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的中医辨证治疗
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
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肝硬化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脏组织的纤维化和结构异常,导致肝功能逐渐减退。
中医学认为,肝硬化是由于肝脏长期受到各种因素的损伤,导致气滞血瘀、阴阳失调等病理变化所致。
因此,中医治疗方法在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一、中药调理肝脏功能中医治疗肝硬化的核心是调理肝脏功能,以促进肝脏的修复和再生。
中药中常用的具有保肝作用的药物包括黄芪、柴胡、茵陈、丹参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肝脏的气血运行,改善肝脏的代谢功能,减轻肝脏的负担,从而达到保护肝脏的目的。
二、中药清热解毒肝硬化患者常常伴随有热毒内蕴的情况,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导致热毒郁积所致。
因此,中药中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物如黄芩、连翘、板蓝根等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改善肝脏的微循环,有助于肝脏的修复。
三、中药活血化瘀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血瘀的情况,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肝脏气滞血瘀所致。
中药中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如桃仁、红花、当归等可以改善肝脏的血液循环,促进肝脏的修复和再生。
四、中医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对于肝硬化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肝脏的气血运行,改善肝脏的功能,缓解肝硬化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肝俞、太冲等。
五、中医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是中医的另一种重要疗法,对于肝硬化的治疗也有一定的帮助。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按摩肝脏周围的穴位和经络,促进肝脏的血液循环,舒缓肝脏的痉挛和疼痛,改善肝硬化患者的症状。
总结起来,中医治疗肝硬化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调理肝脏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以及针灸和推拿按摩疗法。
这些方法可以综合应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肝硬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结合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中医内科辨证论治肝硬化临床分析
中医内科辨证论治肝硬化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6-12-08T15:03:09.2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4期作者:彭芳张家薇[导读] 肝硬化是作为肝脏疾病的晚期病症,会引起患者的腹水、肝脑性疾病、以及凝血功能的障碍。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 450064)【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对于肝硬化的临床应用疗效,指导临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于对照组的68例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而对于治疗组的91例肝硬化患者,采用恩替卡韦综合中医辩证治疗。
与此同时,观察记录所有作为研究对象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临床疗效。
结果:根据临床治疗所得到的数据分析可知,对照组中使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7.65%,而采用中医辩证综合恩替卡韦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6%。
显然,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相较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中医辩证论治方法对于肝硬化的治疗是行之有效的,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加以推广。
【关键词】中医辩证论治;肝硬化;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4-0323-02肝硬化是作为肝脏疾病的晚期病症,会引起患者的腹水、肝脑性疾病、以及凝血功能的障碍,从而导致极高的致死率,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1-2]。
为探究出针对肝硬化的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式,我院随机选取159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治疗期间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接收诊治的159例肝硬化患者,将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组91例,对照组68例。
治疗组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40例,年龄36岁~87岁,平均年龄(55.7±2.6)岁,病程6~9.7年。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特点的关系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特点的关系【摘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中医辨证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根据病情特点对病人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本文通过对不同中医辨证分类与病理特点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了气滞血瘀、脾虚肝郁、肝肾阴虚、痰湿内蕴等证型的病理特点及与肝硬化的关系。
结论部分强调了中医辨证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的重要性和个体化治疗的意义,同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为该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辨证、病理特点、气滞血瘀、脾虚肝郁、肝肾阴虚、痰湿内蕴、个体化治疗、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疾病背景介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简称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以胆汁淤积、肝内胆汁小管破坏和纤维化为特征。
这种疾病主要影响中年女性,临床表现为疲乏、黄疸、皮肤瘙痒、肝脾肿大等症状。
PBC 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
PBC的传统治疗主要是以荷尔蒙、免疫抑制剂等西药进行控制,但随着人们对中医辨证治疗的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寻求中医的帮助。
中医辨证治疗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表现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达到调整体内阴阳平衡,增强自身免疫力,减轻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
深入了解PBC与中医辨证的关系对于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2 中医辨证的重要性中医辨证在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医辨证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是中医诊疗的基本方法。
在诊断疾病和确定治疗方案时,中医辨证可以通过观察病人的脉象、舌苔、面色等指标,结合病人的症状表现和疾病发展过程,准确把握病人的病情及其发展规律,从而指导中医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这种疾病,中医辨证更是至关重要。
由于该病病因复杂,病情多样,不同病人的病理特点也各不相同,对于患者来说需要进行精准的辨证分型才能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肝硬化中医治疗新进展
肝硬化中医治疗新进展摘要:关键词:肝硬化属中医学“鼓胀”范畴。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鼓胀”病名,见于《灵枢·水胀》:“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历代医家对鼓胀均有论述,如隋朝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曰:“此由水毒气结聚于内,令腹渐大,动摇有声,常欲饮水,皮肤粗黑,如似肿状,名水蛊也”。
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研究较多,现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肝硬化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
病因而言,张弛等[1]研究认为饮酒无度、过食肥甘厚味、饮食不节,影响脾胃之生化,肝脏之条达,导致脾虚生湿,湿郁化热,进而壅滞气机,形成水阻中焦、湿浊内聚,发展至鼓胀。
酒食滋味厚重,会直接阻碍肝脾功能,致使两脏功能失调,气机失于疏泄,无力运化,邪壅于内,以致气、血、水互结于中焦而不得行,终致腹部膨满胀大,发为鼓胀。
袁今奇[2]认为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忧思过度,郁怒不节,致疏泄失常,气机不畅,进而导致瘀血内阻,肝气犯脾,木穿土位,脾运受克,运化受阻,气血运化不畅,津液运行障碍,水液、血瘀互为因果,滞阻于中焦,发为鼓胀。
气机畅达为一身气血运行之关键,因气机瘀滞,失于调达,可致全身气血运行障碍,致病鼓胀。
蔡林[3]认为鼓胀病因病机为外感邪毒,虫毒寄蚀肝脏,导致肝气不舒,血行不畅,致水道壅塞,水液与瘀血积于腹中成鼓。
李鲜[4]认为因形劳、房劳过度而至正气虚耗,机体虚损后未及时充养而致积劳成损,脾失健运湿浊流注证,一身水液代谢失常,水、瘀、痰三物壅滞腹部发为鼓胀。
病机而言,蒋俊民[5]认为肝体阴而用阳,主一身气机之调达,主疏泄,主藏血,机体能够正常代谢全赖肝脏功能的正常疏泄,而脾主升清,清升浊降,水谷精微布散周身循环不息依赖脾功能正常,肝脾功能正常,全身气机条达,血行其脉,水行其道,则机体运行通畅,反之则气滞血壅发为鼓胀。
张国梁[6]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为一身阴阳之根本,与脾脏胡滋胡制,助推气血之推动、温煦、激发等功效,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水液运转不畅而致鼓胀加重。
肝硬化中医治疗经验-
肝硬化中医治疗经验-发布时间:2021-07-07T15:25:33.72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2期作者:余刘科[导读]余刘科(四川省眉山市中医医院;四川眉山620010)人们所说的五脏六腑,肝脏就是五脏之一,它是人类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器官。
肝硬化是一种比较多见的肝脏疾病,病情较为严重,必须要引起重视。
在对其治疗时,中医是一种比较优越的方法,这里就带大家了解下肝硬化的中医治疗。
肝硬化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肝病,它是指一种或者是多种原因长期或反复损害肝脏,从而导致广泛的肝实质损害,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肝正常结构紊乱,质地变硬。
可并发脾肿大、浮肿、腹水、出血等。
肝硬化作为综合征,不是单纯的疾病,因为肝硬化首先从病因上来讲就有好多种,所以危害其实还要看肝硬化是代偿期还是失代偿期,即早期还是晚期。
早期肝硬化可能没有过多症状,如有乏力或消瘦、消化不良、腹胀,其实有人可能感觉胃不适,往往被忽视。
而到肝硬化的失代偿期,即终末期或晚期时,有很多并发症,而并发症往往致命,如常见的是大呕血,即上消化道出血,还有肝性脑病其实就是肝昏迷,还有肝肾综合征,这样的病人没有尿,像尿毒症,还会出现大量腹水,患者很难治疗。
所以有肝硬化的人群,应该定期给予复查,根据自己的病情,让医生给予正确指导,这样可以延缓疾病发展,也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一、肝硬化是怎么形成的在了解肝硬化的治疗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肝硬化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肝硬化的病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1.长时间频繁大量的饮酒,酗酒是肝硬化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酒精性肝硬化一般出现在超过十年的频繁大量饮酒之后。
所以,长期饮酒的朋友需要注意,饮酒要适量,否则是可能会增加肝硬化的发病率的。
2.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乙肝和丙肝)也是发展成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相关研究表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占肝硬化患者的比例约为10%-20%。
也就是说,100个肝硬化患者,就有至少10个是因为慢性病毒性肝炎发展而来的。
肝硬化的辨证论治
肝硬化的辨证论治中医治疗肝硬化主要根据积聚型和鼓胀型进行辨证论治。
中药对消除腹水、恢复肝功、消除症状有一定疗效,但必须辨证准确,用药恰当,才能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1.积聚型(1)肝郁脾虚:此证多见于肝硬化早期。
治法:疏肝健脾,兼以活血。
常用药方: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化裁。
柴胡、枳壳、香附、川芎、白术、白芍各10克,茯苓、太子参各15克,炙甘草5克。
加减:若湿滞较重者加苍术、厚朴、山楂;短气神疲者,加党参,并重用黄芪(45~60克)。
(2)气滞血瘀:此证可见于肝功能减退之失代偿早期。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常用药方:化瘀汤加减。
丹参、牡蛎各30克,当归、炮山甲各15克,郁金、桃仁、红花、青皮、白术、赤白芍各10克。
加减:如目黄、溲黄者,加茵陈、金钱草;阴伤者加生地黄、石斛;脾功能亢进者加阿胶、熟地黄、大枣等。
2.鼓胀型(1)水湿内阻:此证属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轻症。
治法:运脾利湿,理气行水。
常用药方:胃苓汤加减。
苍术、厚朴、泽泻、陈皮、木香、柴胡各10克,白术、茯苓各15克,车前子30克,陈葫芦瓢60克。
加减:若体实而腹水多者,可配黑白丑粉、禹功散、甘遂末;腹胀以气为主者,加川楝子、莱菔子、沉香末;气虚较重者,重用黄芪、白术各40~60克;兼黄疸者,加金钱草、赤芍;瘀血者,加泽兰、桃仁、丹参、当归。
(2)瘀血阻络:此证多见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明显者。
治法:祛瘀通络,活血利水。
常用药方:膈下逐瘀汤加减。
柴胡、当归、桃仁、五灵脂、炙山甲、地鳖虫各10克,丹参、白茅根、大腹皮各20克,茯苓、白术各15克。
加减:腹胀甚者加沉香、莱菔子;便秘加枳实、大黄;脾大明显者加服鳖甲煎丸;有出血倾向者加田七粉、白及粉、青黛或云南白药。
(3)肝肾阴虚治法:滋补肝肾,养阴利水。
常用药方:一贯煎加减。
沙参、麦冬、枸杞子、阿胶各10克,生地黄、泽泻、茯苓、猪苓、茯苓皮、车前子各15克,白茅根30克。
加减:若神志异常,可加鲜石菖蒲、郁金;潮热明显者加银柴胡、地骨皮;津伤渴甚者加知母、天花粉、阿胶(烊化);神昏者急用安宫牛黄丸;出血者加大黄末、三七粉冲服;气随血脱者,急用独参汤益气固脱。
中药治疗肝硬化的案例
中药治疗肝硬化的案例
以下是一个中药治疗肝硬化的案例:
患者,男性,65岁,被诊断为肝硬化已有5年。
已经服用了
西药透析疗法和干细胞移植,但病情没有显著改善。
他选择寻求中医中药的治疗。
中医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制定了中药方剂。
主要方剂包括:
1. 赤芍草药汤
赤芍、白芍、黄精、白当归、桂枝、黄柏、茯苓、川芎
2. 膏药
黄连、黄柏、黄芩、金银花、秦艽、荆芥、川芎、乳香、没
药
以上草药加入甘草、炒麦芽,煎煮后敷贴于肝腹部,每天更
换一次。
患者坚持服用中药方剂3个月。
在此期间,他坚持适量运动、饮食调理和按摩等辅助治疗措施。
治疗后的效果如下:
1. 肝功能指标改善:肝功能指标如肝酶、血清蛋白等恢复正常范围。
2. 腹胀和腹水减轻:患者的腹胀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腹水减少。
3. 情绪稳定:患者的情绪波动得到改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4. 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可以正常进食,体力恢复,不再因疼痛和腹胀而受限。
总结:中药治疗在这个肝硬化患者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改善了肝功能和减轻了症状。
然而,每个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不同,中药治疗的疗效也会因人而异。
因此,在接受中药治疗前,务必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原性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中医辨治规律研究
原性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中医辨治规律研究原性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胆管炎,最终导致肝脏纤维化和硬化。
中医学认为,PBC是肝脏气滞、湿热困脾引起的疾病。
通过针对中医辨证的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
中医辨证分型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来判断疾病的特点和病机,然后进行相应的治疗。
在PBC的中医辨证中,可以根据症状分为气滞症型、湿热症型和脾虚症型。
气滞症型是指患者常见的胀满、胁肋胀痛、肝区痛、不舒服等症状。
舌苔薄白,脉弦滑。
气滞症型主要是因为胸腹气机不畅,气滞于胸腹之间,脾气郁结所致的。
治疗上可以采用调气活血的方法,如四逆散加减。
同时需忌食油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愉快,适当进行有氧运动。
湿热症型是指患者常出现口苦、腹胀等症状。
舌苔黄腻,脉滑数。
湿热症型主要是因为湿气与热邪相互结合,蕴结于脾阳之中,导致脾湿郁热所致的。
治疗上可以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如龙胆泻肝汤加减。
同样需要注意饮食,忌食油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温开水,保持身体通畅。
脾虚症型是指患者常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舌苔白腻,脉沉细弱。
脾虚症型主要是因为脾虚无力,不能运化水谷,导致湿热停滞所致的。
治疗上可以采用健脾益气的方法,如四君子汤加减。
此外,还需要避免寒凉食物的摄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
在中医辨证治疗原性性胆汁性肝硬化中,还可以通过配合一些辅助调理措施来增强疗效。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机运行畅通,帮助排出体内湿气。
良好的心情和心理疏导可以减少情绪波动,有利于气血运行。
此外,对于PBC患者来说,合理调整饮食,保持充足的营养摄入也非常重要。
需要指出的是,中医辨证治疗仅仅是原性性胆汁性肝硬化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不可忽视西医的诊断和治疗。
场上更要遵循“中西医结合”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中西医各种治疗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
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肝硬化可以说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疾病,该病在进展到晚期后可发生肝癌。
导致肝硬化因素较多,可见病毒性、酒精性以及自身免疫性。
该病可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
在相关的研究中得知,采取中医治疗肝硬化可起到不错的疗效。
那么本次就和大家一起在下文中了解下关于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何为肝硬化肝硬化常见的表现为“臌胀”,那么什么是臌胀,其是中医所说的腹部胀满,其表现为腹壁青筋突出,且皮肤发黄,并且患者可出现四肢消瘦的情况。
在我国中医典著如《素问·腹中论》中指出:“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名为鼓胀”。
导致臌胀的原因较多,一般以多种的原因相互的作用,时间长而形成的,我国历代医家有较多的医学家对导致臌胀的病因有较多的见解。
例如宋代的陈言、杨士瀛提出肝气郁结能够导致气机郁滞、水湿内停,气、血、水壅结于腹中,进而产生鼓胀;朱丹溪指出多因嗜酒伤害脾脏导致臌胀.对予以该疾病的中医治疗,在古代的临床实践中,其提出了较多的治疗方法,对于现在的肝硬化治疗中,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该疾病的治疗中通常以内外治疗的区分。
二、肝硬化的中医内治法在中药的物治疗中,通常采取甲鱼壳、肉桂、白术、王不留行等几味药物,其中甲鱼壳可起到软坚通滞不伤正的效果。
肉桂能温补肾阳,白术可起到健脾利尿的功效,王不留能促进膀胱气化利水,在臌胀的早期应用较多,提倡应当抓紧早期治疗,对疾病进行长时间的干预,以祛邪而不伤正的治法。
在治疗肝腹水中,我国中医大家张仲景指出“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的治疗准则,主要基于利水、攻下的方法为主。
同时还指出了“血不利则病水”,从而体现出瘀血对肝腹水的产生有着较大的影响。
在中医典著《素问汤液醪醴论》中提出了治疗肝腹水的方法则为“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
这表明血通络利水是治疗肝腹水的有效方法。
常见治疗该病的中药可见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其方药为:厚朴、黄芩、姜黄、干姜、黄连、泽泻、知母、茯苓、白术、砂仁、猪苓、陈皮等等。
肝硬化中医诊疗指南
肝硬化中医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通信作者:王宪波,*********************(ORCID:0000-0002-3593-5741)摘要:近年来,随着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进展,医务工作者对肝硬化的临床诊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同时,国内关于肝硬化的中医证候规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日趋增多,尤其是在抗肝纤维化方面中医中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指南在2008版《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修订,项目组按照中医药标准化、循证医学、技术指导文件的相关要求,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问卷调查、临床问题确定、证据分级、推荐意见形成、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最终形成一套可行的中医药诊疗指南以切实、规范地指导临床诊疗。
该指南经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发布,标准编号:T/CACM1576-2024。
关键词:肝硬化;中医;诊疗准则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zyyzdxk-2023005);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发2024-1-2173)Guideline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iver cirrhosisBranch of Hepatobiliary Diseases, 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Xianbo,*********************(ORCID: 0000-0002-3593-5741)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advances in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medical workers have gaine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iver cirrhosis,and meanwhile,more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syndromes and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liver cirrhosis in China,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anti-liver fibrosis treatment where TC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is guideline is revised based on the 2008 edition of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diseases in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and in accordance with related requirements in TCM standardization,evidence-based medicine,and technical guidance documents,the project team formed the guidelines for TC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expert interview,questionnaire survey,identification of clinical problems, grading of evidence, formation of recommendation opinions, and soliciting opinions, so as to provide practical and standardized guideline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is guideline has been approved by 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with the standard number of T/CACM1576-2024.Key words:Liver Cirrhos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actice GuidelineResearch funding:NATCM’s Project of High-level Construction of Key TCM Disciplines (zyyzdxk-2023005); Capital’s Funds for Health Improvement and Research (CFH 2024-1-2173)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至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肝内外血管增殖为特征的病理阶段,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1]。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李鸿玲!!【关键词】肝硬化;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
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肝硬化病情复杂,迁延难愈,病死率高,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因之一,西医至今尚无特效治疗。
根据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胁痛”、“黄疸”、“积聚”、“鼓胀”等病证的范畴。
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肝硬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近期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有所提高,在临床上的应用也在不断发展,显示了其良好的前景,较西医治疗具有较大的潜力及优势。
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病因病机中医学中虽无肝硬化这一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胁痛”、“黄疸”、“积聚”、“鼓胀”等病证的范畴。
肝硬化的病因病机复杂,众多医家侧重点也各有不同。
李佃贵等["]认为肝硬化病因病机尤为强调浊、毒、虚的共同致病,并认为“浊邪”在整个致病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其既是病因又为病果,肝硬化是由正气虚衰,浊毒内侵所致。
高宪红[$]认为肝硬化大多由湿热邪毒、虫毒、酒毒等侵犯肝脏日久,导致肝、脾、肾三脏受病,气滞、血瘀、水蓄而成,是本虚标实之证。
邢登洲[%]认为肝硬化的形成与体内湿热长期稽留,饮食失调,肝气郁滞,瘀血内阻,肝、脾、肾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侯丽颖等[&]则认为肝硬化是由于多种原因致肝失疏泄,肝脾同病,久则必虚且入络,正虚血瘀是肝硬化的基本病机。
尽管各医家观点不尽相同,但肝硬化为“本虚标实”之证则为各家的主要共识。
$#辨证论治$#"!辨证分型。
目前肝硬化的辩证分型尚未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各研究者对此也各持己见。
姚泽民等[’]将早期肝硬化归纳为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肝脾两虚、肝肾阴虚&型;晚期肝硬化’种证型为脾肾亏虚、水湿内停型,肝肾阴虚、水湿内停型,肝肾精虚、湿浊蒙心型,肝肾精亏、湿浊内闭型,肝肾精亏、肝不藏血型。
肝硬化重症中医辨治论文
肝硬化重症中医辨治【摘要】摘要: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阶段,毒、瘀、虚缠绕搏结,发生多种合并症,使患者生存质量下降,死亡风险加大。
应用益气活血消鼓胀;清利通化治黄疸;“通”“堵”结合止出血;寒温并用除“胀闭”;开闭、固脱治“肝脑”等法,重症急治,留人治病,为肝硬化重症患者赢得生机提供支持。
【关键词】肝硬化;并发症;中医药疗法各种肝硬化发展至失代偿阶段,由于病邪蕴结、瘀血阻络、脏腑受损病理持续搏结,易发生诸如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严重感染、肝肾综合症、胃肠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死亡风险加大,笔者称其为肝硬化重症。
目前,肝硬化重症多采取对症、支持的综合治疗措施,临床疗效有待提高。
中医治疗必须遵循谨守病机[1],重症急治的理念,把握重点,发挥优势,提高疗效,才能为患者生存赢得生机。
1益气活血消鼓胀肝硬化腹水由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引发,是肝硬化失代偿的标志,属中医鼓胀病范畴,内经以“腹胀-色苍黄,腹筋起”概括之。
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指出:肝水“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脾水“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肾水“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言明鼓胀由肝、脾、肾三脏病变所致。
笔者认为:久病多瘀,久病多虚,正虚血瘀,虚瘀互结是肝硬化腹水形成的关键。
瘀在气血,虚在脾肾,瘀则气化不行,津液不布,聚为水患,张仲景谓“血不利则为水”;虚者,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张景岳称“水不能化因气之虚”[2]。
虚、瘀胶着,隧道蕴塞,鼓胀遂生,这与现代“肝功能减退(虚)和门静脉高压(瘀)”的肝硬化腹水形成机制相契合。
治疗腹水不仅能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且可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3],我们以益气活血利水为主要治法,并自拟顺肝益气汤,方中补虚用黄芪、人参补中健脾,益气利尿,气旺中州运,无形胜有形,补无形之气,化有形之水;黄芪用量可至100克~150克,能促进利尿,消除肿胀,并能提高血清白蛋白,增强机体抗病机能;若脾肾阳(气)虚,以肉蔻、附子、肉桂温补脾肾。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用药探析
58 ・
C ieeju lo tnmeiiead e np amay hns o ma fe o dcn n t ohr c h h
组织 的思维 和用正确 地方法来处理患者 与用药相关 的资料 , 确定现存 和可能 的用药 健康 问题 ,针 对不 同 的个 体 ,因 人 而宜 的采取 应对措 施 ;尤其 是毒 副作用 较 大的抗 生素 ,有 时联合用药 可增 加药效 ,但不 能忽 略联合 用药 的共 同副作 用带来 的脏 器功能 损害 和过 敏反应 。因此 ,护 士在药 疗护 理时需严密观察 患者在 用药 过程 中 的不 良反 应 ,要保 证患 者 的健康安危 ,积极提 供给 患者 直接 、准 确 的用 药相 关服 务 。在实施患者 用药 的过程 中,经 常与患 者进 行 沟通 ,评 估患者机体各 方面 的情 况 ,评 价 患者 的认知 能力 , 自理能
药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
参照 《 中医消化病诊疗 指南》 对 两组患 者 中医症候 进 行疗效判定 ,症状 均分为显效 、有效 、无效 。
24 肝硬化 C i . h d—p g 分 级 l uh
( 下转 第 5 页 ) 8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
学 术 探 讨
Ac e e su y C d td
肝硬化为主 ,而西 方 国家 以慢性 酒精 中毒 多见 。本 研究运
用 中医辨证论 治的方法治疗失 代偿期肝硬化 9 2例 ,现 报告
如下 。
15 统计方法 . 本组数据采用 S S 1. P S 80统计软件进行 分析 。计 量资 料
符合正态分 布 ,用 均 数 ±标 准差 表 示 ,组 内 比较 用配 对 t
1 资料与 方法 1 1 一般资料 . 本研究选择 20 0 9年 1月至 2 1 3月在我 院门诊及住 0 1年
中医内科肝硬化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肝硬化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肝脏逐渐变形变硬)。
按病因可分为:肝炎后、酒精性、胆汁性、瘀血性(包括心源性肝硬化)、化学性(药物性)、代谢性、营养性及原因不明等多种肝硬化。
在中国以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较常见。
属于中医学“瘢积”、“水朦”、“黄疸”等病范围。
多因长期嗜酒,饮食不调,情志郁结,或继发于肝脏疾病之后,而致湿热内郁,肝脾两伤,日久则气滞血瘀,水湿内停,气、血、水互相搏结,形成瘢积、水般。
由于郁热可以耗伤肝肾之阴,湿邪每易损伤脾肾之阳,所以病久常见本虚标实相互夹杂的证候。
【诊断】1.可有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长期营养不良、嗜酒等病史。
2 .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可有右上腹隐痛或不适;晚期多见消瘦乏力,食欲减退,腹痛腹胀,腹泻,牙龈、鼻腔出血,或皮肤黏膜紫斑,甚或呕血、黑便,或有不规则发热等症状。
3 .面色薰黑,或有黄疸,面部毛细血管扩张,面、颈、胸部蜘蛛痣以及肝掌。
检查:肝脏肿大或缩小,质地较硬,或脾脏肿大;晚期肝脏可能反见缩小,而脾脏则明显肿大,伴有腹壁静脉曲张、腹部移动性浊音等阳性体征。
4 .可作肝功能试验、超声波检查和食管饮餐X线检查,以了解肝功能损害程度,并协助鉴别诊断。
5 .注意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等并发症的出现。
6 .应与肝癌鉴别。
后者有明显的右上腹胀痛、厌食及贫血、消瘦等恶病质表现,肝脏呈较迅速的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不光滑,呈结节状。
血液甲胎蛋白阳性,B型超声波或放射性同位素肝扫描或CT检查可发现占位性病变。
【治疗】一、辨证论治辨证当分别标实和本虚的主次。
标实为主的,治以疏肝运脾,用理气、化瘀、行水等法;本虚为主的,治应补养正气,用温补脾肾或滋养肝肾等法;虚实夹杂者,采取消补兼施的方法。
1.肝脾不和面色暗滞,头昏无力,食欲不振,右胁胀痛,脱痞,暧气腹胀,大便常清,舌苔薄,脉细弦。
治法:疏肝运脾。
方药举例:逍遥散加减。
柴胡5g,当归10g,白芍10g,白术10g,陈皮5g,茯苓10g,木香5g,砂仁(后下)3g,炒枳壳10g。
肝硬化中医辨证施治浅识
证治辨识肝硬化中医辨证施治浅识杨 世 华(丹东市第二医院副主任医师,辽宁丹东 118002)关 键 词:肝硬化;中医辨治中图分类号:R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813(2005)01-0021-021 祖国医学对肝硬化论述及病因病机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脏疾病。
临床上早期可无症状,后期可出现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和多系统受累的各种表现,该病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比较复杂及较难治愈的疾病。
祖国医学认为,早期肝硬化属中医的胁痛!、积聚!、疒徵瘕!、痞块!范畴,晚期肝硬化并腹水者属臌胀!或单腹胀!、水蛊!等范畴。
文献中记载了诸多有关肝硬化相类似的临床体征。
如∀灵枢 水胀篇#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
!远在二千年前已把肝硬化腹水症状加以描述。
∀灵枢#所说水、腹胀、鼓胀三者,临床上同是肤水现象:从水、肤胀多从头面四肢肿起,而后肿及腹,但肤色临床上无明显改变。
臌胀则是腹胀在先,然后肿到全身,并且临床上呈现出肝硬化恶性病变的苍黄与腹部静脉曲张的肤筋起症状。
前者水肿与肤胀多为肾脏与心脏之水肿,而臌胀一症则是肝硬化腹水的主要表现。
晋 葛洪∀肘后备急方 治卒大腹水方#曰:唯腹大,动摇水声,皮肤黑,名曰水蛊!。
明确指出水蛊!的特征,也就是腹大,动摇水声!。
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表现是一致的。
∀寿世保元#则称腹水为单腹胀,讲到病人喘急气满、肿而不安,四肢微肿!。
论述了肝硬化腹水患者出现喘急气满,肿而不安等症状,说明病情急危变化。
肝硬化之病因病机:情志抑郁、饮食不节、湿热内蕴、劳欲过度、虫毒感染或肝炎黄疸失治,伤害肝脾,累及肾脏,造成肝、脾、肾三脏俱虚。
久病肝阴暗耗,肾精亏虚,则虚火内炽而动血,若肝失疏泄,则气滞血瘀,瘀血内着,壅遏络道,成为症积,症积凝滞,气血受阻,脾运不健,水湿不行,肾气虚弱,既不能气化膀胱,又不能温运脾阳,而致水湿停聚,发生肿胀,本病多由实转虚而致虚实互见。
肝硬化的中药治疗方案研究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中药抗肝硬化的药理 机制和药效物质基础,为中药
新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 究,进一步验证中药治疗方案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肝硬化 患者提供更加可靠的治疗选择
。
加强中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研 究,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 化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提高治 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肝硬化的中药治疗方案研究
汇报人:XX 2024-01-26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肝硬化的中医病因病机 • 中药治疗肝硬化的原则和方法 • 中药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 中药治疗肝硬化的作用机制探讨 • 中药治疗肝硬化的优势与局限性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肝硬化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定义
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长期作用于 肝脏,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 肝病,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 主要临床表现。
养。
感染外邪
湿热疫毒之邪内侵,蕴 结于肝,导致肝脉痹阻
。
肝硬化的中医病机
肝脾肾功能失调
气滞血瘀
肝硬化病位在肝,但与脾、肾密切相关。 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肝脾肾功 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情志不舒,肝气 郁结,疏泄失职,则气机不畅,血行瘀滞 。
水湿内停
正虚邪恋
脾主运化水湿。若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损 伤脾胃,运化失职,则水湿内停。
中药治疗肝硬化的优势
整体调节
中药治疗肝硬化时,不仅针对肝脏本身进行治疗,还会根据患者 的全身症状进行整体调节,如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等。
副作用小
相比西药治疗,中药治疗肝硬化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对肝肾等器官 的损害也较轻。
改善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u 上 L_二上 N
l -p约
工 N A H E a L T H 工 N口 U 日 T 口 Y
肝硬化 的中医辨证治疗
秦 德 刚 贵 州 省黔 西 县 中心 医 院 ,贵州 黔 西 551500
【摘要】目的 观察 辨证 运用鳖 甲煎丸治疗肝硬化 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肝硬化住院治疗患者均给予鳖甲煎丸加减方剂治疗,
采用 SPSS 13.0统 计 软 件 进 行 数 据 处 理 ,计 量 资 料 以 ( ±s)
胀不适等症 状 ,诊 断符 合2000年 第六次全 国传 染病 和寄生虫病 表 示 ,进 行 t检 验 ,P<O.05为 差 异 有统 计 学 意 义 。
学术会 议修订 的肝炎 肝硬化 的诊 断标准…。排除标 准 :因药 物 、 2 结 果
疗 患者,其 中男38例 ,女22例 ;年龄22~67岁,平均45.65岁;病 程 指 标 者 。
3 16年 ,平均 (9±3.2)年 。入 选 病 例 均不 同程 度 伴 有 发 热 、乏 力 、 1.4 统 计 学方 法
食欲 不振、口苦 、恶 心 、手掌红赤 、形体 消瘦 、大便 秘 结及肝 区闷
味法:发热高者加半 枝莲 、白花蛇舌草各20 g,蚤休 10 g;腹 水重 多 因 风 寒 外 袭 、饮 食 所 伤 、感 受 邪 毒 所 致 ,肝 失 疏 泄 、气 滞 血 瘀
加 大 腹 皮 子 20 g;有 血 倾 向 加 I1鹤 草 30 g。上 方 制 成 水 丸 或 粗 是 该 病 的 基 本病 机 ,故 活血 化 瘀 、软 坚 散 结 是 肝 硬 化 药 物 治 疗 的
肝 硬 化 是 以肝 组 织 弥 漫 性 纤 维 化 、假 小 叶 和 再 生 结 节 形 成
桂 皮 25 g、黄 连 3 g、胡 黄连 3 g、麝 香 10 g、酥 150 g、蜜 1 50 g。加 为 特 征 的 慢 性 肝 病 ,为 临 床 常 见 疑 难 病 症 。中 医学 认 为 ,肝 硬 化
期 疗效不佳 。对此 ,笔 者认 为此种 症状多属久病气 血瘀 滞所致 , (TBIL)、谷 丙 转 氨 酶 (ALT)、门 冬 氨 酸 氨 基 转 移 酶 (AST),
近 年 来 笔 者 尝 试 辨 证 运 用 鳖 甲煎 丸 治 疗 肝 硬 化 患 者 并 取 得 较 好 以 及 肝 纤 维 化 血 清 学 指 标 血 清 透 明 质 酸 (HA)、Ⅲ型 前 胶 原 肽
证 治 疗 肝 硬 化 患 者 疗 效 确 切 ,可推 广 应 用 。
【关 键 词】肝 硬化 ;中医辨 证 ;鳖甲煎 丸
【中图分 类号】R5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3)05(c)一0179—02
肝硬化 (Liver Cirrhosi S)是多种 病因长期反复作用 引起的 可 采 用 粗 散 酌 情 加 味 煎 服 ,病 情 稳定 后 转 为 水 丸 内服 。服 药 两 个
治 疗 前 后Biblioteka 分 别检 验 肝 功 能 及 肝 纤 维 化 血 清学 指 标 ,复 诊 评 价 疗 效 。结 果 6O例 患 者 平均 应 用 鳖 甲煎丸 加 减 方 1.9个 疗 程 ,临床
显 效 28例 ,有 效 22例 ,总 有 效 率 83.3% ,肝 纤 维 化 血 清 学 指 标 (HA、PImP、LN)较 治 疗 前 显 著 降 低 (P<O.01)。结 论 鳖 甲煎 丸 辩
酒 精 中 毒 等 因 素 引 起 的 肝 硬 化 者 ;合 并 有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肺 、肾
60例 患 者应 用 鳖 甲煎 丸加 减 方 1~4个 疗 程 ,平 均 1.9个 疗 程 ,
等 脏 器 严重 病 变 及 精 神 疾 患者 。
1.2 方 法
-
临 床 显 效 28例 ,有 效 22例 ,总 有 效 率 83.3%,治疗 期 间 未见 任 何 不 良反 应 ,且 治 疗后 患 者肝 功能 、肝 纤 维化 血 清 学 指 标 均 明显 改 善 ,
全部患者 均给 予鳖 甲煎丸加 减方 剂治疗,基 本方 组成 :鳖 甲 其 中HA、PIlIP、LNZ项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O.01)。见表1。
(去 裙 祸 ,醋 炙 )100 g、柴 胡 100 g、炙甘 草 5O g、杏 50 g、桔 梗 3 讨 论
50 g、当归50 g、地骨皮50 g、人参 50 g、赤芍药50 g、木香25 g、
疗 效 ,现 报 道 如 下。
(PⅢP)、层 粘 蛋 白 (LN)。
1资 料 与 方 法
1.3.2 疗效评定标 准 参照 相关 文献标 准 进 行疗 效评 定,显
1.1一 般 资 料
效 :中医 临 床 症 状 、体 征 明 显 改 善 ,证 候 积 分 减 少 70%;有 效 :临
6O例 患 者 均 为 20l1年 7月一 2012年 6B该 院 肝 硬 化 住 院 治 床症 状 、体 征均有好 转,证候 积分减少 3O%;无 效 :不符 合上 述
弥慢性 、纤维 性 、坏 死性肝 损害,其临 床表 现类似 于中医学理论 月 为一 个 疗 程 ,视 疗 效 及 病 情 进 展情 况 可 延 长 用 药 疗 程 。
中的 “黄疸”、“瘤积 ”等证。目前在 肝硬化 的临床 治疗 中。多 采用 1.3疗 效 评 定
保 肝 、补 充 白蛋 白等 基 础 疗 法 ,短 期 内症 状 缓 解 效 果 理 想 ,但 远 1.3.1 观 察 指标 治 疗 前 后 分 别 检 验 肝 功 能 指 标 血 清 总 胆 红 素
散 后 使 用 ,I__I服 水 丸 10—15g/次 ,每 H3 J] ̄。如 病 情 严 重 ,治 疗 之 初 关 键 所 在 1。鳖 甲煎 丸 自《金 匮 要 略 ·疟 病 脉 证 并 治 第 四 》,是
表1 治疗前后 60例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 清学指标改善情况
【作 者简介】秦德 刚 (1970一),男,汉族 ,本科 ,中医内科中级,工作 单位黔 西县中心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