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合集下载

七年级最新地理教案-1.3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精品

七年级最新地理教案-1.3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精品

1.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材料,说明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2.明白人类为什么要探索宇宙,如何来开发宇宙.【学习重点】宇宙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学习过程】材料一:神舟系列1999年11月20日,多年来秘而不宣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熊熊烈焰中发射升空。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飞船又开始了新的太空之旅。

2002年3月25日晚上10时1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

这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不久的将来把中国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按照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实施。

第一步,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宇航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适量的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宇航员安全返回地面。

第二步,实现宇航员出舱太空行走以及完成飞船与太空舱的交会对接,并发射长期自主飞行、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尽早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系统。

第三步,建造大型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前两次发的神舟一号、二号,飞船回来之后,轨道舱继续留在太空中,至少半年以上,它仍然可进行许多实验,这个是目前其它国家不具备的。

”另外,虽然神舟号与俄罗斯的联盟号外型大致相当,“但我们的比它大,可以上三个人”。

“假如以后由于经费问题,只能搞一些小型空间实验室的话,轨道舱将有很大的利用空间”。

所以“这可以说是我国载人飞船的特色和优势,也完全是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

【思考】1.从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到神舟三号到我国的载人航天计划,说明我国的宇宙探测历程?2.在地球上能源紧张,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人口膨胀的今天,开发宇宙有何意义?材料二: 载人航天的意义载人航天之民生意义在于何处,庄逢甘院士说:“地球上的资源毕竟有限,人进入太空后,可以利用地球上不具备的、太空中特有的微重力、高真空等特点,为人类生活服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教学设计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教学设计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行为条件是“运用资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天体的图片、阅读图文等资料掌握相关知识;行为动词是“描述”,学生在学完本节课后,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地球存在于怎样的宇宙环境中。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选自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是高中地理的开篇。

教材展示了大量的图片和数据表格等资料,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与很大的信息量,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

同时,教材还通过自学窗介绍了人类探测宇宙的内容,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观察月相等。

既兼顾了知识的完整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有利于增强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宇宙观。

三、学情分析每个人从童年时代就对神秘浩瀚的宇宙有无限向往,对宇宙、天体、太阳系、外星人等怀有极大的好奇心,这对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极为有利。

但本节知识较为抽象,视野宏大广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教师需要通过影像等直观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运用图表和数据资料训练学生观察、思维、获取信息的技能,创设情境问题进行探究学习,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地理新高考下的学习方式。

学生能够从各种媒体了解宇宙与地球的相关知识,但多数不系统,更不能聚焦于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个核心上,发散度高。

学生对宇宙的一些概念常常含糊不清,教学中有必要进行适当的纠正。

四、教学目标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难点: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六、教学方法: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对比讨论法;资料分析法教学手段:教材、图片、视频、投影七、教学过程【提问】为什么说它特殊?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看视频,回答老师的问题。

【总结】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

而地球之所以存在这些适宜的条件,则是有三方面的原因:①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 ℃,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②因为它自身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地球上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特别是氧气;③同时,地球自转、公转周期适中,昼夜温差不大,保护了地面生命有机体的存在。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学设计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学设计
通过分组讨论澄清知识盲点—我国航天事业接近并超过发达国家。
要求学生根据前后联系自己得出结论。体现学生主体
设疑、引进热点主要是要学生明白:宇宙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例题练习
2004年高考大综合地36题
展示习题
学生做
让学生走近高考了解高考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完成知识点总结
教师做思想方法的总结
教师
引导
学生说知识点
通过对1.1-1.2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宇宙的本质是物质的,它回答了“宇宙是什么样”的问题,那么人类宇宙探索是有了那些发展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探讨的问题。
教师提出
问题
学生
回答
再现旧知识为导入新课
做准备。




1、世界宇宙新探索
世界宇宙探索新时代
世界宇宙开发新阶段
2、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1)中国航天事业起步




课件展示法
讨论法
师生互动教学法
1、世界宇宙新探索利用案例展示法
2、世界宇宙开发新阶段—跨学科分析法
3、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列表法
4、宇宙资源—课件展示法
5、宇宙环境保护—讨论法、归纳法。




理论联系实际、辨证分析、读—看---议—讲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中地理课学习的重要方法;而实例分析法则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读—看----议—讲是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分析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讨论、归纳得出清晰的知识线索。
(2)中国航天事业在世界的地位
(3)神州5号飞船成功发射的意义及神州5号飞船发射基地和回收地点的自然、人文环境分析。
3、宇宙资源

太空探索: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发现

太空探索: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发现

太空探索: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发现引言太空是人类一直以来引起浓厚兴趣的领域。

我们对宇宙的探索与发现是一场无止境的旅程,它推动着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太空探索变得越来越刺激和迫切。

本文将详细探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发现,以及相关的成就和挑战。

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奇妙的旅程!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天文学的起源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观测和研究天空中的星星和行星。

古埃及人、印度人和中国人都有丰富的天文学知识,他们通过观测天空来制定日历、预测季节和指导农业活动。

科学革命与天体观测科学革命的到来给了人类对太空探索的新启示。

在15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科学家们开始采用更精确的仪器来观测天体,他们提出了许多关于宇宙结构和运行规律的理论。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以及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都在当时的科学界掀起了巨大的轰动。

航天时代的开启20世纪是太空探索的黄金时期。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标志着航天时代的正式开启。

此后,世界各国纷纷投入太空探索的竞赛中。

1961年,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他完成了苏联的“东方一号”任务。

此后,美国在1969年成功登月,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在月球上行走的人类。

太空探索的意义与目标科学发现与理解宇宙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宇宙。

通过观测天体、研究恒星和行星,科学家们能够揭开宇宙的奥秘,探索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

例如,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发现证实了宇宙在膨胀,并揭示了宇宙中的大量星系和行星。

科技发展与应用太空探索对科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实现太空探索任务,人类开发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仪器。

这些技术在航天、通讯、导航和遥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GPS系统、卫星通信和遥感卫星等都是基于太空技术的应用。

人类未来的存续和繁荣太空探索对人类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宇宙探测
宇宙探测的历程 宇宙资源的开发利用 宇宙环境的保护
宇宙资源
宇宙空间探索利用
一、宇宙探测历程

古代人们的幻想阶段;
宇宙探测的新时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57年10月原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重量为83.6公斤。 卫星发射升空后共飞行了92天,绕地球飞行了1440圈。“斯普 特尼克”1号
载人航天站
天空实验室 和平号空间站
月24日21时35分在甘肃酒泉东风靶场一举成功
“长征”号系列火箭
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号
我国三大卫 星发射中心 之一:
甘肃 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
我国三大卫 星发射中心 之一:
四川 西昌 卫星发射中心
1957年-1981年的航天事业发展的划时代 意义

实现了在没有大气干扰的情况下,对月球,大行星的逼近观测 和直接取样,以及对宇宙空间环境的直接接触,极大的充实了 和丰富了人类关于太阳系和宇宙的知识。 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从空间探索阶段,逐步进入到空间开发 利用阶段。

“哥伦比亚”号 航天飞机
我国三大卫 星发射中心 之一:
山西 太原 卫星发射中心
宇宙探索的意义


1、使人类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2、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二、开发宇宙资源
1、空间资源: 高真空,强辐射,失重。。。 2、太阳能资源: 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 3、矿产资源: 地球上没有的能源³He
三、保护宇宙环境

• • •
空间垃圾的成因: A、寿命终止的航天器; B、因意外或有意爆炸产生的碎片; C、航天员扔出船舱外的垃圾。

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3,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7页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黑子 耀斑
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不利影响
8页
1,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 ,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黑子的变化周期有相关性.( 的变化周期有相关性.(正 正负兼有) 黑子的变化周期有相关性.(正 负 正负兼有) 2,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 3,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 ,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
(A)
1.4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1.4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_自转和公转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表,地球自转,公转的规律 地球自转,
(一)自转 方 W E:N逆;S顺 逆;S 向 周 恒星日:23H56' 恒星日:23H56'4" 期 角 两 15° 15°/ H 极 速 为 度 线 0 赤道 两极 (二)公转 W E :N 逆 恒星年:365D6H9'10 " 恒星年:365D6H9' 轨 道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天体
具有太阳系行星的一般特征 具有与其他行星相似的运动特征
地球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
(一)宇宙环境条件
主要生命条件 1 2 产生原因
地球光照稳定 安全宇宙空间
太阳的稳定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二)地球自身条件 1 适中的温度 2 适合呼吸的大气
3
液态水
适中的日地距, 适中的日地距, 适中的质量, 适中的质量,体积 地球内部物质运动
近日点
远日点
北半球为例: 半球为例: 位置 A B C D 节气 日期 直射点位置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PPT演示课件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PPT演示课件
14
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1960年,成功发射第一枚探空火箭和第一枚自制 运载火箭.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发射成 功。这是我国发射的首颗人造卫星. 1975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卫 星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
15
1975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卫星 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 1988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 云一号”.这是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 地轨道气象卫星. 1995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市场,先后为一些 国家发射卫星.
24
“神州5号”
25
“和平号”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
26
航天飞机
27
美国天空实验室
28
哈勃太空望远镜
29
四、太空探索的意义
30
利用空间资源
31
利 用 太 阳 能 资 源
32
利 用 矿 产 资 源
33
利用环境资源
原苏联的生物实验卫星
美国宇航员正在进行 月球表面的实验 34
35
11
1971年,原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 发射上天。
——人类第一个太空空间站
12
1981年,美国的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人类的载人航天活动由此进入规模较大、 飞行时间较长的空间探索与试验阶 系的八颗行星。美国的“旅行者1号” 已冲出了太阳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宇 宙空间的探索和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6
齐奥尔科夫斯
宇宙航行之父 ;首次提 出用火箭进行宇宙飞行 的设想 ;包括火箭“质 量比”及多级火箭的概 念,从而为航天研究奠 定了理论基础。
7
1957年,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斯普特尼号”上天。

高中高一地理《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

高中高一地理《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

高中高一地理《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宇宙的起源、发展和演化过程,理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宇宙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宇宙的起源和发展2.宇宙的组成和结构3.宇宙中的天体及运动4.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宇宙的组成和结构、宇宙中的天体及运动。

2.教学难点: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宇宙中的天体及运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宇宙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宇宙的美丽和神秘。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宇宙有什么了解?宇宙是如何起源和发展的?2.讲解宇宙的起源和发展(1)介绍宇宙大爆炸理论,解释宇宙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展示宇宙演化过程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的发展历程。

3.讲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1)介绍宇宙中的基本物质:物质、能量、暗物质、暗能量。

(2)讲解宇宙的结构: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宇宙网。

4.讲解宇宙中的天体及运动(1)介绍宇宙中的天体:恒星、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2)讲解天体的运动:自转、公转、引力作用等。

5.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介绍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从古代的天圆地方到现代的宇宙观。

(2)讲解科学家们对宇宙的研究成果:如哈勃望远镜的观测成果、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

6.课堂互动(1)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有哪些局限性?(2)讨论:如何提高人类对宇宙的认识?(2)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宇宙的认识有哪些新的收获?五、作业布置1.阅读教材,整理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宇宙的组成和结构、宇宙中的天体及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2.思考: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宇宙现象?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课堂互动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

2024年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突破

2024年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突破
太阳的表面温度:约5500摄氏度 太阳的直径:约139.2万公里
太阳的质量:约1.989×10^30千克
太阳的光度:约3.828×10^26瓦特
太阳的寿命:约100亿年
太阳的演化历程:从主序星到红巨星, 再到白矮星
PART 04
2024年人类对银 河系和宇宙的探

对黑洞和暗物质的新发现
黑洞:科学家发现了 更多关于黑洞的性质 和特征,包括它们的 形成、演化和消失。
宇宙探索有助于人类理解宇宙中的资源和环境,为未来的太空旅行和殖民提供支 持
对未来太空旅游和殖民的影响
太空旅游将成 为现实,普通 人也有机会体
验太空旅行
太空殖民将逐 步展开,人类 将在其他星球 建立居住点和
基地
太空资源的 开发和利用 将成为新的 经济增长点
太空探索将促 进国际合作与 和平,增进各 国之间的理解
建立月球基地,实现长 期驻留和科学研究
开发新型航天器,提高 宇宙探索效率和安全性
PART 02
2024年宇宙探索 的新技术
新型火箭和推进器
火箭:可重复使 用,降低成本
推进器:高效节 能,提高速度
技术:采用新型 材料和设计,提 高性能
应用:用于深空 探测、星际旅行 等任务
探测器技术的新发展
更高分辨率的探测器:能够更清晰地观测到宇宙中的天体和现象 更先进的导航技术:使得探测器能够更准确地到达目标位置 更长寿命的探测器:能够持续观测和收集数据,提高探测效率 更智能的数据处理技术:能够更快速、准确地分析和处理探测器收集的数据
对外星生命的探索和寻找
探索方法:利用射 电望远镜、太空望 远镜等设备进行观 测
寻找目标:寻找与 地球类似的行星, 如开普勒-438b、 TRAPPIST-1e等

高中优秀教案高一地理教案:《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学设计

高中优秀教案高一地理教案:《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案:《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学设计高一地理教案:《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了解宇宙探测的现状和进展,人类熟悉宇宙的范围不断扩大。

2.了解探测开发宇宙和爱护宇宙环境的重要意义。

3.了解中国在航天方面取得的成就。

二、力量目标1.通过归纳教材内容,提高同学学习和获取学问的力量。

2.通过收集有关资料,训练同学运用资料、完善学问结构的力量。

三、德育目标1.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探测的进展,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探究精神。

2.通过学习爱护宇宙环境的有关内容,熟悉保持太空清洁的重要性,增加保持宇宙环境的意识。

关于"宇宙探测的进展'的教学建议关于宇宙探测的进展,涉及到很多概念:如航天飞机、载人飞船、空间站等等。

这些概念不需要同学把握,若同学感爱好,或者问到某些相关问题,老师可以依据同学的理解力量赐予适当的补充。

本期扩展资料有相关内容。

这部分内容关键应当说明这样几点:一、人类借助越来越先进的天文望远镜,对宇宙的观测范围增加了很多倍。

尤其是各种探测器对一些天体的近距离观查甚至挺直取样等,使人类对于宇宙环境中的许多天体有了更深刻的熟悉。

二、人类不断增加的宇宙探测力量,不仅仅是满意熟悉新事物的奇怪心,而且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亲密相关。

例如空间通信、气象观测、军事侦察、飞机导航、地球资源遥感等。

三、中国在航空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果。

关于这点,老师可以参考"媒体素材'中的课件类素材。

扩展资料也有相关内容。

老师通过这部分教学,对同学进行爱国主义训练。

当然,人类执著地向宇宙进军过程中,也经受了不少苦痛的灾难。

比如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时发生爆炸,7位宇航员全部遇难,成为迄今最大的一次航天灾难。

对于人类探究宇宙的历程,老师可以参考扩展资料中的"世界载人航天大事',选择性地介绍,使同学了解,科学探究的历程是困难的。

关于开发宇宙的教学建议关于开发宇宙这部分内容,老师可以从本资源库供应的媒体资料着手,让同学从录像中了解一些人类为开发宇宙做出的各种努力。

1.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PPT课件(初中科学)

1.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PPT课件(初中科学)
A.太阳能自身发光,照亮太阳系
B.太阳辐射是九大行星的热量源泉
C.太阳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D.太阳的 位置正好在太阳系的中心
D 2.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
A。恒星
B.彗星
C.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D.陨石
B 3.下列关于总星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囊括了整个宇宙 B、是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目前所能观测到的部分)的总称 C、包含二级天体系统 D、上述说法都正确
11.有关彗星的正确叙述是:( ) A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大的天体 B哈雷彗星的公转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一致 C彗星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 D2061年,地球上的人们将再次视察到哈雷彗星的回归
12.下列物质不是天然天体的是( ) A哈雷慧星 B太阳系中漂移的小行星 C蟹状星云 D陆地资源 卫星
宇宙大爆炸理论
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充满物质的总 称。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千百 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 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产 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在爆炸产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 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 极高,密度极大,之后产生了大爆炸。
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1、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
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一词;
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 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使天文观测 的尺度逐渐扩大到150—200亿光年的时空 区域-------宇宙大爆炸学说横空出世
-------------------------------------------------------------------------------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ppt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ppt
(三)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融水中学20宇宙探测的发展
(1)发展历史 无人航天器时代:1957年10月,苏联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上天,进入空间探索阶段 载人航天器时代: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种载人 航天器先后进入太空,1981年,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 试航成功,宇宙探测进入空间开发利用新阶段 (2)意义: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地球的环境,影响和 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 期,现在已步入世界航天技术先进国家的行列。
融水中学2011
2.开发宇宙的意义
(2)人类可持续发展意义: 第一, 资源的利用
①空间资源
主要是利用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等物理 条件,进行科学实验 利用极其辽阔的宇宙空间,可以迅速、 大量地收集有关地球的各种信息
融水中学2011
(2)人类可持续发展意义:
第一, 资源的利用 ①空间资源 ②太阳能资源
融水中学2011
杨利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 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
融水中学2011
神舟六号载人 飞船外观
融水中学2011
神舟七号
融水中学2011
在此输入公司说明介绍及logo
The end,thank you!
感谢您的关注!
融水中学2011
2.开发宇宙的意义
(1)科学意义: ①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大力发展, 有力的促进了天文学的发展,天文学的发展 又使宇宙探索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得以顺利进 行。 ②促使人类走进“第四疆域”。 ③丰富了人们的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宇宙 观。
(1)宇宙中垃圾的产生:
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 爆炸产生的碎片 航天员扔出飞船舱外的垃圾
(2)空间垃圾的危害:
垃圾会与航天器碰撞,造成航天器重大损坏。

高一地理新教材板书(全书)新课标 人教版

高一地理新教材板书(全书)新课标 人教版
二、季风环流 ①东亚季风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风向: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 ▪性质:冬季低温干燥,冬季高温湿润。 ②南亚季风 ▪形成原因: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西南季风)。 ▪风向: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
2.5常见的天气系统①
一、城市天气预报 ▪地面天气图 ▪基本符号
1.1人类认识的宇宙②
二、宇宙中的地球 ①太阳系的组成 ▪基本数据 ▪小行星与远日行星的发现过程 ▪哈雷彗星 ②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 ▪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 ▪内部条件:适宜的温度和大气、液态水
③探索地外文明的困难 ▪远距隔离 ▪频谱隔离 ▪文明发展度的隔离
1.2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①
二氧化碳 叶 吸收作用
养分水分 根
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腐 释放 氮素养分
光合作用 机 微生物 殖

质 分解作用 质 团聚 团粒结构
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淋失
它 元
释放
石 风
形成
土 母
释放
养 元
吸收
光合 机 分解 壤 富集 成
作用 物











4.6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二、气候类型的判断 ▪南北半球(一月和七月气温) ▪热量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 ▪雨型(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少雨型)
三、实例训练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2.7气候资源
一、气候资源的特点

探寻宇宙奥秘——《宇宙生命之谜》教案设计

探寻宇宙奥秘——《宇宙生命之谜》教案设计

探寻宇宙奥秘——《宇宙生命之谜》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广阔和神秘,激发学生对宇宙生命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形式。

1.2 教学内容宇宙的定义和范围。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宇宙生命的概念和可能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探索宇宙生命的奥秘。

使用多媒体演示和图片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宇宙的概念。

1.4 教学活动开场提问:你对宇宙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宇宙中存在其他生命吗?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介绍宇宙的广阔和神秘。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宇宙生命的可能性和条件。

第二章:地球生命的起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生命起源的原因和条件。

2.2 教学内容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和特殊性。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法,让学生通过研究和讨论来理解地球生命的起源。

使用多媒体演示和图片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生命的演化过程。

2.4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介绍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地球生命起源的原因和条件。

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了解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和特殊性。

第三章:外星生命的可能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外星生命的可能性和条件。

引导学生思考外星生命的存在和探索的意义。

3.2 教学内容外星生命的概念和可能性。

外星生命的探索和研究方法。

外星生命的意义和影响。

3.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和探索研究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探讨外星生命的可能性。

使用多媒体演示和图片来帮助学生了解外星生命的探索和研究方法。

3.4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介绍外星生命的概念和可能性。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外星生命的存在和探索的意义。

学生进行探索研究,了解外星生命的探索和研究方法。

第四章:宇宙生命的探索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生命的探索历程和成果。

《宇宙生命之谜》探索教案

《宇宙生命之谜》探索教案

《宇宙生命之谜》探索教案一、引言1.1 介绍宇宙生命之谜的概念宇宙生命之谜是指人类对于宇宙中是否存在生命以及生命起源的探索和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广阔性。

1.2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展示宇宙图片、视频或相关故事,激发学生对宇宙生命之谜的兴趣。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生命的起源是什么?”等。

1.3 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将了解宇宙生命的探索过程和研究成果。

学生将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宇宙生命的探索历程介绍人类对宇宙生命探索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们通过望远镜、探测器等工具进行观测和探测的方式。

2.2 生命存在的条件讲解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如水、适宜的温度、大气等。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生命条件与宇宙中其他行星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2.3 生命起源的假说介绍生命起源的不同假说,如原始汤假说、外星生命起源假说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假说的合理性和证据支持。

三、教学内容3.1 宇宙生命的探索方法介绍科学家们如何通过观测、探测和实验来寻找宇宙生命。

引导学生了解望远镜、探测器、实验室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3.2 宇宙生命的迹象讲解科学家们发现的一些可能存在生命的迹象,如微生物化石、有机分子等。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迹象的可能性和意义。

3.3 宇宙生命的未来研究方向介绍科学家们未来对宇宙生命的研究方向和计划。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在探索宇宙生命中的角色和责任。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宇宙生命的探索历程和研究成果。

学生能够掌握生命存在的条件和生命起源的假说。

4.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测、探测和实验。

学生能够分析和评估宇宙生命的迹象和证据。

4.3 思维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学生能够思考宇宙生命的意义和人类在其中的角色。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学生对宇宙生命的探索历程和研究成果的理解。

学生对生命存在的条件和生命起源的假说的分析。

高中地理教案-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教案-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学设计

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学设计一、主要的理论依据1.--(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的理论和实践是当前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一门学科是6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从教育技术学中派生出来,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

--是运用教育技术去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方法和途径,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这样一种系统的计划过程。

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过程都受教学目标控制,--必须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学”和“学习者”组成的动态开放系统,认真对该系统各要素进行分析,才能搞好教学过程结构设计;应用优秀方法和决策技术对各级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评价,选择出--的最佳策略,使其符合教学的需要;利用反馈信息将系统的反应输出状态与预期目标相比较,对输入进行修正,使系统输出状态与目标要求相一致,这四点便是--的基本原理──即目标控制原理、要素分析原理、优选决策原理、反馈评价原理。

2.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与所见的东西(新刺激)相互作用从而产生联系、顺应,构建自己新的知识体系,形成新的经验,并赋予经验以意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由此,可以看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应该:(1)重视情景的创设;(2)重视协作学习;(3)重视学习者参与;(4)重视丰富资源的设计等。

二、对课程教学大纲的理解1.教学内容要点:(1)人类宇宙观念的发展(2)宇宙探测2.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关于本节知识要求:(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2)了解宇宙探测的意义。

(3)了解宇宙探测的现状。

3.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课程标准: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人类探测宇宙、开发宇宙和保护宇宙已经取得的成果,明确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在不断扩大,理解宇宙探测的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图像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宇宙空间资源和宇宙探测的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宇宙探测的发展
1.古代对宇宙的探测
【讲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最初,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基于想像。

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宇宙”“太空”的描写。

如远古时代的“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以及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月宫”,还有《封神演义》中的许多描写等。

在古代,人们不仅对宇宙怀有美好的想像,而且劳动人民运用杰出的智慧还发明创造了许多天文观测仪,如圭表、日晷、浑象、漏刻等,在一些地方还建有天文观测仪台,如北京古观象台、河南登封的测景台等。

可见,古代劳动人民是聪明而伟大的。

【承转】到了近代,人类对宇宙的探测已跨人了一个新时代。

2.宇宙探测的新时代
【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看看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果?
(1)无人航天器阶段:1957年,原苏联用火箭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空。

(2)载人航天器阶段:
1961年,原苏联成功发送第一艘载人飞船。

宇航员加加林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图1.13显示,从1969年至1972年,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先后6次将12名航天员送上月球,从此以后,各种载人飞船、航天站、航天飞机先后进入太空,开创了对宇宙空间进行探索的新时代。

1971年,美国发射大型载人航天站“天空实验室”(图1.14)
1981年,美国成功试航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

【提问】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有哪些重大发现,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果呢?
【小结】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观测、探索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
的成果:
(1)发现在地球上大气层外存在磁层;
(2)发现宇宙空间存在着大量的x射线和Y射线
(3)测量了许多行星表面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
(4)在没有大气干扰的情况下,人类完成了对月球、大行星的逼近观测和直接取样观测。

【承转】人类在向宇宙空间的探索过程中,我国也同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一样不甘落后,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3页“中国向宇宙空间进军大事记”和图1.15来了解。

可见,我国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已步入世界航天技术先进国家行列。

【设问】人类对宇宙的探测有何意义呢?
【板书】3.宇宙探测的意义
【小结】宇宙探测具有时代的意义,使人们对宇宙包括地球本身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宇宙探测还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承转】人类探测宇宙的目的是什么呢?
【板书】二、开发宇宙
【讲述】人类探测宇宙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发利用宇宙资源
目前,人类主要开发下列几种资源
1. 空间资源
【设问】人类是怎样开发利用空间资源的呢?
【学生讨论、回答】(1)利用人造卫星在距离地球一定高度上进行对地球的观测,从而收集关于地球的各种信息;(2)在卫星上进行各种科学实验。

【承转】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空间资源的过程中,也遇到了重重困难。

为什么呢? 【讨论、回答】因为宇宙空间具有高真空、强辐射、失重等特点。

【引导】尽管这样,科学家还是克服了许多困难,在太空进行了各种科学实验,例如在生物卫星上研究失重对昆虫的、微生物、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的影响。

我们科学家还利用宇宙环境的特殊性进行航天育种试验,在太空中培育出了如太空青椒、太空黄瓜、太空玉米、太空一号小麦、太空一串红等植物品种,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板书】2.太阳能资源
【设问】科学家为什么要在宇宙空间中开发太阳能资源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分析、总结】前面我们在学习第2课时就已经知道,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永不枯竭的,并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但是绝大部分的太阳能不能透过大气层到达地表(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反射和散射的作用,从而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这一部分我们将在2.2节中详细学习)。

所以,科学家在太空中开发太阳能资源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

许多科学家还有一些设想,大家请看图1.16。

【板书】3.矿产资源
【提问】目前人类已知的空间矿产资源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个星球上?
【讲述】主要分布在月球的岩层中,发现月岩中含有地壳中的全部元素和约60种矿藏,
另外还有3He;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运行的一些小行星上富含矿体。

【进一步引导、设问】开发宇宙中的矿产资源有何意义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随着地球上人口的不断增加,地球将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

所以,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学者、科学家就大胆提出了“到太空中去寻找、开发新资源”的设想。

通过开发宇宙资源,不仅可以补充地球上矿产资源之不足,而且还可以寻找、开采到新的矿种,这样就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承转】科学家对宇宙的探索和开发,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视野和生存空间,使入类能够有效地利用宇宙环境。

然而,随着对宇宙探索的规律和范围的不断扩大,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板书】三、保护宇宙环境
1.太空垃圾的产生及危害
【讲述】目前,人类已经向太空发射了5000多个各类航天器,这些航天器仍然在轨道〔有比苹果大的航天器碎片大约有7000~8000个,小的碎片约有3500万个,共计大约3000吨太空垃圾在日夜不停地绕地球飞行。

【提问】请同学们再进一步阅读课文及1.17图,看太空垃圾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小结】太空垃圾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2)因意外或有意爆炸产生的碎片;(3)航天员扔出飞船舱外的垃圾。

【讲述】目前,太空垃圾大约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而且体积越来越大。

【承转】这些遨游在太空的垃圾会造成什么危害呢?
【讲述】据计算,一块以每秒10千米速度在太空中穿行的碎片和在空气中以每小时600千米的速度穿行的飞行物具有同样的破坏效果。

就是说,在太空中,哪怕一个鸡蛋大小的碎片,都可以把一个卫星击毁。

1996年11月24日,正在太空中执行任务的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就曾经遭到太空垃圾袭击,只是由于这块垃圾很小,才只给宇航员的窗口留下几处痕迹。

1996年7月,法国的一颗名字叫“樱桃”的卫星曾经被一块太空垃圾击中,而这块垃圾恰好是10年前法国的“阿丽亚娜”火箭末级爆炸后的碎片。

幸好这块碎片并没有直接击中卫星,而是击中了卫星的平衡臂,臂膀被击断,卫星严重倾斜,曾经一度失去控制。

然而,俄罗斯的“宇宙1275"卫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这颗卫星在与太空垃圾相撞后发生爆炸,变成了一堆废铜烂铁。

【承转】可见,太空垃圾的危害是相当大的。

那么,怎样来减少空间垃圾呢?
【板书】2.保护宇宙环境
请同学们分析课文、读图1.17来寻找办法。

【小结】限制或清除太空垃圾的办法主要有:
(1)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进到其他轨道上;
(2)用航天飞机把损坏的卫星带回地球。

【思考】同学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好办法呢?(让学生展开思维、发挥想像畅所欲言)
【总结】宇宙是浩瀚的,我们在对宇宙环境开发利用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重视实现宇宙空间探测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宇宙又是神秘的,让我们学好本领,充满信心,到广阔的宇宙环境中去探索。

练习:
1.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开创了太空观测、研究地球和整个宇宙的新时代,其时间及发射的国家A
A、1957年原苏联
B、1975年俄罗斯
C、1857年美国
D、1957年美国
2.世界第—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是在A
A、1981年
B、1957年
C、1975年
D、1969年
3.我国第—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是在B
A、1960年
B、1970年
C、1975年
D、1985年
4.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起步于A
A、1956年
B、1930年
C、1970年
D、1960年
5.不属于宇宙空间特点的是A
A、低辐射
B、高真空
C、资源丰富
D、失重
6.宇宙空间的垃圾是指ABD
A、寿命终止的航天器
B、爆炸产生的碎片
C、陨石
D、航天员扔出的垃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