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综合测试卷3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物质只存在固态、液态、气态C .人眼看不见的光线就是紫外线D .宇宙中存在静止不动的物体,我们将之看作参照物2.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光在真空中2s 内传播的距离大约是 86.010mB .全新的初三物理课本宽约18 dmC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D .正常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 Hz~2 000 Hz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太阳光是沿直线传播到地球的B .当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大小为90°C .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D .有时对着墙壁按遥控器键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因为红外线发生了反射4.如图,水平地面上放置着一块平面镜,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A .右侧底部适当垫高B .左侧底部适当垫高C .水平向右适当移动D .水平向左适当移动 5.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30°,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减小15°,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将变为( )A .150°B .120°C .90°D .60°6.如图所示,要使入射光线经两次反射后沿原路返回,则α角为( )A .10°B .20°C .70°D .无法确定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紫外线夜视仪B .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C .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8.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光的色散B.钢笔移位C.小孔成像D.水中倒影9.某班的学习共同体在一起研讨所学过的知识。
其中合理的是()A.水中出现树的倒影,水中的“树”比岸上的树小B.看到池水“变”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C.利用三棱镜能研究光的色散D.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灭菌,也可以用来遥控10.2020年6月21日下午14:36,合肥地区上空出现了日环食现象,如图所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章节综合测试卷 第四章 光现象
第四章光现象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以下描述中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的是( )A.形影相随,亲密无间B.海市蜃楼,虚无缥缈C.镜中生花,脱离实际D.水中捞月,一无所得2.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3.光学实验课上,小叶用激光笔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出现了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C.地面对光没有发生反射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4.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5.下列光学图示中不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像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6.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红光LED和绿光LED,为与这两种LED组合,产生白色LED光源,日本科学家又探寻到一种LED,它是( )A.紫光LEDB.黄光LEDC.蓝光LEDD.橙光LED7.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
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
“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直线传播B.小孔成像C.光的反射D.光的色散8.下图中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9.用激光笔沿图中所示的PO方向照射,一定能照射到尚未移动的小鱼或小鸟的是()10.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如图所示,选用的实验器材如下:一块薄平板玻璃、两个完全相同的跳棋子A和B、与A大小不同的跳棋子C、刻度尺和白纸。
则下列与实验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B.选用薄平板玻璃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C.利用现有器材可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D.若A与B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则B一定与A的像重合11.暑假小明去五台山旅游,站在清澈的湖边,望向平静的水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鱼戏白塔绿树间”(如图)这些景象中距离水面最远的是()A.白云倒影B.游动的鱼C.白塔倒影D.绿树倒影12.(多选)下图是一根直树枝斜插在湖水中的一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OB是树枝反射形成的像B.OB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C.OC是树枝在水中的部分D.OC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13.如图所示,小明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______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舞台上威宁石门坎师生吟唱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苔》,令无数观众感动落泪。
其中“白日不到处”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2.如图所示,射水鱼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下列图中能表示射水鱼观察到小昆虫的光路的是()3.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后,反射角为30°,则入射角为()A.10° B.15° C.30° D.60°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是实像B.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比实物大C.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像会远离玻璃板D.蜡烛与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5.舞蹈训练室竖直墙壁上安装有平面镜,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平面镜前的位置如图所示,他们位置连线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甲在直角顶点,乙、丙连线平行于平面镜。
则()A.甲与甲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B.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丙与丙的像间的距离C.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D.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6.如图所示,人眼在A点看见河里B点有一条小鱼,若从A点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能照射到小鱼,该激光应射向()A.B点B.B点上方C.B点下方D.B点左方或右方7.一位摄影爱好者早上在大观河边拍照,观察到岸边的建筑物在水面上形成的影像甲和乙,并拍摄了下来,如图所示。
过了十多分钟后他又回到原位置观察,那么影像甲和乙的大小变化情况是()A.都变B.都不变C.甲变,乙不变D.甲不变,乙变8.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
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四章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四章测试题
及答案
第三章测量物体
1. 测量物体的基本量有哪些?
答案:物体的基本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等。
2. 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答案:可以使用尺子或者卷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3. 什么是长度单位?
答案:长度单位用于表示物体的长度大小,常见的长度单位有米、厘米、毫米等。
4. 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
答案:可以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5. 什么是质量单位?
答案:质量单位用于表示物体的质量大小,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千克、克等。
第四章运动的测量
1. 运动的基本量有哪些?
答案:运动的基本量包括速度、时间、加速度等。
2. 如何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
答案:可以通过测量物体所运动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来计算出速度。
3. 什么是速度单位?
答案:速度单位用于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常见的速度单
位有米/秒、千米/小时等。
4. 如何测量运动物体的时间?
答案:可以使用计时器或者秒表来测量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
5. 什么是加速度?
答案:加速度指的是速度的变化率,即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量。
以上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四章的测试题及答案。
祝
你学习顺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测试卷三套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测试卷01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A.倒立的B.放大的C.等大的D.缩小的2.下列关于“影”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在阳光直射下,大树底下出现的“阴影”B.皮影戏中的“手影”C.立竿见“影”D.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经过的点是()A.AB.BC.CD.D4.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壁上的小镜子,这时顺着光线照射方向看去,看到被照射部分()A.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B.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C.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D.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5.当你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在往右移动笔时,镜中的像正在()A.用右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B.用右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C.用左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D.用左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6.现在,一些大厦用许多大块的平板镀膜玻璃做外墙(俗称“玻璃幕墙”)。
这种墙既能反射光线也能透过光线。
下列四幅图中,能真实反映光通过玻璃幕墙进入室内传播途径的是()7.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8.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C.图丙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D.图丁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3分)9.某市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如图所示。
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上第四章综合练习题含答案1.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A.B. C. D.2.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会变大C.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的像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蜡烛B始终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3.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A.B. C. D.4.由于视觉原因,用鱼叉刺向水里的鱼往往难于成功.图中能正确解释刺不到鱼的光路图是()A.B. C.D.5.如图所示是艺术体操训练房的俯视图,训练房的北墙有一大平面镜,当老师从室外进入到图示位置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的是()A.甲同学B.乙同学C.丙同学D.丁同学6.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7.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A.B.C.D.8.如图所示,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用茶色玻璃板的目的是为了在玻璃板后成实像B.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C.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D.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9.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则蜡烛B距玻璃板8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B.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C.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D.以上均不正确10.下列有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变得越来越大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C.手影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D.清晨,我们看到的地平线下的“太阳”,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11.用激光笔沿图中所示的PO方向照射,一定能照射到尚未移动的小鱼或小鸟的是()A.B.C.D.12.如图,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此平面镜可绕“垂直于纸面的水平轴M”自由旋转,现将平面镜拉离竖直位置一个偏角θ至MN′的位置,释放镜的下端,在平面镜从MN′下摆到MN位置过程中,物体S的像S′()A.S′的轨迹为线段B.S′轨迹对M轴的张角为θC.S′离轴M越来越近 D.S′的轨迹为圆弧13.如图所示的现象或应用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插入水中的铅笔B.自行车尾灯C.树荫下圆形光斑D.水中“倒影”14.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0℃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C.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15.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A.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16.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比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D.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17.车内有一块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如图1所示,车内一乘客通过玻璃板能看到左侧车窗外路旁树的像.图2是某时刻乘客的眼睛、玻璃板和左侧树位置的简化图,图中眼睛和树用黑点代表.(1)在图2中画出此时刻树在玻璃板中的像.(2)车前进过程,树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选择“变大”、“不变”、“变小”).与乘客的距离(选择“变大”、“不变”、“变小”);该乘客以玻璃板内树的像为参照物,觉得车(选择“向前运动”、“向后运动”、“静止”).18.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选填“衣领”或“平面镜”).19.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的(选填“正立”或“倒立”)20.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21.今年初,许多城市出现了雾霾天气,雾霾中的霾主要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组成,大量吸入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而雾则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气经而形成的;太阳出来后,雾会慢慢散去,是因为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了.(均填物态变化名称)22.小丽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1)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就合适.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2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23.在汽车驾驶室内,驾驶员通过左右两侧后视镜观察,有看不到的区域(盲区),人或其他车辆应尽量避免进入盲区.如图,S为驾驶员眼睛位置,MN为左侧后视镜左右两边界点,请作出反射光线NS的入射光线,并标出BM到车左侧(虚线所示)之间的盲区.24.(1)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入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如图甲所示;①小宇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选填“A”或“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②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结论.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 20°20°2 40°40°3 60°60°③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2)陈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进行如下操作:①陈悦同学将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如图丙所示,这样的操作会造成的后果是;②将蜡烛B熄灭后,该同学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记下像与物的位置;③移动蜡烛(选填“A”或“B”),重做实验.三次实验像与物的位置如图丁所示,通过分析可知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它们的连线与玻璃板.25.如图,一束光线从三棱镜的AB边射入,从BC边射出.请画出完整光路图.26.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有一盏路灯标记为S,潜水爱好者在水下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请画出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S的光路图,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27.画出图中人眼通过平面镜M看到桌底下球的光路.28.如图是小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2)为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是.(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先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4)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形成的;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填“实”或“虚”)像.(5)拿走白板,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cm,再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cm,同时发现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若不垂直,请你说出这样会对实验操作带来怎样的不便影响?.29.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选填“左”或“右”)图;(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说明此时的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30.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形成的.人教版八上第四章综合练习题答案1.(1)A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A符合要求;(2)BC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故选:A.2.A、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A正确;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根据物像大小相等,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故B错误;C、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不能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故C错误.D、如果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玻璃板前后移动,则像距物距不相等,所以会发现B始终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故D错误.故选A.3.解:当我们用眼睛看到水中的硬币,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的缘故;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光线是从硬币上发出的,故B图正确.故选B.4.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只有选项B中的光路图符合题意.故选B.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老师在平面镜中的像点S′和木质屏风在平面镜中的像A′B′,如图所示,像点S′和甲、乙连线都没有被屏风挡住,因此甲、乙两位同学都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但像点S′与丙、丁连线被屏风虚像挡住,所以丙、丁两位同学不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故选AB.6.解: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当MN分开后,猫在两个镜子中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7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红光在最上面,紫光在最下方.故选B.8.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与大小,并不会成实像,故A错误;B、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B正确;C、通过玻璃板成的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只要物体大小不变,像就不变,像的大小只与物体本身有关,故C错误;D、因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接到,故D错误.故选B.9.A、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蜡烛A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4cm,则蜡烛B与玻璃板相距4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故A错误;BD、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图可知,甲图平面镜竖直放置,不会出现像偏高的情况,乙和丙图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分别作出蜡烛A的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可知,乙图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如下图:故B正确,D错误;C、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如果在玻璃板后面放一块档光板,则能看见物体的像A′,无法看到物体B.故C错误;故选B.10.A、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不管是远离平面镜还是靠近时,平面镜中的像不会改变,故A 错误.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引起的,故B错误.C、光被手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小孔后的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都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C正确.D、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我们就看见了它,是因为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11.A、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编折,而鱼在远离法线的位置,所以照不到,故A错误;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而鱼和入射光线在法线同侧,所以照不到,故B错误;C、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鸟正好在反射光线经过的位置,所以能照到,故C正确;D、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鸟不在反射光线经过的位置,所以照不到,故D错误.故选:C.1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别作出平面镜在MN处S的像S′和平面镜在MN′处S的像S″,然后进行分析;由图可知,S点绕M以SM长为半径转动,所以它的像的轨迹应该是圆弧,而不是线段,故A错误、D正确;由图可知,S′轨迹对M轴的张角大于θ,S′离轴M的距离始终不变,故BC错误.故选D.13.A、插入水中的铅笔,变得弯曲,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自行车尾灯由相互垂直的小平面镜组成,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树影下的光斑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该选项符合题意;D、水中的倒影,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4.故选B.15.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故C正确.故选C.16.故选A.17.解:(1)作出树A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即为此时刻树在玻璃板中的像.注意留下虚线和垂直符号的痕迹.(2)①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和物体大小相同.所以,车前进过程,树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不变;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当车前进过程,树与乘客的距离变大.②该乘客以玻璃板内树的像为参照物,因为树与平面镜的距离变大,即像在往前面运动,所以觉得车向后运动.故答案为:不变;变大;向后运动.18.解:(1)小红站在距离平面镜2m前照镜子,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小红的像到小红的距离为2m+2m=4m.(2)当小红走近镜子时,小红的身高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大小不变.(3)光照射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衣领;故答案为:4;不变;衣领.19.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蜡烛发出的光线通过A纸片上的小孔在B纸片上形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故答案为:同一直线;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倒立.20.解: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60℃,所以锅中的液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故答案为:60;不会;60.21.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形成小水珠,即形成雾;经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消散在了空气中.故答案为:液化;汽化.22.(1)①当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越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所以选择2mm的玻璃板;②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故答案为:(1)2;大小;(2)像;不能;虚;(3)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重合.24.解:(1)①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F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②根据数据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③如果实验中硬纸板放得没有与平面镜垂直,稍有倾斜,则当入射光贴着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后,法线将会不在硬纸板上,所以在硬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①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点燃一只蜡烛,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来代替像,为了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在玻璃板的两侧都会出现虚像,形成重影,无法探究像与物的关系;②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确定像的位置.③移动蜡烛A,重做实验,未点燃的蜡烛处在像的位置,用刻度尺量出点燃的蜡烛和未点燃的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通过分析可知,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故答案为:(1)①B;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③不能;(2)①在玻璃板的两侧都会出现虚像,形成重影,无法探究像与物的关系;②重合;③A;相等;垂直.28.(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实验中需要测量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进行比较,所以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3)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它成的像大小相等;(4)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而不是光线的真实到达,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放上不透明的白板,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当在A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板做屏幕,白板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5)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cm,蜡烛A的像也向玻璃板靠近2cm;因此,再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4cm;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此过程像的大小不变.(6)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刻度尺;(3)相等;(4)反射;虚;(5)4;不变;(6)像与物不能完全重合.29.解:(1)图中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相平,故A、C错误,B正确;由图乙知,左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图象,右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是沸腾前的图象;(2)由实验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9℃,所以水的沸点是99℃.由于沸点小于100℃,所以此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水沸腾时,烧杯口上方有大量的“白气”产生,这主要是因为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答案为:(1)B;左;(2)99;小于;(3)停止加热;(4)液化.30.(1)试管中的固态碘在热水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过程;(2)由数据知,水的沸点是100℃,而碘的熔点是113.5℃,所以碘在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3)干冰在温水中迅速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同时吸收热量;二氧化碳气体使水面上方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雾.故答案为:(1)升华;(2)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3)干冰吸热升华;水蒸气遇冷液化.11。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4*10=40分)1.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和光传播都需要介质B.声传播需要介质,光传播不需要介质C.光速和声速一样大D.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2.跑终点记时员,必须在看到发令枪冒白烟就开始记时,而不能听到枪声才记时,这是因为 ( )A.看枪冒烟记时准确 B.声音嘈杂听不清枪声C.听枪声才记时不够准确,使成绩偏低 D.都不对3.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老师把一块平面镜CD竖立在讲台上,坐在B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坐在A点的乙同学。
在这一现象中,光线的反射角是( )A.∠1B.∠2C.∠3D.∠44.甲从一面镜子中能看见乙的眼睛,那么乙从这面镜子中()A.一定见到甲的眼睛 B.一定见不到甲的眼睛C.可能见到,也可能见不到甲的眼睛 D.镜子的位置不同,结果也不同5.李明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是钟表在平面镜中的像,则( )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B.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C.时钟指示的时间是3点整D.时钟指示的时间是9点整6.下列现象中,属于平面镜成像的是()A、人在河边看水中的鱼B、人用平面镜看自己的像C、阳光下,地面上有物体的影子D、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景物的倒影7.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部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逐渐放掉容器中的水,容器底部的光斑将( )A.向右移动B.向左移动C.保持不动D.无法判断8.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B.“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9.仔细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图中的光路示意图正确的是( )10.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四章 单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四章单元试卷》(附答案)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四章检测卷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
太阳和月亮都属于光源B。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m/sD。
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2.光的三原色是(。
D。
)A。
红、黄、蓝 B。
赤、橙、绿C。
赤、绿、紫 D。
红、绿、蓝3.如图,我看不见“美景”的原因是(。
B )图略)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D。
光的色散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C )图略)A。
甲、丁 B。
丙、丁 C。
乙、丙 D。
甲、乙5.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中,若入射角为32°,则折射角可能为(。
B )A。
0° B。
23° C。
32° D。
45°6.光盘是用激光在反光铝膜上刻出凸凹的音槽来记录音像信息,外表面是一层平滑透明的保护膜。
把VCD光盘放在阳光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人对着光盘能看到自己的像,是铝膜发生折射现象形成的B。
人对着光盘能看到自己的像,是凸凹的音槽漫反射形成的C。
光盘上呈现彩色的扇面是表面保护膜的反射形成的D。
光盘上呈现彩色的扇面是光的色散现象形成的7.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A )图略)8.XXX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
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XXX在该处又看到硬币。
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
A )图略)9.在风平浪静、清澈见底的水里,很容易观察到“水底的鱼儿在白云中穿梭”的景象,而起风后,在水边不同的位置都会看到水面到处波光粼粼。
对观察到的“鱼”、“白云”和“波光粼粼”三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B )A。
鱼和白云都是镜面反射形成的,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B。
鱼是镜面反射形成的,白云和波光粼粼都是漫反射形成的C。
《好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综合习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1.(0分)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光在真空中2s 内传播的距离大约是 86.010mB .全新的初三物理课本宽约18 dmC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D .正常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 Hz~2 000 Hz A解析:AA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 ,那么在2s 内传播的距离s =ct =3×108m/s×2s=6.0×108m故A 符合题意;B .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8cm ,故B 不符合题意;C .人体正常温度约为37 ℃,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6℃,故C 不符合题意;D .正常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 ,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2.(0分)兴山县进入“高铁时代”。
宜万铁路兴山境内隧道很多,挖掘隧道过程中,为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采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
下列光现象的原理与激光准直掘进技术相同的是( )A .河水变浅,池底上升B .日食、月食的形成C .雨后天晴,天空出现彩虹D .对着镜子梳妆打扮B解析:B激光准直掘进技术利用的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河水变浅,池底上升、雨后天晴,天空出现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对着镜子梳妆打扮是光的反射现象、日食、月食的形成是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与激光准直掘进技术原理相同。
故选B 。
3.(0分)小亮同学在帮着妈妈洗碗时,把一根筷子斜着插入水中,发现水下部分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如图所示。
以下四幅光路图能正确反映此现象的是( )A .B .C .D. C解析:C把一根筷子斜着插入水中,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水下部分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
故选C。
4.(0分)小刚和小红一同完成了如下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盛水的杯子底部,然后把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小刚注视着硬币慢慢向远处移动,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时停止移动。
小刚保持头部不动,此时小红缓缓地向杯中倒水,倒着、倒着,小刚又重新看到杯底的硬币。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1 5.如图所示是艺术体操训练房的俯视图,训练房的北墙有 位置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能通过平面镜观察 到老师的是( )A .甲同学B .乙同学C .丙同学D .丁同学人教版 八上 第四章综合 练习题含答案 1.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 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 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A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 .如果将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蜡烛 A 的像会变大C .移去蜡烛 B ,并在原蜡烛 B 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 A 的像D .保持 A 、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蜡 烛 B 始终能与蜡烛 A 的像重合3.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 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 2.如图所示为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4.由于视觉原因, 用鱼叉刺向水里的鱼往往难于成功. 图中能正确解释刺不到鱼的光路图是 ( )大平面镜,当老师从室外进入到图示C .手影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D .清晨,我们看到的地平线下的 “太阳 ”,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11.用激光笔沿图中所示的 PO 方向照射,一定能照射到尚未移动的小鱼或小鸟的是(6.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 MN 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A .都不能成像B .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D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7.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8.如图所示,关于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用茶色玻璃板的目的是为了在玻璃板后成实像 B .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 A 、 B 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C .将蜡烛 A 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D .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9.如图是同学们探究 “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若蜡烛 A 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C .若在玻璃板与 B 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 10.下列有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当人靠近平面镜时, “镜中人 ”变得越来越大B .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A 的像 D .以上均不正确 ))B .D .12.如图,平面镜 MN 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 S ,此平面镜可绕“垂直于 纸面的水平轴 M ”自由旋转,现将平面镜拉离竖直位置一个偏角θ至 MN ′的位置, 释放镜的下端,在平面镜从 MN ′下摆到 MN 位置过程中,物体 S 的像 S ′() A .S ′的轨迹为线段 B . S ′轨迹对 M 轴的张角为 θC . S ′离轴 M 越来越近D .S ′的轨迹为圆弧13.如图所示的现象或应用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14.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插入水中的铅笔 D .水中 “倒影B .自行车尾C .树荫下圆形光A .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 0℃B .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 “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C .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D .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15.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 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 “白气 ”,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白气 ”,现象二,在寒A .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B .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C .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D .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16.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 的M 固体和 N 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 乙所示( M 为实线, N 为虚线),在 35min 内 M 物质从固 体熔化成了液体, N 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 “水浴法 ”优点是被加热物质 受热比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 100℃B .由图乙知,C .由图乙知,D .由图乙知, N 肯定都是晶体 N 肯定都是非晶体M 肯定是晶体, N 肯定是非晶体M 、M 、17.车内有一块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如图 1 所示,车内一乘客通过玻璃板能看到左侧车窗外路旁树的像.图 2 是某时刻乘客的眼睛、玻璃板和左侧树位置的简化图,图中眼睛和树用黑点代表.18.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 2m 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 m ;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 (选填 “变大”、 “不变 ”或“变小 ”);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 1)在图 2 中画出此时刻树在玻璃板中的像. ( 2)车前进过程,树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 (选择 “变大 ”、“不变 ”、 运动 ”、 “向后运动选择 “变大 ”、“不变”、“变小 ”).与乘客的距离 变小 ”);该乘客以玻璃板内树的像为参照物,觉得车 静止 ”). 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 选填 “衣领 ”或 “平面镜 ”).19.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 A、B 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操作过程中他还在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的(选填“正立”或“倒立”)20.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 287℃,醋的沸点只有 60℃,当温度达到℃ 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21.今年初,许多城市出现了雾霾天气,雾霾中的霾主要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组成,大量吸入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而雾则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气经而形成的;太阳出来后,雾会慢慢散去,是因为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了.(均填物态变化名称)22.小丽利用如图 1 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1)如果有 5mm 和 2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就合适.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 B ,使它与蜡烛 A 的像”的实验.合,确定了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 ,她(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结论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③ 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 A 射到 O 点(如图乙所示) ,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 他 (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 B 上看到反射光线.( 2)陈悦同学在探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时进行如下操作:A 、B 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如图丙所示,这样 ② 将蜡烛 B 熄灭后,该同学移动蜡烛 B ,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 A 的像 ,记下像与物的位置; ③ 移动蜡烛 (选填 “A ”或 “B ”),重做实验.三次实验像与物的位置如图丁所示,通过分析可 知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它们的连线与玻璃板 .25.如图,一束光线从三棱镜的 AB 边射入,从 BC 边射出.请画出完整 光路图.26.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有一盏路灯标 记为 S ,潜水爱好者在水下 E 处看到路灯的 像为 S ′.请画出水下 E 处的人看到路灯 S 的 光路图,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路灯 S 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 .23.在汽车驾驶室内,驾驶员通过左右两侧后视镜观察,有看不到 的区域(盲区) ,人或其他车辆应尽量避免进入盲区.如图, S 为驾 驶员眼睛位置, MN 为左侧后视镜左右两边界点,请作出反射光线 NS 的入射光线,并标出 BM 到车左侧(虚线所示)之间的盲区.24.( 1)小宇在探究 “光的反射规律 ”时将一块平面镜入在水平桌面 上, 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 让一束方向入射,如图甲所示; ① 小宇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 选填 “A ”或“B ”)绕 ON 向前或向后弯折.20° 40°60° 20°40 60 ① 陈悦同学将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 的操作会造成的后果是 ;27.画出图中人眼通过平面镜 M 看到桌底下球的光路.28.如图是小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为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是.(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先点燃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B 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 A 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 A 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 4)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 B 之间,从蜡烛 A 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 A 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形成的;拿走蜡烛 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 A 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 A 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填“实”或“虚”)像.( 5)拿走白板,他将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 2cm,再将蜡烛 B 移到 A 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现蜡烛 A 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cm,同时发现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若不垂直,请你说出这样会对实验操作带来怎样的不便影响?.29.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图甲中 A,B,C 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选填“左”或“右”)图;(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说明此时的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标准大气压;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30.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 ;碘的沸点是 184.4℃ ;水的沸点是 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形成的.人教版八上第四章综合练习题答案1.( 1) A 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A 符合要求;(2) BCD 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故选:A.2. A 、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 A 正确;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根据物像大小相等,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故 B 错误;C、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 B ,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不能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故 C 错误.D、如果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玻璃板前后移动,则像距物距不相等,所以会发现 B 始终不能与 A 的像完全重合,故 D 错误.故选 A.3.解:当我们用眼睛看到水中的硬币,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的缘故;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光线是从硬币上发出的,故 B 图正确.故选 B .4.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只有选项 B 中的光路图符合题意.故选B. 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老师在平面镜中的像点 S′和木质屏风在平面镜中的像 A ′B′,如图所示,像点 S 和甲、乙连线都没有被屏风挡住,因此甲、乙两位同学都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但像点S′与丙、丁连线被屏风虚像挡住,所以丙、丁两位同学不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故选 AB .6.解: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当 MN 分开后,猫在两个镜子中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故ABD 错误, C 正确.故选 C.7 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红光在最上面,紫光在最下方.故选 B .8. A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与大小,并不会成实像,故A 错误;B、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 B 正确;C、通过玻璃板成的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只要物体大小不变,像就不变,像的大小只与物体本身有关,故 C 错误;D、因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接到,故 D 错误.故选 B .9.A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若蜡烛 A 距玻璃板 4cm,蜡烛 A 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4cm,则蜡烛 B 与玻璃板相距 4cm 才能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故 A 错误;BD、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图可知,甲图平面镜竖直放置,不会出现像偏高的情况,乙和丙图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分别作出蜡烛 A 的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可知,乙图平板玻璃中蜡烛 A 的像偏高且倾斜,如下图:故 B 正确, D错误; C、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如果在玻璃板后面放一块档光板,则能看见物体的像 A ′,无法看到物体 B.故 C错误;故选 B . 10. A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不管是远离平面镜还是靠近时,平面镜中的像不会改变,故 A 错误.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引起的,故 B 错误.C、光被手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小孔后的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都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 C 正确.D、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我们就看见了它,是因为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 错误.故选 C.11. A 、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编折,而鱼在远离法线的位置,所以照不到,故 A 错误;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而鱼和入射光线在法线同侧,所以照不到,故B 错误;C、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鸟正好在反射光线经过的位置,所以能照到,故 C 正确;D、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鸟不在反射光线经过的位置,所以照不到,故 D 错误.故选:C.1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别作出平面镜在 MN 处 S 的像 S′和平面镜在 MN ′处 S 的像 S ″,然后进行分析;由图可知, S点绕M以SM长为半径转动,所以它的像的轨迹应该是圆弧,而不是线段,故 A 错误、 D 正确;由图可知, S′轨迹对 M 轴的张角大于θ,S′离轴 M的距离始终不变,故 BC 错误.故选 D .13. A 、插入水中的铅笔,变得弯曲,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自行车尾灯由相互垂直的小平面镜组成,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树影下的光斑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该选项符合题意;D、水中的倒影,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 14.故选 B.15.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故 C 正确.故选 C.16.故选 A .17.解:(1)作出树 A 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 即为此时刻树在玻璃板中的像.注意留下虚线和垂直符号的痕迹.(2)① 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和物体大小相同.所以,车前进过程,树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不变;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当车前进过程,树与乘客的距离变大.② 该乘客以玻璃板内树的像为参照物,因为树与平面镜的距离变大,即像在往前面运动,所以觉得车向后运动.故答案为:不变;变大;向后运动.18.解:( 1)小红站在距离平面镜 2m 前照镜子,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小红的像到小红的距离为 2m+2m=4m .( 2)当小红走近镜子时,小红的身高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大小不变.(3)光照射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衣领;故答案为: 4;不变;衣领.19.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明想通过A、B 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蜡烛发出的光线通过 A 纸片上的小孔在 B 纸片上形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故答案为:同一直线;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倒立.20.解: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60℃ ,所以锅中的液体温度达到 60℃ 时液体就沸腾了;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60℃ .故答案为: 60;不会; 60.21.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形成小水珠,即形成雾;经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消散在了空气中.故答案为:液化;汽化.22.( 1)① 当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越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所以选择 2mm 的玻璃板;② 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 B ,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故答案为:(1)2;大小;(2)像;不能;虚;(3)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不能重合.24.解:( 1)①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把纸板 F 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 F 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② 根据数据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③ 如果实验中硬纸板放得没有与平面镜垂直,稍有倾斜,则当入射光贴着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 O 点后,法线将会不在硬纸板上,所以在硬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① 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点燃一只蜡烛,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来代替像,为了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 A 、B 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在玻璃板的两侧都会出现虚像,形成重影,无法探究像与物的关系;② 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确定像的位置.③ 移动蜡烛 A ,重做实验,未点燃的蜡烛处在像的位置,用刻度尺量出点燃的蜡烛和未点燃的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通过分析可知,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故答案为:(1)① B;②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③ 不能;(2)① 在玻璃板的两侧都会出现虚像,形成重影,无法探究像与物的关系;② 重合;③ A;相等;垂直.28.( 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 A 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 B 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实验中需要测量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进行比较,所以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3)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它成的像大小相等;( 4)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而不是光线的真实到达,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在玻璃板与蜡烛 B 之间放上不透明的白板,从蜡烛 A 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 A 的像;当在 A 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板做屏幕,白板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5)他将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 2cm,蜡烛 A 的像也向玻璃板靠近 2cm;因此,再将蜡烛B 移到A 像的位置,通过测量,发现蜡烛 A 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4cm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此过程像的大小不变.(6)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刻度尺;(3)相等;( 4)反射;虚;(5)4;不变;(6)像与物不能完全重合.29.解:(1)图中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相平,故 A、C错误,B 正确;由图乙知,左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图象,右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是沸腾前的图象;( 2)由实验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9℃ ,所以水的沸点是 99℃.由于沸点小于 100℃ ,所以此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水沸腾时,烧杯口上方有大量的“白气”产生,这主要是因为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答案为:(1)B;左;(2)99;小于;(3)停止加热;(4)液化.30.(1)试管中的固态碘在热水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过程;(2)由数据知,水的沸点是100℃,而碘的熔点是113.5℃ ,所以碘在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3)干冰在温水中迅速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同时吸收热量;二氧化碳气体使水面上方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雾.故答案为:(1)升华;(2)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3)干冰吸热升华;水蒸气遇冷液化.。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检测试卷-附答案
第四章卷(3)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2分)(2014•丹东)下列图片中的物理现象与所对应的物理知识相符的是()A.手影游戏﹣﹣光的色散B.小孔成像﹣﹣光的折射C.照镜子﹣﹣光的反射D.鱼在哪里﹣﹣光沿直线传播【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A6:光的反射;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影子是由于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阴影部分,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因在同一种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光线穿过小孔时光源上下部分交换,但成像形状不变,像与光源形状相同.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就会发生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也是由于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解答】解:A、光被手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即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错误;C、照镜子,这是平面镜成像,利用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正确;D、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涉及到的物理知识非常多,告诉我们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所学的知识要回到生活,真正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2.(2分)(2014•资阳)下列关于光现象的四幅图中说法错误的是()A.大海深处发光的水母是光源B.雾天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C.医生用电子胃镜通过光导纤维观察人体胃肠道内部是利用光的多次折射传输图象信息D.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证明了太阳光是复色光【考点】A1:光源;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A6:光的反射;AP:光的色散.【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A、本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B、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C、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多次反射进行传播的;D、牛顿利用三棱镜散射实验证明了太阳光是复色光.【解答】解:A、水母本身可以发光,是光源,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雾天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多次反射进行传播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D、牛顿利用三棱镜散射实验证明了太阳光是复色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跟光有关的现象,从光的产生、传播、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考查,属基础知识.3.(2分)(2014•武汉模拟)如图所示为小明拍摄的石拱桥风景相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石拱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B.倒影看起来比桥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桥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了折射C.小明发现石拱桥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这时他应该远离石拱桥,并将镜头前伸D.该照片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可用来矫正远视眼【考点】A6:光的反射;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514: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照相机的原理:凸透镜满足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凸透镜成实像的调节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3)大楼在湖中的倒影应用的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4)远视眼的成因是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解答】解:A、石拱桥在湖中的倒影等同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确;B、倒影看起来比桥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桥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了折射,故B正确;C、小明发现石拱桥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这时他应该远离石拱桥,并将镜头后缩,故C错误;D、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近处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后,可以用凸透镜的镜片进行矫正,故D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4.(2分)(2011•烟台)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A.平面镜发出的B.像s′发出的C.平面镜反射的D.人的眼睛发出的【考点】A6:光的反射;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由于光从物体射到平面镜上时,发生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相交于一点,这便是像点.【解答】解:图中表示的是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原因,进入人眼的光线是由平面镜反射而来的.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我们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很容易认为光是从像点发出的,其实看到的是经平面镜反射的光线.5.(2分)(2014•咸宁)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B.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D.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考点】A7:光的反射定律;AK:光的折射规律.【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已知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2)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1)已知CD是界面,则由图可知,∠AOC=60°,则∠BOD=60°,所以入射角为90°﹣60°=30°,而∠COE=45°,则折射角为90°﹣45°=45°,因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CD的右边是空气,左边是玻璃.(2)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E一定为折射光线,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综上所述,故只有选项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此题已经告诉界面和光的传播方向,再根据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确定介质即可.6.(2分)(2011•成都)如图所示,物体AB高1.6m,平面镜CD高0.6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B.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0.6mC.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mD.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1.6m【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16 :压轴题;31 :定性思想.【分析】物体在平面镜成像时,物像等大、到平面镜等距、连线与镜面垂直、成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有关,与平面镜大小无关.【解答】解:A、无论平面镜大小如何,一定能成完整的像,只是有时我们看不到完整的像.不符合题意.B、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像高1.6m.不符合题意.C、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等距,物体与像的距离为4m.不符合题意.D、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像高1.6m.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容易混淆的地方是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和平面镜大小无关.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2分)(2014•泰安)日晷仪是古代人们可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位置可知道时间,如图.日晷仪计时利用了光的()A.反射B.折射C.直线传播D.色散【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首先要明确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仪器,然后再根据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释其原理即可.【解答】解: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光障碍物后,被障碍物挡住,于是在障碍物后就形成影子;日晷就是利用影子的方向、长短粗略判断时刻的计时仪器.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我们应该向古代劳动人民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8.(2分)(2014•广州)如图,小明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恰好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A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他这一提法属于()A.猜想B.评估C.设计实验D.实验结论【考点】2Q:物理学方法.【专题】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解:小明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恰好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A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他这一提法属于猜想与假设.故选A.【点评】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会利用科学探究法探究物质的知识.9.(2分)(2014•上海)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15°,反射角为()A.15°B.20°C.30°D.60°【考点】A7:光的反射定律.【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解:已知入射角为15°,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反射角也是15°;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以及利用反射定律对反射角和入射角进行计算.10.(2分)(2016•合肥模拟)“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下列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手影﹣﹣平面镜成像B.摄影﹣﹣光的反射C.投影﹣﹣凸透镜成像D.倒影﹣﹣光的折射【考点】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A6:光的反射;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514:透镜及其应用.【分析】各种影的形成都与光的传播有关,本题要把手影、摄影、投影、倒影道理弄清,知道其光学原理.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解释这几种“影”形成的原因【解答】解:A、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故A错误;B、摄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透镜是光的折射原理,故B错误;C、投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故C正确;D、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水面对称,所以是倒立的,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错误.故选C.【点评】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倒影、照镜子、潜望镜都是光的反射原理;透镜、看水下的物体等都是光的折射原理,此题是一道光学的综合题,也是物理中考的一个热点知识11.(2分)(2014•哈尔滨)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的是()A.潜望镜B.小孔成像C.光的色散D.放大镜【考点】A7:光的反射定律.【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如水中的倒影、镜中的像等;(3)放大镜也就是凸透镜,利用的是光的折射.【解答】解:A、潜望镜是由平面镜组成的,因此是应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故A符合题意;B、小孔成像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C、光的色散,是由于太阳光照到三菱镜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放大镜是凸透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以及光的直线传播的了解与掌握,在平时要注意区分.12.(2分)(2016•扬州一模)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A.B.C.D.【考点】AN: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从鱼身上反射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解答】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如图所示:由此可知,A、C选项光的传播方向错误,D选项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故错误,只有B选项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是解决此类折射问题的关键,无论是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还是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都是升高的虚像.本题属于基础题.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3.(3分)(2014•株洲)图中是一位小朋友正在打量玻璃幕墙中的自己的一幅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朋友能打量自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B.小朋友在右侧,左侧为他在玻璃幕墙中的像C.小朋友不可能在玻璃幕墙中看到自己的后脑勺,故照片一定是合成的D.照相机不可能拍到小朋友在玻璃幕墙中的虚像,故照片一定是合成的【考点】A6:光的反射;AD:平面镜对光的作用.【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①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解答】解:A、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小朋友能打量自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故A正确;B、如果小朋友在右侧,我们不能看到面部的一部分,但可以看到其虚像(左侧),故B正确;C、因小朋友是面对平面镜,因此不可能在玻璃幕墙中看到自己的后脑勺,但该照片是我们看到的,不是小朋友看到的,故C错误;D、照相机能拍到小朋友在玻璃幕墙中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A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牢记平面镜成像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叉鱼B.手影C.看到地上的书D.凸透镜使光线会聚【考点】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12 :应用题;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如:透镜的应用、池水变浅了等;(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3)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比如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平面镜成像等.【解答】解:A、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我们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故A正确;B、手影游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C、看到地上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故C错误;D、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正确.故选AD.【点评】光的反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等相关的现象在生活中均非常常见,且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应把握其实质,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区分才行.15.(3分)(2014•盐城)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A. B.C.D.【考点】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必须控制孔的形状不变,只改变孔的大小.【解答】解:(1)A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A符合要求;(2)BC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故选:A.【点评】本题尽管是考查小孔成像,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抓住变量和不变量是解题的关键.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6.(2分)(2015•江西模拟)如图所示,一束激光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左(左/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不变(增大/不变/减小).【考点】AN: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称为光的折射.【解答】解:(1)水槽内没有注水时,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O点;(2)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光线移动到O点左侧O′点;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折射光线逐渐向左偏折,但是入射角不变,折射角的大小也不变.故答案为:左;不变.【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属于光学基础的考查,比较简单.17.(1分)(2014•东营)小红在池塘边观察水中月亮的视线与水面的夹角是30°,如图,此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角的度数是60°.【考点】A7:光的反射定律.【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水中月亮的视线与水面的夹角是30°,可知天上月亮的视线与水面的夹角,然后可求得入射角.【解答】解:已知水中月亮的视线与水面的夹角是30°,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天上月亮的视线与水面的夹角也是30°,则入射角为90°﹣30°=60°.故答案为:6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及其有关的计算.比较简单.18.(1分)(2014•长沙)小军和小刚一起做“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及特点”的实验,当他们将一束光线从空气中以某入射角射入玻璃砖时,测得折射角为40°.请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当他们逐渐增大入射角时,折射光线将远离(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考点】AK:光的折射规律.【专题】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解答】解: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中,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应靠近法线,折射角是指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大小为40°,如下图所示:因为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当他们逐渐增大入射角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故答案为:远离.【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光路的画法,一定要熟记折射定律的内容,关键是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19.(2分)(2014•齐齐哈尔)身高1.68m的小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她在镜中的像高为 1.68m,她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像相对于她的速度为1m/s.【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小颖的身高是1.68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大小相等可知,小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也是1.68m.她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像也以同样的速度靠近平面镜,所以像相对于她的速度为1m/s故答案为:1.68,1m/s.【点评】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基础内容,一定要熟练掌握.题目中的2m与解答无关,不要被迷惑.20.(2分)(2014•丹东)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电视遥控器用红外线(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考点】AQ: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AT:红外线.【专题】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三原色.彩色电视机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是由三原色光混合而成.(2)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可以做成红外线遥控器、红外线探测仪等.【解答】解: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来遥控电视,不同按钮发出红外线的频率是不同的.故答案为:红、绿、蓝;红外线.【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知识得到学以致用,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习的兴趣.21.(3分)(2014•河北)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4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不变(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衣领(选填“衣领”或“平面镜”).【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1)小红站在距离平面镜2m前照镜子,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小红的像到小红的距离为2m+2m=4m.(2)当小红走近镜子时,小红的身高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大小不变.(3)光照射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衣领;故答案为:4;不变;衣领.【点评】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22.(2分)(2014秋•南长区期末)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且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虚(虚/实)像;(2)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6m;(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0.5m,说明水位下降(上升/下降)了25cm.【考点】A7:光的反射定律.【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等距、像物等大、虚像.【解答】解:(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等距、像物等大、虚像,故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虚像;(2)根据平面镜成像中的像物等距可知,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测试卷
八年级第四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A. 墙上手影形成B. 叶子经露珠成放大的像C. 树在水中有倒影D. 花瓶在镜子中成像2.2012年5月21日清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日环食.如图所示,是发生日环食的景观,能用来解释形成日环食现象的规律是()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反射C. 光的色散D. 以上说法都不对3.下列实例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 清澈的池底,看起来变浅B. 路灯下行走的人,出现了人影相随C. 舞蹈演员用镜子观察自己的舞姿D. 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在水面处被折断了4.如图所示,EF为平面镜,OA为反射光线,ON为法线,反射角∠NOA等于45°.已知∠BON等于30°,∠CON等于45°,∠DON等于60°.与反射光线OA对应的入射光线是()A. NOB. BOC. COD. DO5.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A. 光的反射B. 光有能量C. 光的折射D. 光沿着直线传播6.小赵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m处,当他远离平面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B. 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C. 小赵同学的像离平面镜的距离始终不变D. 小赵同学的像的大小始终不变7.下列有关凸面镜和凹面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凸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 凹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 凹面镜和凸面镜的反射面都是球面的一部分D. 光在凸面镜和凹面镜上发生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8.如图所示,某市民正站在平面玻璃制的地铁安全门外候车.地铁到站后,安全门向两侧打开,该市民在左右两侧安全门中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与原来像的位置重合B.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两个像的距离等于两侧安全门之间的间距C. 在两侧安全门中成的像越来越小,直至不成像D. 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9.在如图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 山在水中的“倒影”B. 手在墙上的“影子”C. 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D. 汽车观后镜使视野开阔10.观赏在水边拍摄的风景照时,会发现水边景物的倒影总是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因为()A. 入射到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因折射进入了水中B. 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要差一些C. 入射到水面的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D. 照片质量有问题11.如图所示的军事观察孔,人可以通过孔观察外面,现在在孔中嵌入玻璃砖后观察的范围将()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12.天地万物五光十色,关于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B. 通过三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C. 发生光的色散的实质是光发生了折射D. 白光是一种单色光13.空调遥控器能够控制空调的开机、关机、调温等,利用的是()A. 红外线B. 紫外线C. X射线D. 红光14.下列设备中,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A. 感应水龙头B. 验钞机C. 电视遥控器D. 非接触温度计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6分)15.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速度变______ .(选填“大”或“小”)16.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株洲长江北路茂密的樟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是光的______ 现象,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17.教室黑板发生“反光”现象,这时因为黑板太光滑,发生了______ 造成的.18.入射光线跟镜面的夹角是25°,则反射角是______ °,若入射角减小5°,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 °.若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则反射角是______ °.19.如图所示,视力检查时要求被测人与视力表间隔5m.小明准备借助一块平面镜检查视力,则他应坐在镜前______ m处.20.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处形成一光斑,这时往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______ .(填序号①慢慢向右移动、②慢慢向左移动、③慢慢向水面移动、④仍在原来位置不动)21.在湖边看到平静湖水中“鱼”和“云”,前者是由于光的______ 形成的虚像,后者由于光的______ 形成的虚像.22.雨后彩虹,十分壮丽.彩虹是太阳光传播过程中被空中水滴______ 而产生的.这个现象可以由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的实验来解释.如图可知,通过三棱镜时红光的偏折程度比紫光要______ (选填“大”或“小”).23.晚上,一位同学在自己的家庭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现象”,他把一小平面镜粘在白纸上,用手电筒垂直照射白纸板和平面镜,从侧面看去,他看到的现象是镜子看上去______ (填“亮”或“暗”),因为光在镜子表面发生______ 反射.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8分)24.小雨在吃烤肉串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通过烤炉上方看对面的人,感觉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小雨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火炉上方的空气被加热后,其疏密程度在不断发生变化,光进入这种不均匀的热空气会发生折射,传播方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看起来感觉对面的人在晃动.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回到家后,小雨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用喷壶向激光笔的前方喷水,看到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向墙面,墙面上有一个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说明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______ 传播的.(2)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小雨的做法应该是:.(3)如果小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25.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1)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这时反射角也减小,使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______ 入射角.(2)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3)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______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_ (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4)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①;②.26.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 .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______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2)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 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 关系(4)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形状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发现蜡烛B跟蜡烛A的像______ ,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 .(5)如果在像A'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______ 承接到像A'(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 像(填“实”或“虚”);(6)当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时像的大小将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四、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27.如图所示,光线垂直射入水面,水里有个平面镜,请画出此题的光路图.28.如图所示,在平面镜上有从某一点光源发出的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反射时的两条反射光线,请通过作图法找到这个发光点.29.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玻璃三棱镜并穿过三棱镜,请画出这束光进入三棱镜和离开三棱镜后的光线(画出法线).。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上第四章综合测试03(含答案)
第四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图4-11所示的几种光现象,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B.水中“折笔”C.水中倒影D.雨后彩虹图4-112.如图4-12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于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
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图4-12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3.电视机的遥控器用红外线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如图4-13所示,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图4-13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4.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B.人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C.人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5.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B.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C.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D.演员以0.5m/s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0.5m/s的速度运动6.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时,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
这是因为光在()A.地面发生镜面反射B.地面发生漫反射C.水面发生漫反射D.水面不发生反射7.让一束光斜射向一块玻璃砖,这束光射入玻璃和射出玻璃后的光路正确的是图4-14中的()A B C D图4-14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日食和月食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B.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光的漫反射引起的C.很厚的玻璃板看起来变薄了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D.彩色电视机丰富多彩的画面实际上是由三原色光混合而成的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的深度B.人在岸上看到的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低C.光在发生折射后,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D.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10.光盘是用激光在反光铝膜上刻出凸凹的音槽来记录音像信息的,它的外表面是一层平滑透明的保护膜。
《好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综合经典测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1.(0分)在体育测试过程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 .跳远测试时,必须选用分度值为1mm 的刻度尺进行测量B .小明在50m 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选取的参照物是跑道C .百米赛跑比赛中,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开始计时D .1000m 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m/s 、小亮的成绩是240s ,小明更快D解析:DA .测量跳远成绩时精确到1cm 已经足够了,可以选用分度值为1cm 的刻度尺来测量,故A 错误;B .小明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是以自己为参照物,故B 错误;C .因为在空气中光速比声速快,百米赛跑比赛中,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更准确,故C 错误;D .1000m 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m/s ,小亮的成绩是240s ,则小亮的平均速度为 1000m == 4.17m/s 240ss v t 则小明速度更快,故D 正确。
故选D 。
2.(0分)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他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然后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则( )A .选择玻璃板进行实验,是为了看到蜡烛A 的像更清晰B .实验用到刻度尺,是为了测量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C .小明将蜡烛A 逐渐远离玻璃板,它所成的像逐渐变小D .将光屏放到玻璃板后面蜡烛B 位置上,光屏上没有像D解析:DA .选择玻璃板进行实验,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故A 不符合题意;B .实验用到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关系,故B 不符合题意;C .小明将蜡烛A 逐渐远离玻璃板,它所成的像不变,故C 不符合题意;D .平面镜成像是虚像,将光屏放到玻璃板后面蜡烛B 位置上,光屏上没有像,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
3.(0分)下列现象中,与“海市蜃楼”光现象相同的是( )A .教室里的同学能看到黑板上的字B .看到游泳池中水的深度比实际浅C.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D.湖面上映出白云的“倒影”B解析:B“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发生折射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光现象》单元同步达标测试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发生日偏食的时候,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空隙,照在地面上的亮斑的形状是()
A.圆形的B.与树叶间的空隙的形状相同[来源:中教网]
C.月牙形的D.无规则的各种形状
2.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白色污染是最普遍的一类光污染。
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都能造成白色污染,形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光沿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D.光的折射
3.夜晚,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就能及时避让。
图2中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4.一个运动员穿的衣服的后面贴着“108”号,在他背对平面镜时,则他在镜中像的衣服上的号码为()
A.180 B.108 C.801 D.810
5.如图所示,在p点有一发光物体,则在水下观察者的眼里(A处),该物体
的像位于()
A.p点的上方B.p点的下方[来.
C.p点D.p点的左下方
6.下列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A.夜视仪B.遥控器
C.验钞机D.全自动感应水龙头
7.把一根竹筷斜插入水中,在左侧斜上方看到的现象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8.汽车夜间行驶时,一般车内不开灯,这是因为()
A.要节约用电
B.车内开灯形成漫反射,光线刺眼,影响司机开车
10.下列叙述中的“影”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 湖光倒“影” D.形“影”不离
11.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
A.入射角是3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C.反射角是60°
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12.如图所示,一盛水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一束光线从空气
斜射入水中,这时反射角为a,折射角为r,若光线传播方向不
变,把容器右侧稍微垫高,待水面重新平静后,测出反射角为a′,
折射角为r′,那么()
A.a′<a,r<r B.a′=a,r=r
C.a′>a,r>r D.a′=a,r>r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3.某水池中水深为1.5m,池边的路灯高出水面5m路灯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倒影到水面的距离是___________m。
14.绿色植物的叶子反射的光是色光.雨后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是光的现象.不同色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填“相同”或“不同”)的
15.观察拍摄于水边的风景照片时,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亮或暗)一些,这是光从空气射到水面上时,只有一部分光经过光的(填“反射”或“折射”)进入了水中的缘故。
16.人站在竖起的穿衣镜前5米处,若人以0.5米/秒的速度向镜移动6秒后,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____________米,此时像的大小_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小颖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她用古诗中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为其作品配词,并联系物理知识作了注解,如“潭清疑水浅”说的是光的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是光的现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中,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的而成的像.
18.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隐形物质,在空气中沿传播的光,射到该物质表面上时会顺着衣服“流走”,从而无法让光在其表面发生,让旁人看不到它。
19.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
(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传播;
(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
这是利用了光的现象;
(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
的_________现象.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0.按下列要求作图:
(1)如图甲所示,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
请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乙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3)如图丙所示,请画出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再从玻璃到空气的光路图.
甲乙丙
三、探究与实验题(共18分)
21.(12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
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
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填“较明亮”或“较黑
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
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22.(6分)如图所示的漫画,看起来不深的水池却发生了危险现象,为什么?
第四章光现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3.反射、5m 14.绿、色散、相同
15.不变、可逆的16.暗、折射
17.折射、反射、折射18.直线、反射(或漫反射)
19.(1)直线(2)反射(3)折射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0.如图所示
三、探究与实验题(共18分)
21.(1)较黑暗;蜡烛B;(2)重合;相等;垂直;相等.
22.(6分)答:站在水面上方看水池底部变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偏离法线,人看起来光是从它的反向延长线射出,所以会感到水底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高一些,因此老人盲目跳入水中遇到危险.
初中物理试卷
灿若寒星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