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拿来主义”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拿来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堂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拿来主义”的概念;2. 知识讲解:介绍“拿来主义”的定义、由来和特点;3. 案例分析:通过学生参与讨论,分析“拿来主义”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并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原因;4. 拓展活动:学生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创新产品或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体现“拿来主义”的理念;5. 总结复习:学生回答问题,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启发学生对“拿来主义”的认识,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课堂讲解:“拿来主义”是指借鉴他人的经验、思想和创新成果,再加以改造和应用的一种创新思维方法。
它源自人类从古至今长期积累的智慧和经验,是一种重视借鉴和创新的学习和工作方式。
其特点包括:灵活运用已有成果、注重跨领域融合、尊重创新源头、重视实际应用等。
3. 案例分析:教师给学生呈现居民小区的垃圾分类、快递包装箱再利用等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将“拿来主义”的思想运用到解决问题和创新设计上。
4. 拓展活动:把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选择一个领域,例如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设计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并运用“拿来主义”的思想和方法,结合已有的创新成果进行改造和应用。
每个小组需要准备一个简短的报告并进行展示。
5. 总结复习:提问学生关于“拿来主义”相关的问题,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并对学生在拓展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2. 学生对“拿来主义”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3. 学生在拓展活动中设计方案的创意和可行性;4. 学生对个人和他人观点的尊重和批评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导入是否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与思考;2. 教师是否准确讲解了“拿来主义”的概念和特点;3. 案例分析和拓展活动是否能够提高学生对“拿来主义”应用的理解和能力;4. 是否组织了恰当的总结和复习,巩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拿来主义》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拿来主义》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拿来主义》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拿来主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中的《拿来主义》是一篇讲述“拿来主义”思想的文章。
通过本文的教学,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是“拿来主义”,以及“拿来主义”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一:“拿来主义”的概念何为“拿来主义”?这就要从“懒汉”的故事说起。
故事讲述一个懒汉,他总是拖延工作,不想自己做事,而是天天跟随别人要饭。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干活儿,他回答:“既然有别人已经为我搞定了,我何必做重复的工作呢?”这便是“拿来主义”的典型表现。
二:“拿来主义”的对错这种价值观对于工作的影响是消极的。
我们做事不能依赖别人,更应该做到勤奋努力,自力更生。
那么,“拿来主义”有什么好处呢?“拿来主义”的积极作用主要在于吸收各种优秀的经验,发现并学习他人的优点,完成自己的目标。
三:“拿来主义”的时代背景“拿来主义”作为一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这也是高中必修四将这篇文章编入教材中的原因。
80年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在这个时期,“拿来主义”思想大行其道,特别是在中国的科技领域,人们开始关注世界上其他先进技术,希望通过吸收这些“西方经验”,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四:“拿来主义”的启示“拿来主义”思想的重要性,在当今时代也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我们应该学会吸收优秀的知识、经验和技术,并不断地从其他国家、其他领域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不断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和经济实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拿来"必须建立在"厚积薄发"的基础上,必须坚持勤奋努力、创新求变、以及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提高竞争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五:引领趋势、勇攀高峰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让学生成为僵硬的机器人,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创新精神、以及对人生的一份真切的感悟。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树 立 正 确 对 待 外 国 文 化 、 中 国传 统 文 化 的 态 度 及 取 舍
方法 。
讨 论 、 明确 : 针对 如 何 对待 外 国文 化 和 中 国传 统文 化 遗 产 的 问题 ,文 章 提 到 “ 闭关 主 义 … ‘ 去 主 义 ”和 “ 送 拿来 主 义 ”。作者先批 驳 “ 闭关 主 义 ”和 “ 去 主 义 ” 的错 误 观 送
【 学重 点 】 教
1 理 清 文 章 思 路 , 准 确 把 握 中心 论 点 ,正 确 理 解 文 章 点 , 是 驳 论 的论 证 方 式 ; 再 阐 明 自 己主 张 , 提 倡 “ 来 主 . 拿
主 旨。
义 ”是立论的论证方式 。这里驳论是为立论服务的。点明本
文 因 果 论证 、破 立 结合 的论 证 方式 。中 心论 点是 要 实 行拿 来
菇法 2 能 力 目标 .
2 学 生 自读 课 文 , 多媒 体 展 示重 点字 词及 思 考 题 。 .
问题 : 本 文 的论 题 是 什 么 ? 中心 论 点 是什 么 ? 学 法 指 导 :不 急 于 回答 问题 ,重在 指 导 学 生 ,利 用 工具 书 及 书 下注 释 自读课 文 ,解 决字 词 问题 。 并在 熟 悉课 文 的 过 程 中 , 发现 问题 ,独 立 思考 。 3 教师 多媒 体展 示 作 家 介 绍及 写 作 背 景 ( )。 . 略
主义。
2 学 习 破立 结 合 的论 证 方 式 ,理 解 破 与立 的关 系 。 . 3 领 会 本文 比喻 论证 、举 例论 证 和 类 比论 证 的 方法 。 . 【 学难点】 教
1 6 论述 为什 么要 实 行 “ 来 主义 ”; 7 9 论述 怎 么 -节 拿 -节
《拿来主义》高中语文教案大全
《拿来主义》高中语文教案大全这篇文章,一是针对国民政府崇洋媚外,出卖民族文化遗产的投降主义,二是针对革命文艺阵线内部的两种错误倾向,即割断历史,全盘否定的“左”倾错误和拜倒在洋人脚下,主张全盘吸收的右倾错误。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拿来主义》高中语文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拿来主义》高中语文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阅读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理解本文在批判中立论的方法,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重点放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使学生弄清楚什么是“拿来主义”。
【教学难点】文章前半部分是难点,着重使学生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分析与引导提问相结合,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
本文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
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二、背景介绍: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主张“全盘否定”;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
鲁迅先生在这种情况下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
三、课文字词:自诩(xǔ) 残羹(gēng) 冷炙(zhì)冠冕(guān miǎn)堂皇骨髓(suǐ)吝啬(lìn sè) 蹩(bié) 孱头(càn)礼尚往来:崇尚,重视.自诩:自我夸耀.譬如(pì):比如。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24
《拿来主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鲁迅及其杂文;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2.技能目标理清作品论证的思路;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学习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领会文章中有强烈讽刺意味的语句。
3.情感目标领悟“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二、课时安排总共三课时。
第一课时介绍背景知识,整体把握文章,理解主旨。
第二课时分析文章结构,理解论证方法。
第三课时,理解重点词语和重要语句。
总结全文。
完成课后练习。
三、教学难点:1.文章主旨。
“拿来主义”的深刻内涵。
2.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等。
教学过程与安排第一课时一、文题背景1.题目解说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拿来主义》一文最初发表于1934年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署名霍冲。
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鲁迅写作该杂文集中的作品时,居住在上海北四川路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
这是被称为“半租界”的地方,故鲁迅称自己的住所为“且介亭”,即“半租界的亭子间”(“且”为“租”之右半,“介”为“界”之下半)。
住在“半租界的亭子间”写成的杂文,故称为《且介亭杂文》。
2.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表了《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
1921年,发表的代表作《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人物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
1923年写成小说集《呐喊》,为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
其后又了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和《藤野先生》《范爱农》《野草》等著名散文和散文诗。
“四·一二”大屠杀后,定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
研究马列主义,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先后主编刊物和写作了优秀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等,此外还翻译果戈理、法捷耶夫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3篇)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3篇)拿来主义教案篇一教材分析现在学生学习《主义》有何意义让学生从文本延伸到生活与社会,延伸到书籍与网络,延伸到个人能力与素养的发展。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该文难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多阅读,了解国家开放政策,该引进什么,不该引进什么。
教学重点理解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以及形象的比喻。
教学难点如何“拿来”。
教学目标初步掌握快速理清思路的方法以及;领略形象化的说理的妙处,品味语言背后的深层意味;吸取思想精华,学习智慧地“拿来”,尝试理智地“拿来”。
教学基本设计1、三问贯串——以三个“?”(什么叫拿来主义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怎么样实行拿来主义)为经,以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赏析为纬,构建一个“点面结合”的教学网络。
2、三法突破——将“语言品味”作为重点,运用“形象还原比较法”、自主赏析、质疑解疑来进行突破。
3、三点拓展——思考“拿来”,服务现实;阅读名作,尝试“拿来”;开展辩论,明辨“拿来”。
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激趣导入。
鲁迅先生曾说:“在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时候”,杂文是“匕首和投枪,要锋利而切实”,是“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也“是在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
”这是他对现代杂文的作用所作的准确而精辟的说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杂文的典型之作《拿来主义》,和作者一起“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
二、运用方法,巧析思路——什么叫拿来主义1、标题是“拿来主义”,自读两遍,你能读出什么问题吗生:拿来主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么样实行拿来主义人称杂文是议论文的变体,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是否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结构全文的。
小结:巧析思路方法之一:根据文体2、文章没有直接的话语阐述何为“拿来主义”,文章哪些段落阐述“为什么拿来”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明确:1-7自然段,根据“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来判断,“所以“,表示前面几段是在阐述原因,这叫因果论证法。
新整理拿来主义教案范文(3篇)
拿来主义教案范文(3篇)拿来主义教案范文3篇引导语: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爱师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拿来主义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拿来主义教案范文第一篇:教学目标:1、领会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3、学习形象化说理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任务:学习课文1――7段教学步骤:多媒体展示排除法解题思路:或A或B或C或D非A非B非C所以D问题1:如果一个题若干个选项,而要证明其中某项正确,那么只要找出依据,否定其它所的选项就行了――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排除法。
快速阅读《拿来主义》1――7段,把作者提供的所选项一一找出来。
明确:①闭关主义②送去主义③听凭送来④自己来拿。
问题2:那么,什么是闭关主义呢?作者是怎么否定它的?明确: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就是闭关主义。
作者用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予以否定。
问题3: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作者这样说依据吗?明确:。
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问题4:这是例证法。
那么是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呢?明确::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问题5: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明确:送来的先英国的,德国的废枪炮,后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问题6: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明确:倾销商品和文化侵略。
问题7:模仿多媒体展示的排除法,归纳1――7段的论证思路。
明确:或闭关主义,或送去主义,或听凭送来,或自己来拿闭关主义,实行不通送去主义,沦为乞丐听凭送来,大受其害所以,要自己来拿问题8:1――7段论证的是什么问题?明确:论证为什么要拿来。
《拿来主义》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作者鲁迅及其作品《拿来主义》的背景和意义。
(2)掌握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运用文本中的观点和逻辑思维,进行有效的论证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培养开放和包容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拿来主义》的主要观点和论证过程。
(2)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和讽刺手法。
2. 教学难点:(1)对文章中深层次的含义和隐喻的理解。
(2)如何运用拿来主义的思想,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拿来主义》的背景。
(2)引发学生对“拿来主义”的思考,提出问题:“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进行拿来主义?”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拿来主义的思想,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四、作业布置: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关注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思考。
2. 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观点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课堂讨论或辩论,让学生就“拿来主义”的利与弊展开讨论。
2.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的文章或书籍,加深对拿来主义思想的理解。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
导语 :
第 四部分 : 出拿来 主义的条件 , 指 重点揭示 了拿 来主义 的伟
八、 思路 : 方式 :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再做结论 1问: . 本文先写什么 , 后写什么 , 最后写什 么? 答: 先批判送去 主义和送 来主义; 再批判送来主义和错误 的拿来主义 ; 最后 阐明科学的拿来主义的主张 。 2问 : . 这样本文 的思路是怎样 的? 答: 为什么—是什 么一怎么样 3问 : . 由此 , 我们可以认识到这篇文章 的什么特点?
2教学难点 : .
答: 第八九段。
4问 : . 课文是从什 么地方提 出拿来主义的? 答: 第一二段 。
赏析本文形象推理的议论手法 以及形象生动的杂文语 言。 【 学方法 】 教
1 读法 。 . 朗
5问 : . 由此看来课 文可分为哪几个部分 ?
答: 四部分 。
27 导学生进行 自主 、 .I 合作 、 探究式学习 。
三、 题 : 解
拿来 主义是鲁 迅关 于如何继承文化遗产 的科学 主张 , 其核 心 内容为吸取精华 、 剔除糟 粕。
四、 景 : 背
本 文写于 13 9 6年 6月 4日, 当时 国民党 反动派推行“ 外必 攘
先安 内” 的政策 , 在对苏 区进行军事 围剿的同时 , 国统 区实行文 在
堑墨 : 主堂
21 0 2年 5月 8日
《 拿来萤义》 掌设计 教
文假 生亮
【 教学 目标 】
知识 与能力 : t了解鲁迅批判地吸收外国进步文化 的思想观点 。 . 2了解鲁迅杂文形 象推理 的艺术特点 , . 培养现 代文 的阅读 能
力 和 写 作 能力 。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和意义,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类比等方法阐述观点的技巧,提高议论文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4.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掌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类比等方法阐述观点的技巧,体会其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和观点,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
-探讨“拿来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思路,引导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解读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拿来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案例分析法-提供一些关于文化交流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拿来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拿来主义”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3 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文化交流的故事,引出“拿来主义”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引导学生思考。
2.初读课文(10 分钟)-学生默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
-教师领学生读出生字词,解释重点字词的意思。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3.精读课文(25 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明确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解读文章中的比喻、类比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分析文章中的重点段落,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和意义。
最新《拿来主义》教案设计(通用12篇)
最新《拿来主义》教案设计(通用12篇)最新《拿来主义》教案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拿来主义》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拿来主义》教案设计篇1【知识目标】一、认识、理解因果论证和比喻论证在说理文中的作用。
二、领会杂文语言幽默、犀利的讽刺效果。
【能力目标】一、结合社会背景,理解关键词语在句中的深刻的含义二、结合个人理解,试着谈谈鲁迅杂文深刻的思想内涵【情感目标】一、结合社会背景,体会鲁迅先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与人民的觉醒奋斗终生,战斗不息的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重点、难点】一、认识、理解因果论证和比喻论证在说理文中的作用。
领会杂文语言幽默、犀利的讽刺效果。
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二、结合社会背景,理解关键词语在句中的深刻的含义;鲁迅杂文深刻的思想内涵,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是本文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一、检测预习1.鲁迅的杂文说起杂文,必要想起鲁迅;说到鲁迅。
鲁迅的杂文不仅是现代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哲学、道德、文学、艺术,乃至经济、军事……的“百科全书”,而且以其对中国现代国民的文化心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以及民性、民情、民俗、民魂的真实、生动而深刻的描绘,成为一部活的现代中国人的“人史”。
但应该看到,鲁迅在他的杂文中所达到的难以置信的批判广度,以及为人所难以接受的批判的深刻性与尖锐性,正是根源于他的“立人”的理想与情怀。
所以鲁迅杂文在根底上是“诗”的,他的杂文里有“中国民众的灵魂”。
如果看不到与“大众灵魂”叠合在一起的“鲁迅的灵魂”,如果看不到鲁迅杂文里的批判背后的理想、否定中的肯定,就没有完全读懂鲁迅的杂文,就难以真正接近(理解)鲁迅杂文的特质。
《拿来主义》教案(6篇)
《拿来主义》教案(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拿来主义》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拿来主义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的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
2.学习本文,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鲁迅先生的杂文有很强的针对性,文章所针对的事件距今时间较久,所以必须介绍清楚有关的背景,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即使如此,因为鲁迅杂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学生阅读本文难度是很大的。
唯有促使学生在课上积极思维,才有可能学懂这篇文章。
如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杂文是文艺性的议论文。
阅读方法应当与其它议论文大体相同。
要在学习第九课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学习本文论证艺术时,难免要涉及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等有关论证方法的基本概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些知识,而教材中又没有这方面的讲解。
因此要力求讲得深入浅出,语言简练、准确而又便于理解记忆,使学生一次弄懂,不搞夹生饭。
体会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是个难点,可以用“比”的办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重在加强学生的语感,重在“意会”(心中明白了鲁迅杂文语言的妙处了),而不一定要求学生“言传”(用语言表述其中的妙处)。
理解内容和学习论证艺术、体会语言特点是学习本文的两大任务,可以各安排一个课时。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的杂文,参考材料很多,对文章主旨、结构的理解众说纷纭,人教社的教参只是其中的一种意见。
教学过程固然必须使学生读懂课文,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依据有利于培养阅读能力这一原则决定对各种意见的取舍。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鲁迅先生的创作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作者鲁迅及其作品《拿来主义》的背景和意义;(2)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论证方法;(3)提高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2)学会批判性思维,对文章观点进行评价和提出自己的见解;(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拿来主义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学会尊重传统文化,对待外来文化要有选择性地借鉴和吸收;(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鲁迅及其作品《拿来主义》的背景和意义;2. 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论证方法;3. 拿来主义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专业术语和难懂句子的理解;2. 对文章论证过程的分析和评价;3. 如何将拿来主义的思想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鲁迅及其作品《拿来主义》,了解文章的背景和意义;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鲁迅及其作品;3. 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相关视频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鲁迅及其作品《拿来主义》的背景和意义;(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论证方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评价。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中的难点和重点,如专业术语和难懂句子;(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如举例、对比等。
5.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拿来主义的理解和应用;(2)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练习。
(2)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7. 布置作业(2)选择一篇相关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能够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和方法。
3.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难点: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论证思路和方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通过讲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引入《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文章的主要内容(10 分钟)
- 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 讲解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大意。
3. 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和方法(15 分钟)
-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作者的观点和论据。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和方法。
-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 树立正确的文化观(10 分钟)
-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作者对文化的态度和观点。
- 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5. 总结(5 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论证思路和方法。
6. 布置作业(5 分钟)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文化交流的理解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和方法,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拿来主义》教案(精选17篇)《拿来主义》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本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本单元也是高中必修的五册教材中的一篇杂文,地位重要又特别,承接着第三册“表达交流”单元学过的有关议论文常识,又要为如何学习同单元的随笔三篇摸索道路。
主要学习递进式因果论证思路,理解破立结合方法和论证方法,品赏形象化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提高审美能力,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
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创新和宏扬祖国优秀文化,树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关注并能正确评价社会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道德良知,富有创新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当代学生是伴随着多元文化成长起来的,丰富多彩的信息使他们的视野拓宽,见识大大超过了前代人;社会流行的短平快浅的阅读,使他们追求怪异离奇的情节和搞笑的戏谑语言,而对于真正纯唯美或有思想深度的文学作品反倒缺乏审美能力和兴趣。
而鲁迅先生的杂文是有着强烈鲜明的时代特征,文中针对的背景事件距今时间较久远,不利于学生解读文本内容;论述的方式和逻辑层次较有深度;对文章主旨、结构的理解历来是众说纷纭。
高中生正处于文学鉴赏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提升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如何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确定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赏鉴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掌握层进式因果论证思路是重难点。
三、设计思想1、依据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正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用教材教”,利用这个素材和思路,达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2、教学应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有侧重。
注重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查阅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和实质。
2. 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进行论证的技巧。
3.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议论文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文章中各种比喻的含义及作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3 分钟)
通过提问或讲述与“拿来主义”相关的事例,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背景介绍(5 分钟)
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写作背景,为理解文章内容做铺垫。
3. 初读文本(10 分钟)
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标记出疑难问题。
4. 内容解析(15 分钟)
逐段分析文章内容,讲解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拿来主义”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5. 论证方法探讨(10 分钟)
分析文中运用的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6. 小组讨论(10 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拿来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展开交流。
7. 总结(3 分钟)
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强调“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8. 作业布置(2 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拿来主义”的短文或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同时,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拿来主义”的意义和应用。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4篇】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4篇】《拿来主义》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理清作品论证思路,体会本文的逻辑力量。
2、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结合现代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已的认识。
3、学习本文的表达的技巧,了解杂文的文体特点。
4、学习作者幽默犀利的语言,体会词语的讽刺意味及比喻论证方法的运用,领会比喻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学习鲁迅的论证艺术,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教学难点把握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要点: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引导精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思考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明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二、初步体会文章主旨1、阅读第7段,思考,“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明确:(1)“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2)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三种人想法行动实质共同点孱头怕给污染徘徊不敢走进拒绝继承(逃避主义)不混蛋保存清白放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加废物羡慕欣欣然蹩进全盘接受(投降主义)挑选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2、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占有,挑选”(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
3、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占有,挑选”。
先占有,后挑选。
占有是为了挑选。
占有重要,挑选更重要。
(怎样挑选?),所以作者又通过大量比喻,具体形象地分析了文化遗产中的成分,列举了相应的几种正确的做法。
完成表格喻体事物态度本体事物态度鱼翅吃掉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完全吸收鸦片送药房供治病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批判地吸收烟展览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作为史料、反面教材(存放)如八股文等无用的历史垃圾姨太太请他们各自走散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坚决抛弃所有这些比喻,就将怎样“挑选”说的既清楚透彻,又具体形象。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一、导入课题《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阐明了鲁迅先生关于对待文化的观点态度。
这篇文章是一篇驳论,先破后立,先树立批驳的观点,然后狠狠击败,在别人观点的废墟上,高高地飘扬起自己的旗帜。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至少要明白两点:1、鲁迅先生关于文化的观点是什么。
2、文章是如何论证这个观点的。
二、具体教学内容和过程(一)驳论先破后立,鲁迅先生先破了哪两种对待文化的态度?1、闭关主义2、送去主义(二)闭关主义行得通吗?文章怎么说?原文词句: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阐明含义:指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入侵,又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可见,闭关主义后果严重,是行不通的。
(三)转180度大弯,改为送去主义,可以吗?原文怎么说?1、原文词句: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他发了疯。
解析:为什么忽而说尼采?(类比论证。
尼采只是给予,采用的就是送去主义,但最终发了疯。
可见一味送去只是痴人妄想。
)2、原文词句:我们的子孙是在的。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解析:同理。
如果我们把仅有的财产都送光了,我们的子孙将沦为乞丐。
(四)假若我们一味送去主义,我们的子孙就能做稳乞丐了吗?原文词句: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可以称之为“送来”。
提问①:抛来、抛给,两词有什么区别?解析:抛来:施舍自己无用的东西,无不良动机的。
抛给:“给”是有目的的,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是别有用心、心存恶意的施舍。
提问②:他们“抛给”或者说“送来”了啥?(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各种小东西。
)提问③:为什么鲁迅先生说,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为什么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解析:因为“送来”的本质是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
联系都德的《最后一课》,为什么韩麦尔先生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其实质就是希望孩子们牢记祖国文化,就会永远不忘自己的根。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拿来主义》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能够分析并评价作者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观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类似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3)学会将课文观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拿来主义》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作者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观点。
(3)将课文观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复杂概念和论证逻辑。
(2)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拿来主义》。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和难点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分析作者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观点。
5. 练习与拓展:(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观点的理解和运用。
3. 课堂展示:评价学生在课堂展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阐述和逻辑性。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拿来主义》原文。
2. 辅助材料:相关背景资料、课后注释、参考译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拿来主义第三单元单元目标1.掌握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的,学习这些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表达技巧。
从结构入手,看作者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怎样把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起来。
并能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或阐发。
2.了解本单元课文的文学性、形象性,感受课文所具有的哲理美和语言美,借以培养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3.《拿来主义》重在学习破立结合的行文方式和比喻论证的方法,理解对待文化应有的态度——拿来主义。
4.《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重在理清本文的结构,掌握本文的安排材料的顺序,认识到在孩子的不同生长时期,父母的爱是不同的,并且各有其侧重点。
5.《短文三篇》这组随笔的共同点是融深刻的哲理于朴素的文字,我们不妨抓住“生命”“思想”“信条”这三个关键词来解读。
8 拿来主义课文研习一、要点解析1.杂文的特点。
杂文是一种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是具有文学性的议论各种社会问题的文章。
其主要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1)迅速反映现实生活,(2)短小犀利,(3)有幽默感,(4)注重形象性。
2.“所以我们要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着过渡和转接的作用,是全文的承上启下的段落。
这一段既是对前面部分的小结,指出“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行不通的:“闭关主义”导致了“送去主义”,它们表现虽截然相反,但实质一样,都是祸国殃民;“闭关主义”的危害有目共睹,不作评论,作者集中笔墨破“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从长远看,它会导致亡国灭种,从现实情况看,它招来帝国主义的进一步侵略,使中国更加殖民地化;因而必须“自己来拿”。
这一段又是下面部分的引子,告诉读者,文章的重点将转入论述“拿来主义”。
此句在文中独立成段,将前后两个部分有机地联成一体,可以看出作者写作思路的严密以及结构文章的高超艺术。
3.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与后文写“拿来主义”的关系。
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
“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
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
“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只有“破”得彻底,才能“立”得牢靠。
4.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
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萝卜、白菜”“鸦片”“烟枪和烟灯”及“姨太太”等当时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方,具体、通谷、形象,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破立鲜明,取舍清楚,不仅闪烁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而且漫画式地勾勒“孱头”“昏蛋”“废物”等形象,语言生动,妙语横生。
批判这三种态度。
怕:徘徊不敢走进门(逃避主义)是孱头。
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虚无主义)是昏蛋。
羡慕:欣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义)更是废物。
以上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都是错误的。
“拿来主义”是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选”。
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使用,吃掉)。
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存放,供治病)。
烟枪、烟灯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送一点进博物馆,毁掉)。
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段欣赏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走散)。
5.对文中几处反语的理解。
反语就是说反话。
说话的人实际要表达的意思跟字面的意思相反。
本文恰如其分地使用反语,起到了有力地揭露打击敌人的作用。
①“发扬国光”,反语,辛辣讽刺“送去主义”者取悦洋人,宣扬国粹主义的卑鄙行径。
②“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反语,“丰富”与“大度”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自我吹嘘,自欺欺人的嘲讽。
③“否则太不‘摩登’了”这是一句讽刺性反语,意在讽刺反动文人无耻地奉行“送去主义”,趋时奉迎,赶时髦。
④“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反语,“国粹”原指国家文化中的精华,这里的反面意思是实为糟粕。
二、学法指导1.整体把握全文,自己尝试编写全文结构提纲。
参考示例:揭示来源:“闭关主义”送古董关古画、新画送梅兰芳——人举出表现物揭示实质:媚外指出危害之一:讨残羹冷炙——经济衰败指出危害之二:“抛给”——主权丧失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正确态度孱头——不敢接触昏蛋——全盘否定废物——全盘吸收错误态度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挑选存放//毁灭正确做法新人新文艺创新占有2.设喻论证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时要弄清楚喻体是什么,本体是什么,本体与喻体有什么相似性。
作者是拿“大宅子”来设喻的,那么“大宅子”就是喻体。
大宅子是财富,有价值,但是它很复杂,它里面有很多东西,有“鱼翅”“萝卜”、“白菜”“鸦片”“烟枪和烟灯”及“姨太太”等,糟粕与精华并存。
本体是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是作者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性: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与“大宅子”一样,是我们建设新文化的重要财富,它里面有很多东西,有精华,也有糟粕。
作者设喻的目的,在于说明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就像对待“大宅子”一样,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先占有,然后再处理――有用的吸收,有害的舍弃。
三、延伸拓展1、“介亭”二字的由来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
“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当时正值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时期。
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
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
3、《拿来主义》指瑕《拿来主义》一文,堪称鲁迅杂文中的“精品”,行文论证周详,逻辑严密,语言幽默,讽刺性强,确有针砭时弊之效,激浊扬清之力。
但是,其中也有一些语言、标点等方面的瑕疵。
瑕疵一:(第1自然段)在“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一句中,“几位”和“们”语意重复,因为“几位”给“大师”做定语,已表明是复数概念,那么其后就不需要再加上“们”表复数,所以此句犯了重复累赘的语病,可以删掉“们”。
瑕疵二:(第6自然段)在“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一句中,从“先有……后有……”的句式来看,二者是并列关系,那么,就应当将句中第1、3个“,”改为“、”,将第4个“,”改为“和”,这样才符合标点基本用法。
瑕疵三:(第8自然段)在“欣欣然的蹩进卧室”一句中,定语标志词“的”应该改为“地”,因为“欣欣然”在给“蹩进”作状语,故应用状语标志词“地”。
(节选自《中学语文阅读》作者:陕西董世群)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孱头(chán 大度(dù)自诩(xǔ)礼尚往来(shàng)B.鸦片(yá)冠冕(miǎn)古董(dǎng)残羹冷炙(zhì)C.犀利(xī)蹩进(bié)吝啬(qiáng)玄虚(xuán)D.剔除(tī)脑髓(suǐ)给与(jǐ)摩登(mó)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博士搏击长空嘉奖佳节大典B.悖论勃然大怒继承既成事实C.当然理所当然辨别明辩是非D.克复克服困难接收接受意见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些人也真够冠冕堂皇,经人这么一说,他们就死心塌地转起“法轮”来了。
B.说是让我们给提合理化建议,可我们还没说完一句,他早就勃然大怒了。
C.东北人一到冬天,就把门窗堵严,躲在室内闭关自守,一直到暮春才肯出来。
D.用第二代厨中宝制作残羹冷炙非常方便,只要轻轻一按电钮,即刻就会做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可理解为展品下落不明)。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捧,表示郑重,几张画却郑重地挂过去,显得寒伧可怜。
)C.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运用反语,实为“堕落”之意。
)D.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用“催进”“传道”讽刺“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
)5.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奉行的是“闭关自守”的政策)B.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鲁迅先生充分肯定了“送出去”)C.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鲁迅先生十分形象地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D.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只有坚持和实行了“拿来主义”,文艺才会成为新文艺)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
①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②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③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④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其实,这正是因为那些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⑤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6.第①段的论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7.鲁迅先生为什么说“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作者将“尼采”“发了疯”和“中国也不是”放在一起,批判“送去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