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
浅谈小学生数学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生数学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一、培养小学生观察、感知和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感知和思维能力。
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学实验等形式,让学生在观察图形、物体时充分使用眼睛、耳朵、鼻子、手等各种感觉器官,及时发现、感知、探索图形的特征及其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鼓励他们善于思考、善于提问、善于猜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通过多方位、多感官的体验和感知,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空间知识,形成健全的空间思维能力。
二、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思维小学生的数学教育离不开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师需要巧妙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
在教学中可采用拼图、立体模型、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通过视觉、触觉、感知等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知数学空间的概念和特征。
在学习图形的过程中,通过拼图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操作组合不同形状的图形,从而感受图形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在学习立体图形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拼装立体模型的方式来体验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通过这些实际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引导小学生进行空间思维的日常生活实践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一些简单的空间思维实践活动,以加强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学校的操场上组织学生进行几何图形的寻找游戏,鼓励学生发现操场上不同几何图形的联系和规律。
在生活中,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利用空间思维进行解决,例如在摆放家具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空间思维找到最佳的摆放位置。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将空间思维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空间思维的知识,提高其空间思维能力。
四、注重小学数学教学的思维导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向的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举一反三、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
让学生学会数学交流——浅谈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认识与思考
刚 开 始 做 这 个课 题 时 , 中 总 是 想 要如 和终 身的需要 , 脯 从而最终达到幼儿全面健 康 、 和
何结合 £题创 没丰富的立体的环境来激发孩子 谐快乐地成长 。情境教学法 的精髓在于情境的 f 的游戏兴趣 、 『 J 理解学习内容、 激发幼儿情感等 创设 , 虽然上述 列出 了若= 创 没情境 的手 段 , } =
倡 在真 实情 景 中 主 建 佝 知 识 。
参与的氛周 同伴的合作 、 协商的愉悦 , 从而增
’
教师要根据 音乐 活动的需要 , 不断地变化 强了孩子们探索 、 实践 的兴趣 和 自己寻求解决
自己的行为和角色 , 幼儿在感受 、 理解音乐时教 各 种 问题 的 能力 。
在活动过程 中教 师孽 更多地和幼 建构 主义情景此 教学提 出了“・ 学 交 流 数
浅谈数 学交流佻 力培养的认识与思考
浙江 省 海 宁 市 实验 小 学 徐晓 良 二 、 学 交 流 实施 的策 略 数
数学课程建 没是数学教 育改 革的关键 , 它
倡 导 课堂 教 学 中 的 数学 交 流 亦是 一 种 历 史
体现 着 一 个 国 家特 定 时期 的数 学 教 育 目标 和教 的必然 “ 学会数学交 流” 不仪仪 是数学教育 目
相信 , 这种与时俱进 的音 乐游戏活动不仪
一起唱 、 一起跳成 为参 0者 ; 教师还 可 以 熏 陶 孩 子 们 的 美 感 , 重 要 的 是 能 够 培 更 型”借助这一模型证 明 , , 在实 际情景 中学生可 儿一起玩 、
活 开 为 以通 过“ 法性 的边 缘性 参 ” 默会 ” “ 应 当运用 自己富有表情的形 体动作来创 没音乐 养 孩 子 健 康 、 泼 、 朗的 性 格 , 立 足 于 现今 合 j“ 或 偷 取 ” 目的有 重 要 意 义 的知 识 与技 能 , 证 实 在 游戏中的人 文环境 , 对 并 在幼 儿游戏 中成为孩子 f 社 会 打 下扎 实 的 基 础 。 f J
浅谈数学课堂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
浅谈数学课堂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1. 引言1.1 引言在数学课堂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问题,去探究问题,可以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本质,而不只是记住一些公式和定理。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可以更自主地进行学习,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力。
数学课堂中的思考空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自主探究和思考,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可以拓宽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数学课堂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每位老师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思考和探索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思考中成长,在探索中前进。
【引言】2. 正文2.1 数学课堂中的思考空间数要求等。
【数学课堂中的思考空间】数学课堂中的思考空间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让他们有时间去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通过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或者让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增加学生的思考空间。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思考中激发出他们的创造力和求知欲,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在数学课堂上,还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或者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来增加学生的思考空间。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与同学一起讨论问题、分享想法,从而拓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优秀6篇)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优秀6篇)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6篇《浅谈数学教学反思》,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数学的教学反思篇一实践活动课以巩固、应用、拓展数学知识为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学生走出教室,通过游戏的形式,在玩中学、玩中悟,体会到数学的奇妙和有趣。
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在实际体验中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
”也就是说当学生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时,才能使大脑的活动得到促进,使各种智力因素得到有效的激活,兴趣是思维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中,依据实际情况用游戏形式将教材提供的内容活动化,如投圈记录、走迷官等,使学生个体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中,切身感受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体会做数学的快乐。
2.尝试崭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说,要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但要从观念和方法上进行变革,还需要组织形式上的创新,实现教学形式上的多样化。
A、离开课桌,走出教室。
在本节课中,我根据内容的需要,让学生离开课桌,走进教师为他们设计的游戏活动中,把学习内容与游戏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
为学生的探索学习和技能训练创设了一种愉悦、和谐、自主的氛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
B、多人上课,共同辅导。
班级授课的缺点有样一个缺点: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和集体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为了改进这一缺点,本课分组活动时,一位老师负责一组同学的指导工作,尝试着多位老师一起管理和指导,以提高活动的效率。
浅谈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浅谈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高中数学课堂中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必要条件。
高中数学教师必须深化对数学思维的认识,认知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这样才能够点亮学生的思维花火,让学生在善思、会思、深思中走入数学世界,实现有效的数学学习。
文章也将结合数学思维的理论研究,从实践角度出发,探析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实现学生数学思维有效培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培养对策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支撑,决定着学生数学学习的层次。
尤其在新课改推进的大背景下,改变过去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教师更应该充分认识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在强化教学认知的基础上,采取有效对策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1.数学思维的概念及其分类1.数学思维的概念人的思维活动是指人脑通过分析、对比、抽象、归纳、推理等方法,深入探求事物的本质特点以及内在关联的心理活动[1]。
数学思维是指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般来说数学能力强的人,基本有两种能力,一是联想力,二是数字敏感度。
1.数学思维的分类1.数学直觉思维:即个体在已有认知的前提下,能够在头脑中形成非逻辑性的对数学知识的判断,即直觉判断;1.数学逻辑思维:即个体能够根据已有概念、公理、定理等进行一系列推理、证明,融合多种数学抽象思维方法,对数学规律进行表征,即逻辑判断;1.数学形象思维:即个体能够基于客观事物的表象进行抽象理解,进行联想、比较等思维活动,即形象判断;1.高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意义着重强调要在高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原因有三。
首先,数学学科是一门兼具复杂性与抽象性的学科。
学生若缺乏一定的数学思维,很难有效走入数学世界,进行知识理解与学习,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其次,数学思维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也是学生其它数学学习能力发展的基础;其三,数学思维的培养,是高中数学课堂的重要内容。
浅谈小学数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
浅谈小学数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小学数学是每个孩子学习的必修课,它不仅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通过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和探究,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习惯养成等方面阐述小学数学如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一、课程内容1.数的概念:数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初步认识数的概念,对于后续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
在学习数的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数的含义,让学生能够理解数的大小、大小关系等概念,以此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排序能力。
2.数的应用:小学数学还涉及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例如,计算面积、计算周长等,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思维能力。
3.几何形状:几何形状在小学数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来认识各种几何形状,并能够应用它们计算面积、周长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方法1.启发式问题:启发式问题是指通过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自己探究,从中发掘出数学规律。
这种教学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更为灵活,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归纳法:归纳法是指通过摸索、总结、概括等方式来发现问题的解决规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解决一些特殊的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归纳法来找出问题的通解,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游戏和竞赛:游戏和竞赛是很好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它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比赛谁从100起数先到0,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热爱数学,并从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习惯养成1.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保障。
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让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能够自己想出思路和解决方案。
浅谈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重要目标之一”。
在教学中,教给思维方法,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去观察、操作、归纳、分析生活中数学问题,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促进学生思维的真正发展是我们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农村小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思维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
人接受教育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间接的书本知识(包括听讲),一种是直接的,即从生活实践获得的。
此中间接习得的知识终要到生活实践中去验证去运用,而且只有依附与直接的生活实践经验才能对学习者的认知产生真正的作用,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发展到较高水平,所以课标提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这样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寓抽象于形象,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提高了思维能力训练和培养的效度。
如:教《循环小数》时,我利用游戏引入,击鼓传花,老师不叫停,还得继续传下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其很自然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在游戏中发现有“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并组织学生找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不断重复出现” 的现象?学生很快说出每周7天、每年春夏秋冬、日复一日等等。
在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循环现象的理解,并体会到生活中隐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接着让学生计算2÷3 、25÷22,感受循环现象,让学生大胆地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循环小数,从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和感悟,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又如,学长方形的面积后,可让学生完成实践:测量家里的房间或选择一块长方形菜地,求其占地面积等等。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
4 . 一题多解答 , 培养学生思考 的广阔性。思考的广阔 性是发散思考的特征’ ,思考 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 , 不 知其二 , 不知变通。反复进行 题多解 、 一题多变 的训练 , 是帮助学生克服思考狭窄性有效的办法。 思考的广阔性表 的思 考 和实践 。 现在 : 思考宽广 , 善于多方探求 , 能够多角度 , 全方位地搜 学 生 思考 能 力应做 到以 下五 点 寻信息 、 思考 问题 , 而一题多解 , 用多种知识 和方法处理 同 1 . 从具体事物认识开始 , 促进学生 的思考能力 。数学 问题 , 既联系 了知识 , 又活跃并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比 概 念比较抽象 , 小学生 的抽象思考能力较差 , 学习时 比较 如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中 : 4 3 + 4 2 = 8 5 不光可以 吃力 。 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把抽象的概念 、 事物具体化 , 利用进位加法进行计算 , 还可以用@4 0 + 4 0 = 8 0 3 + 2 = 5 使之通俗易懂 , 易于接受。从直观、 具体到抽象转变 , 进而 8 0 + 5 = 8 5 @4 2 + 4 2 + 1 = 8 5 ,然后 让学生 选择哪种 方法更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例如 : 在学习“ 千克的认识 ” 一课 时, 好, 速度快 、 质量高。 这样不但可以能得到更多的更快捷的 通过看一看 、 称一称 、 拎一拎 、 估一估 、 数一数 、 说一说等活 方法 , 还培养了学生思考的广阔性。 动, 深刻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 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 5 . 转变思考角度 , 培训思考的求异性 。发散思考活动 观念。 通过活动感受千克的重量 。 称出1 千克大米, 装进袋 的展开 , 其中重要 的一点是要能改变 已习惯 了的定 向思维 里, 拎一拎 , 1 千克大米有多重 , 用心好好体验 。称 出1 千克 模式 , 从多方位 、 多角度去思考 问题 , 求得问题 的解决就是 鸡蛋 。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个重1 千克 , 再称一称 , 然后数 思考的求异性 。小学生在进行抽象思考活动过程 中, 往往 数, 拎一拎。 ①小组合作称 出1 千克鸡蛋 。 ②学生伦理拎 难 以摆脱 已有 的思考方向。 也就是说 , 学生个体( 乃至于群 拎鸡蛋并估计他的重量。③小组合作数一数1 千克鸡蛋 体 ) 的思维定式往往影响了对新 问题的解决 , 产生错觉。 因 大约有多少个。想一想 , 同样 1 千克的鸡蛋 , 为什么各组数 此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 必须十分注意培 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多角度 、 多方位 出的个数略有差别? 通过这样小活动的方法引出更多的小 养思维求异性 , 问题 , 加深学生的认知能力 , 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 。 的思考方法与能力。 2 . 联系新 旧知识 , 发展学生思考能力。旧知识 是新知 二、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应做到以下两点 1 . 建立 和谐 的师生关 系 , 获得学生的好感 , 增进彼此 识 的基础 , 新知识又是 旧知识的延伸。在学习新知识的同 时也是对 旧知识 的一次巩固和夯实。 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 之间的感情。学生们一般都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 , 觉得数 寻找规律 , 主动的获取新的知识。例如在学习《 加法》 一单 学难学 , 一上数学课就感觉很烦 , 很枯燥 , 厌学 , 所 以就不 彼此之间有了隔阂, 教师应该采用感情 战 元时, 可以结合前边所学到的“ 减法” 来引题 。2 + 3 = 5 , 那么 喜欢数学教师 , 5 — 3 = ? 5 可以分成几 和几呢? 通过观察对 比, 同学们得到减 术 , 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 法的公式 , 加数= 和一 另外一个加数。这样 同学们既温习巩 2 . 改变教学手段 , 激发学习兴趣 , 避免“ 填鸭 ” 式教育。 当今 的数学课堂上仍然存丰着重结论 、 轻过程 , 重知识 、 轻 固了旧的 、 已学会 的知识 , 又得到 了新 知识 , 开阔了视野 , 又发展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思维的现象 , 教师采用讲 问到底的方 式 , 很少 给学生独立 3 .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 训 练思考 的积极性 。思考有 思考的空间。 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是重知识更重思维 惰性 , 只有积极不断地思考才能客服思考惰性 。因此教师 的课堂 , 教 师只有给学生充分的思维 自由, 让学生独立思 在教学 的过程 中要 注意激起学生的学 习欲望 和对知识 的 考 , 独立探究 , 才能发展学生 的思维能力 、 开发学生的智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导读:本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河北省无极县角头学校孟彦红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数学能力的核心就是思维。
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一、注重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自学性,使学生乐学、想学。
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报出一个分数,我马上判断它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一试,果真如此。
学生都惊叹不已,惊叹之余他们更主要的是急于悟出其中快速判断的奥秘,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在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也逐渐得到发展。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
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
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
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
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作为一门核心科目,在学科体系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力武器。
数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数学技能,更需要塑造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因此,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讨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认识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指通过数学的方法、逻辑、思维方式,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思考的能力。
数学思维被认为是一种广泛的学科性思维,它不仅包括数学中的思维方式,也包括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
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需要进行的思维活动,它需要通过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深入探讨和研究数学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1. 引导学生构建概念数学思维的关键是对概念的理解。
因此,如果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就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构建数学概念。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实际上真实掌握概念,或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发现数学概念,使学生能够了解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掌握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并经常向学生提出概念性的问题,唤起学生深入思考的兴趣。
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基于实例的学习实例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例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老师可以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实例题目,让学生通过解题过程掌握概念,在实践中学习。
例如,老师可以选择具有难度的应用题目,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试图寻找适当的解决方法,让学生从错误中汲取经验,并运用例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估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完全依赖老师,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估。
学生自主学习是学习过程中自觉学习、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究的重要表现。
自我评估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寻找到提高的办法。
自觉为学生需要通过创新性独立的思考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自我调整和自我评价,锻炼真正的社会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浅谈小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
浅谈小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学思维是指通过数学的学习和运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使学
生能够理解、分析和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能力。
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成为了教师们的重要任务。
一、培养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数学思维的首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多
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的过程。
在小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自由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核心能力之一。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
思维能力。
通过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规律,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培养
学生的思维严密性和逻辑性。
可以通过游戏、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
需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只有通过与
学生积极互动和合作,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造性和创新
性的数学思维。
浅谈数学课堂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
浅谈数学课堂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数学课堂是学生们接触数学的重要场所,而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是促进他们数学思维发展的关键。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多思考问题,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数学基本功,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本文将就如何在数学课堂上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进行浅谈。
为了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教师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
在每节课的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特点,避免内容安排过于紧凑,导致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无法有足够的时间。
合理的时间分配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够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索数学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
比如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数学问题中寻找答案,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他们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去探索,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
比如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让他们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讨论和交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在互动中得到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
教师还要注意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给予足够的思考时间。
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教师要细心耐心地审阅每份作业,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思考进行认真地分析和评价,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特别是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犯错,如何进行改正,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浅谈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
浅谈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关键词:培养有序思考小学数学摘要有序思考,就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数学思考和分析。
做到既不遗漏,也不重复,进而获得正确结论的数学思考方法。
如何正确、合理运用有序思考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具体、深刻的思考体验,促进有效学习?这就需要教师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有序思考的引导,让学生有序的表达。
这些都是学生有序思考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现结合人教版一、二年级数学内容浅谈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的有效做法。
一、在操作中形成“有序”。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
二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的角的初步认识,学习了锐角、直角、钝角以后,课上我先让学生在黑板上操作活动角,保持活动角的一条水平固定,然后再移动另一条边。
就摆成一个直角。
最后教师画一条垂直于水平的另一条边,这样就确定了直角的位置;接着再摆成一个钝角,学生在操作活动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锐角、直角、钝角及大小关系。
最后,在锐角的范围内不断变化活动边,使学生感受到角的大小虽然在不断变化,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它始终是锐角。
同理进行钝角的操作,使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有序的重要性。
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通过观察若干组相同的加法算式,发现这些同数相加的算式无论怎样变化同数及同数的个数,总有些共同的不变的性质,就是都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乘法算式中的一个乘数总是同数,另一个是同数的个数,让学生感受变中有不变的思想。
再次体验有序观察、对比、思考的重要手段。
二、在探究中发展“有序”思考。
一年级下册第78页——生活中的“分一分”。
9个橘子分一袋,可以装满几袋?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要解决可以装满几袋?条件具备了吗?让学生会说首先要数出一共有几个橘子?教师再提问:你怎么数的?学生1说:“我横着数”。
学生2说:“我竖着数”。
教师接着说:“不管横着数还是竖着数,只要有序地数,不重复、不遗漏都是正确的。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5)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的第一门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至关重要。
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成为了当前数学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结合权威文献和教学实际,从教师角度出发,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一、提高问题意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例如,在解决《小学数学》中的问题时,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思考解决方案,并进行相关计算。
在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发现难点,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探索精神,激发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开展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可以开展课堂互动,利用一些趣味性的案例、活动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学生对课程感到兴趣时,自然而然的会去思考、探究。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发现,帮助学生理解和探究数学知识。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小学数学作为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探究能力有很大的要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例如,在进行数学实践时,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加强自主学习的过程,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通过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除了教室教学的传授,教师还应该通过一些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通过不同的展品来展示数学知识与实用价值,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成为独立思考者的目的。
浅谈数学课堂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
浅谈数学课堂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的重要场所。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很多时候,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却显得有些紧张。
本文将从数学课堂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数学课堂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合理安排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考速度,避免因为时间安排过紧而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
在布置数学题目或者讲解数学定理时,老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反应时间,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解答问题。
老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和思考时间来适时调整课堂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数学课堂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需要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注重多元化。
在教学活动设计上,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提供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
可以通过讨论、实验、游戏等形式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和方式下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还可以利用数字工具、数学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思考空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课堂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需要学生和家长的配合。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和解答问题,学会合理利用课间和课后时间来进行复习和思考。
家长也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和时间,不要过分干涉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方法,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多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堂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引导学生、多元化教学和学生家长的配合等方式来保障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拓展
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拓展1. 引言1.1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学生进行数学推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数学学习和未来的发展。
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条理清晰、思路清晰,从而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数学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迅速找到解决方案。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于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拓展是非常必要的。
1.2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特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特点包括: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开始呈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不再依赖老师或家长的直接指导。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逐渐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
他们能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推理过程,能够运用逻辑推理方法解决问题。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表现为灵活性和创造性。
他们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够根据问题情境进行创新性思考,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独立性、抽象性、逻辑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特点,这些特点为他们进一步发展和拓展数学思维能力奠定了基础。
1.3 培养和拓展数学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培养和拓展数学思维能力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推理和创新的基础。
培养和拓展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如何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促进数学学习
浅谈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数学学习在学生成长阶段,每个个体的心理是随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增高而不断发展的,其中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思维的发展是整个认识过程的核心.思维发展与数学学习是一个互相促进和提高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有效数学学习的重要依据.下面笔者就从思维发展的观点出发,谈谈有关数学学习的问题.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呢?笔者认为要在平常的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一、善抓本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善于透过纷繁的现象发现问题本质的思维品质.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表现在善于使用抽象概括,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加以分析,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深入地思考问题,从而圆满地解决问题.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可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去设计多层次练习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以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提高解题能力.二、多向拓宽,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广阔性表现为思考问题时思路开阔,善于从多个角度、多种联系中去思考问题;善于对数学问题的特征、差异和隐含关系等进行具体分析,作出广泛的联想,因而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处理和解决问题.学生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善于选择具体例子,要求学生对给出的问题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寻求不同的解答方法,激发学生的求异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三、善于变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思路,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遇到难题时,能多角度思考,善于发散思维,又善于集中思维,一旦发现按某一常规思路不能快速达到目的时,就要立即调整思维角度,以期加快思维过程.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的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一做题就发怵.”究其原因就是其思维缺乏灵活性.通过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解题过程观察发现,好的学生可以从同一题的信息源产生不同的假想,然后对每一种假想进行合理的思维推理,一旦一种假想思维受阻能立即转换思维方式;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从同一题的信息源产生的假想不仅单一而且缓慢,往往“一条道走到黑”.我们常说要使这类学生“头脑开窍”就是要培养这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有目地地根据同一问题设计发散式的问题,如在一题多解和多变的习题讨论中,增强思维发散与知识交叉,增加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四、激疑促思,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密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思维品质.思维的批判性表现为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教师、专家.质疑是创新的开始.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师”,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争论和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注意引导他们全面分析和思考问题,克服思维的表面性和片面性;引导学生多思考,善于自己发现问题,提高自我纠错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检验推理过程的合理性,提出修正方案,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鼓励学生多问几个“能行吗”“为什么”,提高质疑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五、勇于创新,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指通过独立思考创造出有价值的具有新颖性成分的思维品质.其基本特征是“创造”,表现在思路开阔、灵活新奇、独特,有丰富的想象,善于联想,长于类比;在心理上还表现为有强烈的创造愿望.知识的发展有待于创造,只有创造才能在竞争中生存,思维的创造性品质是当今时代最为重要、最可贵的一种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往往是照本宣科,照搬例题,硬套公式,题愈做愈死,越学越怕,思路越走越窄;或者仅仅满足于做出来,而不愿在解题技巧方面做深入探讨,致使解题速度缓慢.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就是培养学生不依赖于教师讲的、书上说的,而是要锻炼自己通过独立思考得到新的方法,哪怕是一些萌芽状态的思考.教师对于学生的新想法要热情地给予鼓励,使学生敢于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六、快速准确,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思维的其他品质高度发展的结果,它表现在能迅速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思维的速度和效率上不循序渐进,而是保持较大的思维跨度,以最快的速度攻克未知.为了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日常教学中必须定时定量训练,并鼓励学生解题时敢于打破常规,锐意创新,使学生在多变、多解、多思中把握问题的本质,对思路闭塞的学生积极引导,帮助其冲破思维定式的束缚,以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实践证明,每个思维正常的人,只要经过科学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其思维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数学知识可能在将来会遗忘,但思维品质的培养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也为其以后创造性地学习、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浅谈数学思维的启迪与培养
浅谈数学思维的启迪与培养数学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它不仅仅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更是一种批判性思考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数学思维的启迪与培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思维的启迪与培养需要从早期开始。
在儿童时期,数学思维可以通过游戏和趣味活动来启发和培养。
可以通过玩具积木、拼图和数学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到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模式。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思维的启迪与培养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需要学生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才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进行模型建立、图形变换和符号运算等活动,让他们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的启发与培养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才能够进行证明和推导。
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逻辑谜题和推理游戏,让他们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还可以通过讲解和讨论一些经典的数学问题和定理,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数学思维的启迪与培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早期的启发和培养、注重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以及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只有始终坚持培养数学思维,才能够培养出具有数学素养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科目,它旨在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强调老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基于此本文将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培养方法数学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独立思考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遵循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因此本文将在分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方法。
一、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独立思考的因素1.老师为主导,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只是课堂的附庸,学生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只要跟着老师走就行。
在课堂中,很多老师可能会为了赶进度,过度注重预设,觉得自己一定要按照流程走,不重视学生的需求。
学生可能某个知识点没有很清楚,自己又不好意思询问,就这样错过了一个又一个知识点,成绩自然会下滑。
数学课堂上我们常常可见的是老师在上面激情澎湃的讲述,学生呆呆地看着老师,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
在很多时候,老师的提问不是为了激发学生去思考某些问题,只是为了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回归到课堂。
当学生回答问题的效果不理想时,老师的积极性可能也会受到影响,讲课的效率下降。
老师的填鸭式教育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依然是自己一个人的舞台,学生没有参与性,也就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
2.教学节奏快,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空间独立思考的空间是学习数学时必备的一个因素,数学的世界浩瀚渺茫,老师只是一个指引者,带领学生窥探其中一角,但是潜在很多的内容需要你去探索,发现这其中的奥妙。
但现在很多老师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学任务繁重,所以就加快教学节奏,在课堂中为了节省时间,在抛出问题后主要提问学习程度比较高的学生,学习程度比较低的学生就只是跟着老师走,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不能领悟数学的奥妙。
浅谈数学课堂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
浅谈数学课堂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数学是一门需要深思熟虑和逻辑分析的学科,而数学课堂更是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的重要场所。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应该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激发他们的思维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浅谈数学课堂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的重要性及方法。
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
老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并找出解决方法,而不是立即给出答案。
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学生不断地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模式,激发他们的思维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进行思考和讨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思维能力在逐渐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
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还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
在数学课堂上,有的学生可能对某些数学知识掌握较快,而有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和掌握。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
对于那些学习较快的学生,老师可以通过拓展性的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而对于那些学习较慢的学生,老师可以耐心指导,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这样的差异化教学,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关爱,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
发表时间:2012-04-26T11:39:47.84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年第18期供稿作者:邵敏[导读] 求异不能满足循规蹈矩的思维方式,要善于跳出条条框框,敢于寻觅问题解决的新办法。
四川省青神县青神中学邵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思考的过程。
数学学习是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的过程。
其中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是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内容。
通过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提问、数学地思考、数学地交流,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让学生学会数
学思考是每一位教师值得思考和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以经验为基础,引发学生思考
生活经验是学生思考的源泉。
多彩的世界处处蕴含着数学,校园里乒乓球台是长方形的,红领巾是三角形的,罐头瓶是圆柱形的,太阳、月亮地球、三球运动,出现了“年、月、日”等等。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更多的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知识经验是思考的起点,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过程,是在已有经验基础之上的一种主动建构过程。
”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是帮助学生思考的重要环节。
如: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时,把分数乘法的数量关系和分数除的意义融合思考就很容易。
再如:学习圆柱表积计算时,是以圆柱表面积和底面积的计算方法为生长点。
二、以问题为核心,激发学生思考
第一,引导学生发问。
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存在是思维的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学生发问。
……同一信息通过提问发散出了多种不同的思考方式。
第二,教师精心设计数学问题。
教师设计问题的精心与否直接关系着能否激发学生思考以及思考程度的深与浅。
学生认识的发展是观念上的“平衡--失衡--再次失衡”的反复渐进过程。
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提出能引起学生认训冲突,激发学生从浅层次的感知到深层次思维的问题。
这样层层设问,诱导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打破了已有知识的局限性,激活了学生思维。
三、规范思维的逻辑,做到思之有序
思维是有逻辑性的,它是客观的而不是随意的;它是确定的而不模糊的;它是贯通的而不孤立的。
当面临新的数学问题时,应要求学生依据一定的逻辑顺序思考,顺应思维的基本形式,促进思维条理性的发展。
引导归纳,规范程序。
归纳推理是从多个前提得出结论。
如: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分别为学生准备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学生通过探索后,部分组得出:锐角三角形的面积=宽×高÷2,部分组得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还有部分组得出:钝角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这种根据多个探索结果总结出的结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而且在思考中感悟了思考的方法。
指导学生演绎,严密推理。
演绎推理的格式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也就是人们说的“三段论”。
四、拓展思维空间,做到思之有创
第一,要敢于猜想。
猜想是人们在揭示问题实质、探索客观规律时凭借自己的想象,进行估计、推测的一种思维方式。
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
”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多方进行验证,能锻炼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放手让学生尝试验证、合作、交流,必定能发现特征。
第二,要善于求异。
求异不能满足循规蹈矩的思维方式,要善于跳出条条框框,敢于寻觅问题解决的新办法。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目标,更应关注学生数学地思考,使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现实问题,真正做到为形成学生的数学素养而教。
提高数学思考能力,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并且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