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课中的创新教本
浅谈大数据时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探索 (3)
浅谈大数据时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探索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也需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
本文将探讨大数据时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大数据时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具备以下特点:1.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只有让学生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才能跟上知识的更新速度。
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应该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方向上进行研究,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2.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程需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注重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中,理论联系实际。
3.强调跨学科的融合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融合了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传媒艺术、社会学等多个学科,信息技术课程也需要强调跨学科的融合,在课程中涉及到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知识的交叉学习,让学生全面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及其实践意义。
二、大数据时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1. 项目式教学在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如电商平台、智能家居、拼音输入法等等。
教师可以将这些实际场景作为项目,让学生进行识别、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意义。
2.手工实践教学手工实践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的学习需要理解电脑的操作,掌握基本的硬件和软件知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编程练习,例如,学生们可以设计名片、海报、电子邮件等批量输出的项目。
3. 互动式授课互动式授课是一种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
互动性侧重于互动式信息素养教学,老师与学生之间以互动的形式交流,增加学生的兴趣,降低了学生的抵触心理,提高了教学效果。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项目式教学法
学是在 学生已掌握 的知识 和经验的基础
之 上的主动建构过程 。信 息技术课 程教
学中开展项 目式教 学,在 落实技能 目标 前要给学生相应的技 能支持,激发学生
的 学 习兴 趣 并 完 成 项 目。 当学 生 对 项 目
学 习的 内容产生兴趣的 时候 ,学生 的思
t i
| l I | |
2 2教 设定 的教 学目标收效 不理想 . 币 项 目式教 学的优势 已经渐 渐得 到信 息技术教 师的普遍 认可 , 然而有些教师急功近利 , 在课 堂上 强行 落实信 息技术教 学 目标 , 效果 很不理 想。新课 程教材教 学是 以 “ 息的获取 ” “ 信 信息 的 加 工” “ 息的处理” “ 信 信息 的发布” 等环节 的项 目式教学为 主导贯穿全 书 的,要 求学 生在 课 堂教 学 中完成某个 活动项 目的 资料查 找和作 品制作 。如在学 习 “ 信息获 取”这 节时 ,从提 出 信息 、分析 信息获 取 的途 径、选择有 效 的获 取方 法到获取信 息 并评价信 息 ,这 些环节在 日常 生活 中是 非常实用 且有效 的。 由 于 学生 以前没有 这样 的知识 与技 能应用 的基础 ,分 析信 息获取
。
在 一定 的 时间 内解决 一系列项 目中的问题 ,最后 汇
总并将 项 目研 究结果公 示。这种 自主学 习的方式被 称为基 于项 目的学 习。 项 目式教 学是传统 灌输 武教 学的一种补 充 ,它 有许 多优点 :学生在完成项 目式教 学的过程 中能体 验 知识 、技能获得 再运用 的过程 ,学会探 究,去实 现 知识 的建构和迁 移 ,提 高 自身 的综合运用 能力和 信 息素养 。在信 息技术 学科 教学领域 ,项 目武教 学
浅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及设计要点
DOI:10.16660/ki.1674-098X.2018.36.194浅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及设计要点令芝红(铜川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铜川 727031)摘 要:在当前“互联网+”大环境下,职业院校依据“能力本位”教学理念参与信息化教学的力度日益加大。
职业教育教师想要借助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支持,设计出有个性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打造高效的智慧课堂,势必要了解信息化教学的内涵,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要点。
本文将围绕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原则、设计要点一一展开阐述,以帮助读者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有关基本概念、理论,提供读者设计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信息化 教学设计 内涵 要点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12(c)-0194-02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做好信息化教学设计,首先要理解信息化教学的内涵。
与传统教学不同,信息化教学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通过对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技术、教学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所形成的新的教学体系。
教师从原来课堂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帮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被强硬灌输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获取知识,积极加工的学习者。
实现信息化教学要深刻理解其“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特征,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需求,服务学生的发展,积极营造恰当、生动的教学情境,突出协作学习的作用,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来支持对学生学习环境的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要“灵活”、“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避免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堆积”、“陈列”,要深刻挖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关注学生发展,实现设计的个性化、突出教学过程的交互性、评价机制的多元性、价值取向的人文性。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设计蓝图,只有深刻了解信息化教学的内涵,抓住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要点,才能实现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过程。
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设计原则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地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课堂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发布时间:2021-07-22T16:58:59.053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下作者:何志全[导读] 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能将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有效的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也能实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达成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四川省汶川县第一小学校何志全摘要: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能将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有效的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也能实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达成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本文将研究分析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小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学方式;思维能力引言一、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较为枯燥的数学学习来讲,若缺乏一定的兴趣,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导致教学的效果较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教学脱离实际和教学情境设定不合理的情况,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手段来进行辅助数育教学,合理的安排设计适合教学的课程内容,使数学教育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让广大学生在不断学习相关数学知识的过程同时也能感受并得到教育学习的无限乐趣。
在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了解全体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教学生活相关联。
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各种教学互动情境,在教学情境中及时融入教学声音和互动图片等,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更加自由积极主动的直接参与到初中数学课的学习中。
实践结果可以充分证明,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对课堂学习内容有着更大的强烈兴趣,学习的活动积极性也会有着很大的程度提升,使得了学生在更加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能够进行课堂学习,在师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能够收获更多知识和快乐,提升教学的效果。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施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那么,如何让学生学好这门学科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一下我的认识和做法:一、锐意进取,强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我在浏览一些教育网站和刊物时,发现大家推用最广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是:任务驱动——任务完成——效果评介——归纳汇总。
这种模式要求学生有着较好的计算机操作基础。
虽然农村学生基础薄弱,上学之前几乎没接触过电脑,对于电脑很是迷茫,但同时也充满着好奇,信息课运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就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从而把基础性的操作学好了。
二、激发兴趣,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
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每当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过或极少使用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
在操作过程中,他们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
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
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站在平等的高度,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三、因材施教,落实“兵教兵”教学法初中的信息课要掌握的是一些办公软件的使用,熟练地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多媒体演示报告、网页制作以及网络应用,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要想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可以进行分层教学。
在运用网络教学时,可以在学习内容深度和学习任务要求上进行分层,对不同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
浅谈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改变
浅谈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改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逐渐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到来,不仅改变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更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浅谈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改变。
一、课程内容的更新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课程内容的更新是首当其冲的。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大多停留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软件的使用上,缺乏前沿的科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而新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不仅包括了传统的硬件知识和软件应用,更加强了对信息技术前沿知识的引入,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方法。
这种更新的课程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方法的改变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多为传授知识,讲述理论,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
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实践性,引入了项目化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设计、编程、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这种教学方法的改变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激发,更加符合信息技术教学的本质要求,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有巨大作用。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大多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机会。
而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课程设计、项目制作和实践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更加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也将对教师的角色产生转变。
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的着力点
广阔的学 习空间, 构建起开放的、 综合的 术教师所希望看到的。
把诸多学科 请进来 , 么, 那 我们的 的活力, 流程也充满了生命活力 , 使学生 在 “ 操作 ”中感 知, “ 作”中理解 , 在 操 在 “ 操作”中提升, 从而实现从 “ 知识课 堂” 向 “ 走 生命课堂”的取向。
效的感觉 , 随之学生信心也会大增, 习 学
学 习, 还是未来 的发展 , 息技术都 将 劲头更会越来越足。 信
工作的好帮手。 ◇ 让学生自 主探究, 提升学生的信 它成为学生学习、 息技术应用水平 让信息技 术与其他课程整合 , 激
信 息技 术所包含的内容广 , 而且 变
化又快 , 光依赖书本知识和教师的传授
让 学 生多 接触 电脑 , 上机 实 践 , 多 以激 发
总之一句话, 整合构建了一个信息技术的 “ 新课堂”: 突破 “ 教本” 限制, 突破 “ 课 堂”限制 , 打破学科界限, 走进一个更为
兴趣 。 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对课 堂知识 加 深理解和进行巩固, 而且更可以去掌握 自 己感兴趣的知识。 多操作, 多动手的结果
生 的学 习兴 趣 , 助 于 克服 计算 机 、 有 网络
知识面,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 自 学。 学生可 以看各种适合自己年龄的计算机刊物, 可 以在网络上学习各方面的知识, 可以利用 多媒体来展现 自己的学习成果 , 总之要学 会像 用铅笔一样地使 用你 的计算机 , 让
恐惧感。 这样 , 即使每次动手 社会的各个领域, 信息的获取 、 传输 、 处 的神秘感 、 只有很小一点点收获 , 也会有一种 日 见成
i x2@8m E信 0术 . d技 1。 j0 课。 息 y88
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心得体会(精选9篇)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心得体会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心得体会(精选9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心得体会(精选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心得体会1本场讲座共围绕五个方面展开,分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
王教授分别从教学对象的变化、师生需求、教学原则,与21世纪核心素养等几个维度,深入浅出、形象具体地为老师们剖析了新时代的背景下,教育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信息技术作为一项高效创新的手段,如何恰当地应用于教学一线。
其中,王教授对当今学习者的深度分析,令人印象深刻。
他说道,如今的学生,已经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他们拥有独立的思想、个性化的思维模式,甚至在某一特定领域的知识储备远超过教学者。
这时,教师的角色就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他们不再是知识或权威的主宰,而是学生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领路人、引导者。
不仅要在知识领域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且要教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而这种方法,就需要依托信息技术领域。
本次讲座内容充实、层次清晰,令我获益匪浅。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心得体会2现在的教育,对于信息技术和教育的结合已经越来越紧密。
很有幸,我能获得学校的推荐,来参加在新余举办的全省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融合创新课例的培训。
上午8点半,我们进行了开班仪式,省电教馆杨馆长、省电教馆培训部曾主任、暨阳小学的周书记和市电教馆的潘馆长在开班仪式上发表了讲话,曾主任热烈欢迎了各位老师的到来,感谢暨阳学校对培训工作的支持,并祝全体教师都学有所获。
浅谈信息技术和幼儿园教育的融合创新
浅谈信息技术和幼儿园教育的融合创新摘要:随着时代的的不断进步,教师应持续鞭策自己、提高自己能力。
尤其是作为幼儿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担,更应当深入学习当下的教学手段,创新实践活动教学能力。
因此,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幼儿教师更应联系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完善教学方式,让幼儿的学习充满趣味性,提高教学实际效果。
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融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创新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创新策略一、引言伴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信息技术成为了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方式。
幼儿的文化教育工作是他们一生教育的开端,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对他们来说都至关重要。
而信息技术的诞生,不但可以突破过去教学方法在空间上的限定,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够协助幼儿积累学习经验。
幼儿具备心理不成熟、逻辑思维易松散等特性,现阶段幼儿教学的组成部分包含游戏互动、实践操作阶段及其简单的知识教学阶段等,而信息科技的应用,可以帮助老师找到创新教育的平衡点,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幼儿文化教育,实现高效的互动教学。
在信息技术和幼儿文化教育深度融合与创新的前提下,幼儿教师要加强提升自已的素质,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二、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教学融合时存在的不足(一)信息技术的应用面较小互联网在幼儿园管理层面方面,只用于保存幼儿的档案资料、设定电子器件检测、协助安全工作,或用于教师信息查询。
此软件被用于制作文件或让小朋友赏析动画和文本等等。
一部分幼儿园开设网址,展现管理成果,父母可以及时在线咨询。
总体而言,信息技术未能广泛运用在教师队伍管理、幼儿的心理健康管理等多个领域。
此外,一部分幼儿园因为没有引进信息技术设备,幼儿教师不具有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造成幼儿教学欠缺创意,不能有效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没有构建跟幼儿年纪、认知特性相匹配的学习气氛,导致教学质量不达预期。
(二)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准稍低,幼儿园的绝大多数教师能够很好的进行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但是对于相对复杂的设备,教师们都还没掌握。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
本文就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谈几点体会:一、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让学生渴望创新若想提高创新能力,当然要激发创新思维,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却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儿”,即玩游戏、上网等,而对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儿”,由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电脑课,却不喜欢电脑老师的现象,当然原因只有一个:老师不允许他们“玩儿”。
对于这种现象,我认为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以精彩的课堂“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文字编辑是小学信息技术课最主要内容之一,然而不少学生认为,文字编辑不就是“打字”吗?只要会输入文字不就可以了,一些连简单的插入、删除还没有学会的学生也觉得它“没意思”。
为了使他们感兴趣,我在上“文字编辑”这节课时,从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纸”,用作练习本入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这种“特殊的纸”具有容量大、易修改,无污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手机短信、商务通、电脑等,使学生在体会信息技术对人类日常生活深刻影响的同时,感受到文字输入的重要性,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营造创新氛围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
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心情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昂奋的学习劲头。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新鲜的研究素材,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此外,信息技术还能给学生构建起自主探究的研究平台,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
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突破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够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
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扩大课堂空间,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社会信息进程的日益加快,人类面临一个新的教育命题: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研究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研究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研究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研究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的数学活动中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主动研究、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
在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声、形、画来激发学生的器官,使学生对新学的内容充分注意,激发兴趣。
改变了以往课堂上学生只能看黑板、听老师讲的单调的模式,使讲解更直观、更清晰、更具吸引力,不仅使研究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和轻松,还加深了理解。
例如,在研究二次函数图象时,采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师生可以从图形的动态中分析它的发生和变化过程,由此发现归纳出它的有关性质,同时也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力信息技术不仅仅是用来辅助教学,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现式研究能力。
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自由的研究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自由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发现式研究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函数”时,我让学生利用计算机的动画软件,自己设计绘制三角函数图像,并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和分析,掌握三角函数的性质和规律。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策略研究摘要:在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创新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活跃教学课堂、整合信息资源、增强展示效果,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打造翻转课堂、构建开放平台、线上直播教学、加强互动沟通,提高教学效率,促成教学改革,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数学教育技术也在随之发展,教学设备日益更新,教学方法不断丰富。
特别是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一)活跃教学课堂,激发学习兴趣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非常强的思维能力以及逻辑能力,和其他的学科相比,数学知识的学习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小学生会因为学习上的困难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营造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氛围,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轻松,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二)整合信息资源,突破重点难点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机 APP 等不同的方式,将有关教学资源整合起来,让学生和教师一起互动,共同探究和构建相关的知识内容体系,既让学生倍感兴趣,也让学生有充分的参与感,并从中培养起探究精神和能力。
比如针对一些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微课”资源整合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强化对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1]。
(三)利用展示优势,降低学习难度数学是相对抽象的学科,需要有逻辑思维能力的支撑。
信息技术的介入,可以将原本抽象的内容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和消化。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动画展示的方式,给学生直观地展示各种图形的平面效果、立体效果等,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直观和轻松;又如,在图形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动画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推导部分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改变过去直接机械记忆的现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全面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探究论文(共3篇)
信息技术可以说是现在的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了,它都是跟随着现代化的潮流不断进行发展的一个课程,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很好的开拓学生的视野。
本文就整理了关于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一起来欣赏吧。
第1篇:基于农村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魏军(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昆仑路小学青海德令哈817000)摘要:最近这些年,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社会带来很多方面的便利,也在逐渐改变着这个社会的工作方式。
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其教育工作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很大。
要想让农村和城市在教育上的差距逐渐缩短,那么在对于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开展是势在必行的,并且让农村的学生们在接触先进的信息技术同时,激发学习兴趣。
下面主要以这个为主题在结合笔者多年的农村教学经验来谈谈信息技术教学在农村小学开展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用中教学随着各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普及和深化,农村小学的学校也开展了信息技术教学。
目前,我们学校开始从三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因为农村学生,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学生,基本上没什么机会和计算机的接触,导致学生在同地区的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很大。
如何是农村学生,更好的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
怎么样可以根据当前农村的孩子们的情况进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是农村的信息技术老师们值得思索的关键问题。
1.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和掌握电脑知识2.为学习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学习计算机光靠死记硬背一些理论的知识是行不通的,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就是说,老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除了保证学生能明白这其中的各种基础理论知识,还应当重视对学生的实际电脑应用能力的培养。
所以在农村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中对于设备的提供要跟上,让学生可以有条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在教授相关计算机知识的同时及时培训和巩固学生的操作。
反过来,在缺乏教育设备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只能使用粉笔,黑板和书籍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实, 正在慢 慢发生变 异, 书的内涵与 板
外延早 已经拓展 到我们意料之 外的地 方。 比如, 常见 的小卡片, 实际上是传统 副板书的变种。 的教师用卡片做操作 有
指导 , 有的教师 用来做 评价表 , 还有的
市永吉 八中的崔 海波老师的板书为例,
来看看 信息 技术 教学 中板 书设 计 的作 用以及 设计 策 略与 方法 。 海波 老师 崔
价 的标 准, 采用顺序 结 构把 本 节 课的
设 计思 路表 达 出来 。 信息 技术 过程 从 插入 基 本 元 素入 手 , 重点 强调 了其 属 性的 设置 , 根 据 这些 知识来 制作 作 再
信 息 技 术 教 学 中 板 书 设 计
案 例 板 书设 计 是 教 师 教 学 的基 本 技 能之一 , 是教 师对 课 堂教 学 整体 把 也 握 与细节 展 开 的精华 版本 。 个好 的 一 板 书, 体现教 师的教学 理念 , 教师 只有
教 学 内容 和教 学 过程 的透 彻分 析 。 对
中接受 了过 程描 述 这样 的思维 , 是 这 传统 教 学 中没 有的 , 学生 主 动学 习的
欲望会大大 增强。 因此, 一个 好的板书
整、 简明扼要 , 又生 动形象 、 突出醒 目 , 特别 是信息 技术过 程清 晰完整 , 评价 体 系建构合 理 。 之, 书要追 求精 、 总 板 巧 、 。 是指 精 心设 计 、 选 内容 、 美 精 精 精 炼 文 字 ; 是 指构 思 奇巧 、 巧 内容 精
则多写少 讲, 时间少则多讲少 写。 板书
板书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板 书这 个似 乎被 忽略的部 分 , 其
浅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及设计要点
创新教育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87DOI:10.16660/ki.1674-098X.2019.15.187浅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及设计要点令芝红(铜川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铜川 727031)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深入,强调“能力本位”教学理念的职业院校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参与力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负责开展职业教育的教师想要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载体,实现具有个性化、科学化的教学设计,推动高效、智慧课堂的构建就必须基于对信息化教学内涵有深刻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来进行。
本文主要就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和设计要点予以阐述,以期能够为相关教育者提供明确的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 教学设计 内涵 要点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5(c)-0187-02信息化教学设计简而言之就是以系统进化方法为依托,以学生为核心,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资源予以充分利用,从而实现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具体规划的过程,对提高教学过程的完善性、推动学习者更好地学习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围绕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和设计要点进行探究。
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完成与实现,必须以对信息化教学内涵有充分理解和掌握为基础和前提。
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是针对教学观念、内容等各个环节予以的改革和创新以此形成的新型教学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固有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身份,而是转变为了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接受知识也更为主动。
同时,信息化教学的实现还需要依托对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的理解,并始终将学生处于课堂的核心地位,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学生为遵循,推动具有生动性的教学情境的营造,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完成对学生学习环境的设计[1]。
幼儿园教案中的信息技术与创新
幼儿园教案中的信息技术与创新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影响了各个领域,包括教育领域。
幼儿园作为培养孩子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信息技术在幼教教案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案中信息技术与创新的关系,并就教案中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提出一些建议。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案中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幼儿园教案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首先,信息技术可以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
通过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幼儿可以接触到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信息技术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计算机、平板等设备,幼儿可以参与到互动式的学习中,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
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计算机编程、电子拼搭等活动,幼儿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二、幼儿园教案中信息技术与创新的整合在幼儿园教案中,信息技术与创新的整合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幼儿园可以通过设计创新的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创造。
例如,在语言表达方面,可以鼓励幼儿使用多媒体制作故事书或演讲稿,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幼儿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例如,通过引入儿童编程和电子拼搭等活动,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
此外,幼儿园可以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幼儿在学习中的兴趣和问题,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三、幼儿园教案中信息技术与创新的案例为了更好地说明信息技术与创新在幼儿园教案中的应用,以下是一些案例。
1. 使用多媒体制作故事书:幼儿可以使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元素,创作自己的故事书。
通过多媒体制作,幼儿可以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引入儿童编程:幼儿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编程教具学习基本的编程逻辑和思维方式。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究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究发布时间:2022-12-08T06:42:39.514Z 来源:《中国教工》2022年15期作者:刘璐[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进步,人们对中学教育方面的发展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信息技术是中学教育当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教学对于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能力的提高以及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能力的上升刘璐西安市浐灞第七初级中学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进步,人们对中学教育方面的发展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信息技术是中学教育当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教学对于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能力的提高以及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能力的上升,均有着重要的培育作用。
为了能够进一步的提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就必须要采用更加高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此展开相关的研讨。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下,人们对中学教育方面的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信息技术这门现代化课程来说,学生家长不仅希望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习期间获得充分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同时也希望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能力可以得到同步的提高,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的增加了中学任课教师的教学难度以及教学压力,教师要想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完成一系列的教学任务,满足各种教学需求,那么就必须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
1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1.1学生未能正确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由于中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因此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实际意义并没有进行正确的认知,一来是因为现如今中学生受到生长环境的影响,文化知识重要的理念过重,因此其在学校学习的时候也会把文化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就降低了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关注;二来是信息技术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中学生接触时间不长,并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没有过多的接触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内容,因此会由于陌生而无法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甚至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对该课程产生了误解。
浅谈创新理念和创新手段相结合的信息技术课堂
浅谈创新理念和创新手段相结合的信息技术课堂发布时间:2021-04-14T14:50:34.580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期作者:何聪翀[导读] 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这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人们普遍关注的两大热点问题,也是世纪初我国教育者的两项重大使命。
何聪翀杭州市安吉路教育集团新天地实验学校 310004摘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这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人们普遍关注的两大热点问题,也是世纪初我国教育者的两项重大使命。
如何将创新教育融入到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信息技术人才,是广大信息技术教育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就以上问题作些探讨。
关键词:创新;创新思维;信息技术;素养;手段一、走出信息技术教育是单纯技术教育的误区信息技术教育是单纯的技术教育这种思想在信息技术教育初期曾经主导着许多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
尤其在信息技术刚刚进入中国的时期,多数教育者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更加侧重于技术能力方面,而忽视了教育本身应该给教育者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动态的发展趋势,不断地深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
单纯的技术培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能力培养显得更加重要。
教育者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首先是“教育”,它必须具有教育的全面性和引导性。
二、将创新教育融入到信息技术教育中来如何将创新教育融入到信息技术教育中来,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需要规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图、文、声、形并茂的网络环境,使得信息技术课成为了学生最喜欢上的学科之一。
但许多学生把信息技术课当作“游戏课”、“聊天课”。
而信息技术大纲要求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达到以上目的的前提是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规范课堂纪律,要有严格的上机登记表,制定切合实际的上机制度,以适应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需要,同时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会如何利用信息、搜索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信息技术课中的创新教学【摘要】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以传播和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为目标,特别是以应试教育为前提的教学指导思想,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受重视,甚至被忽视。
而新世纪是一个科技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以知识为经济发展核心的信息社会,它不再依赖多量消耗资源为基础的技术发展模式,它主要依靠创新知识和创新人才的无形资本。
特别是随着世界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靠不断复制别人的知识将逐渐失去竞争力,并要附出高昂的专利费用。
信息化的社会变革需要大量的创新形知识劳动者,凭他们脑中的知识,手中的技能,通过选择、识别、释读、加工、处理信息而获得巨大的创造力。
而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只要贯彻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恰当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将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
【正文】:“传授知识,启发潜能”本是教学工作中两个并行不悖的两个方面,并且随着信息时代的知识更新速度和社会的需求来看,传授知识应为启发学生潜能服务。
但是,现今教学现状是本末倒置,教师主要把精力放在传授知识上,对学生的潜能开发处于可有可没的位置。
长此下去,学生缺少可感受和经历的过程,难以自我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外部世界”,更谈不上创新。
因此信息技术课的重点不再是为了把已有的知识储存在大脑,或者学会简单操作几个常用软件为最终目的,而是为了创新。
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挖掘人类大脑的选择评价信息、重组再生信息的功能,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服务。
同时,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突出网络多媒体,以快捷的方式传递信息,以最适合人的思维规律和思维习惯的方式处理信息。
下面从信息加工看学生创造力的构成,及教学中的一些个人看法。
一、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获取信息能力是指从外界众多信息源中抽取出所需要的、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现在网络资源丰富广博,可以夸张地说:“只有你找不到的信息,没有不存在的资源。
”但是,现在学生基本上极少利用网络资源来帮助、提高学习效果,丰富自身的的社会见闻和学识。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找到所需、所要的资源,就是严重阻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一大难题,就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掌握获取与学习有关的、有用信息的本领,就导致学生信息通路不畅、创新缺乏方向。
现在网上的资源上娱乐、游戏信息取之易如反掌,而学科相关的学习信息则难于寻觅。
学生平时都会简单使用“百度”、“GOOGLE”等搜索软件,但如何“快而准”地搜索学习信息则还缺乏一些技巧。
就要求培养学生分析提炼搜索信息的词句,同时结合人们日常用语和思维习惯确定搜索关键词。
还指导学习学生“减除无关资料”“指定网域”、“按类别搜索”等搜索技巧,并从学生兴趣出发,以“新闻”、“天气查询”、“图片和音乐”、“交通地图”等搜索为基础。
使学生借助电脑网络,通过成千上万的终端进行快速查阅资料,帮助学生确定个体化的学习和创新方向,从而培养学生从众多相似的信息中找到它们的不同点,从众多不同的信息中找到它们的相似点,以解读信息之间的错综复杂的脉络联系,从不同角度多方位了解信息。
二、贮存信息能力的培养:贮存信息就是将获取的新信息纳入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结构中贮存起来。
所获取信息贮存的方式和质量与能否产生创造性的思考有着密切关系。
信息技术所学到的新名词、新概念和操作方式是较多的一个学科,一个常用的文字编辑工具WORD,它就包含上千个操作命令,其中常用的操作命令就有一、二百个,如果是动画制作3DMAX、编程的VB等软件的命令语句就更多了。
如果没有贮存一定的信息技术概念、操作方式,创新就好像“空中楼阁”成为一名空话。
创造不是灵机一动就能产生的,知识贫乏的人不会有什么重大的创造。
当然,不是要求所有的操作命令都要熟透,我们只需掌握常用、高频操作命令或工具性操作规程。
而将新旧知识结合常用的方法有二种:类属关系、总结关系。
1、类属学习(下位学习)在学习新信息(知识)时,如果新信息是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内容所能包含,学生只是把原有认识结构的某一部分与新信息相结合,从新的角度或层次扩充、加工、修饰或限定已有的信息体系。
例如,在学习文字处理工具WOED时,学生原来小学所掌握概念“文字格式”是由“字体”、“字号”、“字形”、“字体颜色”等从属概念构成,现在把“文字效果”、“字符间隔”、“艺术字体样式”综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把它们都纳入“文字格式”这个原有概念之中,既获得了“文字格式”这一新概念的意义,又使“文字格式”这一原有概念得到扩充。
又例如,在WORD中已经知道了艺术文字样式,现在学习POTOSHOP的文字使用图层样式时,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获得新学的知识蕴含“文字样式”概念,但它又不完全从属原有的概念,使得原有“文字样式”概念被进一步扩展和深化。
2、总括学习(上位学习)总括学习是在归纳推理过程中进行的,或者是对呈现的材料以归纳方式组织或者综合整体的组成部分时进行的。
例如,当学生知道了:WORD保存选项中打开权限设置、修改权限设置;EXCEL单元格的隐藏和保护;压缩软件WINRAR 设置密码等操作后,再让学生学习“文件加密和保护”这个总括性概念时,学生则会自我归纳。
三、激活信息的能力任何创造性思想的产生,都需要从贮存在头脑中的知识经验中激活有关的信息。
而由于人所获的信息繁多而复杂,所以全部将其激活既不可能,也不需要。
因此,需要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去激活那些有用的信息。
同时,激活的程度也应随信息和要求的不同而作相应的变化。
如果一个人激活信息的能力太差,那么,他要么不能激活那些有关的十分重要的信息,要么信息激活的强度不够,这都将会影响并阻碍创造性观念的产生。
而学生所贮存的信息要通过活动中的问题激活。
一种方法是:以PHOTOSHOP软件创作作品为例,教师只是简单介绍软件最常用的最基本的几个工具使用方法(图像的选取、变形、移动、画笔、文字输入等),学生在没有任何操作经验;也没有可参考的范例作品;更没有学生的操作步骤下的前提,让学生用老师提供的为数不多的图片为基础创作作品;又或者,对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只提供一些软件工具使用说明的资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取学习。
学生由于没有任何(或只有少量)可以借鉴的东西,因此,学生可摆脱经验的禁锢,天马行空,无拘无束,自由地绘画创作。
学生在创作时必然会遇到较大困难,但是,教师只要抓住时机给于适当的指导,学生通过思考突然被一个启发唤醒,猛地激活了贮存在大脑中的信息,便会将此信息深层次地进行分析、加工、整理、重新定义,从而使此信息激活的强度和激活的频率显著提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有较好效果。
另一种方法是:教师通过筛选提供优秀范例作品供学生参考,同时点评典型示范的制作技巧,介绍范例作品的制作的关键步骤,以激活学生大脑贮存的信息,了解软件特定工具的操作要领。
学生通过借鉴别人作品的特点和长处,再与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博采各家之长,比较他人的作品优缺点,从而取长补短,突出和强调信息之间的联系与综合,创作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较明显效果。
这两种方法可以交替使用,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创造性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正是创造能力的核心部分,这正是教师重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标。
在这里我强调一点:对于低年级不要过多使用第一方法,而应以第二方法为主,随着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才逐步增加第一方法的尝试,否则,会做成学生知识过于零碎和无序。
四、加工信息的能力信息被激活以后就进入到加工阶段。
信息的加工首先是思维的加工,再接着才是实际操作的加工。
激活的信息只能代表过去的知识,学生必须把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通过联想、比较、推断、直觉等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才能明确解决问题方向,初步制定实施方案。
接着通过实际比较、操作演算、动作尝试、行为探索,从而获得新的结果,则产生有别于以前的新信息。
思维加工能力的培养应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气氛。
当学生个人的价值取向不受教师或同学过多的干涉,学生的个人情感得到大家(特别是教师)的接受和重视。
那么,学生无需伪装或戴上假面具,学生能做回他自己。
因此学生不用循规蹈矩,他能大胆尝试用新的方式发现自我、表现自我。
同时,教师应减少对学生过多的外部评价,过多的外部评价会使学生依赖外界的标准,而失去自我。
教师应让学生敞开自己的思想,以开展自我评价为主。
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引发学生思维冲突、激发学生灵感、促使学生思维跳跃。
从而使学生在情绪强烈而显著的变化中获得极大的快感和全新的体验。
换言之,学生正在向创造性大步迈进。
当然,学生的思维创新产生的产物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或有可能是大家会认为不值一提的东西,正如利用强辐射促使基因突变,但新的品种不全是良性突变的道理一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创新,在评价过程中不要过多加入自己的个人喜好。
只要学生是用心创作、与别不同的就应给于学生充分确定的评价,并以此为导向,鼓励学生信息创新加工。
需知“创新不一定成功,没有创新就一定失败”。
学生的信息创新加工能力的强弱,一定型程度由教师对新生事物的包容程度影响。
学生只要不断大胆地想,并将自己的想法附之实际不断尝试,那么随着探索的深入,他会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信息加工思路——创新方法。
五、信息输出能力有时学生会浮想联翩,并尝试去把它变为真实,但是由于缺乏信息输出的技巧而虎头蛇尾。
信息加工只是创作的过程,如果最终不能通过某种形式把它展示出来,那么这种创新对社会所带来的意义是有限的,甚至是毫无意义。
随着多媒体使用的普及,学生表达、交流自己思想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书面文字输出的单一形式,而是运用新的信息技术通过文字、图片、表格、声音、动画、影像及其综合体等多种形式表达。
学生对信息的表现形式取决于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需输出的新信息的特点;以及学生能否深入理解信息,并以特有的形式创新显现出来。
同一信息可能学生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给人清楚明确的信息的,一定是具有创新表现形式的作品。
我们与地理科联合开展“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的电子板报制作的主题活动中,学生通过扫描图片、绘制表格、抓取VCD影像;当然,更多的是通过网络搜索相关资源。
而有的学生就能把这些材料,用自己丰富的想象、以创新的手法使之编排巧妙地一一展现出来。
有时一个简单比例图表能胜过一大段文字说明;而有的学生则是把所有的东西杂乱无章地堆砌在一起,内容需多,但是,多是重复叙述某几个参数。
要提高学生创新输出能力,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广阔的社会天地,把时代的活水引入学生思绪中。
启发学生在输出息过程中,注意联系自身的实际、联系当代科技、经济、文化实际,能及时吸收当代最新成果,反映发展动态的内容,并注意作品的细节(细节可决定成败)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