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正让学生学会在“探究”中学习数学

合集下载

数学(心得)之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

数学(心得)之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

数学论文之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⒈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角色、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将都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的过程。

自主学习倡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通过自学的动脑、动口、动手、动心、动笔等活动方式,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学会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也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打下扎实的基础。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自主学习这种开放的多角度的学习方式的探究,激活课堂,使学生掌握数学这一学科学习的特点和规律,独立地选择学习的步骤与方式,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策略性地学习。

通过”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此课题的研究,培养一支具有较高驾驭课堂能力,开展探索教学研究能力的科研教师队伍。

⒉本课题预计有哪些突破?自主学习这种开放的多角度的学习方式,摒弃以往学习的许多弊端,激活课堂,使学生学习方式由死学到活学,由活学到活用,从而发生质的变化。

像陶行知说的那样,学生能想,能看,能干,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⒊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用陈旧的、模式化的教学方式,致使新教材、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没有落到实处。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中心任务是为了完成对书本中静态知识的学习,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而学生以知识的受体存在于课堂中,他们主体性、创造性潜能被无形的压抑,师生间难以实现思想上的交流、情感上的沟通。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还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数学公开课学习心得体会(通用5篇)

数学公开课学习心得体会(通用5篇)

数学公开课学习心得体会(通用5篇)数学公开课学习心得体会(通用5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

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公开课学习心得体会(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公开课学习心得体会1一节课多人讲,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设计,不同的侧重点,让人耳目一新,思绪万千,受益匪浅。

通过这一天半的听课,让我知道:一节课想要上好,必须下真功夫。

如果没有准备好,一节课干巴巴没有任何的新意,只觉得枯燥无味,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跟着一点点地被磨灭。

但如果准备好了,设计好了每一个环节,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就像面对学生们的朋友,让他们觉着亲切,自然愿意学,学习数学的热情也会越来越高涨。

另外,我也学到了一些教学的技巧,要想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必须要使导入新颖、别致;对于新授课,使问题贴近生活,或加上实际的情景(如:视频、图片等),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习的热情;对于练习题目设计要有梯度,体现“低起点、小跨度、快反馈”但要注意避免以讲代练,让自己累得够呛,但学生却没有多少收获。

总之,好的课,必须要有独特的地方,而我距离这还差得远,因此必须加大学习的力度,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数学公开课学习心得体会2十分有幸能够去八里湾镇中心小学听这几节数学课,听着这三位老师讲的三堂精彩的课,我学到了很多,收获颇丰。

作为一名登上这三尺讲台不久的晚辈来说,对于三位前辈的课,我无法去精确的评议,这些只是我浅显的感觉和体会。

作为一名新的老师,我们对于教案的设计,对于课堂氛围的激发,对于课堂的整体把控,确实存在很多的不足和缺陷,而弥补这些缺陷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和努力的去揣摩课堂的技巧。

而这三节课各有千秋,也从不同的方面诠释了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这次让我又学到不少。

先是李老师讲的二年级的《搭配》,这堂课,李老师采用了游戏作为开头,激发学生的兴趣,二年级的小学生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年纪,活泼好动,乐于游戏,李老师的开头,可以说是正抓住了孩子们的特点,我觉得这个开头十分的好。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数学是一门普遍被认为枯燥乏味但又不可或缺的学科。

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觉得数学是一门难以理解的学科。

我们相信,通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自主探究是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独立求解问题的过程。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数学是一个充满问题的学科,而问题的提出是学习的第一步。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主动思考、探索。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思考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让学生在一定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进行独立学习和探究。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项目或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自主学习。

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数学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来学习数学。

数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而实践探究是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践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数学知识。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数学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

通过实践探究,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好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鼓励他们在自主探究中不断思考和实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更好地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数学--"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教学案例分析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数学--"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教学案例分析

步观察 分析 , 请你总结 出系统 的概念 , 在知识形成过程 中充 分调 组合 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 ,同学们要认真 观察 、多动脑
动 了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 , 引发学生主动探索 的源动力 , 为学生 深入 筋 , 择 自己喜欢而 又简便 的方法进行计算 。 选 学 习形成强烈 的求知 欲。 三、 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 新旧知识重 叠 “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 的教学” 在平时 的课堂教学 中 , , 我们要
的这个 大的不规 则图形Ⅱ 组合图形。 q
习一下组合 图形 的面积。( 出本课教 学重点 ) 引 分析 : 通过情境引入产生 的感性认知 , 加上对生活 中图形 的进

师: 通过刚才 同学们对组合 图形 的认识 , 接下来我们进一 步学 通 的 。 师: 通过 刚才 的学习 , 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 细, 分析得也很好 ,
的吗?
生 回答 。
师: 大家看看 我们周 围都有 什么物体 是由多种图形组成 的 , 同 思考 , 在观察与探索过程 中总结 知识 ,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 了参与数
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学活动的空间和时 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 ,不仅开拓 了思
四 、 结 方 法 总
分析: 此情境导入是为 了让学生根据 已有 的认 知体验 , 从七巧 维 , 也培养 了学生的独立学 习能力 。 板 的引入去认识分辨生活 中的组合 图形 , 引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 让
生 2 由两个或是两个 以上 图形组成 的图形 。 : 师总结 : 我们 就把像这样 由两个或两个 以上 的简 单图形组 成
添补法 : 当我们 添补上一块之后 , 能根 据给定的条件求出添补 之后 图形 的面积 , 我们 就可 以尝试一下 , 那 否则这种方法就是行不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模式的应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缺乏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而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则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来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和实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该重视数学学习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只注重答案的正确与否,忽略了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培养出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我们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将数学问题简化为标准答案的求解过程。

而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思路和方法,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出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倡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数学教育的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和探究精神的数学人才。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改的重点之一。

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机械、死记硬背、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状况,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发展个性。

在现今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呢?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以供商榷。

1 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更加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体验重视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应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去构建知识体系,要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探究新知识,并做出总结归纳,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了能力。

结论固然重要,但如果不经历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不经历一系列的质疑、判断、论争和比较,就难以获得正确的结论,就谈不上真正的理解和巩固。

再者,没有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 让学生自主地经历操作活动过程,在快乐中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究、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让学生自主地经历操作活动过程,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

要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离不开学习兴趣的培养,动手操作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多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手和脑的关系密切,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智力发育,还能促使其善于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节,先让学生制作平行四边形模型,课堂上,通过割、补,把它变成长方形,对变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进行观察、分析,联系学过的知识,归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还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3 独立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探究中学习数学所谓探究学习,也叫发现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情境,让学生通过独立地发现问题、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发展情感与态度,掌握知识与技能。

让探究性学习走进数学课堂

让探究性学习走进数学课堂

关键词 : 自主
探究性学习是 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 员的合作意识和阴 队精神。
能 力 的 发 展 为 重 点 , 学 生 的 自主 探 究 学 习 为 以
核心 , 以问题解决为突破 , 使学生主动建构数学 高 , 的看刻度 , 有 有的作 汜录 , 有的查错 误…… 过程 中 , 教师 多用“ 不错” 你 真棒” 有 见识 ” 真 “ “
等 底等高 、 等底不等 高 、 高不 等底 、 等 不 等 不
二、 利用 讨论 交流 , 升 学 生合作 探 究的 学生做实验 。 提 选取的吲锥体 课程标准》 j 1《 .
1 ]走进新课 程 I课程实施 者埘 》 2《 I j .
自主探 究 卜 分重露 , Ui 意味荇不 合 等高的若十组 。实验的材料有沙 子 、 , l 小 f - 水 结果表
总之 , 探究陛学习是学生学 习数学的重露方 数学课堂 , 使数学课堂真 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 卜
参考文献 :
, 必须高 度重视 , 我们 努力让探 冗性 学习走进 强 j、生 的求知欲 。的确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游泳中学会游泳 ” 一样 ,在做数学 中学 习数学 ” 式 “ , 例如 , 学“ 教 圆锥的体积计算 ” , 时 我放手 {. l 1
● ● ● ◆ ◆ ◆ ◆ ”● J - ◆ 1◆ ◆ 『 }● _ u ◆ _ I ◆ ◆ ・ ◆ ◆ ◆ ● 1 ◆ ‘◆ ◆ ◆ ◆ ,
让 探 究r 掌 习 志 进 数 学 课 堂 性
福 建 省邵 武 市 实验 小 学 分 校 俞 应 发
摘 力 的发展
两 人相距 多少米? 这道题属于开放题 , 仅靠个人 争汇报 , 齐验证 , 学生的思维不断被激 活。讨论

在探究中搞好小学数学教学

在探究中搞好小学数学教学
理 化 空间 对州ຫໍສະໝຸດ 在探究 中搞好小学数学教学
赵 贵俊
内蒙 古 凉 城 县 蛮 汉 镇 崞 县 窑 中心 校 0 1 3 7 5 0
摘要 : 在 小学数 学教学 中, 教 师应 通过 创设探 究情境 、 教 三、 巩 固探究成果 导探 究方式、 巩 固探 究成果 、 拓展探 究范 围等环 节 , 让 学生 学 学生经过了艰 苦的探 索过程 , 获得 了来之不易 的“ 胜利果 会 自行获得 数学知识 , 在探 究中学习数学。 实” 和较丰 富的主观感受 , 产 生了强烈 的表 达意向 , 不 吐不 快。 关键词 : 探 究 小学数学 教 学 交流给每个同学提供了表现 自我的机 会 ,不仅使学生对知识 的理解更 全面 , 而且丰富 了学习的想象力 。 对于有些数学问题 探究是新教育理念下新 的学 习方式 。 积极 进行课 堂探究 , 引导学生争一争 、 辩一辩 , 学 生能够豁然 开朗。学生是信息加 有 利于学生探究 精神 的形成 , 能 激励学生 的好奇 心 、 求知欲 , 工的主体 ,是一定 意义的建构者 。学 生在探究 中经过亲身经 因此 , 进行探究式学习十分重要。在数 学教学 中, 教师应通过 历 、 亲 身体验 , 对提 出的假设 进行 了论证 , 一定会 形成一 定 的 创设 探究情境 、 教导探 究方式 、 巩 固探究成 果 、 拓 展探究 范 围 探究 成果 , 这种成果 自然对错 交织 。教师不可盲 目评价 , 不可 等环节让学生学会 自行获得数学知识 , 在探 究中学习数学 。 创 对的表扬 、 错 的批评 , 要 注意保持学生 的探究心理 , 保持 学生 设探究情境是探究性学习 的前提 ,指导导探究方式是 探究 性 的探 究热情 , 鼓励学 生去粗取精 、 去伪存 真 , 最后形 成 自己对 学 习的核心 , 巩固探 究成果是 探究 性学 习成功的保证 , 拓展探 解决 问题 的认识 。这样不仅体现 了学生感性认识 向理性认识 究范 围是探究性学 习的迁移和延伸 。 的发展 , 也可 以充分让学生感受探究学 习的价值 , 感受 探究成 创设探 究情境 功的喜悦 。在探究性学 习中, 学生通过艰苦 的探 索 , 得 到的结 学 生的学 习是在 已有 知识 和经 验基础 上 的主动 建构 活 果虽有些杂乱无章 、 有对 有错 , 却凝结着学生探究的辛苦。 动, 是 已有认知 结构的必要发展 和重新组织 。 新的认知结构是 教师要 因势 利导 , 对 于正 确的 、 合乎逻辑 的结果 予以充 分 通过学 生与环境 的“ 同化 ” 或“ 顺应 ” 过程逐 步建立起来 的 , 在 的肯定 ,对于错误 的甚至是不着边际 的结果要巧妙地进行处 这一过程 中, 创设 问题情境 、 诱 发探究欲望十分重要 。在教 学 理 , 注意保护学生探究 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 , 决不能武 断地予 以 过程 中 , 教师 要努 力创设 问题 情境 , 使问题 目标 明确 、 重点 突 全 面否决 。 教师最终 要将规律性 的结论准确地告诉学生 , 使学 出。 如教学 四年级 ( 下) 《 三角形》 时, 先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 过 生们对照 自己的探究过程 , 从 中体味成功 的喜悦 , 增强他们对 的三角形 , 说 一说 哪些物体 上有三角形 、 红领 巾是什 么形 状 , 探究 的信心与决心 , 同时深化对数学知识 的掌握 , 让学生学会 然后提出问题 : 若把三角形 的~张纸剪 去一角 , 会 出现 什么形 思考 、 学会 探究 。 。 状的图形? 使学生一开始就进 入了探索状态。 探究是一 种有 目 四、 拓 展探究范 围 的的探索 , 探究 的过程及过程 的真实性往往 比结果更重要 。 探 探究性学 习是学生在 自身生活经历、 社会经验基础之 上 。 究 性学习的问题 性、 实践性 、 参 与性和开放性决定 了探究性学 综合运用 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 、 技能进行的研究活动。 课堂教 习必须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 否则探究性学 习就是一 句空话 。 学 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探究 活动的结束 ,这一活动在课外 创设探究情 境 , 激发 了学生学 习的兴趣 , 营造 了和谐 的课堂氛 的延伸 , 让学 生到更广 阔的时空去探究 , 可 以激发 学习兴趣 , 围。要利用 现代信息技术 的特 点 , 遵循学生 已有 的认 知心理 , 促进课堂学习 ,对 提高学生 的探究水平 和综合 解决 问题的能 注重与学生 已有 的认知结 构相结合 , 创设轻 松 、 愉快 、 生动 的 力具有促进作用。例如学习了《 公园有多宽》 后 可以布置学生 教学情 境 , 同时在情境 中设置疑问 , 唤起学生探究 的热情 。 自己设计一个长为宽的 3 倍、 面积为 2 1 0 0 0平方毫米 ( 图上 的 二、 指导探究方式 数据 ) 、 以环保 为主题 的公 园 , 自编估 算 内容 , 并估算 出结果 。 《 数学课程标准》 明确指 出 : “ 学生 的数学学习 内容应该是 丰富多彩的探 究活动涉及学生生活 的方方 面面 ,在知识 的迁 现实 的、 有意义 的 、 富有挑 战性 的 , 要有利 于学生主动 进行观 移过程 中检验探究 结果 , 有助于强化搜集 、 处理 和提炼信息的 察、 实验 、 猜测 、 验证 、 推理 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 ” 提 出假设是学 能力 , 培养学生 的创造精神。 生 自我探究 的开始 。 “ 假设 ” 可以是学生对结论的初步估计 , 方 著名心理 教育 学家奥苏泊尔说过 : 只有学生亲身经历 、 亲 案是否 可行 , 对结论 的估计是否正确 , 都有待 于学生在 自主探 身感受得到的东西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 对 于每个数学 问题 , 究 中去验证 。教师要组织学生 间的交流活动 ,让 他们通过交 让学生亲身经 历 、 亲 身体验 、 亲身探究 , 教师只要在 关键处 给 流、 讨论筛选出有一定价值的假设或者猜想 , 再进 行探究 。学 予点拨 , 充 当学生知识 形成过程 中的协 作者 、 促进者 , 学生就 生探究性学 习的过程 , 是手 、 眼、 脑多种感官协 同活动 的过 程 , 能够真正理解 和掌握数学知识 。 同时在 这种进程 中, 学生还可 这样做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 有 利于发展学生思维 , 培养学 能对 所要 学习的数学知识有新 的发现 , 从数 学活动的实践 中, 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爱 因斯坦 曾说过 : “ 提 出问题往往 他们 能够 发现解决数学 问题 的途径 , 也 学到数学方法 , 从 而更 比解决 问题更重要 。”思考 的问题往往 由教 材或教师呈现 出 好地 、 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 来, 这不可取 , 要尽量让学生提 出问题 。 当然 , 不管怎样提出的 问题 , 要尽 量贴近学生 的生活 , 贴近学生认 知的最近 发展 区。 同时 , 要借 助多媒体 课件 等最 大限度地 激发学生探究 的兴趣 , 使学生乐意探究 、 能够探究 。 、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数学是一门需要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常感到困难和枯燥。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通常是老师在黑板上讲解数学知识,学生们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听讲,而这种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使他们难以真正掌握数学知识。

为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教师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一些启发式的讨论和探究型的学习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或者让学生观察一些数学现象,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讨并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个有趣的图形或者数列,鼓励他们尝试总结规律,找出其中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思考和总结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化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这种情景化的问题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关实际生活中的购物、旅行、运动等情境下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而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互动式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教师可以结合数字化技术,设计一些有趣的互动数学课件,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和其他数字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拓展他们的数学视野,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教师在进行自主探究式的数学教学时,也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自主学习态度和方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一些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搜索和筛选学习资源、如何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等等。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做鸟巢--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做鸟巢--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做鸟巢—认识图形》教学反思这节课教学的是青岛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做鸟巢》的信息窗一——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学生能凭直观感知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但缺乏直观形象的验证。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组织引导学生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具体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最后发现并交流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

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在讲授之后的练习中,让学生充分地操作,在练习中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结合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以及本课的内容特征,我的教学力求体现以下三个特色: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掌握到根据特征来判断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所以“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是很适合的。

在本节课中,我先引导学生观察猜测,然后利用手中的材料,讨论,动脑筋,想办法,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以及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共同点与不同点等等,内容一步一步推进,使学生逐步掌握了探究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

2、让学生在主动“触摸”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多次让学生运用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

让学生在“触摸”中掌握知识,学会学习方法,领悟知识内在的奥秘,更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

3、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只是计算的过程,还要能够在推理、思考的过程中学会交流,进行体验。

课中我安排学生六人一组,猜想出能证明长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的办法,活动后让学生及时反馈自己的发现,表述自己独到的见解。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数学探究的习惯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数学探究的习惯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数学探究的习惯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需要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究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

然而,很多孩子并没有对数学产生足够的兴趣和热情,导致学习中表现不佳。

因此,养成数学探究的习惯对孩子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几点如何帮助孩子养成数学探究的习惯的建议:一、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应用孩子们往往把数学看成一门学科,而不是一种在生活中实践的工具。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从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发现数学的应用。

如购物时利用较大重量的瓜和较小重量的瓜比较价格优劣、遛弯时教孩子计算电线杆的间距等。

将数学知识和生活中的场景相结合,有助于孩子更深入地了解数学。

二、鼓励孩子自主探究和学习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帮助孩子思考和编写数学问题、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探究和学习的能力。

作为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寻找数学问题,并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在孩子解决问题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三、及时纠正错误,强化对错判断和自我复查习惯孩子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作为家长或老师应及时指出孩子的错误。

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对错判断和自我复查的习惯。

让孩子在做数学题时,无论是口算还是写作业,都要重视自己的失误并且及时纠正。

这有助于锻炼孩子的自我纠错能力,并且在练习过程中逐渐改变做事的粗心态度。

四、提高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元素,也是养成数学探究习惯的前提。

作为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迎合孩子兴趣的数学题目或挑战性集锦,或帮助孩子了解有趣的数学实验、数学世界的奇妙之处。

当孩子对数学感到困惑和无趣的时候,与他们谈论你的数学探索、以及感受到的奇妙,或者搜集与数学有关的趣闻逸事,都可以帮助孩子从新的角度、新的领域去发现并了解数学。

总之,养成数学探究习惯需要多方面的培养。

孩子们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多角度地接触到数学知识,同时鼓励孩子动手解决问题、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兴趣,这些都有助于孩子养成数学探究习惯,让孩子在探究中体味到数学的魅力。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数学
— —
仔 细 观 察 每 一 组 两 种 物 体 是 怎样 排 列 的 ? 各有 多少 个 ?每 组 两 种 物 体 的个 数 有 什 么 关 系 ?你 们 发 现 了 什 么 规律 ?在 丰 富 的 现 实 问 题 的 场 景 中让 学 生 自主 探 究 规 律 . 把 所 学 的 知 识 和
知直 线 所 作 的线 段 中垂 直线 段 最 短 。又 如 : 在教 学 “ 平 行 四 边 形的面积” 时, 课 前 先让 学 生 用 纸 板 做 一 个 平 行 四 边 形 . 画 一 条 高 。上 课 时 , 提问 : “ 如 何 把 平 行 四 边 形 转 化 成 一 个 已 经 学
与 几 条 不 垂 直 的线 段 , 让 学 生 判 断 哪条 线 段 最 短 。这 时 , 我 把 已 画 好 的卡 片 分 发 到 各 讨 论 小 组 . 让 学生讨论 交流 , 把 问 题 + — + — — + —— =
5 5 5 5
待 学 生 计 算 后 出 示 下 面 两 个 问题 : ( 1 )观 察 这 几 道 题 有 什 么共 同特 点 ? ( 2 ) 求 几 个 相 同 加 数 和 是 多 少 还 可 以用 什 么 方法计算? 学 生学 习热 情 高 涨 , 积极要求发言 。 可 当 我提 出怎 样计算时 , 顿 时 卡 了 壳 。这 时 我 因 势利 导 , 学 生 在 以 上 两 个 问 题 的 引 导 下 主 动 积 极 地 在 书 中 寻求 答 案 , 这 样 就 激 发 了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使 他 们 自己 独 立 自主 地 探 究 寻 找 解 决 问 题 的
究 的 习惯
数 学 源 于生 活 , 寓于生活 , 用于生活 , 生活 中处 处 有 数 学 。 在 教 学 中 。教 师 要 善 于 沟 通 数 学 知 识 与 生 活 实 际 的 联 系 , 让 学 生 置 身 于现 实 生 活 中 , 立 足 于 实 际需 要 寻 求 知 识 。 如 教 学 四年 级 上 册 数 学 广 角 《 植树问题》 时, 教 师从 “ 手 指和空档” 的 游 戏 导 人 新课 .让 学 生 伸 出 自 己 的一 只手 数 数 有 几 根 手 指 , 再 看 看 每 两 根 手指 之 间 有几 个 空 档 . 提问 : 你 知 道 了什 么 ?学 生交流得 出: 一只手有5 根手指 . 每 根 手 指 之 间有 1 个空 档 , 一 共有4 个空档 . 空 档 在 数 学 里 叫 间 隔 。让 学 生 从 简 单 的游 戏 中 自己 发 现 规 律 , 从 而 激 发 学 生 对 新 知 的好 奇 心 。 随 后 我 出示 例题情境图 . 提 问: 看 看 图上 有 什 么 ?你 能 从 图 中 找 出 向 我 们 刚 才 游 戏 中手 指 和 间 隔 这 样 排 列 的事 物 吗? 看 看 哪 个 同 学 找 得最 多?学生通过观察很快 找出 : 手 帕和夹子 、 蘑 菇和兔子 、 篱 笆 和 木 桩 。这 时学 生 学 习热 情 被 激 发 了 出来 , 我接着提 问:

要真正让学生学会在“探究”中学习数学

要真正让学生学会在“探究”中学习数学
【 民主教学】
要真正让学生学会在“ 探究” 中学 习数学
钟海长
( 江西省于都县贡江镇 中心小学 , 江苏 于都 3 4 2 3 0 0 )
摘要: 在课 堂中, 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数 学知识。创设情境 , 鼓励探 究; 设置 问题 , 引导激励探究 ; 掌 握方法 , 自主探 究; 让学生产生数 学学 习的成功感。 关键词 : 探 究; 情境 ; 问题 ; 方法 ; 数学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2 3 . 5 文 献标 志 码 : A

. 2 . 从“ 操作~实验 ” 的探究方法 。 操作是学生“ 活动” 的 种形式 , 活动是主客体交流的桥梁。 小学生天生好动 , 在 活动中 , 最容易使他们集中精力 , 诱发学习兴趣 。“ 操作一 实验 ” 的探究过程 , 有利于“ 活动性原则” 在课堂上得到落
实。 3 . “ 尝试探究法” 。 小学生学习数学只有 当本人的智力
四、 让 学 生产 生数 学 学 习的成 功 感

二、 设置 问题 , 引导 激 励探 究 爱因斯坦说过 : “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
要。 ”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 主动性 , 往往来 自于一个充满 疑问和问题 的情境。 创设问题 隋境 , 能给学生提供一种 自 我 探索 、 自我思考、 自我创造 、 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机会。 因
此, 在课堂中, 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 同时鼓励学生提 问, 鼓 励学生质疑, 提高学生善于观察 、 认真分析 、 发现问题的能 力。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 , 必要时可以改编教材。

例如 : 教师在教学“ 圆的周长” 一课时 , 教师改编教材, 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三个问题 : ( 1 )怎样测量 1 圆钱硬币的

让自主、合作、探究点亮数学课堂

让自主、合作、探究点亮数学课堂

让自主、合作、探究点亮数学课堂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陶行知先生就曾经批评过:“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正切中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忽视实践体验的弊端。

学习者通过不断“学”的实践,才能学会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要激发起所有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

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

一、自主学习,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也必须像游泳一样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学习数学。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

把老师的感受告诉学生,不如让学生获取自己的体验。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

学生在课堂上、书本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变得丰满、深刻。

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也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但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掌握得那样牢固,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

例如,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在学生很想知道其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引导学生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剪拼成已学过的平面几何图形。

有的学生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拼成了一个长方形,然后通过小组有效的讨论、切磋、交流,得出所拼成图形和梯形之间的关系,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

这种在教师点拨下学生的动手操作、自行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探究活动扎实,既掌握了探究的方法,又使思维得以训练,协作能力得到培养。

自主探索是学好数学的有效方式

自主探索是学好数学的有效方式

自主探索是学好数学的有效方式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

”“自主探索”旨在将学习更多地看作独立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探索的方法,由对知识的认知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索过程,由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解决。

它是在教师科学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自己的思维方法,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再创造”相关数学知识的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新课程教学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一、营造氛围——生探索之根人的个性、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必须在自由的、民主的、宽松的氛围中才能得到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要尊重参与者的不同观点,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批评,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论坛,让课堂形成健康、融洽、热烈的氛围,使孩子无须担心压力和别人的眼光,让学生在良好的精神氛围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找一找身边圆形的物体,然后用圆形物体画一个圆,并剪下来,教师拿着这个圆提问:“你知道圆的哪些知识?”有的学生说:“我知道生活中哪里有圆,如车轮、碗口、钟表等。

”有的说:“圆有大小。

”教师进一步引导:“圆中还有哪些知识?你能不能用手上的材料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剪一剪,从中你能发现什么?”通过动手、动脑,学生独立探究,生动地探索新知,这样可以使学生有自由探究知识的氛围,从而激励学生自主探索。

二、创设情境——萌探索之芽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应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所学的内容,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论文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论文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摘要: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自悟、自得,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全面和谐地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数学;实践活动;自主探索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047-02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适时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自悟、自得,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谈谈我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法及体会。

一、数学实践活动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及时交流,互相启发1、选取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可操作性强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

这个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是其年龄段感兴趣的。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

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习情感,为今后更有效地学习打好基础。

如我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了“问题银行”活动,提供探究性学习场所,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

学生通过同学间的合作、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找课外书等途径,让学生从以往什么都是“老师说”的怪圈中跳出来,从小养成积极思考,敢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活动中,同学共提出不同问题100多条,王雨霞同学一人提出八个问题,表现出了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求异思维能力。

这样的活动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拓展。

反过来又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主动、生动、互动的效果,使课堂教学从“掌握型”走向“创新型”,为同学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开辟了广阔天地。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呢?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生动、有趣的事物更容易产生兴趣。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图形王国”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小游客,在“图形王国”中参观各种形状的建筑和物品。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图形的特点,激发他们探究图形奥秘的欲望。

再比如,在教学“加减法的应用”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在买卖商品的过程中解决加减法的问题。

这种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组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然后提问:“如果加数的个数很多,计算起来会很麻烦,有没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呢?”这个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探究乘法的欲望。

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测量不同三角形的内角和,然后提问:“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总是 180 度呢?”这个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通过实验、推理等方法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奥秘。

三、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尺子测量教室中各种物体的长度,通过实际测量,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再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剪一剪轴对称图形,在剪纸的过程中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指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指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指导学⽣⾃主探究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指导学⽣⾃主探究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指导学⽣⾃主探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实践、⾃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学习数学的重要⽅式。

”探究性学习是培育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的必由之路。

“学⽣是数学学习的主⼈,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为此,教师应激发学⽣的学习积极性,应该让学⽣在学习活动中改变学习⽅式,使学⽣乐意学并将更多的精⼒投⼊到现实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去。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动机。

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往往最能激发学⽣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可根锯教学内容、⽣活实际与学⽣求知⼼理之间所产⽣的认知冲突,把学⽣引⼊⼀种参与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使其对新知识产⽣强烈的渴求,激发出⾃主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多、⽐少”⼀课时我是这样引⼊的:课件展⽰出⼀⽚茂密的森林,在⼀个⾬过天晴的早晨,勤劳的⼩松⿏正在忙着采集过冬的⾷物。

瞧,有两个好朋友相遇了,他们互相问候,互相展⽰⾃⼰的收获……咦 ? 它们好像在争吵,让我们仔细听听它们为什么争吵吧。

这时所有的学⽣都⾮常好奇,于是我播放话外⾳:甲松⿏说我采了 9 个,⼄松⿏说我采了 8 个。

甲松⿏说我⽐你多采 1 个,⼄松⿏说不对不对,应该说我⽐你少采 1 个。

它们各抒⼰见,互不让步。

这时,我及时激趣:“你们愿意不愿意帮它们作⼀个公正的`裁决呢?”(这时的学⽣们早就跃跃欲试了)在这⾥我抓住低年级学⽣爱听童话故事的特点,在故事中把关键问题抛给学⽣,⼜根据学⽣爱争强好胜的⼼理,让他们充分地“辩”,将学知识的过程变成了⾃丰探究知识的过程,从⽽使学⽣悟出靠⽐多、⽐少”是相对的,⼀定要先弄清谁⽐谁,再说出⽐的结果,明确⽐的对象不同,结果也不同。

⼆、及时指导,培养学⽣⾃主探究的信⼼。

教学过程中需要学⽣探索的问题既给学⽣提供了成功的机会,也存在着失败的可能性。

由于受学⽣的能⼒差异、努⼒程度以及问题的难易程度的影响,有些学⽣的探究活动往往达不到⽼师的预期⽬标。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摘要】本文探讨了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方面,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和解决问题。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通过以上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养水平。

未来,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完善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数学思维能力、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技术、合作能力、自主学习、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等。

这些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将核心素养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够真正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有效性。

1.2 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它包含了数学思维、问题解决、沟通表达、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素养。

在数学课堂上,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正文2.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真正让学生学会在“探究”中学习数学
摘要:在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鼓励探究;设置问题,引导激励探究;掌握方法,自主探究;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关键词:探究;情境;问题;方法;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201-02
新《数学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而教学活动又是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

教师要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潜力的充分发挥,不是仅靠教师的讲解或者书本上间接的经验所能完成的,更需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

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数学知识。

一、创设情境,鼓励探究
探究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材料,去寻找、体会材料中包含的概念,去发现规律。

探究是“引导—探究”教学法最主要的环节。

首先,要给课堂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愉悦的环境。

让学生敢想乐说,思维才最为活跃,这是学生学会“探究”的前提。


鼓励、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一些教师很有办法,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把自己遇到很有趣的一件事说来与学生共同分享,或者由学生说说自己认为最有趣的一件事,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了,然后及时切入新知。

例如: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拿着36
本课外读物进入课堂,马上学生猜想:老师让我们看课外书了。

于是老师指着这捆书说:“这36本课外书我要分给三个小组,第一组要分到这捆书的三分之一,第二组要分到这捆书的六分之二,第三组要分到这捆书的九分之三。

同学们想想看,这样分法合理不合理,谁分多了?谁分少了?结果分完没有?”问题的出示,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马上进入了个人探究,各自动手画线数图,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画线段图,一会儿测量,一会儿皱眉思索,学生感到有趣,会心地笑了,一样多。

同时又产生了困惑,为什么一样多呢?再经过新一轮的引导探索,得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正因为探究是对“未知”的一种探索,必然会出现错误,教师要及时地加以保护,加以鼓励,千万不能嘲笑、羞辱学生。

否则将给学生造成恐惧的心理障碍。

二、设置问题,引导激励探究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能给学生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机会。

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同时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质疑,提高学生善于观察、
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必要时可以改编教材。

例如: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改编教材,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三个问题:(1)怎样测量1圆钱硬币的周长?(沿直线滚动);(2)怎样测量学校圆形花坛的周长?(用绳子绕);(3)教师用绳子绑住一个彩球并在空中轮起圈子后,这也是圆,你怎样测量它的周长?
再如:教师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一课,先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提出问题并思考:(1)猜一猜圆柱的侧面是什么形状?(2)你认为圆柱的侧面积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来计算面积?(3)转化前后的图形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发现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掌握方法,自主探究
1.从“猜想—验证”的探究方法。

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后,教师先让学生猜想,再让学生寻求办法验证,最后让学生回顾推理证明的方法,设计探究过程。

让学生在课堂上先猜想再验证,不是乱猜想,它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用非逻辑手段进行的一种合理推理。

2.从“操作—实验”的探究方法。

操作是学生“活动”的一种形式,活动是主客体交流的桥梁。

小学生天生好动,在活动中,最容易使他们集中精力,诱发学习兴趣。

“操作—实验”的探究过程,有利于“活动性原则”在课堂上得到落实。

3.“尝试探究法”。

小学生学习数学只有当本人的智力参与并发展时,数学才变得对学生有用。

“尝试探究”的过程一般是学生看书自学例题→试做尝试题→相互讨论原理及其解题思路→教师画
龙点睛式的讲解。

在尝试中,教师要时时组织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还有别的方法吗?等等。

学生头脑中的为什么多了,就会积极地去探究,从而发现事物的本质。

四、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

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来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来回答。

这样所回答的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浓一些,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作者简介:钟海长,男,46岁,1985年毕业于江西宁都师范,1997年获江西师大大专学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8年,获得过县、
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称号,参加了省、市级课题研究,论文曾在《现代教育与教学》、《课程教育研究》、《教育教学博览》、《江西教育》等杂志上发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