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亲手砍掉自己树立的政治木偶孔尚任

合集下载

“罢官”的孔尚任

“罢官”的孔尚任

的 尚 住
■ 刘 国 林
来 运转 .被 九 五之 尊 的皇 帝 一 眼
相 中 事 情 的 转 机 就 发 生 在 康 熙
二 十 三 年 , 就 是 公 元 1 8 年 也 64 那 么硬 的 后 台 . 自然 可 以 捞 到 很
无 论 古 代 还 是 现 代 .一 个 人
的正 式 身份 尤其 重 要 比如 官场
气, 竟会屡 试 不 第的 。 古代 相 信 , “ 学得 文武 艺 . 与 帝王 家” 眼 看 货 .
政 治 方 面 就 没 什 么戏 了 . 很 难 想 到 . 尚 任 已人 到 中年 . 然 会 时 孔 居
其 实 . 并 非没有疑 问。按 常 也
官职 既 算作 “ 赐 ” 那 么 。 那个 御 . 他 身 份 也 就 跟 科 举 入 仕 大 不 一 样
位 置 . 往 往 能 显 示 一 个 人 与 众 不
多官场 上 的便 宜 “ 用” 议 到较 为
重 要 的 位 置 ,还 能 成 问 题 吗 ? 可
同 的 地 位 和 名 誉 按 照 民 间 的 说
当时 . 而立之 年 的康 熙来 曲阜 “ 孔” 祭 那是 满人 入主 中原之后 第
人 门徒 . 高举 孔 儒 大 旗 既 然 是 为
自 己 画 像 , 何 不 就 此 机 会 . 手 为 顺
找 证 据 . 图 弄 明 白这 位 “ 下 第 企 天

家” 文 化 名 人 、 作 大 家 , 的 剧 到
时 年 3 岁 的 孔 尚任 . 说 把 握 6 据
给 一介 布 衣 的孔 家之 后 赏副 顶 戴 花翎 , 自己尊孔 崇儒 的外表 ?那 给
果 。 那 位 “ 乐 ” 非 别 人 , 然 是 伯 并 居

孔尚任

孔尚任

浅谈影响《桃花扇》结局的因素贺俊丽内容摘要:清代戏曲家孔尚任他在江淮治水三年中,体验到官场黑暗以及民生疾苦,产生了对南明灭亡的感慨,思想上更加成熟。

但时代已经把南明朝推向了灭亡,所以作者本身就有对历史向前进而一切事物终将走向毁灭具有深刻的认识。

孔尚任自身在清朝为官起起伏伏,升升贬贬,最终被完全罢官,只得归隐山林,这一自身经历使他明白人生最后不过是一场空。

因此《桃花扇》无论是作品中的人物还是其中的小物件都透出了浓浓的幻灭思想。

关键词:孔尚任;桃花扇;幻灭思想;主客观原因《桃花扇》是清代著名戏剧家孔尚任的代表作。

它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悲欢离合的故事,总结了南明王朝一代兴亡的惨痛历史教训。

作者孔尚任在剧情的关目处理方面,力求转换灵活,针线细密而又不落俗套。

他安排的结局打破了当时戏剧创作上的公式化的“大团圆”的俗套,在第四十出,让男女主人公重逢后,在张道士的一番点化下恍然大悟,“如梦初醒”最后双双入道。

王季思在1956年为《桃花扇》所作的前言中写道“它是切合侯李两人在国破家亡以后的特殊情况下。

从传奇里所表现的侯李两人的全部斗争历史看,他们所热烈追求的除了双方爱情上的美满结合外,还有他们的抱负;因此经过张道士的一番指点,他们即幡然大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正由于作者在情节处理上从人物的不同性格与特定环境出发,这才能种种出奇而不失之怪,在创作上表现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突破了当时传奇家的公式和滥套。

”①王国维先生在《红楼梦评论》中指出:“吾国之文学中,其中具有厌世解脱之精神者,仅有《桃花扇》与《红楼梦》耳。

而《桃花扇》之解脱,非真解脱也;沧桑之变,目击之而身历之,不能自悟,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且以历数千里,冒不测之险,投缧世之中,所索之女子,才得一面,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自非三尺之童子,其谁信哉?故《桃花扇》之解脱,他律的也;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

且《桃花扇》之作者借侯李之事,以写故国之戚,而非以描写人生为事。

从小说《桃花扇》看孔尚任的悲剧意识

从小说《桃花扇》看孔尚任的悲剧意识

从小说《桃花扇》看孔尚任的悲剧意识【摘要】《桃花扇》是一部描写孔尚任悲剧意识的小说,通过讲述孔尚任的命运起落、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生抉择、孤独与苦闷以及悲剧结局,揭示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孔尚任是一个才华横溢、志向远大的年轻人,却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种种困境和挫折,最终走向悲剧结局。

他的经历让我们深思人生的无常和残酷,反思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孔尚任的形象给我们启示,要珍惜当下,理性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不要轻易放弃希望。

对孔尚任的评价是,他是个绝望中的英雄,尽管走向悲剧结局,但他的坚持和勇气值得我们尊敬。

通过《桃花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悲剧意识,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引言:简介《桃花扇》,孔尚任的悲剧意识正文:孔尚任的命运起落,孔尚任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孔尚任的人生抉择,孔尚任的孤独与苦闷,孔尚任的悲剧结局结论:对孔尚任悲剧意识的思考,孔尚任形象给我们的启示,对孔尚任的评价1. 引言1.1 简介《桃花扇》《桃花扇》是明代文学家汉兴宗《纪年录》中的记述中,最早的详细记载是出现在明代时期的《皇明经世文编》,但在后来成为通行文献的《续靖康传信录》和《续文献通考》中,这一说法已经变得有些更为严密。

但汉兴宗对《桃花扇》的记述是如下的:自南唐之灭,有馀军未尽,为广陵民所与聚,僭号徐国王。

徐公好安逸,专起乐,日赴醴泉,与游坐人下棋,谓之“棋盘养道”。

因作《桃花扇》曰:“云惊波惧,风悲雨苦。

”形容遗民震惊,深惨之意。

从这段记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桃花扇》是围绕着南唐灭亡后的余军聚集在广陵,徐国王喜好享乐,疏于政事,并通过写下《桃花扇》表达对形势的忧虑和悲伤。

这部小说以清代吴敬梓的手笔重构,其中主人公孔尚任的人生遭遇与命运起落,体现了悲剧意识的主题。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孔尚任在小说中的命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生抉择、孤独与苦闷以及悲剧结局,以展现孔尚任所承受的悲剧压力。

1.2 孔尚任的悲剧意识孔尚任是《桃花扇》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有着崇高理想的年轻人,但最终却陷入了悲剧的命运。

历史趣谈清朝时期孔尚任被康熙皇帝罢官是因为桃花扇吗

历史趣谈清朝时期孔尚任被康熙皇帝罢官是因为桃花扇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朝时期孔尚任被康熙皇帝罢官是因为桃花扇吗导语: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风头正劲的孔尚任被莫名其妙地罢官了。

300多年来,人们众说纷纭,尤其“给只棒槌就当针(真)”的文人书生们,一头钻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风头正劲的孔尚任被莫名其妙地罢官了。

300多年来,人们众说纷纭,尤其“给只棒槌就当针(真)”的文人书生们,一头钻进故纸堆,皓首穷经找证据,企图弄明白这位“天下第一家”的文化明星、剧作大腕儿,到底因何突然被罢官?结果,弄去弄来弄成一个“谜”。

要研究孔尚任罢官,首先要看看他的官是怎么当上去的?孔尚任虽出生高门望户,书香世代,可竟屡试不第。

“学得文武道,货与帝王家”,眼看就没什么戏了,谁料人到中年居然会时来运转,被九五之尊的年轻皇帝一眼看中。

起承转合,事情的转机发生在康熙二十三年。

那一年,30岁的康熙来曲阜祭孔。

那是满人入主中原之后的第41个年头,作为一个政权,大清尚在襁褓中。

因此,康熙祭孔有没有顺便当当伯乐的意图,我们不太清楚,但他需要用尊孔的政治大旗笼络人心,以巩固清初统治则是没有任何疑义的。

这个时候,孔尚任恐怕做梦也没有想到,隐居曲阜石门山苦修,梦想咸鱼翻身的他,会被孔府推荐为引驾官,并在御前讲经。

这便是历史的偶然。

时年36岁的孔尚任,把握住了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他的“引驾”和“御前讲经”都非常成功,因此深得皇帝青睐:“孔尚任等,陈书讲说,克副朕怀,著不拘例议用”。

这个“不拘例”就是破格,孔尚任由一名胡子童生,被破格“议用”为国子监博士。

别看这官不咋地,只分管个教育什么的,也就是个副处级的样子,可那却是皇恩浩荡。

钦赐的顶戴,生活常识分享。

人头碗、人皮鼓:康熙帝怒斩贪官以儆效尤

人头碗、人皮鼓:康熙帝怒斩贪官以儆效尤

人头碗、人皮鼓:康熙帝怒斩贪官以儆效尤相传,清康熙年间,清圣祖康熙帝偶得一梦,梦见他巡幸到西北,在荒无人烟的翰海沙漠里发现了一片美丽富饶的绿洲。

这绿洲碧水西流,胡杨参天,树上挂着金光耀眼的皇冠、玉带,旁边还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城池,真乃人间仙境,康熙甚为喜悦。

梦醒之后,认为梦境必是一处龙游圣地,当即令人按其所梦情景绘成一幅《梦境图》。

尔后,派人前往西部四处查访。

几经周折,果然在大漠深处的桥湾(隶属今甘肃瓜州)发现了一处同梦中情景极为相似的圣地。

康熙帝由此龙颜大悦,当即划拨巨额银两,派大臣程金山到桥湾修建一座与北京紫禁城一样气派的城池,以备巡幸西北时逗留居住。

然而,程氏父子领命到此后,见这里荒凉偏远,渺无人烟,当今皇上日理万机,哪有机会来此巡游,心中歹念便由此而生,从中贪污建城银款,只草草修建了一座小土城交差。

五年过后,一钦差大臣西巡时,想亲眼看一下这座耗费了巨额银两修建的城池。

可是眼前却只有一座小土城。

于是他上奏圣上,康熙帝闻之大怒,一查到底,同时降旨将程金山父子处以极刑,并用他两个儿子的头盖骨反扣在一起,中间用白银雕刻成二龙戏珠镶成鼓架,用他们脊背上的皮蒙制成鼓面,再用程金山本人的后脑勺做成一个人头碗。

为震慑贪官,警示后人、维护皇威,康熙皇帝又在离桥湾城西北200多米处修建了一座皇家寺院――永宁寺。

在寺院里供着康熙皇帝的龙袍马褂,并把人皮鼓、人头碗悬挂在寺院当中,一日敲击三次人皮鼓。

同时,为了歌颂康熙大帝的英明,当地老百姓荐人题写了“泽被无疆”四个大字献给圣上。

人皮鼓和人头碗也被视为珍宝,保留至今。

我们看到,陈列窗里的人皮鼓、人头碗真品虽历经数百年,但依旧保存完好。

那是两只直径约20厘米、高约18厘米的双面鼓,鼓面呈土黄色,在灯光下泛着清光,虽隔着玻璃,但仍能看出人皮的细腻,鼓的旁边就是人头碗。

尽管是炎炎盛夏,让人依然感到有股彻骨的凉气。

一旁的柜窗里还列出了清代贪官的名录及其下场一览表。

其中包括军机大臣和坤、云贵总督李侍尧等。

孔尚任《桃花扇》主要内容赏析

孔尚任《桃花扇》主要内容赏析

孔尚任《桃花扇》主要内容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孔尚任《桃花扇》主要内容赏析【导语】:继《长生殿》之后,孔尚任的《桃花扇》也经过作者十载经营,三易其稿而问世了。

“厚道今主”,“酸心旧臣”——康熙与孔尚任的“心结”

“厚道今主”,“酸心旧臣”——康熙与孔尚任的“心结”

前 , 亦展 开 , 书 用金 尺 镇 定 。 两案 相 距 咫 尺 , 肃 容 端 坐 … …讲 上
毕 , 。天 颜悦 霁 , 侍 臣日 :经筵讲 官 不及也 。 退 顾 “ ” 上 面谕 大学士 明珠 、 熙 , :孔 尚任 等 , 书讲 说 , 副朕 王 日 “ 陈 克
衰, 着不拘 定例 , 外议 用 。 额 ” 孔 尚任 请 旨扩 建孔 林 。祭 酒阿公 告 任 日: 上 在 思 堂数语 , “ 尔 知之 乎 ? 任 曰 :不 知 。 阿公 日 : 上 云 ‘ 秀 才好 胆 子 , ” “ ” “ 此 知朕 敬 重 先师 , 力乞请 , 到 其 家, 尽 既 皆依 所 奏 可 也 。 ’ 荷 皇 上 温 示 优 容 ’任 ’
得到 康熙 皇帝 垂青 后 的孔 尚任 满 心喜 悦 地 踏 上 了仕 途 。早 在 为 康熙 御 前讲 学 之 前 , 氏 已经 敏感 地 感 觉 到 , 名 即将 是 他 的囊 中之 孔 功
物 了。《 出山异 书记 》 : 载
十七 日 ……薄暮 , 二骑 至庙 , 有 呼任 至行 宫, 跪幔城 外, 请圣
心结与孑 尚任的罢官有密不可切的关系 , L 对于探究孔尚任的罢官原因
具有 一定 的参 考价 值 。
“ 出山异数 ” — 和气 君 臣 ,心 结” — “ 初露
康熙二十三年(64 , 18 ) 康熙 皇帝玄烨南巡返京之 际, 驾临曲阜致 祭孔子 , 自云“ 其 朕幸鲁地 , 致祭先师 , 特敷文教 , 鼓舞儒学” L 。孑 尚任 充讲经官及引导 , 以接近康熙皇帝 。祭孔活动 中, 得 康熙皇帝 表现十
间对 历 史 的兴亡 浩 叹 , 离之 悲 , 国之思 , 黍 故 自然 无法 避 免 :

雍正登基后为何翻脸屠杀功臣年羹尧

雍正登基后为何翻脸屠杀功臣年羹尧

70
万方数据
孩子,也开始居功自傲,专横跋扈,经常 做出些超越本分的傻事。譬如在西安都 督府,年羹尧也弄得像朝廷一样,令文武 官员逢五逢十做班,辕门和鼓厅也画上 四角龙。他给人东西叫“赐”,吃饭称“用 膳”,请客叫“排宴”,弄得自己跟皇上一 样。 在和其他督抚、将军的行文中。年羹
难道还要年羹尧的指点!难道因为年羹 尧强为陈奏,朕才赏兵的么?”“年羹尧的 才能,做个大将军或者总督是有余的,但 怎么可能具备天子的聪明才智?!”雍正 又说,那些人造谣是因为嫉妒中伤年羹 尧,但话外之意,也有警告年羹尧切莫骄 横过度的意思。 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下旬,年 羹尧奏报回到西安,雍正在他的折子上
丹津仓皇之下,化装成女人才得以逃脱。 最后,罗卜藏丹津领着两百多残兵败将 投奔了准葛尔部的策妄阿拉布坦,从此 一蹶不振。 由此,“年大将军”之威名,大江南 北,人尽皆知。 对于年羹尧的功劳(不仅仅是战功, 关键还是对雍正初期稳固其皇位的贡 献),雍正是看在眼里的。雍正对此时的 年羹尧可谓是圣眷正浓,几乎有过火之 嫌。譬如有一次赐给年羹尧荔枝,为了保 证新鲜,雍正特令驿站必须在六日内快 马送到(从京师到西安),这难免让人想起 当年唐明皇的“红尘一骑妃子笑”的典 故。至于其他的赏赐,如奇宝珍玩、珍馐 美味那更是隔三差五的就送到年羹尧的 军中。除此之外,年羹尧的家人有什么事 情,雍正也是关怀备至,嘘寒问暖,连年 羹尧的妹妹年贵妃和外甥福惠(8岁夭 折)的身体状况,雍正也常常在下发给年 羹尧的手谕中特意告知。 雍正曾语重心长的跟年羹尧说:“朕 要是不做一个出色的皇帝。就对不起你 如此对朕;但你要是不做英武超群的大 臣,那也不能回报朕对你的知遇之恩。但 愿我们两个能给后人做千古榜样。”
还没等看明白雍正什么意思,年羹 尧又犯了一个大错。 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出现了“日 月合璧、五星联珠”的祥瑞天象,大臣们 纷纷上表祝贺,年羹尧也上了一表。不料 别人的马屁都没事,偏他不小心拍到了 马脚上。原来,年羹尧在表中把“朝乾夕 惕”写成了“夕惕朝乾”,结果赞美的话变 成了讽刺之语。雍正接阅后大怒,说:“年 羹尧平日非粗心办事之人,直不欲以‘朝 乾夕惕’四字归于朕耳。观此,年羹尧自 恃己功,显露不臣之迹,其乖谬之处,断 非无心!”尽管年羹尧后来一再进折请 罪,但雍正就此抓住不放,要借此机会置

康熙为什么对孔尚任兄深受喜爱到后来的弃之不用?

康熙为什么对孔尚任兄深受喜爱到后来的弃之不用?

康熙为什么对孔尚任兄深受喜爱到后来的弃之不用?本文导读:孔尚任大家都听过,写过著名的戏曲《桃花扇》。

一般来说,古代有空写这样小说戏曲的人,多半是不得志的,当不了官的,才会选择用书里的人物来表达自己不得志的情怀。

可是孔尚任不一样,人家可是有官职在身的,而且是被康熙亲自点名上任的,可以说是风光一时。

那么为什么孔尚任会从如此风光到最后却被罢免了呢,我们先看看他是怎么当上的官。

孔尚任家里都是读书的,可以说是书香世家,在这样的环境下,孔尚任从小就很聪明,看的书籍也很多,也喜欢读书。

但是虽然孔尚任读了多年的书,但是考了很多次,没一次考上。

孔尚任也30多岁了,一看已经这把年纪还考不上,心灰意冷,就在家乡山东曲阜捐了个国子生,在里面教礼乐。

本来孔尚任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但是架不住他的运气好。

康熙这时候要来曲阜祭祀孔子,孔尚任被孔府推荐到康熙面前讲经,孔尚任的机会来了。

36岁的孔尚任知道要把握住这次机会,不遗余力地在康熙面前表现,果真让皇帝注意到了他。

康熙为了表现自己的爱惜人才和尊重孔儒,并破格提拔他当国子监的博士。

这下可了不得,国子监虽然官不大,但是这是康熙亲口赐的官啊,这可是莫大的殊荣。

按理说,孔尚任作为孔子的后人,又是康熙亲自赐的官,旁人巴结都来不及,谁敢踩皇帝的面子去参奏他呢。

当然,也只有康熙本人了,孔尚任到底做了什么事惹怒了康熙呢。

事实上,孔尚任作为康熙尊重孔儒和爱惜人才的门面担当,只要不犯什么大错,肯定以后可以青云直上,前途无可限量。

但是孔尚任作死犯了皇帝的大忌,惹到康熙了。

孔尚任做了什么呢?就是因为他写的那本书《桃花扇》。

你说,当官不好好想想怎么为老百姓做实事,怎么巴结皇帝往上走,净想着写书了。

写书就写书吧,你干嘛要写那种感叹兴亡的书,哪个当权者喜欢听这些啊,你这不是诅咒不盼着皇帝好嘛,康熙听了很不高兴,还派人特地去孔尚任的家里把原稿拿了过来,康熙就在琢磨怎么处置孔尚任。

按理说,孔尚任写的书大不敬,诛他的九族都不为过。

孔尚任罢官疑案探微

孔尚任罢官疑案探微

孔尚任罢官疑案探微作者:高寿仙来源:《古代文明》2019年第01期提要:康熙三十九年三月间,孔尚任由户部主事晋升员外郎,但不到20天即遭罢官。

此事在当时就被视为“疑案”,后来学者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通过梳理孔尚任及其友人诗文,可知孔尚任遭罢的理由主要有两条:一是诗酒废事,二是涉嫌贪污。

学者多怀疑罢官背后另有隐情,最为流行的说法是因《桃花扇》触犯时忌遭罢,但这种说法与相关史实明显矛盾。

更大的可能是:孔尚任所撰《通天榜传奇》引起皇帝不快,遂借离任审计之机将他罢免。

关键词:孔尚任;罢官疑案;《桃花扇》;《通天榜传奇》DOI: 10.16758/ki.1004-9371.2019.01.010清代著名剧作家孔尚任的仕宦生涯颇具传奇色彩:他富有才学,但乡试不利,只得捐纳一个监生身份。

本以为仕宦无望,却因康熙皇帝到曲阜祭孔,他被荐讲经,于38岁破格任为国子监博士。

他期待从此平步青云,不料长期沉浮下僚,好不容易升任户部员外郎,又突然被罢免官职。

关于孔尚任的出仕经历,他自己撰有《出山奇遇记》,历来学者亦无异词;但对于其罢职缘由,他自己即有“疑案”之说,后来学者更是众说纷纭,使人颇有扑朔迷离之感。

本文拟对前贤观点略作梳理和补证,但因资料过于匮乏,以下所说只是“大胆假设”,尚难做到“小心求证”,敬请方家赐教。

一、升迁与罢官的时间关于孔尚任升任员外郎及罢官的时间,《阙里文献考》未记升任时间,但谓“三十八年,以事休致”,容肇祖遂将升任及罢官均系于是年。

1陈万鼐将升职系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对罢官则于三十八年(1699年)和三十九年(1700年)两存之。

观其说明,乃是根据《颜李师承记》所说“时东塘方以主事晋员外郎,遽罢官”推断而来。

语称:“先生晋广东司员外郎,即‘遽罢官’,盖三十八年(或三十九年)即休致,姑定为本年为先生迁广东司员外郎事。

”2这显然属于臆断。

汪蔚林依据《长留集》里的相关诗作,对其升迁和罢官时间做了考证,要点包括:(1)从《庚辰人日雪霁岸堂试笔分韵》可以看出,当时他兴致很高,如果上年已经罢官,当不会如此。

从小说《桃花扇》看孔尚任的悲剧意识

从小说《桃花扇》看孔尚任的悲剧意识
一、《桃花扇》悲剧精神的表现
(一)爱情离合
《桃花扇》的故事主线是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在剧情安排上两人经历了分分合合,纵观侯、李爱情全过程,主要是以“离”为主,为小说的基调带来浓厚的悲剧色彩。
在故事的开端,就注定了侯、李俩人的爱情悲剧。孔尚任将故事设定在明末魏忠贤把持朝政的背景下,阮大铖曾为魏忠贤的干儿,被罢职后谋求东山再起,遂希望依靠侯方域在复社的地位,调节阮大铖与复社文人的矛盾。为了达成这个目的,阮大铖出资代侯方域梳栊,由此,侯方域与李香君正式见面,但两人的结合是阉党利用侯方域政治人脉的背景,这也为后来的爱情悲剧埋下伏笔。
复社是继东林党后兴起的重要文社组织,聚集了当时有志于明王朝复兴的文人。从复社的名称就可看出,创办者和参与者关于挽救明王朝的理念。复社成员的做法,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东林党的传统,通过各种政治手段防止阉党余孽死灰复燃。但是文人也有他们的缺点,即长于清谈、短于实际。其中侯方域就是典型的复社文人形象代表,在国家危亡之际,对于治国一筹莫展,平时寻花问柳以解心中愁闷。复社的其他领袖,如,张天如、夏彝仲也都有文人的“传统癖好”,亡国之际不思救国之策,反而流连于歌楼酒巷。
(三)遗老讲述淮扬旧事
生活和仕途的困苦,使得孔尚任结交了眾多淮扬遗老,如,徐承钦、张瑶星、杜浚等。在他们的交谈中,也了解了清军入关后的旧事,由此也唤醒了他的童年记忆。随后孔尚任游历南京、扬州等明朝遗地,加深了对明朝灭亡的悲剧认识。
1686年11月,孔尚任参加了扬州冒襄、丘柯村等遗老的聚会,通过遗老举办的诗酒文会,他认识到了南明旧事。其中将诸多遗老的形象,作为《桃花扇》人物创作的原型。1689年孔尚任作为一名闲官又游历了金陵、淮扬等地的遗迹,为创作《桃花扇》进一步修改选取素材。见到南京寺庙、宫殿的瓦砾后,心生感慨作诗。对金陵遗迹的游览,大大深化了孔尚任对南明灭亡的悲剧性认识。

从小说《桃花扇》看孔尚任的悲剧意识

从小说《桃花扇》看孔尚任的悲剧意识

从小说《桃花扇》看孔尚任的悲剧意识
《桃花扇》是清朝时期著名小说家曹雪芹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国古代小说史
上的经典之作。

在小说中,曹雪芹通过塑造不同角色的命运和人生经历,体现出了一种悲
剧意识。

其中,孔尚任作为小说中的主要角色之一,更是深刻地展示了悲剧意识的深刻内涵。

孔尚任是一个深得康熙皇帝信任的官员,他一直坚守着儒家传统的忠诚、孝道等精神,可是在面对权力、利益及人性的扭曲时,他却苦于面对抉择。

孔尚任对康熙皇帝忠诚不二,这是他的责任和使命,然而,他也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正,现实中的政治斗争也
往往是充满欺骗和勾心斗角的。

相比较来说,他更倾向于在平淡中获得真实和自由,却又
害怕这种“平淡”的背后是权力的边缘和脆弱的地位。

随着剧情的发展,孔尚任的内心矛
盾与压抑不断加剧,他渐渐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并在最后一步“游说”康熙皇帝,让康
熙放心让他死去。

总之,《桃花扇》通过塑造孔尚任这一角色的命运和人生经历,揭示了对清朝封建社
会和现实社会的一种深刻反思,同样也诠释了曹雪芹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挣扎
与承继。

而孔尚任的悲剧意识,则是在其经历和行为中深刻体现,他的悲剧也让人们认识
到了一个铁面无私的官员背后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和矛盾。

孔尚任巧解尴尬名人故事

孔尚任巧解尴尬名人故事

孔尚任巧解尴尬名人故事
孔尚任巧解尴尬名人故事
清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到曲阜朝拜孔子墓。

猪、牛、羊三牲已摆上供桌,地上黄毡也已铺就,香雾袅袅,烛光晃晃,一切都已准备停当。

不一会儿,康熙皇帝率领文武百官来到孔子墓前准备祭祀。

当祭祀的鼓乐响起,康熙皇帝正准备跪拜时,猛一抬头,只见孔子的墓碑上写着“大成至圣文宣王之墓”时,不由得皱了皱眉头,脸上现出不悦的神色,只是尴尬地站在那儿不跪拜。

原来,作为帝王是拜师不拜王的,皇帝自己是“王”,孔子也是“王”,故而不拜。

参加祭祀的孔子第六十四代孙、《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立刻明白了其中道理。

于是赶紧叫人拿来一匹黄绸,把碑文中的“文宣王”盖住,并添上“先师”两字,成为“大成至圣先师”。

康熙帝一看,脸上现出了笑容,马上开始祭拜。

一场尴尬被孔尚任轻松化解,祭祀孔子的仪式圆满完成。

为了防止今后皇帝祭拜孔子时再出现类似的尴尬场面,后人干脆在孔子的`墓前建了一道矮矮的石墙,将墓碑遮去了三分之一,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只露出“大成至圣文宣干”这些字,“王”字的底下一横也看不见了。

在康熙尴尬时分,正是孔尚任随机应变,明白了康熙的意思,一“遮”一“添”,巧妙解决了难题。

孔尚任与《桃花扇》悲剧的深层意义

孔尚任与《桃花扇》悲剧的深层意义

孔尚任与《桃花扇》悲剧的深层意义孔尚任与《桃花扇》悲剧的深层意义 zt文章提交者:六猫加贴在中国历史铁血论坛/bbs73-0-1.html[ 摘要 ] 孔尚任处在清代走向盛世的时代,但眼前却是抹不掉的历史悲剧现场。

孔尚任的《桃花扇》反映了一段真实的历史,体现了作者源于明代遗老和本身感受的历史观。

表面上看《桃花扇》讲述的是一个以战争故事为框架的爱情故事,但实际上国家兴亡的部分占了更大比重。

南明三忠的命运因其内在的深刻悲剧性更能打动观者的心灵。

在《桃花扇》中固然可以逃避政治,寻求无政治压力的桃花源,但还是逃脱不了整个人生、现世的纷扰。

作者对人生的苦恼、伤感渗透于作品的字里行间。

[ 关键词 ] 孔尚任《桃花扇》悲剧意义一孔尚任的《桃花扇》传奇借儿女之情抒兴亡之感,表明它注重的是历史的“兴亡之感”,由于《桃花扇》反映的是南明兴亡的历史,故要总结的是亡国的历史教训。

这意味着经过改朝换代的动乱与变革之后,作者想借男女爱情故事来阐述其从对历史的反思中获得的教训和感慨。

就教训而言,他力图给清朝提供治政之道。

这一点,孔尚任多次强调说明他经世致用的抱负:传奇虽小道,凡诗赋、词曲、四六、小说家,无体不备。

至于摹写须眉,点染景物,乃兼画苑矣。

其旨趣实本于三百篇,而义则春秋,用笔行文,又左、国、太史公也。

于以警世易俗,赞圣道而辅王化,最近且切。

今之乐,犹古之乐,岂不信哉?《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

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堕于何人 ? 败于何事?消于何年 ? 歇于何地 ? 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

(《桃花扇·小引》) 1“警世易俗,赞圣道而辅王化”,“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等都是在很多小说戏曲的序跋文里很容易看到的套话,我们不能仅从这几句就断定“感化”是《桃花扇》这部历史剧的整个思想内容和现实意义。

其次,就感慨来说,孔尚任作为士大夫文人,可以像历代许多文人一样写咏怀诗或咏史诗,抒发故国之思、兴亡之感、身世之叹。

《桃花扇》——孔尚任

《桃花扇》——孔尚任

《桃花扇》——孔尚任作者简介孔尚任(1648年—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岸堂,自称云亭山人。

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世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

时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昇并论,称“南洪北孔”。

他的作品,还有同顾采合著的传奇《小忽雷》,及诗文集《湖海集》、《岸堂文集》、《长留集》等。

国学名片《桃花扇》是一部以南明王朝的兴亡为内容的历史悲剧,共四十出。

明代末年“东林党人”侯方域逃难到南京,结识李香君。

魏忠贤余党阮大铖匿名托人赠送丰厚妆奁以拉拢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晓坚决退回,阮大铖怀恨在心。

弘光皇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铖,他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坚决不从,血染宫扇。

南明灭亡后,李香君入山出家。

扬州陷落后侯方域逃回寻找李香君,最后也出家学道。

该剧“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深刻揭露了明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的钩心斗角和腐败堕落,歌颂了李香君等下层人物的忠肝义胆和爱国思想,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强烈的民族意识。

艺术上善于通过历史事件构架戏剧冲突,立体地刻画人物性格,线索分明,构思巧妙。

国学精选第七出却奁(lián)(节选)(末看旦介)你看香君上头之后,更觉艳丽了。

(向生介)世兄有福,消此尤物。

(生)香君天姿国色,今日插了几朵珠翠,穿了一套绮罗,十分花貌,又添二分,果然可爱。

(旦)这都亏了杨老爷帮衬哩!【江儿水】送到缠头锦,百宝箱,珠围翠绕流苏帐,银烛笼纱通宵亮,金杯劝酒合席唱。

今日又早早来看,恰似亲生自养,赔了妆奁,又早敲门来望。

(旦)俺看杨老爷,虽是马督抚至亲,却也拮据作客,为何轻掷金钱,来填烟花之窟?在奴家受之有愧,在老爷施之无名;今日问个明白,以便图报。

(生)香君问得有理,小弟与杨兄萍水相交,昨日承情太厚,也觉不安。

(末)既蒙问及,小弟只得实告了。

这些妆奁酒席,约费二百余金,皆出怀宁之手。

(生)那个怀宁?(末)曾做过光禄的阮圆海。

(生)是那皖人阮大铖么?(末)正是。

从小说《桃花扇》看孔尚任的悲剧意识

从小说《桃花扇》看孔尚任的悲剧意识

从小说《桃花扇》看孔尚任的悲剧意识《桃花扇》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通过描绘主人公孔尚任的悲剧经历展现了他的悲剧意识。

孔尚任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对人生充满了希望和追求,但却屡屡受挫,最终以悲剧收场。

孔尚任拥有才华与智慧,但却生活在一个堕落的社会环境中。

他的父亲曾经是个清廉的官员,但由于某次的决策错误,他被处死。

这个事件对孔尚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家族的声誉扫地,他也一直想要恢复家族的荣誉。

孔尚任所处的社会却充满了贪污腐败、权力纷争等现象,他的理想很难实现,这使得他的悲剧意识更加深刻。

孔尚任对爱情也抱有美好的期望,但却陷入了一段悲惨的感情经历。

他深爱着贾珍的妻子王熙凤,但却无法得到她的心。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女性,她不仅深爱着贾珍,并且为了保护家族的利益,她与贾琏保持了一段不正当的关系。

孔尚任心甘情愿地为王熙凤付出一切,但最终却被迫放弃了自己的爱情。

这段悲哀的感情经历使孔尚任对人生的理想充满了失望和绝望。

孔尚任的一生都充满了苦难和矛盾。

他虽然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但却无法适应现实社会的黑暗与复杂。

他身陷囹圄,过着牢狱生活,他的人生悲剧就像是一幅写实主义的画卷,显示出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丑陋。

孔尚任的悲剧意识体现在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人性的失望中。

他一直努力追求理想和正义,但最终却发现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他被社会所辜负。

《桃花扇》通过展示孔尚任的悲剧经历,揭示了他的悲剧意识。

他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无法获得爱情的满足,最终被社会所辜负。

这使他感到人生是如此的无望和无助,对现实社会心生悲观和绝望。

这种悲剧意识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使人们深刻反思社会现实和人性的问题。

孔尚任

孔尚任

沿环林路东行,在孔林的东北方向有一巨大的石碑映入游人的眼帘,上写“奉直大夫户部官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这就是清初著名的戏曲作家、《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的墓碑。

孔尚任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的后裔,才高八斗,聪明机智。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孔尚任的事情。

康熙二十三年,清朝局势已定。

康熙大帝为了笼络汉族士子,就特意来到曲阜祭祀孔子。

那时侯,孔尚任在曲阜已经才名遐迩,被孔府荐为引驾官。

这天清晨,康熙皇帝吃过早饭之后,在衍圣公的陪同下,由孔尚任引驾,带着侍卫随从,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向孔林走去,准备祭祀孔子。

进入神道之后,康熙皇帝为了表示对孔子的尊敬就下轿步行。

路上看到一棵槲树,冠如华盖,金叶飒飒,槲实累累。

睹物生情,一股淡淡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但康熙帝并不把自己的情感流露出来,而是移步来到大槲树旁,绕树转了一圈,细细审视后,向侍立在一旁的孔尚任问到:“孔爱卿,这是什么树啊?孔尚任一听心中坎坷不安,心想不妙,这槲树在东林区比比皆是,康熙帝祖居关外,怎么可能不知道呢?这分明是借此机会考验孔氏后裔对朝廷是否忠诚。

自己如果大答了,定犯下汉人称满人为槲(胡)人的大忌,遭文字狱的迫害。

可是皇帝问话又不能不答。

想到这,孔尚任对皇帝说:“圣上,此树为橡子树,是先祖的弟子从关东移至林中。

两千多年来,它给圣门带来吉祥,使圣脉不断,圣裔延续,因此,圣门的后裔把它视为吉祥的象征,故取“吉祥”的“祥”字的谐音称为“橡”。

其果实称为“子”,是因为“子”是古代对有美德的人尊称。

孔氏世家出于敬意,故称此树为橡子树。

”康熙听后,龙颜大悦。

说道:“孔爱卿乃聪明机巧之人,才博识广,人才难得。

”说着便高高兴兴的与孔尚任擦肩而行,一路上两人说说笑笑,甚是开心,来到了孔子的墓地。

康熙前往驻跸亭整理衣冠,准备拜谒先师孔子。

而在孔子的墓前,黄毡铺地,供桌上的供品俱全,香案上红烛对对,香炉内香烟袅袅,祭拜仪卫两旁侍立,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康熙帝前来拜谒。

名著不入君王眼

名著不入君王眼

康熙不喜读名著?作者,相京闲览史籍,发现康熙时代的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凡在当时家喻户晓、大受欢迎的戏曲、小说等,似乎得不到康熙帝的青睐,而它们的作者则境际各有不同,有的原本平坦光明的仕途就此打住,被罢免还乡,有的则是屡试不第,终生与功名无缘。

这样的事例不少,我举了两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来略作说明,第一个是写出《桃花扇》的孔尚任。

此公是孔子后裔,早年曾卖田纳粟捐了监生的科名,但未能如愿作官。

康熙二十一年,孔尚任35岁,应当时的衍圣公孔毓圻所请办理其妻丧事,接着又为其续修“孔子家谱”和“阙里志”,并训练祭孔仪式中行礼、作乐的各种人员,两年后,孔尚任等到了一个非同寻常的际遇。

那是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皇帝第一次南巡,返程过曲阜祭祀孔子,为了表明尊孔崇儒的态度,康熙皇帝特地命令在孔氏子弟中挑选两人为之讲经,衍圣公孔毓圻推荐了孔尚任,孔尚任在康熙面前进讲了《大学》首节,随后引驾观览孔庙、孔林,受到康熙的称许,当即指定吏部破格任用。

孔尚任就这样由一个乡村秀陡然成了国子监博士,孔尚任在自己的《出山异数记》中对此曾有详细记载。

次年孔尚任受命随同工部待郎去淮扬治河,疏浚黄河海口。

在淮扬三年中孔尚任实地考察南明遗址、广泛接触明末遗老,为其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素材,康熙三十八年六月,经过10余年呕心沥血、三易其稿,孔尚任终于写成了《桃花扇》。

此剧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和名妓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揭示了南明福王的兴亡始末,甫一推出,就名动京华,每次演出,都引得名人大臣、文人士子纷至踏来,交口称赞,这种情况很快就传到了康熙皇帝耳朵里,七月初七日康熙就命内侍向孔尚任索取剧本,并且要得十分急促,孔尚任只好半夜送进宫中。

看过剧本后康熙很不高兴,转过年来春节之后,康熙就授意户部以“莫须有”的原因解除了孔尚任的职务,此时孔尚任刚刚升任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郞不过十几天的光景。

至于蒲松龄的故事更为人所熟知了,他少时就聪颖过人,19岁时就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考取秀才,但以后却屡试不中,以诸生终老,连一个举人也没有考上。

孔尚任原文_翻译及赏析

孔尚任原文_翻译及赏析

孔尚任原文_翻译及赏析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随园诗话》所载为东堂),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

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三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与学术,自幼即留意礼、乐、兵、农等学问,还考证过乐律,为以后的戏曲创作打下了音乐知识基础。

世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

孔尚任纪念邮票2015年4月4日我国发行《中国古代文学家(四)》邮票,其中第5枚就是孔尚任。

生平早期阶段20岁前后,孔尚任考取县府学生员。

后来参加岁考,没有录取。

但孔尚任并没有放弃做官的念头,他典卖了家中田地,捐资纳了一个“例监”(国子生)。

31岁,他于县北石门山,读书著述,谈古论今。

在少年时代和读书石门山时期,孔尚任已对南明兴亡引起注意。

这期间,他曾从亲友处采取轶闻,又从诸家记载中撷取史实,准备写一部反映南明兴亡的传奇。

这就是《桃花扇》创作的酝酿时期。

康熙二十一年(1682),孔尚任35岁时,应衍圣公孔毓圻之请出山,修《家谱》与《阙里志》,教习礼乐子弟,采访工师,监造礼乐祭器,为康熙帝玄烨第一次南巡祭孔活动作准备。

次年康熙亲自到曲阜祭孔。

这是清统一全国以后第一次最引人瞩目的尊孔大礼。

孔尚任被选为御前讲经人员,撰儒家典籍讲义,在康熙面前讲《大学》,又引康熙观赏孔林“圣迹”。

因讲经、导览都能称旨,康熙破格升他为国子监博士。

意外的恩荣遽然激发了他对清统治者感恩戴德之情,他一面对“不世之遭逢”受宠若惊,一面准备“犬马图报,期诸没齿”,充分反映了这个局限于个人升沉知遇的儒生对新统治者的依附态度。

出仕创作1684年康熙南巡北归,特至曲阜祭孔,三十七岁的孔尚任在御前讲经,颇得康熙的赏识,破格授为国子监博士,赴京就任。

三十九岁,奉命赴江南治水,历时四载。

这个时期,他的足迹几乎踏遍南明故地,又与一大批有民族气节的明代遗民结为知交,接受他们的爱国思想,加深了对南明兴亡历史的认识。

他积极收集素材,丰富创作《桃花扇》的构思。

孔尚任是一个怎样的戏曲家

孔尚任是一个怎样的戏曲家

孔尚任是一个怎样的戏曲家孔尚任是一个怎样的戏曲家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著名诗人、戏曲作家,那么孔尚任是哪个朝代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尚任是哪个朝代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尚任是哪个朝代的1644年,李自成掀起农民起义,攻克北京,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检见朝政局势无力回天,逃亡煤山,自尽殉国。

从此,明朝真正地灭亡了。

而皇太极在1616年入关,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从此,清朝的历史拉开序幕。

在1936年至1644年之间出生的孔尚任究竟是哪个朝代的呢?我国历史上更愿意将孔尚任称作是清初的诗人和戏曲作家。

这有多种可能的原因。

孔尚任一生为清代的戏曲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在清朝为官数年,在清潮皇帝康熙南巡祭孔时,他所展现出来的才华,深得圣上的欢心,被授予国子监博士。

孔尚任一直对康熙都有着深切的知遇之恩。

戏曲在清朝发展极为繁盛,孔尚任历经数十年,呕心沥血所著的《桃花扇》引起了京城的巨大轰动,推动了清朝戏曲的发展,清宫内廷戏曲班子竞相演出。

《桃花扇》所讲述的故事背景是南明时期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南明时期的兴亡。

南明是指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一系列政权,从1644年到1683年间的时期。

此时的明朝宗室逃亡于缅甸,南明实则是流亡政权,我国北方疆土早已被清军所占。

因此,从整体大局来看,孔尚任是我国清朝初期的历史人物。

孔尚任创作特点作品大都是作家创作风格的体现。

孔尚任作为清朝的著名词曲家,一生留下了不少的作品。

他的作品内容广泛,但是他却有着明显的创作特点。

孔尚任人生经历大起大落,在此之中,却始终保持着一颗沉着、宁静的心。

他从容不迫的心境造就了他典丽沉着、真朴高老的创作特点。

例如在《拱极台楼上忆颜修来》中,孔尚任见湖烟、岸草、孤琴,情感真实直接,他用朴实的诗句表达了对亡友的'深切悼念。

孔尚任创作特点的第二个方面是“意到笔随,立意新奇”。

孔尚任的诗词创作都是随性而起,并不是无病呻吟。

一词一句都表达了他的真情实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风头正劲的孔尚任被莫名其妙地罢官了。

300多年来,人们众说纷纭,尤其“给只棒槌就当针(真)”的文人书生们,一头钻进故纸堆,皓首穷经找证据,企图弄明白这位“天下第一家”的文化明星、剧作大腕儿,到底因何突然被罢官?结果,弄去弄来弄成一个“谜”。

要研究孔尚任罢官,首先要看看他的官是怎么当上去的?
孔尚任虽出生高门望户,书香世代,可竟屡试不第。

“学得文武道,货与帝王家”,眼看就没什么戏了,谁料人到中年居然会时来运转,被九五之尊的年轻皇帝一眼看中。

起承转合,事情的转机发生在康熙二十三年。

那一年,30岁的康熙来曲阜祭孔。

那是满人入主中原之后的第41个年头,作为一个政权,大清尚在襁褓中。

因此,康熙祭孔有没有顺便当当伯乐的意图,我们不太清楚,但他需要用尊孔的政治大旗笼络人心,以巩固清初统治则是没有任何疑义的。

这个时候,孔尚任恐怕做梦也没有想到,隐居曲阜石门山苦修,梦想咸鱼翻身的他,会被孔府推荐为引驾官,并在御前讲经。

这便是历史的偶然。

时年36岁的孔尚任,把握住了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他的“引驾”和“御前讲经”都非常成功,因此深得皇帝青睐:“孔尚任等,陈书讲说,克副朕怀,著不拘例议用”。

这个“不拘例”就是破格,孔尚任由一名胡子童生,被破格“议用”为国子监博士。

别看这官不咋地,只分管个教育什么的,也就是个副处级的样子,可那却是皇恩浩荡。

钦赐的顶戴,有几人能获此荣耀?
但是,也并非没有疑问。

按常理,所谓“不拘例”,即使不安排“坐火箭”,也得让“坐飞机”。

试想,圣上那么大的来头,“议用”到“凤凰池”还能成问题?可朝廷并没有让他一步登天,而是缩水又打折,仅给了套七八品的行头。

既没有许以高官显位,也没让进枢密要害,这就未免令人起疑了,天晓得康熙的所谓“不拘例”,是不是哄妹妹上轿?所谓“青睐”是不是故作姿态?所谓“克副朕怀”是不是场面话?
其实,统治者的这些把戏说穿了就漏水。

康熙煞有介事亲临曲阜,哪是什么祭孔来了?分明是为自己画像来了嘛!他要为自己画张尊孔崇儒的政治粉墨像,让天下人尤其汉族知识分子都知道,他爱新觉罗·玄烨和你们是一样的,也是圣人门徒,也是高举孔儒大旗的!既然是为自己画像,何不就此机会,顺手给一介布衣的孔家之后赏副顶戴花翎,给自己尊孔崇儒的外表,再增加一道爱才惜才、求贤若渴、不分满汉、唯才是举的光环?那样,他的“光辉形象”岂不是更夺目,更能迷人?而这种事往往点到便成,一个弼马温就足矣够矣。

说白了,孔尚任进身为官,哪是什么学问造化运气来着?分明是人家要用他这张牌,要扯这只政治小线!这就叫历史的必然。

其次,要研究孔尚任罢官,得问问谁能动他。

这不需要多说,当然是康熙了。

孔尚任的官既是御赐,他的身份也就跟一般科举入仕不一样了。

换句话说,他那才是真正的“恩科”进身,“殿试”登堂。

如此一个跟天子门生没什么两样的人物,又是圣人之后,正是需要大加利用的时候,谁能不识相?不要说参他动他了,就是巴结都还唯恐不及呢。

因此,“倒孔”除了康熙本人,谁也办不到。

事实上,康熙一直都在将这只木偶做真做大做强。

孔尚任在出任国子监博士期间,曾随工部侍郎孙在丰
到淮、扬一带治河三年。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下派挂职锻炼去了。

回京后调任户部主事,官虽不算大,但级别升上来了,成为正六品的朝廷命官,而且开始进入掌管国家经济命脉的实权机构了。

之后不久,又升任广东清吏司员外郎,虽说只是个从五品,但比照现在的官阶,也算是正式步入高级干部行列了。

可以说,孔尚任如果精明,能够好自为之,也就是与康熙政治上保持一致,他的前途可能就无可限量。

可惜,他不识时务。

这就说到第三条来了,既是政治木偶,康熙为什么又要废了他?
这对康熙来说是一件异常痛苦和分外尴尬的事。

明摆着的,当初“选马”是你,今日“杀马”也是你,既有今日,何必当初?你不是圣明天子么?因此,谁都不难想见,但凡稍有回旋余地,康熙是决不会自抠眼珠子的。

换言之,依当时的情形看,孔尚任如果不是犯了“天条”,康熙再怎么都不会摊牌的。

那么,孔尚任能够犯下什么“天条”呢?“不务正业”?“贪污牵连”?这些在政治木偶那里能算个甚?很显然,一准是孔尚任政治上出大问题,康熙绕不过去了!
孔尚任有什么本钱出大问题?当然是也只能是《桃花扇》。

孔尚任在官场待了16年,他不去琢磨人家康熙为什么赏他一官半职,却花掉10多年的业余时间,搜集材料,数易其稿,创作什么感叹兴亡的《桃花扇》!这叫什么识时务?
“莫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历来统治者心惊的就是这个,而孔尚任的政治问题,也盖在于斯。

孔尚任在《桃花扇》里“空议论”了什么?“儿女浓情一笔销,桃花扇底送南朝,扯碎扯碎一条条,再一番鲜血满扇开红桃,开红桃!”好家伙,这不是为那个南明唱挽歌,鼓动反清复明,公然要造反吗?
可以想见,1699年,刚刚出笼的《桃花扇》轰动京城时,康熙派人向孔尚任索取稿本,读罢后心中会是什么滋味?如此明显而又强烈的反清倾向,那些个吃朝廷俸禄的家伙却看不出来,居然还争相传抄,内廷与班社竞相演出,真是洋相出尽,愚蠢至极啊!
要说,皇帝就是皇帝,人家政治嗅觉就是不一般,一鼻子就嗅出气味不对,一眼就看到骨子里去了,不服还真的不行呢!其实,更能体现其政治智慧的,是对这一事件的处理。

“处理”无非三种:一是“热处理”,一是“冷处理”,再就是不处理的“处理”。

按大清律,对煽动造反的,一般人没得说,当然要“热处理”,要杀头,要灭九族,动静越大越好。

但对眼前这个白眼狼孔尚任,杀他马上就面临下一个问题,即要不要诛他九族。

这其实是没有退路的。

如果只杀孔尚任而不灭其九族,搞个“烂尾案”出来,大清律及康熙本人那就尴尬至极了。

而灭门孔府,动静又闹得太大,不仅山东要血流成河,天下也要血流成河,没准就收不了场!康熙比谁都清楚,孔门之所以不能灭,是因为“尊孔”大旗不能砍,还必须继续扛下去,他那个乳臭未干的大清,还得仰仗那块破布维稳。

所以,孔尚任给他的一记耳光,他不隐忍也得隐忍,一个惊天大案就这样硬压了下来。

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你叫他怎么不尴尬,又焉能不痛苦?
《桃花扇》一案不处理当然是不行的,但只可“冷处理”。

孔尚任固然不能杀头,但也不能继续留在干
部队伍里了,这就是孔尚任为什么没有被杀,只是稀里糊涂地被罢官的原因了。

明明非掉脑袋不可的事,却只给了个罢官处分,极刑干系行政了结,天下还有比这更划算,更幸运的?
至于《桃花扇》一案为什么始终没有张扬,没有定性,甚至还“盛演不衰”,相信对那个8岁登基,16岁计除权奸鳌拜,晚年将爱子胤祥囚禁,把股肱老臣驱逐,刻意制造冤案,城府极深、权术谙熟,经常不按常规出牌的天子进行深入研究后,谁都会恍然大悟的。

值得一提的倒是老孔家对此心知肚明,投桃报李,孔尚任死后尽可能地将其“边缘化”,把他请得远远的,坟头上不留《桃花扇》任何痕迹,一任冬去春来,花开花落,好像啥事都没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