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海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实现科学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之一是要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我们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

对于海西
来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把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迫切要求,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海西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海西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海西资源富集,州域主体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的美称。

资源的开发
利用促进了海西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但过度的开发利用会影响海西的可持
续发展。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资源需求量将
持续增长,由此所带来的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

目前,海西资
源开发仍存在着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低循环,高产值、低技术,高速度、低效益等问题。

这种粗放式的资源开发模式造成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受到
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

一切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资源的不可再生
性与加快发展的矛盾,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
高资源综合开发能力,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生态
建设的有机统一。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们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实施
科教兴州、人才强州战略,全州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较快发展。

但相对于快速
发展的经济来说,社会事业发展还显得远远不够,存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巨大需求。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根本出路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可以不断降低经济发展对投资拉动的过度依赖,腾出更多的财力、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社会事业发展中去。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可以从
根本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加有效财力和社会财富,提高城乡居民
收入水平,为经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保障,有效促进社会事
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当前海西面临着资源消耗量大、单位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的问题,只
有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维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只有切实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才能顺利实现到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从而为
社会全面进步和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现阶段海西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
海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高投入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变。

根据有关分析,
近年来,海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消费率特别是居民消费率的
贡献率持续降低,经济增长依靠投资拉动的特征显著。

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136.32亿元,增长2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4亿元,增长14%,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投资增长依然较快。

这里的问题是,投资增长
过快,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从而使投资与消费出现不协调,发
展到一定程度将制约经济健康发展。

(二)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
目前,海西三次产业结构尽管实现了由二一三向二三一的转变,但还不够
合理。

2007年,全地区实现生产总值201.67亿元,增长17.3%。

其中,第一
产业增加值5.71亿元,占GDP总量的2.8%;第二产业增加值155.48亿元,
占GDP总量的77.1%;第三产业增加值40.48亿元,占GDP总量的20.1%。

从数据看,集中表现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当年的比重偏低;第三产业比重不够高,经济增长主要靠第二产业带动,同时在三次产业内部也存在着层次低、加
工链条短和附加值低等突出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不仅加大了资源环
境的压力,影响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影响经
济的稳定性。

(三)经济增长申科技贡献不大
目前,海西科技的总体水平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同海西经济社
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
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不高,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
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科学研究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科
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

无论从科技竞争加剧的趋势看,还是
从海西经济发展的实际看,已经到了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
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阶段。

因此必须依靠科技,全面提
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

三、加快海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建议
(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经济发展思路
处理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系,核心问题是要克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的倾向,切实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

当前,必须贯
彻落实好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特别是调控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一系列政
策措施,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无序增长,抑制各地不顾条件片面追求和攀
比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动。

对那些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而不顾环境保护,造成资源
配置重大浪费和损失的行为,不仅要形成比较严厉的行政和法律追究制度,而
且要形成严格的法律制裁和公开的舆论监督。

(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科学发展需要各部门、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产生整体效益。

要把促进产
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牢固坚持“强二、优一、兴三”的发展思路,巩固优化第一产业,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以
三次产业的协调带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要继续巩固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积极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积极稳妥
推进城镇化。

二是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推进
海西新型工业化进程,切实增强海西工业经济实力和后续发展能力。

三是要把
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以加快交通运输、商贸物流、餐饮、娱乐和其他生产生活性的服务业以及旅游业为重点,逐步形成与一、二产
业相互协调、布局合理、支撑能力较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切实提高服务业所
占比重。

(三)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从海西州来看,无论是工业、农牧业还是服务业都处于低端发展阶段,必
须加快科技成果的引进、推广和应用,实现工业节能降耗、农牧业优质高效、
产业提质进档。

坚持科技自主开发、委托开发和引进创新并重,以解决制约经
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为重点,推动科技创新。

重点加强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石油天然气开发、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融合等关键控制性技术
研发力度,积极开发、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促进煤炭、建材、金属等
行业的技术改造,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与
新技术的对接。

要加大科技投入,尽快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全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要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支持重点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推进产学研联合,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
为主体、部门协同、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建设好柴达木循
环经济试验区,要“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
资源化”为原则,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努力实现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和保护环境的
约束性目标。

一是要把节能降耗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政绩考核,全面落实GDP能
耗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制、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抓好节能监督体系的建立完善。

二是提高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效率。

要积极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


加大投入研发施行节电、节水、节材等能源利用、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零”排放等技术,提高废渣、废水、废气、废旧金属等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三是强
化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减少污染排放。

要严把环保门槛,对新上项目严
把技术水平关、资源消耗关和环境保护关,坚决杜绝高能耗高污染、浪费资源
的企业落户海西,进一步完善政府环保责任考核和追究制度。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法律
法规的生产企业坚决依法治理。

(五)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要树立开发人力资源也是发展生产力,培养人才也是生产性投入的理念,
大力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社会氛围。

抓好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创新人才开发利用体制和机制,建立和完善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以
及平等、竞争、择优的人才任用机制,做到人尽其才。

依托州内外教育资源,
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各类人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要继续积极发展各类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加大劳动者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整
体素质。

要指导企业完善职工培训制度,建立健全培训、考核、使用相结合并与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

要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职业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牧民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新型农牧民,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

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海西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