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3

合集下载

小学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

小学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

小学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绪论绪论第一节教育学产生与发展识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地科学。

领会: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还没有成为独立学科,其作为教育思想常同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

此间的教育专著是《学记》、《雄辩术原理》等。

2、教育学的形成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批教育专著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形成了独立的科学。

其中,夸美纽斯在1632年写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于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杜威发表的《学校与社会》,强调“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从做中学”等教学原则,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课程”。

3、教育学的科学化阶段: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

代表作有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和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小学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第一章教育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识记:1、教育的起源有三种不同的主张:(1)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勒图尔诺,这种观点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其基本错误识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2)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孟禄,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的。

主要观点是:a教育具有社会性,只有人类社会才有;b、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c、原始的教育中,传递生产劳动经验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语言与交往的发展也与劳动密集相关;d、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e、教育要实现社会需要,最终要通过人的培养来实现,与人的发展的需要密切相关。

2、教育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按社会生产关系分为:(1)原始社会的教育;(2)社会的教育;(3)封建社会的教育;(4)资本主义教育;(5)社会主义教育。

小学教育学考点要点归纳总结

小学教育学考点要点归纳总结

小学教育学考点与要点归纳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复习提要本章概括地介绍了教育和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的特点、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知识点梳理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3.古代中国教育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小学教育学考点要点归纳总结

小学教育学考点要点归纳总结

小学教育学考点要点归纳总结一、小学教育目标与任务1.小学教育的特点和任务:小学阶段是教育的起点,其教育任务主要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教育;小学教育的特点是综合性、基础性、启蒙性和长时效性。

2.小学教育目标: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小学教育内容与课程1.小学教育内容:小学教育内容包括思想道德、语文、数学、外语(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生活与技术、艺术与体育等学科内容。

2.小学课程设置:小学课程设置需符合学生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包括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方法等。

3.小学教材的选择与使用:小学教材的选择应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现实需求,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小学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1.小学教学方法:小学教学方法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小学教学手段:小学教学手段包括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实验法、游戏法等,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

四、小学学生发展与教育评价1.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小学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包括逐步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思维、由依赖到独立等。

2.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小学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包括感知与记忆能力、注意力与思维能力、情感与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发展。

3.教育评价:小学教育评价应注重发现学生的潜能与特长,以综合评价为主,包括考试评价、日常评价和终期评价等。

五、小学教师专业素养与教育管理1.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小学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育学基础知识,掌握小学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具备优秀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养成教育能力。

2.小学教育管理:小学教育管理包括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等方面,应注重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师生关系。

小学教育学的考点要点主要涉及小学教育目标与任务、小学教育内容与课程、小学教学方法与手段、小学学生发展与教育评价、小学教师专业素养与教育管理等方面。

2011年小学教育学 最新名词解释 简答 每章重点

2011年小学教育学 最新名词解释 简答 每章重点

1、简述教育理论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

(P22)(1)用“理性尺度”评价现实;(2)对未来教育进行预测、设计和规划;(3)依靠理论创造的舆论力量呼唤社会。

2、行动研究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行动研究以提高行为质量,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

(2)强调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的合作,行动与研究的结合。

(3)重视及时反馈,特别是正反馈。

(4)可变性。

行动研究允许在总目标的指导下,边行动边调整方案。

3、简述学习教育原理的功能及意义。

(P22)功能: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

意义:(1)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2)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3)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4)教育原理可为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等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具有深化和奠基的作用。

三、论述题1、阐述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

(P15)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他认为“全面”与“和谐”是儿童个性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作为全面发展的教育应使“智育、体育、德育、苏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所谓和谐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内在本质的表现”。

(1)苏霍姆林斯基重视德育,认为道德是和谐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它包括学生获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还包括培养学生的性格、信念、自尊心及爱劳动的精神,发展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3)苏霍姆林斯基对体育的看法是:体育首先是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称作情感教育。

他认为,美育通过其特有的手段和途径,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5)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劳动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6)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他认为家庭与学校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

2011年下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

2011年下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

201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一、单选题1,( )有目的地安排学生生活,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与交往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答案A,说服B,锻炼C,榜样D,修养考点: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分值:2 分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锻炼是有目的组织学生生活,组织一定的实际活动与交往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

锻炼包括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2,“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旨在培养学生的( )。

答案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聚合思维D,发散思维考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分值:2 分正确答案:D文字解析:发散思维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都是从各个方向分析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将心比心”和“换位思考”所体现的心理机制是( )。

答案A,移情B,从众C,期望D,顺从考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分值:2 分正确答案:A文字解析: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根据他人行动的现象。

移情是心理学上的术语,指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一种情感共鸣,深入体会来访者的做法、情感。

“将心比心”和“换位思考”所体现的心理机制就是移情。

4,印度“狼孩”的事例表明,个体在早期心理发展的某一个短暂时期内,对某类刺激特别敏感,一旦错失将难以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

心理学上把这一时期称为( )。

答案A,最近发展期B,生长高峰期C,心理断乳期D,发展关键期考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分值:2 分正确答案:D文字解析:最近发展期是维果斯基提出,指个体在成人帮助下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是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

生长高峰期指个体发展的某一时期身高,体重等飞速发展的状况。

“少年期”一般被称为心理断乳期;关键期是劳伦兹提出的,是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一个短暂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题中所述为发展关键期。

2011年专升本小学教育——教育学重点

2011年专升本小学教育——教育学重点

20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1.教育学对“人”的理解第一,人是一种存在的可能性。

人的本质是在人自身的活动中不断生成的,是一种“自我规定”。

第二,人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第三,人具有发展的本质。

人的实践本性决定了人可以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自主创造性活动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即人具有发展的本质。

第四,人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

两层意思:一是人的自我本质是在不断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中逐渐生成的,人总是生活在具体的历史与现实空间中。

二是人的自我本质的生成与发展要受到一定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制约。

第五,人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人作为一种存在的可能性本身就孕含着丰富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个体生命具体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及个体间的差异性。

2.人的发展:从可能性到现实性的渐变在谈“教育与人的发展”时,主要是指教育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育直接面对的是个体,教育只有促进了个体的发展,才能真正促进社会与整个人类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1)人的发展是整体的持续发展。

从内容上讲,包括身体和心理两大方面。

从时间序列上看,它贯穿于个体生命的整个过程。

因此,个体的发展就是指贯穿在人一生中的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性结构与特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

(2)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人的身心发展是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展开的,不同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发展特征。

(3)人的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人的发展稳定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年龄特征、发展顺序、速度是大体相同的、稳定的;可变性指在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同一年龄的儿童的身心发展又有差异,表现出身心发展的可变性。

(4)人的发展具有不匀衡性和差异性。

不匀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同一方面的发展上,不同年龄阶段,发展是不匀衡的。

二是在不同方面的发展上也是不匀衡的。

人的身心发展不仅不匀衡,而且存在着个体差异性。

人的发展,同一年龄的儿童在身心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发展倾向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个人特点,表现为发展的差异性。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考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考点整理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20%)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1、考点小学教育的概述(2011年下)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正确答案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与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学校教育以文化教材影响学生,其影响具有价值性、发展性和简洁性;(2)学校教育是有目的地影响学生,其影响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刻性。

(2012年上)期的教育学著作是()。

A,《雄辩术原理》B,《康德论教育》C,《大教学论》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正确答案C(2014年下)“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一切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

”这一儿童中心理念出自教育家()。

A,洛克B,康德C,杜威D,培根正确答案C(2013年下)【案例1材料分析题】请看下图,并回答问题。

你认为小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安全教育?正确答案小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它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

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

另外,利用趣味活泼的实验活动向学生介绍有关电的知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2014年上)【案例3教学设计题】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日月潭日月潭是我国台湾地区最大的一个湖。

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

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化岛。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

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11级小学教育学复习要点

11级小学教育学复习要点

《小学教育学》复习要点1.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代表著作。

2.“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两种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

3. 教育发展主要阶段的划分及其特点。

4. 教育的两大功能。

5.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

6. 小学教育的地位、作用、基本特征及义务教育的内涵。

7. 学制的含义、结构;现代学制产生、发展和变革的过程。

8. 我国学制的产生和现行学制系统。

9. 学校文化的内涵和形式。

10. 小学管理的基本途径和内容。

11. 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2. 小学儿童发展的内涵和特点。

13. 教育如何适应和促进儿童的发展?14. 教师劳动的特点。

15. 小学教师的文化素质、教育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的主要内容。

16. 教师教育机智的内涵及其运用原则。

17. 师爱的作用和内涵。

18. 21世纪的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19. 我国社会主义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20. 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1. 什么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教育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

2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和该学说的灵魂。

23.1999 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所阐述的素质教育的内涵。

24.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实施途径和主要方法。

25.美育的含义和任务。

26.几种不同的课程观,课程目标、内容和结构的含义。

2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28. 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的学生观。

(1)学生是独立自主的人,是学习的主体。

(2)学生有无限的创造潜能,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成功。

(3)学生是完整的人,教师要还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精神世界。

(4)学生是有差异的人,教师要承认和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一、教学原理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科学,包括教育的目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 教育活动是有意识地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教学原理是指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有效的教学原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研究。

二、教学方法1. 教学方法的分类- 教学方法可分为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讲授法适用于知识传授和讲解,需要教师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清晰的逻辑思维。

- 讨论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导讨论。

- 实验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和指导。

- 研究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三、教学评价1. 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评估和反馈,旨在改进教学效果。

- 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考试、测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进行。

2.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应用- 考试和测验是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 观察和访谈可以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研究惯,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四、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研究需求。

- 教学设计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达到合理的教学目标。

2. 教学设计的要素和步骤- 教学设计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等要素。

- 教学设计的步骤包括教学计划、教学组织和教学调整,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教育学复习资料(2011小教)

教育学复习资料(2011小教)

《教育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3、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4、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5、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6、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7、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8、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主要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蕴含的潜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解放并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这是一种包含着量和质、内容和结构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以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

9、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

学制有三种基本类型:双轨制(一轨是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单轨制,分支制学制。

10、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1、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2、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13、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2011年教育学考试重点_教师资格证

2011年教育学考试重点_教师资格证

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小学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1到4章

小学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1到4章

小学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1到4章
第一章:小学教育的基本概念
小学教育的定义
小学教育是指为6-12岁的儿童提供的初等教育,旨在培养他们的基本知识、技能和道德素养。

小学教育的特点
1.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
2.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发展;
3.课程内容生活化、具体化,贴近学生生活。

第二章: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小学教育的起源
小学教育最早起源于古代各国的家庭教育和宗教教育,后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教育形式。

小学教育的发展阶段
1.早期小学教育:以传道授业为主,较为单一;
2.现代小学教育: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提倡启发式教学。

第三章: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
小学教育的课程体系
小学教育的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社会、体育等多个学科,涵盖了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小学教育的课程实施
1.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四章:小学教育的评价体系
小学教育的评价目的
小学教育的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知识水平、技能掌握情况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为进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小学教育的评价方式
1.笔试评价:主要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综合评价:结合考试成绩、综合能力、品德表现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评定。

以上是对小学教育学重点知识点1到4章的内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11年小学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第五章

2011年小学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第五章

2011年小学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第五章2011年小学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第五章第五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及其确定一、教育活动与教育目的(一)教育活动与教育目的人类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有无目的性。

目的性是人类的“类特性”之一,教育目的则是人类文化自觉的标志,因而也是真正教育活动开始的标志。

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由于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所以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活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所有能够传递人类生产生活经验和精神文化的活动都是(广义的)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的是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与广义教育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有目的性,不同点则在于学校教育具有的目的性更强。

这表现在:(1)学校是专门的机构,是人类文化发展和教育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2)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比一般的教育工作者具有更高更专门的教育素养,其中包括较高的对于教育活动目的的设定、反思与理解能力。

(3)在设定的程序上,国家或学校在学校教育目的上会有较为全面的考虑。

教育目的可以分为社会的教育目的和个人的教育目的两类。

社会的教育目的主要反映社会对于教育系统的总要求,要求教育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及其发展服务。

个人的教育目的则要考虑教育对于人类个体身心发展的促进,要求教育为个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以及未来幸福生活的目标服务。

教育的社会目的与个人目的应当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共同组成完整的教育目的整体。

有效的社会教育目的必须通过个人教育目的的实现而实现。

反之,有效的个人教育目的也必须考虑到社会教育目的,以社会教育目的设定和实现的前提。

孤立和割裂两者的关系,就会形成片面的教育目的乃致整个教育观念上的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

所以,在教育目的的设定过程之中,应当充分考虑社会目的和个人目的的统一;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则应在鼓励教育对象具有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同时,注意引导这种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

小学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2011年小学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一章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1.学校教育产生于()。

A.奴隶社会初期B.奴隶社会末期C.封建社会初期D.原始社会末期2.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

A.家庭教育B.职业教育C.学校教育D.社会教育3.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

A.《大学》B.《中庸》C.《孟子》D.《学记》4.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

A.礼、乐、射、辞、书、数B.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D.礼、乐、射、御、书、数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 )。

A.《学记》B.《大学》C.《论语》D.《师说》6.“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

A.《学记》B.《论语》C.《尚书》D.《孟子》7.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 )。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C.美国教育家杜威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8.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赫拉克利特D.亚里士多德9.古代希腊以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对话而著称的大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德谟克利特D.柏拉图10.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 )。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11.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奇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柏拉图1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

A.《论语》B.《学记》C.《四书集注》D.《孟子》13.世晃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

A.《论语》B.《师说》C.《学记》D.《孟子》14.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小学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在小学阶段,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原理的学科,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小学教育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总结和归纳。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包括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活动和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教育学发展历史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历史长河中,教育学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包括不同的学派和思想,如行为主义、认知学派、建构主义等。

这些理论指导着教育实践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育学与教育方法教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是教育方法,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评价等。

良好的教育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小学教育学中的实践教育学的研究成果需要转化为教育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

小学生心理特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认知发展、情感特征、动机特点等。

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和教育。

小学教育规律小学教育存在一些规律性的特点和原则,包括阶段性、个性化、因材施教等。

遵循教育规律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小学教育也需要不断创新,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

教育创新是小学教育的必然要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以上便是对小学教育学重点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广泛的内容,对于教师和教育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只有深入理解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2011年小学教育学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汇总

2011年小学教育学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汇总

教育学全题名词解释:1、教育: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都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段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

2、遗传素质:是人在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

3、环境:指的是人生活于其中,围绕在人周围并影响人的发的一切外部世界,它是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4、教育制度:是批一个国家各级种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5、义务教育:是依据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学校、家庭、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6、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7、教育方针: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发展的教育事业,开展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8、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9、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首先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简称师德。

10、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11、教师聘任制度:是指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聘用制度。

12、课程:是在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指引下,由具体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组成的,具有多层组织结构和育人计划性能,育人信息载体性能的,用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的育人方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13、显示课程:是人们精心设计的明确、内容全面、计划周密、结构复杂的课程,又称正式课程。

14、隐性课程:又叫隐蔽课程或潜在课程,它是在学校情境中由隐性的校文化组成的以间接、内隐方式呈现的课程。

教育学2011年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2011年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绪论1.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人物——孔子:《论语》、“有教无类”、“性相近、习相远也”——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理想国》——夸美纽斯:捷克的著名教育家、1632年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他因此成为人们公认的教育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被誉为“教育学之父”——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弥儿》——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洛克:英国教育家、“白板说”——赫尔巴特:第一个把裴斯泰洛齐的理论用文字形式介绍到德国的人,在1806年首次发表的著作《普通教育学》被教育史上誉为第一步科学形态的教育学、首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课程体系”、“管理制度”等教育范畴——斯宾塞:过过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与1861年出版了《教育论》——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活、主张在“做中学”——凯洛夫:主编《教育学》——杨贤江:近代教育家,与1930年出版了《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布卢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布鲁纳:《教育过程》——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巴版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3.书籍——《学记》:战国末期,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著,是我国古代的一本教育专著,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师严然后道尊”、“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凌节而施”、“长其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第一章教育概述1.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概念可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一切有意识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意识的活动。

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专指学校教育而言的,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者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

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

2011年小学教育学考点与要点归纳第八章德育本章概述了小学德育的构成、意义、目标和内容,重点论述了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原则、途径和方法。

1.德育和学校德育德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即教育者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对青少年学生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

学校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活动,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历史继承性、全球性特征。

小学德育是针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它具有鲜明的特点,表现为小学德育的基础性和奠基性。

2.小学德育的构成我国小学德育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

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区别,政治、思想教育是目标,是方向,它完成的是儿童发展的定向性任务,而道德教育则是基础,是关键,它完成的是教人做“人”的思想及行为上的准备。

3.小学德育的意义’(1)小学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2)小学德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小学德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和未来保证4.我国小学德育目标小学德育目标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在儿童品德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亦即小学德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

我国小学德育目标具体包括:首先,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

其次,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

再次,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

5.小学德育的内容小学德育内容是教育者依据小学德育目标所选择的、用以形成儿童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原理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小学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6.小学德育过程(1)概念及构成要素小学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小学德育目标对儿童在品德发展上所提出的要求,借助于相应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对儿童的政治意识、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影响,并引导儿童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儿童品德发展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小学教育学考点与要点归纳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复习提要
本章概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动因和一般规律、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着重论述了学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所起的特殊作用。

知识点梳理
1.身心发展的概念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包括身高体重的增加,骨骼构造的变化,神经组织的变化等。

二是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指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意向的发展,指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的发展。

2.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

(2)外铄论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我国古代的荀子、英国哲学家洛克、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都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外铄论者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学习。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等)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等)在个体活动中产生作用的结果。

3.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4.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1)遗传及其作用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它的作用表现在:
①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②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③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④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环境及其作用
人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

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

环境对人的作用表现在:
①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②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
(3)学校教育及其作用
①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原因是: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Ⅱ.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Ⅲ.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②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Ⅱ.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Ⅲ.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Ⅳ.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个体的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得以实现,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个体的实践活动体系中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

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基本的是认知活动。

第三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与环境之间最富有能动性的交换活动,是一种能量的交换,体现了人的主动选择。

5.童年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
(1)童年期儿童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身高、体重、肌肉的强度和耐力、肺活量的增长都相当均匀。

(2)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①观察。

教师应引导儿童从观察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

②注意。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需要教师及时提示和提出要求。

③记忆。

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

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使记忆系统化。

④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

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

⑤情感。

小学生的道德感比较模糊,理智感大多和具体事物相联系。

⑥自我意识。

小学低年级儿童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相对较差,中年级开始逐步学会把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加以比较来评价自己的行为。

(3)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
①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②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
③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
④对学习结果的重视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6.小学教育的特殊任务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即要求学好语文、数学,打好读、写、算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使4、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自己的手和脑,运用自己的智慧与体力,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公民打下基础,为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提示
本章的重点是识记相关概念,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影响因素和作用以及小学教育的特殊任务,难点是运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教育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