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缺失中委托代理关系的经济分析

合集下载

对我国信用缺失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

对我国信用缺失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

先市场经济 由于社会 分工 的深化 ,信息
的 不对 称将 成 为经 济 生 活 中的 一种 常
态.信息不对称导致经济 生活中的不确 定性增加 。这种情况下 .如果缺少一个
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 环境 这种不确定 性 会进 一 步放 大 .实 际上 也 是风 险放 大 。但是在 契约 经济条件下,尽管经济 生活 中存在信息 不对 称 .但信用 的广泛 存在 ,将使人们 利用信息不对称牟利 的
为不用付出额外的惩罚成本 。双方 博弈 的结 果无疑 是 I v.即纳什均 衡解 。弓 I
总 的交易成本也呈递增趋势 。 从 图 ( )两种经 济下 总成本 的 比 c 较 中不难看 出.讲 究信用 获得的是一种 长期收益 。这种长 期收益 包括有形的和 无形 的利益 。有彤利益可 理解 为交易费 用 的 降低 ,经 济效 率 的提 高 。无 形利 益包括 由社会信用 行为所 带来的商誉、 信誉 ,而毁约和 欺诈等不讲信用 的行为 获得 的一种 短期收益 ,即在短期 内交易 成本 是低 的 但 长期 内必然要为本 身的 短视 行为付 出代 价 因为一方面要 为寻
是 需要 博弈 必须重复足够长 的时期 ,二
回 —W D S N— N I J2 F A I COC u0 O RPT I O M n0 R O IN O E S .2
维普资讯
是需要 企业 经营者要有足够 的耐心 其
中 ,决 定 人 们 耐心 的 最 重 要 的 因 素 是 产
息 的搜集 成本、合约 的签订 成本、执行
合约的成 本及 对方违约的成本 如图( ) a 所示 契约 经济 或 信用经 济 下 固定成本的投入量是相 当大的 它 需要投入 大量的精力来构想 完备的法律 规则 及对 遵 守 合约 的 奖励 和 违 约 的惩 罚,但 是随着时 间的推移和 交易敬数的 增加,双方交 易的可变成 本和边际成本 呈递减趋势 。所 以如 图() c 中的 a a线 , 交易的总成本呈递 减速趋势 。因为 首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维普资讯
翟翻
: . 期 慧 4 2 。
JaHie cm olu nsfn报 u b ii 院s rfevt济o n r经oi o U湖 E 学 北学c y o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杨 天 宇 (国 大 经 学 北 18 ) 中 人民 学 济 院,京 0 7 02
摘 要 : 着经 济 改 革 的 深入 , 用 的 缺 失 已成 为 一 个 严 重 的 社 会 问题 。 在 理 性 人 假 设 和信 息 不 对 称 条 件 随 信
下 , 业 的 失 信 行 为是 在 既定 偏 好 、 定制 度 约 束 下 个 人 理性 选择 的 结果 。 文章 运 用 预 期 效 用 理 论 , 理 性 A.t 企 既 在 f .
研 究 。他们 找到 的原 因包括 中 国的文化 特性 (rn Fa —
以 N 和 L分 别 表 示 经 济 交 往 中 正 常 的 收益 和 由于
失 信 而 带 来 的 收 益 ,则 失 信 时 的企 业 经 济 收 益 为
N L 当然 , 何失 信行 为 都 是有 成 本 的 , 信行 为 +。 任 失 之 所 以发 生 , 是 因为 当事 人 心存 一 种 逃避 失 信 代 就 价 的侥 幸 心 理 。如 果他 估 计 到这 种 代价 ( 对失 信 的
数 效用 值 的 最大 化 , 逻 辑 的 出发 点 为理 性 的 经济 其 人, 我们将 这 一假设 作 为分 析 问题 的前 提 。
( ) 态 条件 下信 用缺 失 的成 本 一 益 分析 。 一 静 收
信 用 作 为守 约条 件 , 成互 相 信任 的合作 关 系 。任 构 何 一 方 的不 守信 用 , 会使 这 种等 价 交换 关 系遭 到 都 破 坏 , 导致 交易成 本 的提 高 。因此 , 并 市场经 济越 发 达就 越要 求诚 实 守信 。然 而 , 国 目前 市 场经 济 中 我 严 重 缺乏 商业 诚 信 , 信行 为 相 当普遍 。国 内外 学 失 者 已经 从 不 同 角 度 对企 业 信 用 缺失 的原 因进 行 了

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诚信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支撑。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我们也面临着诚信缺失的问题。

在分析原因的我们需要寻找解决对策,以推动我国企业诚信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利益驱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成为主要动力,盈利和发展成为企业的首要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可能会放弃诚信原则,通过不正当手段追求利益最大化。

2. 信息不对称。

我国信息环境相对复杂,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普遍。

企业与消费者、企业间的交流相对不充分,很难获取到真实、准确的信息。

这种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企业在交易中产生不公平行为,从而缺乏诚信。

3. 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诚信建设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和约束,企业在市场经营中存在法律风险相对较小,缺乏足够的法律约束。

针对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有关企业诚信的法律法规,明确诚信行为的要求和标准,并对违法失信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提高市场经济的良性竞争环境。

2. 增加诚信教育。

加强对企业和公众的诚信教育,提高企业诚信意识和道德水平。

通过媒体宣传、教育培训等形式,加强对诚信的宣传和倡导,让企业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3. 加强信息公开透明。

推动企业信息公开透明化,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信用度,也可以方便公众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

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对企业的诚信状况进行评估和公示,促使企业自觉维护好信誉。

4. 建立诚信奖惩机制。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诚信奖惩机制。

鼓励并奖励在市场经济中表现出色的企业,同时对违法失信行为进行严厉惩罚,提高失信成本。

5. 强化社会监督。

加强社会各界对企业的监督力度,形成一个全面的监督网。

公众和媒体应积极参与,对违法失信行为进行曝光和监督。

通过社会监督,促使企业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提高诚信意识。

对金融危机下会计诚信缺失理性论文

对金融危机下会计诚信缺失理性论文

对金融危机下会计诚信缺失的理性思考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1-179-01摘要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会计诚信的缺失又一次敲响了警钟,本文从委托代理关系角度出发,分析了金融危机下会计失信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推进会计诚信教育。

关键词会计诚信金融危机委托代理关系一、引言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当全世界都将责任归咎于华尔街的投行资本家们的时候,有学者又将国际会计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的会计诚信问题的缺失提了出来。

虽然在本轮危机中,雷曼兄弟以及贝尔斯登的陨落不像2002年安然公司丑闻爆发一样使得业界将矛头直指会计机构因会计信息失真而导致的会计诚信缺失,但是同样是因为从事于金融衍生产品投资,传统的成熟于工业经济下的会计模式难以衡量在知识经济环境中从事此类新兴业务的企业价值。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国际审计机构以及信用评级机构未能对金融衍生品实施有效的监管和防控,对于资产证券化的金融产品存在高估资产、虚增利润、掩盖负债甚至风险的现象,客观上也是因为现有的传统会计技术方法无法公正地衡量出新型业务产品的真正价值,因此有学者提出“公允价值不公允”的论断,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当今虚拟经济环境中会计诚信制度的失灵。

会计诚信是指信息的提供者(代理方)对外部信息使用者(委托方)的诚实、守信: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委托代理关系意味着存在信息不对称,委托方处于信息劣势地位,这样信息的提供方即受托方的诚实守信就非常重要了。

但是受托方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也是有一定条件的,这常常与受托方能否从委托方处获得个人业绩、晋升、声誉甚至收益挂钩,并且受托方失信于委托方而遭受的惩罚,例如被解雇、声誉损失等等的成本要大于其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所能获得的收益。

因此,委托方对受托方的激励、监督等成为委托方坚持诚信供给的重要保障。

另外,受托方往往受托于两个立场不同的委托方,受托方最终对哪一方诚信,取决于哪个委托方对受托方的激励、监督更加强烈。

企业信用缺失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企业信用缺失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企业信用缺失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叶陈刚;叶陈毅
【期刊名称】《财会月刊(综合版)》
【年(卷),期】2005(000)006
【摘要】信用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核心作用,信用问题已经影响到国家经
济运行的效率和市场秩序,事关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

因而,探寻企业失信根源,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制度显得尤为迫切。

【总页数】2页(P3-4)
【作者】叶陈刚;叶陈毅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天津财经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企业信用缺失的经济学分析 [J], 殷宝庆
2.企业信用缺失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探讨 [J], 詹新宇
3.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经济学分析 [J], 孙凤翔
4.我国企业信用缺失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J], 杨天宇
5.中国企业信用缺失的经济学分析 [J], 廖进球;刘志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政府信用缺失的经济学分析

政府信用缺失的经济学分析

7 2
长春工程学 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很难 被直 接 观 察 到 , 而 导致 合作 过 程 中 “ 德 风 从 道
其本身也是市场 的参与者 , 也追求 自身的利益 , 而这 种公利与私利往往会发生冲突 , 当政府公职人员为 私利而损害公利时 , 政府信用就出现 了危机。
( ) 二 委托代 理理 论与信 息不 对 称
根 据杰 森 和迈 克林 的定义 , 委托 代 理 关 系是 指 这样 的一种显 明或 隐含 的契 约 , 据它 , 根 一个 或 多个 行 为主体 指定 、 雇佣 另一 些行 为主 体为其 提 供服 务 ,
( ) 用 秩序 的微 观基础 : 性经 济人假 设 一 信 理
利益为代价来谋取私利 。这就是威廉姆森提到的内 部人控制现象。导致这种利益偏离和冲突 的关键原 因被认为是信息分布的不对称性 。由于信息的不对 称, 当合作开始后 , 一方 的态度和行 为被 隐藏起来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收稿 日期 : 1 0 一 1 2 0— 4 l 0 作者简介 : 杜生权 (9 7 ) 男 ( , 18 一 , 汉) 山西大 同, 硕士 主要研究公共经济管理、 政伦理研究 。 行
信度 不高 , 官 要 官 、 官卖 官 等 问题 屡 禁 不 止 ” 跑 买 , “ 些 领 导 干 部 宗 旨 意 识 淡 薄 , 离 群 众 、 离 实 有 脱 脱 际 , 讲 原则 、 负责 任 , 不 不 言行 不 一 、 弄虚 作 假 , 张 铺 浪费 、 奢靡 享乐 , 个人 主义 突 出 , 形式 主 义 、 僚主义 官
暴, 就是 一场信 用 危 机 。人 们 现 在 所 讲 的信 用 主要 包括 三种 含义 , 即道 德 信 用 、 银行 信用 和政 府 信 用 。

企业诚信缺失经济学分析

企业诚信缺失经济学分析
使 没有相关的制 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 瓶颈”是全社会 息不对称无法全面了解到受信方的契约履行 不 完全 , 得违 约方在违约时 , ,
身利益最大化的原 度规定其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这就增加 _ 『 关注和呼吁的一个焦点。据相关部门统计, 情况,受信方则会根据 自 我 采取机会主义行为, 也就是说, 其失信净 违约的概率, 当 提高了信用市场的风险 国每 年因缺乏诚信 而造 成直接 和间 接的损失 则,
守承诺的关系, 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信用环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
境, 这是诚信经济实现的基础 。 方法 可以在交易 双方之 从企业的组织结构来看 , 现代企业交易活 间再介 入一 个中介机 动基于社会分工的细化被 分解 , 成多层次的 构 ,这种中介机构能够 形 内部交易与外部交易 , 即企业 内部员工与企业 通 过 信用 体系 的 建立 , 之间的交易关系和企业与市 场的交易关系 , 并 掌握各个交易主体存与 呈现 出层层 委托代理 关系。首先 。 企业 中的各 不同交易对象之间进行 级管理层之间形成了一 个内部委托 代理链条 , 多次交 易中 的诚 信状 构成 了层层交易关系。 企业 的员工希望能够 以 况,并通过信息传递进
受信方会选择不诚信 高达近60 00亿元, 其中因 “ 三角债” 和现款交 收益大于履约净收益时, 企业的诚信缺失是在信息不对称 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 20 00亿元.因逃废债 经营。可见,
二 、 信经济实现的主 要途 径 诚
根据 以上所述 , 在现 代市场经济中 , 业 企
务、 合同欺诈 、 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 的条件下,信息优势方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 , 诚信缺失是由于交易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和 那么要解决这一问题也必 既不真实承诺 , 又不兑现承 诚信契约的不完全, 的损失至少有 40 00亿元,这些信用损失几乎 置对方利益不顾, 信息不对称程度越 须从根源上人手 我们知道信息不对称是永恒 相当于我国一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部分。 诺的市场交易行为和表现。 因 信用市场中产生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可 的 、 绝对的 , 对称 只是 暂时的 、 相对的 . 因此我 此, 如何治理企业经营诚信缺失、 确保企业诚 大,

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摘要: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诚信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同时也应看到,在现实的经营活动中,有些企业经营确实不讲诚信,存在着大量的诚信问题。

本文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出现的信用问题出发,论述了企业信用管理重要性。

并针对出现的原因,提出了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信用缺失;原因分析;对策一、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俗话说,从广东到北京,买的没有卖得精,就是说,在商品买卖的过程中,卖方在信息上掌握的比较全面,在交易过程中,卖方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对买方进行质量、价格或者服务上的欺骗,以谋取超额利润。

现在中国市场上比比皆是的假冒伪劣商品就是典型的企业信用缺失的表现,这与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是不相适应的。

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契约经济,要求所有从事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诚实经营,信守承诺,如果参与者不守信用,会使交易成本大大上升,经济活动陷入混乱,每个参与者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严重的甚至会威胁经济的发展,破坏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社会的稳定。

(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据商务部报道: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

由于失信现象的严重性,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发展难、融资难的问题。

随着企业生产及规模的扩大,企业避免不了会发生借贷和融资业务,债权人以有条件让渡形式贷出货币或赊销商品,债务人则按约定的日期偿还借贷或偿还货款,并支付利息。

而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中小企业拖欠货款或贷款已是屡见不鲜,这些成为我们每个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关键在于企业的信用管理缺失或不到位。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比较滞后,信用管理水平较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比较单一,这与当前经济发展和我国的贸易大国形象是不相称的。

统计表明,中国仅11%的涉外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信用管理部门和信用管理制度,此外,我国企业的信用销售能力和西方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社会诚信:问题与求解——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

中国社会诚信:问题与求解——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
答 这 一 问 题 并 给 出 重 建 诚 信 的原 则 性 对 策 。
企 业理论认为 , 由于专 业分工 的精 致 。 会事务的复杂 , 社 市 场 规 模 的 日益 扩 大 与 超 越 国 界 。 行 为 主 体 作 为 委 托 人 。 是 各 总 不 可能完全拥有代理 人所拥有 的“ 私人信息 ” 。二者之 间必然存 在信息 的不对称 与不完备关系 。由于委托人对代理人 的行, 受惩罚 。 代理人 就会按照 自身效用最 大化的原则来选择 自己的 行 为方 式 , 结 果 可 能 在 实 质 上 损 害 委 托 人 的利 益 。 如 果 把 企 其 业 理 论 中 的 委 托 — — 代 理 理 论 给 予 新 的 推 展 , 们 可 知 , 个 我 整
【 中图分类号 】 139 F2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7 8 2 0 ) 1 00 — 4 0 4 26 (0 6 0 — 0 7 0
也就是进 行生产 的个人 . 就显 得越不 独立 , 越从 属 于一个更 大 的 整 体 。” 于 人 与 人 之 间 的交 往 是 普遍 的 . 择 何 种 行 为 方 式 由 选 就会对他人或社会产生重要 的影响。 但人们 对行 为方式 的选择 并不 是完 全 自由的 .卢 梭就 说 过 :人是生而 自由的 , 却无所不 在枷锁 中。” “ 但 也就是 说 . 人们 的行为方式总是 一定条件下 的产物 。在 既定的游戏规则 下 . 新 制 度 经 济 学 认 为 . 的行 为 方 式 的选 择 服 从 于 三 个 最 基 本 的假 人
维普资讯
中国社 会诚信 : 问题 与 求解
基 于委 托 代 理 理 论 的视 角
王 再 文 . 炼成 一何

我国社会信用缺失现象分析和对策

我国社会信用缺失现象分析和对策

我 国 社 会信 用 缺 失 现 象 分 析 和 对 策
高 琰
北京 108 ) 00 1
( 北京城 市 学院 中关 村学部

要 :信用 是现代社会 的基本要素 ,信用缺失现象 的普遍存在 ,严重破坏 了社会经济 秩序 ,推 高了社会管理
成本。因此 ,如何 改造社会 信用 体系 ,建 立科学 、规范 、高效的新型信用制度体系 ,是 当前 我国社 会经 济发展面临
年代 ” 。 再 次 ,上市 公 司 不择 手 段 圈 钱 敛 财 。我 国
无 一不 具有 辉 煌 的创 业 历 程 ,同样 他 们 的原 始 资本积 累无 不 带 着 “ 脏 的 血 ” 肮 。在 他 们 身 上 创 富 已没有 规则 ,诚 信荡然 无存 。在财 富面前 , 信 用 已从 富人 们 的身上 旁 落 ,代 之 以金 钱 至上
康发展是其应尽 的职责 ,对社会其它部 门和领
域具有强力 的示范和引导效应 ,但 现实却不尽 如人意。当前我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经济转 型 期 。政府公共权力部 门的诚信面临着严峻 的考 验。社会领域 出现 了大范 围的诚 信缺失 问题 ,
收稿 日期 : 0 5年 1 月 3 20 1 0日 作者简介 :高琰 :博士 ,北京城市学院中关村学 部教师
个 国家 的信 信用失败是最 主要 的原因。长期 以来 证券 市场监 管 机 构 的能 力 和诚 信 始 终难 以
服众 ;上 市公 司往 往 一 开 始 就抱 着跑 马 占地 圈
着这 个 国家 的现 代 化 和 文 明水平 。处 于转 型 期 的中 国社会 由 于缺 乏 市 场 信 用基 础 ,信用 规 则 缺 失 ,市 场经 济 条件 下 公 民道 德 水 准 滑坡 等 原 因 ,造成社 会 信 用 水 准 整体 低 落 。公 民守 信 意 识 淡薄 ,怀 疑别 人 ,同 时也 被 别 人 怀 疑 。企 业 间普 遍存 在 不 按 交 易规 则 办 事 ,欠 债 不 还 、恶

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缺失问题的思考

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缺失问题的思考

通过 准确 、 整和 动态 的信用档 案和 信用 查询 系统, 完 对企 业 的信 用情 况进 行跟 踪 监督, 从而制 约企 业 的失信行 为 。只有 这样 , 能建立 起 良好 的市 场诚 信 。 才 3 2 建 立健 全信用 信 息的征 集和披 露制 度 市场经 济条 件下 , 果信息 不完 全 、不对称 、 不透 明, 如 或者 说信 息失 灵, 就 会给 假 冒伪 劣 、欺 诈等行 为 以可乘 之机 , 就要 求建 立起 有效 的信 息传输 这 手 段, 扩大社 会相 关的信 用信 息 的披 露范 围和 频度, 并在此 基础 上建立 一个覆
性 。
目前, 一些 企业 不愿 意维持信 誉和 积累信 誉, 其主要 原 因是企业 的委 托人 和代 理人 都未真 正拥 有企业 剩余 控制权 , 导致 企业行 为短 期化 。因此, 一是 要 进 一步深 化企业 产权 改革 , 使信 誉成 为维 护企业 产权 利益 的保证, 使企 业从 战 略上 重视 市场信 用建 设 : 二是建 立企 业家 声誉激 励约 束机制 。 业家 为谋求将 企 来在 完全 竞争 的经理 市场, 获得 更 高的预期 收益 , 必须遵 循“ 就 以诚 治商, 以信 治 商” 的原则 , 以建立其 良好 的声 誉形象 : 是实行 企业 信用登 记及 分类管 理, 三
1 2欺 骗宣传 , . 虚假 广告 盛行 当今 社会 中, 消费者每 天都 会耳 闻 目睹大量 的商业 宣传广 告, 中有许 多 其 宣传充 满 夸大成 分 和不实 之 词, 因误信 广 告宣 传而 上 当受骗 的 消费者 不 计其 数, 因此而 引起 的投 诉 也屡见 不鲜 。不 实宣 传 的直 接后 果是人 们对 充 斥媒 体 的广告 产生 逆反心 理, 使众 多的 消费者 感 到上 当和被 愚弄 , 因而 对商 品质量 和 性 能充满 疑 虑, 动摇 消 费者 的购 买 欲望 和 市场 信 心 。 1 3 假冒伪 劣商 品屡禁 不止 . 劣 质 婴 儿 奶 粉事 件 、让 人 闻红 色 变 的 “ 丹 红 ” 事件 、 山西 发 生 的 苏

中国上市公司信用缺失的制度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信用缺失的制度分析

市公 司治理机 制对代 理人的约束存在很 大的局 限性 ,因此建议 政府应通过 “ 、疏”相结合 的公共政 策 来纠a 制度设 堵 Y - . 计的偏差 ,引导上市公 司通过建立现代公 司治理制度 来解决信 用缺 失问题 。
关 键 词 : 中 国股 市 ;上 市 公 司 ;代 理 问题 ;信 用 缺 失
对于股权高度分 散 的公 司代 理问题 引 发 的信 用缺 失我 们
已经耳熟能详 ,比如公 司的经 营者利 用产 出受 随机 因素影 响 而卸责 、追求企 业规模最 大 化而 不是 股东 利润 最 大化 、投 资 于 风险大收益高的项 目以及追求 一 系列奢 侈性 的 在职消 费等
中图分类号 :F 1 . 732
文献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7 —6 2 (0 6 2—0 5 6 1 7 8 2 0 )0 0 1—0 3 ( n en ) Tun l g 。在控制权 结 构 下 ,控 制 股 股 东利 用 自我 交易 、 i 内幕交易和滥用公 司机会 攫取控 制权 私 下收益 ;许 多上 市公 司具有强烈的股权再 融 资偏好 ,通常优 先选 择配 股和增 发两 种方式筹集资金 ,通 过利润 操纵 误导 投资 者对上 市公 司盈利 能力和投资价值 的判断 ,从 而 为控制 股股 东带来 财 富增 长效 应 ;同时 ,在获得 融资 后倾 向于任 意更 改募 集资金 ,通 过 股 权收 购进行过 度投 机等等。 在市 场经 济发达 的 国家 ,良好 的公 司内外 治理结 构构 成 了应 对各种代理问题 的制 度基 础 ,它们 在经 济发展 过程 中能 够通 过各种制度安排弱 化 因不 同的代理 问题 所引发 的信 用缺 失。这些 制度安排通常是 以市 场为 基础 的 、自发形 成的 一套 制度 ,包括公 司内部治理 制度 和外 部 治理 制度 。通 过不 同契 约的选择 、修订和组织制 度 的创新 ,公 司内部 产生 了激 励相 容的公 司 内部 治理 结 构 ,如 董事 会 ( 外部 董 事 ) 、大股 东 治

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原因与对策文章概述了地方政府缺位与越位产生的严重后果,降低了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度。

针对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表现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严格依法行政;构建阳光政府;培育公民社会。

标签:地方政府;政府信用;治理对策一、地方政府缺位与越位产生的后果政府与公民的信任关系是建立在公众对政府的合理期待以及政府回应基础上的一种互动、合作的关系(Fukuyama,1995)。

[1]在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作为中央在地方的权力延伸,担负着提供地方公共产品、组织地方收入和安排地方支出的职责。

如果从委托——代理角度来看,作为代理方的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应与地方公众缴纳税费相一致,并能够使得社会公众福利最大化。

然而在现实中,地方政府管理和服务过程当中,存在着越位或缺位现象,降低了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造成诸多负面问题:第一,增加行政运行成本。

政府的有效运作得益于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这是一个多次博弈的动态过程。

从短期来看,地方政府可以不守信用,但从长期来看,公众作为理性经济人,也会不断调整和选择最佳的应对策略,从而抵制和怀疑政府的各种政策,增大行政运行成本。

第二,导致社会的诚信危机。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和政府信用共同构成了整个现代社会信用体系。

地方政府作为行政决策主体,在制定规则、界定产权和监督契约执行方面负有重大职责,构成了市场经济体系得以公平自由运转的前提。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政府信用构成了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

政府失信于民,必然毁坏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导致社会的诚信危机。

第三,导致政治合法性危机。

霍布斯认为,政府的存在是为了避免一个人反对所有人的自然状态的出现。

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政府与公众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即政府必须有效履行相应的职责,并以此确立合法性的基础。

地方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代理方,是中央权威在地方的延伸。

如果地方政府滥用公众信任,势必会损害政治合法性,不利于执政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

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分析

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分析

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分析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市场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市场也己经从卖方市场根本性的转变为买方市场。

伴随而来,各种失信问题成为困扰供应链企业成长的瓶颈,不守信用的事件此起彼伏,信息不对称分布较为严重和普遍。

本文就企业信用管理中信用的现状、信用缺失的原因和危害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企业信用管理工作。

标签:信用;信用管理;现状;成因一、企业信用管理企业信用管理:就是组织内部通过建立专门的信用机构管理组织的信用事务,它包括前期信用管理阶段的资信调查、中期信用管理阶段的债权保障机制以及后期信用管理的应收帐款管理和回收机制。

(一)企业未实施信用管理时的状况1.盲目型销售。

这些企业经营状况是,虽然企业销售额能够保持一定水平,但是销售坏帐率也极高,使得公司整体的利润很低,有时甚至亏损。

2.保守型销售。

保守型销售的特征是,企业只开展无风险贸易,企业销售坏帐率很低,有时甚至为零,因此销售利润在同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

然而,企业销售额很小,与企业的规模不匹配,企业出现大量剩余产品、闲置资金和信用额度,生产销售长期处于徘徊状态。

(二)企业实施信用管理时的状况当企业实施有效的信用管理后,销售额大幅度提高,销售额远远高于未实施信用管理时的保守型销售;同时企业的坏帐额也大大低于盲目型销售额。

从整体看,实施信用管理的企业比未实施信用管理的企业在获取利润的能力方面优势明显。

二、企业信用缺失的现状(一)企业与银行间的信用不足企业与银行间的信用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在我国现阶段,企业发展的资金供应和来源中,绝大部分仍然来自银行,来自资本市场的只是很小一部分。

所以良好的银企关系是企业健康顺利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但目前我国企业的银行信用缺失情况却是十分严重。

“三角债”愈演愈烈,严重困扰着银行与企业的正常经营。

(二)企业与经营者之间的信用不足根据“经济人”假设,企业股东考虑更多的是企业的利益,而经营者考虑更多的是个人利益,两者的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进而产生了“委托—代理”理论。

基于经济人视角的社会诚信缺失的经济学分析

基于经济人视角的社会诚信缺失的经济学分析
后 (咄 > C+ i x 将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在一个 “ 济人 ” 经 的社会里 , 的价值 和其 经济价值是一致 是 : 1 ) ( aC)A。为便于理解 , 人 后 ( ) ( E)> ¥1 一C xO () 1 的。利益最 大化是个人 价值最大化 的唯一 目标 。制约失信行为 显然 , 这就 是经济学 中的基 本问题, 即成本与 收益的关系 。 问题就演变成制 约“ 经济人” 的选择 问题 。 当收益大于成本时 , 作为“ 经济人” 失信行为可能发生 , , 但并不 二、 失信 行为 的成 本 一收 益模型


取一切 , 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 1 都 。『 ] 孟德斯鸠曾说过 :个人生来 “ 就 是要过社会 生活 的 ,但是他在 社会里 却可能把 其他 的人 忘 掉 。立法者通过政治 的和 民事的法律使他们尽他们的责任。”1 [ 2 “ 经济人” 假设是 现代 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之一 。【 为人 是以完 3 】 认 全追求物质利益 为 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 的主体 。 人都希望以尽 可 能少 的付 出 , 获得最大 限度 的收获 , 为此可不择手段 。 并 在我 国市场 经济 条件下 , 立在 自利原 则之 上 的西 方 “ 济人 ” 建 经 假 说 , 的自利本质 出发 , 从人 以实现 自身利 益最大化为行为 目 , 标 该目 标在 市场激励机制作用下 , 了通过追求个 人利益的最 形成 大化最 终导致社会利 益最 大化 的机制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承认 和保 护个人 利益 。“经济人 ’ ‘ 假设并不仅仅适 用于企业 , 它在整
L 堡墨 . : 鎏矍篁 _ _ l 壁 j
基于经济人视 角的社会诚信缺失 的经济学分析
汤英 汉 , 王赛 芳
( 西北大学 , 陕西 西安 7 0 6 ) 10 9

企业经营诚信缺失的经济学分析

企业经营诚信缺失的经济学分析
( )失信 于金 融机 构 三
也 ;思诚 者 ,人之道也 ” 。随着经济 的发展 ,社会从 自 给 自 足经济 时代 步入 了商 品经济 时代 , 人们提 出了 “ 货真价 实, 童叟无欺 ” 的经营理念 。 在现代 , 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 但诚信仍然是 我们 维系社会稳定 有序 的重要原 则。“ 人无
现 ,我 国每年订立的经济合同约 4 亿份 ,但履约率只有 0
5 %左右 。企业 间的赖账违 约 ,危及 企业 的生存 。清理死 0 帐、 烂账 、 三角债 曾成为下至地方政府上至国务院工作的 重 中之 重 ,目前 ,我 国企业 的坏 账依然是 发达 国家 的 6
至 8倍I。 2 1
禁不止 ……现代企业面 临严重 的诚信 问题 。 企业经 营诚信
我 国一些企业恶意拖欠 、 甚至逃废银行债务 , 使得金 融机构心有余悸 。 企业失信于银行 的形式多种多样 : “ 先
转移资产 ,后破产” 的金蝉脱壳法 ;“ 吊销营业执照主体 消失 ”的藏 匿法 、“ 多头开户”的化整为零法等等 。严重 损害 了债权人 的利益 。据统计 ,截至 2 0 0 0年底 ,经金融
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
( )失 信 于合 作 伙 伴 一
在现实经济活动 中,企业 与有 业务 往来 的企业之 间 。 欺诈签约 、 意骗 约 、 恶 随意违约 、恶意毁约等行 为时有出
事件 的存在 , 告诉人们这样一个现实 : 而无信 的虚假承 言
诺大量存在 ; 欺骗宣传 和虚假广告盛行 ; 冒伪劣商 品屡 假
收稿 日期 :2 1-80 0 10—8
债券 管理机构认 定有逃废银 行债务行 为 的企业 有 3 10 24
户 ,占 5 3 8 1亿元【 。
2 1 年底 ,商业银 行的不 良贷款余额 为 49.亿元 ,占 00 23 0 全部贷款 的 1 4 其 中企业 的不 良 . %, 1 贷款 占 大比重 。 较 企

保险诚信缺失经济学分析

保险诚信缺失经济学分析

保险诚信缺失的经济学分析摘要:保险诚信的缺失已成为制约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严重瓶颈。

在现实保险活动中,保险人,保险代理人,保险消费者两两之间都存在着不诚信现象,其中以保险代理人和保险消费者之间的不诚信现象最为严重。

本文应用经济学模型,如“囚徒困境”模型,从客观,理性的角度分析导致代理人与消费者之间诚信缺失的原因。

为了解决保险诚信缺失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诚信系统,如:加强诚信建设,建立监管体制。

关键词:囚徒困境;柠檬市场;诚信缺失中图分类号:f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2保险市场中之所以会存在非诚信现象,主要是因为在信息不对称、不能沟通的情况下,各方都只从眼前利益最大化出发来选择自己的行为,保险人与代理人之间,代理人与消费者之间,保险人与消费者之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诚信缺失现象。

保险人对保险消费者的不诚信表现为由于保险人缺少信息披露和保险业务专业性强的特点,使保险消费者事实上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对策中,但是保险监管体制的逐步发展和保单通俗化改良等事实都在说明保险人对消费者的不诚信现象将通过多方的努力逐渐消失;从目前我国保险业现实发展的状况来看,只追求短期利益的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导致的低质量保单危害最大,针对上述现象,很多解决方案已被提出,如:保险公司应对代理人保持适当的怀疑,加强核保理赔工作;提高代理人进入保险行业的门槛等。

针对保险代理人和保险消费者之间的不诚信现象,利用对策论中的“囚徒困境”模型,分析不诚信现象的内在动因,客观必然性,有利于正确客观认识保险诚信问题,促进保险诚信建设的制度规范。

一、保险代理人与保险消费者之间诚信缺失的现状1.保险代理人对被保险人的不诚信现象在实际经营中,代理人为了招揽业务,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经常避重就轻,过分夸大产品功能,私自承诺不能实现的投资回报,以虚夸回报为诱饵;有的只谈收益,不讲风险,对一些重要事实刻意隐瞒;有的为了多拿手续费,不从客户的实际需要出发,一味向客户推销保费高却不一定适用的险种;有的在保险业务中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有的不及时履行甚至拒不履行保险合同约定的赔付义务。

浅议会计诚信问题

浅议会计诚信问题
会作出的一种基 本 承诺 。正 是 由于会计 真实性 的存 在 , 才使会计 得 以存 在 和发 展 。著 名会 计学 家潘 序 伦 曾 提
马克思在《 资本 论》 中提 出“ 一有 适 当 的利润 , 本 资
就非常胆壮起来 。……有 5 % ( 0 的利 润 ) 会引起 积极 就
的 冒险 ; 1 %就 会使 人 不顾 一切 法律 ; 30 就会 有 0 0 有 0%
出现危机时 , 经理人 通过会 计操 纵或 舞弊 等手段 调节利 润, 改变企业形象 , 就能使 自己获得诸多经 济和非经济 利 益, 并造成经济增长虚高现象 , 严重随心所欲谋取
私利的工具。而有些中介机构 为 了从 中“ 得一杯 羹” 分 , 增加 自己的收入和利 益 , 也不 惜参 与大 量造假 。有些 注 册 会计 师为了 自己的利 益 , 不但没 有起 到经 济警察 的作 用, 反而扮演 了助纣为虐 的角 色。
迁、 社会 地位 和事 业成 功等 。当企业 出 现业绩 不佳甚 至
某种委托代理关 系。委托代理关系是委托人 为了实现 其 最佳利益 , 委托某代 理人 通过 一定 的活动来 完成 这一 期 间利益 。一般而 言 , 委托人 总是 希望 和要求 其代 理人 努 力工作 , 承担尽可能大 的风 险, 为其 委托人创造 尽可能 多 的利益 。而从代 理人 的角 度看 , 代理人 总是 希望 在物 质 上 、 神上 获得尽可能多 的回报 , 精 尽可能少地 承担责任 和
信 息引起 的。在 企业 中 , 长 、 厂 经理 的经 营管 理 效果 如 何, 是他们 的独有信 息 , 这是所有者难 以完全 了解 。可 以 看 出, 代理 人的道德 风险 和逆 向选择 之所 以有它 存在 的 土壤 , 主要在于委托 人 和代理人 之 间存在 着信息 的不 对

委托代理存在的问题

委托代理存在的问题

委托代理存在的问题
委托代理是一种常见的商业行为,涉及一方(委托人)授权另一方(代理人)代表其执行特定的任务或代表其进行交易。

然而,委托代理也可能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到信任、责任、经济利益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
1.信任问题:委托代理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

委托人需要相信代理人会按照其利益行事,而代理人则需要相信委托人会履行承诺。

信任的缺失可能导致沟通不畅、合作不力,甚至可能涉及到欺诈行为。

2.代理人行为不当:代理人可能不按照委托人的期望或法律规定行事。

这可能包括违反合同条款、盗窃资金、滥用权限等行为,给委托人带来损失。

3.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委托人对代理人的行为和决策不够了解。

这可能使得委托人无法有效地监督和控制代理人的行为。

4.利益冲突:代理人可能面临利益冲突,特别是当代理人有多个委托人时。

这可能导致代理人在履行其职责时偏袒某一方,损害其他委托人的权益。

5.不当利用权力:代理人可能不当地利用其被赋予的权力,以谋取个人利益。

这可能包括滥用委托人的资金、泄露商业机密等行为。

6.合同解释问题:委托代理涉及合同和法律文件,不同的解释可能导致争议。

清晰而明确的合同条款是避免此类问题的关键。

7.经济利益不对称: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可能不对称,导致代理人为了自身利益而采取行动,而这可能与委托人的最佳利益不一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用缺失中委托代理关系的经济分析赵 晨(山东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关键词:信用缺失;委托代理;博弈摘 要:利用委托代理关系,并引入博弈的方法,通过构建市场交易过程中授信方(即委托人)与受信方(即代理人)、受信方与监督方之间的模型,分析受信人(即代理人)的选择问题,并解释信用缺失的原因。

得出三方面结论:信用选择与交易预期的关系、有效信息机制的重要性和非正式约束的监督作用。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755(2005)04-0047-03一、基本假设本文所分析的信用缺失主要是针对代理人而言的,所以我们假定代理人有两种选择:诚实守信或者失信。

如果代理人的投机动机非常强烈,选择欺诈行为的预期收入减去被查处的惩罚成本仍能大于其经营成本的话,它会选择失信。

如果代理人诚实守信,那么它会获得正当的收益、良好的声誉和道德满足感。

所以代理人的选择问题就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成本收益分析。

我们首先构造一个选择失信时的效用函数:U I =(1-q)U(I) -q U(P)-n其中,UI代表代理人的预期效用,q代表代理人失信被市场识破的概率,U(I) 代表失信带来的收益,U (P)代表失信带来的惩罚,n 是道德谴责感。

守信时带来的效用为U I:U I=U(I)+n其中,U(I)表示守信带来的收益,n是道德满足感。

假定以上各项统一为固定的计量单位(如货币)。

如果U I>UI ,那么代理人自然会选择守信;如果U I<U I ,那么代理人就会有提供虚假信息的动机。

尤其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委托人真实了解代理人的成本很高,也就是说q的比重比较大,增加了代理人的投机心理。

当然,如果社会的软环境使得欺诈成风,即便是代理人选择失信行为,自我的道德谴责感也不强n 趋向于0,从众心理也会加重代理人的失信选择。

二、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博弈模型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诚信的形成就是交易主体不断博弈的过程,博弈次数的多少对信用的维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博弈过程既存在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也存在于代理人与监督者之间。

下面我们将分别予以分析。

(一)模型一: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博弈我们假设有A和B两个交易主体,A代表委托人, B为代理人,两者之前没有进行过任何交易,则二者的博弈关系如下:AB相 信不相信守信(8,8)(-5,10)失信(10,-5)(0,0)图1 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双向博弈如果双方都讲信用,则双方收益均为(8,8),这个结果是双赢的。

反之,二者都没有收益(0,0),交易则无法进行。

如果A相信B,B是失信的,则A的收益是-5,B的收益是10;反之,A的收益是10,B的收益是-5。

可以看出,二者在不守信的情况下获得的收益大于守信时的收益(10-8=2),虽然(守信,相信)的获益大于(失信,不相信),但是单方面失信的收益(10)大于守信收益(-5),所以作为理性的经济人,AB的纳什均衡是(失信,不相信),即(0,0)。

二者此时的最优选择是失信。

由于代理人的理性经济人的倾向而导致整个收稿日期:2004-12-29作者简介:赵晨(1981 ),女,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制度经济学。

第20卷 第4期 Journal of Y unnan F inance&Economics U niversity Vo l 20,No 4交易的无法进行,那么社会资本的总体流量也随之减少,社会的整体利益呈现非理性,即0个收益的纳什均衡,没有达到帕雷托最优状态,这样的后果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实际上,双方的交易过程并不是一次就结束了,如果有机会的话,双方的交易还会继续下去。

现在我们假设交易是持续的,双方预期交易的次数为 ,那么在上轮所示的交易之后,AB将会重新选择博弈模型。

假设A继续相信B,此时B如果失信,虽然能获得10个单位的收益,要大于守信时8个单位的收益,但是A再一次被欺骗后,它将不会再选择与B合作,而且通过扩散效应,A会把这一信息尽可能多的传播出去,大大影响B的声誉,这时B的未来收益将趋向于0。

如果B采取守信的策略,虽然每次收益都会少一些(8<10),可是长远来看,8 +8 2+8 3+ =8 /(1- ) 20,即当 5/7,交易次数不小于5/7时,AB双方都会选择守信,做到相信和守信的逻辑结合,而不是倾向于不相信和失信。

这种诚信的预先铺设会为双方带来长期的合作收益。

伴随着博弈的深入,双方的诚信合作基础就愈牢固。

因为双方任何一次的不相信或失信都会导致令人沮丧的0收益,诚信的危机意识就会发生,并为下一次的不成功博弈埋下隐患。

只有AB双方互付诚信,才能保证双方长期最优利益的获得。

我们把AB主体的范围扩大,那么社会整体的利益也获得最优,市场的福利损失最小,守信成为博弈的纳什均衡。

(二)模型二:代理人与监督者之间的博弈对于代理人与监督者之间的博弈,同样假设有两个主体,B为代理人,S为监督者,我们假定监督者也有两种选择,一是监督力度大,一是监督力度小,则二者的博弈关系如下:BS守 信失信强监督(-C,0)(1 -C,-I)弱监督(0,0)(-C,1 )图2 代理人与监督者的双向博弈C代表监督成本,I 代表失信带来的收益,I代表代理人守信时的正常收益。

如果监督力度大,则代理人选择守信时,监督者会损失其成本C,如果代理人失信,它会损失其正常的收益,而监督者反而会获得收益I -C;如果监督不强,代理者即使是失信,仍能获得收益I ,而监督者会浪费其成本C。

在B信誉程度 特定的条件下,政府选择监督强弱的收入效应分别为:R h=(-C) +(I -C) (1- )=I (1- )-C (强监督时)R l=0 +(-C) (1- )=C -C (弱监督时)由Rh=R l可知, =1+C/I当B的信誉较好,即1+C/I > 时,监督者对委托人的监督力度不大,属于弱监督;反之,当1+C/I < 时,则属于强监督。

如果 =1+C/I ,则监督者没有任何积极性,属于两可之间。

同理,我们也可以得到委托人守信与否的反应函数,假如S的监督强度 一定,那么 =I /I+I 。

当监督者的力度大于I /I+I 时,B会选择守信;反之,则会失信。

当 =I /I+I 时,选择不很明显。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监督者与代理人之间的一个纳什均衡,即(I /I+I ,1+C/I )。

这个均衡可以解释为,如果B认为S的监督强度为I /I+I ,那么它选择失信的概率为1+C/I ;如果S认为B失信的可能性是1+ C/I ,那么它的监督力度可能为I /I+I 。

可以看出,双方都有猜测对方的心理,如果双方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很窄,这种扩大的信息不对称将加深双方的揣测心理,监督者会从偷懒的角度认为委托人会诚实守法,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而减少自己的工作量,即I /I +I 趋于0;而委托人则会在趋利的动机下,在这种监督力度不强的环境中逐渐丧失守信的原则,于是1+C/ I 会趋于正无穷。

我们若把BS主体扩大到整个社会,那么整个社会的诚信机制将会受到严重的破坏,市场的交易效率将会大大降低。

图3 代理人的最优选择结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代理人的最优选择方式,在实现代理人与委托人、监督者的纳什均衡后48 Journal of Yunnan Finance&Economics U niv ersity Vol 20,N o 4(E1、E2),连接而成的E0将是代理人的最优选择。

由图2我们可以得知,在实现代理人与委托人、监督者的纳什均衡后(E1、E2),连接而成的E0将是代理人的最优选择。

三、分析结论本文通过构建委托人与代理人以及代理人与监督者的两个博弈模型,分析了信用缺失的原因及信用机制产生作用的方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交易预期、监督力度与信用选择成正比交易预期包括交易次数与交易的时间。

伴随交易预期的增加,多重博弈下失信的选择概率将会大大降低,因为这时交易者认识到,双方的守信将会使得收益最大。

市场交易半径的扩大,使得行为者不仅仅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活动,而且他本人的信用信息也不仅局限于单个区域内,委托人的信息反馈及监督者的信息监测都会加大交易行为的合理性,任何单方面的违约将损害交易的持续性。

虽然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自动形成了社会信用,但市场这只 看不见的手 并不总能保证这种自动供给机制能长期稳定的存在。

因此政府的干预在社会信用供给中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为了抑制信用的缺失,政府应该加大监督力度,增强对不守信行为的威慑力。

一方面要保证其政策的稳定性和规范性,使得人们对未来应该有良好的预期,不会因为不确定性而采取短期行为,从而减少对于信誉积累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于欺诈、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

信用的维持不能仅靠个人道义,一旦突破道德底线所做出的失信行为,必须在法律明确表明其惩罚度,不仅要追求行政责任、经济责任,必要时要追究失信者的刑事责任,使全国在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上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和合理的尺度,要让失信者的经济成本远远高于其收益。

(二)有效的信息传播机制能够减少欺诈行为的发生从上述两个模型都可以看出,无论是对于委托人还是监督者,信息障碍加大了代理人的投机心理。

虽然信息的不对称是客观的,如果注意收集代理人行为的有关信息,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社会舆论、新闻媒体及公众举报的作用,扩大信息传播的有效途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失信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失信行为被公布的概率越高,就越会对其他的行为者起到警示作用,如果继续按照失信来做,那么最终会被其他交易者所孤立。

因此,现代高科技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先进的信息平台可以从根本上增加信息交流的透明度。

如政府可以在不违反相关法律的规定下,对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建立相对完善的公共信息数据库。

此外,重视 第三方 力量,即建立高起点、高标准的信用中介机构,如建立大型的信用评级和调查公司。

我们要通过法律明确其独立地位,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社会信用市场提供真实的信用参考资料。

(三)重视非正式约束的力量当人们行为违反社会正式约束的收益大于成本时,社会就需要依靠伦理和道德的软约束力量,使之与环境相协调。

市场经济要求在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下遵循诚实守信进行交易,这种要求对于一个处于社会转型的国家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转轨带来的不仅仅是追求财富的方式会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会有一个混乱期,这种混乱的结果就是不择手段的自我获益。

如果这种思想会大幅度蔓延,如上面分析所示,失信的自我谴责感n 趋向于0,交易者相互揣测的结果肯定是失信,代理人的失信选择将是可行的。

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媒体的力量,大力宣传信用的作用,制作相关宣传片,倡导信用行为;另一方面,在全国推行信用教育,从基础教育抓起,培养公民的信用观念,从而为其行为提供重要的 思想指导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