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4物质的分离提纯与制备学案鲁科版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鲁科版):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第64讲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2.能综合运用物质的不同性质对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
考点一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物理方法及装置(一)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区别分离将混合物的各组分分开,获得几种纯净物的过程提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净物的过程,又叫物质的净化或除杂(二)辨认下列五个装置的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1.固液分离(1)图1为过滤装置,适用于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操作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2)图2为蒸发装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易溶性固体溶质,采用蒸发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变化较大的易溶性固体溶质,采用蒸发浓缩、降温结晶的方法。
注意在蒸发结晶操作中:①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②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而不能直接蒸干。
2.液液分离(1)图3为分液装置,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易分层的液体。
注意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出。
(2)图4为蒸馏装置,分离沸点相差较大且互溶的液体混合物。
注意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②蒸馏烧瓶中要加沸石或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③冷凝管水流方向为下口进,上口出。
3.固固分离图5为升华装置,适应于某种组分易升华的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时,为加快过滤速度,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漏斗中的液体()2.根据食用油和汽油的密度不同,可选用分液的方法分离()3.用乙醇萃取出溴水中的溴,再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溴与乙醇()4.在蒸馏过程中,若发现忘加沸石,应停止加热立即补加()5.利用加热的方法分离NH4Cl和I2的固体混合物()6.制取无水乙醇可向乙醇中加入CaO之后过滤()答案 1.× 2.× 3.× 4.× 5.× 6.×1.利用物质的溶解度对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图甲、图乙所示为一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1)A点KNO3溶液是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十章 化学实验基础 第2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
考向2.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化学方法
典例突破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A
BaSO4
BaCO3 水
B
CO2
SO2
C
乙酸乙酯 乙酸
D
蛋白质
)
提纯方法
溶解、过滤、洗涤
饱和Na2CO3溶液
洗气
稀NaOH溶液
混合振荡、静置分液
葡萄糖 浓(NH4)2SO4溶液
盐析、过滤、洗涤
答案 D
(1)“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2)“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3)“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4)物质分离、提纯常用物理方法的装置及注意事项。
方法、装置 适用范围
注意事项
(1)一贴: 滤纸 紧贴漏斗内壁
把不溶性
固体物质
和液体进
行分离
过滤
二低:滤纸低于 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
滤纸边缘
杂试剂除去杂质的同时,不消耗被提纯物质,不引入新的杂质。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分离或除杂装置
根据分离原理选择合适的分离装置(过滤、分液、蒸馏等);根据除杂试剂的状态
及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装置,液体试剂一般选洗气瓶,固体试剂一般用干燥管或
U形管。
第三步:综合分析,合理解答
综合分析物质分离是否完全,被提纯物质中的杂质是否被除去。
√ )
Ag+。(
(2)加入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一定存在 CO23 。(
×
)
(3)滴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存在 SO24 。
(
知识结构化 思维有序化——以高三二轮复习课“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为例
知识结构化㊀思维有序化以高三二轮复习课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为例蔡德洋(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ꎬ福建晋江362200)摘㊀要:为了提高高三二轮复习的有效性ꎬ通过深度学习理论优化复习思路:将零散的知识结构化ꎬ构建有序的思维模型ꎬ再迁移应用于真实问题的解决.以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主题为例ꎬ将结晶㊁过滤㊁洗涤㊁干燥等重要操作的相关知识整合起来ꎬ构建通过物质性质和题目信息选择结晶方式的思维模型ꎬ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和思维的有序化ꎬ为高三二轮的深度复习提供可借鉴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案例.关键词:分离与提纯ꎻ高三复习ꎻ深度学习ꎻ模型认知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4)06-0134-03收稿日期:2023-11-25作者简介:蔡德洋(1983.8-)ꎬ女ꎬ福建省晋江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㊀㊀经过一轮复习及一系列试题训练后ꎬ学生遇到陌生情境问题依然显得力不从心ꎬ无法将之与所学知识㊁教材内容或见过的同类型试题进行联系ꎬ往往在看到答案后才恍然大悟㊁懊悔不已.主要原因是ꎬ学生的学习多停留在 记忆㊁理解 的层次ꎬ属于浅层学习ꎬ只发展了低阶思维[1].要想提高二轮复习的有效性ꎬ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ꎬ提高学生 应用㊁分析㊁综合和评价 等高阶思维能力.黎加厚教授认为深度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ꎬ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知识㊁新理念ꎬ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ꎬ且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ꎬ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2].在高三二轮专题复习课堂上进行深度学习ꎬ可以通过设置一系列有层次的情境问题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ꎬ通过比较和分析㊁概括和归纳等方法将零散的知识整合起来ꎬ形成知识体系ꎬ构建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ꎬ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和思维的有序化ꎬ然后将之有效地迁移应用于真实问题的解决ꎬ最终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1以深度学习为指引的设计思路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是化学实验基本实验操作ꎬ在化工生产或科学研究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结晶㊁过滤㊁洗涤㊁干燥是最常见的从溶液中获取固态产品的分离提纯方式ꎬ是高考的高频考点.结晶原理和方式的选择对学生而言也是一个难点ꎬ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学生对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常见方法的认识是单一㊁零散的ꎬ缺乏系统性ꎬ没有形成有序㊁系统的思维模型[3]ꎻ二是缺乏实践操作ꎬ对分离与提纯的方法的选择只停留在记忆层面ꎬ没有深入学习ꎬ面对陌生㊁真实的情境问题ꎬ学生无法根据物质具体性质㊁图表信息调整思路ꎬ采用不同的操作方式解决问题.基于此ꎬ本节课尝试将结晶㊁过滤㊁洗涤㊁干燥等重要系列操作的相关知识整合起来ꎬ并构建通过物质性质和题目信息选择结晶方式的思维模型ꎬ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和思维的有序化ꎬ以期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ꎬ提高二轮复习的实效性.具体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在多种不同情境中ꎬ通过对比和分析㊁概括和归纳整合多种不同的结晶㊁过滤方式ꎬ构建知431识网络体系ꎻ(2)通过多层次问题情境ꎬ构建根据物质性质㊁图像信息选择合适的结晶方式的思维模型ꎻ(3)通过简单实验方案设计㊁问题解决ꎬ迁移应用模型ꎻ(4)掌握关于洗涤问题的答题模板ꎬ能根据物质性质选择干燥方法.2构建思维模型促进深度学习的过程设计2.1创设多层次问题情境ꎬ建构思维模型ʌ问题情境ɔ如图1所示是氯化钠㊁硝酸钾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ꎬ请填写下列物质的结晶方法.图1㊀溶解度曲线①氯化钠:ꎻ②CuSO4 5H2O:ꎻ③从MgCl2溶液中获得无水MgCl2:ꎻ④提纯混有少量NaCl的KNO3:ꎻ⑤提纯混有少量KNO3的NaCl:ꎻ⑥提纯混有较多NaCl的KNO3:ꎻ模型的构建应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ꎬ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ꎬ从最简单的㊁学生最熟悉的问题出发ꎬ逐步过渡到复杂问题.通过问题或知识的递进式呈现ꎬ不断刺激学生的思维发展ꎬ才能起到不断强化从而构建解决问题模型的作用[4].通过学生熟悉的答题模式ꎬ设计从单一溶液到混合溶液ꎬ从含少量杂质到含较多杂质的分离提纯的相关问题情境ꎬ引导着学生进行循序渐进㊁层层递进的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蒸发结晶和蒸发浓缩㊁冷却结晶的区别及适用范围.待学生完成后ꎬ教师提问:基于物质的什么性质选择结晶方式?再次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在对比㊁分析中理清思路ꎬ主动建构基于物质性质和题给信息选择结晶方式的思维模型(如图2所示).上述问题⑥难度比较大ꎬ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图2㊀选择结晶方式进行分离提纯的思维模型分组讨论ꎬ补充完善思维模型:(1)单一组分溶液或者当杂质少量时ꎬ可直接根据上述模型选择结晶方式进行分离提纯ꎻ(2)若混合体系各组分的量都不少时ꎬ根据蒸发结晶原理ꎬ一般溶解较小的物质先析出ꎬ利用该原理可进行物质的制备.2.2联系教材ꎬ整合零散知识ꎬ构建知识网络ꎬ完善思维模型通过上述思维模型ꎬ引导学生联系必修一教材中的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相同条件下ꎬ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见图3)ꎬ因此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ꎬ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可以获得碳酸氢钠固体.巩固上述模型的同时ꎬ教师提出问题:怎么从母液中获得氯化铵晶体呢?学生很自然地得出通过蒸发浓缩㊁冷却结晶的方法可以获得氯化铵固体.教师再次提出问题:观察溶解度数据ꎬ该方法可以将氯化铵固体尽可能析出吗?由此引发学生重新审视模型ꎬ并调动所学知识ꎬ从沉淀溶解平衡的两个角度 平衡移动及Ksp与Qc的关系思考问题ꎬ理解实际工业生产中获取氯化铵固体的方法(见图4)ꎬ实现跨模块知识的融合ꎬ并从变温结晶方式拓展到常温结晶方式以及重结晶ꎬ形成知识网络体系(见图5).通过此环节的设计ꎬ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敢于打破原有思维模型的束缚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ꎬ整合知识的同时也进一步完善思维模型.2.3感悟高考典型试题ꎬ应用模型ꎬ巩固认知ʌ试题情境ɔ工业生产的硫化钠粗品中常含有一定量的煤灰及重金属硫化物等杂质ꎬ其纯度不符合某实验室的要求ꎬ请问:实验室可以采用什么方法531图3㊀溶解度曲线图4㊀侯氏制碱法图5㊀结晶法知识体系纯化硫化钠粗品?应如何操作?已知:硫化钠易溶于热乙醇ꎬ重金属硫化物难溶于乙醇.(改编自2022全国甲卷27)学生完成实验设计ꎬ展示并进行评价ꎬ同时教师提出问题:(1)为什么要趁热过滤?(2)如何确保在趁热过滤中ꎬ溶质不析出(从操作和仪器改进角度)?以该问题为支点ꎬ从结晶自然地过渡到过滤方式的拓展知识 热过滤和减压过滤ꎬ然后展示该高考题的问题设置ꎬ让学生感悟高考试题中对重结晶㊁过滤㊁洗涤㊁干燥等必备知识ꎬ以及信息获取与加工㊁逻辑推理与论证和批判性思维与反思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再以此展开ꎬ依次有序地完成结晶㊁过滤㊁洗涤㊁干燥这一系列操作的知识体系建构.3基于高三二轮复习实效的建议与反思基于上述课例的研究ꎬ笔者对提高二轮复习的课堂实效提出以下两点建议与反思.3.1打破模块限制ꎬ构建知识体系ꎬ提升思维水平俗话说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知识是思维的基础ꎬ掌握丰富的知识体系ꎬ才能进行更深入的思考ꎻ而孰能生巧ꎬ则说明对知识的深入思考和运用ꎬ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ꎬ甚至能拓展㊁创新.因此ꎬ二轮复习应该注重不同章节㊁不同模块知识间的联系ꎬ使学生能从多重的角度和多维的层面接触知识㊁理解知识ꎬ以提升学生在新情境中灵活提取知识㊁应用知识的能力ꎬ发展学生思维的全面性[5].3.2构建思维模型ꎬ但不固化模型ꎬ提升学科素养思维模型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ꎬ但也容易造成生搬硬套ꎬ反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问题的解决.因此在教学中ꎬ引导学生建构思维模型的同时ꎬ若能设计引发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ꎬ为学生提供打破思维模型束缚的示范ꎬ帮助学生体验建构模型㊁认知冲突㊁修正或完善模型㊁应用模型等过程ꎬ有利于发展学生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4结束语现今高考化学试题趋向于以陌生㊁真实的情境呈现ꎬ不仅仅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ꎬ更多地考查学生的能力ꎬ要求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进行 应用㊁分析㊁综合和评价 .为适应新高考选拔人才的要求ꎬ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ꎬ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参考文献:[1]谢培林.在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中促进深度学习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ꎬ2018(11):56-58.[2]何玲ꎬ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现代教学ꎬ2005(5):29-30.[3]邹定兵.建构认知模型促进深度学习:以高三选修模块复习课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为例[J].化学教学ꎬ2019(1):41-45ꎬ51.[4]顾黎颖.基于模型构建的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策略:以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为例[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ꎬ2019(21):82-83.[5]李建娣ꎬ王冬.高三二轮复习中促进知识整合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与学ꎬ2017(1):77-79.[责任编辑:季春阳]631。
高考化学(鲁科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十章 化学实验基础第二节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第二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纲点击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一、物质的检验1.常见阳离子的检验(1)Cu 2+产生________ (2) (3)(4)Al 3+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NaOH 溶液,白色沉淀又会______(5)NH +4共热,生成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______的气体(6)K +――---→焰色反应火焰呈______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7)Na +―---―→焰色反应火焰呈______色2.常见阴离子的检验(1)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2)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检验SO 2-4―→先加盐酸酸化,无现象,再加BaCl 2溶液,有________色沉淀。
SO 2-3―→加入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放出无色有________气味能使品红溶液退色的气体(3)利用AgNO 3(HNO 3酸化)溶液检验(4)利用某些特征反应检验I -―→滴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______色特别提示:(1)在检验SO 2-4时,我们要注意SO 2-3、Ag +的干扰,加试剂的先后顺序不能颠倒,不能用稀硝酸酸化。
(2)检验SO 2-3、CO 2-3要防止它们互相干扰,两者加稀盐酸都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其区别在于生成的CO 2无气味,而SO 2有刺激性气味。
3.常见气体的检验4.检验常见物质的一般程序与思路(1)常见固态物质的检验(2)常见无色溶液的检验(3)物质检验时对反应的一般要求①反应要有明显的外部特征,如:溶液颜色的改变、沉淀的生成或溶解、气体的产生等。
②反应要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如:溶液的酸碱性、浓度、温度的选择。
③检验反应时常需排除干扰的影响,如用Ba2+检验SO2-4,应排除CO2-3、SO2-3等离子的干扰。
④检验反应要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典型性。
优化方案2017高考化学总复习必修部分第十章化学实验第2讲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课后达标检测鲁教版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一、选择题1.(2016·江苏无锡、江阴联考)现有一瓶乙二醇和丙三醇的混合物,已知它们的性质如表所示,据此将乙二醇和丙三醇互相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C.分液法D.蒸馏法解析:选D。
根据表中的信息知乙二醇和丙三醇的沸点差别较大,因而选用蒸馏法分离。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C.②④D.①③解析:选C。
SO2也可以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①不正确;因为镁比碳还原性强,所以在燃烧的条件下,镁能置换出二氧化碳中的碳,故②正确;向含有Ag+或SO2-3的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也能生成白色沉淀,故③不正确;所学知识中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只有NH3,故④正确。
3选用的试剂)A.①③C.只有②D.③④解析:选B。
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故可以通过把混合物溶于蒸馏水后降温结晶的办法除去氯化钠,①正确;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应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②错误;金属钠与乙醇和水都能发生反应,③错误;Na2S溶液和AgCl反应,生成Ag2S和NaCl,过滤除去Ag2S,④正确。
4.(2016·广东肇庆高三联考)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解析:选B。
A项,导管插入水中,不能防止倒吸;C项,不能用坩埚从溶液中提取溶质;D项,没有温度计,且应用蒸馏烧瓶。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离Fe2O3、Al2O3的操作依次为溶解、过滤、灼烧B.蒸馏、过滤、分液、洗气四种分离物质的方法,均不可能发生化学变化C.通入过量CO2可除去NaHCO3溶液中的杂质Na2CO3D.K2CO3中混有少量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解析:选C。
若用过量的Na OH溶解Fe2O3、Al2O3的混合物,过滤后可得到Fe2O3和Na[Al(OH)4]溶液,灼烧Na[Al(OH)4]溶液时无法得到Al2O3,同理分析可知用过量的酸溶解上述混合物也无法经题述三步操作分离两种氧化物,A错误;洗气可能会发生化学变化,B错误;在溶液中Na2CO3与CO2反应可得到NaHCO3,C正确;用加热的方法不能除去K2CO3中混有的NaHCO3,D错误。
优化方案2017高考化学总复习必修部分第十章化学实验第2讲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课件鲁教版
是( B ) 实验目的
分离方法或试剂
实验原理
A 分离碘和 CCl4
分离溴乙烷和
B
乙醇
加热蒸发 加水溶解后分液
碘与 CCl4 的沸点不同 溴乙烷和乙醇的水溶
性不同
除去乙酸中的 C
乙醇
酸性 KMnO4 溶液
酸性 KMnO4 溶液能 将乙醇氧化为乙酸
3.环己酮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环己酮的反 应如下:
环己醇和环己酮的部分物理性质见下表:
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
密度(g·cm- 3,20 ℃)
溶解性
环己 100
醇
161.1
0.962 4 能溶于水和醚
环己 98
酮
155.6
0.947 8
微溶于水,能 溶于醚
现以 20 mL 环己醇与足量 Na2Cr2O7 和硫酸的混合液充分反应, 制得主要含环己酮和水的粗产品,然后进行分离提纯。分离提 纯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步骤有(未排序): a.蒸馏,除去乙醚后,收集 151~156 ℃馏分; b.水层用乙醚(沸点 34.6 ℃,易燃烧)萃取,萃取液并入有机 层; c.过滤; d.往液体中加入 NaCl 固体至饱和,静置,分液; e.加入无水 MgSO4 固体,除去有机物中少量水。
除去乙烷中的
D
乙烯
酸性 KMnO4 溶液
酸性 KMnO4 溶液能 氧化乙烯
解析:加热蒸发过程中,CCl4 会汽化而碘会升华,仍然无法分 离二者,A 项错误;乙醇与水能混溶而溴乙烷不溶水,B 项正 确;反应中会引入钾盐、锰盐等新的杂质,C 项错误;酸性 KMnO4 溶液能将乙烯氧化成 CO2,这会引入新的杂质,D 项错 误。
第十章 化学实验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化学鲁科版(全国)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第十章基础课时2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W
基础课时2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一、选择题1.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利用了物质的沸点的是()A.蒸馏B.萃取C.重结晶D.蒸发解析萃取、重结晶是利用物质溶解度的不同而分离,蒸发是通过加热将溶剂蒸发掉;蒸馏则是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
答案 A2.(2016·黄冈模拟)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A.分离饱和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选④B.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C.用FeCl2溶液吸收Cl2,选⑤D.粗盐提纯,选①和②解析解答本题主要从物质的性质、实验原理、仪器的选择是否正确等角度去分析。
CH3COOC2H5与Na2CO3溶液互不相溶,故应选择分液法将其分离,因此选③,A错;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应选择分液漏斗萃取分液,B正确;将Cl2通过盛有FeCl2溶液的洗气瓶,可将Cl2吸收,C正确;粗盐提纯应先将粗盐溶于蒸馏水中,然后过滤除掉泥沙等不溶物,再蒸发、浓缩最后得到NaCl晶体,D正确。
答案 A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可用装置①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B.可用装置②分离汽油和水的混合物C.可用装置③从海水中蒸馏得到淡水D.可用装置④把胶体粒子从分散系中分离出来解析A项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不同,可用加热的方法鉴别;B 项中汽油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C项中海水蒸馏可以得到淡水;D项中把胶体粒子从分散系中分离出来,应用渗析的方法,故D项错误。
答案 D4.(2016·北京示范学校联考)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解析A项,夹紧止水夹,从长颈漏斗注水,在长颈漏斗下端能形成稳定的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可以实现;B项,碘的CCl4溶液不分层,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C项,酸性KMnO4溶液能把乙烯氧化为CO2,引入新杂质;D项,分馏时,温度计测的是馏分的温度,因此,温度计应在支管口附近。
答案 A5.(2014·江苏,5)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解析A项,MnO2固体与浓HCl要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取Cl2,缺少加热装置;B项,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应将混合气体从长导气管通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洗气,较纯净的气体从短导气管流出;C项,制取Cl2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物过滤除去未反应的MnO2,得到MnCl2溶液,从而回收MnCl2;D项,MnCl2为强酸弱碱盐,易发生水解反应,直接蒸发溶剂,不能得到纯净的MnCl2·4H2O。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4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制备课时练 鲁科版(2021年最新整理)
2017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4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制备课时练鲁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4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制备课时练鲁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4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制备课时练鲁科版的全部内容。
专题十四物质的分离、提纯与制备1.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 ② ③ ④A.装置①可用于分离C2H5OH和H2O的混合物B.装置②可用于将海带灼烧成灰C.装置③可用于除去氯气中的HClD.装置④可用于实验室制取NO【答案】D【解析】A、乙醇和水是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错误,不选A;B、给固体加热应该使用坩埚,错误,不选 B;C、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应该用饱和食盐水,氯气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错误,不选C;D、同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正确,选D.2.实验室一瓶固体M的标签右半部分已被腐蚀,剩余部分只看到“Na2S"字样(如图所示),已知,固体M只可能是Na2SO3、Na2SiO3、Na2SO4中的一种。
若取少量固体M配成稀溶液进行有关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用盐酸一种试剂就可以确定该固体M的具体成分B.往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若有白色沉淀,则固体M为Na2SiO3C.常温时用pH试纸检验,若pH=7,则固体M一定是Na2SO4D.往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的BaCl2,若有白色沉淀,则固体M为Na2SO4【答案】D【解析】A、加入盐酸,亚硫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硅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硅酸沉淀,硫酸钠和盐酸不反应,能确定具体成分,正确,不选A;B、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只有硅酸钠,正确,不选B;C、只有硫酸钠是中性的溶液,正确,不选C;D、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硫酸钠会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亚硫酸钠也会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错误,选D。
2017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 第32讲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课件 鲁科版
利用余热蒸干 而不能直接蒸干。 ③蒸馏:适用条件: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
合物。说明: a. 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
口处; b. 蒸馏烧瓶内要加沸石; c. 冷凝管水流方向应
为“逆流”。
答案
④萃取和分液:适用条件: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说明: a.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 ;b.两种液体 互不相溶 ; c.溶质和萃取剂 不反应 ;d.分液时下层液体从 下口 流出, 上层液体从 上口 倒出。 ⑤升华:适用条件:除去不挥发性杂质或分离不同挥发程度
过滤
过滤
⑦
⑧
Fe2O3 NaHCO3
溶液
Al2O3
Na2CO3
加酸转化 加氧化剂转 沉淀转化
⑨ FeCl3溶液 FeCl2
⑩ FeCl 溶液 FeCl
化 加热分解
饱和Na2CO3溶液
分液 加还原剂转
答案
1
2
3
4
5
6
题组一
物质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 )
1.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的固体混合物。说明:利用物质升华的性质进行分离,属于
物理变化,如图。 ⑥洗气:适用条件: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
说明: 长管 进气 短管 出气,如图。
答案
(2)创新实验装置
①冷凝装置的创新
由于冷凝管竖立,使液体混合物能冷凝回流,若以此容器作反应容器, 可使反应物循环利用,能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②蒸馏装置的创新
1
2
3
4
题组一
物质分离、提纯仪器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1.下列仪器:①普通漏斗;②容量瓶;③蒸馏烧瓶;④天平;⑤分液漏斗; ⑥滴定管;⑦燃烧匙。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C ) A.①③④ C.①③⑤ 解析 B.①②⑥ D.③④⑦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4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制备学案 鲁科版(2021年最新整理)
2017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4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制备学案鲁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4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制备学案鲁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4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制备学案鲁科版的全部内容。
专题十四物质的分离、提纯与制备学习目标:1、能根据物质的特性,运用过滤、蒸发、蒸馏、结晶、萃取等方法分离和提纯常见的物质。
2、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和分析。
3、了解常见气体和一些简单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学习重难点:1、物质分离、提纯与检验的原理及应用。
2、常见气体和一些简单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自主学习:考点一:物质制备与分离、提纯的融合【知识梳理】1.物质分离、提纯的热点仪器及装置(1)热点仪器①三颈烧瓶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玻璃仪器,它有三个口,可以同时加入多种反应物,或是加冷凝管、温度计、搅拌器等,常用于物质的制备、分离和提纯。
a.通常用于需要控制温度的化学反应,中间孔装搅拌杆,一个侧孔装温度计,另一个滴加反应物料。
b.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三颈烧瓶的三颈中间孔可以插上回流管,右侧可插入温度计,左侧主要是用来添加药品。
②分液漏斗(滴液漏斗),一般为向烧瓶(带磨口塞)中滴加液体,其中(a)能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
③冷凝管,注意进出水方向(下口进,上口出).④布氏漏斗是中间带有多孔瓷板的白色瓷质漏斗,适用于晶体或沉淀等固体与大量溶液分离的实验中,常用于抽滤。
⑤吸滤瓶,与布氏漏斗组成减压过滤装置,用于接收液体.(2)热点组合装置①蒸馏装置②过滤装置③减压过滤装置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得到较干燥的沉淀,可进行减压过滤(也称抽滤或吸滤)。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章化学实验基础第节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学案鲁科
第2节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考纲定位全国卷5年考情1.掌握常见物质检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掌握过滤、分液、蒸馏等操作的步骤及要求。
2.检验、分离和提纯物质正确选用实验装置。
3.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2017年:Ⅰ卷T8;Ⅱ卷T26(1、2、3);Ⅲ卷T272016年:Ⅱ卷T12;Ⅲ卷T26(2)2015年:Ⅰ卷T10(4)、T27;Ⅱ卷T12、T26(3)(4)2014年:Ⅰ卷T11(D)、T26;Ⅱ卷T102013年:Ⅰ卷T7(B)、T13(A、C)、T26;Ⅱ卷T26、T27考点1| 常见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对应学生用书第195页)[考纲知识整合]1.固体与液体的分离提纯图1 图2(1)图1分离提纯方法称为过滤,涉及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适用范围: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
注意事项: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上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②若滤液浑浊,需再过滤。
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液面超过滤纸边缘。
(2)图2分离提纯方法称为蒸发,涉及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
适用范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如NaCl溶液中提取NaCl固体。
(3)图2也适用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进行晶体析出。
如KNO3溶液、CuSO4溶液析出晶体。
2.液体与液体的分离提纯图3 图4(1)图3的分离提纯方法称为萃取分液,涉及的玻璃仪器主要是分液漏斗和烧杯。
适用范围:①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萃取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②分液:两种液体互不相溶且易分层的分离方法。
注意事项:①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②萃取剂与原溶剂不反应、不相溶;③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④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2)图4的分离提纯方法称为蒸馏。
2017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10.2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教学案) 含解析
1.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掌握过滤、分液、蒸馏等操作的步骤及要求.2。
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一、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1.物质分离、提纯的区别(1)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的各组分分离开来,获得几种纯净物的过程。
(2)物质的提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净物的过程,又叫物质的净化或除杂.2.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物理方法试根据所学的知识填写操作方法及相关内容.图1 图2 图3图4 图5 (1)如图1,方法、装置的名称:过滤。
适用范围: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
注意事项: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上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尖口处紧靠烧杯内壁。
②若滤液浑浊,需更换滤纸,重新过滤.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滤液超过滤纸边缘。
(2)结晶是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态溶质,采用冷却饱和溶液的方法.如图2,方法、装置的名称:蒸发结晶。
适用范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
注意事项:①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②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而不能直接蒸干。
(3)如图3,方法、装置的名称:分液.适用范围:①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②分液:两种液体互不相溶且易分层。
注意事项:①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②萃取剂与原溶剂不反应、不相溶;③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
(4)如图4,方法、装置的名称:蒸馏。
适用范围: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注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②蒸馏烧瓶内要加沸石;③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为“逆流”。
(5)如图5,方法、装置的名称:升华。
适用范围:某种组分易升华的混合物,利用物质升华的性质在加热条件下分离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四物质的分离、提纯与制备学习目标:1、能根据物质的特性,运用过滤、蒸发、蒸馏、结晶、萃取等方法分离和提纯常见的物质。
2、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和分析。
3、了解常见气体和一些简单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学习重难点:1、物质分离、提纯与检验的原理及应用。
2、常见气体和一些简单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自主学习:考点一:物质制备与分离、提纯的融合【知识梳理】1.物质分离、提纯的热点仪器及装置(1)热点仪器①三颈烧瓶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玻璃仪器,它有三个口,可以同时加入多种反应物,或是加冷凝管、温度计、搅拌器等,常用于物质的制备、分离和提纯。
a.通常用于需要控制温度的化学反应,中间孔装搅拌杆,一个侧孔装温度计,另一个滴加反应物料。
b.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三颈烧瓶的三颈中间孔可以插上回流管,右侧可插入温度计,左侧主要是用来添加药品。
②分液漏斗(滴液漏斗),一般为向烧瓶(带磨口塞)中滴加液体,其中(a)能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
③冷凝管,注意进出水方向(下口进,上口出)。
④布氏漏斗是中间带有多孔瓷板的白色瓷质漏斗,适用于晶体或沉淀等固体与大量溶液分离的实验中,常用于抽滤。
⑤吸滤瓶,与布氏漏斗组成减压过滤装置,用于接收液体。
(2)热点组合装置①蒸馏装置②过滤装置③减压过滤装置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得到较干燥的沉淀,可进行减压过滤(也称抽滤或吸滤)。
减压过滤装置如上图所示。
装置中抽气泵给吸滤瓶减压,造成瓶内与布氏漏斗液面上的压力差,从而加快过滤速度。
吸滤瓶用于承接滤液。
布氏漏斗上有许多小孔,漏斗管插入单孔橡胶塞与吸滤瓶相接。
注意布氏漏斗的颈口斜面应与吸滤瓶的支管口相对,以便于吸滤。
④热过滤装置⑤蒸发结晶装置⑥分液装置⑦纸层析实验示意图⑧搅拌滴加回流反应装置2.物质分离、提纯的思维方向(1)固体混合物的分离、提纯①溶解过滤法(如分离MnO2和KCl的混合物)。
②溶解结晶法(如分离KN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
③升华法(如分离I2、NaCl或NH4Cl、NaCl的混合物)。
④加热灼烧法(如除去Na2CO3中的NaHCO3)。
(2)气体的分离、提纯①混合法:如用水洗法除去NO中的NO2、H2中的HCl等。
②加热法:如用灼热铜网除去N2中的O2。
③吸收法:如用碱石灰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用Na2O2除去O2中的CO2等。
(3)液体的分离、提纯①萃取法;②分液法;③沉淀法;④生成气体法(如NaCl溶液中的Na2CO3杂质用盐酸除去);⑤氧化法或还原法(如FeCl3中的FeCl2用Cl2除去,FeCl2中的FeCl3用铁粉除去);⑥转化法(如NaHCO3溶液中的Na2CO3用通CO2的方法除去);⑦电解法(如稀硫酸中的盐酸可用电解法除去)等。
3.纸层析法的原理及实验操作(1)基本原理纸层析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
滤纸纤维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它所吸附的水作为固定相,不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
样品中各组分在水或有机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各组分在两相中有不同的分配现象。
亲脂性强的成分在流动相中分配得多,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快;而亲水性强的成分在固定相中分配得多,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慢。
(2)应用举例——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①纸层析法分离Fe3+、Cu2+的原理Fe3+、Cu2+在滤纸上随丙酮等展开的速度不同,展开后两种离子的富集部分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②Fe3+、Cu2+的显色反应吸附有Fe3+、Cu2+的滤纸经氨薰后显色:Cu(OH)2能溶于过量氨水中,生成Cu(NH3)2+4(呈深蓝色);Fe(OH)3(呈红褐色)不溶于过量氨水中。
Fe3+、Cu2+的显色是利用Fe(OH)3、Cu(NH3)2+4的特征颜色。
Fe3+遇氨水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e3++3NH3·H2O===Fe(OH)3↓+3NH+4。
Cu2+遇氨水反应生成深蓝色溶液:Cu2++4NH3·H2O===Cu(NH3)2+4+4H2O。
③操作步骤:a.装置制作——裁纸b.点样——点层析试样c.配制展开剂d.层析操作e.显色反应【题组集训】题组一热点仪器、热点操作的考查1.用布氏漏斗和吸滤瓶接抽水泵过滤沉淀后,正确的操作是( )A.先关水龙头,拔下抽滤瓶上的橡皮管,再取下布氏漏斗B.先取下布氏漏斗,再关上水龙头C.先将沉淀和滤纸一起取出,再关上水龙头D.先拔下抽滤瓶上的橡皮管,关上水龙头,再取下布氏漏斗【答案】D【解析】抽滤装置由布氏漏斗、吸滤瓶、安全瓶、抽气泵等仪器组成,工作的主要原理是抽气泵给吸滤瓶减压,导致装置内部的压强降低,使过滤的速度加快。
用布氏漏斗和吸滤瓶接抽气泵过滤沉淀后,先拔下抽滤瓶上的橡皮管,关上水龙头,再取下布氏漏斗。
2.下列实验装置不适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答案】A【解析】A项,该装置是分离提纯装置,不符合题意;B项,该装置是升华装置,不符合题意;C项,该装置可用于纸层析法,不符合题意;D项,该装置不能用于物质的分离,正确。
3.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海带中碘的提取实验中,将海带灰溶于水,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CCl4即可萃取B.减压过滤可以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C.用纸层析法分离Cu2+和Fe3+,滤纸上端呈棕黄色,说明Fe3+在固定相中分配的更多D.纸层析实验中,不能将滤纸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答案】D【解析】A项,海带中碘元素以碘离子存在,应该先将碘离子转化为碘单质,然后萃取得到碘,错误;B项,此法可加速过滤,并使沉淀抽吸得较干燥,但不宜过滤胶状沉淀和颗粒太小的沉淀,因为胶状沉淀易穿透滤纸,颗粒太小的沉淀易在滤纸上形成一层密实的沉淀,溶液不易透过,错误;C项,用纸层析法分离Cu2+和Fe3+,滤纸上端呈棕黄色,说明Fe3+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更多,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快一些,错误;D项,纸层析法中要求流动相溶剂对分离物质应有适当的溶解度,由于样品中各物质分配系数不同,因而扩散速度不同,所以纸层析法是利用试样中各种离子随展开剂在滤纸上展开的速率不同而形成不同位置的色斑,如果试样接触展开剂,样点里要分离的离子或者色素就会进入展开剂,导致实验失败,正确。
4.物质的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操作,也是化工生产及物质制备中的主要环节。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可选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然后将两层液体分开B.在提纯鸡蛋中的蛋白质时,可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NH4)2SO4溶液,然后将所得沉淀滤出,即得较纯的蛋白质C.油脂的提纯中,可将油脂加入浓NaOH溶液中加热,然后过滤,滤出的溶液即为较纯的油脂D.甘蔗是制备蔗糖的主要原料,榨出的甘蔗汁因含色素而呈棕黄色,在制取蔗糖前应先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搅拌、过滤,蒸发结晶,即得较纯的蔗糖【答案】C【解析】A项,乙酸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乙酸钠的水溶液,但是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中的溶解度极小,也不溶于水,这样乙酸乙酯和醋酸钠溶液分层,可以采用分液法来分离,正确;B项,饱和(NH4)2SO4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且为可逆过程,能用于蛋白质的分离提纯,正确;C项,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则加入浓NaOH溶液中加热,然后过滤,不能得到较纯的油脂,错误;D项,甘蔗中含蔗糖,能溶于水,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除去杂质,则制取蔗糖前应先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搅拌、过滤、蒸发结晶,即得较纯的蔗糖,正确。
5.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在“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中,把从盐酸中析出的晶体进行抽滤,用乙醇洗涤晶体1~2次,然后抽滤,将晶体转移到表面皿上,干燥后称其质量,计算产率B.制备摩尔盐时,最后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溶液,加热至液体表面出现晶膜为止,不能将溶液全部蒸干C.晶体颗粒的大小与结晶条件有关,溶质的溶解度越小,或溶液的浓度越高,或溶剂的蒸发速度越快,析出的晶粒就越细大D.从溴水中提取单质溴时,能用无水乙醇代替CCl4【答案】B【解析】A项,在“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中,把从盐酸中析出的晶体进行抽滤,用冷水洗涤晶体1~2次,然后抽滤,将晶体转移到表面皿上,干燥后称其质量,计算产率,错误;B项,蒸发操作不能直接蒸干,以防止温度过高而导致分解而变质,正确;C项,晶体颗粒的大小与结晶条件有关,溶质的溶解度越小,或溶液的浓度越高,或溶剂的蒸发速度越快,析出的晶粒就越细小,错误;D项,乙醇和水互溶,所以不能作萃取剂,则乙醇不能代替四氯化碳,但可以用苯代替,错误。
【题后反思】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很多,如升华、蒸馏、萃取、重结晶、色谱分离、离子交换分离、膜分离技术等。
纸层析法属于其中的色谱分离技术,是分离微量物质的常用方法之一。
2.在分离或提纯操作中,应注意以下两点:(1)如果被分离的物质转变为其他物质,应设法将其恢复原状;(2)由于反应终点较难控制,为使离子沉淀完全,所加试剂常常是过量的,而由过量试剂引入的新杂质亦必须除尽。
3.在理解纸层析法原理时,注意区分“固定相”、“流动相”、“分配”等概念。
纸层析分离铁离子、铜离子的实验中,“固定相”是滤纸纤维上所吸附的水,“流动相”是作为展开剂的有机溶剂。
题组二基本操作与无机物制备的融合6.某废催化剂含58.2%的SiO2、21.0%的ZnO、4.50%的ZnS和12.8%的CuS及少量的Fe3O4。
某同学用15.0 g 该废催化剂为原料,回收锌和铜。
采用的实验方案如下,回答下列问题:已知:ZnS与稀硫酸反应,且化合价不变; CuS既不溶解于稀硫酸,也不与稀硫酸反应。
(1)在下列装置中,第一次浸出反应装置最合理的________(填标号)。
(2)滤液1中含有Fe2+,选用提供的试剂进行检验,检验方法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供的试剂:稀盐酸、KSCN溶液、KMnO4溶液、NaOH溶液、碘水)(3)本实验要用到抽滤,设所用的洗涤剂为X,抽滤洗涤沉淀的操作:________。
(4)写出第二次浸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盛有滤渣1的反应器中加H2SO4和H2O2溶液,应先加________。
(5)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