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科技版一年级上册第3课《我们来观察》教学设计01
粤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新教材)
粤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粤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课《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第1课“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走进大自然”是《科学》(粤教科技版)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认识大自然”中的第1课。
选择“走进大自然”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大自然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基础。
本课引导学生从观察大自然开始,关注身边神奇的自然现象。
围绕大自然中常见的景象或事物展开,以一年级的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来组织学习活动。
本课由一个活动组成。
活动“大自然中有什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观察大自然中丰富多样的自然景物。
通过观察,知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
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能对大自然的景物产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养成乐于表达、愿意分享、懂得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这将对学生系统学习科学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经历了三年幼儿园的学习,学生对科学和自然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大自然的景物,对某些自然景物会有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区别、自然世界的组成等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走进大自然”是本单元的开篇课,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起始。
教师应在学生对自然世界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自然世界是由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的科学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信息,初步培养科学学习中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三、教学策略1.从教的方面来说,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提出问题,给出活动任务,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主动积极地置身于教学活动中,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展开活动;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为保证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和方法指导等。
2.从学的方面来说,可分为两个部分:①利用有效任务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观察。
粤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粤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基本科学知识和概念,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二、教学内容
1. 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 物质的变化
4. 地球与宇宙
5. 安全常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生命体的基本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难点:物质的变化、地球与宇宙。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投影仪
2. 教学软件
3. 实验器材
4. 教学挂图
五、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情况。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实验等活动。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等。
2. 讲授新课:结合多媒体资源,讲解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评价与反馈
1. 设计评价策略:观察、提问、练习等。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3. 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
八、作业布置
1. 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记录下来。
2. 完成教学软件中的课后练习。
一年级上科学教案
一年级上科学教案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匡助学生培养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一年级上,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现象,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文将介绍一节关于植物的科学课,通过引入实验和互动活动,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引言植物是生活中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它们给我们提供氧气和食物。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对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生活常识至关重要。
1. 植物的种子首先,我们将向学生介绍植物的种子。
通过展示不同植物的种子,如豌豆、玉米和向日葵,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然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换种子并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的细节。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将学会如何观察和比较不同的种子。
2. 种子的发芽接下来,我们将讨论种子的发芽过程。
我们可以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一颗豌豆种子,并让他们将其放在湿纸巾上。
然后,学生将观察种子的变化,包括它们的大小、颜色和外观。
我们可以提醒学生每天观察种子,并记录它们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学会如何观察和记录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耐心和观察力。
3. 植物的生长条件在种子发芽后,我们将讨论植物的生长条件。
通过展示不同的植物,如仙人掌、向日葵和草,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生长环境。
我们可以提出问题,如“什么样的植物需要阳光?”和“什么样的植物需要水?”让学生思量植物的生长需求。
然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索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将植物放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并观察它们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学会如何设计实验和进行科学观察。
4. 植物的繁殖最后,我们将介绍植物的繁殖方式。
通过展示不同的植物,如花朵、果实和种子,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
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花朵的结构,了解花粉和花蕊的作用。
然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手动授粉实验,让他们亲自体验植物的繁殖过程。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学会如何进行实验和观察,并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3课时 我们来观察》教案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3课时我们来观察》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认识大自然中的第3课时,题为《我们来观察》。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眼、耳、鼻、舌和皮肤是人体的感觉器官,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感觉器官观察身边的物体,了解物体的外部形态特征。
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眼、耳、鼻、舌和皮肤都是感觉器官。
2. 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察身边的物体。
3. 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特征。
4. 学会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5.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物体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感受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眼、耳、鼻、舌和皮肤都是感觉器官,并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察身边的物体。
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感觉器官进行有序的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四、学情分析:学生处于小学一年级,对于感觉器官的认识较为初级,对物体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有限。
他们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但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来帮助他们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外部形态特征。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你们平时是如何观察事物的?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自己有不同的感觉器官?它们是什么?学生们可以依次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观察经验和感受。
教师积极表扬学生的回答,并引导他们明确感觉器官的概念。
Step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眼、耳、鼻、舌和皮肤是人体的感觉器官,并简单解释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模型,指着眼睛说:“这是我们的眼睛,我们可以用它看到世界上的事物。
”然后指着耳朵说:“这是我们的耳朵,我们可以用它听到声音。
”依此类推,介绍鼻子、舌头和皮肤的功能。
Step 3: 观察物体外部形态特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察身边的物体,例如观察一只苹果。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1.3 我们来观察 教学设计
3 我们来观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我们来观察》是粤教科技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感觉器官,并能尝试利用感觉器官观察身边常见的物品,尝试描述观察对象的特征。
本课共有两个活动,分别是认识我们的感觉器官和综合利用感觉器官观察物品。
在活动一,主要让学生知道眼、耳、鼻、舌和皮肤都是感觉器官,我们观察物体时,可用这些感觉器官来观察。
活动二,出示学生熟悉的水果,尝试利用多种感觉器官了解水果的特征,并说一说运用了哪些感觉器官来观察,尝试描述物品的特征。
活动的目的是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作为刚跨入小学学习生活的一年级学生,对全新的课程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科学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大多数学生喜爱科学,在前几节课就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学生对这个课程很感兴趣,兴致勃勃,课堂上积极提问,更是对科学活动探究课充满了期待。
但由于之前没有系统的接触过这门课程,缺乏相应的学习方法,课堂主动参与思考性也会不足。
三、教学目标分析1、科学知识知道眼、耳、鼻、舌、皮肤都是感觉器官。
观察并简单描述常见物体的外部形态特征。
2、科学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身边常见的物体外部特征,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特征。
3、科学态度2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物体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乐于表达,表述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身边常见物体的外部特征及物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知道眼、耳、鼻、舌和皮肤是感觉器官。
教学难点:运用感觉器官来观察物体,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五、教学策略科学的课程宗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教材的内容,本节课设计的教学策略是:对于活动的探究,教师采取引导法、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最终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年级上册科学第3课《我们来观察》教学设计
第3课“我们来观察”教学设计一一、教材分析“我们来观察”是《科学》(粤教科技版)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认识大自然”中的第3课。
本课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感觉器官,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来观察周围的世界,并尝试用各种感觉器官感知身边的各种物体,然后再综合利用各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事物更多的外部形态特征。
本课共由两个活动组成。
活动1“我们的感觉器官”,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了解人体的感觉器官有眼、耳、鼻、舌头和皮肤,并能在活动中利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察身边的物体,对物体的某些外部特征进行描述。
活动2“观察香瓜”,能根据被观察的物体综合利用各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被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特征。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多问,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对一切新事物都有兴趣。
经历了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自然事物充满着好奇心,懂得用观察和描述的方法去了解周围的自然景物,能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然而,学生之前的观察活动和行为缺乏目的性、条理性,是原生态的发现活动。
因此,本课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上,特别是能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有序地对身边常见事物进行观察。
三、教学策略1.从教的方面来说,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提出问题,给出认识和使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的任务,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主动积极地置身于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的活动中,以便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为保证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和方法指导等。
2. 从学的方面来说,可分为两个部分:①利用有效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观察。
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描述,并积极地与同学进行有效的讨论、交流和评价。
四、教学目标1.知道眼、耳、鼻、舌和皮肤都是感觉器官。
2.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察身边的物体。
3.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特征。
4.学会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第3课 认识常见的材料 课件(共16张PPT)
有作业本、笔记本、便签纸,用 塑料 制成的有 透明胶、三角板、 文具盒……
讨论与发现2 你是怎么对书包里的物品分类的?
我发现: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征,能制作成不同用途 的物体。我们可以根据制成材料的不同,对物体进行分类。
思考与练习 1. 我们的教科书是用纸制成的,可以换成其他材料吗?
思考与练习 2.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常见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制成
橡胶
我发现:生活中有布、木头、塑料、金属、橡胶等材料。不 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
问题与想法2
你可以根据材料对身边的物体进行分类吗?
我认为可以根据材料的种类分类。
探索与实践2
说一说,书包里的物品分别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布
纸
金属
塑料
木头
按照材料的类别将书包里的物品分类。
可以参考以下句式与同学交流: 书包里的物品用 纸 制成的
塑料水壶
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制成这种物品?
棉布衣服
这双鞋的 鞋底是由橡 胶制成的。
塑料水壶
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制成这种物品?
棉布衣服:面 料柔软,亲肤。
橡胶鞋底:具 有更好的防滑 功能。
塑料水壶:比玻 璃水壶轻,更方 便携带。
讨论与发现1 通过活动,你认识了哪些材料?它们有什么特征?
布
木头
塑料
金属
粤教科技版 小学科学 一年级上册
第3课 认识常见的材料
图中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问题与想法1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材料?图中的物品是用什么 材料做的?
布
木头
塑料
金属
我认为布、木头、塑料、金属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探索与实践1 说一说这位同学身上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第3课《我们来观察》(教案)
粤教粤科版科学一年级第一单元第3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我们来观察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一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知道眼、耳、鼻、舌和皮肤都是感觉器官,并能利用不同的感觉器官感受不同的物体。
科学探究:1.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察身边的物体。
2.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特征。
3.学会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物体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感受探究的乐趣。
重点知道眼、耳、鼻、舌和皮肤都是感觉器官,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察身边的物体。
难点学会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出示小场景:玲玲和艳艳去采摘园了,她们看见西红柿想去摘,可是不知道什么样的是成熟的。
提问:同学们,你知道吗?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呢?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呢?阅读小场景,思考问题,并回答思考后回答:熟了的西红柿红红的,不熟的西红柿是绿色的。
回答说:眼睛用小场景带入学习,将枯燥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讲授新课一.我们的感觉器官我们身体中一些器官能够感知外界的事物,我们把这些器官叫做感觉器官。
1.引导学生做一做:用手指一指自己身上的感觉器官并总结你发现了几种感觉器官2.师生共同明确我们身上的感觉器官1.用手指一指自己身上的感觉器官和小组内的小伙伴说一说自己发现了几种感觉器官2.看图找一找自己身上器官,并评价自己的发现内容设置以学生自己发现为先,老师再进一步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转折:这些感觉器官让我们获得怎样的感知呢?3.利用不同的感觉器官去感知不同的事物(1)用我们的眼睛来观察出示图片: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你怎样来描述你的发现?总结:用眼睛观察事物,可以看到这个事物是什么、它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2)用鼻子来观察提出问题:怎样用鼻子来观察呢怎样闻一闻气味不太大的东西的味道呢?这就叫做:扇闻法闻气味追问:你会怎样描述这些物品的气味呢?总结:用鼻子来观察可以获得信息:香、臭、甜、味道的大小等(3)用舌头来尝一尝出示图片和问题:这些水果好不好吃,酸奶是自己想要的口味吗?3.体验不同感觉器官的感知功能——做一做、说一说(1)观察图片,说出自己的发现,并尝试描述看的的内容学生七嘴八舌:发现了西红柿、有红的、绿的、有大的、小的等等(2)思考——说一说用鼻子闻一闻用手扇一扇气味槐花:淡淡的幽香橙子:清爽酸甜奶片:甜甜的奶香味(3)尝一尝,说一说和小组内的小伙伴分享自己的发现在“做”中学,引导学生不断的去发现,不断的说出自己发现的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时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及时总结,及时评价学生的展示和交流,在说中学,在不断的评价中提升孩子的知识能力每一部分内采用不同的方式感知事物,采用最直接的实验接触让孩子们获得最真总结:用舌头来观察可以获得的感知有:酸、甜、苦、辣、咸等的味道严格强调:未知的食物一定不要用嘴巴尝(4)用耳朵来观察出示两种声音并提出问题:你要想知道这是什么声音,什么器官帮助你呢?总结:用耳朵观察事物可以获得的感知有:是什么声音,声音大、小、是否悦耳(5)用皮肤来感知有一堆鹅卵石,你想不想摸一摸?你摸过鹅卵石后有什么感觉?总结:用皮肤感知事物:可以获得的信息有粗糙、光滑、大、小、软、硬、形状不一手和脚都不是感觉器官,皮肤才是最大的感觉器官二.观察香瓜1.引导学生尝试用多种感觉器官,了解香瓜的特征。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物体的性质:颜色、形状、大小等;2.掌握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能力;3.学会区分物体的不同性质;4.培养良好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物体的性质:颜色、形状、大小等;2.观察和描述物体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让他们说出物体的颜色、形状和大小等性质。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物体会有不同的颜色、形状和大小吗?2. 学习内容展示•向学生展示不同颜色、形状和大小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观察和描述物体的性质?3. 学习方法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观察物体的方法:用眼睛观察物体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练习观察物体的方法:让学生用眼睛观察教室中的物体,并描述它们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4. 学生练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观察和描述教室中的物体。
•每个小组选择一件物体进行描述,并将观察结果写在纸上。
5.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选择的物体,并向全班描述它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6.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我们学到了什么?观察和描述物体的方法有哪些?四、教学延伸•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校园中观察和描述自然界中的物体,如树木、鸟类等。
五、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观察和描述物体的方法是否正确、描述是否准确等。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物体的性质,掌握观察和描述物体的方法,并培养良好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练习,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更新粤教科技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粤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认识大自然第一课走进大自然1.在大自然中,有河流、山脉、海洋,还有瀑布、花、草、天然石拱、枯叶蝶、猪笼草、鱼等。
2.大自然中有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流星、火山、彩虹等。
第二课我有好奇心1.奇怪的“石头”是什么?植物的种子。
2.在自然界里,有很多事物会让我们感到好奇:蜻蜓有六只脚。
鸟儿有翅膀能飞翔。
下雨后会有彩虹。
第三课我们来观察1.番茄成熟的颜色:红的、形状又大又圆。
(用眼睛可以看出来)用鼻子能闻到气味;2.舌头能品尝味道;(未知的物品不要随便闻或尝)耳朵能听声音;眼、耳、鼻、舌和皮肤都是感觉器官。
3.用手摸鹅卵石是用什么感觉器官?(皮肤)4.了解香瓜的特征用了什么感觉器官?(眼、鼻、舌、皮肤)第四课学会运用工具1.借助放大镜观察可以看清楚花朵细微结构。
(禁止用放大镜看太阳,避免眼睛被灼伤。
)第二单元水果和蔬菜第五课常见的水果好蔬菜1.水果有:香瓜、西瓜、芒果、猕猴桃、樱桃、杨桃、草莓、梨、苹果、香蕉等2.蔬菜有:番茄、花椰菜、芹菜、苦瓜、洋葱、白菜等。
第六课美味的水果1.我们可以用感觉器官来观察水果:眼、耳、鼻、舌和皮肤2.香蕉:海南产量最高;福建、广东次之。
3.芒果:主产区海南,广东雷州半岛、广西。
4.荔枝:广东产量最高,海南、广西、福建、四川次之。
5.龙眼:主产区福建、广东、6.杨梅:有两大产区:福建龙海、7.枇杷:主产福建南部8.石榴:产区有四川攀枝花9.哈密瓜:主产区新疆哈密10.我们家乡水果有:香蕉、荔枝、龙眼、杨梅、枇杷等(最著名是枇杷)第七课蔬菜长在哪里1.池塘里的蔬菜有:莲藕2.其他蔬菜生长在地里(菜园、大棚蔬菜园)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具第八课各种各样的文具1.文具有: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削笔刀等第九课铅笔和彩笔1.我的铅笔长长的。
我的橡皮软软的、香香的。
2.2B、HB、H代表不同类型的铅笔。
3.彩笔有:水彩笔、蜡笔、彩色铅笔。
第十课常见的尺子1.尺子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小学_科学_粤教版 一年级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全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科技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小学生科技活动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教材分析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
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
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粤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游月殿)
第三单元 常用的文具
以文具为观察对象,分 3 课引导学生分别从外部形态、 功能和材料等不同角度认识物体的特征
将天气现象与四季变化的内容融合在一起,通过引导学 生观察四季中最典型的天气、景象、动植物变化等自然现 象,初步了解自然事物或现象的特征
第四单元 四季与天气
一年级上册 单元主题
观察 描述
第一单元 身边的大自然
第一单元 身边的大自然
1.走进大自然
2.我有好奇心
3.我们来观察 4.学会运用工具
第一单元 身边的大自然
1.走进大自然 • 活动:大自然中有什么
第一单元 身边的大自然
2.我有好奇心
第一单元 身边的大自然
3.我们来观察
第一单元 身边的大自然
4.学会运用工具
1.走进大自然 2.我有好奇心
3.我们来观察
9
活动手册形式灵活 指导性强
活动手册形式灵活 指导性强
活动手册形式灵活 指导性强
一年级教材结构设计
单元安排 设计意图
通过对大自然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现象是科 第一单元 身边的大自然 学观察的对象。同时,安排“我们来观察”“学会运用工 具”两课,引导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观察方法 第二单元 蔬菜和水果 以蔬菜和水果为对象,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蔬 菜和水果的形态等特征
4.学会运用工具
第二单元 蔬菜和水果
第二单元 蔬菜和水果
5.常见的蔬菜和水果 6.蔬菜长在哪里 7.美味的水果
第二单元 蔬菜和水果
5.常见的蔬菜和水果
已认识
见 吃
新认识的
第二单元 蔬菜和水果
6.美味的水果
第二单元 蔬菜和水果
6.美味的水果
第二单元 蔬菜和水果
2024新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第3课游戏中的观察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判断题
2.小丽和小天在玩“抓尺子”游戏,小丽获得了胜利,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丽得分更高
B.小天反应更快
C.小丽反应更快
3.在用反应尺来测试反应快慢的游戏中,反应比较快的是( )。
A.抓住反应尺下端
B.抓住反应尺中部
C.抓住反应尺上端
4.在“抓尺子”游戏中,下面不是获胜者的经验的是( )。
A.集中注意力
B.认真倾听
C.手配合眼睛快速做出反应
5.玩“抓尺子”游戏,机会相同时,总得分越高,说明反应越( )
A.快
B.慢
C.不能确定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身体》11。
2022粤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来观察》教学反思
2022粤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
来观察》教学反思
本课是小学一年级的教材,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各种感觉器官的特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物体特征的描述。
我首先课前让学生走出课室去观察校园的物体,接着给每个学生亲自感受番茄,让学生多观察,多感受,同学们通过这个环节,提高了自己感受知识的兴趣,都积极的参与进来。
本节课上得不错,我鼓励学生回家继续与家长观察身边的物品。
1.学生亲历探究,观察身边的事物,从而发现物体的特征。
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开展紧密联系生活的自主观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
2.《我们来观察》一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学生通过感觉器官来发现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利用学生熟悉的物体入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开展同桌合作、自主探究活动,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以及对实验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
一年级科学观察记录教案
一年级科学观察记录教案【教案】一年级科学观察记录教学目标:1. 学习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和规则。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兴趣。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简单的实物或图片,如水杯、植物、昆虫等,用于观察实践。
2. 单元测试卷。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1. 教师先让学生看一张照片,然后问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 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的重要性,如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事物的特点、规律等。
二、学习观察(10分钟)1. 让学生拿起手边的水杯,仔细观察水杯的外形、颜色、材质等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水杯用途、水杯形状对稳定性的影响等。
三、讨论记录(15分钟)1. 要求学生观察一片树叶,并记录下观察到的信息,例如树叶的颜色、形状、纹理等。
2. 学生彼此之间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与其他同学进行对比。
四、观察规则(10分钟)1. 教师介绍观察规则,如观察时要认真、仔细,不可以臆测,要保持客观等。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观察实物的情境,并根据规则进行观察。
五、小组观察(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实物或图片,要求小组成员依次进行观察。
2. 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观察结果,并共同总结。
六、开展观察活动(20分钟)1. 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自然或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观察过程和结果。
2. 学生可以选择绘制图画、写文字或拍照等形式进行记录。
七、总结讨论(10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在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和感悟。
2.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记录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准确、清晰地记录观察结果。
八、巩固练习(15分钟)1. 发放单元测试卷,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测试题目。
2. 收卷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答案,解释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九、课堂延伸(5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有趣现象,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观察的习惯。
2. 向学生介绍科学家通过观察的发现和成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024秋 新教材】第3课《这是我们的校园》(教学设计 )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
【2024秋新教材】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3课《这是我们的校园》教学设计(3)我们的校园里都有什么呢?3.小结并板书课题:这是我们的校园指名回答齐读课题学习效果。
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一:校园探秘1.图片+文本学习:开学已经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日子里,你发现了校园的哪些地方呢?2.图片+文本学习:发现的校园设施(1)学校大操场我发现了校园里的大操场,上体育课时,我们在这里跳绳、打乒乓球、跑步等等,玩儿得很开心。
(2)宣传栏我发现操场的旁边有宣传栏,这里面贴着同学们的很多作品。
(3)教学综合楼我发现了学校里有高大的教学综合楼,我们的教室就在这里。
3.文本学习:我发现校园里还有......4.图片+文本学习:我们的发现(1)阅览室(2)兴趣活动室(3)劳动实践基地(4)音乐教室5.素材:熟悉的校园6.图片+文本学习:小小探秘家我们的校园里还藏着很多秘密呢!同学们做一回小小探秘家,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去探秘吧!7.文本学习:探秘策略(1)分小组“探秘”,由熟悉校园的大哥哥大姐姐带大家参观。
(2)提前想好路线,可以请老师来帮忙。
(3)“探秘”路线:8.文本学习:小小探秘家“探秘”的时候我们要做到以下要求:观看图片学习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文本学习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视频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分组准备探秘路线实地探秘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文本点明开学已经一段时间了。
对于学生已知的校园环境,课前提前搜集相关图片,课上会显得更加直观。
本环节以学生在学校操场活动为视角,展现了校园里的基本标志和生活环境,设计了学生开展校园探秘的活动。
在近两周的小学生活里,学生对学校环境已有初步了解,但是范围比较小,仅限于一些必去的场所,对整个校园还不够熟悉。
通过活动,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全面熟悉校园环境,另一方面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逐步产生亲近、热爱学校的情感。
2024新粤教版一上科学第一单元《1. 观察物体》教学课件
第1课 什么方法 描述它的特征?
问题与想法1
你喜欢的文具有什么特征?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
我认为文具的特征可以从颜色、材料、形状等方面来描述。
探索与实践1 向同学介绍一个文具的特征。
可以参考以下句式与同学交流:
我介绍的文具是
我的发现:我们可以从物体的形状、颜色、表面粗糙 程度、材料、功能等方面来描述文具的特征。
问题与想法2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来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
我认为可以通过比较轻重、软硬、长短,来发现物体 更多的特征。
探索与实践2
选择两个物品,放在一起,通过比较,发现物品 的更多特征。
掂一掂,说一说哪个 轻,哪个重。
,它的颜色是
,形状是
,制作材料是
,用途
是
……
观察并记录:
观察图中的文具, 根据文具的特征完成 连线。
交流汇报:
以小组为单位,分 享你们小组的记录,并 说说它们的特点。
·粉色,塑料,能装文具。 ·粉色,可以擦除铅笔的笔迹。 ·黑色,细长,木质,可以写字。 ·银灰色,金属,可以量长度。
讨论与发现1 你能从哪些方面描述文具的特征?
按一按,说一说哪个 软,哪个硬。
量一量,说一说哪个 薄,哪个厚。
观察并记录: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并做好记录,在□中画√。
讨论与发现2
你是怎样比较两个物体的特征的?你有什么发现?
掂一掂,比较物体的轻重。 按一按,比较物体的软硬。 量一量,比较物体的厚薄和长短。
思考与练习
游戏“你说我猜”:一位同学说特征,另外一位 同学来猜,看看哪位同学猜得准、猜得多。
让我们从观察开始-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让我们从观察开始-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观察的基本概念。
2.能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
3.能够用观察的方式了解和描述环境中的事物。
二、教学重点
1.科学观察的概念和方法。
2.环境中事物的观察和描述。
三、教学难点
1.环境中事物的观察和描述,需要通过多次观察和描述来让学生形成观察的习惯和积累经验。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内容,让学生感受观察的重要性和科学观察的奥妙之处。
2. 讲解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的概念和方法,引导他们多次观察和描述周围的事物,例如环境、生物、物体等等。
3. 练习
让学生分组,分别观察教室中的地图、窗户、黑板、植物等等,并记录下观察的结果,例如颜色、形状、大小、构造等等。
4. 总结
通过总结,让学生认识到观察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到科学观察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在多次观察和描述中,他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事物。
五、教学评价
1.观察教室中事物的过程,通过记录和描述,让学生掌握了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事物,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形成了科学观察的习惯,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六、教学建议
1.注重多次观察和描述的方法,让学生在习惯中积累经验。
2.分组让学生一起观察和记录,增强互动和交流。
3.注意把握教学节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
更新粤教科技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附进度安排--【2022】
粤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
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粤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由四个单元组成。
重点培养学生认知与发现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三、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
其中第一单元认识大自然共四课:1、走进大自然;2、我有好奇心;3、我们来观察;4、学会运用工具;第二单认识水果和蔬菜共3课:1、常见的水果和蔬菜;2、美味的水果;3、蔬菜长在哪里;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具共三课:1、各种各样的文具;2、铅笔和彩笔;3、常见的尺子;第四单元四季共四课:1、凉爽的秋天;2、寒冷的冬天;3、温暖的春天;4、炎热的夏天。
四、学情分析:经历了三年幼儿园的学习,学生对科学和自然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大自然的景物,对某些自然景物会有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区别、自然世界的组成等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走进大自然”是本单元的开篇课,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起始。
教师应在学生对自然世界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自然世界是由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的科学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信息,初步培养科学学习中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我们来观察”教学设计一
一、教材分析
“我们来观察”是《科学》(粤教科技版)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认识大自然”中的第3课。
本课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感觉器官,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来观察周围的世界,并尝试用各种感觉器官感知身边的各种物体,然后再综合利用各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事物更多的外部形态特征。
本课共由两个活动组成。
活动1“我们的感觉器官”,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了解人体的感觉器官有眼、耳、鼻、舌头和皮肤,并能在活动中利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察身边的物体,对物体的某些外部特征进行描述。
活动2“观察香瓜”,能根据被观察的物体综合利用各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被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特征。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多问,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对一切新事物都有兴趣。
经历了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自然事物充满着好奇心,懂得用观察和描述的方法去了解周围的自然景物,能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然而,学生之前的观察活动和行为缺乏目的性、条理性,是原生态的发现活动。
因此,本课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上,特别是能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有序地对身边常见事物进行观察。
三、教学策略
1.从教的方面来说,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提出问题,给出认识和使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的任务,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主动积极地置身于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的活动中,以便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为保证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和方法指导等。
2. 从学的方面来说,可分为两个部分:①利用有效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观察。
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描述,
并积极地与同学进行有效的讨论、交流和评价。
四、教学目标
1.知道眼、耳、鼻、舌和皮肤都是感觉器官。
2.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察身边的物体。
3.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特征。
4.学会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5.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物体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感受探究的乐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眼、耳、鼻、舌和皮肤都是感觉器官,并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察身边的物体。
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感觉器官进行有序的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六、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成熟和未成熟的番茄图片或实物、桂花和橙子的图片或实物、酸奶和水果糖的图片或实物、山涧和百灵鸟的图片、鹅卵石图片或实物、香瓜图片或实物、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
学具准备:成熟和未成熟的番茄图片或实物、桂花和橙子的图片或实物、酸奶和水果糖的图片或实物、山涧和百灵鸟的图片、鹅卵石图片或实物、香瓜图片或实物。
七、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设置情境:两个小朋友在番茄地里采摘番茄。
植株上番茄的颜色、大小等外部形态特征各不相同。
妍妍熟练地采摘已经成熟的番茄。
问题:哪些番茄已经成熟了?
交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成熟的番茄的外部形态特征。
任务:对番茄进行科学的观察,可以运用眼睛等感觉器官,从颜色、形状、
大小等方面对成熟程度不一的番茄进行观察。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我们的感觉器官
出示:成熟和未成熟的番茄图片或实物。
提问:哪些番茄已经成熟了?
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图片进行回答。
任务:用眼睛观察这两个番茄,描述你的发现。
活动:分小组使用眼睛观察番茄,了解这两个番茄的不同特征。
交流:请小组代表对图片的信息进行语言描述,学生对描述进行评价。
如果学生描述不清楚,教师也可以补充介绍。
小结:眼睛是我们的一个感觉器官,它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外部形态特征。
出示:桂花和橙子的图片或实物。
问题:除了眼睛,我们还有哪些感觉器官?你会用哪个感觉器官来观察桂花和橙子的特征?
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引导:鼻子也是我们的感觉器官。
但是,不要轻易闻未知物体,以确保安全。
任务:使用鼻子观察桂花和橙子,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分小组使用鼻子观察桂花和橙子,了解桂花和橙子的不同特征。
交流:请小组代表对图片的信息进行语言描述,学生对描述进行评价。
如果学生描述不清楚,教师也可以补充。
小结:鼻子是感觉器官。
使用鼻子进行观察,能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气味。
出示:酸奶和水果糖的图片或实物。
问题:使用眼睛和鼻子观察酸奶和水果糖,你有什么发现?
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回答。
引导:除了眼睛和鼻子,你还能使用哪个感觉器官来观察酸奶和水果糖?
任务:使用舌头观察酸奶和水果糖,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分小组使用舌头观察酸奶和水果糖,了解酸奶和水果糖的不同特征。
交流:请小组代表对图片的信息进行语言描述,学生对描述进行评价。
如果学生描述不清楚,教师也可以进行补充。
小结:舌头是感觉器官。
使用舌头进行观察,能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味道。
但是,不要轻易尝未知物体,以确保安全。
出示:山涧和百灵鸟的图片或音频。
问题:除了眼睛、鼻子和舌头,你还能运用哪个感觉器官来观察山涧和百灵鸟?
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回答。
任务:通过耳朵来区分山涧和百灵鸟,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分小组使用耳朵区分山涧和百灵鸟,了解它们的不同特征。
交流:请小组代表对图片的信息进行语言描述,学生对描述进行评价。
如果学生描述不清晰,教师也可以进行补充。
小结:耳朵是感觉器官。
使用耳朵进行观察,能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声音。
出示:鹅卵石实物。
引导:皮肤也是我们的感觉器官,我们常常用手触摸物体进行感觉。
任务:使用手触摸鹅卵石,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分小组使用手触摸鹅卵石,了解它的特征。
交流:请小组代表对实物的信息进行语言描述,学生对描述进行评价。
如果学生描述不清晰,教师也可以进行补充。
小结:皮肤是感觉器官。
使用手进行触摸,能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冷热和软硬等特征。
(2)活动2:观察香瓜
引导:眼睛、鼻子、舌头、耳朵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合理和综合地利用感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物体。
出示:香瓜实物。
问题:这是什么?你准备运用哪些感觉器官进行观察?
讨论:分组进行交流,并说出自己选择的感觉器官和选择的原因。
同时,简单地交流观察计划和准备。
交流:请小组代表对实物的信息进行语言描述,学生对描述进行评价。
如
果学生描述不清楚,教师也可以进行补充。
评价:对选用的感觉器官是否正确进行评价。
引导:运用什么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如何设定观察的顺序,如何进行记录,怎样描述和记录观察到的信息,如何进行小组的任务分工,等等。
讨论:制订简单的观察香瓜的计划,包括观察的顺序、记录方法和小组分工等。
交流:请小组代表介绍制订的观察计划。
学生对其他小组的计划进行评价。
如果学生描述不清楚,教师也可以进行补充。
活动:依据观察计划,分组观察香瓜。
交流:请小组代表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信息,学生对描述进行评价。
小组进行汇报和展示各自的观察结果。
引导:在观察的基础上找到观察对象的特征,并进行交流,包括看到哪些特征、听到哪些声音、闻到什么气味等。
出示:巧克力、花生、西瓜和鸡蛋花的图片。
任务:选择一种物体,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和描述。
讨论:制订简单的观察计划,包括观察的顺序、记录方法和小组分工等。
活动:依据观察计划,分组观察。
交流:请小组代表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信息,学生对描述进行评价。
小组进行汇报和展示各自的观察成果。
引导:在观察的基础上找到观察对象的特征,并进行交流,包括看到哪些特征、听到哪些声音、闻到什么气味等。
小结: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感觉身边的物品,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3)亲子时间
任务:和爸爸妈妈一起,选择一种物体,综合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和描述。
八、板书设计
第3课我们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