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读书笔记
马克思著作读后感
马克思著作读后感
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是一部深刻的经济学著作,它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通过对这部著作的阅读,我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社会主义的理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他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他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在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最终将导致资本主义经济的崩溃。
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学习,我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可持续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另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社会主义的理想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改革,才能摆脱资本主义经济的束缚,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他提出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劳动者的自主管理,以及按劳分配的原则,这些理论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学习,我对社会主义的理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社会主义的建设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总的来说,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是一部深刻的经济学著作,它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全面的剖析,揭示了其内在的矛盾和不可
持续性,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
这部著作的学习,我对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理想有了更深刻的
认识,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启发。
希望通过不断
的学习和实践,能够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思于1844年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这部著作在当时对于经济学和哲学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的理论。
通过阅读《经济学哲学手稿》,我对马克思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分析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是资本和劳动力的对立,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取利润,导致社会财富的不平等分配和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
同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也导致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机。
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分析,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让我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关于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的理论,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必然导致社会的革命和变革,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实现人类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的这一理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也为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通过阅读《经济学哲学手稿》,我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最后,通过阅读《经济学哲学手稿》,我对马克思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马克思是19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马克思的思想,我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变革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马克思的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更好地应对当今社会的挑战和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一、商品价值(W )商品价值(W )= 不变资本价值(C )+ 可变资本价值(V )+ 剩余价值(m ) = 生产成本(K )+ 剩余价值(m )全部劳动耗费(实际耗费)=物化劳动耗费+活劳动耗费生产商品的实际耗费=商品的全部价值•商品的价值由实际耗费的劳动量决定。
•二、生产成本(K )1、含义(生产成本即资本的消耗)生产商品所耗费的预付资本价值就是生产成本(生产费用),即c+v ,用K 来表示。
2、假象生产成本这一范畴,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根本区别,掩盖了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在生产成本这一范畴下,剩余价值被看作商品价值在生产成本以上的余额,即资本家所耗费资本的产物3、意义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生产成本有着以下实际意义:生产成本的补偿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条件。
a.生产成本是资本家经营企业盈利或亏本的标志b.生产成本是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
若销售价格高于生产成本,则盈利;反之,则亏损。
生产成本的高低也是决定资本家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c.对于资本家来说,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的只是资本的耗费C+V ,剩余价值m 是无偿获得的,是资本家预付资本的增殖,因此不计入生产成本。
➢三、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P )1、如何转化事实上,剩余价值由生产中所耗费的可变资本带来•由于资本家关心的只是资本的投入与产出之比,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C )的产物是,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
•此时剩余价值来源表达式由C+(V+m )变成(C+V )+m•若P 代表利润,商品价值的公式W=K+P•2、二者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都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二者数量上相同。
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2022年5月21日20:35(2)区别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利润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在生产成本和利润的形态下,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都被掩➢盖了3、利润率(P')(1)定义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叫利润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在商品货币关系有了较大发展,封建制度逐步解体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资本雇佣劳动力为核心的一种经济制度。
2、前资本主义制度的更迭(1)原始社会特征a.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从事简单的集体劳动•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产品进行平均分配•通过采集和狩猎获取产品,仅能维持基本生存,没有多少剩余•第一次社会大分工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交换产生•分裂了两大阶级:奴隶主(剥削者)和奴隶(被剥削者),出现了零散现象的奴隶制•第二次社会大分工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行业•氏族成员之间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出现•(2)奴隶社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产生条件——私有制的发展a.私有制产生后,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一则,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剩余产品,从而具备了剥削他人劳动的物质条件二则,因为生产的发展需要增加劳动力,于是战俘成了最早的奴隶,用来减轻生产者本身的劳动量制度——奴隶制b.奴隶制是社会制度的一个根本的组成部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完全占有奴隶奴隶制的双重性c.尽管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剥削制度,然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奴隶制度逐渐丧失了合理性。
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又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在奴隶制下,出现了城市和乡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d.(3)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土地私有制a.封建领主将私有土地的部分作为自营地,另一部分领地以分地形式分给农奴耕种,农奴要为封建领•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2022年4月25日18:30主无偿提供各种劳役地主通过地租形式对农民进行剥削: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封建制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b.c.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封建地主阶级私有和封建行会组织的排他性、保守性,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二、资本原始积累1、实质资本原始积累是指通过暴力手段迫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一方面,资本原始积累使大量社会财富迅速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并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大批直接生产者被剥夺了生产资料而变成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沦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2、方式圈地运动:封建贵族圈占农民土地,将耕地变为牧场,使农民不得不到资本家开设的手工工场去出•卖劳动力以暴力为基础,如通过殖民地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等行径实现财富在宗主国的积累,进而转化成•资本利用国家机器,如通过国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等进行收入再分配,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集中起来,转化为资本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从封建社会经济结构中产生,即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产生(部分小生产者破产,成为雇佣工人;另一部分发财成为了资本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完美复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完美复习笔记
一、前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古今中外各种经济学学说的总结和批判。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认识和分析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也是理解和把握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必备思想武器。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对于提高我们的理论修养和实际工作水平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 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剖析和批判,其基本内容包括: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周期性经济波动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等。
2. 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把经济问题放在社会历史和阶级斗争的总体框架下来分析和研究,从而揭示经济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阐明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确定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
三、价值论
1.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精彩5篇)
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精彩5篇)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篇一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最终会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成为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但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而言,我们既要清醒地认识到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对抗的客观必然性,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它们之间暂时的、有条件的同一性。
它们之间存在着平等竞争、互相借鉴、长期共存的历史机遇。
一个社会形态能够长期稳定并不断发展,其中必然有符合自身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起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发展。
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性质的社会。
我国现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方式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占有为基础的。
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社会既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又不同于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历史演进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去完成在西方国家由资本主义制度完成的历史任务。
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但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这段话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的。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只能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但这种代替必须体现在社会制度上,而社会制度的变革又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
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当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终于获得了自己的制度载体——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经过一个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用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摆脱对物的依赖性,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1.商品的二因素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
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总结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暴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a.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于统治地位;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理论来源: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空想社会主义。
2、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马克思在科学上的两个伟大发现:a.创立了唯物史观;b.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3、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列宁:建立垄断资本主义理论;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变化规律。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看作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①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其中:①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起决定作用;②分配、交换、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包括:①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②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读书心得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体会最近研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了解了经济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并且有了自己的一点想法,做一点总结,也是做些读书笔记。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两个要点,使用价值与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即一种物品不用于交换,那么它并不是商品,如空气。
但是一种物品有价值,就一定有使用价值,因为只有拥有使用价值,物品才有交换的价值,成为商品。
也就是说,在市场上,买者付出货币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而卖者放弃使用价值而获得货币,价值在交换的瞬间得以形成。
马克思坚持劳动价值论,即劳动创造价值,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价格是价值量的货币表现,但是价格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在价值附近上下波动。
在资本市场中,股票也是一种商品,但是这种商品比较特殊。
股票的使用价值是法律赋予的,正如空气是由自然界赋予的。
股票的使用价值就是持有者可以以股东身份获得分红,或者将股票高价卖出获得收益。
但此时的股票并不是商品,而股票的价值又从哪里来呢?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创造价值,股票的价值是什么样的劳动创造的呢?答案是,当投资者认购上市公司股票时,所付出的货币就是间接的劳动,这些特殊的劳动间接创造了股票的价值。
但是股票在二级市场交换时,并不创造价值,投资者只是在买卖中获得了差价收益。
今天刚刚发布的消息,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这让叱诧风云上百年的知名企业即是成为了经济危机下的牺牲品。
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角度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需求下降。
需求下降是经济危机的直接表现,而资本在W-G’的过程,也就是包含剩余价值的产品被出卖转化为增值的货币资本的过程无法顺利进行,剩余价值得不到体现。
这对于以赚取剩余价值为根本目标的资本主义企业来讲是很大的打击;第二,竞争压力。
国际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导致汽车行业的竞争压力巨大,欧洲、日本,包括中国的汽车行业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以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基础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六章:资本主义流通
导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整体来看,使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资本只有在运动中 才能实现价值增殖。
一、资本的循环(研究产业资本)1、含义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
这一过程称为产业资本的循环。
资本有很多种,如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借贷资本等,但是只有产业资本具有生产职能和流通职能,才能发生价值增殖,能完整地体现资本的运动过程。
►2、产业资本的含义产业资本是指投在生产领域,能够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如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资本。
3、循环的三阶段(1)购买阶段(货币资本转化成生产资本) A G ——W P m在此阶段,产业资本以货币的形式出现。
G 不是普通的货币,而是货币资本。
a. 货币本身非资本,只有在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时候才成为商品。
货币G 执行一般商品流通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b. 当货币购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后,资本就转化成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形态存在的生产资本。
(2)生产阶段(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AW …P …W'P m G —货币W —商品,生产资本的存在形式A —劳动力Pm —生产资料P —生产过程W'—生产出来的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流通过程的中断第六章:资本主义流通2022年5月10日10:21W 从上一阶段的形式上的生产资本转化成实际上的生产资本。
不仅执行着一般生产职能,而且执行着资本的职能。
a.W'是已发生了价值增殖的,且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即商品资本。
b.生产阶段是产业资本循环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c.(3)销售阶段(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W'—G'W'同任何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商品一样,都需要通过流通转化成一定数量的货币a.资本家出售W'不仅要收回投资或成本(即预付资本),还要实现资本的价值增殖b.(4)总结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三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在资本循环过程中,生产过程起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精华版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精华版一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要了解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经济运行机制,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了解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学习建议」本章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重点要掌握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性质。
「主要知识点」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物质资料的生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本章小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
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收集和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大量材料、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及其内在的运动规律和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的经济学科,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类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三个基本要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表明:马克思主义政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治经济学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就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以及对现代科学和西方经济学的一些具体方法的借鉴。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读书笔记(原创5篇)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读书笔记(原创5篇)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读书笔记篇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读书笔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资本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著作,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和规律,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剩余价值”的概念,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生产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产品,还包括资本家的利润。
因此,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其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不断循环往复的运动过程,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循环。
在这个循环中,资本家不断地投入资本,工人不断地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断地获取利润。
这种循环往复的运动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最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而生产关系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
因此,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变革生产关系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
总之,《资本论》是一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和规律的著作,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读书笔记篇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读书笔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资本论》读书笔记《资本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代表作,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本质和规律,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和对于无产阶级的深厚同情。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精华版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精华版二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基本内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有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的辩证方法。
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变化过程,从而揭示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运动的本质。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就是要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变革,看作是一种客观的、必然的历史过程。
科学的抽象法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的统一,它是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进行的。
运用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经济,要求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时,必须充分占有材料,详细分析具体对象,暂时舍去与本质规定无关的方面,从表象中揭示出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把握经济运行的规律。
从抽象到具体,用本质来说明现象的叙述方法,是运用通过研究得出的经济关系的本质和规律,通过经济范畴进行理论叙述的,但这种叙述不是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作简单的描述,而是对它进行深刻的和科学的说明。
逻辑方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从比较简单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逐步上升到比较复杂的具体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阐明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逻辑发展进程。
历史方法,则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时,按照它的历史发展的真实进程来把握其规律。
要坚持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统一,即运用历史方法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时,必须排除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偶然现象和因素,以及各种曲折过程,从复杂的、曲折的历史材料中,揭示出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性,逻辑的进程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
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又是不一致的,在二者不一致时,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要服从于逻辑进程。
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在1844年所写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是马克思早期的作品之一,也是他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思考的产物。
这部手稿以其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而闻名,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这部作品后,我深受启发,对马克思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当代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令我深感震撼。
他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分化和剥削问题,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导致了劳动者的异化和剥削,这使得社会的财富不公分配,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平等。
这些观点使我对当代社会的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我更加关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其次,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的自由和解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私有制和商品经济使得人们的劳动变成了一种异化的商品,导致了人的自由和解放受到了限制。
他呼吁人们要追求真正的自由和解放,要摆脱资本主义社会的束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这些思想使我对人的自由和解放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我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的尊严。
最后,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令我深感振奋。
他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私有制和阶级分化的社会,是一个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社会。
他呼吁人们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努力奋斗,要摆脱资本主义社会的束缚,追求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
这些思想使我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我更加关注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和实现。
总之,《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考和社会批判的重要著作,它对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和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这部作品后,我对马克思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当代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相信,只有深入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才能更好地认识当代社会问题,为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一章:商品
一.商品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2.使用价值(概念)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由商品的自然属性(所有物品的共同属性)决定•不会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使用价值也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3.价值(概念)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历史范畴,具有社会属性,是商品的特有属性•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只有量上的差别•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与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4.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1)对立性使用价值与价值不可同时存在•(2)统一性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二.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之所以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概念)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为具体劳动,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为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不同的具体劳动产生不同的使用价值,各种使用价值的总和表现了各种具体劳动的总和,既表现为社会分工。
•具体劳动的种类与形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需要的改变而变化•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和生产资料两要素的结合•2.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必须是针对他人有用的使用价值,而且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
无偿捐献非商品;阳光、空气非商品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第一章:商品2022年3月23日23:20人类劳动的质的同一性,决定了抽象劳动在量上的可比性•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等量抽象劳动相交换•3.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1)对立性具体劳动反应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条件因此属于永恒范畴•抽象劳动反应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在发达商品经济中表现的更充分,因此属于历史范畴•(2)统一性二者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先后之分•三.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1. 性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1. “经济”的涵义及经济学的出现2.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3. 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是指研究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
1. “经济”的涵义及经济学的出现(1)?“ 经济” 的涵义a. 古汉语中:是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b. 在西方文献中: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最先使用,意指家庭管理或家政管理;亚里士多德又赋予此词以谋生手段的涵义。
c. 近代和现代意义上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节约、精打细算;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交换、分配、消费等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
(2)经济学的出现a. 色诺芬的《经济论》表明西方开始出现了经济学,研究的是善良的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财产的问题,即家庭管理。
b. 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认为“经济”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这种观点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
c. 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是神学论着中的一个独特部分。
•古代世界的经济学还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2.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重商主义(16-17c初)(2)古典政治经济学(17c中叶-19c初)(3)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18c末-19c30s)(4)19c70s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1)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萌芽:重商主义学派16-17世纪初,产生了代表商业资本利益和要求的重商主义学派。
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了《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目的在于表明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超出家庭或庄园经济范围,而是涉及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第一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读书笔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写于1857年8月下旬,它是马克思为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又陈《资本论》的初稿)而撰写的一篇导言。
《导言》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直到1902年才在他的遗稿中被发现。
1903年考茨基把这一手稿用德文发表在《新时代》杂志上。
一、写作背景1857年爆发了席卷欧美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当时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现在发疯似的通宵总结我们的经济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
《导言》的写作目的:一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实质;二是为了批判当时国民政治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还有巴师夏、凯里等庸俗经济学。
他们一方面把物质生产看作是与社会性质无关的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下的生产;另一方面有割裂了生产与分配等关系,把分配说成是随心所欲的事情。
马克思在《导言》中,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错误观点,认为物质生产总是在一定社会性质(生产关系)下的生产,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是物质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是这四个环节的起点,并以生产为出发点论述了生产与消费、分配与交换的一般关系。
《导言》对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还作了专题论述。
二、内容提要这是一篇没有写完的导言,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1、生产;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3、政治经济学方法;4、生产。
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
国家形式和意识形式同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关系。
法的关系。
家庭的关系。
这里节选前三部分:(一)生产这一节的中心是批判了国民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成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的错误观点,论述了物质生产社会性质,主要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对象和本题。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生产政治经济学研究物质生产,就必须研究物质生产的社会性质(生产关系),研究生产交换中的个人,就不能脱离社会性质来谈个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卷1)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卷1)读后感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学习的是马克思主义史,而不是局限于马克思个人的马克思学。
正如马克思的著作有大部分内容建立在前人基础上,然后发展并融入自己的真知灼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中的诸多人物也是建立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之上,并发展融入。
无法想象一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超天才横空出世,提出诸多独创的深刻见解。
只有在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历史考察中,才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和加深理解马克思,并对其进行继承、发扬和批判、扬弃,这也是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核心所在。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我们也会对历史,国家有着更为清晰的理解。
从而明得失,知兴替。
阅读本书的困难阅读马克思经济史和之前学习《政治经济学》不同,有文献表明马克思于1883年逝世,遗留下未完成的《资本论》二、三卷、剩余价值论和一些未出版的著作。
在1930年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英文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才出版,本卷书的论述就选择在这个时间段。
马克思在此成为不具本体的幽灵。
他时而浮现,体现出自身伟大价值;时而消隐,面对着各种质疑、批判,被指出明显的不足和错误;时而强大,绘出整个人类历史中表现出来的原始性、动物性,并指导构建宏伟蓝图;时而渺小,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能力,应用一切为自己增殖开辟道路的能力、吞噬和改造异议的能力时常显示出资本主义的强大,并指责着马克思。
从马克思原文,一下子跳到具有较强批判和知识点密集的本书,使阅读过程并不轻松。
历史过程中,不管是外部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批判和修正还是马克思主义者自己内部的批判、分裂和修正都很尖锐和残酷,这中间方法论、理论稠密且彼此联系又互相矛盾,每个人都在不断扬弃和发展自己与他人的理论,这导致阅读马原文时的总体正面激昂被跌宕起伏、阴晴不定、前途未知所取代。
我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作为业余初级民(社)科,理论水平低的自己是否应该学习马克思产生怀疑,甚至有两三次心生退意,。
但随着阅读的进一步开展,我也就正视了批判理论,并且喜欢上了这种不断充满挑战和辩证的思维过程,勇于攀登高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笔记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笔记第一章
1、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①当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时,便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②科学技术通过渗透到生产资料的劳动力之中,引起它们的优化,鞭策生产力的发展。
③在当代社会生产中,科学技术起主导作用,是鞭策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
2、什么是经济规律?它的客不雅性表示在什么地方?
答:①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表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②经济规律的客不雅性主要表示在:它在必然的客不雅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并随客不雅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们既不能消灭、拔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
3、生产力(科学技术)是鞭策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答:科学技术会渗透到生产资料和劳动能力之中,引起它们的优化。
①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本质和劳动技能。
②可以革新、创造新的生产工具,提高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
③可以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并使劳动对象日益优化。
④可以改进和变化工艺过程,从而有利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读书笔记引导语: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
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下面是本人为你带来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经济思想史上,斯密、李嘉图和马克思把阐发和应用劳动价值论作为自己理论研究的基础。
他们各自用自己的方法和意图阐发了劳动价值论。
斯密《国富论》的主要论题就是强调以人的能力、聪明和实用主义来增加财富或财产,把发挥人的能力和智慧看成是国民财富增进的原因。
再他看来,劳动价值论的主要作用是按照人的生产能力来确定财富的来源,他这种思想,是在批判重农主义和重商主义所主张的按照土地肥力或财富存储来确定财富来源的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样,斯密把财富创造的主要途径归为生产劳动。
斯密借助劳动价值论向人们说明,他们的经济命运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而不是由国家资源禀赋的命运或对黄金白银的控制来确定的。
在对商品价格决定的讨论中,斯密把商品价值表述为可以在市场上支配的劳动,并假定商品可以顺利卖出,可以按照现行工资雇佣劳动,支配的劳动不仅随生产商品所需的劳动量而变化,而且随着工资的变动而变动。
斯密试图把商品的价格解释为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收入的总额,即人们获得的工资、利润和租金的总额。
李嘉图的研究生涯源于对《国富论》的研读和批评。
李嘉图发展了斯密的理论,他指出:“具有效用的商品,其交换价值是从两个源泉得来的,一个是它们的稀少性,另一个是获取时所必须的劳动量”。
决定商品价值的并不是每个生产者在生产时实际耗费的劳动量,而是必要劳动量,但他认为是生产者在最劣等条件下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
他认为:“效用对于交换价值来说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却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论出发点:商品的交换价值由劳动量来决定,而劳动量又由劳动时间来决定;只有直接劳动才创造新价值,而间接劳动只是把原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决定商品价值的是必要劳动,是指最劣等条件下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
然而,李嘉图体系存在两大难题:①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如何同价值规律相符合;②等量资本提供等量利润如何同价值规律相符合。
李嘉图认为,在一个给定的经济时期,劳动可以各个产业之间进行分配,并为产出和以工资、租金、利润要求价值的权利确定约束。
当某种收入范畴提高,在所分配的劳动不变时,必使其他两种收入降低。
马克思把价值看成表现资本主义商品交换中的生产者和占有着之间的社会关心的特殊范畴。
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基本意图不是价格形成的动态学,而是确定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价格本质是什么,价格如何反映存在于这种经济中的人们之间的关系。
他的理论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理论,而以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是一种价格形成理论。
马克思的理论可以分两个层次,在表面层次上,我们看到的是商品流通,这个领域是以自由和自愿选择为特征的领域。
马克思理论的第二个层次的分析是剩余价值的生产,结论资本主义生产本质。
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剩余价值即不在流通领域产生,又不能没有流通领域。
马克思从社会财富的元素-商品开始进行分析,把价值定义为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一般的抽象劳动。
他认为价值是价格的本质,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以劳动力商品为基础,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马克思的理论是一种分析资本主义内在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理论。
现在国内主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都是在本质上坚持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即把劳动价值论看作是资本主义生产经济关系的本质概括。
有学者认为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来源于劳动者的活劳动。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不管是反对劳动价值论或认为劳动价值论不能科学地说明现实经济现象的观点,都是集中地否定劳动价值论的这一核心观点。
有学者认为,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精神在于以商品生产社会中的价值决定为特征,强调劳动是人类及其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认为个别生产者对社会的真正贡献只能是他的劳动。
劳动价值论本质上是一种为人类发展而设置的评价体系,把劳动看成唯一标准。
还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价值分析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抽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通过自然的,自主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运行的,这个规律就是价值规律。
有些人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运用到社会中主要是分析社会生产关系,并不是为实际定价确定的一个标准。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只适用于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简单商品交换中,因为他们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的分析是以物物交换的简单的商品生产为背景的。
但是马克思只是以物物交换为分析和逻辑的起点,这和西方主流经济学抽象分析的传统是一样的。
有学者认为物化劳动也可以创造价值,不过这种观点只是资本创造价值的翻版。
已经不在具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基本内涵。
也有学者致力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价值论的结合,他们认为,劳动价值论可以说明供给上面的问题,而边际效用价值论可以说明需求方面的问题。
从具体的经济活动和市场运作的分析层面来看,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意义。
真正的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到底是一种批判的理论,它批判的价值所在应该是发展,一旦批判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原有的工具就失去了意义。
西班牙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曼德尔曾经指出:“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东西方的一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以一种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
用这种教条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态度,严重地妨碍了与时俱进地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在内的马克思经济理论。
人们往往满足于用一些《资本论》摘要来重复马克思的教导,而这些摘要越来越和现实脱节。
马克思主义者们没有能力把马克思在前一个世纪完成的著作适用于20世纪后半页。
”理论是在人们对自己实践活动的对象进行反复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人们之所以要对自己实践活动的对象进行反复认识, 之所以要创立理论, 其直接目的固然是为了正确地揭示自己的实践活动的对象的特点、本质和运动规律, 但归根到底是为了能够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进行正确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的经济思想的最主要内容, 是深入而详尽解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获得的。
然而, 自马克思经济思想诞生至今的一个半世纪中, 国内外经济理论工作者几乎毫无例外地仅仅从经济关系即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的视角切入, 整理、概括、总结、提供马克思的经济思想。
马克思的经济思想成果, 被局限于经济关系方面, 被局限于剩余价值生产、流通和分配的表述, 被局限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不合理性、历史局限性、暂时性和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的不可避免性的阐明。
这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并不相适合, 表现出一系列错位。
说实在的, 在我国, 绝大多数经济理论工作者确实赞成把马克思的经济思想作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理论基础, 多年来他们用马克思的经济思想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
但迄今为止, 摆在他们面前那些马克思的经济思想的基本原理, 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在总体上错位, 致使马克思的经济思想难以发挥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有的指导作用, 从而使他们陷入一种困惑状态之中。
于是,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得不求助于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经济思想,机械搬运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提出的经济政策。
当然, 近些年来, 在我国之所以出现照搬照抄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说,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迄今为止经济理论工作者所能提供的马克思的经济思想, 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错位, 不能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方面的思想, 并不是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全部, 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马克思毕生进行经济理论研究的最主要贡献, 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科学、详尽、深入地解剖。
但是, 在马克思看来, 资本主义生产决不是单纯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生产, 同时也是人类必需的物质资料的生产, 是物质资料生产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生产的统一。
马克思在解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 不仅在研究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方面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 而且在研究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方面也取得了极为巨大的成就。
前者表现为深入而周详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不合理性、固有矛盾和剩余价值生产、流通和分配的规律性,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等等。
后者则表现为撇开任何历史规定形式的人类一般物质资料生产、社会化大生产、商品生产、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一般原理、一般趋向、一般规律,等等马克思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 在数量上决不少于从经济关系方面的研究成就。
马克思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成就, 大体上可以分为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研究成就两大部分。
从宏观经济来讲, 马克思的理论成就有: 关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各自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作用的思想; 关于自然资源、科技资源、劳动力资源、资本资源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各自有的特点、呈现的趋势、所起的作用以及如何开发、保护、合理使用这些资源的思想; 关于上述各种资源储备的必要性、来源、数量规定性的思想; 关于市场、市场各种机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内在作用的思想;关于资源的计划配置方式与市场配置方式及其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利弊分析; 关于社会补偿产品、社会必要产品和社会剩余产品及其各种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作用的思想; 关于社会再生产中的众多比例关系及其各种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作用的思想; 关于对外贸易的必然性、作用以及影响对外贸易的因素、对外贸易的基本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利弊分析; 关于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的多种作用的思想; 关于社会经济管理的必然性、职能、体制、手段的思想, 等等。
在微观经济方面, 马克思的理论成就有: 关于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在质量上、数量上、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优化、高效率结合及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的思想; 关于企业资本循环和周转及它们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的思想; 关于企业经济增长的两种方式及其转换的必然性和必要条件的思想; 关于协作、分工及各自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的思想; 关于企业管理的职能、必要性、方法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的思想; 关于商品经济条件下利润、利润率对企业的重要性以及增加利润、提高利润的条件、途径和方法的思想, 等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发展的空间很大,值得国内经济学者深入研究,对于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