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死亡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心理危机干预效果分析
急诊病房患者家属心理状态和应对危机情况的调查分析
属不 愿 意 参 加 本 研 究 ; 调 查 过 程 中 患 者 突 发 病 情 恶 化 的 。本 次 调查 共 向 1 2 O例 急 诊 病 房 患 者 的 家 属 发 放调 查 问卷 , 其中 1 1 2名 患者 家 属 统 计 接 受 调 查 , 其 中男 5 0例 , 女 6 2例 , 平 均年 龄 4 2 . 5岁 。本 研 究 通
床护 理工 作 中 , 医护 人员 在 专 注 于 对 患 者 生 命 的救 治 护理 的 同时 , 更 要 重 视 患 者 身 心状 况 的监 测 _ 1 ] 。但 对
于患 者家 属 , 患者 病情 危 重 对 其 是 一 个 很 大 的精 神 压
s i o n s c a l e , S DS) 和精 神卫 生焦 虑 自评量 表 ( s e l f —r a t — i n g a n x i e t y s c a l e , S AS) 测定 , 来反 映患 者 家属 抑郁 和
助 的方 式 是 有 效 的 。结 论 : 了解 急 诊 病 房 患 者 家 属 的 焦 虑 和 抑 郁 心 理 状 态 及 其 应 对 危 机 的 情 况 , 有 利 于 患 者 的 治 疗
和护理 。
关键 词 : 急诊 ; 家属 ; 心理状态 ; 应 对 危 机 文献 标识码 : A 中图 分 类 号 : R 1 9 7 . 3 文章编号 : 1 0 0 5 — 5 9 1 6 ( 2 0 1 5 ) 0 9 — 1 2 1 6 - 0 3
焦虑 的心理状 态 。 1 . 4 家属 应对 危机 情 况的调 查 采用非结构式访谈 法 , 让 家 属 诉 说 自己 的感 受 。 共设 5个 问题 : 您如何 应 对家庭 的 目前情 况 ; 您应 对 的
急诊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调查及针对性干预效果分析
急诊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调查及针对性干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调查急诊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以及对患者治疗的影响,并通过针对性心理干预提高急诊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医患纠纷。
方法:对本院急诊2010-2011年有家属陪同就诊的400例患者选择一名直系亲属发放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调查问卷,将400例家属随机依据就诊顺序单双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0例),对观察组家属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并采用bmq作为评估用药依从性水平的标准,观察心理干预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医患关系的影响。
结果:多数患者家属均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观察组干预前后had 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除干预前had评分无差异(p>0.05)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有差异(p0.05)。
1.2.2 心理干预。
对照组依据病情常规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观察组针对患者家属心理特征针对性地给予心理干预。
1.2.3 统计指标。
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由zigmond和snaith设计,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3]。
量表包括两部分内容,即焦虑亚量表[had(d)]和抑郁亚量表[had(a)],分别有7个条目,合计共14条。
每条分4级计分。
测量后计算[had(a)]和[had (d)]的总分值;采用bmq(the brief medication questionnaire)作为评估用药依从性水平的标准[4];以例数(百分比)[n(%)]统计医患纠纷。
1.2.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
数值变量不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不同组间比较x2检验。
采用spearman’rho相关分析检测患者家属心理状况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医患纠纷的相关性。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除干预前had评分无差异(p>0.05)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有差异或<0.01);患者家属心理状况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医患纠纷的发生均相关(p<0.05)。
危重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调查分析及对策
危重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调查分析及对策一、引言危重症患者的家属在病人生命垂危的时候,往往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
这些家属需要得到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以便应对他们面临的情绪、情感和心理压力。
本文将对危重症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危重病人家属的心理需求。
二、调查分析1. 需求分析在危重病人家属的心理需求中,有一些是比较普遍的。
首先是对病情的了解和掌握,家属们通常都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病情信息,以便更好地进行应对和决策。
其次是情绪的宣泄和释放,家属在面对病人生死攸关的情况时,往往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需要有人来倾听和释放情绪。
最后是心理支持和帮助,家属需要得到专业的心理帮助,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和应对病情。
2. 调查分析针对危重症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我们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在医院中有危重病人家属的人群。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家属都希望获得更多的关于病情的信息,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应对病情。
他们也表示自己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并希望能够得到心理支持和帮助。
三、对策1. 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沟通针对家属对病情的了解和掌握的需求,医护人员应及时提供更多的信息,并与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这样可以帮助家属更好地了解病情,减轻他们的焦虑和不安。
2. 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为了帮助家属释放和宣泄情绪,医院可以设立心理支持小组或咨询服务。
这些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倾听家属的心声,并帮助他们释放情绪和压力。
3. 加强家属之间的支持在医院中,可以组织一些针对危重症患者家属的支持小组。
家属们可以在这里互相鼓励和支持,共同分担压力和情感。
四、结语在处理危重症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时,医护人员应该不断地努力,以期能够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通过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沟通、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以及加强家属之间的支持,可以帮助家属更好地应对病情,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在这个困难的时刻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怀。
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
散 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
急性应激反应的第二期(症状期)
以明显的混乱、模棱两可及变化不定为特 点
可伴有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易激惹 可体现为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精神运动
性兴奋或精神迟滞性状态
急性应激反应的第二期(症状期)
•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患者和家属主要表现为急性应激反 应
急性应激反应的定义
又称为急性心因性反应 由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应激性
生活事件引发 可以体现为生理和心理两方面
急性应激反应的诱因
严重的生活事件 重大的自然灾害 战争
急性应激反应的分期
第一期:冲击期 第二期:症状期 第三期:平衡的重建
急性应激反应第一期(冲击期)
应对二:分析
患者心理需求: 及时诊治,尽快确诊及救治 优质服务态度,充分尊重和帮助 优化服务流程,减少候诊时间 提供娴熟的医疗技术 提供舒适、安全的医疗环境
应对二:分析
患者心理需求: 加强医患沟通,必要的病情告知
和反馈 减少不必要的花费 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抚 减少不必要的仪器检查 加强健康宣教,提供疾病防治知
四:评价
心理的外表效应 ---表情变化 心理的生理效应 ---生命体征及相应症状
的变化 心理的冲突反应 ---抱怨、纠纷发生与否 心理的和谐反应 ---对医方的救治与处理
是否满意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阳性,可能存在相对应的心理障 碍;大于3分则表示有中等以上的 心理问题
一:评估方法
CCU急救死亡患者家属心理反应及应对措施分析
CCU急救死亡患者家属心理反应及应对措施分析摘要】目的:探析CCU急救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措施。
方法:选取在我院CCU进行急诊抢救的120例死亡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在急救死亡后3天内对家属采取心理危机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观察对比两组家属干预前后的心理变化评分。
结果:首先,急救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在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差异变化,P<0.05,具有统计意义;此外,观察组家属干预后躯体化反应及抑郁症状评分分别为(1.56±0.42)、(2.07±0.64),对照组家属分别为(2.09±0.72)、(2.64±0.68),且观察组家属其他各项心理反应评分均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意义。
结论:急救死亡容易导致患者家属不良心理发生,具有较为突出的危害作用,临床中应注意采取有效干预,对急救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进行干预控制,以减少其所产生的危害影响。
【关键词】CCU;急救死亡;患者;家属;心理反应【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4-0248-02CCU急救发生死亡患者容易对家属造成较大的心理冲击,使其产生严重心理应激反应,对其身心健康十分不利[1]。
针对这种情况,临床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对患者家属心理变化进行干预,以减少其危害影响,十分必要。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CCU急救发生死亡的患者家属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家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1例,女性29例,家属年龄在32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1±11.2)岁,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家属14例,大学本科以下学历家属46例;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家属年龄在31岁至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7±10.8)岁,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家属15例,大学本科以下学历家属45例。
急诊科急症死亡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研究原著·文章编号:1000-2790(2009)14-1328-04急诊科急症死亡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陈冬冬1,刘旭峰2 (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急诊科,2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心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3)收稿日期:2009-01-16; 接受日期:2009-04-07通讯作者:刘旭峰.T e l :(029)84774803 E m a i l :l l l f m m u @f m m u .e d u .c n 作者简介:陈冬冬.硕士生(导师刘旭峰),医师.T e l :(029)84774803 E m a i l :j u e j u e p i p i @s i n a .c o m .c n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 m e n t a l h e a l t ho f r e l a -t i v e s o f e m e r g e n c y d e a t hc a s e sC H E ND o n g -D o n g 1,L I UX u -F e n g21D e p a r t m e n to fE m e r g e n c y ,X i j i n g H o s p i t a l,2D e p a r t m e n to fP s y c h o l o g y ,S c h o o l o f A v i a t i o na n dA e r o s p a c eM e d i c i n e ,F o u r t h M i l i t a r y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X i a n 710033,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A I M: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m e n t a l h e a l t hs t a t u s o f t h e r e l a t i v e so fe m e r g e n c yd e a t hc a s e sa n dt op r o v i d eab a s i sf o r a p p r o p r i a t e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 .ME T H O D S :T h e r e l a t i v e so f 175e m e r g e n c y d e a t hc a s e s i nt h eE m e r g e n c yD e p a r t m e n t o f ap o l y -c l i n i c w e r ei n c l u d e di nt h i s s t u d y a n dt h e i r m e n t a l h e a l t hs t a t u s w a s a s s e s s e du s i n g S y m p t o m C h e c k l i s t 90(S C L -90).T h ev a l i d s c o r e s o f 167r e l a t i v e s u n d e r s t u d y w e r e c o m p a r e d w i t h t h e n a t i o n a l n o r m .R E S U L T S :T h e g r o s s s c o r e a n da l l t h e s u b s c a l e s s c o r e s o f S C L -90o ft h e 167r e l a t i v e sw e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h i g h e rt h a nt h e n a t i o n a l n o r m (P<0.05).T h e g r o s s s c o r ea n da l l t h e s u b s c a l e s s c o r e s o f S C L -90o f t h e f e m a l e r e l a t i v e s w e r e h i g h e r t h a nt h o s eo f t h e m a l er e l a t i v e s ,w i t h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i nt h eg r o s ss c o r e a n ds c o r e so f s o m a t i z a t i o n ,o b s e s s i v e -i m p u l s i v e ,d e p r e s s i o na n d a n x i e t y (P<0.05).T h e g r o s s s c o r ea n d a l l t h e s u b s c a l e s s c o r e s o f S C L -90o f t h er e l a t i v e s a g e df r o m 56t o 75y e a r s w e r eh i g h e r t h a nt h o s e o f t h e r e l a t i v e s a g e df r o m 35t o 55y e a r s ,w i t h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i n t h eg r o s ss c o r ea n d s c o r e so fs o m a t i z a t i o n ,o b s e s s i v e -i m p u l s i v e ,h o s t i l i t y ,a n x i e t y a n d p s y c h o t i c i s m(P <0.05).C O N C L U S I O N :E m e r g e n c yd e a t h ,a t y p i c a l g r e a t s t r e s s t o t h e r e l a t i v e s ,s e r i o u s l y i n f l u e n c e s t h e m e n t a lh e a l t h a n d a r o u s e s s t r e s s -r e l e v a n t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r e s p o n s e si n t h e r e l a t i v e s o ft h e e m e r g e n c y d e a t hc a s e s .T h e m e n t a l h e a l t ho f t h e f e m a l er e l a t i v e s a n dt h ee l d e rr e l a t i v e si sm o r es e r i o u s l ya f f e c t e d .T h er e s u l t s s u g g e s t t h a t a p p r o p r i a t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i n t e r v e n t i o ni s n e e d e df o r t h e r e l a t i v e s o f e m e r g e n c y d e a t h c a s e s .【K e y w o r d s 】d e a t h ;r e l a t i v e s ;m e n t a lh e a l t h ;a g e f a c t o r s ;s e xf a c t o r s ;p s y c h o m e t r i c s【摘 要】目的:探讨急诊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针对性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综合医院2007-10/2008-12在急诊科就诊急症死亡的175例患者家属现场心理健康评定,测评工具为症状自评量表(S C L -90),回收数据167份,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67例患者家属的S C L -90总分及所有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等三个因子不受性别、年龄和学历等因素的影响,而S C L -90总分和其它因子受性别、年龄和学历等因素的影响.女性家属S C L -90总分和躯体化得分高于男性家属,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5);年龄越大的家属,S C L -90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和精神病性得分越高,按60岁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大学本科以下学历的家属S C L -90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项目得分均高于大学本科学历家属,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的急性死亡对其家属是典型的重大应激事件,可使家属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心理健康状况受个体性别、年龄和学历等因素的影响,女性、年龄偏大和文化程度低的家属心理健康水平较差,表现出严重的应激相关心理反应,需要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关键词】死亡;家属;精神卫生;年龄因素;性别因素;心理测定学【中图号】B 848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生活事件做为应激源之一对个体心身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既可以直接作用于某一个体,同时又可以通过某一个体影响该个体社会网络中的任何成员.急症死亡患者亲属目睹亲人生命处于垂危状态,虽然经过了积极的临床医学救治,但是最终未能得到挽救而死亡.由于事件发生的紧急性和突然性,亲人丧失往往做为强烈的应激源直接作用于死亡患者家属,给患者家属造成严重的心理应激创伤,产生心理危机.C a p l a n [1]首次提出心理危机理论,并认为当一个人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困难情境(P r o b l e m a t i c S i t u a t i o n )时,而他先前的危机处理方式和惯常的支持系统无以应对眼前的处境,即当他必须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他的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D i s t r e s s ),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根据心理危机的来源,可以将心理危机划分为三大类:成长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和存在性危机.L a z a r u s [2]认为,境遇性危机是由外部可见的或超常的、个人无法预测和控制事件引1328第四军医大学学报(J F o u r t hM i l M e d U n i v )2009,30(14) h t t p ://w w w .f m m u x b .c n起的.境遇性危机的关键特点在于它是随机的、突然的、震撼性的、强烈的和灾害性的.死亡就属于情境性危机事件.个体的应激反应主要是在情绪方面,主要表现是出现紧张状态,很多人都会出现负性情绪,如焦虑、恐惧、抑郁和愤怒等[3].这些应激的心理反应在很多应激事件上均得到印证,但目前国内有关急症死亡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实证调查研究鲜有报道.为此,我们对某综合医院急诊科167例急症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即时调查.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取某综合医院急诊科2007-10/2008-12就诊并经临床救治无效的175例死亡患者的175 (男90,女85)名直系家属,年龄35~75岁.无精神疾患,无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严重功能障碍,生活自理,无重大家庭事故和急性心理创伤史.急症死亡患者为平素健康或虽有慢性病但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因急性创伤、心脑血管急症、中毒、呼吸和消化系统急症等于24h内死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 C L-90)[4]进行评定.此量表包含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有90个评定项目,每个项目分5级评分(从1~5级),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总分≥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2分者可考虑筛查阳性,需进一步检查,任一因子分≥3分者表明心理失衡处于中等以上程度.1.2 方法 采用个体纸笔测验的方式进行评定.急症患者死亡后3d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对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要求按指导用语逐一填写,全部评定过程约需要30m i n.因文化水平不能自行填写者,由调查者向其逐条解释,理解后作出选择由调查者负责填写.当场发放问卷,当场回收,回收有效问卷167份,回收率95.4%.统计学处理:使用S P S 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方法包括单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逐步回归等,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全部急症死亡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5]比较 全部急症死亡患者家属S C 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表1),各因子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抑郁、恐怖、焦虑、偏执、躯体化、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及强迫,其中前6个因子得分均超过2分,筛查阳性,具有临床意义.2.2 不同性别家属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女性家属S C 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男性家属,其中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等项目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5,表2).表1 急症死亡患者家属S C L-90心理症状与全国常模的比较(x±s)项目 急症死亡患者家属(n=167)全国常模(n=1388)P值S C L-90总分躯体化 强迫 人际关系敏感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 219.06±17.342.18±0.541.93±0.411.97±0.333.01±0.592.79±0.602.14±0.412.86±0.502.26±0.421.95±0.40129.96±38.761.37±0.481.62±0.581.65±0.511.50±0.591.39±0.431.48±0.561.23±0.411.43±0.571.29±0.42<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表2 不同性别家属S C 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比较(x±s)项目 男性家属(n=86)女性家属(n=81)P值S C L-90总分躯体化 强迫 人际关系敏感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 211.15±14.401.98±0.511.85±0.401.97±0.352.86±0.582.70±0.602.08±0.382.78±0.522.24±0.421.90±0.41227.46±16.272.40±0.482.04±0.411.98±0.303.18±0.562.89±0.582.20±0.432.93±0.462.28±0.412.01±0.37<0.001<0.0010.0120.922<0.0010.0460.0630.0550.5610.0622.3 不同年龄阶段家属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56~75岁家属S C 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35-55岁家属,其中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敌对和精神病性等项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表3 不同年龄阶段家属S C 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比较(x±s)项目 35~59岁(n=110)60~75岁(n=75)P值S C L-90总分躯体化 强迫 人际关系敏感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 209.85±14.512.07±0.531.86±0.421.96±0.332.88±0.582.73±0.592.07±0.382.81±0.512.25±0.421.86±0.38227.43±15.502.38±0.502.05±0.361.99±0.323.27±0.542.91±0.602.27±0.442.95±0.472.29±0.422.13±0.37<0.001<0.0010.0040.662<0.0010.0580.0040.0770.549<0.0012.4 不同学历家属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具有大学本科以下学历的家属S C 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1329第四军医大学学报(J F o u r t h M i l M e dU n i v)2009,30(14) h t t p://w w w.f m m u x b.c n大学本科学历的家属,其中总分、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恐怖和精神病性等项目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4).表4 不同学历家属S C 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比较(x±s)项目 大学本科以下学历(n=119)大学本科学历(n=48)P值S C L-90总分躯体化 强迫 人际关系敏感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 225.35±15.072.25±0.532.01±0.402.00±0.323.12±0.572.91±0.592.18±0.432.92±0.502.30±0.392.01±0.40203.46±11.941.99±0.511.73±0.371.91±0.352.74±0.562.51±0.522.04±0.352.71±0.452.17±0.471.82±0.37<0.0010.003<0.0010.131<0.001<0.0010.0530.0130.0810.0082.5 性别、年龄和学历的回归分析 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等三个因子不受性别、年龄和学历的影响,而S C L-90总分和其它因子受性别、年龄和学历等因素的影响.综合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见女性家属S C L-90总分和躯体化得分高于男性家属,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5,表5);年龄越大的家属,S C L-90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和精神病性得分越高,按60岁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大学本科以下学历的家属S C L-90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项目得分均高于大学本科学历家属,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性别、年龄和学历对S C 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项目模型系数标准误t值P值S C L-90总分常数项208.165.1640.36<0.001学历-18.072.04-8.85<0.001年龄0.400.085.08<0.001性别8.632.094.13<0.001躯体化常数项1.600.227.45<0.001学历-0.310.09-3.500.001年龄0.180.092.090.037性别0.010.012.030.044强迫常数项1.950.1711.77<0.001学历-0.240.07-3.57<0.001年龄0.010.012.350.020抑郁常数项2.800.2411.82<0.001学历0.010.013.500.001年龄-0.310.10-3.180.002焦虑常数项3.300.1324.82<0.001学历-0.390.10-4.06<0.001恐怖常数项3.130.1127.41<0.001学历-0.210.08-2.520.013精神病性常数项1.720.1610.54<0.001年龄0.010.013.440.001学历-0.130.07-2.000.0473 讨论急症死亡患者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发展迅速,许多家属没有心理准备,对突如其来的不幸常常表现为惊恐、紧张、激动、烦躁、哭泣等,出现明显的躯体、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等不同表现形式的心理障碍.有作者对急诊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家属具有明显的恐惧、烦闷、抑郁、无助和依赖心理[6-7].况且急症死亡患者家属不仅仅是急诊患者家属的身份,更主要的是以哀伤者的身份出现,他们在经历了亲人患病的心理应激后,紧接着又遭受亲人去世的严重心理打击,因而出现明显的急性心理症状.面对亲人患病和突然的死亡,其家属必然经历一个哀伤过程.正常的哀伤过程包括:①震惊.在初期患者家属无法相信亲人死亡的事实,有不真实的感觉,甚至麻木,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②追溯.丧亲的家属会经常回忆死者,依恋死者的遗物,甚至会把陌生人错认为死者,沉浸在个体与死者之间的情感回顾上.③情绪反应.很容易流泪、悲哀,他们食欲不振,难以入眠,对其他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失去兴趣.还会感觉很内疚,责怪自己在死者生前忽视了他、没有照顾好他.④逐渐平静.经过大约6m o的时间,大多数家属都能接受亲人去世的事实,生活逐渐复归平静,但是哀伤的情绪还是会经常围绕着他们,并浮现出来.如果丧失而未经过完整的哀伤过程,就会形成心理创伤,对患者家属的心理乃至躯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有必要对急症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其心理症状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我们的研究发现,急症死亡患者家属的S C L-90总均分及其各因子分明显高于一般普通人群(P< 0.01),其中抑郁、恐怖、焦虑、偏执、躯体化、敌对6个因子分均超过2分.分析原因可能是:他们不仅目睹了亲人突然患病和死亡的全过程,更重要的是面对失去亲人出现的哀伤反应,因而出现了更为明显的心理症状.本研究又对性别、年龄和学历等3个常见影响因素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发现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等3个因子不受性别、年龄和学历的影响,而S C L-90总分和其它因子受性别、年龄和学历等因素的影响.综合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进一步发现女性家属S C L-90总分和躯体化得分高于男性家属,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5);年龄越大的家属,S C L-90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和精神病性得分越高,按60岁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大学本科以下学历的家属S C L-90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项目得分均高于大学本科学历家属,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更易出现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偏差和明显的躯体化症状,其原因可与女性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有关,她们在哀伤的同1330第四军医大学学报(J F o u r t hM i l M e d U n i v)2009,30(14) h t t p://w w w.f m m u x b.c n时自愿或不得不承担繁重的工作、家务,与男性相比身心可能处于更紧张的状态中,从而更倾向于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反应.年龄对心理症状也有明显的影响,研究发现年龄较大的家属心理症状表现明显,可能与其退休后工作、生活、人际环境的改变,以及孤独、社交减少等因素有关.此外,学历的影响较性别和年龄相比具有普遍性的意义,这与个体的认知能力有关.学历较高的个体,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普遍较强,既可通过自我认知对客观发生的应激事件进行合理解释,并正确面对,又可通过理解并接受他人的帮助来达到缓解过度反应的作用.这3个影响因素的作用进一步说明了应激心理反应过程中,认知评价做为中介因素的重要.同时,也给进一步的干预提供了针对性的依据.L i n d e m a n n [8]认为,失去亲人的当事人出现哀伤反应是正常的、短暂的,也是必然的,需要通过短期危机干预治疗技术对所出现的悲哀反应给以必要的心理干预.同时强调宣泄,反对压抑.急诊患者家属面对亲人患急性病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需求[9],更何况急症死亡患者家属遭受亲人患急危重病和死亡的双重心理打击,他们有更大程度的心理需求.因此,针对急症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帮助其渡过哀丧之初的“休克期”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以使家属尽快调整心态、克服心理障碍,接受亲人去世的事实,从而重塑生活的信心.【参考文献】[1]C a p l a n G .P r i n c i p l e s o f p r e v e n t i v e p s y c h i a t r y [M ].N e wY o r k :B a s -i c B o o k s ,1964.[2]L a z a r u s A A .M u l t i m o d a l b e h a v i o r t h e r a p y [M ].N e w Y o r k :S p r i n g -e r ,1976.[3]苗丹民,王家同.临床心理学[M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49-60.[4]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1999:33-49.[5]金 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 C L -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 ].中国神经精神杂志,1986,12(5):260-263.[6]张丽明,黄晓倩.急诊患者家属心理调查及健康干预效果评价[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0):2548-2549.[7]王晋玲.急诊患者家属焦虑程度的调查分析及护理[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5,15(4):54-56.[8]L i n d e m a n nE .S y m p t o m l o l g y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o f a c u t eg r i e f .1944[J ].A m J P s y c h i a t r y ,1994,151(6S u p p l ):155-160.[9]王海珠.急诊患者家属心理需求调查[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4):632-633.编辑 黄良田·经验交流· 文章编号:1000-2790(2009)14-1331-01一起新兵营肺炎支原体感染暴发流行调查处理吴 成,王 玲,纪永水,梁之祥,蔡 森 (解放军第456医院传染科,山东济南250031)收稿日期:2009-02-10; 接受日期:2009-03-10作者简介:吴 成.硕士,主治医师.T e l (0531)51653536E m a i l :456b a o j i a n @s i n a .c o m【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暴发;流行;调查处理【中图号】R 375+.2 【文献标识码】B0 引言 2008-12下旬某部新兵训练营42名战士中先后有10名战士出现发热、咽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发病百分比为24%.其中4人因病情较重就诊于我院,4例患者肺炎支原体I g M 抗体阳性,确诊为一起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暴发流行.现将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流行情况:2008-12-20某部1名刚入伍的战士出现发热、咽痛、鼻塞、流清涕、咳嗽,未能引起重视.之后9d 内该部有10名战士陆续出现类似症状.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7~21岁,群体居住,患者分布在同一中队的4个班(每班居住在同一宿舍),首例患者所在班有5人发病,其中4人(包括首例患者)病情较重.临床表现:1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咽干、咽痛、咳嗽、咳痰、鼻塞、流涕等症状.发热6例,体温均在38.0℃以上,其中高热3例.查体均有咽部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7例,肺部听诊均无干湿罗音,心率偏慢伴心律不齐1例,腹部及四肢关节均无异常.实验室检查:4例患者中3例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在正常范围内.胸部X 线片均未发现异常.其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3例(58~278U /L );肌酸磷酸激酶、α-羟丁酸脱氢酶轻度升高2例.4例患者肺炎支原体(m y c o p l a s m ap n e u m o n i a e ,M P )I g M 抗体均阳性.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伴心律不齐1例.治疗:4例住院患者接受静脉注射阿奇霉素及乳酸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3d 后体温降至正常,1w k 时临床症状消失.2例病情较轻的患者在该部卫生队隔离,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其余患者予感冒清热冲剂、阿莫西林等治疗.该营区营房加强通风消毒,对未发病的官兵进行医学观察,20d 后未再发现新的病例.2 讨论 M P 是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原体,具有一定传染性.患者是M P 感染的主要传染源,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潜伏期2~3w k .冬季为M P 感染的高发季节,学校、幼儿园、部队因青少年密集,如果室内空气流通性差,环境密闭可导致暴发流行[1].根据临床表现及肺炎支原体I g M 抗体阳性,确定此次为一起M P 感染暴发流行[2].此次的首例患者发病距新兵入伍报到时间约1w k ,由此推断最初传染源来自营区外的可能性较大.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未见肺炎,但有心肌炎及肝炎的并发症.M P 感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大多数临床过程较轻,容易漏诊.首例患者未及时隔离诊断治疗是暴发疫情的重要原因.此外,新兵训练营内人员居住密集、冬季室内空气流通差也是导致此次M P 感染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参考文献】[1]陆 权,陆 敏.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4):241-243.[2]郑洪营,姜 红,刘晓丽,等.肺炎支原体血清学诊断方法比较研究[J ].四川医学,2004,25(11):1237.编辑 王 睿1331第四军医大学学报(J F o u r t h M i l M e dU n i v )2009,30(14) h t t p ://w w w .f m m u x b .c n。
患者家属身心健康普查和心理危机排查工作小结
患者家属身心健康普查和心理危机排查工作小结1. 背景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是医疗机构需要重视和关注的重要问题。
身心健康普查和心理危机排查工作旨在了解和评估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援助。
2. 工作目标本次工作的目标是:- 评估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状况;- 发现可能存在的心理危机;- 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3. 工作内容为达到上述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3.1. 身心健康普查通过与患者家属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他们的身心健康现状。
普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患者家属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情况;- 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压力和困扰;- 是否有与患者疾病相关的心理负担。
3.2. 心理危机排查在身心健康普查的基础上,我们对可能存在心理危机的患者家属进行进一步的排查。
这包括:- 寻找患者家属的心理危机迹象,如情绪波动、失眠等;- 倾听他们的困惑和痛苦,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 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心理干预。
3.3. 心理支持和帮助针对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问题和心理危机,我们提供了以下支持和帮助:- 与患者家属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和焦虑;- 介绍相关的心理健康资源和专业机构,提供更全面的心理支持;- 定期跟进患者家属的身心情况,确保他们得到持续的关怀和支持。
4. 结论通过本次患者家属身心健康普查和心理危机排查工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患者家属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部分患者家属可能面临心理危机,需要进一步的心理干预和支持;- 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帮助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
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问题,提供更全面的心理支持和服务。
---感谢各位参与此次工作,共同为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探讨急诊猝死患者家属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及人文关怀
探讨急诊猝死患者家属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及人文关怀目的探讨急诊猝死患者家属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及人文关怀。
方法对急诊科2014年共52例猝死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及沟通技巧。
结论对猝死患者家属心理护理到位,可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有效改善护患关系,获得家属的配合和信任,最大限度的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使临床护理水平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
标签:急诊猝死;患者家属心理分析;护理对策;人文关怀对于猝死的时间界定,目前尚无完全统一,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h内死亡为猝死。
多数学者认为猝死的时间应该界定在发病1h内[1]。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加快,突发意外事件时有发生,如车祸、溺水、创伤、中毒以及心脑血管疾患等[2]。
由于起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人们习惯做法是打”120”急救,急诊室便是抢救猝死患者的前沿。
多数患者因伤势过重或合并其他并发症医治无效而死亡,将对家属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应,表现出恐惧、紧张、焦虑、悲伤、失眠等心理变化[3],家属难以接受突然失去亲人的现实,情绪易激动,常无端怀疑诊断、处理错误或不及时,在处理过程中医护人员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患者家属不满和投诉,造成医疗护理纠纷[4]。
为更好的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对急诊科2013年共52例猝死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及沟通技巧。
1 心理状态分析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患者死亡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一项急救医疗工作的结束,伴之而来的患者死亡告知、尸体料理、死者家属心理应激问题仍是我们急救急诊医疗活动的重要相关延伸问题。
如果我们处理得好,可以顺利地使死者得到最后的医疗照顾,走完人生之路;减轻死者家属丧亲之痛,帮助他们安全度过心理危机期”。
如果我们处理得不好,会引起死者家属延迟性心理疾患,行为异常的发生,引发或激化潜在的医患矛盾,导致医疗纠纷。
危重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调查分析及对策
危重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调查分析及对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原本不可救治的疾病患者有了新的生存希望。
即使接受了最先进的治疗,一些患者仍然会出现危重情况,需要长期的护理和治疗。
在这样的情况下,患者家属往往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需要得到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为了更好地了解危重症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我们对一些家属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心理需求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调查结果1.焦虑和恐惧:大部分家属表示在得知亲人患危重症后,非常焦虑和恐惧。
他们担心亲人的病情恶化,担心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担心亲人无法顺利康复。
2.沟通需求:家属表示希望能够与医生进行更多的沟通,了解亲人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这样可以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3.支持需求:家属希望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和理解,他们感到自己常常被忽视,没有人能够关心和理解他们的心情。
4.心理疏导:在面对亲人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家属需要得到心理疏导,以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和焦虑。
5.信息需求:家属希望能够得到更多关于疾病治疗和护理的信息,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患者。
二、对策建议1.建立心理支持体系:针对家属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可以建立专门的心理支持体系,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和咨询服务。
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医生对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并找到合适的方式处理。
2.加强沟通:医院可以加强对患者家属的沟通,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让家属了解到医生在尽最大努力治疗患者。
建议医院可以定期举办家属座谈会,让家属有机会与医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这样可以减轻他们的焦虑情绪。
3.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可以加强对危重症患者家属的社会支持,可以成立志愿者团队,为家属提供日常生活上的帮助,减轻他们的负担。
医院也可以邀请心理辅导专家开展相关讲座,帮助家属更好地面对情绪和压力。
4.信息共享:医院可以建立医患互动平台,向家属提供最新的疾病治疗和护理信息,让家属更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展,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患者。
急诊科患者家属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
急诊科患者家属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研究方案1. 研究背景和目的急诊科患者家属处于一个紧张、焦虑、不确定性较大的环境中,往往面临着心理危机。
本研究旨在探索并开发一种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手段,帮助急诊科患者家属应对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并促进患者家属与医疗团队之间的有效沟通。
2.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急诊科患者家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将接受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支持、情绪管理、信息宣导等,对照组将继续接受传统的医疗护理。
3. 研究方法3.1 研究对象:急诊科患者家属3.2 研究地点:选择在几家大型医院的急诊科开展研究3.3 研究工具:使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包括心理危机评估量表、压力感知量表、情绪管理能力量表、沟通满意度量表等。
借助心理咨询师进行定性访谈,了解干预效果和潜在影响因素。
4. 方案实施情况4.1 选择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随机选择急诊科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
4.2 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将实验组的急诊科患者家属介绍给心理咨询师,由咨询师为其提供个性化干预,包括情绪支持、压力管理、信息宣导等。
对照组继续接受常规医疗护理。
4.3 采集数据: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和沟通满意度等数据。
对实验组的家属进行定性访谈,深入了解干预效果和相应的体验。
数据采集和分析5.1 数据采集:针对所有参与者,收集干预前后的心理危机评估量表、压力感知量表、情绪管理能力量表和沟通满意度量表的数据。
对实验组的家属进行定性访谈,记录其对干预措施的评价和体会。
5.2 数据分析:对干预前后的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心理危机水平、压力感知、情绪管理和沟通满意度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然后,通过对定性访谈内容进行内容分析,归纳总结出心理危机干预对急诊科患者家属的影响和评价。
结论基于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针对急诊科患者家属心理危机的干预方法。
通过实验或调查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急诊科患者家属接受心理危机干预后,心理危机水平明显下降,压力感知减轻,情绪管理能力提升。
危重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调查分析及对策
危重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调查分析及对策引言:危重症患者的家属是患者康复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
面对患者病情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家属常常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了解和满足家属的心理需求,对于维护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实际调查数据,分析危重症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升危重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危重症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调查结果分析通过对危重症患者家属的调查,我们了解到以下几方面的心理需求:1. 信息需求:家属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需求更多的专业知识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患者所处的情况和后续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参与决策和康复计划。
2. 情感支持:家属情感上需要关注和安抚,尤其是在患者病情复杂或危重时,他们对医务人员和社会支持的需求更加强烈。
3. 心理舒缓:危重症患者家属常常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需要有效的心理舒缓方法和专业的心理支持,以减轻和缓解他们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4. 自我管理:家属为了更好地照顾患者,他们自身的自我管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例如饮食、休息、社交等方面。
1. 信息需求满足策略: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信息沟通机制,提供患者病情的详细、准确的解释以及治疗方案的介绍。
医护人员应通过多种形式(口头、书面、网络等)向家属提供相关信息,以便家属更好地理解和参与。
2. 情感支持策略:医护人员应注重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和交流,理解和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提供安抚和支持。
家属间之间也可以相互支持和交流,组建互助团体,共同应对困扰和压力。
3. 心理舒缓策略:医疗机构可以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团队,为患者家属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通过心理干预方法(如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家属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4. 自我管理策略:医疗机构应鼓励家属关注自身的健康和需求,提供相应的自我管理指导,包括饮食、休息、社交等方面的建议。
提供必要的家属活动和休息场所,让他们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
急救患者家属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
急救患者家属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随着医疗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病人及其家属就医时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护患纠纷呈不断上升趋势。
在急救患者中因为事发突然,因急救死亡患者在生命最后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前还和亲属在一起,却在刹那间要家属在无任何心理准备下接受与亲人永别这一严酷现实是十分艰难的,也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会引起不应有的医疗纠纷,因此,护士因了解和分析急救家属心理,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
1 急救患者家属的心理分析1.1 家属参与急救,监督急救的行为:在急救中患者家属在现场监督急救,甚至帮助医护人员抢拿急救用品,对医护人员的抢救水平和服务态度极为关注,他们的行为或错误的操作给抢救工作增加了忙乱。
1.2 抢救与不抢救的矛盾行为:在抢救过程中,家属要求积极抢救但又无力承担经济费用,从而产生矛盾心理,以致有意对医护人员提出一些过分要求,如得不到满足就吹毛求疵,无理取闹,甚至恶意索赔。
1.3 过失自责,抱怨他人的行为:家属对患者得病事实进行自我谴责,认为自己不该让患者干某事而致病,家属对医护人员的尽力抢救很少表示感谢,把自己的幽怨心情投射到周围人与事中,甚至责怪医护人员急救水平不过硬,抢救不得力。
2 应对措施2.1 熟练掌握急救技能,具备应急能力: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术,护士要有较强的责任心,掌握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处理程序,以娴熟的技术,沉着稳重的举止,勇敢镇定的处事行为,使患者家属的情绪又恐惧焦虑变为稳定。
2.2 过硬的心理素质:护士要有高度同情心,急患者及家属之所急,帮其所需,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投入抢救。
很短时间内,在患者家属心中建立起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安全感。
2.3 解释沟通到位:动态掌握患者病情及家属心理变化,窥测对方心理,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相关解释工作,及时传递信息,消除对方疑虑。
避免用刺激性语言和使用专业术语,不要刻意改变对方的观念和压抑对方的情绪。
2.4 工作人员协调一致:各种交接班和解释病情时,所有医护人员口径一致,严谨,有问题不在病人及家属面前互相指责,以免家属误会,质疑,出现纠纷。
危重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调查分析及对策
危重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调查分析及对策患者得了危重症后,家属们常常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担心患者的病情恶化,不知道如何与医生沟通,同时还要应对经济和家庭的压力。
为了了解危重症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本文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基于这些分析,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以帮助家属们更好地应对这一困境。
调查结果显示,家属们对于患者的病情了解不足。
很多家属无法理解医生的专业术语,也不知道如何向医生提问或寻求帮助。
这会导致家属的焦虑和无助感,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我们建议医院在治疗危重症患者的也应该关注患者家属的需求。
医生和护士应该积极与家属沟通,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解释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并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料供家属参考。
可以考虑在医院设置专门的家属教育课程,帮助家属更好地了解病情和应对方式。
家属们在经济和家庭方面也面临着压力。
调查发现,很多家庭因为患者的病情而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同时也牺牲了他们的工作和个人生活。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社会和医院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社会可以设立专门的慈善基金,为危重病患者家庭提供经济援助。
医院可以成立社工团队,帮助家属解决相关的家庭问题,例如安排家庭成员的照顾、协助处理经济纠纷等。
调查还发现,家属们缺乏心理支持。
他们往往感到孤独、焦虑和受压,但很少有人能够倾诉和理解他们的困境。
我们建议医院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家属提供心理援助和支持。
这些心理咨询师可以进行个别咨询,帮助家属纾解焦虑和压力,并提供相关的心理调适方法。
医院还可以组织家属交流小组,为家属提供一个互相倾诉和支持的平台。
危重症患者家属在心理需求方面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帮助家属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医院和社会共同努力提供相关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加强与家属的沟通、提供经济援助和心理支持,我们可以提高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急诊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与护理
急诊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关键词】患者关键词:急诊;患者家属;心理需求随着人口的日趋膨胀和交通科技的日益发达,车祸与意外伤害发生的比例日益增加,使得急诊患者近年呈不断上升趋势。
急诊患者生命处在危险状态,家属不同程度的存在焦虑,心理紊乱和情绪变化。
在急救室的抢救治疗过程中,家属常被隔离在急诊室外,故急诊患者家属的心理常被忽视和忽略。
由此看来,了解急诊患者家属的需求及焦虑因素帮助急诊患者家属正确面对此类危机是非常重要的。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我科对1999年4月至2005年4月400例急诊患者家属进行了心理需求调查分析。
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0例(回收率96.7%)其中男性185人,女性105人,重症患者家属178人,一般急诊患者家属112人,自费患者195人,公费95人。
1.2方法:采有问卷调查法。
包括病后或伤后来院时间,急诊患者诊断,医疗费用来源,患者家属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角色,急诊患者家属情绪:焦虑、恐惧、悲伤等,回收全部问卷后应用SA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患者家属心理需求按序排列。
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2.1心理需求比较结果表明,重症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高于一般急诊患者家属,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自费患者家属心理需求高于公费患者家属,但无显著差异P〉0.05;女性家属心理需求高于男性家属P〈0.05。
见表1。
2.2心理需求表现:调查表中列出15项具体心理需求,根据个体心理需求比较,我们将前10项按序排列。
见表2。
表1急诊患者家属心理需求比较(略)注:*P<0.05(重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与一般家属需求比较);※P>0.05(自费患者家属心理需求与公费患者家属心理需求比较);△P<0.05(女性家属心理需求与男性家属心理需求比较)3讨论心理需求系指个人的一种心理需求,此要求如能满足则能解除或降低其焦虑与烦恼,而且能改善目前状况的立即感觉,能增加舒适及幸福感。
急危重症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与护理干预研究
急危重症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与护理干预研究摘要: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几乎都是十分紧急、危重、复杂的,其家属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如忧虑的激动情绪。
患者家属决定着急危重症患者能否得到继续治疗或者说继续更好的重要人物,这关系到患者生理、心理能否得到快速的康复。
医护人员有必要充分掌握急危重症患者家属的情绪波动和心理需求,根据其特点进行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一方面能够鼓励急危重症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另一方面还能避免纠纷等不必要的麻烦出现。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极为重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相关概念及其主要的心理表现,从而进一步提出其家属的心理需求及护理干预。
关键词:急危重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护理干预一、急危重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相关概念急危重症患者是指因某种疾病、外伤、中毒等造成的随时会出现生命危险的病人。
百度百科上对于“家属”一词的解释是这样的:家庭内户主本人以外的成员,也指职工本人以外的家庭成员。
语出《管子·立政》:“凡过党,在其家属,及於长家。
”生活中大体可以将其总结为三种关系:血缘、婚姻、养育。
实际上应当将其范围扩大:把对于病人来说特别重要的人或者与病人有着重要关系的人也应当归为家属。
危重患者家属心理需求这个概念就可以很好理解了,就是与患者有重要关系的人的一种心理期待与要求,这种心理需求会随着预想值的实现而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二、急危重症患者家属焦躁为主要的心理表现家里有病人的时候家属最是跟着着急上火。
急危重症患者的家属表现的更为突出,主要焦躁,这主要表现在紧张、担忧、害怕、易怒等不愉快的负面情绪,而且常常出现呼吸困难、手脚冰凉、出虚汗、反应迟钝等生理反应。
这种情绪非永久性,而是随着患者的出院而缓解、减轻、消失。
因此,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将这种情绪进行控制或者发泄出去。
亲人生病住院对于其家属来说就是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如果是急危重症,那么对于家属来说更是最严重的打击。
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家属的焦躁情绪要远远高于普通病房家属的焦躁情绪指数,急诊科的病人家属很少会出现焦躁等负面情绪或者只有轻微的倾向。
急诊患者家属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探讨
急诊患者家属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探讨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患者家属不良心理状态,提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干预效果。
方法:于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诊患者中,随机选取94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析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并实施心理干预措施。
结果:干预组患者家属不良心理状态存在率更低,患者(或家属)护理满意度更高。
结论:应将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到急诊护理工作中,针对患者家属存在的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加以干预,使其不良心理状态得到缓解,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患者家属;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干预前言: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严重,患者家属压力相对较大,焦虑、抑郁、恐惧情绪严重,对患者的治疗不利[1]。
本文于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诊患者中,随机选取94例作为样本,对患者家属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心理护理干预措施: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诊患者中,随机选取94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
干预组患者47例,包括男性24例,女性23例。
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54.41±0.65)岁。
对照组患者47例,包括男性23例,女性24例。
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54.38±0.71)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析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并实施心理干预措施,针对焦虑、恐惧、抑郁问题,分别采取不同心理护理方法对其加以护理,同时考虑家属与患者的关系,及其年龄等因素,提高心理护理有效性。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家属不良心理状态存在情况,包括焦虑、恐惧、抑郁3项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或家属)急诊护理满意度,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3项指标。
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急危重患者家属心理情绪影响的效果观察
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急危重患者家属心理情绪影响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讨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急危重患者家属心理情绪影响的效果观察。
方法:入选60例危急重患者家属主要于2021年5月-2022年3月陪同诊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
观察指标:护理后心理情绪状态、护理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护理后各项心理情绪状态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急危重患者家属实施心理护理后负面心理情绪改善效果显著,且十分满意此护理模式。
【关键词】急危重患者;家属;心理护理急危重患者需立即进行病情诊疗,其病情危重且发病紧急,若治疗不及时有效,将极大可能造成对其生命安全的威胁[1],家属由于对患者危及生命事件缺乏一定的心理准备,加之对治疗程序及疾病的不了解,导致其很容易出现无助感及恐惧感。
家属在辅助患者临床治疗及康复方面发挥作用巨大,应注重对其的心理护理干预工作,通过改善其心理精神状态,来提高疾病应对方式及治疗依从性。
基于此,本次研究中对本院2021年5月-2022年3月收治60例危急重患者家属实施常规护理与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60例危急重患者家属主要于2021年5月-2022年3月陪同诊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
对照组中男14例(46.67%)、女16例(53.33%),年龄:(39.68±8.54)岁;研究组中男12例(40%)、女18例(60%),年龄:(39.87±8.55)岁。
两组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向家属叮嘱抢救治疗需配合事项,告知其患者情况,并询问患者相关资料等。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1)对家属进行热清接待,主动倾听其内心想法,鼓励家属表达内心想法,以情绪疏导、心理暗示、语言鼓励等方式对其不良心理情绪进行疏导。
危重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调查分析及对策
危重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调查分析及对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危重症患者的家属心理需求却被人们所忽视。
危重症患者家属在长期陪护、焦虑、紧张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危重症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本文将对危重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调查分析本次调查共有50名危重症患者家属参加,其中女性为28人,男性为22人,调查结果如下:1. 接受信息的需求:46人表示需要获得患者的病情信息、治疗进展以及治疗方案等信息,认为这能减轻自己的焦虑感。
2. 情感支持的需求:49人认为情感支持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认为家庭的支持能够加强他们的勇气和信心。
3. 理解和认同的需求:45人希望医务人员和其他家属能够了解和认同他们的情感和感受。
4. 支持和帮助的需求:47人希望得到医务人员和其他家属的支持,帮助他们面对危重病人的照顾和治疗。
5. 自我照顾的需求:42人表示需要关注自己的情况,减轻自己的疲劳感和压力。
二、对策分析1. 提供信息:为满足家属接受信息的需求,医护人员应该加强与家属的沟通,详细讲解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方案,让家属能够更好地了解病情进展。
2. 情感支持:面对家属需要情感支持的需求,医务人员和其他家属需要给予关注和安慰,鼓励他们寻求社会、友情和亲情的支持,帮助他们缓解自己的压力和不安的情绪。
3. 理解和认同:在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和其他家属,应该了解和认同家属的感受和情感需求。
可以积极参与家属聚会或组织家属交流活动,主动抓住机会与家属进行沟通。
4. 支持和帮助:医务人员和其他家属应该积极地帮助危重症患者的家属,要尽量减轻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和照顾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信心。
5. 自我照顾:在危重症患者家属护理期间,他们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所以他们需要学会自我照顾。
如多锻炼,做适量的运动,参与心理咨询等活动,让他们能够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死者 家属 均无 精神 疾患 , 无心 、 肺、
肝、 肾等 重要 器官严 重 功能 障碍 ; ②无 重大 家庭 事故 和
经成 为 临床 心 理 学 日益 关 注 的研 究 热 点 , 《 症 状 自评 量表 一S C L 9 0 } 是 一 种 广 泛 用 于测 试 心理 健 康 的量 表
刘 靖 雯
( 广州市惠爱 医院 精神科 广东 广 州 5 1 0 3 7 0 )
【 摘要 】 目的
调查 急症 死亡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 , 并 分析心 理危机 干预效果 。方法
选 择急诊 科就诊 死亡 的 1 5 0
例患 者的家属作为研究对象 , 采用症状 自评量表 ( S C L一 9 0 ) 进行 调查 , 评估家 属 的心理健康状 况 , 分析性 别 、 年龄 、 学历
0 . 0 5 ) ; < 6 0岁家属和 I >6 0岁家属躯体化 、 强迫 、 抑郁 、 敌对 、 精神病性评分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 大学本科 以下 家属 和大学本科及以上家属躯体化 、 强 迫、 抑郁 、 焦虑评分 、 恐怖 、 精 神病性 评分差异 有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干 预组
之一 , 可 有效评 定 一个 人 是 否 有某 种 心 理 症 状 及 其 严
急性心理创伤史 ; ③排除夫妻关系不和或长期离异 , 夫 妻 双方 或一 方有 长期慢 性疾 病 给家庭 带来 重大 经济 或
心 理负 担者 。
重程 度 , 可较 好 地 区分 有 心 理 症 状 ( 即有 可 能处 于 心 理 障碍 或心理 障 碍边 缘 ) 的人 。本 研 究 旨在 调 查 急 症 死亡 患者 家属 的心理 健 康 状 况 , 并分 析 心理 危 机 干 预 的效 果 , 以期 能使 家属尽 快 调整 心态 , 降低 应激 反应 程 度, 重塑 生活 的信 心 , 维 护 丧 亲者 的身 心 健 康 , 现 将 结
临床医护人员的关注 , 其 不 良心理状况 受性 别 、 年龄 、 学历 因素影响 , 实施及 时 、 有效 、 个体化 的心理危 机干预有利 于降低 丧亲者的不 良心理反应 , 预防丧亲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 。
【 关键词 】 急诊 ; 死亡 ; 家属 ; 心理危机干预 【 中图分类号 】 R 7 4 9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4 3 7 X . 2 0 1 5 . 0 7 . 0 1 4
果分 析 如下 。
1 . 3 调查及 干预方法
采 用 症 状 自评 量 表 ( S C L一
9 0 ) 对家 属进 行 一对 一 问 卷 调 查 , 要 求 按 指 导 用 语 逐
一
填写 , 当场 发放 问卷 , 当场 回收 , 包 括 躯体 化 、 强迫、
人 际关 系 、 抑郁 、 焦虑 、 敌对 、 恐怖 、 偏 执 和精 神 病 性 因 子, 评估 家属 的心 理健 康状 况 , 分析性 别 、 年龄 、 学历 对
心 理状 况 的影 响 , 干 预 组 家 属 在 急诊 死 亡 后 3 d内对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 般资 料 选 择 急 诊 科 就诊 死 亡 的 1 5 0例 患 者 的家 属 作 为 研 究 对 象 。死 亡 患 者 中 男 1 2 6例 , 女 2 4
义( P> 0 . 0 5 ) , 具有 可 比性 。
心理反应 , 常常处于较高的应激水平 , 给身心健康带来 不利 的影 响 , 也 是 导致 医疗 纠 纷 的 重要 原 因 _ 1 J 。随 着
急诊 患者 数量 不 断上 升 , 关 于 丧 亲者 的心 理 学 研究 已
1 . 2 入选 标 准
和对 照组治疗后躯体化 、 强迫 、 人际关系敏感 、 抑郁、 焦虑 、 敌对 、 恐怖、 偏执、 精 神病性评 分均 明显低 于治疗前 ; 干预 组治
疗后 躯体化 、 抑郁 、 焦虑 、 恐怖评分均 明显低 于对 照组 ( P< 0 . 0 5 ) 。结论 急性死 亡对 其家属产生不 良心理影响 , 应 引起
5 8例 , 大 学本 科 及 以上 1 7例 。对 照组 中男性 家 属 3 5 例, 女性 家属 4 0例 ; 年龄为 2 8~7 5岁 , 平均( 4 7 . 5±
1 2 . 3 ) 岁; 大 学 本 科 以下 学 历 5 5例 , 大学 本 科 及 以 上 2 0例 。两组 死者 家属 一般 资料 比较 , 差 异无 统 计 学 意
阿南 医学 研 究 2 0 1 5年 7月 第 2 4卷 第 7期
H EN AN MED I CA L R ES E AR CH J u l y 2 0 1 5, V o 1 . 2 4, No . 7
・
3l ・
・
临 床 研 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急 症 死 亡 患 者 家 属 心 理 健 康 状 况 调 查 及 心 理 危 机 干 预 效 果 分 析
对 心理状况的影响 。按随机数字表将 1 5 0例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 7 5例和对照组 7 5例 , 干预组家属在急诊死亡后 3 d内 对其 家属实施心理危机干预 , 对 照组未 实施 心理 危机干 预 , 比较 两组家 属干 预前后 症状 自评 量表 ( S C L一 9 0 ) 各 因子评 分, 采用 S P S S 1 9 . 0进行统计分 析。结果 男性家 属和女 性家属 躯体化 、 强迫 、 抑郁 、 焦 虑评 分差异 有统计 学 意义 ( P<
急诊死亡患者发病急骤 、 病情凶险、 发展迅速 , 其
家属 未作 出充 分 的心 理 准备 , 突如 其 来 的变 故 常使 家 属 出现惊恐 、 紧张 、 激动 、 烦躁 、 哭 泣 等 不 良心理 情 绪 , 产生 躯体 化 、 强迫 、 抑郁 、 焦虑、 恐 怖等不 同表现形 式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