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课《窃读记》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课《窃读记》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课《窃读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作者林海音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人物描写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生词和难点的掌握。

(2)理解作者通过人物描写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简介作者林海音及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难点的理解。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作者的写作目的。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对窃读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勇于面对困难。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林海音的《窃读记》,了解了作者对阅读的热爱,以及通过人物描写表达的情感。

课后请同学们做好预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写一篇关于“窃读”的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课后练习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课后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出调整。

《窃读记》语文教案精讲

《窃读记》语文教案精讲

《窃读记》语文教案精讲。

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主题和思想内涵。

2.了解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3.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方式。

二、课前准备1.预习本文,梳理主题和思想。

2.阅读相关的文学评论和批评文章。

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引言在讲解教案之前,我们先谈一下《窃读记》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这篇小说以现实主义和自传体的方式,描述了主人公林银子在大时代背景下的人生经历。

林银子是一个文化人,他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依然坚持读书,因此他对社会现实和自身命运的认识和反思,同样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通过阅读书籍来丰富自己的内在世界,同时也揭示了现实社会中的不公和黑暗。

在这一过程中,他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有思想的人物,表现出了人类精神的最高境界。

第二部分:分析文本1.主题和思想《窃读记》的主题是文化的力量和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林银子读书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经历,展现了文化对人的追求和鼓舞。

而社会现实中的黑暗与不公,也反映出教育和文化的缺失,同样呼吁人们关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2.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窃读记》是一篇以自传体为主的小说,写作手法灵活多变,既有具体的人物描写和情节叙述,也有作者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作者借用“窃读”来表达自己对林银子这一人物的情感和特点,巧妙地运用意象手法来揭露社会现实中的黑暗,表现了作者的思想与艺术的统一。

3.文学批评在文学批评方面,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例如,分析作品的时间和空间背景,揭示作品的内在逻辑和主题思想;研究作品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手法,探讨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目的;再从不同角度出发,比如历史、社会、人性等方面来阐释作品的内涵,构建属于自己的文学批评体系。

第三部分:思考与分享在理解了《窃读记》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之后,我们可以进行思考和分享。

例如,我们可以思考文化对于人的重要性,自己如何提升文化素养;或者可以分享自己在阅读这篇小说时的思考和感悟,以及新的阅读体验和文学认识。

最新人教课标(2017)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窃读记》教案

最新人教课标(2017)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窃读记》教案

《窃读记》教案二【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生字和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和启发。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用词。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用词。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窃”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这样做?“窃读”时心里会怎么想?是什么促使了林海音这样去“窃读”的?请你打开书本,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1.默读课文两遍。

2.读第一遍,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3.读完第二遍,把书合上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三、交流反馈1.梳理内容:窃读的时间段?窃读的办法?窃读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紧密围绕课题展开叙述。

)2.字词识读:“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3.范写观察:“饿、惧、柜、檐、酸、撑”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4.学生书写练字本上的汉字。

四、再读课文1.画出描写林海音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2.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摘抄在自己的语言积累本里。

五、放声朗读全文六、结束语“我”是担忧又害怕地跨进书店,因为那是一种怎样的窃读滋味?(文中第四段)──很快乐,也很惧怕。

我快乐什么?害怕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将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词语窃读炒菜锅勺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踮起脚二、学习课文1.体会作者看书的急切心情的句子。

(1)指名读描写林海音动作的句子。

(2)标出描写林海音动作的词语。

词语:跨、踮、钻、挤、找。

体会:顾客多,看书的心情急切。

(3)板书:跨、踮、钻、挤、找心情急切动作描写(4)读出这种感受。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课《窃读记》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课《窃读记》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时《窃读记》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和性格特点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的品质。

【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的学习。

【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和性格特点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林海音及作品背景。

2. 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引发对课文的好奇心。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2. 学生合作探究,讨论课文大意,分享学习心得。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2. 教师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心理和性格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2. 学生复述课文大意,展示学习成果。

【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时《窃读记》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和性格特点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的品质。

【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的学习。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1课《窃读记》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1课《窃读记》教案
2.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通过探讨窃读现象,引导学生关注个体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成长经历,培养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维。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养成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4.提升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实现个性化表达。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作者的情感态度和窃读行为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和讨论,帮助大家理解窃读行为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窃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合法地获取知识?”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窃读记》中林海音的窃读经历和情感体验,探讨了窃读行为的社会文化背景。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窃读行为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反思自己的阅读行为。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窃读记》这篇文章。我发现,孩子们对于窃读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也愿意分享自己的看法。这让我意识到,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写作技巧:文中“我如饥似渴地翻阅着每一本书”,探讨如何通过“如饥似渴”这样的细节描写,形象地表达作者对知识的渴望。
-语言运用:学习“贪婪”、“津津有味”等词语的用法,并能举例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
2.教学难点
-难点突破:理解窃读在作者成长过程中的意义,以及这一行为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
-阅读深度: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如窃ຫໍສະໝຸດ 行为象征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语文教案)《窃读记》七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窃读记》七年级语文教案

窃读记七年级语文教案书不仅是一样工具,更是一种超脱凡俗的心灵寄托,一种开发人类智慧的满腔热忱,一种无与伦比的美。

书,滋养着我们的血脉和骨肉,滋养着我们的灵魂和精神,滋养着我们的气质和品格,一起看看窃读记七年级语文教案!欢送查阅!窃读记七年级语文教案1第一课时扣题眼,顺势导入①查字游戏。

师板书“窃〞字,看谁最快查到。

②指名读字音、记字形、说“窃〞在字典中的所有解释。

③师接着板书“读〞,过渡:在“窃读〞这个词语中,“窃〞应该选择哪个解释适宜呢先不要急着答复,让我们去读读课文吧。

初感知,整体把握①自由读课文。

师:读课文后,你会怎么理解“窃读〞这个词呢请在课题旁边写上批注。

(或默读、或轻声读、或和同桌分段读等)②指名答。

③再次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④指名答。

⑤小结:原来课文记叙了(师板书:记)“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

⑥齐读课题。

再读题,鼓励质疑① 再读课题,说说自己最想知道的内容或最感到困惑的问题是什么②质疑。

③师将问题的大致意思板书于黑板上。

可能会问:“我〞为什么要偷偷的读书呢“我〞是怎样窃读的呢“我〞这样子读书又是怎样的感觉呢难道不怕被发现吗……④师:古人云:“学贵质疑。

〞“小疑那么小进,大疑那么大进,不疑那么不进。

〞你们能提出这么多好问题,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懂这篇文章。

⑤师:带着你最想知道的问题去反复读通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品词句,积累内化①你最感兴趣的上哪个问题呢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吗②根据学生的答复,机动教学。

a.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窃读的呢(1)指数名学生答。

(2)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

(课件展示)◆“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急忙翻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似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七年级上册《窃读记》教案

七年级上册《窃读记》教案

七年级上册《窃读记》教案七年级上册《窃读记》教案《窃读记》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写的,下面是关于七年级上册《窃读记》教案,欢迎参考!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掌握14个生字及18个生词(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饿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适宜、知趣、饥肠辘辘、依依不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动作、心理的细致描写,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书、对知识的感情。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及心理描写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

4、学会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

【设计过程】教案设计一、初学提纲1、自学生字,找形近字。

2、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14个词语。

3、审题,“窃读“是什么意思?4、跳读课文,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窃读,在那儿读书有什么不便之处。

5、联系3、4步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6、默读课文,勾画“我”如饥似渴读书的动作的描写及心理描写的句子,批注自己读书的体会。

7、赛读难句、难段,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8、质疑问难。

二、深学提纲1、本文作者用细腻的'行动描写及心理描写刻画了作者“我”如饥似渴地窃读的特殊滋味,请默读课文,抓住相关句子细细体味并批注自己的感受,你认为作者读书时有哪些特殊的滋味?从中看出作者是一个( )的人。

2、为了表达中心,作者在写作思路、遣词造句上有什么特点?3、文章开头、结尾有什么特点?三、练习提纲1、听写生字及新词。

2、读背文中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的佳句。

3、仿写:我( )后(括号里可填考试、偷吃蛋糕……)注意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注意开头、结尾的写法借鉴。

整体初读,初识作者窃读滋味1、引导正确读写生字新词,注意难字书写2、抓住3、4、5题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用四要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3、注意反馈勾画人物行动描写、心理描写情况,引导学生谈谈初读后的体会──窃读的滋味。

细读探究,体会作者读书滋味及人物特点1、行动描写与人物心理交织,写出了作者担忧、紧张、惧怕、快乐、高兴、喜爱、满足──热爱读书,求知若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教案设计
一、课题:《窃读记》
二、教材分析
1.《窃读记》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
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学生窃读的故事,作者把学生窃读的行为和自然界的现象相比,让学生从中思考,深入理解窃读的危害,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2.本文涉及到的语言知识点主要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重读
轻读、句式结构、虚词、比喻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本文中的语言知识点,如文言文的表达方式、重读轻读、句式结构、虚词、比喻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
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本文,让学生认识到窃读的危害,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中的语言知识点,如文言文的表达方式、重读轻读、句式结构、虚词、比喻等。

五、教学难点
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掌握文章的句式结构,运用比喻的方式来表达。

六、教学方法
1.讲授法:老师以讲授法讲解本文的语言知识点,如文言文的表达方式、重读轻读、句式结构、虚词、比喻等。

2.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让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

初一语文窃读记教案优秀3篇

初一语文窃读记教案优秀3篇

初一语文窃读记教案优秀3篇更多初一语文窃读记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初一语文窃读记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刻画人物运用的细致的简单的心理描写。

2.体会文章在谋篇布局上的技巧。

3.抓住主要内容,通过品尝语言,感受读书的艰辛。

教学重难点1.体会“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的深刻含义。

2.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

学情分析文章内容简单理解,但由于篇幅较长,可能给学生阅读、提炼信息以及品尝语言造成肯定困难,再加上学生生活体验较浅,也可能给学生深层次理解文本造成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肯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文本的时间,调动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书不仅是一样工具,更是一种超脱凡俗的心灵寄予,一种开发人类智慧的满腔热忱,一种无与伦比的美。

书,滋养着我们的血脉和骨肉,滋养着我们的灵魂和精神,滋养着我们的气质和品行,没有书的生活将黯然失色,没有书的人生将会孤苦寂寞,那么,生活中真的没有书,或者书不能满意于我们的欲望,该怎么办?我们今天来体验林海音的窃读经历。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读准生字音。

(幻灯片出示生字)2.介绍林海音(1918—20xx),中国现代女作家。

生于日本大阪,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

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影响的作品。

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联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中国与世界文坛的桥梁。

她的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她的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在1998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上荣获“终身成就奖”。

七上语文书人教版_七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教案

七上语文书人教版_七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教案

七上语文书人教版_七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教案学习目标a.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2.自学生字新词.3.课件出示相关.第一课时直奔“窃读”.整体感知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2.整体感知课文.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b.认读生字词.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是否读通顺.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品味“窃读”,感受渴望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c.相机指导朗读.深悟“窃读”,回归整体第二课时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2.学生自由读文.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合作探究,深入研读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2.汇报交流.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4.诵读句子.回归整体,理清层次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积累内化,课外拓展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更多相关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教案、教学设计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关于阅读的图片,包括人们在书店、图书馆阅读的场景,以及一些有趣的窃读瞬间。同时,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氛围。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关于阅读的经历和感受,引导他们思考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收获和快乐。
二、学情分析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有利于激发他们对《窃读记》这篇课文的学习热情;
2.学生在语文知识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字词、成语积累,能基本理解课文内容,但在深入分析课文内涵、写作技巧方面尚需引导和指导;
4.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以“窃读之后的反思”为主题,写一篇短文,字数在300-500字之间,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5.学生自选一篇课外阅读文章,运用课堂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
6.结合课堂讨论和自己的思考,制作一份关于“尊重知识产权,拒绝窃读”的海报,要求设计新颖,内容丰富,具有倡导意义。
3.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已初步掌握文章主旨、段落大意、人物形象等分析方法,但对比、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尚不熟练,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正处于成长阶段,对道德观念、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逐渐形成,通过本课学习,有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3.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窃读所获得的收获,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如对比、排比、设问等,进行写作练习。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
1.通过自主阅读,让学生感受窃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窃读记教案(优秀7篇)

窃读记教案(优秀7篇)

窃读记教案(优秀7篇)窃读记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脚、饥饿、屋檐”等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分析文中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从细致入微的分析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以及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窃读时的复杂滋味,调动学习积极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动作及心理活动,学习作者窃读时具体而形象的表达。

【难点】体会文章主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著名的作家冰心曾说过:“读好书,多读书,读好书。

”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你们喜欢读书吗?(适时引导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最近读过的书籍。

)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收获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少年时独特的读书经历的作品——《窃读记》。

(二)初读课文,感知“窃读”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提示学生标号段落一两个即可。

2、书籍是有营养的,读书就是一次次的吸取养分,那么作者有为什么要“窃读”呢?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到什么呢?(三)再读课文,研读“滋味”1、讲一个故事其中往往也蕴含着一种情丝,作者写“窃读”表达了这怎样的情感呢?(用原文概括她的心情)出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读书有千百般滋味,找出文中描写“窃读”滋味的句子,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窃读”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作者为什么如此痴迷于读书?怎样理解“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吃饭能让身体成长,读书能获取精神的养分,让自己成熟、豁达。

)(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以自己的生活实际为例,谈一谈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并写下来。

(可以结合“长大”这个词语,深刻体会“饭”是维持生命的食粮,而“书”却是精神食粮。

七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教案【③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教案【③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教案【③篇】。

《窃读记》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人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过程(一)、从“窃”中明了文意1、导入七八年的学习生活,同学们都读过哪些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给大家讲一讲。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和读书有关的文章,看到这个课题你怎样理解?老师在课前查了字典,知道“窃”的含义有三种: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

联系课文内容,你认为应该选择第几种解释?(第②种)2、预习交流同学们已经完成了预习稿,你在预习中遇到了有什么问题,想与同学们交流吗?请大家把自己的预习情况在组内交流一下,然后请一个小组展示。

预设:1》字词朗读展示2》其他疑问3、预习稿中感知栏第1小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二)、从“窃”中品味爱书之情预习了课文后,请大家对照感知栏第2小题看看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作者“窃读”的滋味,勾画下来。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窃读”伴随着一种复杂的感受,你能从文中读出作者窃读的酸、甜、苦、辣吗?从课文中找一找相关句子,画一画,读一读。

选择你自己的方式再来读书,大声读、轻声读、默读都可以,一会儿与大家交流。

(生读书、交流)预设:如果说酸甜苦辣还只是感性的、表象的,读懂作者心灵深处的一个“爱”字,则是深入其骨髓。

①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②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③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④“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预设:(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

”“跨、踮、挨蹭、钻、挤”这几个动词很有表现力,通过这一细节动作的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窃读”的辛苦,表现了“我”对书的急切渴望。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教案-窃读记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教案-窃读记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教案-窃读记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教育学生诚实守信,不做窃读行为。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窃读的心理和情感变化。

2. 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如对知识渴望、对生活的无奈等。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窃读记》。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 学生齐读课文,提问:“你们对‘窃读’有什么理解?”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分析主人公窃读的心理和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 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后思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深入探讨(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正确的价值观。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2. 学生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拓展分享。

四、课后作业(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作业。

2. 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分析主人公窃读的心理和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窃读记》教案

《窃读记》教案

《窃读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

2. 难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人们在书店或图书馆阅读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

3. 深入研读:
- 讲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的窃读经历和感受。

- 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 让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窃读,以及她对阅读的热爱。

4. 拓展延伸: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阅读经历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体会到作者对阅读的热爱。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的分享不够积极,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七年级语文上册 11《窃读记》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1《窃读记》教案 新人教版

《窃读记》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1.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

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

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同学们,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三、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

下面,让我们反复地读一读吧!2.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四、品读课文,体会走进书店的经历1.默读第3自然段。

画出“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体会“我”内心对读书的渴望与急切。

2.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1.她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小姑娘!当她找到那本想读的书,又是怎样阅读呢?她有怎样的心理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教案窃读记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教案窃读记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教案-窃读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情节。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人物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珍惜公共财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教学难点:人物形象的分析。

理解作者通过人物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出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

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查看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课后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活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系统地传授知识点,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或课件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疾病特点,提高识别能力。

3.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操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教案新人教版

窃读记教学目标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受到感染。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导入新课冰心曾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少年时独特读书经历的作品《窃读记》。

教学过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资料助读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月1日+,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广东蕉岭,生于日本大阪,作家。

提出了“纯文学”的概念,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

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产量十分可观。

其中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最为著名。

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 - 1995 )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

林海音一生为台湾文坛牺牲奉献,1994年荣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及“亚华作家文艺基金会”颁赠“向资深华文作家致敬奖”;1998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大会”颁“终身成就奖” ,1999年获颁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

林海音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酷爱读书学习。

由于当时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和束缚,人民生活十分贫困,再加上父亲早逝,面对生活和社会的重压,林海音对社会的认识较之同龄人更成熟更深刻,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她创作小说的动力和源泉。

她的《窃读记》一文,非常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儿时的读书嗜好。

儿时的林海音因为喜欢读书而又无钱买书,在书店中那尴尬而又惊险的滋味,读来让人感佩而又心酸。

整体感知林海音童年是怎么读书的,紧扣题目理解“窃读”。

林海音与其他的读者不一样,只读不买,窃书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窃读记》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窃读记》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窃读记》课前预习1、林海音,女,原名林含英,原籍某某省苗栗县,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五岁时随父母到定居。

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某某。

曾任《纯文学》主编,被誉为编辑和出版界的“常青树”。

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是她的小说代表作。

2、读准字音:撅( ) 煞有介事()踱()威风凛凛()诅咒()众目睽睽()踉踉跄跄( ) 饥肠辘辘()3、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

相关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逐步加深个人与社会、自然关系的认识。

”“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注重个性化阅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评价任务:1、通过朗读,把握整体内容。

2、再次阅读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

3、使学生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当你喜欢上一本书,你会怎么读?请用上一些生动的词语来形容读书的情况或心情。

预设:生答:我顾不上吃饭,顾不上睡觉地读。

师给出一些词:津津有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手不释卷、通宵达旦等。

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大家走进某某女作家林海音的《窃读记》,看看幼时的她是怎样酷爱读书的。

二、直奔“窃读”,师生质疑1、齐读课题,读后,你有什么疑问?2、学生质疑:(在什么地方窃读?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3、师质疑:(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窃读的滋味写清楚、具体的?)三、初读课文,感知窃读滋味.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放声朗读课文。

读完课文后请告诉我,你读懂了什么?(解决质疑中较简单的问题)预设: (我读懂了:课文记叙的线索;作者非常喜欢读书,觉得读书是件非常快乐的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窃读记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通过朗读、圈画和讨论等方法,体味窃读的滋味。

3、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方法
问答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学生
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老师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冰心曾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少年时独特读书经历的作品《窃读记》。

二、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原名含英,台湾苗栗人,作家。

代表作为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

2.熟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教师指导学生整理课文的行文思路:
“窃读”被老板发现受屈辱——插叙“窃读”的原因——“窃读”受到店员的照顾——点明主旨:读书长大,在爱中长大
四、课文精读
1.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_”画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

2.读书有千百般滋味,请浏览课文,看看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窃读”的滋味?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从“窃”中品味爱书之情,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请在小组内合作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句子分析本文语言特点,解决小组讨论中的疑难问题。

引导学生在分析语言特点的基础上探究本文主旨。

(1)“我跨进书店门……踮起脚,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


“踞”“挤”“钻”“急忙地寻着”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让人感受到作者读书的强烈渴望。

(2)有时一本书我要分别到几家书店去读完。

写出了作者读书的辛苦。

(3)我的腿真酸了,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持另一条,有时忘形地撅着屁股依赖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为了多读书,作者窃读时忍受了腿酸脚麻、饥肠辘辘。

(4)“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


“我”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吞读”,这样写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5)“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
‘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怎样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贴”“装”“皱”“望”一系列动作,把作者为了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不让别人发现的动作、神态传神地表达出来,再加上细致的心理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窃读的艰难以及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4.文中写书店的老板和耳朵上架着铅笔的店员,有什么作用?
“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书店老板的冷酷无情让“我”受到屈辱,心灵受了创伤。

而耳朵上架着铅笔的店员却明白我的苦衷,特意为我留书,让我感受到世间的温暖,人间的爱。

两相对比,揭示本文主旨: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5.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6.拓展延伸
(1)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
(2)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

抓紧时间读书: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好书: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善读书: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读书的乐趣: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日日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五、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8段):窃读被抓的尴尬。

第二部分(9~16段):叙述窃读的酸甜苦辣。

第三部分(17~29段):写“我”对在窃读时得到帮助的感激。

六、文章主旨
这篇文章通过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的语言,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七、写作特点
1. 情节一波三折。

作者通过富有悬念的起笔、中间的插叙、突然的转折及深化主题的结尾,把文章写得起伏有致,不断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章开头连续设置悬念,让读者不断地追问“她要干什么”,谜底揭开一角时,却又突生变故。

结尾,读者预感到要发生什么时,又有出人意料的转折。

2.内容真实感人。

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是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八、板书设计
窃读记⎩⎪⎨⎪⎧⎭⎪⎬⎪⎫窃读被抓,尽显尴尬窃读中自有酸甜苦辣窃读中得到一些帮助热爱读书渴求知识感悟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