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案:《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案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案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乡愁诗两首》的内容。

能够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学会从诗歌中提取关键信息和细节,进行解读和赏析。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升文学素养。

感受诗人对家乡和祖国的深情厚意,培养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教学文本:《乡愁诗两首》(包括《登鹳雀楼》和《静夜思》)相关资料:关于诗人王之涣和杜甫的背景介绍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诗人王之涣和杜甫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3 分析与赏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4 创作与展示学生根据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作,可以是绘画、写作或其他形式。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分享创作背后的思考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评价学生通过考试或作业的形式,展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通过创作展示,展示对诗歌意境的领悟和表达能力。

4.2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的创作展示,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教学文本:《乡愁诗两首》相关资料:关于诗人王之涣和杜甫的背景介绍5.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诗歌和相关资料。

绘画工具和材料,用于学生的创作展示。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预习活动学生预习《乡愁诗两首》,了解诗人王之涣和杜甫的背景。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加深对诗歌背景和时代背景的理解。

2024年语文教案-《乡愁诗两首》教案

2024年语文教案-《乡愁诗两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乡愁诗两首》。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欣赏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

(2)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诗歌意境的感悟和描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登鹳雀楼》、《静夜思》等古诗,回顾古诗的学习方法。

(2)简要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乡愁诗两首》。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语气。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2)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5. 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范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诗歌的背诵。

(2)评估学生在作业中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和拓展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乡愁诗两首》。

2. 辅助材料:相关古诗文选篇、诗歌鉴赏书籍、多媒体课件。

3.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音响设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1)利用多媒体展示乡村风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案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案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乡愁诗两首》;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情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乡愁的情感意义,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乡愁诗两首》是余光中的代表作,通过描写乡愁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祖国的热爱;诗歌以简洁、优美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2.2 学情分析: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对家乡和亲情有着深刻的感受;学生通过学习诗歌,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和记忆;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乡愁诗两首》。

3.2 学习诗歌:让学生自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老师讲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3 分析诗歌: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老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对诗歌的背诵和运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创作诗歌:让学生根据学习的《乡愁诗两首》,自己创作一首关于乡愁的诗歌;学生可以运用学到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和思念。

5.2 分享和展示: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创作进行分享和展示,互相交流和欣赏;老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和指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解与示范:通过讲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老师示范如何分析和欣赏诗歌,让学生跟随学习。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案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案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乡愁诗两首》(指定两首,如余光中的《乡愁》和席慕容的《乡愁》)。

分析并掌握每首诗的主题、情感和意象。

理解乡愁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乡愁的情感表达。

学会欣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文化和时代背景下的乡愁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背诵《乡愁诗两首》。

分析每首诗的主题、情感和意象。

难点:深入理解乡愁的情感表达和诗歌的韵律欣赏。

将乡愁的情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准备:准备《乡愁诗两首》的文本和相关的作者介绍资料。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诗歌和重点词汇。

准备写作纸张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知识,如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提问学生对乡愁的理解,并引导学生思考乡愁在诗歌中的表达。

2. 诗歌学习(15分钟):分别介绍余光中的《乡愁》和席慕容的《乡愁》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朗读两首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分析每首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意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乡愁的情感表达。

3. 诗歌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学生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如家乡的景色、亲人的离别等。

4. 写作练习(15分钟):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乡愁诗歌,写一篇简短的评论,包括对诗歌主题、情感和意象的理解。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想象,运用乡愁的情感进行写作。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回顾乡愁的情感表达和诗歌的韵律欣赏。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交流和反馈。

五、教学评价:学生对《乡愁诗两首》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的表现,包括对乡愁情感的理解和运用。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乡愁》教案5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乡愁》教案5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乡愁》教案5篇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乡愁》教案知识储备点: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能力培养点: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体验点: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探究法.教具准备:投影片、录音机.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投影片:一位中年人,坐在床前抬头凝望窗外明月)同学们,看这幅画,你们会想到谁的诗句呢?这首诗是表达怎样的情感呢?(学生回答)对,这首诗是的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家乡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当我们一旦离开它,总会生起或多或少的乡愁。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台湾学者余光中的《乡愁》,体会其中的情意好吗?二、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余光中,台湾学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

祖籍福建永春。

1949年去台湾,是当代台湾诗人、散文家、学者。

三、研习新课:(一)听读,整体感知。

1、播放《乡愁》配乐诗朗诵录音。

2、同学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请说出来大家讨论。

3、教师适当评点后,范读课文,让学生再次体会诗中悲愤而激昂的感情基调。

(二)品读,体会诗的音乐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请同学代表读课文,集体纠音。

2、结合练习三划分全诗节奏。

3、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三)解读,品味诗的意象和情感。

(出示投影片,分小组探究下列问题:)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2、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很多诗人却把它寄托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中,如:李白就通过“明月”寄托乡愁,那么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来表达乡愁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3、结合上文,说说你由“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产生的联想,它们是如何表现乡愁的?(四)课堂互动。

《乡愁》教案(共五篇)

《乡愁》教案(共五篇)

《乡愁》教案(共五篇)第一篇:《乡愁》教案《乡愁》教案教材分析《乡愁》是初三下册第一课《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诗。

本诗抒写思乡愁绪,体现了余光中思想中最执著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

在诗中随着乡愁在每个阶段的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

这首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具有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

《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3、体会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思乡爱国之情。

重点:反复诵读,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难点:体会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程序一、走近乡愁师:同学们,我们学校实行的是住宿制。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来校少则半年,多则几年。

在住校的日子里,你们会想家吗?(略)想家的感觉是什么样的?(略)故乡,是每个离家在外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人生的起点也是人生的终点。

当我们离开故乡,带着美丽的憧憬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时、带着寂寂的惆怅离家外出求学时、带着深沉的苍凉去为生活奔波时,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温馨、最温暖的怀抱。

我们想家时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海外游子,特别是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长期不能和亲人团聚,那该是一种怎样的痛!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勾起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于是,就有了那一首首流传千古、满载思乡之情的诗章。

那么大家读过哪些描写乡愁的诗句呢?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南唐·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宋·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课文《乡愁诗两首》教案范文三篇

课文《乡愁诗两首》教案范文三篇

课文《乡愁诗两首》教案范文三篇课文《乡愁诗两首》教案范文三篇篇一:《乡愁诗两首》教案教学目的: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

教学角度:语言品味课。

主要教学过程:朗读品味迁移。

训练实施过程:一、导入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导人。

二、朗读1.听配乐录音(或者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

2.朗读指导。

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深挚。

3.分四小组朗读余光中的《乡愁》,让学生评点。

4.指名读席慕蓉的《乡愁》,师生共同评点。

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三、品味1.找出第一首《乡愁》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

用美,美在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

可能有如下一些说法:①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词美,美在它们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

②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③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美,美在它们增加了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④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时间词美,美在它们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的步步增强。

⑤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方位词美,美在它们自然显示了空间的隔离,反复使用营造出一种⑥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⑦文章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的小节美,美在整齐,美在对应,美在情感的层进。

2.教师随机点拨、小结。

从语言上来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是选择的意象美,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以及乡愁是这一句式体现了音乐美,这头、那头、外头、里头以及结构相似的小节富有节奏美,这些又都有整齐美。

而量词枚、张、方、湾和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又充满变化美。

3.用品味词句的方法品味席慕蓉的《乡愁》。

四、迁移综观这两首诗,都不自觉地用了乡愁是这一句式,第二首诗中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第二首诗中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是没有年轮的树。

2024年语文教案-《乡愁诗两首》教案

2024年语文教案-《乡愁诗两首》教案

2024年语文教案-《乡愁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乡愁诗两首》(包括余光中的《乡愁》和唐婉的《钗头凤·世情薄》)。

(2)分析并掌握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互读、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的字词理解和诗句解析。

2. 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思想的理解。

2.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两首诗的全文、注释、译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准备相关乡愁主题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以增强学生对乡愁情感的共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乡愁主题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乡愁情感的思考,引出本课《乡愁诗两首》。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学生查阅注释,理解生僻词语的意思。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教师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深入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关于乡愁的经历和感受,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乡愁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学习的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强调乡愁情感的表达。

7. 作业布置(1)背诵两首诗。

(2)写一篇关于乡愁的文章,可以是自己对乡愁的思考,也可以是讲述一个乡愁的故事。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今后的教学效果。

七、课后作业1. 背诵《乡愁诗两首》。

《乡愁诗两首》_初级中学语文教案.doc

《乡愁诗两首》_初级中学语文教案.doc

《乡愁诗两首》_初中语文教案一、导入课文: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

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

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

下面我们来看两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

二、作者简介余光中和席慕容的祖籍都在大陆,他们也都出生在大陆,后来定居于台湾。

余光中更是在大陆生活有二十余年。

二十年的生活积淀,二十年的故园情深,因而,祖国大陆更是他的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

而席慕容,她的故乡,在她的诗中是在“长城外”“阴山下”的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

但是,由于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儿长大。

可是,作为多情的诗人,面对着人为的山河阻隔,她与故乡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故乡同样是她的灵魂的归依。

因而,在这两位诗人的作品中,都弥漫着无限的乡愁。

三、朗诵1、老师范读2、学生自由读,再点名朗诵四、分析《乡愁》(余光中)1、随着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课堂上也弥漫了浓浓的乡愁。

通过朗诵这首诗,我们可体会到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让诗人怅惘叹息不已,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明确: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

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024年语文教案-《乡愁诗两首》教案

2024年语文教案-《乡愁诗两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乡愁诗两首》。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3)分析并欣赏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的乡愁情感,理解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祖国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3)诗歌意境和情感的分析与欣赏。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乡愁诗两首》。

(2)收集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

(3)准备教学课件和道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乡愁诗两首》。

(2)收集与诗歌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为新课做好铺垫。

2. 诗歌朗读与背诵:(1)教师示范朗读《乡愁诗两首》。

(2)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3)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

(4)组织诗歌背诵活动,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3.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教师讲解诗歌的含义和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 情感体验与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乡愁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友情、家乡情等感受。

(3)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乡愁诗两首》。

2. 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运用所学到的诗歌表达技巧。

3. 收集其他表现乡愁情感的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朗读等。

(2)评价学生在诗歌解析和情感表达方面的能力。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背诵、短文写作等。

《乡愁诗两首》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乡愁诗两首》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乡愁诗两首》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乡愁诗两首》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1《乡愁诗两首》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近年来,文学作品的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而对于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更是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研究、教学。

其中,乡愁诗是一类常见的文学作品,它们讲述了人们对故乡的情感和思念,对世界各地的诗人和文化工作者来说,乡愁诗都是取之不尽的源泉。

本篇文章旨在介绍《乡愁诗两首》教学实录,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成果三个方面进行说明,以供广大教师参考借鉴。

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了解乡愁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通过两首乡愁诗的阅读,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 培养学生对故乡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学素养。

2. 教学内容:- 乡愁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边城》、《乡村》两首乡愁诗的阅读和分析。

3. 教学重点:- 理解乡愁诗的表现手法;- 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感受作者的情感,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

4. 教学难点:- 如何分析诗歌内涵;- 如何深入理解作者情感。

5. 教学方法:- 讲解法: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了解乡愁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 分析法:通过对两首乡愁诗的阅读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和作者情感。

- 感受法:通过情感投射、情感启示等方法,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增强对故乡的情感。

6. 教具:- 教师课件:乡愁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课外阅读:《边城》、《乡村》两首乡愁诗;-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二、教学实录1. 热身环节老师用一首小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带领学生猜测一下这首诗的情感内容,引导他们对诗歌的情感内容有所感知。

然后,老师提问:“你们小时候,你们最佩服的人是谁?”帮助学生回忆童年时期的故事和人物,为学生进入主题铺垫好。

2. 教学过程(1) 乡愁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此环节对乡愁诗进行了概括性介绍,包括诗歌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等。

2024年语文教案-《乡愁诗两首》教案

2024年语文教案-《乡愁诗两首》教案

2024年语文教案-《乡愁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乡愁诗两首》;(2)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3)能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乡愁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诗人对乡愁的表达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乡愁情感,理解家乡对人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乡愁诗两首》的内容理解和背诵;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分析;3. 运用诗歌表达乡愁情感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的深入理解;2. 运用诗歌表达乡愁情感的创造性和准确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乡愁诗两首》的文本和注释;2. 准备相关的乡愁主题的背景资料和图片;3. 准备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记忆和情感;(2)展示相关的乡愁主题的背景资料和图片,引发学生对乡愁的思考。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乡愁诗两首》;(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3)学生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 分析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2)学生对比分析两首诗歌的不同表达方式;4. 表达创作:(1)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乡愁情感;(2)学生写作,尝试创作自己的乡愁诗歌;(3)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互相评价和交流。

(2)强调学生对家乡的珍视和保护意识;(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乡愁诗两首》。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分享和创作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写作质量:评估学生在创作自己的乡愁诗歌时的语言表达、情感表达和创意运用。

3.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乡愁诗两首》的内容理解和诗歌欣赏能力。

七、作业布置1. 背诵《乡愁诗两首》;2. 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描述家乡的特色和对自己的意义;3. 收集其他乡愁主题的诗歌,进行阅读和分析。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案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案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乡愁诗两首》的内容。

(2)分析并理解诗人运用意象、修辞等手法表达乡愁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眼前的生活,激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乡愁诗两首》的内容。

2. 分析并理解诗人运用意象、修辞等手法表达乡愁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人运用意象、修辞等手法表达乡愁的情感。

2. 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进行教学。

2.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典诗词,谈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展示《乡愁诗两首》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乡愁诗两首》,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诗文内容,思考诗人表达乡愁的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每首诗的意象、修辞等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身处异乡,思念家乡的情景。

(2)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人表达乡愁的手法。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理解《乡愁诗两首》。

6. 课后作业(1)背诵《乡愁诗两首》。

(2)以“乡愁”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测验评价: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乡愁诗两首》的内容理解和诗人表达乡愁的手法的掌握情况。

(初二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乡愁诗两首》教案-教学教案

(初二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乡愁诗两首》教案-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乡愁诗两首教案-教学教案19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想文学艺术中有一些常见的主题,譬如爱情、闺怨和本课涉及的乡愁。

适当地跟同学讲讲这些常识,挂念同学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就乡愁这一主题来说,我国古代和现当代都有很多有名的诗篇。

在新课导人时引用一些,再复印-些作为同学比拟阅读的材料,以此到达以点带面的效果。

加强诵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支配两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导入新课。

文学艺术中有一些常见的主题,譬如爱情。

我国古代第-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不少歌咏爱情的名篇,如关睢、蒹葭。

乡愁也是文学作品中的-个重要主题。

我国唐代宏大的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就是抒写这-主题的,同学们还记得吗请一起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

〞同学们还能想起另外-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参考:“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国山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其实,现当代诗歌中也有很多写乡愁的名篇,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两首。

乡愁余光中一、简介。

余光中,台湾当代有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诞生于南京,1950年去台湾。

由于特殊的政治缘由,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于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对此,他在一篇散文中曾不乏幽默幽默地说:“大陆是母亲,台湾是老婆,香港是情人,美国是外遇。

〞今日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是他众多乡愁诗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流传最广的一首诗。

二、熟习课文、指导朗诵。

1.请同学自己先默看本诗,生疏诗歌内容。

2.再请同学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试着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3.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还是愁闷肤浅明确:这首诗有如音乐中美丽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丽的恋歌。

4.朗读这首诗的时候,在语速和节奏处理上应留意什么明确:①语速要放缓慢一点;②要多停顿,不宜读长句。

5.配上有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

老师作示范朗读。

乡愁语文教学教案

乡愁语文教学教案

乡愁语文教学教案乡愁语文教学教案通用5篇语文教案能够帮助教师设计多样化和有趣的教学活动。

帮助教师进行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下面给大家分享乡愁语文教学教案,欢迎阅读!乡愁语文教学教案(篇1)教学重点:1、朗读,把握节奏,重音,体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2、探讨诗歌的主题。

3、品味诗歌的感情,学习抒发抽象情感的方法。

4、阅读迁移训练。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现代诗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提高阅读水平。

2、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

3、透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提高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意识。

教学难点:1、深层理解文本,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2、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教具安排:ppt教学课件flash课文配乐朗读课件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播放思乡歌曲,创设情境:导言:同学们,每到周五,你们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如果将来你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在遥远的异地工作生活,最容易产生一种什么感情?(思乡之情)“游子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永恒的`话题,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骚客抒发过这种完美的情愫。

那么,请同学们回顾你以前学过或读过的作品,说出有关描述乡愁的诗,词,曲。

有关作品:1、苏东坡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李煜的词《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马致远的曲:《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5、崔颢的《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6、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阿!游子思乡,故土难忘。

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风流少帅张学良,困居台湾几十年,有多少离愁别恨,客死他乡,团聚梦难圆?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人民与大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深刻的理解。

《乡愁》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乡愁》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乡愁》教学设计(通用10篇)《乡愁》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愁》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乡愁》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代表力作。

《乡愁》以独特的想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教学设想】课前引导学生借助课外阅读材料了解作者及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题。

教学时,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由浅入深,重阅读,善启发,巧设高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手段,唤醒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在形式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品悟,让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培养学生有感情诵读诗歌的能力。

3、通过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对诗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特殊意象的体会把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过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的经历吗?当时的感觉是如何的?能和大家谈谈吗?(请两个寄宿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发言,教师适当启发)对于思乡之情,离别之痛,早在古代就有不少诗作表达这种愁思了。

你们能举出一些抒写“乡愁”的古诗句吗?(请两个学生举例)老师也收集了几句,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1、马致远的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3、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人通过这些诗句表达各自浓郁的思乡之情。

语文素养提升——《乡愁诗两首》课堂教案

语文素养提升——《乡愁诗两首》课堂教案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语文素养提升——《乡愁诗两首》课堂教案:一、教案简介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四、教学难点五、教学过程与方法六、课堂互动与评价七、总结与反思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针对初中生,选取了张爱玲的《乡愁诗两首》为教材,旨在通过该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使其对中国诗歌及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二、教学目标1.了解和体验张爱玲的《乡愁诗两首》并理解其中的情感。

2.提高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体验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4.学会欣赏与鉴赏中国的古典诗歌。

5.使学生具备自我表达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 学生必须要了解和体验张爱玲的《乡愁诗两首》并理解其中的情感。

2. 学生必须能够欣赏与鉴赏中国的古典诗歌。

3. 学生应具备自我表达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张爱玲的《乡愁诗两首》。

2. 如何让学生对中国的古典诗歌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3. 如何让学生具备自我表达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1. 热身:以诗歌为主题展开小游戏,加强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导读:简单讲解张爱玲和古典诗歌的历史与发展,并引导学生关注《乡愁诗两首》的情感。

3. 朗读:学生先听老师或同学朗读《乡愁诗两首》,带领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并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并了解其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4. 阅读与分析:选择其中一首诗,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自然描写和意象与情感的关系。

5. 写作:以学生自己的生活和经历为背景,结合所阅读的古诗,写一篇自己的诗歌或故事。

其中,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不拘一格,主要有讲解、讨论、阅读、写作、画图、朗诵等微型课堂展示。

六、课堂互动与评价1. 竞赛:开展小组竞赛,选出最好的诗歌或故事。

2. 互动: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分享自己的文章,并聆听其他同学的观点。

3. 评价:老师针对学生的表现和作品,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给予鼓励和建议。

七、总结与反思1.总结:通过该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体验张爱玲的《乡愁诗两首》,理解古诗的情感,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增长了文化知识和体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案:《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
乡愁诗两首
《乡愁》余光中
《乡愁》席幕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_
巧妙的比喻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二)能力训练点
1 用形象表现抽象的写法。

2 背诵这两诗。

(三)美育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内心的思国爱乡情感。

二学法引导
课前可播放罗大佑的歌曲《乡愁四韵》或费翔的《故乡的云》,以调动学生的情感。

对诗歌应进行朗诵品味,进而体会感情。

在此基础上欣赏讨论诗歌。

进而进行迁移创新,欣赏讨论。

还可进行推荐性拓展阅读。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 重点:巧妙的比喻。

2 难点: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概念。

3 疑点:对“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理解。

4 解决办法:朗读、品味、讨论、谈感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及相关制作好的课件。

六师生互动活动
1 范读欣赏。

2 讨论理解形象。

3 品味感受。

4 迁移训练。

5 拓展阅读。

6 谈感受。

七教学不骤
(一)导语
同学们,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

晋陶渊明在他的《归园田居》中写道:"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也说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李白的〈静夜思〉(师生同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乡愁诗两首”。

一个生在故乡长在故乡,没有离开过故乡的人,也就从未有过“乡愁”的感受,但当你读懂了这两首诗后,你就会理解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情节.
(二)明确目标
1 巧妙的比喻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2 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内心的思国爱乡情感。

3 背诵这两诗。

(三)整体感知
1 配乐朗诵,借助多媒体画面,学生欣赏。

2 学生朗读诗歌,感悟全诗。

3 余光中的《乡愁》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其乡愁的?
乡愁本是难以捉摸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结果就会留于平庸和空泛。

但我们发现余光中的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具体的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既单纯又丰富,诱发了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4 诗中用了那些巧妙的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诗人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既单纯又内涵丰富的形象,来比喻小时侯、长大后、后来和现在四个时段和空间的乡愁。

将乡愁诠释为亲情、爱情和思家爱国之情:感情又单而浓,主题又浅入深,在一咏三叹之中将乡愁渲染的异常浓烈。

另外,这四组借助同一结构形式,反复陈说分离之苦,其中“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头(里)”的四次重复,加之四节中的“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底,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5 席慕蓉《乡愁》一诗有什么样的特色?
作者想象丰富而巧妙,她充分调动读者的视觉和听觉的能力,让读者和她一起展开的想象的翅膀。

三组比喻新颖奇特,凸现意境,朦胧的月光中响起的笛声,笛声婉转悠扬而又清远,使人想起远方,想起以前,想起故乡,而笛声又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月亮”会使人联想到团员,想到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美好祝愿,从而增添了一种静夜思乡的意境。

恋故乡对于游子来说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弥漫在心头的体验,常常是一件小小的物件,一段熟悉的音乐,都会蓦然唤起对故乡的回忆。

真想好好看看故乡的面貌,故乡的面貌也依稀记得,但因分离太久了,仿佛又很朦胧,要离我远去,一切又只能是“模糊的惆怅”。

没有年轮的树意味着永不老去,意味着作者思乡无限,她对故乡对祖国的爱会恒久的保留在灵魂深处,她要永远地保持着对故乡美好的回忆。

(四)知识迁移
阅读元代词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回答下列问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作者在这首小令中描述了哪些意象来表达乡愁?
2.这首小令与课文两首《乡愁》在表达情感及构思上有何不同?
(五)总结拓展
1 两首乡愁你更喜欢那一首?说说理由。

2 用“乡愁是……”说一句话或几句话
推荐赏析《乡愁四韵》《乡色酒》
课外阅读《余光中诗选》、席慕蓉《无怨的青春》
八作业设置
改写乡愁为一篇记叙文。

七板书设计
《乡愁》余光中
小时侯邮票对母亲的思念
长大后船票对妻子的想念
乡愁
后来坟墓对母亲的怀念
现在海峡对祖国的眷恋
《乡愁》席幕蓉
一思:听——笛声望——月光
二忆:面貌——模糊惆怅——别离思乡爱国三愿:没年轮永不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