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蜜 教案教学设计
《荔枝蜜》 教案(人教版必修教学设计)
《荔枝蜜》教案(人教版必修教学设计)1.1 背景介绍1.1.1 《荔枝蜜》是一篇描写中国南方乡村生活的短篇小说,作者是著名作家杨绛。
1.1.2 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阿蜜与荔枝的故事,展现了乡村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1.3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南方乡村的生活风貌,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知识点讲解2.1 故事情节理解2.1.1 学生需要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包括主人公阿蜜的生活环境、劳动过程以及与荔枝的关系。
2.1.2 学生通过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阿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努力。
2.1.3 学生通过讨论,探讨小说情节中的象征意义,如荔枝蜜的代表意义。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阅读与理解3.1.1 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1.2 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对阿蜜的形象描写和对乡村环境的描绘。
3.1.3 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情感表达,培养对自然和劳动的热爱。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4.1.2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象征意义。
4.1.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创作自己的短篇故事。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课文中的象征意义理解和把握。
5.1.2 学生对作者情感表达的感悟和理解。
5.1.3 学生对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技巧的掌握。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后续章节将根据您的要求进行编写。
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学课件6.1.1 制作包含课文内容、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的教学课件。
6.1.2 课件中插入相关的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6.1.3 课件中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6.2.1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重要内容和自己的思考。
6.2.2 学生准备课文文本,用于阅读和参考。
6.2.3 学生准备自己的短篇故事草稿,用于课堂练习和分享。
《荔枝蜜》 教案(人教版必修教学设计)
《荔枝蜜》教案(人教版必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荔枝蜜》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荔枝蜜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通过仿写、续写等实践活动,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荔枝蜜》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荔枝蜜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对荔枝蜜的深层含义。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内容进行铺垫。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荔枝蜜》,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解决生字词,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总结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全班交流:让学生在全班范围内,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4. 分析与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体会作者对荔枝蜜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 实践活动:(1)让学生进行仿写、续写等实践活动,提高写作能力。
(2)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荔枝蜜教案
荔枝蜜教案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荔枝蜜的起源、特点和功效。
2. 学习制作荔枝蜜的方法。
3. 引导学生体验荔枝蜜的口感和香气。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黑板。
2. 荔枝蜜的样品和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工具/材料时长导入介绍荔枝蜜是一种受欢迎的甜点,然后向学生展示荔枝蜜的样品。
感兴趣地观察和讨论荔枝蜜的样品。
荔枝蜜样品5分钟知识传授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荔枝蜜的起源、特点和功效。
认真听讲并记笔记。
PPT或黑板 15分钟制作荔枝蜜演示制作荔枝蜜的步骤,并提供材料和工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按照教师的指导制作荔枝蜜。
荔枝、砂糖、水、锅、搅拌勺 30分钟品尝体验最后,品尝制作好的荔枝蜜,并讨论口感和香气。
享受荔枝蜜的美味,并讨论感受。
制作好的荔枝蜜 10分钟总结总结学习到的荔枝蜜的知识和制作方法。
参与讨论。
PPT或黑板 10分钟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荔枝蜜的短文,描述其起源、特点和功效,并分享自己的体验。
认真听取作业要求。
书面作业 5分钟拓展活动: 邀请学生制作其他水果蜜,如苹果蜜、柠檬蜜等,并且进行品尝比较。
评估与反馈: 教师评估学生对荔枝蜜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制作荔枝蜜的技能。
并给予相应的反馈和指导。
黑板设计:荔枝蜜教学学习目标:1. 了解荔枝蜜的起源、特点和功效。
2. 学习制作荔枝蜜的方法。
荔枝蜜起源:xxx特点:xxx功效:xxx制作荔枝蜜的步骤:1. xxx2. xxx3. xxx4. xxx书面作业:写一篇关于荔枝蜜的短文,描述其起源、特点和功效,并分享自己的体验。
《荔枝蜜》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荔枝蜜》教案一、教案目标1. 能够理解和熟练运用《荔枝蜜》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能够理解并准确运用《荔枝蜜》课文中的语法结构。
3. 能够通过理解《荔枝蜜》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能够通过《荔枝蜜》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词汇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
2. 语法结构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课本和练习册。
3. 板书工具。
四、教学过程Step 1: 情境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荔枝的视频或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接触到荔枝的外观和味道。
引导学生开启对荔枝蜜的好奇之心。
Step 2: 课文阅读1. 教师提前阅读课文《荔枝蜜》,理清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教师带领学生跟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
3.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进行小组活动,发挥创造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情节。
Step 3: 词汇学习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注重词汇的拼写和发音,并引导学生跟读。
2. 教师设计多个例句以及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这些词汇和短语。
Step 4: 语法讲解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讲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如现在进行时和情态动词等。
通过例句的呈现和多次练习,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
Step 5: 阅读理解1. 教师出示一些课文中的问题,带领学生进行课文理解和思考。
2. 学生分组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阅读理解题目,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进行答案解析。
Step 6: 团队合作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团队合作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熟练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掌握并灵活运用课文中的语法结构。
通过阅读理解和团队合作活动,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培养了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荔枝蜜》 教案(人教版必修教学设计)
《荔枝蜜》教案(人教版必修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荔枝蜜》,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荔枝蜜》,使学生感受自然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荔枝蜜》是人教版必修的一篇课文,作者通过对荔枝蜜的描述,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2.3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对荔枝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荔枝蜜》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3.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3.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4.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4.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荔枝蜜》5.2 相关资料:荔枝的生长过程、蜂蜜的制作过程等。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荔枝和蜂蜜的相关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荔枝蜜》的兴趣。
6.2 引导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3 培养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荔枝蜜》 教案(人教版必修教学设计)
《荔枝蜜》教案(人教版必修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荔枝蜜》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杨朔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荔枝蜜》,学生能够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之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荔枝蜜》是现代著名作家杨朔写于1959年的一篇散文。
作者以荔枝蜜为线索,从儿时对荔枝蜜的喜爱,引出对勤劳的蜜蜂的赞美,进而联想到工地上的劳动者,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欣赏作者优美的文字。
难点:理解作者从荔枝蜜写到劳动者的写作手法,以及文章所传达的深刻哲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杨朔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5 课堂练习学生口头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作业内容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2 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要求书写工整,答案准确。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对学生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学习态度进行综合评价。
5.2 评价方法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5.3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等级,根据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定。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6.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荔枝蜜》优秀教案
《荔枝蜜》优秀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贡献的教导工,往往须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控制系统的学问。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列是我细心收拾的《荔枝蜜》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送大家阅读。
《荔枝蜜》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的是学生理解本文以“我〞对蜜蜂的感情改变为线索来组织支配材料和学习本文运用联想借物喻人的写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清本文对蜜蜂的感情线索和运用联想借物喻人的写法。
2.难点:本文运用联想,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教学模式:导入——感知——品读——迁移四、课时支配:1课时五、教学构想:本文是一篇以记述为主,兼用描写、议论和抒情的散文。
文章以“我‘对蜜蜂的感情改变为线索组织材料,并运用联想,借物喻人的写法文章内容并不难懂,应加强朗诵训练,让学生在读的根底上,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请文章线索,品味文章生动精确的语言。
在读的根底上理解本文借助联想,借物喻人的写法。
然后对文章的难点进行迁移,强化训练,以读促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理请线索1.学生听《荔枝蜜》朗诵录音。
2.听完录音后,学生谈态度。
〔要求学找出文中对蜜蜂感情改变的词语或句子。
〕3.老师引导学生归纳:①厌烦蜜蜂②喜爱蜜蜂③称赞蜜蜂④学习蜜蜂三、精读品位,老师质疑1.先叫两名学生朗诵第八段至十六段,然后全体学生齐读十七段。
2.提问①为什么说“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引导学生概括出蜜蜂的主要特征“勤劳贡献〞〕②假如把“我不禁一颤〞改为“我不禁想到〞,叙述效果相同吗?为什么?四、精读感悟,联想迁移1.学生齐读十八段2.学生研究:由蜜蜂联想到了农民,蜜蜂与农民有没有一样的地方,这样联想是否合理?3学生按照自己爱慕或熟识的某一动物或事物,说出它的主要特征,然后联想到了什么?4.老师小结:借物喻人这种表现手法,在文章中经常见到。
我们要留心生活,按照某些动物或事物的某一特征,借助联想,富于其深刻的含义。
荔枝蜜教案设计
《荔枝蜜》教案设计湖北省荆门市马良中学季春448261 一、导语(课前看一段蜜蜂辛勤采蜜的录像)人们常用吃蜜来比喻生活的甜蜜,用勤劳来赞美蜜蜂,赞美忘我工作的劳动人民。
今天我们学习杨朔的一篇散文《荔枝蜜》。
文章充满诗情画意,抒发了对蜜蜂对劳动人民真挚的感情。
二、读课文,完成生字词:1、本文主要介绍了作者怎样的经历?对蜜蜂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应分别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A、本文主要介绍作者参观养蜂场的经过。
B、变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不大喜欢○2想去看看○3赞赏○4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C、开头起调稍低,语速徐缓;看荔枝林,吃荔枝蜜,可用亲切如话家常的语气;表明作者感情激动的语句,语速可稍快,结尾可用下降或拖音)2、分段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理清结构。
一(1):“我”对蜜蜂总不大喜欢。
二(2——17):“我”对蜜蜂感情上所起的变化。
三(18):赞美蜜蜂,由酿蜜联想到农民用劳动建设自己的生活。
四(19):“我”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全面感受了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全文以“我”对蜜蜂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巧妙承转穿插,感情跌宕,层次井然,融画意、诗情、哲理为一体。
希望大家多练习朗读,把握文章感情基调,深入挖掘文章深层含义。
第二课时一、导语: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作者如何借助联想,托物抒情呢?二、读课文,分析讲解:1、第一段:“蜜蜂是画家的宠物,我却总不大喜欢”,为什么?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因为小时候被蜜蜂蜇了一下,虽然原谅了它,但感情上总不怎么舒服,这是文眼,创造了作者的悬念,提供了行文的线索,从反面定下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2、读2——4段,思考:○1作者笔锋一转,暂不写蜜蜂,展开了另一幅怎样的画面的描绘?(画面:浓郁繁茂的荔枝林,鲜荔枝的妙处,吃过香甜的荔枝蜜。
“浓”:突出色彩的凝重,从化盎然春色;引用苏东坡诗句妙趣横生;“嘤嘤嗡嗡”:传声又传神,显出热闹场景,为下文渲染了气氛。
荔枝蜜课文的教案
荔枝蜜课文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荔枝蜜》;(2)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荔枝蜜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3)掌握课文中涉及的农业知识,如荔枝的生长过程、蜜蜂的养殖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2)学会欣赏自然美,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2)培养学生勤劳、善良、团结的品质;(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荔枝蜜》的基本情况介绍;2.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描绘方法、修辞手法等;3. 探讨课文中所展现的自然美和人文精神;4.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关农业知识的拓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荔枝蜜》;(2)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及农业知识;(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农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2)对课文中所展现的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与蜜蜂相关的课文,如《蜜蜂引路》;(2)简要介绍荔枝蜜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3)激发学生对课文《荔枝蜜》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描绘的荔枝蜜的美;(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简要介绍荔枝的生长过程和蜜蜂的养殖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描绘方法、修辞手法等;(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自然美的感悟;(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勤劳、善良、团结的品质;(3)组织学生进行农业知识问答,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荔枝蜜》,巩固所学知识;2. 结合课文内容,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自然美的感悟;3. 调查家乡的农业生产情况,了解荔枝的生长过程和蜜蜂的养殖知识,下节课分享。
荔枝蜜课文的教案
荔枝蜜课文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荔枝蜜》;(2)了解荔枝蜜的产地、特点以及制作过程;(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生动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2)运用图像、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心他人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荔枝蜜》的阅读与理解;2. 荔枝蜜的产地、特点和制作过程的介绍;3. 分析课文中的自然描写和生动形象;4. 小组合作讨论:荔枝蜜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文化意义;5. 写作练习:以荔枝蜜为题材,创作一篇小作文。
三、教学资源:1. 课文《荔枝蜜》的文本;2. 荔枝蜜的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3. 写作练习纸张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与蜂蜜相关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 阅读课文《荔枝蜜》,让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3. 介绍荔枝蜜的产地、特点和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荔枝蜜的珍贵性;4. 分析课文中的自然描写和生动形象,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美;5. 小组合作讨论:荔枝蜜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文化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6. 写作练习:以荔枝蜜为题材,创作一篇小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理解课文的情况;2. 学生对荔枝蜜产地、特点和制作过程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课文中的自然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欣赏能力;4. 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的表现;5. 学生写作练习的创新性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荔枝蜜品鉴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荔枝蜜的美味,增加对荔枝蜜的了解;2. 邀请当地蜜蜂养殖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专业地了解蜜蜂养殖和蜂蜜生产的过程;3. 开展荔枝蜜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如荔枝蜜糖葫芦、荔枝蜜蛋糕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荔枝蜜教案
荔枝蜜教案示例一荔枝蜜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新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构思技巧:通过对平常事物的体察,引发出富于哲理的思考,并以生动的画面烘托迭宕的情思,从而表现出歌颂新生活及其创造者的中心思想。
3.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作用。
教学设想1.这是一篇构思精巧的抒情散文,作者把他对社会主义新生活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记述和描写表现出来,借物寓理,融情于物。
教学中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和表达上技巧宜给予充分注意,拟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来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
2.本文语言清新俊丽,感情浓郁,诗意盎然。
教学中要训练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朗读全文,并能够背诵17—18自然段。
3.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小蜜蜂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及其变化原因。
教学过程1.导入。
“蜜蜂是画家的爱物”,但是咏赞蜜蜂的文学作品也很不少。
今天我们学习的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就是其中的一篇。
作者赋予蜜蜂本能的活动以人生重要的哲理,从而升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是本篇的精髓,也是作者高尚的心灵独白,学习时请同学们认真体会。
板书:荔枝蜜杨朔2.检查预习(出示小黑板、教学卡片、投影片均可)。
(1)给加黑的字注音,并注意它们的写法。
蜇了一下啖黑黝黝蠕动掐花沸沸扬扬倚着不辞辛苦疙瘩提防糟蹋插秧渺小嘤嘤嗡嗡酿造朔学生完成后明确。
依次为:shì dànyǒurú qiāfèiyǐ cí gēdadītachā miǎoyīngwēngniàngshuî(2)解释下列词语及加黑的字。
黑黝黝幻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嘤嘤嗡嗡沸沸扬扬蠕蠕稀罕提防渺小高尚小生灵对以上词语的理解请参照有关资料和工具书,答案略。
3.教师范读课文。
4.让学生默读课文。
默读的过程中思考:作者对小蜜蜂的思想感情前后有哪些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荔枝蜜》 教案(人教版必修教学设计)
《荔枝蜜》教案(人教版必修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荔枝蜜》,让学生了解作者杨朔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人教版必修教材中的《荔枝蜜》。
2.2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3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了解作者杨朔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3.2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3.4 课堂练习: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4.2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4.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人教版必修教材《荔枝蜜》。
5.2 参考资料:关于杨朔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以及其他与本文相关的文学作品。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第六章:教学方法6.1 讲授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解,传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手法。
6.2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6.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语文教案-荔枝蜜
语文教案-荔枝蜜教学目标:1. 了解荔枝蜜的来源、特点和营养价值。
2. 掌握散文的基本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悟人生哲理,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 掌握散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 理解荔枝蜜的来源、特点和营养价值。
教学难点:1. 散文的阅读理解。
2. 从文章中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荔枝蜜》的相关资料。
2. 学生预习课文《荔枝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预习课文《荔枝蜜》的内容。
2. 提问:你们对荔枝蜜有什么了解?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荔枝蜜》,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荔枝蜜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互相交流,拓展对荔枝蜜的认识。
四、课文解析(20分钟)1. 教师对课文《荔枝蜜》进行解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 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难点。
五、情感体验(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悟人生哲理,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课文解析和情感体验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荔枝蜜的来源、特点和营养价值。
通过感悟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难点。
六、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设计有关课文《荔枝蜜》的阅读理解题目,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理解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文练习(20分钟)1. 教师布置以“荔枝蜜”为主题的作文题目。
2. 学生现场作文,锻炼写作能力。
八、课堂分享(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作品,分享写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九、拓展学习(15分钟)1. 教师推荐与荔枝蜜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荔枝蜜》 教案(人教版必修教学设计)
《荔枝蜜》教案(人教版必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荔枝蜜》,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分析作品中的形象描写,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分析作品中的形象描写,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品中的深层含义。
2. 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荔枝蜜》2. 相关资料:关于荔枝蜜的背景知识,作者的简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引出本课的主题。
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3. 讨论: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形象描写,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5. 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荔枝蜜的认识。
6.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 写一篇关于荔枝蜜的短文,可以是描述、议论或抒情。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分析等环节的积极性、主动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进行教学调整。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荔枝蜜实地观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 邀请蜜蜂养殖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蜜蜂和蜂蜜的了解。
3. 开展关于大自然主题的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以确保教学效果。
《荔枝蜜》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荔枝蜜》教案一、目标与要求1.学习和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
2.理解文章围绕中心组织材料、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
3,学习文中“蜜蜂”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o 重点与难点1.文章的思路脉络。
本文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1):写一向不大喜欢蜜蜂。
这一部分的作用主要是欲扬先抑,使文章材料的组织有曲折。
第二部分(2一4):写看到了荔枝树,吃到了荔枝蜜。
第三部分(5-17):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写了蜜蜂酿蜜的情况,对蜜蜂的赞美。
在这个部分,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第四部分(l8 ):赞美农民的辛勤劳动。
第五部分(l9 ):以“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结尾,表达了对蜜蜂的奉献精神的向往和追求。
2.本文选材的特点。
课文由物及人,表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写到了不少内容,可是组织得却十分严密精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那就是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
作者开始写到不大喜欢蜜蜂的心理,源于儿时被蜇的经历,可后来因尝到鲜美的荔枝蜜而对蜜蜂产生好奇心,于是决定去看蜜蜂的生活。
参观了养蜂场,了解了蜜蜂的生活及其无私的奉献精神,作者被深深地打动了,于是对蜜蜂的感情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产生联想,想到了农民以及其他千千万万无私奉献的勤劳的人。
于是歌颂这种精神,同时表达了对这种奉献精神的向往与追求。
这样,文章通过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把所忆、所见、所闻、所想等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借物抒情的表现方法。
课文赞美的对象是人,是一种精神,可是文章又不直接去写,而是绕了一个大弯子。
先谈被蜜蜂蜇,后来再谈对蜜蜂精神的逐渐了解,进而歌颂它、赞美它,并通过联想来盛赞与之相似的人。
表面写物,实际上写人和精神,迂回、委婉地来借蜜蜂歌颂劳动人民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样的表现方法就是借物抒情。
o 问题与方法1.参观“养蜂大厦”,当者梁说到“工蜂最多活六个月” 时,作者为什么“不禁一额”?这里的“不禁一颤”说明了作者的内心对蜜蜂的看法有了根本的改变,由过去的“不喜欢”到内心有震动。
《荔枝蜜》 教案(人教版必修教学设计)
《荔枝蜜》教案(人教版必修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课文《荔枝蜜》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杨朔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文学评论。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协作能力。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
3. 学会对比分析,从文章的结构、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荔枝蜜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2. 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生活,了解农民的辛勤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3. 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荔枝蜜》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杨朔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协作能力。
2.2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达人物性格和情感倾向的方法。
2. 对比分析文章的结构、内容、表现手法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简介作者杨朔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提问:“荔枝蜜”在文中象征着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3.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荔枝蜜的相关知识。
3.3 课堂讨论1. 小组内讨论: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
2.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4 教师讲解1. 讲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达人物性格和情感倾向的方法。
2. 对比分析文章的结构、内容、表现手法等。
3.5 课堂练习1. 学生按要求进行课文仿写。
2. 学生互相评改,教师进行反馈。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回答问题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协作能力。
荔枝蜜课文的教案一等奖3篇
1、荔枝蜜课文的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以感情变化为线索、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法。
(2)理解本文借助联想、托物抒情的写法。
(3)体会语言别致清新的特点。
2.能力目标:了解联想在文章构思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
3.情意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学习劳动人民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建议关于托物抒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文学作品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它讲究具体、讲究生动、讲究曲折、含蓄。
托物抒情的构思方式正反映了文学作品的这种特点,将所抒之情寄托于客观世界中某一具体的“物象”上,会使文章更加婉曲,更能让人们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美,悟出隐藏于生活现象之后的深层哲理。
怎样将所抒之情寄托于现实的事物上呢?首先要抓住“物”的特点,突出它与所喻之人的相同之处。
如“蜜蜂”与“劳动人民”之相同点为勤劳、无私忘我,从而抒发对辛勤耕耘酿造甜蜜生活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物”与“情”,“物”与“人”中间不是简单的拼合,而应该是水乳胶融的一个整体。
运用托物喻人、托物抒情的方式,还必须运用联想,即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与之相似的事物。
如文中的三次联想。
一般我们见到的修辞手段中的比喻就是运用相似联想的产物。
教法建议学习本文,关键是理解文章组织材料的特点和借助联想、托物抒情的写法。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学习:⑴引导学生从理清文章线索入手,把握文章结构。
文章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有关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的词、句,分析各部分内容间的关系;分析文章是怎样逐层推进、揭示主题的。
⑵从分析文中三次联想入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借助联想、托物抒情的写法。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由蜜蜂联想到农民的?两者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思考这些问题,可以深入发掘文章主旨,进而把握文章借助联想、托物抒情的写法。
借助联想,托物抒情文章运用借助联想、托物抒情的写法。
《荔枝蜜》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荔枝蜜》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如“蜇”“啖”等。
(2)学习作者通过对蜜蜂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对蜜蜂的赞美之情,体会文章的主旨。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作者感情的变化,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
(2)品味文章含蓄、隽永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蜜蜂采蜜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蜜蜂的辛勤劳动。
(2)提问学生:看到蜜蜂采蜜,你们想到了什么?(3)引出课题《荔枝蜜》。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讲解生字词。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精读课文(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如“我总不大喜欢”“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我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等。
(3)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变化?(4)教师点拨:作者一开始不喜欢蜜蜂,是因为被蜜蜂蜇过;后来看到蜜蜂的辛勤劳动,被蜜蜂的精神所感动,从而喜欢上了蜜蜂。
(5)提问:文章是怎样描写蜜蜂的?找出相关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荔枝蜜》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荔枝蜜》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本文将针对《荔枝蜜》教案进行一项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本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唐国强的艺术成就;(2)理解唐国强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3)通过欣赏《荔枝蜜》的画作,领略南国异域风情。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的欣赏、分析,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审美能力,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2)作品欣赏互动,积极鼓励学生发表意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解读画作,并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思考和探索。
二、教学内容1.唐国强的艺术足迹;2.唐国强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3.《荔枝蜜》的画作欣赏;4.南国异域风情的文化解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审美欣赏和学生感性认识的培养;(2)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提升;(3)学生文化意识的启发;(4)通过互动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唐国强的文化背景以及南国异域风情的文化解读;(2)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唐国强的艺术风格;(3)如何引导方式多样、互动性强的课堂氛围。
四、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唐国强的艺术成就,使学生进入艺术认知的氛围。
2.演示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唐国强的画展,了解唐国强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背景。
3.绘画教学法:通过分析《荔枝蜜》的画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作品所传达的文化信息。
4.多元互动法:通过学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学生互动表态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专注度。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导学生从图片中了解唐国强的艺术成就。
二、视频解读1.播放唐国强的画展视频,让学生了解唐国强的外貌、个人背景、艺术经历等。
2.带领学生分析唐国强的艺术风格,并引导学生尝试模仿其中的部分技法。
《荔枝蜜》 教案(人教版必修教学设计)
牡丹江第四中学孙喜波导语: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学过一篇认物喻人的文章《驿路梨花》用自然界美丽的梨花来象征心灵美丽的哈尼小姑娘。
借对梨花的赞美助人为乐的人。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的文章《荔枝蜜》,让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收获。
一、提问预习字词二、朗读课文1、看看这篇文章以什么物喻什么人,抒发什么感情。
2、提问――板书:蜜蜂赞美――农民3、这篇文章的中心主要体现在哪个段落上?4、你觉得把蜜蜂与农民联系在一起,合理吗?说说理由(相似点)。
用文中语句来回答?――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农民建设自己的生活――为自己,为别人[应该说他们(二者)都有用辛勤诚实的劳动,给人以极好的东西]5、他们是为自己吗?是为别人吗?不错,他们都用辛勤诚实的劳动为自己,满足口腹之需,完成生命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他们更为他人、为社会带来极好的东西。
你能否谈谈怎么理解这极好的东西。
同时也只有带来“极好的东西”才能让别人记住你、赞美你!所以,我们的文学家撰文来赞美他们,读者敬佩他们。
这种“为自己”与“为别人”的统一,为眼前与为后世的统一,让我想起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台词:“蜂酿千盅蜜,香甜满人间;”“成已达人,成人达已。
”――成全自己就会给别人以方便、帮助、好处;成全别人刀会给自己带来方便、帮助、好处。
6、你赞同这句话吗?能不能举例谈谈(品德、学习)那就让这两句话成为我们共同的道德准则,努力去做吧。
我们共勉!7、作者把蜜蜂与农民联系在一起,用了哪一种思维方式?(联想)通过赞美蜜蜂来赞美农民,抓住了二者之间的相似点。
文中哪一部分对蜜蜂的描写最能打动你?分角色读――读后有什么感受?――对蜜蜂人什么认识?――我们再来看作者的感受。
蜜蜂这一小小的生灵身上所具有的精神,这里鲜明昭示出来,与下文所喻(象征)的农人自然地联系在了一起;那么对以物喻人的文章,要把物与人自然巧妙的联系在一起,就应该做到哪一点儿?[对相似点具体描绘]我们能不能从中获得到点儿启示?日记,要求用以物喻人的手法,写一个200字片断――通过以上我们对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得到的方法,对你的日记做一下简要的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荔枝蜜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为线索、记叙和抒情紧密结合,从而表现和突出中心的写作方法。
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的过程和倾注了一腔深情的原因,加深同学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一、教学难点:(一)作者意在赞美蜜蜂从而赞美劳动人民,为什么又花了很多笔墨描写荔枝林、荔枝果、荔枝蜜?(二)参观养蜂场,是以什么为顺序展开描写的。
二、教学重点:(一)围绕中心组织材料,形散而神不散;(二)记事和抒情的紧密结合。
三、布置课前预习:(一)指定一些生字、生词要同学注音、注释;(二)作者对蜜蜂看法的变化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在阅读思考过程中把书上有关的语句用铅笔划出来;(三)作者赞颂蜜蜂有何用意?请引述课文有关的语句谈谈你的看法。
(四)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教学要点:在预习的基础上理清全文线索并分段;分析第一、第二段解决教学的难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简介作者:《荔枝蜜》(板书),这是一篇出色的散文,作者杨朔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
他象蜜蜂那样辛勤,给我们“酿造了很多象蜜一样香甜的抒情散文”。
可是这样一位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作家,在十年内乱中受到了残酷的迫害,于一九六八年八月三日过早地离开了我们,终年才五十五岁。
粉碎“四人帮”后新编的《杨朔散文选》已出版。
二、生字注音:出示小黑板、请同学注音。
教师领读正音后集体读。
板书的生字是:掐(qiā)蜇(zhē)黝(yǒu)啖(dàn)嘤(yīng)蠕(rú)褐(hè)酿(niàng)颤(chàn)下列词释义:(书上没有注释的,查字典解决)环抱黑黝黝幻景嘤嘤嗡嗡蠕蠕倚着(yǐ)糟塌疙疙瘩瘩沸沸扬扬三、检查预习课文的情况,引导学生清理全文的线索,初步了解全文的结构:(一)问:作者对蜜蜂看法的变化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要引导学生准确地引述课文中的语言来回答)教师归纳后板书:①不大喜欢蜜蜂②想去看看蜜蜂③赞赏蜜蜂④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二)教师进一步阐释,作者是以自己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描写、安排结构的。
分段时要考虑到内容的单一性和完整性,全文可分为四个段落: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第二段包括2至3自然段,第三段从第6自然段起至“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止,最后两个自然段是第四段。
在对全文概貌有了初步了解后,还要进一步去理解各个段落写些什么,怎样为表现全文的中心思想服务。
怎样读懂各个段落呢?要弄清它的层次,读懂一些重要的语句。
四、讲读分析第一段。
(一)指定一位同学朗读。
要求其他同学听朗读后思考讨论:先前作者为什么“总不大喜欢”蜜蜂。
请用概括的语言说说原因。
同学发言后教师归纳:因为小时候被蜇。
(二)进一步分析几个词语,理清段落的层次。
1.一开始,叙述一个事实: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原物叫人喜爱,127;这是个判断。
问:可是为什么“叫人喜爱”前边加上“往往”?“往往”是什么意思呢?127;“往往”是“常常”“常常”并非“全部”。
如果去掉“往往”,127;全句的意思就变成任何花鸟草虫都叫人喜爱。
这种说法就不准确、欠客观,过于绝对化。
2.既然上得画的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顺着这个意思写下来,应该是“我也喜爱蜜蜂”,可是,作者说出了个相反的意思:“不大喜欢”。
问:哪一个字起了这个转折的作用?“却”。
去掉“却”字,转不出这个不合一般情理的意思。
可见,这个虚词的语法作用很重要。
3.为什么不大喜欢?小时候被蜇。
被蜇后不是恨死它而只是“不大喜欢”问: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大人告诉我“一蜇,它自己就耗尽了生命。
也活不久了”。
因而可怜它、原谅它了。
不过感情上还没有完全转过来,还是“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
五、讲读分析第二大段:(一)问:从“总不大喜欢”变为“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蜜蜂”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部分是理解上的难点,如果同学说的很杂乱、不准确。
要引导同学去理解各个自然段的重点,如果答得很简要--吃了香甜的荔枝蜜,也要进一步提出“为何要写荔枝林、荔枝果”,体会作者写作的意图。
)同学讨论后教师归纳:直接的原因是喝了香甜的荔枝蜜。
吃蜜想蜂,动了情,因而想去看看。
那为什么还要写荔枝林的茂盛、荔枝果的鲜美呢?①这是从作者的生活实际出发。
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几天,首先看到的是林。
由林想到果。
可是吃不上果,而吃果蜜正是时侯。
这样层层写来,曲折而又环环相扣。
②这样写还体现了作者的严密构思;写荔枝林茂盛,是为蜜蜂酿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写荔枝果的鲜美,是为写荔枝蜜的香甜作了渲染;果是那样鲜美,127;采它的花粉酿成蜜必定香甜。
(二)进一步引导同学体会这三个自然段的语句和写法: 1.请一同学朗读第2自然段,听读后请同学思考讨论:为什么把荔枝林写成“黑黝黝的小山”?答后教师阐释:因为到的时间是在晚上而且是阴天。
这样写,更能突出荔枝林的茂密。
2.请一同学朗读第3自然段,听读后请同学思考讨论:怎样写荔枝果的鲜美?答后教师阐释:作者先叙述自己对荔枝的看法,用“也许”,是可能而不肯定,语气较婉转,避免主观、强加于人,其次,引述苏东坡的词句作证明。
最后写自己吃不上的惋惜心情。
问:哪些词语最能表现作者这种心情呢?“偏偏”,“等不及”。
惋惜了情深、想吃之意就更切。
事实是吃不上,这就为喝蜜动情作了充分的渲染。
3.请一同学朗读第4自然段,听读后请同学思考讨论:从哪些方法来介绍荔枝蜜?讨论后教师归纳:先写蜜蜂采花粉的繁忙,次写荔枝蜜的特点,最后从闻到、吃到、想到各个方面写蜜的香甜,如同水到渠成。
作者动了情,想去看看蜜蜂。
这是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一次大变化。
六、布置作业:1.背诵第一大段,流畅朗读第二大段。
2.口答:为什么写荔枝蜜香甜之前要先写荔枝林的茂盛和荔枝果的鲜美?3.预习第三、四段并思考:①作者以什么为顺序写参观养蜂场的经过?②作者赞颂蜜蜂的用意何在?4.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字:mì(蜜)蜂mì(密)得不透缝一kē(颗)荔枝一kē(棵)荔枝树zhòng(重)要chóng(重)复tí(提)倡dī(提)防diào(调)查tiáo(调)上一杯5.给加黑词注上多种读音:①中看zhòng(zhōng)②不透缝fèng(féng)③大约得三个月děi(dé,de)④最恶wù(è,ě,wū)第二教时教学要点:分析最后两大段;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复习检查:一、请一同学背诵第1自然段。
二、讲解分析第三大段。
(一)从“不大喜欢”到“动了情”想去看看。
看了以后怎么样呢?请一位同学朗读“我不禁一颤”的段落。
这里写了四句话,头一句,作者直接抒发了感情,认为它“多可爱”;为什么“可爱”?二、三两句从蜜蜂和人的关系上说明。
第四句又进一步赞颂它“多么高尚”的品德。
此时,作者已把蜜蜂人格化了。
(二)作者到底看到些什么,怎会产生感情上的飞跃?请同学默读一遍,说说作者参观“养蜂大厦”的顺序。
讨论后教师归纳:由远及近,先外后内。
(三)参观“养蜂大厦”,直接写蜜蜂的有哪些语句,请划出来,并概括说明这些语句说明什么。
请一同学朗读写“养蜂大厦”的两个自然段。
听后讨论,教师归纳:“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去飞来”“沸沸扬扬”“工蜂都愿意用采的花精供养”蜂王。
这些语句说明它们辛勤、无私。
(四)接着写作者的三次发问,老梁的三次作答,更具体写了蜜蜂的生活特性。
其中这些语句是很动人的:“老梁说:蜜蜂这东西,最爱劳动。
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
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
每回割蜜,留下一点点,够它们吃的就行了。
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五)小结,先写自己所见,再写自己的所闻,因而很自然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情,为蜜蜂唱赞歌:形体虽“渺小”,品格却无比“高尚”。
三、讲解分析第四段:(一)作者在赞美蜜蜂的时候,已经把蜜蜂人格化了。
如“都愿意”啊,“从来不争”啊,“也不计较什么”啊,“对人无所求”啊,“不是为自己”、127;“而是为人类”啊等等。
为什么呢?原来作者写蜜蜂,其实也是在写劳动人民。
127;劳动人民的品质在蜜蜂身上得到表现,蜜蜂的形象就是劳动人民的化身。
127;作者怎样进一步来表现心中这一想法呢?教师朗读结尾两段,最后分析、归纳,这是一个简单的画面,127;但很明朗:(二)作者的梦境,是作者心中强烈愿望的表现。
它的含意很深:不仅在赞颂蜜蜂--劳动人民,而且表示要加入到劳动人民的行列中来。
四、全文总结。
从整理全文的材料入手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和中心思想。
问:全文具体记叙了几个材料?小时被蜜蜂蜇过的经历;到广东从化看到的荔枝林的茂密,想起荔枝果鲜美,尝到荔枝蜜的香甜;参观了“养蜂大厦”,了解了蜂蜜的生活特征;看到农民们在水田里辛勤地劳动。
这些材料似乎零散而且不很相干。
但作者怎样组织起来,使之成为完整而严密的整体?表现怎样的中心?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中心思想:本文写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热情赞颂蜜蜂,进而盛赞为建设新生活而辛勤劳动的我国劳动人民。
并表达作者要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愿望。
五、课堂练习:1.辨字组词:(1).掐陷滔蹈(2).嘤婴樱(3).沸拂佛(4).蠕孺儒缨2.当场熟读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六、课外作业:1.朗读全文,背诵开头一段和结尾三个自然段。
2.口答“思考和练习二”。
3.完成“思考和练习三、四、五”。
4.写一篇短文。
题目是:我爱××要求象课文那样以物喻人,写出物的特点,也写出“我爱”它的感情;字数约500字。
附板书设计:内容1.不大喜欢蜜蜂:(抒)小时候被蜇。
(叙)2.想去看看蜜蜂:(抒)喝了香甜的荔枝蜜(叙)3.赞美蜜蜂:(抒)劳动辛勤,品格高尚(叙)4.梦见自己变成小蜜蜂(抒)农民也象蜜蜂一样的辛勤、无私(叙)写作特点1.以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贯串全文。
2.记叙抒情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