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谈我国政治稳定

合集下载

关于加强政治监督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政治监督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政治监督工作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加强政治监督工作一、调研目的及背景近年来,我国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依然存在,给党的建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带来了严峻挑战。

为了更好地发挥政治监督的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本次调研围绕加强政治监督工作展开,旨在为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宪法、法律法规、党内文件以及相关学术研究,了解国内外政治监督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2. 个案调研:选择几个典型案例,深入了解政治监督在治理及预防腐败方面的实际效果。

3.访谈调研:访问政府官员、党员干部、监察委员以及专家学者,探讨政治监督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收集改进政治监督工作的建议。

三、调研结果1. 政治监督的重要性:政治监督是党内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现和纠正党员干部的不正确思想、消除腐败现象、维护党的纪律、保持党的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2. 现状分析:(1)监督主体:政治监督主要由党内组织、党的干部等实施。

(2)监督手段:政治监督主要通过制度建设、经验总结、纪律教育、组织审查、定期交流等方式实施。

(3)存在问题:政治监督力度不够,监督对象多为下级干部,上级干部受关注程度相对较低;监督形式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和精细化的监督手段;政治监督缺乏有效的目标评估机制,监督结果不够明显。

四、调研建议1. 加强政治监督的法制化建设:建立健全政治监督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政治监督的权责和职责,确保政治监督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2. 加强受监督对象的调查和审查:政治监督应不局限于基层干部,还应关注到高层干部,加强对其言行、关系、财务情况等的审查,做到全方位监督。

3. 建立多元化的监督机制:政府应设立非党派机构,让社会各界、民众参与政治监督,并建立独立的态度资源库,评估政府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4. 增强政治监督的公开透明:政治监督的结果应及时公开,借助新媒体及时发布监督,让公众参与监督。

【关系】论中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系】论中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字】关系论中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现在的中国,很多专家学者,不管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都在讨论一个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来的一个问题,既:怎样看待和处理我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也有自己的理解。

首先,我们必须深刻的认识到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紧迫性和其重要性。

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12个重大关系。

这12个重大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来说是最重要的、最有决定性意义的12对矛盾。

其中,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又是全部矛盾关系中首要的基本的关系,是总揽全局的关系。

而党的十五大报告更是直接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所以,在现今的中国,尤其是在改革开放32年之后的今天,在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度上升以及GDP达到世界第二强的关键时刻,就更需要也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改革是动力改革是动力,是进一步束缚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正确、有效的途径。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实现两个带有全局性的根本转变,解决好涉及长远性、全局性的两大课题,即;一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就必须继续深化改革。

邓小平同志在《邓小平文选》中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他又说: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 不改善人民生活, 只能是死路一条因此, 他向全党提出: 改革“是我们党和国家当前压倒一切的最艰巨的任务”。

并且说:“我是主张改革的,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

高三政治政治事件知识点梳理

高三政治政治事件知识点梳理

高三政治政治事件知识点梳理高三政治事件知识点梳理进入高三阶段,同学们在政治学科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愈发繁杂,特别是对于政治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梳理这些知识点,本文将详细解析高三政治事件的相关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充分发挥了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保证了人民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形成了充满活力的政治体制,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我国政党制度与多党合作1.我国政党制度的内涵与特点我国政党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

其主要特点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可动摇;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各政党之间实行民主监督、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

2.多党合作的重要性和作用多党合作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对于维护国家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多党合作有助于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智慧和力量,为国家政治决策提供更多参考意见。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民主集中制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与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其主要优越性为: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决策机制;实现了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协调。

2.民主集中制的内涵与实践民主集中制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一种基本原则,体现了党内民主和党外民主的统一。

在实践中,民主集中制要求充分发扬民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同时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确保国家政治稳定。

中国全方位外交

中国全方位外交

中国全方位外交叶炜090448122中国地缘政治战略的核心原则是稳定。

从外交部发言人到专家学者,上上下下都一致强调,中国首先需要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好全力以赴地发展经济。

对北京来说,动乱不利于中国发展经济,也不利于中国实现它的世界野心。

中国渴望在国际舞台上重新发挥应有的作用。

它现在已经不像过去那么沉默寡言,已经比过去要活跃。

随着中国实力的上升,明天的中国肯定还会更加活跃。

经济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是中国外交唯一的目的,外交不是只为了让中国搞到原料和粮食。

当然,国际关系应该为经济服务,应该努力保证能源供应、保障食品安全,可是经济对于中国的意义要从更广的角度来看,它包含着中国对自己、对地区和对世界的看法。

发展经济是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认可必不可少的一个和平手段。

所以中国人常说:弱国无外交。

灵活策略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确立了以“四不”为核心的战略原则:不搞霸权主义、不搞强权政治、不结盟、不搞军备竞赛,目的是建立信任、缓和矛盾、加强合作、避免冲突。

面对强大的美国和亚洲地区的竞争对手,北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弱点,于是提出非常灵活的外交策略————“全方位外交”:在积极参与地区组织的同时优先发展双边关系;在缓和过去遗留的领土争端的同时,全面加强经济联系。

为此,中国与印度于2005年4月签署了一份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协定,同年6月又与俄罗斯签署了中俄东部边界补充协定,北京还希望通过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进一步加强两国的经贸关系。

中国“和平崛起”的另一个迹象是它积极参与解决朝美危机,争取在六方会谈框架内解决朝鲜核问题。

无论如何,北京已经证明,即使不是向华盛顿,至少也是向它的亚洲邻国证明,它懂得放弃过去的结盟政策,转而采取更加活跃、更加积极的外交策略。

中国同美国的老朋友韩国加强关系就是一个证明。

最让中国感到棘手的是日本,人们普遍认为现在是过去30年里中日关系最糟糕的时期。

除了日本拒不正视历史、中日在钓鱼岛有领土之争外,美日加强军事合作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2024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4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1、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 COA、全球科技创造OB、国际科技创新◎C、全球科技创新OD、科技创新2、各级党委(党组)要强化(),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统筹推进人才工作重大举措落地生效,积极为用人主体和人才排优解难,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的,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陶怀祖国、服务人民。

AA、主体责任OB、主要责任OC、基本责任OD、整体责任3、(),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四位科学家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 AA、1986年3月3日OB、1986年4月3日OC、1985年3月3日OD、1985年4月3日4、《科学:无尽的前沿》的作者是()。

AA、范内瓦·布什OB、弗雷泽·斯托达特OC、海迪·拉玛OD、雷纳·韦斯5、20世纪40年代早期,()作为罗斯福总统的科学顾问,组织和领导了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 BA、雷纳·韦斯B、范内瓦·布什OC、弗雷泽·斯托达特OD、海迪·拉玛5、《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指出,到()年,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AOA、2030OB、2025OC、2035OD、20536、《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指出,到()年,形成我国在诸多领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队伍位居世界前列。

COA、2030OB、2025OC、2035OD、20538、据2020年11月科睿唯安公司公布的2020年全球6167位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我国内地上榜人数达770人次,升至世界第()。

BOA. 一OB. 二OC、三OD、四9、(),英国推出“全球精英签证”,以吸引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数学家、研究人员、技术人才来英定居。

如何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发言稿

如何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发言稿

如何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发言稿篇一:严明政治纪律和三严三实专题讨论发言: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严明政治纪律和三严三实专题讨论发言: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围绕会议《主题》谈谈自己的感受。

5月7日,张春贤同志以《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的专题,为自治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讲了一堂非常生动的党课。

开启了自治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化,是持续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抓手,是深入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内在要求。

张春贤指出,要时刻警醒“不严不实”的表现和危害,对修身不严、用权不严、律己不严,谋事不实、创业不实、做人不实这些“不严不实”问题,必须引起高度警觉,时刻保持警醒,防微杜渐。

我们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的意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特别是在反恐怖、反分裂、反渗透的斗争中,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行动自觉,进一步看清新疆发展大势,切实把工作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来,围绕总目标,引领新常态,强化责任制、力争不出事。

一、认清形势,善于用战略眼光看问题当前,新疆正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新疆的反分裂、反恐怖斗争仍然是长期的、复杂的,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艰巨繁重,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任重而道远。

如果不直面问题,绕着矛盾走,混日子、图清闲、怕辛苦,总目标就难以实现。

我们要敢抓敢管、善作善成,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在困难中磨砺锻炼,在压力下成长提高。

要有眼界和远见。

强化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善于把新疆放到国际和全国的大局中来思考谋划,特别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在做好民族宗教和反恐维稳工作中,要时刻关注国内外局势对我们的影响,关注新疆工作对全国大局的影响,善于谋大、谋深、谋远。

社会治理专家学者纵横谈:社会学与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专家学者纵横谈:社会学与社会治理
社 会治 理 ,在 党 中 央 文 件 里 使 用 这 个 府 包 揽 一 切 ,所 以 ,老 百 姓 有 事 情 就 活 中起 到 了极 大 的 作 用 ,激 发 了经 济
概 念 是 有 深 刻含 义 的 ,是 经 过 反 复 思 上 访 、上 告 ,找 政 府 ,政 府 也 不 胜 其 运 行 的 活力 ,使 政 府 卸掉 了 一 个 大 包
理 的现 代 化 。
社会治理是什么?社会治理涵盖 哪些 内容 ?社会 治理又将如何发展?承担创新社会治理 重要职 能的民政部 门该如何作为?作为社会治理基础工程的社 区治理又该如何推进?对这些基 本 问题 的思考和解答 ,有助于我们厘清基本概念 明晰基本 内容 .把握基本方向。为此 ,本刊 特邀相关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 、不同维度对社会治理进行 了觎读 。以启思路 以供借鉴。 治理创新未有穷期 ,社会治理 、社 区治理正在路上。
2 0 1 5 . 0 3 I巾国民政

l 特 别策划 l
袱 。 但 是 ,以 往 我 们 没有 想 清 楚 社 会 的政 府 体 系 也还 是 有 限 的 ,政 权 的触 生 产 者 , 仅 靠 政 府 来 管 是 难 以 实 现
是 怎 么 回事 ,在 某 种意 义 上 可 以说 ,
考 的 。如 何 理 解 社 会 治 理 呢 ? 其 新 意 负 。现 在 讲 社 会 治理 ,核 心 是 试 图去 在 于 强 调 处 理 社 会事 务 有 其特 殊 性 , 发现 更 多 的 社 会积 极 因 素 、挖 掘 多 元
治 理 更 强 调 双 向互 动 、 多 元 参 与 、合 社 会 力 量 、 社 会 正 能 量 参 与 到 治 理 中
在 很 大程 度 上 是 有 自我 调 节 能 力 的 。 提 供 。改 革 开 放 后 ,运 用 市 场 的 方法 以 往 的 社 会 管 理 则 更 多 与 维 稳 思 维 联 解 脱 了很 大 一 部 分 的政 府 责任 。 现 在

相对合理 稳步推进 促进我国法治建设——四川大学985工程法学创新平台首席科学家龙宗智教授访谈

相对合理  稳步推进  促进我国法治建设——四川大学985工程法学创新平台首席科学家龙宗智教授访谈
语 丝 Wo D R M 咖 R S o F
C 步推 进 促进 我 国法 治建设
四川 大学9 5 - 法 学创新 平 台首席科 学家龙 宗智教授 访谈 8 -程 T .
龙 宗 智 ,夏 良田
龙 宗智(9 4 ) 法学博士 , 15 一 , 现任 四川 大学法 学院教授 , 士生导师 , 博 法学研究所 所长 , 四川 大学 95工程 平 台首席 8 家。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 者。龙 宗智教授 多年从 事法律 工作 , 曾任 西南政 法大学校长 , 为 中国法学会常务理 现

日期 : 0 9 1 — 8 20 — 2 2
简介 : 龙宗智 (9 4 ) 四川成都市人 , 15一 , 法学博 士 , 四川大学法 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 师 , 学研究所所长 , 法 四川大学 9 5工 8
新平台首席科学家 ; 良田(9 3 ) 四川大竹人 , 夏 16 一 , 法学博士 ,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 法学所所长。

地 表述 为依 法治 国 , 设社 会 主 义法治 国 家。 中央 宣 应 当是法 治观 。其 次 , 建 《 只有 法 治才 能 实 现 国家 的长 治 传部 、 司法部 关 于在 公 民 中开展 法制 宣传教 育的 第 四 久 安 。法 治秩 序是 不 因人 而异 的 , 系 的是 一种 稳定 维

凇 察 官—— 教 授— —板 长— —教 授 ” 的人 提 条件 。 外 , 认为 头 脑清 醒是 关键 。 此 我 这种 清 醒是把
作 为军人 和检 察 官 , 曾位 至 大 军 区检 察 院 握 事 物本 质 的 一种 能力 。 只要有 这 种 能力 , 就 会 审 你 你 险察 长 ; 为 学者 , 作 你是 四 川 大 学 9 5工程 首 时 度 势 , 由此 而调 整 自己 的 思维 与行 为 方 式 , 快 8 并 较

从刚性稳定到韧性稳定关于中国社会秩序的一个分析框架

从刚性稳定到韧性稳定关于中国社会秩序的一个分析框架

从刚性稳定到韧性稳定关于中国社会秩序的一个分析框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社会秩序从刚性稳定向韧性稳定的转变过程,并提出一个分析框架以理解这一转变背后的深层机制。

通过对中国社会秩序的历史与现实进行深入分析,文章揭示了刚性稳定的特征与局限性,以及韧性稳定在应对复杂社会挑战时的优势。

文章认为,韧性稳定是一种更为灵活和适应性强的社会秩序形态,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变革和不确定性。

在分析框架的构建过程中,文章首先界定了刚性稳定与韧性稳定的概念,并指出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接着,文章从多个维度分析了中国社会秩序从刚性稳定向韧性稳定转变的动力与阻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分析框架,以指导未来的研究和实践。

通过对中国社会秩序的研究,本文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社会稳定性的理解,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文章的分析框架对于研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秩序也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一框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二、刚性稳定的历史与现实刚性稳定,作为一种社会秩序的表现形式,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其特点在于,通过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和严格的社会控制来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这种稳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秩序,但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和挑战。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刚性稳定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封建社会中,皇权至高无上,法律严苛,社会等级森严,民众的自由和权利受到很大的限制。

这种刚性稳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秩序,但也导致了社会活力的抑制和民众创造力的束缚。

进入现代社会后,虽然中国的社会制度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刚性稳定的思维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这主要体现在对社会控制的重视和对社会变革的谨慎态度上。

在这种思维模式下,社会稳定被视为压倒一切的目标,而社会变革和创新则往往受到限制。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刚性稳定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

在政治生态整治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在政治生态整治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在政治生态整治座谈会上的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这次政治生态整治座谈会上发言。

政治生态是一个国家政治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

当前,我国的政治生态面临一些严重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进行整治和改进。

首先,政治生态中存在的腐败问题是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腐败现象严重破坏了政府机构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破坏了社会正义和公平。

反腐斗争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是我们不能放松警惕,必须进一步加强监督和制度建设,形成高压震慑态势,全面提高政治生态的整体素质。

其次,政治生态中存在的权力过度集中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权力过度集中不仅容易造成权力滥用,还容易导致政治决策失去民意基础,破坏了人民民主权利和参与政治的热情。

我们应该倡导依法行政,坚持权力的公正、透明、有序运行,营造多元参与、多元共治的政治生态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决策中感受到公平与公正。

再次,政治生态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也亟需重点关注。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制约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一种顽症,妨碍了民意的体现和人民的利益得到实现。

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纠正这种现象,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确保我们的决策和行动符合实际需求,让人民真正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最后,政治生态整治必须要有媒体的支持和参与。

媒体是政治生态整治的重要力量和守护者,发挥着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我们要加强媒体的自身建设,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正确引导公众舆论,推动舆论环境的良好发展,为政治生态的整治提供科学的舆论支持。

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改善和提升我国的政治生态,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努力。

谢谢大家!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媒体朋友们:在之前的发言中,我谈到了当前我国政治生态面临的腐败问题、权力过度集中问题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并呼吁大家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政治谈话点评意见

政治谈话点评意见

政治谈话点评意见政治谈话在当今社会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关乎国家的制定和执行,而且也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然而,我认为政治谈话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加以改进。

首先,政治谈话应该更为客观、公正。

很多时候,政治谈话往往带有太多的主观色彩,使得人们很难从中获得真正的信息。

这不仅影响了政治谈话的效果,也容易引发争议和争吵,破坏社会和谐。

因此,政治谈话需要更严格的监管和管理,以确保其客观、公正。

其次,政治谈话应该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

政治谈话虽然主要面向政治家和专家学者,但其影响范围却是整个社会。

因此,政治谈话应更加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切实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和诉求。

再次,政治谈话应该更加开放、民主。

政治谈话往往限于一些政治家、专家学者之间的会谈议论,缺乏公众的参与和监督。

这对于政治谈话的有效性和公信力都是不利的。

因此,政治谈话应该更加开放民主,鼓励公众参与和表达意见,探讨问题的不同角度和解决方案,从而提高政治谈话的质量和水平。

最后,政治谈话应该更加注重实效问题。

政治谈话不应该是一场纸上谈兵,而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实际效果。

政治谈话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和反思,及时纠正错误,不断完善和提高。

综上所述,政治谈话在当今社会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我认为,政治谈话应该更加客观、公正,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更加开放民主,更加注重实效问题。

只有这样,政治谈话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政治生态大讨论实施方案

政治生态大讨论实施方案

政治生态大讨论实施方案政治生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制度的运行环境,包括政治文化、政治风气、政治生活等方面。

良好的政治生态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我国政治生态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隐患,需要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改革。

因此,制定和实施一项政治生态大讨论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政治生态大讨论需要建立在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基础之上。

政治生态的好坏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政治生态大讨论不应仅仅是政府和专家学者的事情,而是需要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座谈会、征求意见、开展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形成共识,推动政治生态的改善和提升。

其次,政治生态大讨论需要注重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

在讨论过程中,应该紧扣当前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同时,也要明确政治生态改善的目标和方向,为政治生态的建设和完善指明方向,明确责任,切实推动相关工作的落实。

另外,政治生态大讨论还需要注重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

政治生态的改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而广大公民对政治生态的认识和了解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政治生态大讨论中,应该加强对政治生态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引导舆论关注政治生态问题,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最后,政治生态大讨论需要注重制度建设和监督机制的完善。

政治生态的改善需要依靠健全的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来保障。

因此,在讨论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政治生态相关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确保政治生态的健康发展。

总之,政治生态大讨论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改善我国政治生态、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广泛的参与、问题导向、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我们有信心和能力改善当前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推动政治生态向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

希望全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政治生态大讨论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为我国政治生态的改善和提升贡献力量。

政治生态研判会主持词

政治生态研判会主持词

政治生态研判会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专家学者、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各位出席政治生态研判会。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政治
生态研判,我们将围绕当前政治生态的形势和发展趋势展开深入讨论,探索建设和谐健康的政治生态的路径和策略。

政治生态是一个国家、社会和个体在政治领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政治生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

当前,我国政
治生态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矛盾、新挑战。

一方面,我们领导的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政治生态日趋和谐健康;另一方面,
一些不良政治现象和行为也层出不穷,给政治生态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

因此,准确研判政治生态形势,找出政治生态的优点和不足,制
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是当前一个重要的任务。

本次研讨会的目标是:一是深入分析和研究我国当前政治生态面
临的问题和挑战;二是明确领导、政、公民等各方的责任和角色,以
及提出对策和措施;三是促进各方共同参与,为改善我国政治生态提
供智力支持和建议。

我们将通过专题报告、学术交流、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充分发
挥各位专家学者的智慧和经验,围绕政治生态的核心问题展开探讨和
交流。

希望各位积极发言、深入讨论,围绕重大问题多提宝贵意见和
建议,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最后,衷心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嘉宾和朋友们的参与与支持。

让我们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进行深入探讨,共同推动政治生态建
设取得新进展!
谢谢大家!。

当代国际政治现象研究报告

当代国际政治现象研究报告

当代国际政治现象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深刻变革,各国间的互动关系日益紧密且复杂。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代国际政治现象已成为学术界、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关注的热点。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当前国际政治中的关键现象,分析其背后的动因、影响及发展趋势,以期为理解我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应对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的背景是基于近年来国际政治中的热点事件,如地缘政治冲突、全球治理变革、贸易摩擦等,这些现象对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研究提出以下问题:当前国际政治现象背后的主要动因是什么?这些现象对我国国际地位和利益有何影响?如何应对这些现象,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为回答这些问题,本研究假设国际政治现象的产生与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在应对这些现象时需充分考虑自身实力、国际环境和发展战略。

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在:一方面,深入分析国际政治现象有助于理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为我国制定外交政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国际政治现象,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本研究范围限定在21世纪以来的国际政治现象,主要关注地缘政治、全球治理、贸易摩擦等方面。

由于国际政治现象复杂多变,本研究在分析过程中将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报告将系统呈现研究过程、发现、分析及结论,以期为我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决策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文献综述在国际政治领域,众多学者针对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成果。

现实主义学派强调国家利益、权力政治和地缘政治等因素在国际政治现象中的作用;自由主义学派则关注国际合作、制度建设和全球治理等方面。

此外,建构主义学派从观念、文化和身份等方面解读国际政治现象。

前人研究成果中,不乏对地缘政治、全球治理和贸易摩擦等方面的探讨。

例如,关于地缘政治,学者们分析了冷战后的地缘政治格局变化,探讨了新兴大国与传统大国的竞争与合作;在全球治理方面,研究者关注了国际组织、多边机制和全球性问题治理的成效与不足;在贸易摩擦领域,学者们研究了贸易政策、保护主义和全球价值链等方面的问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讨交流发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讨交流发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讨交流发言1.引言1.1 概述在撰写本文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研讨交流发言的目的和意义,这也是本文的引言部分。

研讨交流发言是指在学术会议、研讨会、座谈会等场合中,学者、专家或公众就某一特定主题进行交流与发言的活动。

它旨在促进知识的共享、思想的碰撞,并由此推动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中国共产的一项基本原则,贯穿于我们国家的方方面面。

在研讨交流发言活动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应该意识到,研讨交流发言不仅仅是专家学者之间的讨论,更是为了服务于人民群众、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途径。

以人民为中心的研讨交流发言意味着将关注点放在人民群众的需求、利益和关切上。

我们需要认真聆听人民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问题,通过专业的交流与发言来解决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此外,以人民为中心还要求我们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传播和交流研究成果,并促进普及和应用。

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讨交流发言的重要性和原则,旨在引领我们更好地传承和贯彻的基本原则,提高研讨交流发言的有效性和影响力,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而不断努力。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文章各个部分的组织和安排,以及不同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发展。

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 引言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头,旨在引入文章的主题,并简要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1.1 概述首先,我们将简要概述将要论述的主题,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讨交流发言的重要性和原则。

这将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并引发他们对该主题的兴趣。

1.2 文章结构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文章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提供整体的背景和目标,正文部分将深入探讨以人民为中心的研讨交流发言的重要性和原则,结论部分将对整个文章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2023年意识形态谈心谈话记录

2023年意识形态谈心谈话记录

2023年意识形态谈心谈话记录引言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国家、社会或团体的核心观念和价值体系,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而谈心谈话作为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帮助了解和探讨意识形态问题。

为进一步了解2023年的意识形态发展与变化,本文将记录一次在2023年进行的意识形态谈心谈话过程。

背景年代的发展与变迁,社会的进步与改革,不同时间段的意识形态都会发生相应的调整与变化。

2023年面临的社会环境和问题,对意识形态的讨论和探索提出了新的要求。

谈心谈话是一种基于对话的沟通方式,可以在不同意见交锋中促进思想的碰撞、理念的交流和认识的纠正。

谈话过程1. 介绍与背景了解参与谈心谈话的有五位意识形态学者,分别代表着不同的专业领域和学术成果。

他们分别是:•张教授:政治学领域的权威专家,对于政治意识形态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论构建;•李博士: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关注个体和集体的意识形态变迁和对外界的认知作用;•陈教授:社会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对群体行为背后的意识形态动因有较为深刻的洞察力;•王博士:文化学领域的专家,从多元文化视角探讨意识形态与社会的关系;•赵教授:经济学领域的权威人士,关注意识形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谈话开始前,各位学者先进行了自我介绍,并对意识形态的背景和发展进行了交流和了解。

2. 意识形态的定义和内涵谈话开始后,张教授首先从政治学的角度对意识形态进行了阐述。

他提到,意识形态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或信念,更是现实社会中重要的力量和影响因素。

他指出,意识形态包括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生活的看法、态度和信仰,是人们行动和决策的指导原则。

3. 意识形态与社会稳定陈教授从社会学的角度进一步论述,意识形态与社会稳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他强调,当社会成员对于意识形态产生认同和遵循时,社会将保持相对的和谐与稳定;相反,当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导致矛盾与冲突时,社会将面临不稳定的挑战。

4. 意识形态的变迁与个体心理李博士在心理学的角度上加入讨论,指出意识形态的变迁与个体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新时代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评述——现状、问题与发展方向

新时代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评述——现状、问题与发展方向

第36卷 第6期2023年11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W u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V o l .36 N o .6N o v e m b e r 2023收稿日期:2023-08-15作者简介:周 鹏(1985-),男,湖北巴东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基层治理㊁社会治理和公共政策研究㊂新时代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评述现状㊁问题与发展方向周 鹏(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2)摘 要:在新时代,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治理工具㊂它旨在确保重大决策㊁政策㊁改革措施㊁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在制定㊁实施或审批审核前,能够充分考虑其可能对社会稳定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㊂经梳理考察近年来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领域的文献,发现已有的研究较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缺少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对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过程的研究显得不足;同时,目前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领域开始出现大数据运用㊁公共政策实施㊁风险复合性影响和制度建设的研究热点㊂今后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风险调查㊁风险因素识别以及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等方面,同时应着力在效果评估㊁理论体系建设㊁国际经验和跨学科合作等方面推进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向纵深发展㊂关键词:新时代;社会稳定风险;风险评估中图分类号:C 34;D 920;D 630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3/j.i s s n .1671-6477.2023.06.002一㊁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研究背景及研究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1]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将秉承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理念,为世界其他民族与国家提供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为其走向现代化提供一条新的选择路径,为世界和人类未来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㊂在看到新时代我们未来发展前景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新时代所带来的全新挑战和问题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㊂我国目前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因此,人们不仅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生活水平,并且在精神生活方面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㊂人们不仅仅关注个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状况,并且对社会公平㊁正义㊁法治㊁民主㊁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一个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当下我们必须针对新时代新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新的要求,迎接新的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及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2]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㊂稳定的环境是国家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其中,国家安全作为维持国家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国家整体陷入动荡之中,国家安全遭受威胁,将对政治㊁经济㊁军事㊁科技㊁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发展产生阻碍甚至倒退的不利影响㊂而社会稳定对于社会繁荣发展来说至关重㊃11㊃第6期周鹏:新时代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评述 现状㊁问题与发展方向要,只有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得到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积极性才能得到提高,社会才会迎来发展㊂重大决策的颁布与实施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范围广,影响程度深,且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将会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与讨论㊂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㊁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以及信息传播成本的显著降低,信息传播速度大幅提升,对于重大政策的执行过程,亟需加强重视㊂如果在重大决策的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而未能及时得到解决,很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破坏社会稳定性,进而产生社会稳定风险㊂这样不仅可能造成社会动荡,还会有损政府公信力,因此,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利于政策的顺利执行,从而降低不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㊂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简称 稳评 )模式起源于2005年遂宁地方政府的自主探索,后在2012年得到推广,成为一项全国性的重要决策机制㊂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稳评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起步较晚,发展不够成熟,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㊂由于政府的自证性评估缺乏说服力,有 走过场 之嫌,且政府工作人员往往缺乏专业评估知识和技能,我国在当前的稳评模式中引入了第三方评估模式,但其间的配套法律和机制不健全,行业协会缺位,评估开展存在困难,且评估中的第三方对政府权威存在依赖性,难以保证其中立性和公正性㊂为此,国内学者主要从研究价值㊁理论来源㊁实践运用等方面对稳评展开了研究㊂我们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梳理稳评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发掘当前研究中的不足与局限性,对稳评水平的提升与发展㊁减少社会矛盾冲突㊁降低社会稳定风险㊁维持社会繁荣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㊂自四川省遂宁市2005年正式出台‘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制度“以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全国逐渐全面展开,稳评作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问题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关注㊂检索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可知,从2005年至今18年间,C N K I数据库已有984篇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为主题的研究文献,学者们聚焦于稳评的背景㊁对象㊁过程㊁方法和改革五大主题,初步形成了相关理论的话语体系[3]㊂面对如此多的研究文献,却鲜有学者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㊂因此,本文立足于18年间国内学术期刊丰硕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已有稳评文献展开评述,通过对这些研究论文的综合性分析,对稳评进行理论溯源,总结此前研究结论,扩展过去知识内容,意在发现现有领域存在的潜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以后研究稳评的学者提供一个清晰的研究发展脉络㊂从中央到地方,从土地征拆㊁重大项目到民生事件,每一项政府主导的决策㊁项目和活动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程序和结果,一旦缺少评估机制的介入,决策引发的社会稳定事件数量就会上升,风险损失会增大,民众满意度会降低,最终会导致政府的信任危机,可见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在实践运用中的重要性㊂本文立足于对稳评已有文献的研究,重视对现有理论的综合,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避免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的问题出现;同时本文也注重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稳评实践运用的总结和归纳,以推动稳评实际操作不断创新,有望形成理论指导实践㊁实践助推理论发展的良性循环状态㊂二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一)理论研究1.国内理论研究现状第一,背景研究㊂对于稳评的背景,学者们主张从风险感知和社会燃烧理论两方面进行研究㊂黄杰等(2015)基于文献和案例的分析发现,社会不稳定事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利益相关者们不同的风险感知和产生的相关行为,研究提出根据问卷调查㊁访谈和网络舆情分析来实现将风险感知视角引入到健全 稳评 制的过程中[4]㊂朱正威等(2016)研究发现工程项目附近的公众对该项目的接受度是根据其对个体㊁地方和国家的 风险-收益 影响的综合感知,并进一步影响其对工程项目的态度,提出在评估风险的同时应重视公众对风险和利益感知的评估[5]㊂谢起慧等(2018)构建了负面情绪与心态风险感知的关系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心态风险感知显著影响社会稳定风险感知,负面情感情绪不对风险感知产生影响,负面评价情绪对心态风险感知产生正向影响[6]㊂社会燃烧理论将燃烧发生的过程与人类社会的 风险 危机 发展过程作合理类比,则社会环境不稳定状态就是 燃烧物质 ,而信息熵则为 助燃㊃21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剂 ,群体性突发事件就是 点火温度 ㊂杨芳勇等(2012)在社会燃烧三要素的基础上梳理评估内容,建立了五个层次的评估指标体系:A层是目标层,是指评估所要达到的总目标,B层由社会燃烧的三个自变量组成,分别是燃烧物质㊁助燃剂和点火温度,C层是指将所选的自变量进行细化的衡量维度,D层是指标层,是C层的细化指标,即评估社会稳定风险整体水平和变化趋势的基本指标集合,根据不同的项目确定不同的指标数,从D层加权依次递推到B层和A层,最终得出一个总风险系数,将总风险系数与E层提供的A㊁B㊁C三种备选方案进行对比,从而选出合适的实施方案[7]㊂运用这些指标,杨芳勇等(2012)对房屋拆迁㊁向鹏成等(2016)对重大环境风险型工程项目㊁戴二玲等(2019)对项目建设等分别进行了研究㊂第二,对象研究㊂麻宝斌等(2014)研究发现[8],经济发展不平衡㊁物价不稳定㊁失业㊁腐败㊁收入分配不合理㊁社会心态和社会人口流动等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这些事项应该被纳入稳评的评估范围㊂常健等(2013)提出[9],与公众利益有关的且公众普遍关心的政策的制定㊁修改和调整及其他会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㊁敏感事项等,都应该被当作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对象㊂张小明(2014)认为[10],当前与公众利益相关的重大决策㊁政策㊁改革措施㊁工程项目等在制定㊁实施和审批前都应该进行系统的调查㊁预测和评估,从而制定应对策略和预案,这些都是稳评的主要内容㊂第三,过程研究㊂高山等(2015)认为[11],要在评估过程中考虑到受影响的群体,并给与他们参与决策㊁知情㊁建议㊁监督和评价的权利㊂邹东升等(2020)认为[12],稳评有政府主导和第三方参与两种模式,在实践初期,政府主导下的稳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法制化和规范化要求较高的当下却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第三方参与因第三方独有的中立性㊁专业性等优势,逐渐受到各地政府的青睐,一定程度上回应和解决了政府主导评估模式的不足问题㊂蒋彦星(2014)认为[13],由于作为委托评估主体的地方政府,同时又是很多重大投资项目的直接推手,所以出现 受雇 于委托方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不能公正科学地对项目真正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评估的问题㊂张玉磊(2014)认为[14],第三方参与已经成为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重要内容㊂廖秀健(2018)指出[15],现代化的治理体系要求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由完全政府主导逐渐过渡为政府㊁第三方与公民共同参与,从而使 稳评 过程更具民主性与科学性,为此,公众㊁政府和第三方的地位与分工需要被明确下来,由各主体 对抗式 辩论来促进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即各主体公开就不同类型决策的合法性㊁合理性㊁可行性㊁可控性发表支持或反对意见,在充分辩论后,共同评估风险并修正决策㊂陶振(2015)认为[16],风险的识别㊁分析㊁等级确定㊁化解㊁报告编制等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评估体系㊂张玉磊等(2018)认为[17],因利益诉求不同,稳评中的利益相关者具有不同的行动逻辑,基于此,作者建立了稳评的政府主导㊁专家理性和利益相关者参与的三种模式的分析框架㊂第四,方法研究㊂现有的评估主要围绕着合法性㊁合理性㊁可行性和可控性进行细化界定[3]㊂彭宗超等(2013)认为[18],社会环境以及社会行动者的心态㊁行为和政府与社会的治理三方面影响社会稳定风险,基于此其设立了稳评的新指标体系㊂王锋等(2012)认为[19],应当构建 利益相关者导向型风险评估 模型来对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从而将社会稳定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㊂杨雄等(2010)认为[20],必须建立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机制,凡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㊁支持的大项目坚决不上或 缓建 ㊂刘依凡等(2015)[21]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稳评指标体系来对水库修建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进行了评估分析㊂齐宝库等(2013)[22]采用A H 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国际高铁工程项目进行风险识别㊂沈元钦等(2015)[23]采用理论研究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并构建了适用于核电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㊂徐祇朋(2012)[24]设定了政治㊁宗教㊁经济㊁文化㊁教育和民族交往六个指标体系来衡量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风险㊂孙琦峰(2015)[25]选用人均G D P㊁G D P增速㊁基尼系数㊁物价指数和失业率等5项经济指标对社会稳定风险进行了评估㊂王大海等(2012)指出[26],风险定性㊁定量和综合评估是三种主要的评估方法,定性评估包括头脑风暴法㊁主观估计法㊁前后对比法㊁有无对比法㊁模糊数学和蒙特卡罗模拟法等;定量评估主要有敏感性分析㊁影响图分析㊁贝叶斯推断原理分析等;综合评估主要有德尔菲法㊁故障树分析法㊁成功度法㊁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在实践中,比较常见的有社会调查法㊁系统分析法和利益分析法等㊂董治等(2018)[27]提出了基于熵权可拓物元模型的公路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㊂杨继君等(2014)[28]基于风险矩阵图法的视角提出了基层社会㊃31㊃第6期周鹏:新时代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评述 现状㊁问题与发展方向稳定风险评估方法㊂第五,改革研究㊂通过总结现有文献可知,当前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要存在稳评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不足的问题以及稳评配套体系不健全的问题[3]㊂张玉磊等(2015)认为[29],科学性㊁民主性问题主要表现在理论滞后于实践,对稳评的认识和多主体评估模式落实不到位,对稳评对象和目标的界定不明确,稳评程序不合理等方面;稳评配套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指标体系和配套制度的不健全㊂对于这些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完善评估的主体㊁范围㊁指标体系㊁过程㊁结果和配套制度等诸多具体建议[3]㊂2.国外理论研究现状对稳定与风险的研究倾向,国外的经典研究主要关注风险,从各个学科入手对风险进行理论探索,并通过这些理论积累为政府决策建议提供分析范式,达成各个领域的风险最小化,最终实现整体稳定㊂在社会学领域,R o h r m a n n和R e n n(2000)研究发现,由于人们只能感受到风险的局部特征,所以认为对于发生概率低但后果严重的风险比发生概率高但后果不严重的风险威胁性更大[30]㊂K a h n e m a n㊁S l o v i c 和T v e r s k y(1982)认为,之所以难以对风险的可接受性作出预测,是因为风险感知的稳定模式和不稳定模式是相互混杂的[31]㊂R o h r m a n n(2000)认为,只有先具体分析不同地区的文化语境之后才能得出对文化风险可接受性的结论[30]㊂I a i n W i l k i n s o n(2005)认为,没有找到风险感知和日常生活实际反应的关联是风险感知预测的又一大局限[32]㊂在风险预警领域,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如美国在上世纪就分别出台了‘S t a f l o r d法案“和‘灾害减缓法案“㊂各国学者对危机预警的研究最早出现在经济领域,一些国家建立了经济稳定的预警指标,如美国的 富兰德指数 和 先行指数 等,随着危机预警在经济领域的不断发展,它从经济领域开始向其他领域渗透,例如,爱茨提出的衡量社会稳定的六方面因素和社会不稳定的六种指标㊂学者们逐渐从经济㊁政治㊁文化的不同侧面构建危机预警体系,从而为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充足的实证支持[33]㊂(二)实践研究学者们除了从事理论研究之外,同样也关注稳评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探讨如何更为有效地开展稳评活动,以提升实践活动的效率,并开展相关研究㊂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搜集㊁梳理和分类,将关于稳评实践运用的文献分为三大类:一是讨论稳评在解决 邻避 问题中的运用,二是探讨稳评对于工程项目建设的作用,三是探究稳评在社会政策实施方面的影响㊂1.稳评在邻避设施中的实践运用邻避情结(英文简称作N I M B Y),即不要在我家后院(N o t I n M y B a c k Y a r d),有时也被表述为L U-L U,即地方上排斥的土地使用(L o c a l l y U n w a n t e d L a n d U s e),邻避情结是一种居民想要保护自己现有的生活区域及维持现有生活质量而产生的抗拒心理[34]㊂在此基础上,邻避设施可以定义为一种由全社会受益,但负面效应只由少部分人承担的设施,一般而言,这种负面效应将由邻避设施附近的居民来承担㊂张乐等(2016)[35]通过在S省的调研和分析,针对目前邻避设施中稳评的问题,提出了体制㊁机制㊁法制㊁理论与实践结合四大方面的建议㊂张诗晨等(2017)[36]基于30起环境群体事件进行研究,强调了公民参与对于减少风险事件的重要性,提出了在稳评中应扩宽公民参与渠道,提升公民参与质量,以此来降低决策实施的困难程度㊂陈晓运等(2017)[37]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详细分析某垃圾焚烧发电厂落地的全过程,强调政府要严格遵守稳评制度和运用稳评结果,同时注重公民参与,把群众工作做细做实㊂M a L,C o n g X(2019)[38]开发了具体的稳评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并通过案例加以检验,证实了该指标体系和模型在邻避设施稳评中的有效性㊂2.稳评在工程项目中的实践运用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稳评常被应用于工程项目的执行当中,国内学者曾对综合工程项目以及交通㊁水利㊁能源等特定工程项目的稳评工作进行了研究㊂朱正威等(2016)[5]基于公众 风险-收益 感知视角对公众的工程项目接受度展开实证分析,发现个体和国家的 风险-收益 感知均会影响公众对工程项目的接受度,其中个体 风险-收益 感知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并基于此建议政府应重视风险感知评估,加强风险沟通,为公众提供适当的补偿措施㊂曹峰等(2013)[39]针对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开展问卷调查,发现公众在环境污染和直接经济效益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此外,该研究还强调了对于重大工程项目中仅占极少数的不支持民众的关注,因为他们可能对社会稳定产生较大的风险㊂王㊃41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波等(2015)[40]基于系统脆弱性视角对水利工程展开研究,发现工程建设的社会风险暴露程度对社会风险的贡献度最高,其次是公众风险认知,区域社会敏感性次之,因此应从风险评估端口前移㊁公众损失补偿㊁社会舆论引导三个方面降低社会风险㊂与国内学者相比,国外学者的研究范围更具广泛性,通常不局限于本国国内,而是拓展至全球范围㊂Ég ré和S e néc a l(2003)[41]通过研究中国㊁土耳其及哥伦比亚的水坝建设,认为项目建设前的社会影响评估将有利于大坝建设,但这也仅仅只是建设的起点,如果缺乏后续的安置计划㊁足额拨款以及定期审查,还有社会影响评估人员的持续参与,项目也难以进行㊂M a n c i n i和S a l a(2018)[42]主要研究了采矿业带来的社会影响,通过将不同背景下的评估指标进行比较,他们发现采矿业的影响主要涉及三个领域,即土地利用以及领土方面㊁环境所带来健康的影响和人权;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与人口统计学有关的影响,特别是在采矿群体的移徙和性别失衡方面,且这些影响的程度在不同国家也有所不同㊂3.稳评在社会政策中的实践运用除了上述实践之外,学者们还广泛研究稳评在社会政策层面的作用㊂这些研究关注于各种政策领域,如环境政策㊁征地政策㊁医疗改革以及水价调整等㊂B r o u w e r和V a n(2004)[43]将成本收益分析和多标准分析方法运用于荷兰防洪政策研究之中,发现尽管传统的防洪政策是一个具有成本效益的选择,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在包括额外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对替代防洪政策土地利用变化和洪泛平原恢复的投资是合理的㊂V o y e r等(2012)[44]强调社会影响评估在海洋保护区规划中的重要性,呼吁澳大利亚在保护区规划中使用社会影响评估而不是采用公众咨询来替代㊂丁宁等(2013)[45]根据对现行征地风险评估制度的分析,指出目前征地稳评中存在评价主体不明确㊁功能定位不清晰㊁评价程序不科学三大主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明确征地风险评估定位,完善征地风险评估体系,并健全配套机制,以将稳评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管理㊂朱正威等(2016)认为[46],当前重大决策稳评中存在风险沟通不足的问题,通过引入I R G C风险治理理论构建分析框架,以北京市水价调整政策为例,强调要将稳评推进成为全过程评估,并将风险沟通作为稳评的核心环节,同时要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信息传播作用,促进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商对话㊂廖秀健等(2016)[47]基于重庆医改的失败案例,发现稳评内在的不确定性以及政治与评估之间的相互越界导致了新的不稳定因素,需要从 政治性 和 科学性 两方面对稳评制度进行重新设计,以保证稳评的有效性㊂三㊁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现状评述与研究展望(一)当前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文献的回顾梳理可以看出,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重大决策稳评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尚不成熟㊂在理论研究领域,我国目前关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理论研究可以从背景㊁对象㊁过程㊁方法和改革五个方面进行解读,形成了初具基础的研究体系,而国外相关研究起步较早,侧重于将风险和稳定分离,从各个学科入手对风险进行理论探索㊂而我国目前关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研究仍属于基础研究,少有学者将理论研究与我国现有的风险防范实践相结合;同时,现有研究也主要集中于 事前 ㊁ 事中 的理论支持研究,而缺少对于稳评 事后 的效能㊁反馈㊁改善等方面的研究,所以还未能形成理论研究的完整闭环㊂在实践研究领域,我国学术界普遍专注于国内实践,而较少关注国际层面之实践,也鲜有对国内外实践进行对比研究的尝试㊂值得注意的是,在应对当前稳评问题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侧重于从公众角度出发,强调公众参与㊁沟通以及对公众的补偿等方面,更加注重社会参与主体的视角㊂与之相比,对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过程本身的完善,研究关注较为有限㊂(二)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展望1.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当前研究之热点其一,大数据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㊂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利用大数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他们通过挖掘网络数据㊁社交媒体信息等,分析公众的意见㊁情绪和行为模式,以更准确地预测社会不稳定事件的发生㊂其二,公共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㊂针对具体的公共政策,如经济改革㊁环境保护政策等,学者们。

政治谈话记录内容摘要

政治谈话记录内容摘要

政治谈话记录内容摘要
政治谈话记录是指政治性质的谈话经过记录后形成的文本。

政治
谈话记录通常是政治家、领导官员、专家学者等在政治场合对于特定
问题进行的讨论,也有可能是政治家与选民之间的交流记录。

它具有
重要的历史、政治、社会学等学科意义。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政治谈话
记录内容摘要。

政治谈话记录通常包括如下内容:
1. 主题和背景
政治谈话记录通常会在开始进行说明谈话的主题和背景。

主题可
能是某一、政治事件或者国际形势。

背景说明了此次谈话的来源、目
的和参与者。

2. 发言内容
政治谈话记录的核心内容是参与者之间的发言。

发言通常包括参
与者之间的互动和辩论、发表看法、提出建议、阐述观点等。

发言内
容通常密集、深入,表达出参与者对于某一议题的思考和观点。

3. 关键词和短语
政治谈话记录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关键词和短语,这些词汇通常是
该议题的关键概念,也反映出政治家和专家们对于议题的认识和分析。

4. 结论和建议
政治谈话记录最后通常会有整理和总结。

结论和建议是政治谈话
记录中很重要的部分,它们反映了政治家和专家们对于问题的分析和
决策,以及他们对于未来的展望。

政治谈话记录是政治家、领导官员、专家学者进行政治交流和决
策的重要形式。

政治谈话记录内容往往蕴含着政治家和专家们的思考
和观点,是政治研究的重要素材。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通过政治谈话
记录了解政治家的言行,也是了解政治的重要途径之一。

2023年度政治谈话方案

2023年度政治谈话方案
六、加强政治谈话的组织领导
政治谈话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强化责任落实,确保政治谈话活动顺利开展。各级党委和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政治谈话工作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统筹部署,切实加强督导检查,确保政治谈话活动的全面、深入、有效开展。要发挥党组织积极作用,加强组织协调,提高政治谈话工作的组织效果,增强政治谈话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5. 推进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加强对外交流,促进国际合作,打造开放型经济,实现互利共赢。
在2023年度政治谈话方案中,各项政策措施和重点内容都应当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尽可能使每一项政策都落实到实处,拿出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强的方案,才能推动政治工作取得实效,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2. 深刻学习领会党中央重要文件精神,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准确把握政治方向,主动担当政治责任,推动实现全党工作良好开局、稳中向好开局、尊重实践开局。
3. 强化责任担当,不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坚持执纪必严,做讲政治的政治人,做守规矩的党员干部。
4. 严肃组织纪律,加强党建制度创新,强化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加强廉洁自律,做到谋事之前必思虑,问责之前必谋划,行动之前必审慎,才能真正做到勇担负重任,敢啃硬骨头,打好重点战役,取得全面胜利。
5. 定期反馈:建立政治谈话的定期反馈机制,每次政治谈话后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措施,确保政治谈话的效果。
四、2023年度政治谈话方案
1. 谈话对象:全市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各级机关干部和领导干部。
2. 谈话时间:全年度,分阶段进行,全面推进。
3. 谈话内容:重点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主题展开,强调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执行,落实党的要求,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坚定政治信念,不断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 整之 时 。这 时 。 社会 利益 矛盾 集
政治制度的稳定性与具体体制的 变 易性 交互 并存 ;2 公 共 秩序 的 ()
有 序 性 ,主要 表 现 为法 律 框架 的
些 欲望 的增 长 。使 人 们 产 生 强烈
不 满 和 社会 挫 折感 。在 发 达 国家
中 ,利益 分 化迅 速 ,利 益斗 争 激
上 的差 别 和 程 度 上 的 不 同 而 已 。
治 稳 定 不存 在 根 本 的矛 盾 ,贫 穷 和 不 发达 本 身 才 是 发展 中 国家 不
稳 定 的最深 刻根 源 。
用 , 中任 何一个 层 次 不 平衡 , 其 都 会影 响 到其 他 层次 。只有 各 层 次 都 相 对 稳 定 并 处 于 良性 运 行 状 态, 才能有 整个 政治 系统 的稳定 。
1政 治稳 定 是个 内涵 极 其丰 . 富的 范畴 。有 的学 者认 为它 包括
持续 的程 度 ;政 府 及执 政 者 更 迭 的制 度 化 、 程序 化 程 度 ; 会 各 种 社
政 治力 量 的对 比相 对 均衡 、变 化
稳定的政权体系、合理 的权力结 构 和有 序 的政 治 过 程 三 个 层 次 。
定 、 权 稳 定 、 府 稳 定 、 本 政 政 政 基 策 稳定 、 治 生活秩 序 稳 定 、 政 社会 政 治心 理稳 定 六个 层 次 。政 治稳
定各 层 次之 间相 互 影 响 、相 互作
不 稳 定 的性 质 有 根本 不 同 ,它是 发 展 过程 中 的不 稳定 ,发 展 与政 政 治不 稳定 是 政 治 生活 的 无 序 和失 控 状 态 。任 何 政 治系 统 都 存 在某 种 不 稳定 状 态 .只是 层 次
定 。是 因为现 代 化转 型 使 社 会 动 员 和政 治参 与 偏 高 ,激 起 了人 们 欲 望 和 期待 的急剧 高 涨 ,而 社会
满 足 这 些 欲望 的能力 总是 低 于这
的学 者认 为 主 要有 四个 方 面 :1 ()
制 度 的稳 定 性 ,主要 表 现 为基 本
产 生 的 时机 是 :1在 生 产方 式 发 () 生部 分质 变 、生产 关 系 进行 重 大
维普资讯 ຫໍສະໝຸດ 孽象掌螽谶圜 圃圜圈 图圜
政治 稳 定是 政 治发 展 领 域研 究 的重大 课题 。近年来 , 国学术 我 界 比较 全 面地 研 究 了政 治 稳定 问 题 , 很 多方 面取 得 了重 要进 展 。 在 现 将专 家 学者 的最 新研 究 成 果概
的 示 范 和 现 代 化 加 速 的情 况 下 ,
维普资讯
更 容易 使 问题集 中爆 发 而 难 于 控 制, 变成 现实 的政 治不 稳 定 。有 学
者 具体 分 析 了 容 易诱 发 我 国政 治
的政 治秩 序 打 下 了基础 :马克 思 主义作 为一 种 科 学 理论 .它 可 以 统 一 全 党 和 全 国各 族 人 民 的 思 想 . 到 统一 政 治 共 识 : 民 民主 达 人 专 政 政权 是 实 现 政治 稳 定 的强 有
有 的学者 认 为 它包 括 宪法 秩 序 的 保 持 、 本政 治 价值 的稳 定 、 阶 基 各 级 集 团和 民族 关 系 的相 对 均衡 、 主 要政 策 的连 续性 四个 层 次 。还
有 的学 者 认为 它包 括 国 家 主权稳
有序; 政治 参 与 的制 度 化程 度 ; 政 治 过程 的有序 化 程 度 ;政 治 文 化
2 关 于政 治 稳 定 的标 志 。 . 有
2 多数 学 者 认 为 ,我 国现 代 .
化 过 程 中 之 所 以 容 易 滋 生 不 稳
学 者们 认 为 , 国改革 开放 2 我 0多 年来 , 治是 基 本 稳定 的 , 也 存 政 但 在着一 些不稳 定 因素 。
1 有 学 者认 为 .政 治不 稳 定 .
述 如下 。
稳 定性 与 法律 内容 的变 动性 交 互
烈, 一旦 社 会 分化 , 争 和 冲 突失 斗 控, 就导 致 政 治 系统 本 身 的分化 、 斗 争 和 冲 突 ,引 发 政 治 不 稳 定 。 () 2 在权 力 代 际交 替 之 时 。这 时 , 容 易 造 成 权 力 真 空 或权 力 斗 争 , 高 层 人事 变 动 大 ,基 本 政 策 的延 续 受 到威 胁 ,政 治统 治 容 易失 去
的 内在 一 致性 程 度 。这 些指 标 相 互联 系 、 相互影 响 。
生之时。这时 , 因世界一体化程度 逐 渐 加 深 .一 国政 局 的变化 往 往
引 起 他 国政 治 形 势 的 连 锁 反 应 。 学 者 们强 调 , 然 “ 代 化 过程 滋 虽 现
生 着 不稳 定 ” 但 与贫 穷 落后 导 致 ,
或 离开 原有 轨道 。( ) 3 在突 发 性政
并 存 ;3 基 础 阶级 关 系 的 均衡 ()
态 ,主要 表现 为 社 会 主导 性 阶 级
关 系 的稳定 性 与 非 主 导性 阶级 关 系 的变 动性 交 互 并存 ;4 主要 政 () 策 的连 续性 ,主 要 表 现 为总 政 策 的稳 定 性 与具 体 政 策 的变 动 性 交 互并 存 。有 的学 者 则参 照政 治 不
稳定 的表 现 ,认 为 有六 个 衡 量 指 标 ,即 国家法 定 基 本制 度 维 护 和


政治稳 定的
—]
治 事 件 和政 治 问题解 决 之 时 。这 时 , 果 给 政 治 动荡 提供 机 会 , 如 那 么 更 大 、更 危 险 的政 治 不 稳 定 因 素 就 可 能潜 伏 下 来 .迅 速 增加 和 扩 张 , 为 激 烈 动荡 的温床 。 ( ) 成 4 在 国际性 政 治 事件 和 政 治 问题 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