、小肠、肛门 D.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
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消化系统的组成
唾液腺 咽
口腔 食道 肝脏 胰腺 (有肠腺) 小肠 肛门
胃 (有胃腺)
大肠
食物进入口腔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牙的切碎,唾液的湿润
舌的推动、搅拌
馒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淀粉有甜味吗? 馒头为什么越嚼越甜? 淀粉 (无甜味) 麦芽糖 (有甜味)
模拟什么作用?
馒头碎屑与2毫升 唾液搅拌混合。
大肠
2.不参与淀粉的消化,但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 C 是 ( ) A.肠液 B.胰液 C.胃 液 D.唾液
3.在小烧杯中倒入10毫升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 充分振荡,并置于37 ℃的温水中。1小时后,植物油 B 不见了。请分析所配制的消化液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 )
A.唾液、胆汁、胃液
B.胆汁、肠液、胰
为什么胃没有把自己消化掉?
胃黏膜

分泌胆汁
胰 胆囊
储存胆汁 分泌胰液,其中含有 消化糖类、蛋白质和 脂肪的酶
小肠起始部分 (十二指肠)
肠腺分泌肠液,其中 含有消化糖类、蛋白 质和脂肪的酶
★胆汁、胰液都进入小肠
部分淀粉初步消化
部分蛋白质初步消化
蛋白质 淀 粉 脂 肪 氨基酸 葡萄糖 脂肪酸、甘油
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情况
2 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
现象: 变蓝
结论: 淀粉未分解
3 馒头小块与2毫升唾液不搅拌
1
2
3
现象: 部分变蓝 结论: 淀粉部分分解
1、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切碎磨碎食物,增加食物的表面积 牙齿: 舌头: 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 使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唾液: 2、唾液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了分解? 唾液淀粉酶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1课时食物的消化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1课时食物的消化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16-
3.如图表示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其中①和②分别是 ( C)
A.胰液和肠液 脂肪酸 B.胰液、肠液和胆汁 脂肪酸 C.胰液和肠液 氨基酸 D.胰液、肠液和胆汁 氨基酸
第1课时 食物的消化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17-
4.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第1课时 食物的消化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20-
7.如图为人体消化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
。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
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叙述正
第1课时 食物的消化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15-
2.马铃薯又名“土豆”,因其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人类的第二 面包”。马铃薯所含的主要成分在人体内开始被消化的部位 和最终消化产物分别是( A ) A.口腔和葡萄糖 B.小肠和麦芽糖 C.小肠和葡萄糖 D.口腔和麦芽糖
第1课时 食物的消化
自主预习
第1课时 食物的消化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13-
6.如图是模拟淀粉的消化过程,“剪刀1”“剪刀2”分别代表的是 ( C)
A.淀粉酶和蛋白酶 C.淀粉酶和麦芽糖酶
B.脂肪酶和蛋白酶 D.麦芽糖酶和蛋白酶
第1课时 食物的消化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14-
1.下列有关消化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胆汁不含消化酶 B.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C.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D.所有的消化腺都分泌消化液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2节消化和吸收1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2节消化和吸收1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

毛细淋巴管
12/11/2021
第十四页,共三十页。
肠腺
小肠(xiǎocháng)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 点:
• 小肠长5~7米; • 皱襞和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内表
面积;
• 小肠中有多种消化液;
• 丰富(fēngfù)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
12/11/2021
第十五页,共三十页。
9
5
6
分泌胆汁的是器官是( 肝脏 )
7
8
消化12食/11物/202和1 吸收养料的主要器官是( 小肠 )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页。
连线并回答问题
各种(ɡèzhǒnɡ)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
唾液腺 肝脏 胰腺(yíxiàn)
肠液
胰液
胆汁
(dǎnzhī)
肠腺
唾液
胃腺
胃液
含多种消化酶的消化液:
12/11/202不1 含消化酶的消化液: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页。
巩固练习
1.在消化道中只有(zhǐyǒu)消化作用是__口__腔___,只有吸收作用的是 ____大__肠_,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吸收作(gk)ǒ用uqi的ān 是______胃__小__肠,既无 消化作用又无吸收作用的是___________咽____食__道. 肛门 2.消化系统由____消__化___道_和______消__化_组腺成.
12/11/2021
第十一页,共三十页。
毛细血管(máo xìxuèɡuǎn) 毛细淋巴管
12/11/2021
第十二页,共三十页。
(fàngdà)
小 肠 绒 毛 放 大
微绒毛(1000—3000根)
小 肠 绒 毛 细 胞
(xìbāo)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消化和吸收(2)课件与答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消化和吸收(2)课件与答案

第四单元 第二章
A.试管①不变蓝,试管②变蓝 B.试管①变蓝,试管②不变蓝 C.都变蓝 D.都不变蓝 答案:A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二章
10.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胃液和肠液都能参与牛奶的消化 B.胆汁不含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 C.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都是有机物 D.牙齿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 分解了
1.小肠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是 ( A )
A.维生素 B. 淀粉 C. 蛋白质 D. 脂肪
2.下列器官中都具有吸收功能的是 ( B )
A.口腔、胃、小肠
B.胃、小肠、大肠
C.咽、食道、肛门、小肠
D.胃、小肠、肛门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二章
3.下列哪项不是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D ) A.小肠长5~6米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C.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 D.小肠壁内有肠腺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二章
7.嚼馒头时有甜味是因为 ( B ) A.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B.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C.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D.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二章
8.下列对于右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 B.能初步消化淀粉的是② C.③分泌的消化液含有胰岛素 D.消化蛋白质的主要是④
第四单元 第二章
解析: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不仅增大了消化面积也增大 了吸收面积,A项错误。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不仅增大了 消化面积也增大了吸收面积,B项错误。小肠内壁有许多 肠腺分泌肠液利于消化食物而与吸收功能不相关,C项正 确。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壁薄有利于对营 养物质的吸收,D项错误。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的变化规律。
分析吸收实验中吸收物质的含量 变化,探究不同营养物质的吸收
机制和效率。
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点进行对 比,加深对消化和吸收过程的理
解。
THANKS
谢谢
统中的吸收过程,了解吸收机
制。
01
实验材料:葡萄糖、氨基酸、
脂肪酸等。
02
实验步骤
03
1. 将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
分别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中物质的变 化情况,如颜色、黏稠度等。
05
3. 使用试纸检测试管中吸收物 质的含量,记录实验数据。
06
实验结果分析
分析消化实验中消化酶的活性变 化,探究不同食物在消化过程中
吸收
分泌
将经过消化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吸收进入 血液,供全身组织细胞利用。
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参与消化过程,同时 还能分泌一些激素,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 。
02
CHAPTER
消化过程
物理性消化
01
02
03
咀嚼和吞咽
咀嚼食物将食物破碎成小 块,便于吞咽,进入食道。
胃肠蠕动
通过胃肠的蠕动,推动食 物与消化液混合,促进食 物的消化。
等。
提高吸收效率
消化酶能够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 分子物质,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效 率。
维持身体健康
消化酶的分泌和作用对于维持身体 健康和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03
CHAPTER
吸收过程
吸收的部位
小肠
小肠是主要的吸收部位,食物经 过胃和小肠的消化后,小肠绒毛 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
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肠道疾病
总结词
肠道疾病是指影响肠道健康的疾病,包括炎症性肠病、肠易 激综合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一课时左云二中何占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道的组成和消化酶的作用;牙齿的结构和功能胃和肠的结构特点;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教学难点
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三、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设问引起学生疑惑,激发学习欲望。

师: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生: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师:人体内有没有这些成分?
生:有!
师:人体内的这些营养成分是哪里来的?
生:食物。

师:食物中的这些营养成分,只是构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原料。

那么,食物是怎样被消化、这些营养成分是怎样被人体吸收的呢?
揭示课题:消化与吸收
(二)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1.1学生自主学习,观看画面、回答问题。

概括出消化的概念。

消化的概念:食物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都是大分子、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消化。

1.2.消化系统的组成
演示消化系统组成的课件
1.3提出问题
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

脂肪和蛋白质又是在什么部位才开始被消化的?让我们继续学习、探究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

通过思考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回答口腔内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及其主要作用。

演示消化系统组成的课件、提问让学生体会进食时牙齿、舌、的作用。

消化腺的位置
和功能;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课堂小结:食物在消化系统中既被磨碎、搅拌,物理性消化;但主要的是受到多种消化酶的作用,即化学作用,最终被消化成可被吸收的的物质。

从而为吸收打下基础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结构
(主要有7个结构)
消化道
功能
结构
(5大消化腺)
消化腺
功能
教师:巡回指导、答疑。

生:课堂记忆
提出改进意见。

2.1表达交流、
2.2得出结论
全班交流观察到的现象,鼓励、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补充。



系统
三、消化的全过程
3.1仔细观看视频——食物的消化,引导学生观看。

让学生对消化系统的知识有更形象的认识,进一步巩固,加深印象。

为完成“西瓜子历险记”做准备。

3.2思考、回答问题。

四、小结、课后练习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方法,说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谈谈体会。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一、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
(一)探究
(二)消化的概念
(三)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功能
口腔——
咽——
食道——
胃——

化道
小肠——
大肠——
肛门——
唾液腺——
肝脏——
胃腺—— 胰——
肠腺——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初步的功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自身展开教学,尽量体现出通俗易懂。

加之七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乐于了解自身的结构特点,我通过调动学生利用直观化视频及插图,把实物如何被消化吸收这一抽象的知识形象直观化易于接受。

在课上学生积极讨论,主动参与合作,老师多看多听,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但是课后仍感觉有许多不足,虽然很多学生都在积极参与思考,但有个别学生始终只被精彩的视频所吸引,没有参与怎样解决问题的思考;在解决练习册时应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不要急于提醒和引导。

学生在认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并在老师和组长的帮助下,能顺利地通过与自身的结构对照,明白了自身的一些消化系统的结构的位置和常识,也培养了观察、分析、概括、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能力。



腺 消化系
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