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篇古代道德名言

合集下载

名人名言(治国)

名人名言(治国)

1、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管子治国》2、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

----《荀子大略》3、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

----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4、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汉贾谊《新书大政上》5、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管子治国》6、贤圣之君,经济之士,必先富其国。

----宋《李觏集富国策》7、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贤君》8、廉者必使民俭以丰财,才者必使民勤以厚利。

举廉举才,必以丰财厚利为征。

----清唐甄《潜书考功》9、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含今,未之尝闻。

----汉贾谊《新书无蓄》10、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

----《毛泽东选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1、下者尽力而无耗弊,上者量民而用有节,则民与国庶几乎俱富矣。

----宋欧阳修《原弊》12、不务先富民,而唯言益国,岂有民贫于下,而富国于上邪?----《南齐书武十七王传》13、少数人有钱是假富,要多数人有钱才是真富。

---《孙中山全集在广东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庆纪念会的演说》14、天下之所恃以为安者,财也,兵也。

----《明史》卷二一0《桑乔列传》15、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

----汉王符《潜夫论爱日》16、圣人非不好利也,利在于利万人;非不好富也,富在于富天下。

----唐白居易《策林不夺人利》17、先饮食而后教诲;谓治人也。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18、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是整理生产的,不是破坏生产的。

----李大钊《社会主义释疑》19、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20、养民以论功,足食心养民。

----清唐甄《潜书考功》21、益食而民不饥,益富而国家实。

名言警句――爱国、治国、安危篇

名言警句――爱国、治国、安危篇

名言警句——xx、xx、xx篇xx篇1、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爵。

(清·陈璧)xx:一片赤胆忠心为了报效国家,能留下爱国报国的业绩名声胜过被封什么官爵。

2、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明·海瑞)xx:大丈夫所应有的志向是经理好国家,能够使天下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3、愿得此躯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戴叔伦)xx:愿把自己的身体长期报效祖国,何必非活着回玉门关内来。

4、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三国·曹植)xx:闲居着不是我的心志,我愿心甘情愿地去解除国家的困难。

5、名编壮士藉,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释:名字编入了登记壮士的名册,就不能心中想着个人的私事。

献身于国家为国排忧解难,把死看为象归来一样。

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宋·欧阳修)xx:被封赠高官并不是我的意思,我只愿意使天下太平。

7、一官试易了,报国何时毕?(宋·欧阳修)xx:一任官职很容易过去,但报效祖国永远不能完毕。

8、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

(明·于谦)xx:离开家乡去为国尽力是寻常的事情,惭愧的是为国没立下什么功劳。

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xx: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哪能因为有祸就逃避、有福就去迎受呢。

10、金甄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谨)xx:祖国被帝国主义侵占了台湾、辽东半岛,这总要收回来,为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去牺牲,又岂敢爱惜自己的生命。

11、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xx:国的兴盛与衰亡,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12、已拼薄命付危疆,死生关头岂待商。

(明·瞿式耜)xx:自请留守桂林时已决心牺牲,在以身殉国这样的重大关节上是毫无犹豫,不用商量的。

13、未收皇家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唐·令狐楚)没有收复被吐番占领的黄河和湟水等地,不打算考虑回故乡。

古代治国之道名言

古代治国之道名言

智慧传世——古代治国之道名言导言:古代,众多智者和国君用他们的智慧和远见管理着国家,秉持着诸多治国之道。

他们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言,这些名言蕴含着智慧和思考,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治国之道有着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为您呈现古代治国之道的名言,带您领略古人智慧的博大精深。

一、道德与治理1. 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名言强调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在治国之前,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保持良好的品质和操守,以身作则,才能够治理好家庭和国家。

2. 孟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孟子所言,强调在治理国家时,要依靠民众的力量。

民众的智慧和能力是丰富而不可忽视的,政治家应该充分信任和倾听民众的声音,而非单方面强行施政。

二、明智和决策1. 孙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的名言强调了对敌人了解的重要性。

在治国之道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深入了解敌人的实力和策略,才能够制定出明智而有效的政策和决策。

2. 张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名言强调了每个个体对国家兴衰的影响力。

不论身份和地位如何,每个人都应尽全力为国家的兴旺和民众的福祉负责任,共同承担起为国家做贡献的责任。

三、善治和统治1. 司马迁:“上下求索,罔不得中道。

”这句名言表达了中庸之道的思想,强调了治理国家时要追求平衡和稳定。

不偏激、不偏私,中正平和的治理方式能够使国家保持和谐与发展。

2. 刘备:“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这句名言强调了领导者的责任和忠诚。

领导者应以人民的信任为重,忠实履行托付给自己的责任,为人民谋福祉,而非私利或权力。

结语:古代智者和国君们留下了许多精辟而深刻的治国之道名言。

这些名言凝聚着智慧和经验,对于我们理解治理国家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启示。

道德和治理、明智和决策、善治和统治等方面的名言,体现了古人的博大智慧,值得我们深入领悟和学习。

通过理解古代治国之道,我们能够汲取智慧,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治理挑战。

古代用人之道经典名言

古代用人之道经典名言

古代用人之道经典名言古代用人之道经典名言一、德才兼备方为上选古代人治国安邦之道,首重于用人之准则。

一则名言是:“嫖喝不学谩骂医生,招致福祸,恨不能沐浴于紫宫;德才兼备者,尚待斯人。

”表明德才兼备方为上选。

二、行胜于言,以实为本在古代中国,一个人的言论多是用来掩饰自己的短处或者迎合上司的需要。

实干和忠诚才是真正受人赏识的品质。

故有古人云:“才高八斗却慢吞吞,不如胸无宿物好;言出如山却空空,不如道人好手脚。

”三、多听巧言,但留心其人聪明人知道在面对求职者或者员工的面试时,多听巧言但要保持警惕。

历史上曾有谚语流传,“狮子词似‘醴泉瓮’,木鸡面貌怪人形。

”强调虽然有些人说话很动听,但在面对实际工作时表现却常常令人失望。

四、察颜观色,保持专注在古代,官场斗争和选贤任能是头把交椅的事。

中观家适时说过:“人面马不僵,事似石不渗。

”试图揭示人面如马不僵与处理事务如同石头不渗之间的相似性,鼓励人们在选用人才和推动工作中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五、权衡利弊,盈亏分明古人说,“考虑事情总要三步走:推己及人加盈亏,量力而行讼利弊。

”这便是古代用人之道的经典指导之一。

在权衡一个人的优缺点时,要不管是他的才能、德行还是其他与工作相关的因素,都要经过分析和思考。

六、用人莫切务须帮过去的智慧人士常说:“齐民使者若求才,可令代善于他人;产业豪门需其干,不必招惹力盗。

”这是告诫管理者在选拔人才时要避免惠及私心和顾全大局。

七、善织团队,创造奇迹古人说:“千人之力秉公能,就如凤翼足青云。

”这是告诫管理者在团队选拔时要注意抓住人群的优势和团队的力量,以此达到创造奇迹的目的。

因此,一个团结、和谐的团队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八、删定双检品性识古代人讲究道德修养,在用人中更是不容忽视。

一则古谚说:“少年人品诚宜择,即使千金贵化子。

”意指在选择年轻人时要注重人品,因为人品决定着一个人的未来发展。

九、德行决定未来古人常言道:“人之初,性本善。

”可见古代人对于品德的重视。

关于治国的经典名言

关于治国的经典名言

关于治国的经典名言关于治国的经典名言1、天下为公。

(孙中山)2、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3、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列子·说符》)4、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管子》)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7、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子》)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1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1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范仲淹《岳阳楼记》 )1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13、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陈子昂《感遇诗》)1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16、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8、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19、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意林》引《物理论》)释:构,架屋。

简,通“柬”,选择。

佐,辅助的人。

20、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21、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释: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

逸,安心。

使,经常忙碌。

22、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

治理国家的名言条

治理国家的名言条

无为而治。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论语·卫灵公》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无为:道家所指顺应自然变化之意;治:治理。

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

后泛指以德化民。

治以教化为本。

——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脱脱《宋史·萧服传》治理国家名言治国无法则必乱。

——清代大臣张廷玉《明史》治大国,若烹小鲜。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道德经》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鲜:鲜美的食物;味美的食物。

本句的字面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通行的解释是:治大国就好像煎(煮)小鱼(不要经常翻动)。

商·伊尹见商汤是个贤德的君主,便向他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

一次,伊尹借汤询问饭菜的事,说:“做菜即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

”商汤听了,很受启发,便产生重用伊尹之意。

商汤和伊尹相谈后,顿觉相见恨晚,当即命伊尹为「阿衡」(宰相),在商汤和伊尹的经营下,商汤的力量开始壮大,想进攻夏桀。

为无为,则无不治。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脱脱《宋史·宋祁传》关于治理国家的名言元·脱脱等《宋史·宋祁传》。

三冗:指天下有定官而无限员,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僧道日益众多而无定数。

为国:治理好国家。

这两句大意是:不把三种多余的人员去掉,就不能把国家治理好。

这是宋祁给宋仁宗赵祯上疏中的两句话。

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割据.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及藩镇兵权,从中央到地方,官职虽是一定的,但官员没有限制,吏治混乱;除京师正规军禁军外,各州还招募大量厢军,国家供养了一支庞大而不能作战的军队;不从事生产的和尚、道士也日益增多,不加节制。

道德经经典名句翻译与感悟

道德经经典名句翻译与感悟

【导语】《道德经》的作者是⽼⼦,⽼⼦⼜称⽼聃、李⽿,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

下⾯是®⽆忧考⽹分享的道德经经典名句翻译与感悟。

欢迎阅读参考!1.道德经经典名句翻译与感悟 1、以正治国,以奇⽤兵,以⽆事取天下。

——出处:《道德经》第五⼗七章 【翻译讲解】:以正道治国,以奇计⽤兵,与民休息安定民⼼才能⾂服天下。

【感悟】治国须正,⽤兵须奇,顺应⾃然,才能达到⽆为⽽治。

这是⽼⼦关于治国、⽤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2、见⼩⽈明,守柔⽈强。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翻译讲解】:察见⼏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感悟】有为者当明察秋亳,⽽对外⼜能守持柔弱。

3、⼤成若缺,其⽤不弊。

⼤盈若冲,其⽤不穷。

⼤直若屈,⼤巧若拙,⼤辩若讷。

——出处:《道德经》第四⼗五章 【翻译讲解】:最完善的,总让⼈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但它的作⽤永不衰竭。

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没有穷尽。

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感悟】⽼⼦认为,事物达到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然。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出处:《道德经》第五⼗⼋ 【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感悟】这是⽼⼦具有辩证思想的名⾔。

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

5、治⼤国若烹⼩鲜。

——出处:《道德经》第六⼗章 【翻译讲解】:治理⼤国就像烹煮⼩鱼(⼀样的道理)。

【感悟】这是⽼⼦关于治国的⽅略。

⽑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

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 6、图难于其易,为⼤于其细。

——出处:《道德经》第六⼗三章 【翻译讲解】: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做⼤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感悟】只有由易⼊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事。

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事,必作于细。

——出处:《道德经》第六⼗三章 【翻译讲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于容易,天下的⼤事,必定起于细微。

治国古语名言警句

治国古语名言警句

治国古语名言警句1. 有关治国的名言警句天下为公——孙中山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国者,必以奉法为重——《列子·说符》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管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范仲淹《岳阳楼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陈子昂《感遇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001.勿延誉归己,勿诿过于人;勿徇私废公,勿贪渎纵欲。

002.与声色犬马零距离难免失足,同清正廉洁相坚守方可成材。

003.得志时贵在清醒,失意时重在平衡。

004.识时务清廉政务,通人情不徇私情。

005.领导者的角色:在人民面前是公仆,在工作面前是表率,在腐败面前是利剑。

006.动摇理想信念,必然迷失方向;追求骄奢浮华,终将逸豫亡身。

007.立德行善勤为先,富民安邦心所系。

008.法到严时生廉政,官到清时更爱民。

009.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像无舵的航船;失去节制的私欲,就像决堤的洪水。

010.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

011.廉洁奉公公平公正方显公仆本色;执政为民民情民生应是为政所系。

012.执政为民,民心所向;掌权为己,自取灭亡。

013.在官唯明,理事唯平;处世唯清,待人唯诚。

014.管涌如不堵,能决防洪之长堤;贪欲如不除,可毁为官之大志。

015.勤政廉政政通人和,亲民爱民民康物阜。

016.为官禁权力与金钱握手,做人倡正直与廉洁相拥。

017.惩治腐败为民心之所向,敢于执法乃兴国之关键。

018.秉公执法威自显,善听民言政更廉。

019.浮华虚荣是堕落的序言,廉政敬业为成功的宝典。

(完整版)名人名言(治国)

(完整版)名人名言(治国)

1、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管子治国》2、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

----《荀子大略》3、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

----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4、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汉贾谊《新书大政上》5、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管子治国》6、贤圣之君,经济之士,必先富其国。

----宋《李觏集富国策》7、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贤君》8、廉者必使民俭以丰财,才者必使民勤以厚利。

举廉举才,必以丰财厚利为征。

----清唐甄《潜书考功》9、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含今,未之尝闻。

----汉贾谊《新书无蓄》10、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

----《毛泽东选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1、下者尽力而无耗弊,上者量民而用有节,则民与国庶几乎俱富矣。

----宋欧阳修《原弊》12、不务先富民,而唯言益国,岂有民贫于下,而富国于上邪?----《南齐书武十七王传》13、少数人有钱是假富,要多数人有钱才是真富。

---《孙中山全集在广东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庆纪念会的演说》14、天下之所恃以为安者,财也,兵也。

----《明史》卷二一0《桑乔列传》15、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

----汉王符《潜夫论爱日》16、圣人非不好利也,利在于利万人;非不好富也,富在于富天下。

----唐白居易《策林不夺人利》17、先饮食而后教诲;谓治人也。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18、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是整理生产的,不是破坏生产的。

----李大钊《社会主义释疑》19、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20、养民以论功,足食心养民。

----清唐甄《潜书考功》21、益食而民不饥,益富而国家实。

古代座右铭_励志名言

古代座右铭_励志名言

古代座右铭古代座右铭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7、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

滑稽列传》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1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1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1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15、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16、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将进酒》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1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1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2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2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2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2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2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27、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明日歌》2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2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郑板桥《对联》30、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31、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32、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表示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

表示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

表示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
1. "人生在世,品德为先。

" - 孔子
2. "人之初,性本善。

" - 荀子
3.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 《论语·为政篇》
4. "行善积德,言者无忧;行恶积祸,言者无辞。

" - 《庄子·德充符篇》
5. "德行天下,身行自律。

" - 《大学》
6. "凡事须以德为先,以智为辅。

" - 《礼记·中庸》
7.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 《论语·为政篇》
8. "立身以立德,成家以持仁,治国以正直,平天下以公平。

" - 《大学》
9. "人生在世,应当以道德为准则。

" - 庄子
10. "言必信,行必果。

" - 《论语·为政篇》
这些名言警句强调了个人品德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注重修身养性、遵循道德规范,并将其贯彻于日常生活中。

中国古代名言

中国古代名言

一、古代中国(从先秦到1840):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13: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传》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20: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将进酒》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23: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2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2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治国治天下名言

治国治天下名言

治国治天下名言第一篇:治国治天下名言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构:架屋。

简:通“柬”,选择。

佐:辅助的人。

○《意林》引《物理论》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

逸:安心。

使:经常忙碌。

○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

其言切至。

”(2)安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

备:事先有准备。

○《左传·襄公十一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为wéi:做,防止。

未有:没有发生之时。

未乱:尚未发生**。

○《老子》六十四章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浚:开浚,疏通。

○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召远:招徕远方的人。

修:整治。

近:指国内。

闭:堵塞。

○《管子·版法》(3)民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惟:惟独,只有。

邦:国。

本:根本。

○《尚书·五子之歌》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夫:发语词,无实义。

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

合而听之:全面听取。

圣:无所不通。

○《管子·君臣上》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为wéi:治理。

正:使正当。

○汉·王符《潜夫论·务本》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兴行:重德行。

○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4)民心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安土重zhò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

关于治国之道的名言

关于治国之道的名言

1.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释义:治理国家有常规,以对
百姓有利为根本;从事政治有规范,以法令推行为好。

2.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3.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道德
经》第六十五章
4.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

——管子(战国)《管子·法法》
5.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6.治国之道,爱民而已。

7.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释义:治理国家的主要原则是公平正直。

8.国如有病,应引国之治者,师治错,医治患,法治恶,如三类皆腐恶在位,
天下何得以盛。

9.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10.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11.法者,治之端也。

——荀况(战国)《荀子·君道》
12.国因法律而昌,法律因人而贵。

——日莲(日)《立正安国论》
13.治川者决之使导,治民者宣之使言。

14.乱则国危,治则国安。

——《荀子·王霸》
15.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
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关于德的名言警句,成语

关于德的名言警句,成语

关于德的名言警句,成语德的名言警句、成语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有许多关于德的名言警句和成语,它们蕴含着古人对于道德品质的深刻思考和总结。

这些名言警句和成语,不仅具有理论深度,更是人们世世代代的指导箴言。

下面,我们来看看其中一些精彩之作。

1. "德行天下,功名心选" ——出自《曾子父传》这句名言强调了德行对于取得成功的重要性。

只有卓越的品德和行为,才能得到天下人的认可与赞美。

而功名的追求则需要心中有自己的选择和主张,而非盲目随从他人。

2. "以德报怨" ——出自《礼记·礼运篇》这句成语告诉我们,对待恶意对待我们的人,我们应以德报怨,以善心与善行来回应。

这是古人崇尚仁义道德的表现,也是我们对待他人应有的高尚情操。

3. "德高望重"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德行高尚,在社会中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

其含义是说,一个人的德行越高尚,则会得到越多人的仰慕和尊敬。

4. "三纲五常" ——出自儒家思想这是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中关于道德行为规范的总纲,指导人们做人与为政。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强调家庭和社会的秩序与稳定;"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个人品德修养的关键。

5. "莫善于盛德" ——出自《孝经》这句名言告诉我们,没有比拥有盛德更好的事物。

盛德是一种非常强大和宝贵的力量,它能打动人心、影响社会,是个人和社会成功的基石。

6.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出自《大学》这句名言强调了个人修身养性、并且以此为基础建立和谐家庭、创造稳定社会、实现天下太平的重要性。

修身,即个人悟道修行;齐家,即和睦的家庭关系;治国,即贤能的治国之道;平天下,即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

7. "以德服人" ——出自《礼记·中庸篇》这个成语强调了以德来感化和教育他人,使别人因为你的品行而愿意接受你的影响。

古代执法名言警句

古代执法名言警句

古代执法名言警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执法的名言警句,欢迎阅读。

古代执法名言警句1、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尚书·大禹谟》2、诛禁不当,反受其央。

——《马王堆汉墓帛书·国次》3、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

——《汉书》4、诛不避贵,赏不遗贱。

举事不私,听狱不阿。

——《晏子春秋·内篇》5、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三国演义》6、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7、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8、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韩非子·解老》9、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尚书》10、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金缨《格言联壁·从政》11、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

(汉·刘安《说苑·政理》)12、政令必行,宪禁必从。

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

——王符《潜夫论·考绩》13、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

——欧阳修《魏梁解》14、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尚书·大禹谟》15、有治人,无治法。

——荀子16、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17、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

——慎到18、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

——沈家本19、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

——《管子·明法》20、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管子·法法》21、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鬼谷子·符言》22、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苏轼23、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韩非子·饰邪》24、一民之轨,莫如法。

——《韩非子·有度》25、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古代执法名言警句

古代执法名言警句

古代执法名言警句古代执法名言警句1、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尚书大禹谟》2、诛禁不当,反受其央。

——《马王堆汉墓帛书国次》3、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

——《汉书》4、诛不避贵,赏不遗贱。

举事不私,听狱不阿。

——《晏子春秋内篇》5、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三国演义》6、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7、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8、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韩非子解老》9、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尚书》10、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金缨《格言联壁从政》11、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

(汉刘安《说苑政理》)12、政令必行,宪禁必从。

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

——王符《潜夫论考绩》13、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

——欧阳修《魏梁解》14、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尚书大禹谟》15、有治人,无治法。

——荀子16、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17、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

——慎到18、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

——沈家本19、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

——《管子明法》20、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管子法法》21、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鬼谷子符言》22、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苏轼23、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韩非子饰邪》24、一民之轨,莫如法。

——《韩非子有度》25、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董仲舒26、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韩非子饰邪》27、言出为箭,执法如山。

——李绿园《歧路灯》28、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商君书君臣》29、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欧阳修《纵恶论》30、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31、宪律制度必法道。

古代执法名言警句

古代执法名言警句

古代执法名言警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执法的,欢迎阅读。

古代执法名言警句1、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尚书·大禹谟》2、诛禁不当,反受其央。

——《马王堆汉墓帛书·国次》3、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

——《汉书》4、诛不避贵,赏不遗贱。

举事不私,听狱不阿。

——《晏子春秋·内篇》5、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三国演义》6、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7、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8、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韩非子·解老》9、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尚书》10、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金缨《联壁·从政》11、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

(汉·刘安《说苑·政理》)12、政令必行,宪禁必从。

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

——王符《潜夫论·考绩》13、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

——欧阳修《魏梁解》14、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尚书·大禹谟》15、有治人,无治法。

——荀子16、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17、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

——慎到18、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

——沈家本19、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

——《管子·明法》20、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管子·法法》21、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鬼谷子·符言》22、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苏轼23、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韩非子·饰邪》24、一民之轨,莫如法。

——《韩非子·有度》25、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治理国家的名言条

治理国家的名言条

治理国家的名言条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无为而治。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论语·卫灵公》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无为:道家所指顺应自然变化之意;治:治理。

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

后泛指以德化民。

治以教化为本。

——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脱脱《宋史·萧服传》治理国家名言治国无法则必乱。

——清代大臣张廷玉《明史》治大国,若烹小鲜。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道德经》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鲜:鲜美的食物;味美的食物。

本句的字面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通行的解释是:治大国就好像煎(煮)小鱼(不要经常翻动)。

商·伊尹见商汤是个贤德的君主,便向他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

一次,伊尹借汤询问饭菜的事,说:“做菜即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

”商汤听了,很受启发,便产生重用伊尹之意。

商汤和伊尹相谈后,顿觉相见恨晚,当即命伊尹为「阿衡」(宰相),在商汤和伊尹的经营下,商汤的力量开始壮大,想进攻夏桀。

为无为,则无不治。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脱脱《宋史·宋祁传》关于治理国家的名言元·脱脱等《宋史·宋祁传》。

三冗:指天下有定官而无限员,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僧道日益众多而无定数。

为国:治理好国家。

这两句大意是:不把三种多余的人员去掉,就不能把国家治理好。

这是宋祁给宋仁宗赵祯上疏中的两句话。

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割据.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及藩镇兵权,从中央到地方,官职虽是一定的,但官员没有限制,吏治混乱;除京师正规军禁军外,各州还招募大量厢军,国家供养了一支庞大而不能作战的军队;不从事生产的和尚、道士也日益增多,不加节制。

孟子治国名言

孟子治国名言

孟子治国名言范文一: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提出的治国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孟子主张,治国必须坚持仁爱、中庸、善治等原则,才能够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孟子的治国思想可以从他的一些著名名言中得到体现。

例如,他曾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意味着民众的利益是最重要的,国家的利益次之,君主的利益最轻。

因此,治国者应该坚持以民为本,尊重民众的权利和利益,为民众谋取最大的福利。

同时,孟子还提出了君民同乐的观念。

他曾说过:“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句话表明治国者应该尊重民众的贡献和智慧,在决策时听取民意,用民众的智慧来治理国家。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君民同乐,让国家和人民共同繁荣。

总的来说,孟子的治国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他所强调的仁爱、中庸、善治等原则,是现代国家治理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如果我们能够在现代社会中贯彻孟子的治国思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

要点分析:本文主要就孟子治国思想的一些名言进行了分析,主要强调了孟子提出的以民为本、君民同乐等原则。

整篇文章简明扼要,用词简练,突出了主题,结构合理。

用词分析:本文用词精准。

比如“以民为本”、“尊重民众的权利和利益”、“听取民意”等表达方式简洁清晰。

在句子结构、拼音和标点符号上都比较规范,让读者看起来很流畅。

范文二:孟子是一位古代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治国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孟子认为,治国必须始终贯彻仁爱、中庸、善治等原则,才能够让国家和人民共同繁荣。

孟子的一些著名名言反映了他的治国思想。

例如,“民以食为天”,这说明在治国过程中要重视民生,让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他还提出了“贤能使民与之若同”,这句话意味着治国者应该集众人之所长,用智慧去治理国家,让人民也能够参与其中。

除此之外,孟子还提出了“养生之道,安民之本”,这说明治国者不能只关注政治和经济等一些表面问题,还要注重人民的身心健康。

只有让人民健康、快乐地生活,国家才能够更好地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国篇
1、天下为公。

(孙中山)
2、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3、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列子·说符》)
4、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管子》)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7、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子》)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1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
1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范仲淹《岳阳楼记》 )
1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13、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陈子昂《感遇诗》)
1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16、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8、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19、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意林》引《物理论》)
释:构,架屋。

简,通“柬”,选择。

佐,辅助的人。

20、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21、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释: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

逸,安心。

使,经常忙碌。

22、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